[SO征文]1974:毛泽东为何急刹车?

3.毛整林是其最大的败笔

毛没有大政治家的气度和远见。看到林的党羽和部下占据了各个要害部门,以及几乎各省一把手均为军队领导人----其实,这不正是毛自己一手造成的?----又开始对林起疑心,担忧林的势力过大,对他构成威胁。于是就开始不动声色的开始削弱林的力量,但又无法摆到桌面上,与林明说。

林彪并非相对较为迟钝的刘少奇,再加上刚刚经历了倒刘之举,自然不会感觉不到毛的矛头已经对准了自己和手下的亲信,林也不可能再去重蹈刘少奇的覆辙。让林彪恼火的是,豁出身家性命为毛充当打手,“胜利了”不仅不能“论功行赏”,反而要“兴师问罪”----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纵观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坛上,除了周恩来,再无二人有此隐忍的功夫,林彪自然也不例外。

被某些网友推崇至极的几件事,如1971年“5.1”晚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烟火,林彪不辞而别;和毛一起接见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时,见面后即退至贵宾休息室不再参与等等,都是给毛吊脸子,发泄这种不满的具体表现。究其实质而言,还远不及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对大跃进的批评来的正义,甚至都赶不上“二月逆流”时“三总四帅”“大闹怀仁堂”----他们是对文革的整体批评,而林,只是对毛个人发泄不满----更显得光明磊落。

平心而论,如果撇开正义与否不谈,仅就权术和谋略而言,毛整林是毛在文革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误:把自己的“亲密战友”整下去了,谁还来死心塌地的维护你?周恩来?毛压根信不过。别看眼下低声下气,毛一死立马会否定文革无疑。叶剑英?更不可靠了:经历了整倒罗瑞卿----“二月逆流”被批----整林彪----“批林批孔批‘走后门’”,一次次利用,又一次次被抛弃,早已与毛离心离德,巴不得毛死了,好动手“除害”。环顾四周,毛哪里还有像林彪那样既忠诚于他又有实力的人物呢?如果不是他晚年一次次哀叹的“运去不自由”,反倒是怪事了。

综上所述,毛首先就算不上一个有远见、有胸怀、有气度的政治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善于玩弄阴谋和权术的封建帝王。一个自称马主义信徒,却几乎没有读过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著作,倒是一遍遍不厌其烦读《资治通鉴》达17遍之多;一个生前纵情声色犬马、不顾百姓死活,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极端自私的历史zui人。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3-06 09:49:04 +0800 CST  
楼主把毛林之斗分析的很到位,击中要害。
-----
楼主应更多的奉上如此精辟的佳作,使此贴成为山寨版的读史、评史的百家讲坛。
=====

感谢“jo”和“海东青”网友的鼓励。当尽余生之力,揭露文革黑暗。

我也知道自己的水平,难以达到网友们的期望,况且笔头甚慢。

但,还是会尽最大努力的。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3-11 09:14:09 +0800 CST  
感觉红卫兵却比90后脑残们幸运了10000倍 能体验人类历史上

这样一个轰轰烈烈 惊天地 泣鬼神的年代 大开眼界 做了一回

真正意义上的人

====

我可以说说我的感受----那就是极度的厌恶。

在国外时曾受朋友之邀,参加过几次基督教的礼拜。开始感觉还可以理解----宗教能够舒解弱者心中的郁结----但一旦看到那些基督教信徒们对耶稣基督的痴迷崇拜,我就立马想起了文革中毛接见红卫兵的画面,只觉得恶心的想吐。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3-18 09:37:43 +0800 CST  
海东青网友批评LZ“惜墨如金”,希望LZ多拿出些文字。LZ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水平所限,笔头又慢,明明有个题目想做,真做起来,才发现论据总不那么充分,说服力也不够强,达不到原先所设想的目标或者说程度。拿出来,岂不会让网友失望?但反过来说,不成熟的东西,经过了网友的参与和质疑,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触和收获,也是修改和补充的动力和源泉。

好了,废话不说,将这篇不怎么成熟的“丑女”,拿出来见见广大网友这个“公婆”吧!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4:45:57 +0800 CST  
文革发动之初,38军究竟有没有“卫戍北京”?


文革发动之初的1966年2~3月间,毛和林是否背着D中央和中央军委其他负责人(按D章这是严重违纪的“非组织活动”,即阴谋活动)秘密调动38军入关“卫戍”北京(如果用“包围”太刺眼的话),并以此威胁、逼迫“中央一线”就范?这是一个事关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文革,如何认识刘少奇、林彪等历史人物真实面目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果确有其事,实际上就等于毛伙同林发动了一场军事zheng变,林彪的支持就是毛发动文革的首要和必须条件,是关键因素,林彪做为毛的第一帮凶和最凶恶的打手,恐怕是难辞其咎。除非文革被平反,否则,林也将同毛一样,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使有“571纪要”也难以折其罪。而刘邓“束手就擒”,甚至去主持一个最终目的旨在打倒自己的会议,周恩来、陈毅等人在会上奉毛的旨意批判朱德,也就可以被解释为刺刀之下的“无奈之举”而被理解甚至宽恕。

如果38军“卫戍北京”纯属子虚乌有,那么,林彪在助毛发动文革一事上的罪行可减轻大半,甚至可以功大于过(考虑“913”客观影响);而刘、邓、周、陈的所作所为就显得十分卑污和下作。

由此可见,38军究竟有没有“卫戍北京”,事关重大,涉及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与评价,不可不弄弄清楚。那么,毛林密调38军“卫戍北京”,这段在野史和传说中被描述的绘声绘色事件,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4:47:49 +0800 CST  
笔者个人倾向于确有其事。理由如下:

(一)从当事人讲话和回忆录中寻找端倪:

1.林的“518讲话”中有所透露

林说:“毛主席最近几个月,特别注意防止反革命zheng变,采取了很多错施。罗瑞卿问题发生后,谈过这个问题。这次彭真问题发生后,毛主席又找人谈这个问题。调兵遣将,防止反革命政变,防止他们占领我们的要害部位、电台、广播电台。军队和公安系统都做了布置。毛主席这几个月就是做这个文章 。这是没有完全写出来的文章 ,没有印成文章的毛主席著作。我们就要学这个没有印出来的毛主席著作。毛主席为了这件事,多少天没有睡好觉。这是很深刻很严重的问题。”

可是,毛“调”的哪些“兵”?“遣”的哪位“将”?不仅在毛赢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不再提及,就是粉碎四人帮后对文革深入批判时,也似乎从历史上“蒸发”,不见了踪影。所有党史研究者都三缄其口,没有半个字的透露----这又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是林彪在严肃的D的会议上瞎吹不成?

然而,林彪的这个讲话可是经毛亲自审阅后,作为中央文件印发的,毛并没有删改这些话,就意味着毛对此是认可的。很难想象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会堂之皇之的进入“中G中Y”正式文件。

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似乎还是为“顾全大局”计,“宜cu不宜细”,将毛林这个恶行掩盖下来。也就是说,此举对执政党统治的合fa性,“伟大光荣正确”形象破坏太大,远远超出了党内派别的是非对错之争。因此,不管是毛林江文革派,还是叶(剑英)邓(小平)反文革派,都在刻意隐瞒此事!

这或许就是所有的官方钦定的文革史对此不置一词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为什么林彪讲话中言之凿凿,而党史中却无影无踪的奇怪现象。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5:04:43 +0800 CST  
2.周恩来1967年的一篇讲话中也有透露

如果只有林彪的“518讲话”,也仅是“孤证”,确认有一定的困难。好在最近笔者又发现了周恩来在1967年初的一篇讲话,从侧面印证了部队的调动。

这是一篇周恩来1967年1月21日“接见科学院及各单位代表谈话纪要”。周讲到:“...主席上半年没回来,就是因为不安全。主席在北京总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 ...为了首都的安全,五月中央扩大会议,调来了部队,加强卫戍... ...”

材料取自“北京玻璃总厂红卫兵联络站”1967年3月所编《中央首长讲话》(1),由于
还没有“913”等后来发生的那些的事件的影响,保持着当年的政治氛围,作为史料,应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3.毛自己也讲过

1967年2月3日,毛在接见阿尔巴尼军事代表团巴卢库、卡博时说,当时在北京“增加了两个卫戍师”【1】

4.林秘书也在回忆录里有所透露

曾在林辦公室當秘書的張雲生在《文革期間我給林彪當秘書》一書中,也把38軍調防保定作為毛澤東防止政變的措施。

他写到:“文革前夕,由於毛澤東擔心北京的‘獨立王國’可能發動政變,為了保衛首都,特急把這支雄師(指38軍)調至北京的附近——河北省的保定駐防”【2】。

5.《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里也有:

“1966年,毛泽东为加强安全力量,调38军入关进驻保定”。(p.334)再一次明确是1966年调动的38军。


当然,上述讲话中周和毛的讲话中虽明确“调来了部队”,“增加了两个卫戍师”;但是否确定无疑指的就是38军,仍需再核实。林彪和林的秘书以及陈伯达的回忆所指则几乎可以肯定是38军无疑。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5:07:32 +0800 CST  
(二)从一些不合情理的现象上探讨

历史上,凡不合情理的现象,其背后必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这几乎可以说是探讨历史真相的一把万能钥匙。在假想的38军“卫戍北京”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合常理的现象,也由此印证了这个“假想”不虚。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毛对彭真的态度竟能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之内就判若两人,再一个就是非同寻常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1.毛对彭真的态度,一个多月内前后判若两人(汲取了纵纬网友的观点)

先来看看毛和彭真那一阶段时间的接触:

1965年11月10日,毛暗中支持并亲自参与修改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出笼。

1965年11月10日至30日,在彭真支持下,北京各报在20天的时间里拒不转载,彭真还要追查上海方面“无组织、无纪律”。此时,毛虽不满,但忍下了。

1965年12月8日,毛又一次违反党章党纪,召开“上海会议”,解决“罗瑞卿的问题”。此时的毛,还不得不借助彭真来“主持会议”,并对彭赞赏有加。

1965年12月22日,毛在杭州会见彭真。谈到《海瑞罢官》问题时,彭真坚持属于“学术讨论”,不应上纲为“政治问题”。毛不仅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把“发明权”推到康生头上。以致把当时也在现场的康生吓了一头冷汗。

1965年12月26日,毛在上海设宴祝寿,邀请彭真参加。二人谈笑风生,貌似没有任何分歧。

1966年2月8日,彭真率“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成员赶到武汉,向毛泽东汇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的《汇报提纲》。毛泽东对《汇报提纲》不仅没有表示反对,仍然对彭真非常客气。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毛对彭真的态度就发生了剧变。

3月16----20日,毛开始在党的会议上公开点名彭真手下三员干将邓拓、吴晗、廖沫沙为“反党反社会主义”。

3月28----30日 毛泽东在上海三次同康生、江青等人谈话,严厉指责北京市委、中央宣传部包庇坏人,不支持左派。他说:北京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解散市委;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说吴晗、翦伯赞是学阀,上面还有包庇他们的大党阀(指彭真)【3】。

再往后,对彭真批判的升级越来越厉害,直至成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之首。

从2月初到3月中旬,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毛对彭真的态度,为何会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从后来公布的材料看,毛对彭真不转载姚文《海瑞罢官》;不订发行的姚文小册子;还要追查上海市委“违背组织原则”;拿出中央常委多数通过的《二月提纲》逼毛认可等等,都是十分愤怒的。但,为何当时不说,当面不说,非要等到一个多月后,才发动突然袭击呢?

从能够公布出来的史料,看不到任何触发毛截然转变的事由;只有从未公布的38军卫戍北京一事,时间特别契合。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5:45:49 +0800 CST  
2.在群众大会上,大爆中央内部分歧

众所周知,中G一向是保密制度堪称严厉的政党。可在1966年7月底8月初一段时间里,却突然一反常态,在群众大会上大爆党内高层分歧。

毛1966年7月19日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对刘邓突然袭击,破口大骂工作组。几天以后,中央文革陈伯达、康生、江青一干人就开始在北大等大专院校的群众大会上,直接将毛与中央一线的分歧告诉与会者:什么“毛主席一个工作组也没派”【4】啦,什么“毛主席连晓得也不晓得”【5】啦等等。特别是康生,明明知道毛回京前,中央政治局曾制定了运动中要“内外有别” 、“注意保密” 、“大字报不要上街” 、“不要游行示威” 、“不要搞大规模声讨会” 、“不要包围黑帮住宅”等八条规定,却明目张胆撒谎说“根本什么都没有”【6】。一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公然否认中央政治局通过的规定,在那个年代里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如果不是发生了某种不为人知、异乎寻常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堪称“史无前例”的现象?这“不为人知”的事情又究竟是什么呢?不能不让人和38军“卫戍北京”联系起来。


3.“办案专家”何以敢不靠证据定案?

更离奇的是,既未经司法机关侦查,又没有经过中央全会、政治局或者常委的讨论,康生竟敢凭借一张似是而非的大字报,就一口咬定彭真“策划搞政变”,“他策划在北大和人大每个学校驻一个营的部队,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们经过精心策划之后,在北大看过房子。他们也在人民大学看过房子... ...”【7】康生是搞“专案”出身,不会不懂结案、定案所需要的人证、物证、旁证以及相关的证据链条。仅凭一张捕风捉影的大字报,就下结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太异乎寻常了!

如果不是凭借一个1949年以后从未出现过的局面----我个人把它理解为一次隐蔽的军事政变----康生怎么会做出一个“办案专家”史无前例的办案方法呢?

有意思的是,像这样发生“兵变”的大事,时任中G总书记的邓小平却在几天后断然予以否认。

8月2日,邓小平到人大参加群众大会,有人向他递条子问:“‘二月兵变’的问题,你知道不知道?”

当时,邓小平因为受到了毛严厉地批评,处境已十分困难,但在这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站出来澄清:“这个二月军事政变的问题,我们查了,因为我们早知道这个事,我正式给同志们说,没有这个事。”

接着他又十分肯定地讲:“我郑重告诉同志们,我们的军队,彭真调不动,别人也调不动,我也调不动。这件事我们想澄清事实,不再谈这个问题了。”

已经接替陆定一和彭真“二合一”角色(中宣部长+书记处常务书记)的陶铸也在会上明确指出:没有“二月兵变”这件事。【8】

即将即将中箭落马的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和一个权力正在急剧膨胀的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小组顾问这场“背对背”的“口头官司”,其非同寻常自不待说,但其背后真正的隐情又是什么呢?究竟发生了什么非同寻常的隐情,才导致了这难以置信的现象?

还有更离奇的:当康生获悉林彪决心要整倒贺龙,苦于没有“过硬”的材料时,竟能“移花接木”,将“二月兵变”的罪魁从彭真身上栽到了贺龙身上,而且深获林彪赞许。这样如同儿戏般的构陷冤案----况且还是国家领导人的冤案----如果不是暗中发生了军事政变,在正常的秩序下怎么可能出现?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5:47:49 +0800 CST  
4.蹊跷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网友们大都知道“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16条”,确立了林彪“接班人”和“亲密战友”地位,同时剥夺了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一线的领导权。但,很多网友们所不知的,就是这次全会开得极为蹊跷,明显违背党章之处甚多。

据韩西林在《党内民主被破坏的一个典型案例》中披露:

首先,开还是不开,开多长时间,延长还是结束,全系毛一人决定,根本不同其他常委,更别说其他政治局委员商量了。按照惯例,如开“中央全会”,则首先要开个“工作会议”或“预备会”,将全会的议程、议题、时间等讨论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这次却完全不同:毛原说要召开的是各中央局和上海、北京两市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在各中央局和北京、上海两市负责人50多人集中到北京,并从7月27日起已经召开分组会议,毛突然决定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

会期原定5天,8月1日至8月5日。但在8月4日,毛突然决定,原定当天的大会不开了。这样,原定第二天结束的会议就无法结束。到了8月5日,毛更是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此后,全会转向集中揭发批判刘少奇与邓小平。毛泽东的个人意志得到完全贯彻。

会议参加人员,更是离奇的出格。八届中委共97人,其中从五中全会以来病故6人,此次全会开始时未予递补,实际八届中委人数为91人。由于全会开得匆忙,有17名中委未能到会,全会对此也未作必要说明。直到会议最后一天才宣布依次从候补中委中递补6人为中委。然而当天进行的各项选举,新递补的6名中委都没有参加。而与此相对照,却有不是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委,本不具备参加会议资格的中央文革小组的全体成员和首都高等学校的师生代表47人列席了会议。非正式代表参会比例达到了法定代表的63.5%!而且在表决通过全会公报时,林彪竟宣布列席会议的代表都有表决权----这真是离奇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明目张胆践踏党章,违背党纪,毛、林可以随心所欲,与会代表则噤若寒蝉----如果不是发生了类似于军事政变的38军“卫戍北京”,还能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38军秘密入关“卫戍北京”一事,正像科学家当年发现天王星一样,虽然还看不到它,但,根据规律,它一定存在!毛对彭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态度剧变;“中央文革”成员突然间敢于在群众大会上批判中央一线常委;不需证据就可以随口构陷别人的“罪行”;一个方方面面都违背党章的中央全会等等,恰好说明了之所以如此反常,肯定还有一个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它就是38军“卫戍北京”。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5:57:13 +0800 CST  
(三)38军确实从辽宁境内移防至北京周围

1.不是它有没有去,而是它何时去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就摆在那儿----38军1967年“支左”,就已经在原河北省的省会保定;而文革前的1965年,它的军部在吉林通化,归沈阳军区领导。问题不是它有没有去“卫戍”北京,而是它何时去“卫戍”北京的。

一种意见认为,38军是1967年2月才奉中央军委正式命令,调防京畿重地,军部设在北京南大门保定。这个意见以余汝信先生为代表。他用“中央军委”命令为证:

1967年2月15日,中央軍委電令:“陸軍第21軍,由山西移駐西安、寶雞地區,由北京軍區調歸蘭州軍區建制;第69軍,由河北保定地區移駐山西,接替21軍防務;第38軍,由吉林通化地區移駐河北保定地區,接替69軍防務,由沈陽軍區調歸北京軍區建制。”

笔者不同意余先生的意见。原因在于:毛从决心发动文革那一刻起,就下了决心采取非正常手段,置党纪国法而不顾。就像秘密准备批判《海瑞罢官》;不和中宣部和北京市委打招呼,就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批评北京市的副市长;未经政治局讨论,甚至连常委都瞒着,用突然袭击的手段,开会批判并囚禁一位身兼副总理、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重要职务的罗瑞卿等等,不都是在践踏党章党纪?其中又有哪件事没有瞒着“中央一线”?

毛深知,如果走党章规定的正常途径,他的这些措施一条也难以通过。既然连批判《海瑞罢官》这样的事情都瞒着,更何况“调兵遣将”这事关文革成败的重大决策呢?事实证明,从毛发动文革----酝酿、策划、准备直到分步骤具体实施,没有任何环节是可以事前公开的。按照正常的事物发展逻辑推断,毛林密调38军卫戍北京一事,不可能事前发布“中央军委命令”的----因为那意味着,要通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还有中央军委的副主席、常委。

我更倾向于“中央军委命令”是一种事后的“追认”,是毛林欲盖弥彰之举。


2.另一种推测:66年----部分,67年----全部

针对究竟是66年还是67年,笔者还有另一个推测。那就是:1966年2~3月,毛、林首先调动了38军的一部分,或可称先头部队,并以此为亲信嫡系,改组了北京卫戍区的领导班子和组成部分,并控制了报社、电台、机场、车站等要害部门,不动声色的完成了一次军事政变所需的一切----当然,还是打着“反政变”的幌子。

在文革“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在排除了“刘邓陶”黑帮黑线之后,再完全按照合法的程序和手续,将38军尚留在东北的那一部分,用“中央军委”正式命令的形式调进关内。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既达到了废黜中央一线的目的,又不为后世的历史记载留下诟病,应该说是一举两全之策。

可惜,目前笔者也仅限于推测,并没有事实根据支撑。好在事情仅过去了40余年,当年20岁左右的战士如今不过60多岁,可以见证者甚多。也想借此贴呼吁知情者或知情者的亲朋好友能够和笔者联系,解开这个不算大,但也不小的历史谜团。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6:01:32 +0800 CST  
【1】参见曹英等著:《特别别墅––––红墙以外的红墙》,第295页。

【2】張雲生:《文革期間我給林彪當秘書》,香港中華兒女出版社,2003,P248-249。

【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6年》

【4】(康生66.7.25北大万人辩论会)

【5】(康生,66.7.28接见八个高等院校同学)

【6】同上

【7】建国后的贺龙 刘秉荣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8】同上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6:05:28 +0800 CST  
作者:862523427 回复日期:2010-04-01 12:27:36
说毛主席饿死了三千万人,千万不要包括湖南人啊,据我的道听途说,我们湖南真没有
====

湖南在大跃进时代的确饿死的人少,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周小舟的福----他对浮夸风很反感,结果被插了“白旗”;等到各省缺粮、开始饿死人之时,那些吹破牛皮的“红旗省”纷纷向湖南这个“白旗省”要粮。

可惜,这位实事求是的典范,被毛打成“右倾”,“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了。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6:08:34 +0800 CST  
作者:journeyman 回复日期:2010-04-01 16:19:07
38军这些人都还在吗?楼主能否提供点情况,人名什么的,后代,如今身在何处,以及相关的情况?若有人研究,应该涉及到的吧?
当事人应该能提供些佐证
====

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此帖,寻访一些当事人。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1 16:51:47 +0800 CST  
谢谢“海东青”,“重庆老李”,“jo”,“大汉长剑”等诸位网友的批评指点。

对“38军卫戍北京”这件事情在文革乃至现代史中的份量究竟有多重,实际上,笔者自己也感到拿不很准,还在继续考量。

如果说,没有38军卫戍北京,毛依然靠林彪所掌握的军权就能为所欲为----

那么,为什么他会在62年七千人大会上憋一肚子气,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办法出气?为什么他想重返权力中心,却一直做不到(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他在权力中心的外圈不断的挑刺、找麻烦,其实就是他这种心态的反映)?为什么他说什么,仅在北京就没人肯听,以至于他大骂北京是“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想发一篇文章还要跑到上海,并且偷偷摸摸?说明他仅靠林彪掌管军权,还不能像后来那样为所欲为。

所以,仅有林彪的军权,他还有很多软肋----假如中央常委通过决议,鉴于林彪身体健康原因,由贺龙取而代之,毛将如何应付?个人推翻中央已经做出的决定,在38军卫戍北京之前,也是毛一直竭力避免的----他可以玩手段、拉拢和欺骗,但总的来说,表面上还一直没有明目张胆地践踏中G的党章。

只是在38军部署完成后,他才不再有什么顾忌。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3 09:57:48 +0800 CST  
三十八军军史记载,军委发出38军卫戍京师的正式命令是在67年2月,命令要求三天内完成部队调动。事实上只调一小部分留下来掩人耳目的机关军人了,近八万人大部队如何能在三天内完成调动任务?所以,军委命令事后追认的可能性很大,

--------
谢谢“大汉长剑”提供的资料!

3天之内完成一个军的调动,根本不可能,甚至在战争年代都难以做到,更别说在和平年代了。

据说,这个“军委命令”是杨成武“提议”的。忽然有了一个“恶毒”的想法----是不是杨成武故意留下的“暗语”啊?既然当初密调38军完全不合程序,今天让我来为此遮掩甚至担当责任,我就给你留下一个“隐患”----3天之内完成!这样后人就会明白,这次军委命令,完全是一个形式,因为事实早已经发生了。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7 14:24:31 +0800 CST  
hqgc8888
但不同意楼主这个观点,即:如果38军“卫戍北京”纯属子虚乌有,那么,林彪在助毛发动文革一事上的罪行可减轻大半,甚至可以功大于过(考虑“913”客观影响);而刘、邓、周、陈的所作所为就显得十分卑污和下作。
正如海东青618网友所言,毛林合伙早已军权在握,何时动手,只需相机而行,非一时一事之险恶。刘、邓、周、陈何尝不知。平日里长刀在手,38军“卫戍北京”则是将刀架在脖子上。

-----

非常感谢几位网友对我帖子的质疑,也非常欣赏诸位嫉恶如仇,对那些发动文革导致“十年浩劫”罪魁祸首的愤怒和鞭挞!

但,诸位还是只看明白了我帖子中这一段的字面意思,忽视了字面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笔者也试着玩了一次“阴谋”(向“伟大领袖”学习!),呵呵,似乎只有“jo”网友有所察觉。

38军1965年还在吉林通辽,1967年已经在保定“支左”----这是铁证如山的史实。我们尚无法下结论的是,38军移师保定,究竟在66年还是在67年。但不管是66年还是67年,“卫戍北京”之事实际上已经板上钉钉。换句话说,林与毛共谋发动文革,践踏党章,破坏法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所以留了那么一句“如果”,实为减少林粉们看帖时的抵触情绪而为,笔者本人也是根本不认可这种“如果”的。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7 14:43:47 +0800 CST  
偶对于张丹青、任是之、张苏等毛左发的帖子都是鼠标滑过从来是不看不回,免得反胃恶心。

===

我也赞成海兄的观点,

和这些人争辩是没有意义的。连重庆李兄这么平和的人,都快让他们给逼的要发脾气了,更何况脾气还要暴烈一点的人呢?任其胡诌,鼠标滑过,不理不睬,还是上策。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7 14:50:52 +0800 CST  
另求证,楼主、纵纬等几位,曾有过国民党特务要暗杀周恩来
====

我的脑子里,49年以后只有“克什米尔公主号”,是GMD特务企图杀害周的。以后,尽管周还有多次出访----如1964年的访问亚非14国(?)----就没在听说过有特务的暗杀行动了。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9 09:08:58 +0800 CST  
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

====

“小谢”也是毛的N奶,当然是自家人啦。
楼主 jianyezz  发布于 2010-04-09 09:13:18 +0800 CST  

楼主:jianyezz

字数:44532

发表时间:2009-12-18 08: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22 19:49:30 +0800 CST

评论数:95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