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呼唤——全面解析神话、传说与历史的一种尝试(草稿帖)

@蔷薇弑血 2016-08-20 00:00:05
顶 楼主很新颖的观点...楼主继续啊...
-----------------------------
本帖每周六、日更新正文部分,希望朋友能够喜欢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0:33:06 +0800 CST  
@伊段香 2016-08-20 00:04:53
已经看完了,跟着楼主长很多见识。
-----------------------------
感谢您的回复和支持!

周六起继续更新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1:18:13 +0800 CST  
@空荡的原野 2016-08-20 01:07:16
赞赏楼主的创见!
-----------------------------

感谢您的支持!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2:02:21 +0800 CST  
今晚最后一顶!

预祝大家周末愉快!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2:19:17 +0800 CST  
大家上午好!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9:21:40 +0800 CST  
正文第十四:

随着研究的继续,笔者对于那些有关女娲神话的传统叙述和分析渐渐有了越来越多的疑问:女娲在先民的崇拜中真的是现在看到的文字记载中的形象么?先民心中的那个女娲,跟后代文人笔下的那个女娲,会是一样么?

笔者之所以花费大量篇幅探讨女娲的故事,本质上还是希望透过对于这位硕果仅存的三位大女神之首的研究,来寻觅上古时代的社会信息,从而发现在礼法尚未统治人心之前,我们的先民的所思所想,以及当时社会的整体形态。

笔者将女娲看作一个通向遥远过去的途径,通过她,我们可以猜想那个传说中的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和思想的。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弄清楚上古的女性崇拜如何发生、发展以及跌落的来龙去脉。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9:45:43 +0800 CST  
正文第十四补:

从上周开始,笔者开始从个例分析入手,逐步展开对女娲神话的梳理。先进资料汇编和整理,然后再开始深入研究。

个人认为,这个领域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古代文献上的相关记载

2 考古发现报告

3 现代口传的故事歌谣

4 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报告

5 神话学领域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6 有借鉴意义的国外类似领域研究成果


这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我个人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而在神话研究领域中,对传世文献的使用必须要特别慎重,要仔细辨别才行。在下是法制新闻记者出身,喜欢以侦破案件的方法来研究学问。先把各种证据都摆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开始不同方法不同角度排列、对比、联想、分析、演绎。。。。。。

文献中所反映的,绝非神话产生之时的面貌,而是反映了文献编撰者本人所处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心理。中国上古史,被层层迷雾所包裹,今人所见传世文献,可以被甲骨文和金文证实的其实并不多,倒是有不少被考古“证伪”了。再加上还有很多部分是现在的历史学者们硬把考古发现往文献上面靠,很多被历史学家认可的证明,考古学家又认为证据不充分。

这还说得是周代的历史,至于说三皇五帝乃至于夏朝和早商时期的历史,那就更是云里雾里了,很可能最多也就是有个人名,具体事迹恐怕都是后人的衍生。

特别是女娲,作为硕果仅存的大女神之一,流传至今的女娲形象其实都是出自于男权社会的文人之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女神崇拜的大部分特质,“那些微言大义的神话解读模式其实是一种误读”,“唯一能够重现神话中女性形象的途径就是史前考古学资料”。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09:52:58 +0800 CST  
正文第十五:

要深入研究女娲信仰,很困难,因为直接可以追溯的最早记载只有《山海经》中的那句“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上周讲过,从《山海经》中的这处记载,笔者猜测女娲在商代及更早期的信仰中很可能是类似于盘古那种“尸化”类的创始神。

所谓“尸化”,是指大神“死亡”后,其尸体分解为世界上的人类或者山川河流等。比如盘古死后骨骼化为山峰、呼吸化为云彩和风、血管化为江河。

“尸化”信仰,说到底起源于尚处于狩猎阶段的原始人类。

在百万年计的漫长人类演化历史中,狩猎时代的长度要远远超过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总合,并且在今天依旧在诸多民族中存在。

而狩猎时代人类的基本生活形态是:捕获猎物——杀死猎物——食用猎物的血肉——食用猎物的骨骼和皮毛来打造棚屋和制造衣服。

也就是说,狩猎时代的人类主要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动物(当然也包括采集到可食用野生植物)来维持生存。对于刚刚脱离动物状态的人类而言,食物和生存是最重要的信仰。狩猎者最早的“神”,其实就是猎物的化身。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0:10:24 +0800 CST  
正文第十五补:

再说的直白一点,对于狩猎时代的先民而言,“神”就是用来“吃的”。

关于这一点,在人类学研究者们所采集到的近现代狩猎民族的神话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美国著名神话学者米尔恰.伊利亚德在其著作中以来自新几内亚以外一个名叫“斯兰(Ceram)”的岛屿上的土著民神话为例,为我们展示了狩猎时代人们的神灵观念:

“一个半神半人的女子海努维尔(Hainuwele)被肢解埋葬后,从埋葬她的地方冒出一些不知名的带块茎的植物来。这原初的谋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环境,因为它不仅引进了性爱和死亡,而且首次建立了至今仍在起作用的宗教和社会习俗。海努维尔的暴亡不仅仅是一种带有‘创世性’的死亡,而且还使得女神能在人的生命中,甚至是在他们死后继续存在。从女神身体中所长出的植物里获取养分,实际上就是从她的尸体中获取养分。”——引自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0:37:22 +0800 CST  
正文第十五补续一:

杀死神,并从神的尸体中获得食物以及其它一切生存所需,这就是狩猎时代人类最原始的信仰——血腥而实际。

但是,人类毕竟不是单纯嗜血的肉食性动物。

老虎吃了羊,绝不会对羊产生半点内疚,但是人不一样。

大量对近现代狩猎民族的土著神话的研究表明,这些神话中包含着最早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远远早于《旧约》中所记载的那种原罪,并且——笔者猜测,土著神话中的原罪是亚当夏娃原罪的本源。

这个原罪,是对和人一样由大地生养的动物植物的原罪。在上古的万物有灵论的人类看来,动物和植物都是和人一样有意识和生命的,那么,杀死动物和植物实际上是一种对生命的犯罪,但是对于人类而言,这种“犯罪”又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生存所必为的。

于是,我们刚刚开始摆脱了蒙昧状态(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其观点和著作启发恩格斯产生了其名著《家庭和私有制的起源》)的祖先们开始第一次思考自己的原罪——杀死生命的原罪。

作为自然之子,我们的祖先对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都充满着敬意,他们并不自大的认为人类比其他万物更高贵。这种朴素而高贵的思想在今天的狩猎民族中仍旧残留,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狩猎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场景:猎人对着被杀死的猎物喃喃的念叨着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咒语,并将其骨殖隆重埋葬。

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题外话:我们在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中可以见到女主角对被杀死的动物同样做过类似的举动——《阿凡达》基本上是以北美印第安人为原型设计的星球,笔者在看这部电影时多次想到了另外一部经典迪士尼动画电影《风中奇缘》,两者在很多地方存在高度一致性,而《风中奇缘》正是以印第安公主(实际上就是酋长的女儿)博珂康塔斯为第一女主人公的,在历史上,十二岁的博珂康塔斯嫁给了英国殖民地詹姆士镇的首领,用以达成殖民者与土著的联盟。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0:58:09 +0800 CST  
正文第十五补续二: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

伊利亚德指出,正是因为狩猎时代人类对于杀死生命所负有的“原罪感”,他们“所有的重要活动,包括成年礼、牲祭或人祭、食人肉以及葬礼等等,准确的说都是在唤起、‘回忆’那件原初的谋杀”。

伊利亚德在这里所讲的“谋杀”,指的就是对“神”的谋杀。因为狩猎时代的人类正是通过杀死“神”也就是自然造物来获得一切生存所需——神的最早形态,无一例外均为自然界的动植物,可见,人类最早的祭司崇拜对象,并非虚无缥缈之物,我们终日为生存所累的祖先们都是实际主义者,他们祭拜的不是别的,正是被他们杀死的动植物——这正是一切祭司仪式的最早来源——祭司是为了平息自然之神的怒火,献祭,特别是献祭活人,也许正是为了通过杀死“猎人”来与被猎杀的动物之间达成某种交换或平衡。也就是说, 人类通过杀戮从自然中获取,然后怀着负罪感通过献祭来向自然“赔罪”,并与自然达成妥协:人类继续杀戮,而自然接受祭品。猎杀——献祭——新的猎杀,正是这一模式使得我们的祖先在心理上达成了与大自然的妥协,从而心安理得的通过索取自然来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1:18:13 +0800 CST  
正文第十五补续三:

关于先民们的“原罪”感,伊利亚德也给出了很明确的解释:“对于猎人,我们很容易理解:他害怕遭到死去动物(更确切的说是它的‘灵魂’)的复仇,或是要在野兽之主面前为自己辩护。”

当然,野兽之主其实就是自然造物,我们的祖先无法亲耳听见自然的原谅,因此,祖先们其实主要是为了慰藉自己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而这个职责正是属于祭司阶层的。

大量发现的旧石器洞穴壁画表明,人类祖先很早就开始通过交感巫术的形式进行狩猎祭祀。那些遍及欧亚大陆的壁画上刻画着诸多狩猎的场景:奔腾的野兽、追逐的猎人。。。。。。所有这些画作的创作绝非出自审美或者是空闲时的闲极无聊——狩猎时代壁画的创作,首先是为了交感巫术的需要,而巫术的实施者自然是部落中的长老或是祭司阶层。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所给定的神话定义:

神话就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它解释宇宙、人类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引自《神话与神话学》杨利慧 著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神话的核心作用在于为人类以及世界的起源和存在给出一个解释,神话的出现,本质上是为了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样一个终极哲学问题。

因此,祭司阶层肩负着为部落成员解释人类(具体而言就是本部落的成员)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的职责。因此,面对猎人们心中的恐慌感,祭司阶层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心里疏导”和“世界观建立”的职责。而这些祭司所作所为在今天最明晰的残留,恐怕就是这些岩洞中的壁画了。

只有通过祭司们的巫术以及他们对于“谋杀神”的合理性的解释,原始人类才能在意识形态上建立起对自身存在合理性的确认——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这句哈姆雷特之问其实早在人类诞生之初便已经产生,并一直困扰着人类自身。从本质上说,一切哲学层面的科学,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回答人类存在合理性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一个智慧的种群,人类必然会不断思考并困惑于自身的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发端,恰在狩猎时代的祖先们之间。

为了向部落成员们解释自身存在合理性以及杀戮合理性的问题,祭司们创造了祭祀仪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关于仪式和神话哪一个先产生还是同步产生的问题,目前神话学界争论还比较大,后面笔者会专章加以阐述,这里不展开),通过祭司集团的解释,部落里的猎人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人类作为自然之子,通过“杀死”自然的造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来获得自身的生存;作为回报,人类需要不断通过祭祀来平息自然的怒火,从而达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这一做法的结果是:自然继续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而人类也会通过对自然的反馈而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资源。

先民这一朴素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我们。从中国典籍中“不取麋鏖,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观念一直到今天的环保理念,本质上我们一直在回应着远古时代的观念——人类是自然之子,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1:47:17 +0800 CST  
先写到这里,下午晚些时候继续更新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1:56:13 +0800 CST  
正文第十六:

随着人类告别狩猎时代,开始进入农耕时代之后,古老的信仰并未消失,而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继续获得发展和新生。

当然,对于习惯了靠种地来谋生的农耕民族而言,狩猎时代的原初神话显得过于血腥和暴力,那些流传下来的古老仪式开始显得与农耕时代人们崭新的生活经验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伦理格格不入,狩猎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也不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要,因此,新的神话体系需要被创造,用以重新解释古老仪式的合理性。

在这里,神话学界争论至今的“仪式”与“神话”二者关系的问题又再次凸显出来:究竟神话是为了解释仪式而产生?还是仪式为了演示神话中的场景二产生?这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目前还没有定论。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从起源上来看,神话与仪式的产生时间应该大致差不多,但是仪式流传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神话。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流传至文明时代甚至是今天的一些祭祀仪式看出来。旧日的仪式早已脱离了其所产生的时代,但是恪守旧礼的祭司集团却始终坚持着旧的仪式来演礼。笔者认为这是祭司集团的利益所决定的。因为古代祭司集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他们独霸着对祭祀权。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轻易改变祭礼的。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相当晚近的时代。比如孔子讲“克己复礼”其实本质上就是恢复旧有的祭礼传统以及建立在这个传统之上的社会等级。再比如,叔孙通为了适应刘邦君臣而简化旧有的祭礼(刘邦君臣是布衣卿相,所谓礼不下庶人,平民对于“礼”是不大懂的,因为祭礼掌握在旧贵族手中)的做法就大受非议。这些其实都是源于祭司集团对于旧的祭礼的坚持。

既然作为仪式的祭礼不能轻易改变,那么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就需要新的神话来重新解释祭礼。这一做法就产生了所谓的“解释型神话”或者叫做“特许证神话”——该类神话的目的在于为某个特定的古老仪式提供一个神话上的解释,或者为某种被认为是不合乎人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某个古老习俗提供一个神话上的解释。

当然,僵化的仪式最终会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孔子说他也搞不清楚夏商两代的祭礼,而到了汉朝初年,儒生们连周代的祭礼也搞不清楚了。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祭礼总是固守着古老的传统,人们一代代按照老传统来演礼,但是,总有一天,祭礼再也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再加上礼坏乐崩,祭司集团作为一个古老的贵族体系随着春秋战国的釜瓦雷鸣而日渐没落,这就造成用以解释祭礼的神话体系也逐渐失传,所以汉代以后,从董仲舒等大儒开始,儒家开始用新时代的“政治神话”逐步代替先秦时代的古老神话体系,对于中国神话而言,汉代是一个分水岭。东汉之前,旧神话还在一定程度上得意保存,比如《淮南子》中就保留了大量楚地神话,但东汉以后,古老的神话传统虽不绝如缕,但是占统治地位的已经是以“内圣外王”为核心的政治神话了。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7:07:53 +0800 CST  
正文第十七:

再回到“尸化神话”本身来。

前文讲过,有关女娲神话的最早记载,分别为《山海经.大荒西京》中的“有神人十,名曰女娲之肠(或作‘女娲之腹’),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以及《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第一处记载,可以理解为女娲的肠子可以变化为神人。既然女娲的肠子可以化生为神人,那么也没有理由认为她身体(尸体)的其余部分不可以。前面讲过,根据学者胡厚宣在其论文《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中所做的研究,以及清代学者孙诒让的《校山海经》所记述的观点,《山海经》中很可能保留了早至晚商时代甚至之前的一些信息,特别是《大荒经》。如果我们假设《大荒西经》中的记载可能包含了商代人的观念的话,那么自然就可以推测:早在商朝晚期之前,人们便普遍认为女娲身体的各部分是可以化生为神人或者是其他人或物的。

再看第二处记载,所谓“女娲有体”中的“体”并非作为名词用,而是作为动词,可以翻译为“体变”。整句话可以翻译为“女娲的身体变化多端,那么又是谁创造了女娲呢?”《天问》可以看做时屈原对于很多上古神话传说所发的一席感慨和疑问,因此可见,在战国晚期之前,中国人,或者至少是楚国人普遍认为女娲的身体是可以变化的。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9:00:53 +0800 CST  
正文第十七补:

女娲的身体可以变化应该是比较无疑的,但是由于目前资料的限制,我们还无法看到更多的内容。

再回头说说盘古。盘古死后化为天地间万物的神话是明显的“尸化”创世类神话。但是,盘古与女娲不同,他是男神,而且盘古信仰在华夏大地的确立远远晚于女娲,事实上,直到三国两晋时期,盘古才作为最主要的创世大神而取代女娲的地位。而这一取代可以看做是对早已确立的父权社会的一种呼应。

尽管我们现在只能从《山海经》和《天问》中摸索到只鳞片抓的线索,但是笔者有理由猜测,在盘古作为创世大神之前,女娲有可能才是中华大地的创世大母神,而且很可能也是通过“尸化”方式来化生整个世界的。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9:09:49 +0800 CST  
正文第十七补续一: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无法获得早期文献中关于女娲创世神话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其他民族神话中的女神尸化创世神话,也许会跟我们些许启示也未可知。

阿卡德语写成的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 埃利什”,据认为是写作与公元前一千纪时的作品,是巴比伦史诗中最著名的创世神话。

在史诗的开始,首先叙述了最初的世界和诸神的出现。当世界初始之时,天地尚未分开(和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情形类似),只有淡水河咸水组成的原始海水。淡水神阿普苏和咸水女神提亚马特是最早的神祇。两位大神生育出拉赫穆(男神)和拉哈穆(女神),拉赫穆和拉哈穆又生育了包括安沙尔(即天神)和基沙尔(即地神)在内的诸神。诸神的家族不断繁衍增多,吵吵闹闹,让阿普苏和提亚马特不胜其烦。

结果,无法忍受的阿普苏决定杀死后代诸神,不幸的是他的计划被智慧之神埃阿看破。埃阿使用咒语(埃阿会使用咒语,拥有智慧,这一形象是典型的祭司阶层形象在神界的表现,反应了创造这则史诗的祭司的观念)使阿普苏沉睡并杀死了他,并在阿普苏的身体上(即水中)建造了自己的宫殿。

这里要注意,很多人将阿普苏死后的这一个结果误解为世界已经完成创造,其实不然,阿普苏死后,天地尚未分开,世界仍让是被大水环绕的混沌状态。

接下来,史诗开始记述阿普苏死后的诸神大战。咸水大女神提亚马特决定杀死诸神,为丈夫报仇。她不仅制造出了大量的怪物,还让她勇猛无比的儿子金古(Qingu)代替丈夫的地位。在提亚马特和金古的猛攻之下,诸神节节败退,天神安努不得已提拔埃阿之子,年轻的马尔杜克神(马尔杜克为巴比伦神话主神,巴比伦城的守护神,略等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马尔杜克被诸神奉为主神后,打败并亲手杀死了大女神提亚马特,并将提亚马特的尸体劈成两半,上半身作天,下半身作地。此时,天地才真正被分开,之后,马尔杜克又用提亚马特的器官构成了世界万物(比如史诗中写到:“从她的眼睛里流淌下来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至于人类的诞生,则是较为低级的创造。马尔杜克的父亲埃阿使用金古的血制造了人类来为神服务。

“埃努玛. 埃利什”为祭司集团所创造,它虽然采用了古老的神话主题,但是却到处显示出与祭司版本的《旧约.创世纪》中相类似的那种阴沉沉的悲观格调。在史诗中,作为初始大母神的提亚马特,其创造物却都是一些可怕的怪物,这显现出该史诗的产生背景,应该是在比较晚近的父权时代。但无论怎样,从“埃努玛. 埃利什”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原始大母神是如何通过被杀戮和“尸化”来创造世界,这一过程与笔者在前文所介绍的开始自狩猎者时代的先民信仰无疑是相统一的。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19:59:38 +0800 CST  
正文第十七补续二:

如果把《大荒西经》及《天问》中关于女娲的记载与史诗“埃努玛. 埃利什”中关于提亚马特大女神的记载对照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点相似性的——女娲的身体可以变化万端,而提亚马特的尸体则可以化生为世界。

笔者相信,如果我们可以发掘到更多关于女娲神话的早期记录,很有可能会发现女娲和提亚马特一样,都是“尸化万物”的创世大女神。当然,目前这些还只是猜测,需要更多的证实才可以。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20:07:43 +0800 CST  
写得眼睛好累,没人看么?有一点蛋蛋的忧桑。。。。。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20:11:06 +0800 CST  
@中城智能期货2016 2016-08-20 20:25:26
支持楼主
-----------------------------
感谢支持!
楼主 执着的尘埃  发布于 2016-08-20 21:01:42 +0800 CST  

楼主:执着的尘埃

字数:136304

发表时间:2016-08-14 00: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11:06:28 +0800 CST

评论数:65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