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道藏》里的玄学和科学

开了博客,方便一点:http://baiyusanren.blog.tianya.cn


五行的函数化
标签:五行道藏2016-05-11 23:04 星期三

五行是重要的中华传统概念,一直以来,都是文科领域讨论的话题。而据本人研究《道藏》心得,事实上,阴阳五行等等很多东西都可以数学化。

先说五行之炁的函数化,依据《道藏》里的文献,主依《摄生月令》,推出五行之炁变化走势图。X轴是天,起点是第一年的春分,终点是第二年春分前一天。不同的五行之炁以不同颜色标注,青色是木炁,红色是火炁,紫色(因为白色看不见,所以用紫色代替)是金炁,黑色是水炁。土炁比较复杂,暂不讨论。后面再论。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1 23:06:27 +0800 CST  
(上图有个瑕疵,晚上更正在博客,不知道楼上的图会不会自动更新。)
继续。
由《摄生月令》知,五行在一年中,四炁的变化是可以量化的,是连续性的变化,可以由正弦函数来描述。这一点很重要。在以往的其他文献中,这个连续性是看不出,或者不明显的。所以,此文献十分的重要。当然《道藏》里不仅这一篇。暂时找不到了,找到后会补在博客里。

五行不仅在一年中有木火金水连续变化,在一日之中也有正弦函数式的连续性变化。这一点,在《皇帝内经》里很明显,推出的函数也是正弦函数,故不多说。由于此函数对应的是一天的变化,实际上对应着地球的不同经度的地方的五行变化,故也可以称为经度函数,或者,叫小五行。这是我的说法。

此外,地球不同纬度也有五行的变化,这种划分是根据五行思维方式来推导的,具体的就不多说,前贴已经贴图说明,十分清楚,也是连续性的正弦函数。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2 14:22:17 +0800 CST  
继续说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十分重要的中华传统指称。

那么,
1.天干地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天干地支据说与二十八星宿有关,那么二者的对应关系又是什么呢?
3.天干地支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先说简单的,第3点。

事实上,对天干地支感兴趣的主要是医学专业人士,其次是对气象感兴趣的相关人士。
在医学领域,有不少人对天干地支与人类的身心状态、疾病甚至死亡进行了相关性研究。
对气象感兴趣的相关领域人士也对天干地支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如稍早的,《吉林省气候变化与天干、地支的关系》,作者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潘铁夫,比较近的,如北京中医药大学费占洋、刘忠第《北京地区六十年气候变化与干支运气关联性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喆《五运六气的源流推演及51年10地区气象资料的统计验证》。
对运气说感兴趣的医学领域对天干地支与人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相当的多,如刘一玄《干支运气与人体后天疾病倾向关联性研究》;汤巧玲《干支运气与疾病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研究》等等,等等。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2 14:36:12 +0800 CST  
那么,看起来,天干地支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历法用途,似乎至少还能跟气象和人类状态扯上关系。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探讨天干地支似乎是有实际价值的。

既然这样,那么好,继续回到第一个疑问: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容易引发额外的思考:天干地支又来自哪里呢?天干地支为何要一一匹配?等等

这些问题自然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确切的知道了天干地支的意思,又了解了其来源,自然难题一破百破。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2 14:49:04 +0800 CST  
关于天干地支说法、意义的来源,依今人讨论总结,至少有如下的说法:
一、《说文解字》等所持植物生长说,这个是最为熟知的,干为主干,支为枝条;
二、古之《大一经》,近之王保德等所持人体器官说 如,“甲”象人头、“乙”象颈部等等;王保德将天干地支在人体内进行了空间定位,这与古代说法有所不同,但属同一大类。
三、古某文献(一时找不到了),今祝家君所持怀胎说;
四、建筑说,干支分别对应柁梁、立柱;
五、《史记·律书》所持简称说,如“丁”代表“丁壮”;
六、天体方位说,依据太阳的运行,分为东南中西北宫,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宫。见诸多文献;
七、认为天干地支字形与星宿的特定组合有一一对应关系,来源于观象画形。徐韶杉、马红光等人持此观点;
八、天干、地支是天地阴阳运行规律,其来源正是天地阴阳,此论点藏在《皇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等文献中。
。。。等等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2 15:19:50 +0800 CST  
在开头我将《道藏》一类文献的思维方式,总结为几句口诀,其中第二句,是一化二,二化五,五化二十八(土一化九星,木火金水四化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就是二十八星宿。

要想了解地球文明的秘密,必须熟练的掌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

这是为什么呢?依《道藏》,我们知道,宇宙是有层次的,有源又有流,有总(舵)又有分(舵),分是由总映射而成的。那么自然,要想了解小的,分舵的情况,必须熟练掌握大的,总舵的情况。
北斗九星二十八星宿这个总舵,与地球文明这个分舵,息息相关。
从理工科角度来说,这北斗九星二十八星宿就是一个个的独立成分,即IC,地球文明的各种现象就是各个IC线性叠加合成的结果。

所以,气象的解析及其变化,人象的解析及其变化,地象的解析,都与悬挂高空的九星二十八星宿息息相关。

这是最近的新闻,少年利用星象知识寻找到玛雅古城:
http://3c.ycwb.com/2016-05/15/content_22049517.htm
专家找百年玛雅失落古城 被15岁少年找到了


依郑毓新2006《玛雅医学及其与中医学的初步比较》,玛雅文化也有阴阳,也有天干地支。他们的天干是20个,地支13个,这也可以吗?玛雅文化里的很多经典知识与《道藏》里的说法遥相呼应。为什么呢?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5 10:57:56 +0800 CST  
这就涉及到《道藏》“一类文献”的第三句口诀,即是其思维方式,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无化虚,虚化实”。

此口诀,又可展开为,虚一化虚多,实一化实多。简单言之,天下万般实物,所谓“多”也,乃从“实一”来,“实一”又从“虚一”来;“虚一”又从“无”中来。

即,万物自虚空而来。因其虚者而又能生化万物,故为大;又因其从无中来,极为类似凡人世界中山崖、穴洞中之黑洞可透光声而出,因此高智将此“虚空”“太玄”类比为“大洞”。

《中华道藏》第一册,在上清大洞真经序里,作者观妙先生直接泄尽天机。开篇即论“无”、“虚”,及其潜在的“实”将此思维演绎到极致。依据其文字,大致上可以推理出,作者所认为的“大洞”者,很可能是“虚无”也,万物由此而生。

这是纯正的道教思维。而早前的许多的道教研究者看似在研究道教,其实没有太多道教的思维,所以才会把“洞”按字面理解为“通”之类的。当然,“通”也并非完全不对,只是逻辑上实有些不恰当。“通”的话,两侧所通之物,大致上层次相等;而“洞”的化,“洞”里和“洞”外不是一个层次。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疑惑:楼主你怎么不提《道德经》啊,那不是道教的经典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怎么不提?
起初楼主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越看越不对劲。虽然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论断有很多欠妥当的地方,但他对《道德经》的分析,个人认为是十分有道理的。当我们放下对经书的盲目崇拜时,就会发现,存在问题。

同样的,《黄帝内经》,被中医派几乎奉为经典,但是,依我之见,里面有问题。首当其冲,就是“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理论上的问题可不是小事,这会直接导致追随其后的大量论文大为贬值。在前面,我们提过不少论文,这些论文其他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吃亏就吃在《黄帝内经》里的“三阴三阳”并非自变量,凡是将此做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的,全部进坑。此外,“五运六气”的瑕疵也不少。在后面会深挖。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19 09:11:01 +0800 CST  
《黄帝内经》里的“三阴三阳”核心问题在于,
1,此阴阳非彼阴阳;
2,本身为连续性非跳跃变量被大致上定义、理解为非连续跳跃式变量;
3,三阴三阳的名字匹配问题;

“五运六气”的核心问题在于,
1,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匹配问题;
2,五行“土”的问题;
3,天干与地支的无理由分割;
4,天干地支阴阳分配问题;
5,不及 太过定义不清晰;
6,不及 太过的举例存在问题。

此外,“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以及 五行二十五类人 三阴三阳不同性格 这四个论点都面临的难题在于,由于人象、人体的阴阳五行化尚未数学化和细致化,在针对于具体个人时,理论的指导往往不强甚至错误。

反之,如果将以上偏差、瑕疵加以纠正,再加上对人象、人体的阴阳五行细致解析,那么中医的规范化数学化即可成立。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20 06:30:15 +0800 CST  
中医里的三阴三阳的定义,名字排序都显示出了与上古阴阳五行学说的背离与扭曲。

据楼主整理,
1.上古阴阳五行中,真正的三阴三阳大致上是:元阳(正北到东北)、少阳(东北到东南)、太阳(东南到西南)一路;紧接着是元阴(正南到西南),少阴(西南到西北),太阴(西北到东北)。
2.其中,太阴含元阳,太阳含元阴。
3.没有厥阴、阳明。
4.从元阳到太阳,都是渐变的过程,可以量化和函数化;类似的,从元阴到太阴,也是如此。
5.少阴到太阴变化过程中依然有阳炁,只是相对太弱,很少有命名,当然,还是有文献给出了命名。同样的。少阳到太阳过程中,依然有阴炁,也少有命名。
6.阴中无阳,阳中无阴。只是阴阳并行,且强弱不同,所以会产生阴中有阳的论述。例如:阴(如太阴)中有阳(元阳),或是阳(如太阳)中有阴(元阴),

以上,十分纷繁复杂,上面只是一个简述。后面我会细致的整理出来,不过要较长的时间。

阴中无阳,阳中无阴。这是纯正的阴阳。在岁月无情的更迭中,很多都搞扭曲了。中医的三阴三阳定义是自成体系的,以躯体前后表里等标准制定,从实际操作来讲,取名并不太影响操作。然而中医要规范化和数学化,还是需要细细考虑正名的事项。因为一旦名字扶正了,根本不用去记十二经络,因为五行、阴阳天干地支、五方都是共用一张图,记一张图就完事了。

如:足少阴肾经。一,肾属水,北方,太阴。故,应为足太阴肾经。诸如此类。

其他:手少阴心经 应为 手太阳心经;手太阴肺经 应为 手少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应为 手少阳大肠经 ;足厥阴肝经 应为 足少阳肝经;足太阴脾经 恐为 足太阳脾经;足太阳膀胱经 应为 足太阴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恐为 足太阳胃经 等等。三焦、心包楼主暂不能确定。

再说一次重点:三阴三阳按照前后表里来排也并非不可,只是这样的话,跟气象就脱离了关系。须知,天地之炁与人之体内阴阳之炁有交通,若不理顺,则知天地气象之变化后,在推算个体阴阳之炁变化时则非常繁琐易错。反之,若扶正,则若知天地气象变化即可迅速推导出具体的个人之阴阳之炁的变化,可以容易的推导出很多东西,如疾病易发种类、时间等等。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24 21:10:56 +0800 CST  
而且,从比较晚的道教精英人士的论述,即使是同样使用“少阴厥阴太阴少阳太阳阳明”同样的词语,但是顺序也是不同的。

比如:吕氏讳洞宾,道教精英人士,成功典范,被修持各派尊为吕祖。吕氏曰:“且冬至之后。阳升于地。地抽于阴。太阴抽为厥阴。少阳添而为阳明。厥阴抽而为少阴。阳明添而为太阳。不然。无寒而变温。温而变热也。夏至之后。阴降于天。天抽其阳。太阳抽而为阳明。少阴添而为厥阴。阳明抽而为少阳。厥阴添而为太阴。”可知,吕氏认为:三阴三阳并行,且顺序为:从冬至(正北)起:少阳 阳明 太阳;太阴 厥阴 少阴 。那么按程度来重排,则为:少阳 阳明 太阳;少阴 厥阴 太阴。对比一下中医的三阴三阳顺序:太阳 阳明 少阳;太阴 少阴 厥阴。就知道,显然吕氏的顺序更符合阴阳涨跌生灭的规律了。

难道吕氏不知中医三阴三阳?当然不是。那么他为何如此之说呢。不认可而已。

所以,从较早期道教文献,到较晚期唐代道教人士的论述,都可以看出,中医在传承上古阴阳五行的道路上发生了较大的扭曲。需要更正。

当然,以上吕氏言论,略加以词语的修改,即可对接更早期文献论述,即元阳少阳太阳;元阴少阴太阴系列,此即是纯正上古阴阳(五行)所指。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25 08:18:54 +0800 CST  
然而中医的朋友肯定会反问,那,手少阴肾经就是阴弱啊,故名之少阴,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其实中医这么做,从事实出发,从实际检测到的气的量、性质来讲,将肾经命名为少阴,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这里的矛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上古阴阳的思维方式是理科思维,中医现在的思维是工科思维。中医很多理论根本不是理论,而是事实。正因为中医很多貌似的理论根本不是理论,所以将其视为理论推导起来就出现问题。很多人给绕晕了。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5-27 16:24:23 +0800 CST  
@tydulong 2016-05-27 16:24:23
然而中医的朋友肯定会反问,那,手少阴肾经就是阴弱啊,故名之少阴,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其实中医这么做,从事实出发,从实际检测到的气的量、性质来讲,将肾经命名为少阴,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这里的矛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上古阴阳的思维方式是理科思维,中医现在的思维是工科思维。中医很多理论根本不是理论,而是事实。正因为中医很多貌似的理论根本不是理论,所以将其视为理论推导起来就出现问题......
-----------------------------
@隐尘行者 2016-05-28 05:38:37
说实话,开始学十四正经就是死记硬背的,虽然也希望能找到内在的逻辑关系,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说明。老师如果能够把这一块的逻辑理顺,确实令人向往。
-----------------------------
这里的情况相当的复杂。要一块一块的说。先说经络系统本身。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18:40:56 +0800 CST  
中医所说经络,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绝大部分朋友看来,就基本上是一个笑话。

这个,怎么说呢,自然科学强调观察,验证。在观察的时候使用仪器,如果仪器看不到,自然不会信了。这是自然科学的朋友们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个呢,我也不先反驳这些朋友。因为从他们的理论基础、思维逻辑、已知事实,是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判断。

那么,究竟经络是否存在呢?又如何证明呢?

证明,分为外证和内证。包括中医在内的道教典籍很多东西只能内证,即自己知道,明白,但是不能或者非常难以外证、外示给他人看。自然科学强调外证,而恰恰包括中医在内的道教典籍很多玄妙的东西只能内证而难以外证,这就造成了自然科学鄙视中医。当然了,外国人对道教典籍有些东西进行了外证,所以外国人尤其法国人还是比较重视《道藏》。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18:50:36 +0800 CST  
经络当然是存在的。古往今来的少部分人,通过内证发现了这些隐蔽的现象,故而记录下来。综合这些人的记录,结合理论分析,可以发现,
1,人体内不仅有血液循环系统,还有炁脉循环系统。
2,炁的来源有好几种,至少有以下三种。A,来自自身的“精”的散发,主要是先天预存电池组-“肾精”;B,食物分解后形成的较为粗糙的炁;C来自外界精微之炁的输入,即灌注;普通人只要来自A,B;有所进阶后才会有C,而且C的精微之炁还可以有细分等级。
3,炁在庞大、复杂的管道中运行,管道几乎涵盖全身。
4,炁脉系统貌似部分与血液系统并行,部分与髓并行,部分单独运行,
5,管道有级别。A“肾精”出口是源头,是源泉,挥发之炁支撑着人体庞大炁脉系统运转,拥有最强的脉动,单独运行,不与血液系统耦合。B炁脉系统的粗的最为明显的称为经,对应于省道国道,细的称为络,对应于乡道。C五脏六腑亦能发出不同频率的脉动,并伸出一定长度的炁之枝条汇入经脉系统,离脏腑越近,越明显,越远,越模糊。D各脏器的脉象有自己的几何特征。E貌似人体穴位与天体有特殊联系。
6.中医把脉时把到的脉是多种因素的合体:健康/疾病成分脉象,季节、时令因素脉象,各脏器本身的脉象,个体差异导致的脉象。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1:02:46 +0800 CST  
来欣赏下1995年发表在中国道教的中医祝华英先生的内证记录,引自《十二经络的秘密(上)》:
“有一次,...,感觉到心神凉爽,如置身于冰天雪地,...清晰的感到脐部处有约3cm的圆球,...正反来回周旋着;...十分钟后,即清晰的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行着,
原来手足内侧...与外侧...同速反向运行着,...内侧手三阴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向肩方向运行,外侧足三阳向足趾方向运行,内侧足三阴向腹方向运行,...经络的运行时呈双向循环轨道的。手三阴手三阳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足三阳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的运动现象...”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人的,如田道长等人的系列文章,还有《中国针灸》杂志上我看到也有类似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内证来映证前人,以及修正经典文献里的问题。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1:15:28 +0800 CST  
刚才说到,“肾精”出口是源头,是源泉,挥发之炁支撑着人体庞大炁脉系统运转,拥有最强的脉动,单独运行,不与血液系统耦合。

这里应该要细说一下,“肾精”挥发出来后,有一段是单独的运行,然后才是汇入经脉系统,是为肾炁。当然,也有部分文献认为肾炁出来后立即上升与心血合并为炁脉。这个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恐怕需要高级内证才知道了。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1:31:28 +0800 CST  
楼主关心的是,既然中医把脉时把到的脉是多种因素的合体:健康/疾病成分脉象,季节、时令因素脉象,各脏器本身的脉象,个体差异导致的脉象,那么当然可以用函数来描述,继而可以检验啦!

脉象函数模型1.0:

a{[f(x1)+α1M1+β1M2+P]+[f(x2)+α2H1+β2H2+P]+[f(x3)+α3T1+β3T2+P]+[f(x4)+α4J1+β4J2+P]+[f(x5)+α5S1+β5S2+P]}=M

a是一个系数,健康为1,疾病为其他数值,如“迟”则小于1,“数”则大于1等等,绝为接近0;f(xn)为脏器本身的脉象;MHTJS为木火土金水简写,下标1为时令因素脉象,如M1是指不同气象时的木炁的总和,下标2为个体差异因素脉象,如M2是指个体初成,即小宇宙形成的一刹那的天干地支和大、中、小五行中的木炁的总和。αβ是不同炁的加权系数,P是其他待定因素。

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变难以内证的脉象机理转为可以外证的脉象波动观察和分析。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1:48:40 +0800 CST  
上面的模型数学表达有点小问题,后面再修正。

先说重要的。即,五行的顺序。中医的朋友可能会反问,咦,好像十二经络不是木火土金水顺序啊?不是 金土火水(火)木 的顺序吗?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1:53:47 +0800 CST  
1.这个其实恐怕涉及到了玄学,我只能打个比喻说明这个:要明白 路 与 人 的关系。路就是这么摆的,就一个摆法顺序,但是人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人的走法不同不能代表路的摆法。
2.金土火水(火)木,个人看法,应先改为木金土火水(火),再改为木金土火水(土)。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1 22:03:36 +0800 CST  
刚才说到五行本身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即土在中央,木在东,火南,金西,水北。这种对应关系在虚界有虚盘,但是天地未开时则没法与现实世界对应。只有天地开张之后,有了四维,才有了各自的对应关系,即木对应东,水对应北等等(后来四维又拓展为八方,又称八卦,这才有了东北、西北等方向)。在现实世界中,有实盘。这个实盘就是北斗九星二十八星宿,旋转的大圆盘。这个大圆盘中心既与更加高级的源头相联系,据说每星上联九天九炁中的一炁;又与下面更为低级的各个中、小世界联系。由于北斗九星二十八星宿这种实盘的几何形状非常像一个大盖子,所以早期文化里的盖天论很可能由此而来;又因为这个盖子覆盖很大,同阶层又分化出几十个世界,所以看起来延伸很长,犹如树冠枝条,所以玛雅等文化又把宇宙描述成有等级的大树状。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个东西。

楼主 tydulong  发布于 2016-06-02 13:41:01 +0800 CST  

楼主:tydulong

字数:184795

发表时间:2016-04-21 19: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12 19:43:25 +0800 CST

评论数:24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