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再者,挂着袁术部曲名分东渡的孙策,所逐走的刺史及郡守,都是些名正言顺得到大汉天子正式诏拜的地方行政官员。

这其中既包括刘繇、许贡和王朗,还包括华歆,他们的身份无疑都要比没名没份的孙策正统得多,所以当孙策南下会稽时,王朗才会振振有词地道出“身为汉吏,宜保城邑”这样听起来无比大义凛然的话,可见孙策的江东攻略,明显缺乏足够的道义支持,他的军事行动,在性质上属于谮越,或者说根本就是入侵.

此举也等于是对东汉政府在江东统治地位的一种挑战和颠覆,这就无怪乎当孙策完全占据江东三郡后,那些本地大族们仍坚持对其抱以排斥和敌视的态度,毕竟在他们的心目中,孙策始终是一个外来户。

再往后,当不知天高地厚的袁术正式在寿春称帝后,江东各界对孙策的反感程度就更加强烈了!

连许多流寓到此的北方士人,都纷纷选择了离开,如后来在蜀国担任司徒的许靖,以及名士桓晔、袁忠等人,就不惜泛海向南,遁走交州,他们的想法无非是这样的——宁愿溺死或饿死,也不愿留下来屈从于逆贼袁术的爪牙.

而难以做到全体迁徙的江东大族,则既怀着家仇国恨,又深感自身危殆,所以他们是绝不会率自己的族人去支持孙策的,当然也不会贸然离弃家园,他们或静观待变,或聚众自保,使得孙策在江东的这数年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敌意。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29 16:54:51 +0800 CST  

也许,军事上的占领,战场上的决斗,对于孙策来说都算不上什么难事,可是要让江东本土势力打心眼里改变态度,放弃反抗而向新政权靠拢,继而融为一体,难度却要大上许多!

所以在万般复杂的形势下,孙策时常会深感忧虑,觉得处境艰难。

终于,经过一番患得患失的斟酌后,他作出了一个叫人震惊的决定:

杀一批人,杀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杀一批有影响力却不愿意与新政权合作的人!

孙策希望先通过铁腕政策,警示那些江东大族,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树立个人权威,以此维护自己(以及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地位。

-----------------------------------------------------
很努力地更了这节,觉得也有所交待了,今晚是周末,和老婆说好吃饭以后去看场电影,回来再更了。
祝大家周末快乐!
对了,还有,已为人父人母的朋友别忘了六一儿童节带家里的
____
.-'& '-.
/ \\
: o o ;
( (_ )
: ;
\\ __ /
`-._____.-'
/`"""`\\
/ , \\
/|/\\/\\/\\ _\\
(_|/\\/\\/\\\\__)
|_______|
__)_ |_ (__
(_____|_____)
去公园、游乐园之类的地方玩哦!

下一节——【屠刀现】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29 17:20:23 +0800 CST  
@宿巍 2015-05-29 17:23:40
兄弟 写的真心的好,学习学习

-----------------------------
宿兄谬赞了,你写的亦好,就是更新慢了些,老是打开帖子发现木有更新。呵呵。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29 17:26:21 +0800 CST  
@zlzxs 2015-05-30 08:05:05
我觉得孙策杀高岱,是他无法抹去的污点。
-----------------------------
嗯,孙策再怎么勇猛,也摆脱不了封建统治者自身的局限性,这个事件也正是下面这章我写的重点内容。

对于这个事件,后人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09:52:43 +0800 CST  

【屠刀现】

许贡,是死在孙策刀下的第一人。

此人本为东汉吴郡都尉,孙策东渡时,他已迁为太守,所遗都尉一职由孙氏旧将朱治继任。

对于孙策的到来,许贡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抵触的,孙策攻打刘繇的同时,朱治也由钱唐北攻许贡,败之于由拳,遂一举占领吴郡,战败的许贡只得南投豪帅严白虎。

建安二年,当孙策消灭了严白虎势力后,许贡被迫出降,可他并没有就此归顺孙策,而是将反抗斗争转入到了地下。

期间,许贡曾秘密修书,上奏朝廷,述说孙策之勇,堪比项羽,建议朝廷将其召还京师,以贵宠之(实为加以软禁),切不可将其放任自由,否则将终成大患。

这封秘书在送达的过程中,被吴郡的候吏(即负责整修道路,缉拿盗贼,以及迎送宾客的人员)中途截获,孙策为此怒不可遏。

许贡呀许贡!

两次交战,我都赦你不死,还引为幕僚,同参军事。

奈何竟如此不识好歹,吃里爬外?

孙策气愤之余,马上叫来许贡,对其一顿痛责,然而在证据面前,许贡仍矢口否认,孙策一怒之下,当场下令将许贡处以绞刑,也算是清理掉了一大隐患。

不过许贡之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估计多是因为他的出身和声望并不高,影响力比较有限,加之和吴郡的大族间也没有建立起什么特殊的关系,他的死,顶多算作一个序曲罢了,接下来遭到迫害的才多是些重量级人物。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09:55:45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30 09:55:45
不过许贡之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估计多是因为他的出身和声望并不高,影响力比较有限,加之和吴郡的大族间也没有建立起什么特殊的关系,他的死,顶多算作一个序曲罢了,接下来遭到迫害的才多是些重量级人物。
-----------------------------
@汉之战虎 2015-05-30 10:08:14
孙策就是被许贡客所杀,说明许贡还是有影响力的。可能只是史料没有记载。
许贡的出身你了解么?
-----------------------------

许贡之于江东,个人以为影响力还是有限的,首先他不如吴四姓那般社会地位超然,而且估计他和吴四姓也没建立多少密切的联系(从他做上太守后敢于迫害老上级盛宪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毕竟盛宪和江东大族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紧密的,另外,同为江东名士,高岱也参与了此事,帮助盛宪躲过了许贡的搜捕,如果许贡是江东本地土著,又怎会试险接连找这些当地名士的麻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0:24:31 +0800 CST  



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对于许贡其人,他的生平和背景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他的出生地多半不在江东,否则他对待盛宪和高岱等人,肯定投鼠忌器,有所顾虑,顾虑到这些人背后的强大社会关系,而他之所以仍敢那么做,说明此人属于外来户。

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疑问没有具体出处,但从他与许靖是好友这个关系上看,应该是江北或中原人士。再结合许贡向朝廷修书进言,建议把孙策诱到京城加以软禁一事看,他可谓是一个忠于汉室忠于中央的官员,到这里再回过头看,许贡为什么要迫害盛宪?其背后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为的是通过打压江东本土势力,提高中央政府在江东的统治实力。

我想应该有这方面的考量。

为什么说他的影响力有限呢?一则是:如果他的影响力巨大,其实也无需通过迫害盛宪等人,打压江东大族了。用打压原有根深蒂固的老牌世家大族,才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声望。二则是孙策杀许贡时,社会上没有出现如高岱被杀,于吉被杀时那么强烈的民众反弹效应。说明此人在吴郡还未曾真正扎下多么深厚的根基。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1:20:48 +0800 CST  
@汉之战虎 2015-05-30 11:16:19
许贡肯定不如吴大四姓顾、陆、朱、张,但不代表没有影响力啊。盛宪、高岱也不是四大姓。而且盛宪以前也是吴郡太守,怎么能算许贡上级呢?可以解释为,许贡和盛宪有一些个人恩怨而已。
许贡的门客忠心为主,矢志报仇。可见许贡已经有一些战国君子的味道了。许贡的出身史料没有写明,但不能说明他出身不高,汉末这段时间的郡守,任命的大多是名士。
-----------------------------
嗯,战虎兄,我也很是认同许贡很有可能是名士这一点,而我觉得他影响力有限,主要是针对他在江东一隅的影响力有限,就像上一帖分析的那样,既然他的出生地不明,那么他很有可能属于江北过来的外来户,要有影响力也是像许氏兄弟一样,在他们原籍有,而不是在吴四姓主导社会主流的江东有。

还有说盛宪是许贡的老上级,是因为之前盛宪担任吴郡太守时,许贡任吴郡都尉的缘故。

盛宪和高岱二人,虽然不是直接的吴四姓,但他俩和这些吴郡的大族们早就形成了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接下来孙策杀高岱,以及以后孙权杀盛宪时,我会把这些紧密而错综的联系一同讲出来的。或者说,盛宪和高岱,之于吴四姓,虽无亲情之名,已有亲情之实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1:40:06 +0800 CST  


这章主要涉及江东本地大族的内容,这些话题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怎么详解,偏偏又是研究三国的我们格外喜欢的,所以写着的时候感觉特别带劲!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1:42:58 +0800 CST  


高岱,字孔文,吴郡武锡人,其父高彪,乃东汉著名文学家,生前曾著有《补续汉书艺文志》一书流传于世,因而可以说,他实为出身于高雅的书香门第,幼时得乃父言传身教,自小便聪明通达,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尤其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成果造诣甚深,后举孝廉,但因得罪了许贡,只好背井离乡,隐居在临郡会稽的余姚县。

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对高岱其名一直有所耳闻,取得会稽后,他马上命部下陆昭前去登门相请,自己则虚席以待,特别是获悉对方精通《左传》,孙策还临时抱佛脚,事先研读了该书,只为能攀谈时多些共同话题。

然而,这次令孙策无比期待的会面,却由于有人从中作梗,最终竟以悲剧收场。

原来,会面前曾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除了长相英俊和有勇力外,实则胸中并无半点才学,您和他论及《左传》,如果他只一味地说不知道,那就证明了他瞧不起您。

孙策听后虽然不置与否,但总归是有了芥蒂之心。

蒙骗完孙策,那人又转而对高岱说,孙将军的为人,最讨厌别人胜过自己,他如果问起您所擅长的《左传》,只管推辞说不懂就行了,这才能顺合他的心意,而如果您正儿八经地跟他讲经论道,非要辩个输赢,争出高下,将很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高岱听后信以为真,也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多嘴,以防言多必失。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1:46:24 +0800 CST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

那个家伙是谁?

作法实在卑劣之极,完全就是一副小人的嘴脸!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答案,遗憾的是史料并没有留注其名,不过能在孙策身边说上话的,即便不是心腹,恐怕也绝非泛泛之交,很有可能是其帐下文官武将中的某一位,至于具体到是哪个人,便不得而知了。

总之,就在一个相互误解的情况下,孙策和高岱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2:53:42 +0800 CST  

主宾落座后,但凡孙策提到《左传》时,高岱都无一例外地推说不懂或不清楚,摆出一副全无所知的样子,这就难免让孙策想起之前被人蒙骗时的话,认定高岱是在持才自傲,轻视自己,当场勃然大怒,不等高岱进行辩白就下令将其抓了起来,送进了大牢。

得知高岱被捕后,他的知己好友,甚至许多普通百姓都自发地聚到了一起,用静坐的方式向孙策请愿,要求释放高岱。孙策闻讯后登上城楼观察。

随着请愿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孙策的脸色也愈发变得阴沉。

其实,就算高岱再如此持才傲物,看不起人,孙策也没打算要杀他,顶多只会稍加惩罚,便会就地释放。

然而令孙策颇感意外的是,一个无官无爵的隐士,居然能得到如此多民众的声援,望着城下各条通道上黑压压的请愿人群,他原本的想法开始有了转变。

此人威望之高,显然早已深孚民意,尽得人心,可惜却不能为我所用。

既如此,莫不如杀之,既可借机立威,又能绝此后患!

主意打定,孙策便不再顾及城楼下诸多百姓的反应,断然命人将狱中的高岱处死。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7:17:04 +0800 CST  
@zlzxs 2015-05-30 17:35:49
高彪还可以好好吹上一段。
他在朝廷参加经学考试得到第一(试经第一),然后得到灵帝赏识。
其文才还得到蔡邕赏识(能被蔡邕看中的人屈指可数,我印象中有边让、王粲。)。
他出为外黄令,灵帝还特意让同僚前往城外送行(汉末,由灵帝下诏让百官送行的只有两位,一位高彪,文,一位是盖勋,武。)。
还有高彪的画像挂在太学用来劝学(我印象中,太学里应该挂的是孔子和他72门徒的画像,高彪这算独一份了)。......
-----------------------------

同意!

高岱的确有值得炫耀的家门荣光,刚才写高彪确实介绍得少了些,这位才学出众之士实属吴郡的骄傲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7:46:13 +0800 CST  
@尤大力 2015-05-30 18:11:08
楼主周末更新也很勤快哦,特冒出水面支持一下。
-----------------------------
周末无事,当然应该多写一些,以此进度,晚上仍有更新,在此感谢兄台支持!

话说,别的潜水的兄弟能否露个泡泡?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19:55:01 +0800 CST  
@多个角度思考 2015-05-30 20:56:27
响应楼主号召,出来顶一下.
-----------------------------

又有一位兄台冒泡!!!
干劲更足了!
对了,兄台似乎是头一回顶帖吧,多谢支持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22:14:07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5-05-30 22:21:30
@含笑看吴钩2015 841楼 2015-05-29 17:20:00
也许,军事上的占领,战场上的决斗,对于孙策来说都算不上什么难事,可是要让江东本土势力打心眼里改变态度,放弃反抗而向新政权靠拢,继而融为一体,难度却要大上许多!
所以在万般复杂的形势下,孙策时常会深感忧虑,觉得处境艰难。
终于,经过一番患得患失的斟酌后,他作出了一个叫人震惊的决定:
杀一批人,杀一批有影响力的人,杀一批有影响力却不愿......
-----------------------------
真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22:40:50 +0800 CST  

唉!这真是一个叫人扼腕叹息的结果。

假如说,孙策和高岱都没有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结局应该是圆满的,双方通过一次愉快的交谈后,高岱自然而然地成为江东政权的一份子,从此君臣相悦,共筑江东和谐之路;

或者退一步讲,即便两人成不了君臣,假如高岱在江东的名望不高,孙策也多半不会痛下杀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而借其首级立威。

可惜,历史不喜欢假设。

高岱,是死于孙策刀下的又一人。

这位吴会名士的死,产生的余波自然不同凡响,江东大族一时间皆为之震慑。毕竟江东的英豪名士向来俱为一体,彼此间往往通过婚姻、交友等方式,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与高岱最为要好的八个人中,就有吴郡四大姓之一的张氏子弟张允(并非那个投降曹操的刘表旧将,而是张温之父),此人素以轻财重士而闻名于州郡;

还有江东另一大姓沈氏的子弟沈缗,而沈氏又与盛宪结为了姻家,其中沈瑜、沈仪二人就是盛宪的外孙,沈仪则与吴四姓之一的陆氏子弟陆绩最是要好。

可见江东士人和大族间的关系早已经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处决高岱,无疑将牵扯到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涉及面甚广。

孙策似乎对此也早就有所觉悟,因为他并没有收手的打算,高岱不是他杀的第一个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然而,正当孙策想要再次挥动屠刀,继续打压江东大族之际,一位对东吴政权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人物,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0 23:56:15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30 23:56:15
如与高岱最为要好的八个人中,就有吴郡四大姓之一的张氏子弟张允(并非那个投降曹操的刘表旧将,而是张温之父),此人素以轻财重士而闻名于州郡;
-----------------------------
@汉之战虎 2015-05-31 00:06:15
同名的人很多哦。
-----------------------------
同名的人在基因学上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1 01:34:52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30 23:56:15
如与高岱最为要好的八个人中,就有吴郡四大姓之一的张氏子弟张允(并非那个投降曹操的刘表旧将,而是张温之父),此人素以轻财重士而闻名于州郡;
-----------------------------
@汉之战虎 2015-05-31 00:06:15
同名的人很多哦。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31 01:34:52
同名的人在基因学上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
@汉之战虎 2015-05-31 01:38:11
没有共通啦,就算同样姓张,但来自的地方不同,血统也会是不同的。
-----------------------------
如此说来,八百年前是一家 这句话只是戏言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1 09:48:16 +0800 CST  
@岷州苍狼 2015-05-31 07:35:17
早上醒来,顶好帖
-----------------------------
每天都能早起,真不错。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31 10:16:43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