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14:09:36
尽管对孙策加官进爵,作了一番安抚,但号为乱世奸雄的曹操,施用权谋的手段当然不会只有这一招,实际上,孙策在江东的一家独大,是曹操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在拜孙策为会稽太守的同时,又为其上了一剂眼药——
任命陈瑀为吴郡太守,拜安东将军,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用陈瑀制衡孙策,引导江东政局走向多元化,复杂化,从而阻碍孙策对江东的统一。
由此可见,曹操的眼光确实很毒,他显然已经洞察出了一......
-----------------------------
@14号克鲁伊夫 2015-05-01 21:45:31
楼主还更吗?期待中,难得有人还原真实的 历史 。东吴在演义里被黑得不成样了。吴国的好多闪光的事迹被强加给了蜀汉
-----------------------------
告罪告罪!今天是节假日的开始,所以白天陪家里人开车出去玩了,现在才回到家。

更新是当然要更新的。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1 21:53:05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14:09:36
尽管对孙策加官进爵,作了一番安抚,但号为乱世奸雄的曹操,施用权谋的手段当然不会只有这一招,实际上,孙策在江东的一家独大,是曹操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在拜孙策为会稽太守的同时,又为其上了一剂眼药——
任命陈瑀为吴郡太守,拜安东将军,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用陈瑀制衡孙策,引导江东政局走向多元化,复杂化,从而阻碍孙策对江东的统一。
由此可见,曹操的眼光确实很毒,他显然已经洞察出了一......
-----------------------------
@14号克鲁伊夫 2015-05-01 21:45:31
楼主还更吗?期待中,难得有人还原真实的 历史 。东吴在演义里被黑得不成样了。吴国的好多闪光的事迹被强加给了蜀汉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21:53:05
告罪告罪!今天是节假日的开始,所以白天陪家里人开车出去玩了,现在才回到家。
更新是当然要更新的。
-----------------------------


嗯,既然兄台有兴趣多了解一些蜀汉的劣迹,那我之后的更新中不妨也多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毕竟在《三国志》里面,很容易就能找出刘关张的劣迹来。

之前我也说过,和敢做敢当的曹操比,刘备可谓是“伪君子,真小人”的典型代表,他的人生理念就是“做一流的婊子,立最高的牌坊”,而关羽和曹操争抢人妻(秦宜禄之妻),张飞糟蹋夏侯小萝莉等恶贯满盈的事件,我也考虑找机会加入到文中去。

至于可能被蜀迷们喷,喷就喷吧,有胆做就应该有胆认。

相对的,等更到孙权部分时,他毒辣可怖的政治手段,我也同样不会有任何隐瞒,同样会客观地进行叙述。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1 22:12:54 +0800 CST  

第九章 剿灭群贼

【袁术称帝】

当孙策即将在丹杨、会稽等郡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时,从不远的九江传来消息——袁术在寿春称帝啦!

啊!他终于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这就意味着,已经无人能够阻止(或者说延缓)他的自我毁灭了!

当然,这只是孙策的想法,而对于袁术来说,却是一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毕竟天下人都知道,他想做皇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这个念头,最早应该说源于一句在民间流传的谶语——

“代汉者,当涂高也。”

此话描述得模棱两可(不愧为谶语,净是玩玄的),如果要作具体的解释,意思就是取代大汉皇帝的人,是一个站在大路上的高个子。

那么谁又是那个“高个子”呢?

袁术(一厢情愿地)认为,“高个子”就是自己!

因为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涂”通“途”,“途”也就是路,而袁术的字就叫做公路,再说他长得也比较高大,看起来算是勉勉强强挨上了边。

不管别人信还是不信,反正袁术是信了。

另外,他还找了一个听起来相当充分的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称帝。简单地说就是,袁姓出自于妫姓,而妫姓是三皇五帝中舜帝姚重华的后裔,既然是舜帝的后人,那么当皇帝自然就没有问题啦。

而且袁姓还有一种出处,即出自于轩辕氏,因为这个轩辕氏还有一个姓氏:玄袁氏(又和袁字有瓜葛了不是),而轩辕氏更为人所知的那个称呼便是——黄帝,如此看来,袁术不仅是舜的后人,还兼职成了黄帝的后人。

有这两位超级大腕的撑腰,袁术更加确凿无误地相信,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之主!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1 22:43:02 +0800 CST  
@xu希惜 2015-05-01 23:55:03
五一快乐
-----------------------------
你也一样。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2 09:06:46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5-05-02 09:54:19
建安二年,孙郎时日无多了,不过也看出来孙策厉害之处,数年时间便席卷江东
-----------------------------
赵兄五一没有出游计划吗?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2 13:27:21 +0800 CST  

不过,做皇帝除了必须满足现实的条件外,还需要有一套对于“天命”的合理解释,否则就难以取得民心,达到“万民拥戴”的理想效果。

那么,做皇帝需要什么样的“天命”呢?

具体来讲,它必须满足在当时看来最先进,也最科学的五行学说。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少昊(金)、伏羲(木)、颛顼(水)、神农(火)、黄帝(土)。

五行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 循环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二、 循环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学说决定了即便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也必须得由这五者轮流产生出来。

如开始之初,人们遵循五行相克的理论,认为周代属火,取代它的秦代则属水,那么到了汉代,自然就属土了,但后来儒家学派又推翻了这一理论,认为新旧两个国家或王朝间的传递,都是在天意的授命下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和平继承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不应当是五行相克,而应是五行相生,因此大汉不是属土,而是属火,火是红色的,是炽热的,它代表了人类文明之源,以赤色作为最高贵的色调,昭示着大汉帝国将会用文明的礼乐之道治理天下。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取代大汉的就必须是土,所谓土生火嘛,而袁术之前已经成功地兼职作了黄帝的后人,那么当然就有足够的资格取代大汉皇帝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2 13:27:56 +0800 CST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把貌似靠谱的和不靠谱的种种理由算进来,袁术进一步确定并证实,自己当皇帝是可行的,是顺应天命的,如果不称帝,反而是有悖于天了。

这么一番折腾,袁术自我膨胀的野心到达了顶点,他深深地陷进了成为帝王后纵意指点江山,天下皆为己马首是瞻的极度YY状态当中。

怎料到,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背道而驰。

作皇帝,当然需要在前期先造一造声势,请人帮帮场子,所以袁术找了陈珪,希望这位儿时的好友,如今徐州的耆旧名人能为自己鼓吹一把。

为了顺利达到目的,他还事先绑架了陈珪的次子陈应作为人资(惯用的伎俩),谁知陈珪丝毫不给面子,声称宁可牺牲儿子,也绝不阿谀逢迎,做逆天下而动之事,让袁术只能讨了个没趣。

外边人反对,自己人也同样不支持。

如袁术刚和部下讲了这个想法,主簿阎象就马上站出来反对说,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从殷商,现在明公没有文王那般强大,汉献帝也没有商纣王那般的残暴,种种条件都不相符,怎能草率称帝呢?

袁术听后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仍然固执己见,还对阎象的劝说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之意(嘿然不悦)。

终于,在建安二年正月,袁术利用河内人张炯编造出的符命,毅然决然地在寿春逾越等级,自称仲家,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于城南北郊祭祀天地,公然地作起了皇帝。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2 13:30:35 +0800 CST  

【分道扬镳】

获悉袁术称帝的消息后,孙策的第一反应是——

呵呵,这个白痴真是无药可救了!

不过,此时倒是一个与之决裂的好时机!

其实,袁术的所作所为,早在孙策的预料当中,因为就在半年前,也就是建安元年的八月,袁术曾为此征询过他的意见,而他也马上给这位主公(仍是名义上的)回了一封长信(实出自于大知识分子张纮之手),信中引经论据,洋洋洒洒写了千多字,主要内容是列举了九个方面的理由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劝袁术不要称帝。

一、失民心——“当与天下合谋,以诛丑类。舍而不图,有自取之志,非海内所望。”

二、悖臣道——“幼主非有恶于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胁于强臣,若无过而夺之,惧未合于汤、武之事。”

三、自取灭亡——“卓虽狂狡,至废主自与,亦犹未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斗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而临之,适足趣祸。”

四、天理不容——“天下神器,不可虚干,必须天赞与人力也。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乌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征,皆因民困悴于桀、纣之政,毒苦于秦、莽之役。故能芟去无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于幼主,未见受命之应验,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号,未之或有。”

五、背义而为——“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帝王之位,不可横冀。”

六、汉宗刘统,不可动摇——“幼主岐嶷,若除其逼,去其鲠,必成中兴之业”,“ 纵使幼主有他改异,犹望推宗室之谱属,论近亲之贤良,以绍刘统,以固汉宗。”

七、忠臣和逆贼的两种不同结果——“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国家之踬顿,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报汉室之恩。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熟不从我?四方之敌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盍乘累世之势,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数,不可不详察。”

八、要明白审时度势的道理——“所贵于圣哲者,以其审于机宜,慎于举措。若难图之事,难保之势,以激群敌之气,以生众人之心,公义故不可,私计又不利,明哲不处。”

九、迷信的想法要不得——“世人多惑于图纬而牵非类,比合文字以悦所事,苟以阿上惑众,终有后悔者,自往迄今,未尝无之,不可不深择而热思。”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2 18:06:57 +0800 CST  

除此之外,孙策在信中还对袁术欲自绝于国家,自绝于人民的僭号之举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同时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一贯拥护汉室,反对分裂的决心及立场。

当然,若是务实些来讲,袁术称帝一事,对孙策应该说是有利无弊的。

毕竟,汉帝国尽管已经日暮西山,任谁都知道它是无力回天了,可是如果真有人敢公开宣布自立山头,却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不得人心啊!

譬如吕布就利用此事,极力攻讦袁术,并将袁术的使臣韩胤送交曹操,随后“枭首许市”。孙策也同样抓住这一契机,“以书责而绝之”,接着又派部将徐琨率军击走了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还写信召回吴景(任其为丹杨太守)。这些举动,都标志着孙策正在与袁术决裂,分道扬镳,意图彻底断绝之前双方的从属关系,从而结束了自孙坚以来,孙氏集团深受袁术掣肘的那段灰暗期,正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从此,一个深明大义、拥戴汉帝,立志据江东而霸长江的军事集团领袖开始显露于世,并引起了天下群雄之瞩目,凡有心谋求大事者,都不能不考虑这股新锐的军事存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袁术的称帝之举,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成全了孙策。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08:59:01 +0800 CST  

【曹操的阴谋】

其实对袁术称帝一事,反映最强烈的应当是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他,作为献帝的唯一“监护人”,在得以享受最高权力的同时,他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比如说讨伐伪帝袁术,也就成了曹操责无旁贷的一件大事。

为此,除了自己亲征外,曹操还利用“诏敕”(皇帝的文书)的名义号令吕布、孙策及陈瑀等三人“戮力一心,同时赴讨”,携手围殴袁术。

孙策在江东的地位刚刚获得中央政府的承认,自然不想授人以柄,落下个违抗诏令的不臣之罪,所以平定会稽后,他马上命令主力部队移至钱唐,打算经过一轮休整后再北上,与驻屯在广陵郡海西县的陈瑀会合,一同征伐袁术。

然而,刚从会稽匆匆赶回的孙策,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危险正步步向自己逼近,这场表面上旨在讨伐袁术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却是一个专门针对他设下的陷阱,而布下陷阱的幕后黑手,便是刚刚封赏过他的曹操!

其实曹操下达那份“诏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讨伐袁术,这一点只能算是次要目标,铲除掉孙策及其在江东的势力才是主要的,而该计划的具体执行者,就是与孙策同时被任命为太守的陈瑀!

《三十六计》中有一招“借刀杀人”,这时正被曹操信手拈来。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10:56:08 +0800 CST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11:13:49 +0800 CST  

秉承朝廷(实乃曹操)的旨意,陈瑀暗中集结好了军队,打算当孙策率部到来后,趁其毫无防备之机,突然发动袭击,擒下孙策。

而且他还先期派出了手下万演,命其携带三十余枚印章,秘密渡江潜入吴郡,煽动当地及临郡丹杨的豪强,主要对象包括海盐县的严白虎、乌程县的邹他、嘉兴县的王晟、泾县的祖郎等,通过对这些人进行封官许赏,陈瑀要求他们在孙策率部离开江东后一同发难,起兵作乱,攻打各自所在的郡县,倾覆孙策在江东刚刚建立起来的各级地方政权。

陈瑀的这出“好戏”,也算是设计得够精细了,可谓是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假如进展顺利,足以致孙策于死地。可惜的是他在江东频繁的“地下活动”,由于保密程度不足,很快便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孙策提前掌握了陈瑀的全盘计划,于是他立刻取消了原本准备对袁术展开的进攻部署,并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迅速作出了军力调整。

为了消灭所有祸患的根源,孙策先是命吕范和徐逸率部攻打海西,直捣陈瑀的老巢。吕、徐二人不负所托,临阵斩其大将陈牧,并获其部下及亲属四千多人,打得陈瑀只能弃城而逃,单骑亡命冀州,投靠袁绍,从此消声灭迹。

与此同时,孙策则亲自率军东进,攻打吴郡境内势力最大的一股豪强武装——严白虎所部。

这一仗,算是正式拉开了孙策在江东大规模剿匪作战的序幕。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11:15:46 +0800 CST  
@苏州五针松 2015-05-03 11:17:23
看东吴
-----------------------------
总算又有小伙伴出来冒个泡了,真高兴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14:50:03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14:09:36
尽管对孙策加官进爵,作了一番安抚,但号为乱世奸雄的曹操,施用权谋的手段当然不会只有这一招,实际上,孙策在江东的一家独大,是曹操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在拜孙策为会稽太守的同时,又为其上了一剂眼药——
任命陈瑀为吴郡太守,拜安东将军,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用陈瑀制衡孙策,引导江东政局走向多元化,复杂化,从而阻碍孙策对江东的统一。
由此可见,曹操的眼光确实很毒,他显然已经洞察出了一......
-----------------------------
@14号克鲁伊夫 2015-05-01 21:45:31
楼主还更吗?期待中,难得有人还原真实的 历史 。东吴在演义里被黑得不成样了。吴国的好多闪光的事迹被强加给了蜀汉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21:53:05
告罪告罪!今天是节假日的开始,所以白天陪家里人开车出去玩了,现在才回到家。
更新是当然要更新的。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1 22:12:54
之前我也说过,和敢做敢当的曹操比,刘备可谓是“伪君子,真小人”的典型代表,他的人生理念就是“做一流的婊子,立最高的牌坊”,而关羽和曹操争抢人妻(秦宜禄之妻),张飞糟蹋夏侯小萝莉等恶贯满盈的事件,我也考虑找机会加入到文中去。
-----------------------------
@汉之战虎 2015-05-03 20:00:25
哈哈 吴钩兄是铁杆吴粉?
-----------------------------
哈哈,倒也说不上是吴粉,因为如果真是吴粉,写作时肯定会对东吴有所倾向和维护,这就无法客观地反映事实了。
平时玩《三国志》时,我反倒最喜欢用平原的刘备,毕竟平原位置好,占了韩馥的邺城以后就很容易发展了,招人也容易,再说关羽张飞的能力又太过出众,经常能以一挡十。
除了刘备,孙坚或孙策的势力是我的第二选择。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21:21:26 +0800 CST  
@twtw5182a 2015-05-03 21:04:48
hh
-----------------------------
hello!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23:06:29 +0800 CST  

【剿灭惯匪】

严白虎,何许人也?

说白了,就是吴郡一黑恶势力的老大,仗着在当地混的时间比较久,啸聚起的喽啰比较多,一直不听从官府的招呼。

刘繇败逃后,严白虎曾一度派人接管了部分战后无人治理的县份,并处处设卡屯聚,俨然一副要占山为王的架势。

区区一个山大王,竟敢如此明火执仗地和孙策抢地盘,使得吴景等人在即将发动的第二阶段吴会战役前,曾对孙策提出过一种意见,即是否应当先解决了严白虎,消灭掉这个后顾之忧,然后再考虑进军会稽,但孙策却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看来,严白虎之流不过乌合之众,也就是一群只懂得小打小闹的土匪罢了,并无雄心大志,得了些便宜就会沾沾自喜,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就如同砧板上的猪羊,几时都可以任意宰割。

如今会稽已克,孙策调转枪头专门回军收拾严白虎,结果后者也确如前者所料,压根不敢应战,只能一边学着之前防守有道的笮融那般“深沟高垒”,当起了缩头乌龟,一边派人求和,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未战而先怯,说明严白虎确实是个没啥出息的家伙,纯属软脚蟹之类的角色,对这号人孙策是极度鄙视的。

不过,既然对方乞和了,也不妨谈上一谈,真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自然最好,万一谈不拢,再开战也不迟。

得知孙策同意和谈,严白虎马上派出自己的弟弟严舆,前往对方军中交涉。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23:07:51 +0800 CST  

可是,随后发生的一起事故,却将一场以和为贵的谈判演变成了一出悲剧,它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一、谈判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儿戏(针对孙策);

二、没本事千万别吹牛,打肿脸充胖子的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针对严舆)。

悲剧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对谈判这码事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所以和严舆见面后,孙策的态度显得很随性,加之又或许是厌倦了严舆空洞无边的讲话内容,在索然无趣之下,他随手拿起一把匕首,对坐席又削又刻。

严舆见状,吓得身体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谁知孙策当即觉察到了这一细微的动作,于是开玩笑道:“听说你坐着的时候,能够旱地拔葱似地一跃而起,身手矫健,不同凡人,所以我想稍加试探,怎么?是不是害怕啦?”

严舆嘴硬,马上不甘示弱地答道:“谁怕了,刚才是正常的条件反射,真要遇上紧急的时刻,你就晓得我的身手啦!”

“好啊!那就请接招吧!”孙策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为了证实对方不是吹牛,他真就从衣袖里掏出一把手戟,不客气地向严舆一掷而去。

“混蛋!居然玩真的!”

严舆心里蓦然一惊,盯着转瞬即到的利刃,暗自叫苦连天。

孙策以为严舆真有些本事,能够躲得过去,却只听“哎呀”一声惨叫,对方当场被手戟刺中要害,一头栽倒在地,口吐鲜血而亡。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3 23:21:07 +0800 CST  
@积德修身 2015-05-04 00:13:48
精彩纷呈

-----------------------------
兄台早上好啊!
积德修身,这个名字起得好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4 08:41:58 +0800 CST  

这下子,孙策的玩笑开大了,严舆的牛皮也吹破了。

唉!都是成年人了,怎么还像两个赌气的小孩。

说你们什么好呢!

多难得的一次和谈机会,就这么毁了!

既然谈不成,就只能用刀剑说话了。接下来在孙策的猛攻下,严白虎原形毕露,所部上万人马被轻松击溃——这股基本上由土匪、强盗、抢劫犯、黑社会地痞流氓、反动会道门组织、仇视政府者组成的队伍,果然净是些乌合之众啊!

当然,如此结果还得归罪于严白虎的治军无方,而其本人,看来充其量不过就是个只配拎西瓜刀砍人的货色。

严白虎战败后,孤身逃往余杭县,投入了刘繇昔日那位军师许劭的门下,以寻求庇护。为此吴郡都尉程普请示孙策,是否乘胜追击,顺手再解决掉许劭。而孙策却说,算了,反正许劭只不过是一介书生,折腾不起什么风浪,可以暂且忽略不理。

除了严白虎,吴郡境内其余各路匪帮也先后遭到沉重的打击。不过与宽待许劭不同,对这些死硬的反抗分子,孙策的态度变得异常严厉,无不采取血腥镇压的政策,对首领(及其家人)一律斩首了事。

如邹他一族就逐一被诛,王晟全家也同样遭到灭门,惟独其本人经吴太夫人出面说情,孙策念其过去曾和先父孙坚有过升堂见妻之分,才最终免其一死。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4 09:32:10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5-05-04 10:04:10
陈瑀,故太尉陈球之子
-----------------------------
标准的汉代世家大族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04 11:34:45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