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抓壮丁VS强征慰安妇

一部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曾经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剧中的主人公王保长也因此成为人人皆知的反面人物。但历史上究竟抓壮丁是怎么回事,本文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统称强令胁迫或通过买卖征兵为“抓壮丁”。
抗日期间,动员全国一切人力物力全面抗战是中华民族神圣而光荣的职责,征兵当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抗战时期征兵过程中,国统区既有不少自愿从军抗日救亡的,也有许多通过正常征兵入伍的。虽然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学子十万兵”但也大量存在“抓壮丁”的现象。由于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的滞后和极端不完善,宣传动员严重不足,加上各级兵役人员的舞弊行为,“抓壮丁”成为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存在的征兵现象。当时在国统区,很多壮丁是被强迫、陷害、欺骗来的,在被征入伍的途中,壮丁们“常常是被一根粗麻绳一个一个地串联捆绑着,而送壮丁的官兵则是刺刀出鞘,子弹上膛,如临大敌似地在队列的前后左右,虎视眈眈地押送进行。尽管有时候鞭炮轰鸣,演出戏剧性的‘欢送壮丁’入队,但被欢送者和他们的亲人都泪眼相望,甚至痛苦失声。”这是国统区当时“抓壮丁”入伍的真实写照。当时参与“抓壮丁”的人员,既有作战部队官员,也有乡镇保甲长,还有接兵部队和国民兵团人员,以及补充部队官长,对此国民政府军政部虽痛心疾首,但也无可奈何。
如1938年新津县第三区太平联保第三十保多位保甲长的呈文就指出,其保由于经过多次征兵以后,多丁之家已征送完毕,为完成征兵任务,只得违背政府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规定,开始征送单丁之家,而单丁又是全家生活的依靠,加上又遇天灾,所以每次征送单丁,往往是哭声震天,惨不忍睹。“呈为无丁派送,免征单丁联恳察核,恐误征章事。……政府明令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今单丁业申送五名,艰难可想。职保户口六十五家,除曾为军人正抗日前方或贸易远方工业留(流)落于外者,其余均是佃农雇农,照章应征壮丁并无一人。尚有单丁数人,全家生活均以是赖。且职保迭受天灾,保民均表饥寒困饿之惨,每次抽送单丁,哭号四野,惨不忍睹。”(33)1939年江津县第二区金锒石联保则呈述了其联保在反复征丁之后,由于强迫征送单丁,造成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壮丁逃亡,壮丁之父母妻儿有的拼命有的哭喊,阻挡征兵的种种困境:“窃自抗战以来,……凡家有壮丁二人以上者,早已抽送无余,末后数次惟斟酌其家庭环境及生活状况,虽有适龄壮丁一人之家,亦因迫于上峰之督责綦严,强迫征送,以符政令,以致人心惶惶,舆情鼎沸,咸视服役为畏途。有避而夜宿荒野者,有逃征而跌伤者,有迁移黔省者,甚有持械拒征者,又有被征丁之父母扭殴保甲索子拼命者,或于送丁时妻儿牵衣拦道哭阻,种种险象、惨状实难枚举,因而市场冷落,谣诼频舆。……”(34)由此可见,乡镇保甲长等各级兵役人员完成征兵任务困难之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局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抓壮丁”。。
前些日子南京大屠杀被认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慰安妇”则没有。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慰安妇”认定为性奴。
现在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常说日本政府当年“强征慰安妇”的问题。这一用词就值得商榷。征意思为合法的政府向其国民收取财物或调用人力。对于政府可用横征暴敛。对于日寇只能用抢,掠,抓这些词了。怎么能用强征这个词了。强征也是征,只是手段强弱问题。慰安妇一词词义太过含糊,词义对当年那些日本妇女合适。这一用词不适合中国, 等国受侵害的女性所受的苦难,她们是性奴。国内战争时期反动派强征男性青年入伍,我们可以称之为“抓壮丁”。对于那些被抓被强迫作性奴保守蹂躏的女性我们竟用“强征慰安妇”一词。“征”就不再解释了。“慰安妇”是以身体慰问的妇女,有积极主动自愿奉献之意思。那些可怜的姑娘有几个是被“征”上去的,大多数都是被俘,被抢,被抓,被骗,然后被强迫,在死亡和酷刑不得已而做了性奴。有多少姑娘被蹂躏致死,又有多少姑娘被折磨致死,又有多少姑娘不堪忍受蹂躏折磨而自杀。她们竟用汉语称之为“慰安妇”。这个词是对那些死者的侮辱,是对活下来的尊严的践踏。战争末期日本军方为掩盖事实把她们称之为“看护妇”(汉语一般翻译为护士),对于那些受迫害的女性在战争期间日本军方还称之为“鲜肉料理”。汉语没有根据这两个词称那些可怜的姑娘为“随军护士”,“鲜肉料理”。
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我们如此使用汉语真是羞煞先人啊。
日语中的“月曜日”用汉语读"yue yao ri"还是"xing qi yi"呢?

李强写于曲阜
楼主 六指笔魔  发布于 2018-05-11 16:00:45 +0800 CST  

楼主:六指笔魔

字数:1807

发表时间:2018-05-12 00:00:4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2 16:18:59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