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读东周(春秋)

但这些作用还只是对于周王朝自己的国家建制而言。可能连周公旦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制定的周礼对此后华夏民族的意义。
周礼的形式有点像宗教,但他又比宗教优越,因为宗教要确立在你信的基础,影响的对象和范围是信徒。周礼不一样,他借助了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推广,影响到每一个人身上,你可以不是诸侯,不是官,但你至少是一个父亲,至少是一个儿子吧?你一定有一个身份。这样的周礼就是一种国家的宗教形式,达到了全国一致的思想统一。
周人用自己的周礼做了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遵守周礼的叫中原,华夏,中华,不按照周礼的就是叫异族。这个标准最大的受害者是楚国,楚国其实也是周的诸侯,子爵,但是中原一直看不起他。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爵位低,而是他不尊周礼。或者说不是很完全尊守周礼。
楚人:我冤啊!
因为楚有自己的文化,楚文化,也是十分灿烂的文明。但是周礼就是这么强大,任性,蛮狠。然后就可以有理取闹。对此,楚国还真没办法,还真被文化差异挤压出了自卑的心里。此后,楚庄王为了发展,也不得不渐渐融入。
所以,我们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国家制度疆域之前,我们的思想在周礼下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步伐。此后,一些牛人帝王,厉害的王朝,会把国家的机器运转十分流畅,武力打来打去,领土疆域放大缩小等就都不是重点了,因为他们体现的是广大人民个人(身体)的结合,是强实力的表现。而周礼之下是人心的结合,是软实力的表现。所以中华文明分分合合,兴衰破败,不管你那一出,最后还在会在一起。
中华文明能持续几千年,作为世界唯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然这其中还有乐。
【礼乐】孔子说过春秋的问题是“礼崩乐坏”。所以礼和乐有很大的相关。“礼”上面说了许多,实际上就是要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而“乐”实际上要体现人与鬼神的关系。人与人的交流用语言,但人与鬼神的交流呢?古人在与自然界的不断交流中,悟到各种动物,植物,万物都有自己的声音,人的声音是舌头,石头的声音可以通过敲打等。所以,最后就形成了利用各种特制器皿敲打形成的声音来表达人类与祖宗,神灵的交流。但这种交流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开始是只有巫师才可以。巫师作为最具备智慧的人,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也是第一批掌握乐器的人,不能用今天所谓的音乐人来理解对比。开始,乐要在很严肃的场合才可以演奏,不是随便搞几个人就可以要死要活转身什么的。和现在挂着艺术的头衔到处骗钱的市场音乐是完全两码事。
当时的五音是有严格的意义。人家的音乐是要提升自我,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达到与自然对话,与鬼神对话的目的,是克制欲望,走向高雅的途径。但是今天的音乐是以好听为第一要务,好听是什么意思?只要是满足人类动物性的本能需求就可以了,所以什么快活怎么来,什么放荡怎么来。完全两码事。
以前的乐念yue,悦,是心里的愉悦,现在的乐念le,是大脑表皮的激素。
因为乐这么重要,所以乐的曲谱和重要乐器的制作始终掌握在朝廷中央手里。周朝时期,哪个诸侯要是有什么大功劳,周王赏赐他的礼物单里,如果有一批乐器,乐师什么的,那是极高规格的赏赐。【5】
周礼与礼乐的影响也就是今天中央提出的自信,文化自信。西方国家的科技可以比我们强大,先进,因为我们起步晚。但是文化这一波,不是吹,全世界早晚都的看我东方。
因为文化是内心,没有一定的时间是沉淀不出来。
周朝有八百年,后期东周四五百年就是松散混战的阶段。但是如果没有周礼,估计就没后面了,没什么东周了,各诸侯早就各自独立了,而中华的文明估计就不可能收回来了。
因为他们会问,我们各家过各家好好的为什么要合在一起?这就是欧洲的路,非洲的路,美洲的路了。
不管什么路,只要是另一条路,就没你,也没我了!
但不管那一条路,按照上面的假设,周王朝要到周幽王这个节点。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3 18:53:47 +0800 CST  
三、幽王的败家模式

这个世界有些人是带着明确的使命来,他们象快递员一样,把自己的任务送到人间。比如,爱迪生,他的使命就是发明,据说有2千多项的发明,简直就是流水线的机器人。
同样在我们中华大地上,2800年前一个叫姬宫涅(念宫生)的人,他被后世的人赋予的使命也很明确:来亡国。从目前可以获悉的记载看,他们什么好事也没有干,就是信任几个佞臣、宠爱褒姒,外加一个经典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我们文官体系里有一个流行的判断标准,迎合上级的都是馋谄面谀的小人,而敢于直言顶撞的就是忠臣贤臣,气势比内容重要。他们不但用这个标准来培养自己,评判他人,而且还喜欢用这个标准来推论过去。西周亡了,那么周幽王是昏君,他身边的“三公”虢石父、祭公、尹球就肯定是坏人,就必须具备坏人的各种特征。就像小时候,我奶奶教我看莆仙戏,说一束胡子的是奸臣,三束胡子的是忠臣。这是后人根据事实作出的事后诸葛亮式加黑锅的推论。
但当时,哪个大臣会说自己的奸臣?谁会在自己脸面上写个奸字?还傻傻地挂着一束胡须出来晃来晃去?
我们倒不是喜欢翻案,主要是找不到他们有什么犯罪事实,只有犯罪结论。

爷爷的故事
周幽王:掉落的树叶和脱落的树皮,化作春泥,牺牲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呵护新芽的生长。
孔子:这就是你们亡国的理由?
周幽王:我爷爷是王,我爸是王,我是王,我儿子还是王,我亡的哪门子国?
孔子说:你亡的是周礼,礼崩乐坏!
但礼崩乐坏的故事要从幽王的爷爷厉王说起。
周厉王姬胡是个暴君,记载他是暴的有理有据。他自己都已经是王了,还贪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周厉王说,不许吃。
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开办了大型国企,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谋生,借以剥削人民。这也奇怪,全国都是你的,还非要规定说山里的树木,野兽都是他的,老百姓不能去砍,去围猎。似乎是标准的与民争利。
所以反推过去:当时还没有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
这样,大家自然就议论开来!
带着好人标签的召公劝谏说,大家都说你暴虐。
厉王说,没事,我有办法让他们闭嘴。于是,厉王让巫师去监控调查,看看都是谁在说什么,只要说我姬胡坏话,就杀了他。
在厉王的眼里,闭嘴的时候最好也闭眼。
果然,国人走在路上都不怎么说话了,大家见面打招呼什么的,就用眼色。
给你一个小白眼,你懂的!
厉王很满意,对召公说,你看,现在没有人瞎逼逼了!
召公说,何止没人说,现在都没有什么人愿意上班了!你这是堵住别人的嘴,却堵不住别人的心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但不让说话实在是憋得难受啊!三年之后,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抗了,动乱“造反”。一吐为快,不吐不快!
百姓一起大声说,去死吧!
周厉王吓坏了,跑到彘地躲起来。估计躲的比猫猫还严实,国人居然没有找到(去杀他),就准备去召公家杀太子姬静。召公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交给国人。(这都什么人啊!还说召公贤。虎毒不食子啊!)。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会不会是把姬静拿出来杀了,后来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说,上次杀那个是我儿子,这个是姬静。
真假太子?
这时候出现一个戏剧的局面。厉王没有死就还是君王,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因此,作为周厉王的太子姬静一方面要躲起来,另一方面也不能登基称王。国事就由两位传统政客召公,周公共同打理,史称共和行政。
所以,不要和我们说什么制度,西方那些国家搞得那一套都是我们祖宗玩剩下的。
丢一本《东周列国志》就够你们玩一辈子。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4 18:47:03 +0800 CST  
共和行政14年后,大家终于确认逃亡在彘地姬胡死去了。终于把你等死了。太子姬静可以上台了,史称周宣王。
但关于厉王的故事有瑕疵。事情还有另一个角度。
实际上厉王的暴力不是暴权力,而是暴了规矩,暴了孔子说的周礼。
首先,他不用周公、召公这两位政坛“铁帽子王”。我们看西周的历史,几乎每个周王身边都有这两个名字。自从姬奭(念是)跟姬发一起打天下后,姬发变周武王,姬奭就变成召公,姬发通过生儿子一直周王王下去,姬奭也通过生儿子一直召公公下去,世袭罔替啊!同理,一个叫姬旦(姬发的弟弟)也开辟了周公,也用生儿子的方式一直周公下去。而且,周朝规定是这两家公公一直参与行政(相国级别)。现在,厉王破坏了这个规矩,启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让贵族们很不爽,因为你破坏了这个规矩,就有可能再破坏其他保护老贵族利益的规矩,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礼。
你不按套路出牌,大家容易乱。
【周公召公】前面说了此二公是什么来的。但他们二人一直都在周朝上班,那封地鲁国、燕国要谁去管理,世子了!所以当时估计就形成了一个很特别的规矩,周公旦在镐京上班,世子在鲁国管理,然后等待周公旦挂了后,世子离开鲁国,要去镐京补员继续上班,那鲁国就又要由世子的世子管理了!这样推论,鲁国国君们就都要在做世子的时候管理鲁国,做国君的时候反而要去镐京。但是从后来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春秋,周公这个爵位就虚化了,鲁君自己呆在鲁国更舒服,那在镐京的周公要吗是另有其人,要么就是不上班了。你不上班了,周王为什么还要喜欢你,重用你?
本质上周公实际就是一个爵位,所以从周公旦后会有许多周公。但是一般来说,只要说周公就是周公旦,只要旦才可以简称,其他的人都要把名字加上,比如周公某某等。
为什么旦可以这么牛逼?不解释!不解释!不解释!
召公的情况也一样【6】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4 18:50:13 +0800 CST  
果然,厉王马上就出了第二招,收回山林川泽归国有。当然这个动作不一定就是国人说的“他贪财,与民争利”。
因为此时周王朝的情况早就不一样了。一是国库比较空虚,如要和周边少数民族打仗的话,根本不够开支;二是这些山林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半点毛关系,那时候是奴隶社会,这些资产都是贵族的。所以收归国家所有只是把贵族的财产向国家转移,但是贵族却搬出了国人、百姓等概念出来。尤其是后来人,更喜欢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谋求自己的利益。那个老去找周王瞎逼逼的召公就是其中一个。如果周厉王真那么混蛋的,你召公不就是说我坏话的人,为什么没有杀掉你?而且,收回山林川泽的周厉王据说还十分重视农业,瞬间盘活国有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还有第三步,就是战争。实际上,大一统的西周只是诸侯认可,那些少数名族才不屌你,所以经常用烧杀劫掠欺负周王朝。他们不读周礼,所以一直和周不是一路人。
蛮夷:我们读书少,不要骗我。
从厉公的曾祖父开始,周朝就常常被少数民族海扁。到了厉公手里,开始国力衰弱,也一样被扁,直到经过改革后,才有了能力(机会)扁回去,给那些蛮夷一点颜色瞧瞧。其中,在南方的楚国就瞧到了,国君熊渠就立即把刚刚由“楚子”改为“楚王”的称号再改回去。
姬胡:小子,楚子这个爵位你不满意吗?
没有啊!挺好的!“子”这个词还充满诗意。再说几百年以后还有孔子、孟子、老子什么的!尊重感十足。
但是周王朝的贵族不高兴。因为那个时候打仗主要是贵族上前线。习惯安逸生活的贵族们,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爱好和平,兴趣高雅,天天读心里鸡汤的软硬文,最讨厌打打杀杀这种不合周礼的野蛮行径。
所以,看出来了吧,所谓的国人起义反叛其实十分有可能就是召公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的!
放个屁还假装无辜的瞅着别人,其实就是你放的。
不过他的如意算盘得逞了!因为他拿自己的儿子赌赢了。
新上台的姬静又按照习惯重用了两位传统公公。并且相信了这次动乱就是由于老爸的私欲妄为造成的,也同意了给老爸用上厉公这个饱含贬义的厉字做谥号。
好厉害的一个屎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5 22:09:08 +0800 CST  
【谥号】一般人去世之后,开追悼会都要简单说一下此人一生的基本情况,成绩和功劳。普通人说了也就过了,以后大家有讨论到他就感叹一下。但是帝王、王后、重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影响一代人的符号,所以要经常使用。关于帝王一生的故事,很多,你引用到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通篇大论,所以要求是简单版,精简版,一般就一个字,这就是谥号。活人叫号,死人叫谥号。号是自己取得,说明你的理想和志向,谥号是后人取得,评价你一生的得失。
评价的字眼一般也就褒义、平义、贬义(三国的孙权比较变态,谥号是大帝,算是空前绝后了)。这事情大概从周朝开始,但是很奇怪,商的许多帝王也有,估计是后面追补的吧。
这事情看起来很一般,但意义非常。它相当于增加了对帝王的监控手段,有点类似紧箍咒。帝王活着的时候什么都有了,自然就会估计自己死后的名声。所以因为这个事,人家做事至少会有畏惧,收敛一点。
人家相信死人也是人,只是不会说话争辩了。他们也经受不住后人天天对自己指指点点。
评价的内容表明上与你一生做什么事,怎么做事有关,实际上,更与谁来主持评价有关,如果是你亲儿子主持,带着一般你自己留下的班底,来讨论,那都不会坏。如果是政变后的帝王,或者是改朝换代的,那就都不会好。所以说要完全客观,也是扯淡。不过就是有一点依据罢了。
什么都要人,有人好办事。连死人也想着要有人,自己人。
谥号一般是文学中应用提及,不是在庙堂里供奉的牌位。供奉的那是庙号。所以谥号比庙号熟悉,比如刘彻,都知道叫汉武帝,这是谥号(全称孝武)。他的庙号是汉世宗,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事有一个朝代例外,秦朝。因为秦始皇认为儿子不可以有资格评价老子,所以取消这项制度。这等于消掉了大臣们的一项权力,就得罪了儒生。秦始皇比较喜欢数字化管理,所以他要求秦的帝王就按照数字一字排开,一世,二世,N世,N+1世,直到永远。可惜数字化没有成功,到了二世就没了。二进制!【7】
但是在神话故事里,厉王确实是做了一件十分祸害子孙的事,人家的好奇心害死猫,他的好奇心害死孙子。这个关于打开盒子的故事留在幽王里讲。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5 22:11:59 +0800 CST  
爸爸周宣王
姬静继位后,马上按照周礼的规矩,重新启用一般老臣,同时广进谏言、安顿百姓,让周朝又恢复了元气,史称“宣王中兴”,当然这个中兴实际上这些老臣自己界定的,实际上兴得很勉强,所以到他儿子手里,西周就灭亡了。
但是,贵族们不能说我们没有中兴,我们的中兴是必须。所以,结论就是你儿子周幽王实在是太昏聩。这种贵族倒推评价帝王的逻辑似乎总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
如果周幽王很正常,那周宣王的中兴就是假中兴。
如果周宣王是真中兴,那周幽王就是真败家。
现在就pk谁是必须的?二公说,宣王赢。
“我不是要反省我为什么容易生气,而是你要反醒你为什么要惹我生气。”我说中兴就是中兴,不是手机。所以有问题都是你们的。
宣王继位初年,对外用兵基本都胜利,所以周边的国家都畏惧了周王朝,但是晚年为什么又老是打输,最后一战“千亩之战”,被姜戎打的屁滚尿流,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几乎全军覆没。因为打仗是消耗国力,他继位初年用的是他老爸积累的财富,后面财富花光了,打仗的实力自然就削弱了。
前几年,我们宣王打胜仗的也是意气风发。其中有一项在他认为不起眼的事,实际是破坏了周礼中“井田制”的那个井基础。
【井田制】井田制的井字形状是上中下左中右共九块地。周边8块是私田,中间一块是公田(国家的)。周边九户人家在耕种完自己家的田后,要到中间这边来劳动,赚公分,为国家提供粮食【7】
到了周宣王时期,许多公田已经被贵族占用。国家土地被肆意占用是很严重的事情,大臣虢文公劝选王要去做点什么,把这些田地收回来。
宣王说,当年我老爸收山林川泽你们不是也说与民争利吗?
虢文公说,那不一样。你老爸是去拿别人的东西,你现在是要去拿会自己的东西。
宣王:真能说?是不是你虢文公没有占到?
可能真是。
然后虢文公又劝他,要不你至少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去田间地头一线,拜拜天地,搞点礼仪,既是鼓励他们种田也可以宣称这个土地是国家的。
宣王很轻蔑,我才不那么虚伪。
实际上,在占用公田的贵族里面也包括周宣王自己(国王和国家在财富上是有一定区分的)。
这样,被孔子给予厚望的“井田制”也就慢慢变成了围棋田。既然私田包围公田,那就吃掉公田。
周宣王不搞自己的事,却又去搞别人家的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7 11:15:09 +0800 CST  
某年,人家鲁国鲁武公带着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两个儿子来给宣王拜年。我们的周宣王不知道哪个经抽风了,突然感觉公子戏比较有戏,就很霸道的说让公子戏来做世子。
这是傻到冒烟的举动。因为废长立幼不只是不合旧制,更重要是改变了周礼里面关于继承大统的规矩。这是多少动乱的祸根。
你一个老大的爷们,咋这么不正紧?
果然,没多久,公子戏上台了,即,鲁懿公。但是马上被公子扩杀了。于是,面子上过不去的周宣王就派兵打进鲁国。虽然平乱了,立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为君。
公子戏还是没戏。
关键是这事之后,诸侯都感觉到了周宣王的不靠谱。作为政权一个重要的指标:威信,就大大降下来。
宣王晚年,打仗就经常打败仗,但回来不是想着国力亏空如何填补,而是想着报仇的事。
一个性情中人,有仇必报的性格。
帝王的宝座上有一颗江湖的心。
报仇就是要继续打仗,那就征兵吧!但是,负责管理人口的官员说,没什么人了!
宣王追问,你登记好了吗?你清点好了吗?你算好了!?
大家说,算好了,真没多少人了!家底没多少了!
宣王说,我不信。
大家说,不信你自己点?
宣王说,好
于是,宣王开始启动了人口普查。很可能是中国史、世界史、人类史的第一搞起人口普查。
没错,就是人口普查,但在当时条件下,普查是十分劳民伤财的工程。另外,这事 让那些管理人口的官员内心很不爽。你这是怀疑我们的专业素质啊!
好矛盾的一个帝王啊!用人不不疑!
在他晚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几乎断送了周王朝,就是再分封诸侯。打仗就会出现功臣,功臣就要封赏,但是,此时周王朝的家底可不比建国初年。不错,你是会打仗,会赚钱,但是更会花钱啊!
手一挥,一种土豪的气势,这种感觉很爽。
败家啊!
其中,直接封给他的弟弟公子友的国叫郑国。三代后,郑国直接和周王朝干仗,打了东周周平王一个耳光,几乎扫灭了周天子仅有的半点尊严。
哪里有什么周礼了!
这就是给爷爷和爸爸给幽王的家底。击鼓传花啊?周家这只新股已经变成了次新股了,大庄家都在跑了,周幽王接过来了。
他,还有他的老婆们开启了接盘的生涯。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7 11:16:42 +0800 CST  
美人妲己
四大妖姬,夏桀的老婆妹喜、商纣的老婆妲己、幽王的老婆褒姒、献公的老婆骊姬。在败家的路上,她们一字排开,争先恐后。
因为人家有资本啊!
一个“妖”字十分到位,就是迷人呗,要知道他们迷的是阅人无数的帝王,这得有多迷人啊?但是更主要的是她们被认为是深层次的参与影响到政治。然后就一个发了一口锅。黑锅!
其中,褒姒的黑锅还很传奇。
这个传奇告诉我们,锅是天注定的。因为故事和历史都是后来者编的,所以褒姒的锅是不是注定的本身不是目的(人都死翘翘了),重要的是要推论出,故事后来人的地位(东周的利益既得者)也是天注定。
反对派们,你们不要瞎逼逼了,这是天意。
这个注定是从夏朝开始。妥妥的,还是跨代的。传说,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不知道要干什么,就自我介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帝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不和这龙直接对话,其实直接问他们要干什么也可以啊。但人家就一定要直接启动王朝的拿手好戏,占卜。卜的结果是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只有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
搞不清楚,口水有什么用?不过,联系后面的情节,我容易坏坏地想,还有一种液体和口水也有点象,而且是两条龙来?直播吗?。
于是夏帝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原来神龙听不懂人话,但是看得懂字),龙离去后果然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
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故事没有解释这个吉利到底在哪里(夏都灭亡了)?然后,我们的商朝十分安分守己,直到商朝灭亡也没有去打开,这匣子又传到周朝。
周朝的厉王不知道神经错乱了还是好奇心重,总之,他想打开观看。打开后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在夏朝的时候,人家是可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为什么现在就除不掉了?秘方失传了?放久了?变质了?。
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这个估计是吓得乱叫,但是我们的厉王 为什么要叫人家赤着身子呢?
这些疑团根本无法让我们轻易就能走进科学啊!
然后,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也被吓得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
几十年后,到了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女的),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看到了吧?整个传说估计就这最后是靠谱。什么夏朝就开始,反正越远越无法考证,什么非要两条龙?都是扯皮。
事实可能就是周宣王自己可能跟某个宫女生了一个女孩,或者就是这个宫女私通外面,生了这个孩子。但是作为中兴之主,那些维护礼仪道德的权贵们是不可以让他们的周宣王有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他是不可以和亡国有什么瓜葛,亡国是幽王和他身边的佞臣的事,和你宣王无关,和那些召公周公等贤臣无关。
但是我们尊重传奇。编故事的人也是花了心思的。
而且,周宣王还为周朝做了挽救措施。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8 22:17:41 +0800 CST  
说是某日周宣王上街,听见了一个小女孩唱着歌谣,大意是:“桑木做成的弯弓,箕木制成的箭袋,你们这是要灭亡周国啊。”周宣王听了很生气,这造反的言论也太直接了,毫无掩饰啊!就把小女孩抓来问,这个小女孩说是某个红衣人教他们唱,教完就跑了!因为那歌词是古文,一个小女孩也不懂里面什么意义,估计就是调子好上口。周宣王没有再计较,但是,正好看见了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就派人去抓住并准备杀掉他们。
太合那个调调了,管他是真的假的?防范未然吗!
这对夫妇俩就赶紧跑。太吓人,我们就是个普通生意人!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于是,夫妇俩逃到褒国。
故事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女主角了!这个女孩长大了就是褒姒。褒姒不是姓褒,而是姓姒,只是在褒国长大而已。那么,那对夫妇应该也是姓姒,但是这故事没有点到这里,不重要。
【信则灵】这是一种奇怪的寓言。所谓的“信则灵” 其实就是世间的事情互为因果,因可以是果,果也可以是因。如果宣王不信那个童谣,就不会去追摆摊卖弓箭的夫妇,就没有报孩子的事情,那样就没有褒姒了,就不灵了。所以,宣王相信是这个语言里面重要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他相信了,预言才灵,如果他他不信,预言就屁都不是。
生活中很多也是这样。A感觉B对自己有敌意,预感B早晚会害自己,所以就处处防着B,那边B本来没有什么,后来发现这个A怎么有点故意针对自己,心里就害怕了,而且一次又一次验证了这A果然是故意的。于是,就可能在某个事情真的给予反击。就在B反击的时候,A感觉自己还真厉害啊!好幸运,幸亏我早就看穿了你B这个人。
这就是信则灵。这就是什么人身边就有什么样的人。他一直在自信的培养出自己的理想。【8】
回到故事本身。故事表明这个褒姒是三代帝王一起努力的结果。爷爷负责好奇的打开盒子,这是生;父亲负责好心办坏事,这是养;轮到儿子(孙子),他后来说要打褒国,褒国吓坏了,求你别打,我给你送个美女,褒姒,这是用。
周厉王和周宣王对幽王:孙子(儿子),我们送个美女给你玩,好吗?
幽王:好啊!等等,你们是要我亡国,是吧?
周公和召公:多嘴,你玩就是了
麻蛋,就是个阴谋。要让幽王背个黑锅你们这样绕来绕去也真是不容易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8 22:18:41 +0800 CST  
幽王的忧伤
话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然铺垫这么多都是要说明幽王你是来亡国的。终于,轮到幽王上场了。
在周宣王的时候,有个大夫叫杜伯。周宣王派他去追查关于那侍女生的小孩子的下落。三年了,周宣王又想起这个事,就问:那个妖女的事,查的怎么样了?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给我回话?
杜伯说,我查了,没什么特别收获。后来我考虑到谣言止于智者,就不再去搜查了,免得大家又开始说三道四!
周宣王:你的意思是你是智者?
周宣王很生气!什么意思啊?你就自己做主了?你当我是谁?眼里还有我这么王吗?你这个明显就是没有执行我命令,还什么智者不智者!你是智者了,你当我智障啊?拉出去杀了!
杜伯的好朋友左儒急忙站出来,说,不能杀啊!明君都不杀贤臣啊!何况,你如果杀了,关于那个妖妇的谣言就又传开了。
课后作业:论贤臣的自我定义!
周宣王更生气了!你俩诚心的吧?不执行命令也不报告还贤臣?合起伙来玩我是吧?就问:你左儒什么意思?你为了跟你朋友说好话,就不惜顶撞我?你这是只要义不要忠啊?
左儒解释说,忠义我都有!朋友和君王有矛盾,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谁有道理我听谁的!这次是人家杜伯比较有道理。
“谁有道理我听谁的”是全世界最操蛋的一句话,没有之一。
明明就是听你自己的。
周宣王说,去你大爷的!顶撞就是顶撞,分配工作就是分配工作,你杜伯不做就是藐视王权。我也是讲道理的!来啊!杀了这个杜伯,你左儒回家继续讲你的道理吧!
没想到,左儒回家想自己不是左儒是受辱,于是就自杀。
然后,没几天,宣王出去打猎的时候,居然遇见了杜伯和左儒的鬼魂来索命。
我也是醉了,就这样两个人,一眼不和就死给你看,然后做鬼都不放过你?然后居然也标榜自己是忠臣?
你们不但会讲道理,脸皮还厚!
不管怎样,宣王死了。14岁的儿子姬宫湦继位,是周幽王。
周幽王一上台就按照周礼关于对昏君的定义要求开启了破坏模式。
放开那个周王朝,让我来,因为我是昏君?
但又没有多少具体的案例,主要就是结论,什么沉湎酒色,不理国事,重用奸臣虢石父等等。
太坏了,坏得大家都没有办法举例说明。
有一天,岐山守城报告说,泾、渭、洛三条河川同时发生地震。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事件,地震等天灾被认为是上天对天子失政的警告,而且岐山是周朝是发源地,问题更严重,这是在动我周朝的根本。
不过警告这种事也很操蛋,如果是国王做错事,你上天直接警告他个人,给他托个梦,噩梦什么的,吓他个半死不是更直接?非要用洪水,地震来欺负无辜的老百姓。可怜躺着也中枪的老百姓。
周幽王,悠悠一笑,地震就地震啊!自然现象,不要什么大惊小怪的。大家继续工作生活吧!
这种态度让那些忧国忧民的大夫们很着急,同时,也很生气。于是就不断劝说,开始劝说还比较靠谱,说你要去救灾,你要去祭天,后来就越劝越离题,说你不要老是和虢石父那个大奸臣在一起。
“终于说出了最后的要求”,我早知道你们要说什么,这个让周幽王很生气。就你们是好人,我喜欢的就不是忠臣,好吧,你们是忠臣,那我就把你们抓起来。
那些忠臣一听,来真的了,要抓啊!就全跑了!
周幽王笑掉大牙!我以为你要忠到以身殉国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9 19:44:07 +0800 CST  
这里面,褒国的老大褒珦(念想)估计也是这批忠臣之一,而且表现最卖力,让幽王狠狠记住了他,说要打你们褒国。褒国吓蒙了,正好褒珦的儿子洪德在乡间收地租的时候看见了褒姒。人间竟有如此天人,就买了回家,香汤沐浴,培训教礼数,然后送到镐京幽王去。
但可能是时间仓储,礼数教学明显没有毕业。因为入了宫的褒姒,居然没有去拜见后宫之主王后申后。申后本来就因为老公这几个月失了魂一样天天在褒姒那里,心里有火,现在你又不来拜见我,明显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正好在自己闷闷不乐的时候,儿子进来问安,这个儿子是太子,叫姬宜臼(念救),也就是后来东周的第一位王。
儿子要帮母亲出头。
这个出头也没有什么心机,没有什么套路,就是逮个空,在后花园把褒姒一顿暴揍。
简单暴力,但很管用,不但解恨,还捅娄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就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褒姒是不怎么会笑,但是会哭。周幽王很生气,太子太无理了,不过你褒姒也要去拜见人家母亲一下,这个是周礼,是规矩。褒姒说,我不懂规矩,杀了我,我也认了,但是我肚子里有了你的骨肉,实在不行,你就放我出去,保全我们这可怜的母子吧!
幽王一听,我噻啊,怀孕了?那你太子就太无理了,什么素质啊!居然打孕妇?
第二天,幽王就马上惩戒了太子,说太子不礼貌,没风度,应该去他外公申国那里好好反省自己。太子的老师们,你们怎么教太子礼数的?不称职啊,那就全部革职吧。
然后戏剧版本又基本一致。申后想念自己的儿子,想给儿子写一封信,结果被褒姒说是她想联系太子害自己。再外结虢石父、祭公、尹球等人三下五除二就把申后废了,褒姒也顺势扶正,她的儿子伯服子凭母贵也当上太子。
换太子、换王后都是王朝涉及国本的事,按照周礼规制是很难成行的,被幽王这样轻而易举地化了,说明朝廷上所谓的忠臣本来也没有多少了!而帝国依赖的周礼也基本走在崩坍的边缘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09 19:45:18 +0800 CST  
烽火戏诸侯
褒姒如愿了!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褒姒是个酷姐,不喜欢笑!
我们的幽王又是一个重感情的男儿,看到自己的喜欢的女人老是不笑,就以为褒姒心里没有开怀。于是,他就每天想着如何讨好她,让她开心,并说谁能让王后笑,就给他千金。
听到这个悬赏,虢石父先笑了!这个千金我笑纳了!
他提出了一个大型舞台剧计划。
原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周边设计了不少烽火台,这些烽火台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传递信息,如果有外族入侵,攻打到镐京,那么这边就赶紧把火点起来,火冒出了来黑烟会冲到高空,比较远的地方都能看得见。然后看见的人又在自己守望的烽火台点起火来,这样一个传一个,直到把信息传到诸侯的兵营,最后诸侯们就派兵来勤王救驾。
虢石父的意思是这次没有外族入侵,我们也点起来,然后诸侯喊打喊杀地赶过来,像个傻愣一样找不到敌人,在我们的城墙外面转圈圈,一定很好玩!
确实很好玩,据说,褒姒看着那些蒙圈的士兵真的笑起来了!
确实很好玩,据说后来外族敌人真的来人,我们的烽火台点起来,诸侯不来了。把周王朝玩完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历史舞台剧:烽火戏诸侯,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场面宏大,规格高,现场感十足。
舞台剧是可以,但是作为历史事实有点不大可靠!
有人提出质疑,说烽火台是秦汉才有的军事设施,周幽王的时候只是用打鼓来传递。
还有故事说,周幽王觉得不错,点了几次,最后诸侯终于不再相信了!
就说故事本身吧。这个玩法有点耗时间!你把烽火传过去要时间,那边再集结部队,出来。古代那种车马步兵要跑到一个需要一批烽火才能看见的地方,至少要大半天吧!
看来玩这种游戏比钓鱼还考验耐力!
周幽王说,夫人,我们玩一下诸侯把!
然后点个火就去做别的事了,几个时辰后再回来看戏?请问这个游戏提起的兴致能坚持那么久?等到诸侯赶到,上午那种下套的心情估计早没了!
所以,烽火戏诸侯这事有点戏完诸侯戏读者的意思。
镐京这边的艺术很走心,申国那边的愤怒也很走心。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0 18:56:26 +0800 CST  
犬戎灭西周
申侯获悉,也或者是猜测,周幽王要派兵攻打申国。申人决定先发制人。
这个申侯是个空手套白狼的高手!他自己国家没有什么兵力,就去找隔壁那个十分彪悍的少数民族,犬戎。
犬戎主说,我有什么好处!
申侯说,我给你钱!
犬戎主说,就这一点?
申侯说,这只是首付,剩下一大笔在镐京,你攻打进去,要多少有多少!抵押贷款。
犬戎主感觉申侯说的有道理。
犬戎果然彪悍,瞬间围攻镐京,那个烽火台因为前面几次游戏,现在彻底报废,烧到没有柴,也不见什么人来救。幽王没有办法,只好派人迎战,这是扔鸡蛋砸石头。而且,鸡蛋也没有石头多。没一会儿就扔完了,跑吧!
你往哪里跑?有财宝抢得时候,我犬戎是多么敬业啊!
杀人,我们犬戎内行!结果,周幽王和几个宠臣都被杀了!还有一个叫姬友(郑伯友)的司徒也被杀,他是周宣王的弟弟,幽王的叔叔,郑国第一个国君,郑恒公。
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春秋平台上,郑国要唱第一出戏。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褒姒据说因为美貌饶他一死,犬戎主的决定你懂的,带回家。
申公很吃惊,因为他听说幽王被杀。虽然他心里也可能希望幽王被杀掉,但是这事毕竟是弑君,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就赶紧叫人去找尸体,准备葬礼。
不过幽王的死对申公来说还不是最吃惊的事。发现犬戎主准备赖着镐京不走才让他又吃惊又头痛。请神容易送神难。
你说这个犬戎主也是,来都来了,不带礼物就算了,东西抢走也算了!你把幽王杀了也不说了,把宫殿给烧就当是一不小心!现在最严重的事是你居然赖着不走,想当周朝的主?
申公肠子都悔青了!有些人真不能交朋友啊!
没办法,只好以暴制暴。申公写信出去,请诸侯来救京都,但是王都被杀了,只好说是来平乱。郑国离镐京最近,而且听说世子掘突勇猛非凡,就特别给他讲了不少大道理。当然,最后一句最关键,说“对了,你老爸姬友刚刚也被犬戎杀了”。
果然,郑国掘突第一个就到了镐京。而且,情绪高涨,一来水都不喝一口,直接要打打打!但是年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攻城的时候,犬戎派出的埋伏部队赶到。犬戎两边一夹击,郑国军队由进攻马上转变成败退。
在败退逃跑的路上,碰到了卫国部队,卫武公姬和虽然有80多岁,但还是亲自出征!
亲人啊!掘突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边。卫武公说没事,我马上帮你报仇!但是我们人数还不够多,要不先等一下秦晋两国?
没多久,秦晋也来了!
这边申公刚刚听说掘突的冒然冲突,心里感叹不已,小孩子啊,还是太嫩,后又听说现在有四国合兵而来,心里顿时开朗了!赶紧去找犬戎主。他要耍心眼!
申公说,老弟,你看这么多财宝,放在这里终究不安全,要不你先叫孛丁先搬运一些回去?
犬戎主觉得有道理,申公你很周到啊!
于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孛丁带着一部分部队回家了!
申公又说,老弟啊!你这几天打来打去很累了,那个郑国的小朋友刚刚被你打跑了,我估计这几天没有什么大部队来攻打了!你安心休息吧!我来值班!
犬戎主觉得有道理,申公你很贴心啊!
谁知道,夜半三更的时候,申公按照和卫武公的约定,把城门打开了!结果,睡梦中的犬戎主来不及穿衣服,慌忙中带了几个部下跑回家了!
回过头来,这边四国部门顺利进入镐京。大家商量,幽王死也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伯服母子就是乱国的源头,所以现在只有请前太子姬宜臼回来主持大局。
从申国回来的姬宜臼在外公和四国的拥簇下,继位了!这个就是周平王,历史把他算作东周的第一个国君。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0 18:58:28 +0800 CST  
四、平王的难言之隐
刚刚上班的周平王手里只有一张公选出来的任命书!宫殿被犬戎烧了,办公室都没有了!整个城市被劫掠一空,吃住行都成为头痛的事!
但平王毕竟也是王啊!那就先行驶王权吧!

赏赐
先论功行赏!
我们现在喜欢叫人家吴总、杨总什么的,其实人家可能就是个副的,或者根本就是部门经理等等!这不能一概说是拍马屁,其中也有一定的尊称心意。况且,现在美女、帅哥都成性别了,男神女神也没有限制,这叫语言升级。所以一些还是侯爵的申国君、卫国君大家也习惯叫人家申公、卫公。
但经过这一次平乱后,平王说,申国、卫国有功,以后就正式是申公、卫公,进位公爵。
卫公呵呵一声,我笑纳了!
虽然我80多岁了,但爵位是世袭的!
可是申公大呼不敢,他解释说,这次犬戎进来虽然是帮助我们纠正昏君,但是后面没有办法制止他们行凶劫掠,这场失控我是有责任的!
其实,申公是狡猾的老狐狸,他最大的问题是弑君,以下犯上。这是灭族的大罪!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可这样的避重就轻。
礼仪、规矩遇到合适的机会也是有弹性的!
然后是晋侯,虽然没有颁布晋公的文凭,却加封给了他关于黄河以内附庸的土地。(“附庸”两个字说明这块地当时可能也不是周朝稳定的国土,估计被诸如犬戎之类的少数民族占领)。
最实惠的是秦。秦在此前还不是正式的诸侯,只是附庸国,属于后备干部,现在正式启用,而且一下子就是伯,成为秦伯。公、侯、伯、子、男,直接提拔处级干部(楚国,是楚子)。这是秦的第一个收获,巨大!还不止,后面还有!算起来,秦国最应该感激平王。
还有郑掘突,按照辈分,姬掘突是姬宜臼是叔叔。首先叔叔你继位郑,袭伯。然后我再来点实在的,这都是实在亲戚啊!加封肥田千倾。这算不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像算!不过用不了多久,姬宜臼就会认为这是养虎为患。
封赏结束了!周平王说,大家有没有意见?如何?爽不爽?
大家都说大王英明。
周平王说,那接下来说说我的事。你们也看到了,现在这个镐京,要啥没啥,吃的都没有油,住的还漏雨,今天这里开个会我也没有办法请大家夜宵,那后面怎么办?
大家纷纷指责犬戎不是人,没素质。
你过来是偷是抢就不说了,拿走就拿走,轻拿轻放不行吗?拿不走就留下来,至于又是砸的,又是烧的!损人不利己!
周平王说,好!大家都很爱国!那请问周成王为什么有了镐京,又要营造一个洛邑?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1 18:43:51 +0800 CST  
迁都
这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送分题!
原来,周成王(姬诵,周武王的儿子)为了控制诸侯,尤其是商朝的后裔贵族,就选了一个按照中华地理(地图)比较中间的位置,也就是洛阳,命鼎鼎大名的周公旦按照镐京的模样,直接复制粘贴过去。这样,在朝会的年份,天子就去洛邑接见诸侯,名义是便民政策,实际上是等于让王朝增加一道控制诸侯的据点。
这是两京。当时生产力水平底下,要控制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很困难,通讯、交通等等都不成熟。而且周吃掉是商,是直接打在都城朝歌的纣王,不是把商的诸侯国一个一个消灭,那些老商朝的贵族是讨厌纣王,但是不等于就喜欢你周武王,尤其是武王死后,儿子成王继位,大家就更陌生了。这是周朝建立初期的隐患,果然后面有了“三监之乱”的背叛。好在周朝的周公旦是有才有德,及时地平叛了!
后来,除了周礼外,周公还从政治治理的角度考虑过各种方法(制度)来制衡这些老贵族,希望通过时间来慢慢消化。其中,移民和建副首都是最重要的举措。在洛邑,不是说房子和镐京一定要差不多,重要的是有和镐京一样的运行机制,相当于在那些诸侯国门前又安装了一个高清摄像头。
这段历史,许多大臣都能解释清楚,但是平王不高兴,我又不是问你这个。
大家也知道平王是要问那个,但这种大事谁敢乱说?万一今天讨论没有通过,以后大家就说是我挑头的,他们都有机会继续做好人,我自己却没了!要说你平王自己说,你是王!
这个事情,就是迁都。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1 18:45:48 +0800 CST  
开玩笑,这又不是搬家那么简单。从风水来说,迁都动的是国之根本,从历史学来说,直接就由西周迁成东周。
这一点谁都知道,出工领工分的朝臣们可以装聋作哑,但是周平王不行。谁叫你是王!责任啊!要让大家看看你的担当在哪里?
于是,平王就弱弱地试探,现在这个犬戎把我们底牌给摸清楚了,有一趟就有两趟,跟逛菜市场似得,这样大家上班都没有安全感,要不,要不,我们搬家去洛邑吧?
听说那里适合种牡丹!
太宰阻(名叫阻的丞相)赶紧接上话,现在镐京被烧的一塌糊涂,要是重新盖的话要花很多钱,老百姓会很辛苦的。而且我们盖好了,他犬戎又来烧,如何是好?我坚决赞成大王关于去洛邑的决定。
天子和丞相都这样说了,大家就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添油加醋!无非是用新的词语来解释上面两点。
估计这般人在洛邑早就买好了房子。
但是,年高望重的卫武公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我都八九十的人(有点卖老),承蒙大王不嫌弃我老,让我坐前排(位列六卿),我如果知道了不说,那是不忠,如果我说出来又违背大家的意愿,那就是不友。在忠和友的面前,我选择不友!
这就是典型的官场老狐狸,话还没说,先把后路都铺好了!
他说,镐京这个地方有骰函、陇蜀,形成天然城墙,土地肥沃、山河水利,是天下难得的好地方,王气十足。洛邑那个地方是在中国之中,但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所以以前虽然建有两京,但平时都是住在镐京。另外,我们周王朝的发源地岐山也在镐京这边,这是风水宝地啊!
没错,军事、风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理由!
周平王就问,那犬戎来了咋吧?
武公说,军事上的事情要用军事对待,不能他打我们就跑?那以后镐京没了,丰京(另一座重要城市)也会没了。大王你应该励志自强,节省开支,爱护子民,练兵训武,像先王们(注意:不含你老爸)那样北伐南征,然后把戎主俘虏过来,当做猪羊一样宰了祭拜祖宗,一雪前耻。
嗯,老卫,你是叫我多喝鸡汤,补脑还是补身体?
太宰阻看到平王受阻了!就赶紧出来救驾,缓解平王尴尬的表情。
他说,武公你说是有道理,但是什么事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以前人犁地,后来不是牛耕田吗?农户也知道变通。此一时,彼一时,目前这种状况变通比保守更实效。你说的是巧妇,我说的是无米啊!那犬戎随时都可能再打进来,现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拿什么练兵?哪里有时间练兵?
这理由也是我们今天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
武公说,说来说去还是这个犬戎!你可以直接找申公,他能把犬戎借(引)过来,肯定就有办法把犬戎赶走。
这是典型的气话,人家为这事连提拔都推辞了,就怕被你盯上。没想到还是跑不开!
正好!申国快递到了(申通?)!大家说拆开看吧!
原来是犬戎让申公骗了一回,不爽了,现在倒没有再来打周王,而是去打申国。申国撑不住,求救!
开什么玩笑,你申公太不把我犬戎放在眼里!骗我去睡觉,你倒是去开城门?我也是暴脾气!
平王说,好了,他们自己也是火烧屁股!我们就不要指望他了!我们还是研究搬家的事情吧!
武公说,大王既然确定了!那我就去发通知,安排搬家事宜,顺便祖坟牌位也要搬走!
华丽的转身。
这就是武公的厉害吧!武公有武功,终于明白人家为什么能活九十岁!其实他早同意搬家了!只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真知灼见,表明我是老成谋国,有言在先。以后历史怪罪下来,你们要替我作证。
我们的历史一般是按照定都来划分的!所以从镐京到洛邑,就是从西周到东周!
如果这样算的话,是周平王既建立东周,也断送了西周。
周幽王自己和儿子都在镐京登基的!当然不能这样算,西周是在你丫手里被人打的稀巴烂!
于是,迁都!
洛邑人民热烈欢迎!当了几百年陪都!今天小三我终于转正了!
嗯!洛邑房价大涨!
刚刚受封爵位的秦伯赢开正意气风发,一付走上人生赢家的气势,干活特别有劲,根本停不下来。听说平王决定迁都,当即表示,我外藩人,不懂规矩,所以怎么搬迁武公你们讨论,我秦国就负责出人出人再出人(自己也没有多少钱),搬家的一批,保卫的一批,扫卫生的一批。
秦赢开的意思是,我可以免费接镖(局)。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1 18:47:45 +0800 CST  
秦国崛起
平王很高兴,搬家很顺利,果然是适应民心的民生工程。去tm的犬戎,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码?
搬完家,照理要搞个乔迁之喜,诸侯国都来贺喜。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收到请帖还是什么的?唯独楚国没有来!平王说这个小子不懂礼数,是不是要教训一下?
大家纷纷说,大王你和他较什么劲呢?他们的朝贡不过就是一车茅草。我们现在刚刚搬家,人心还没有稳定,部队没有整编,也不好去那么远打战(耗钱不说,还不一定赢)!我们就饶他一次,用我们的宽宏大量让他感恩戴德,然后自动觉悟来认错!
其实就是打不过!湖北人早就想称王了,正愁没理由,你还要讨什么茅草,找抽呢?
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点到为止!
对比一下,秦国可比楚国懂事多了!同样是农村来的,人家就知道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做王的就是要奖惩分明,那边惩罚的事情虽然一时没有办法开展,这边奖励的表彰也可以先实施吗!
但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奖励!家底都快掏空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何况还刚刚被抢了!
好在平王有智慧,他决定给个空头支票!
他说,现在西边那里好多地方被犬戎霸占了!赢开你去打吧!打回来多少都给你,都算你秦国的领土!
这个赏赐对于周王朝来说,没什么,因为那些地被犬戎占了,你也要不回来。以现在周的实力,犬戎不打你就不错,你还想去打他们?另外,秦国现在受了我的封赏,正式成为我诸侯王,名义上,他的也是我的!所以给他们这个政策,没毛病!
但从秦国的角度来说,这是十分可怕的事!
因为秦国本来就是紧紧挨着犬戎等少数民族,大战小站几乎年年打,多少君王都是死在战场上。以前要是打赢了抢到地盘想筑个城墙什么的,旁边的诸侯国总是瞎逼逼,说你什么能占用公家的地?其实就是担心我们强大。不顾我挨打,就嫉恨我吃肉!现在好了,我以后打下来,可以名正言顺的建城。
而且,这个政策还可以灵活运用。
什么意思1?就是,以后我打犬戎,不一定要打死,可以赶走,逼他去撤退,让他们去别的地方,让他们先占领一段时间,然后我再继续打犬戎,然后土地就又是我秦国的。
这叫蚕食。
什么意思2?就是犬戎真得变成了秦国的一只猎犬。只要秦国自己足够彪悍,能驾驭这个猎犬,他让咬谁就咬谁,猎物满满的!
秦国确实足够彪悍,赢开自己就玩命的打这个犬戎,虽然自己后来死在战场上,但是也说明秦国开启了痛打犬戎之风。
什么意思3?就是现在的镐京,过段时间真的被犬戎吞了!然后再过段时间,又被秦国打回来,那块地就是秦国的了!镐京就在今天西安边上,后来秦国也迁都了,移到了咸阳,也在西安边上!
什么意思4?就是秦国后来占据了卫武公说的王气十足的那块风水宝地。
当然那是几百年后,秦国才取代了周王朝成为秦王朝。这是与远不远见无关,不能怪周平王!至少当时周平王利用秦国解决犬戎威胁的办法还是有一举双得的智慧。
虽然从长远说,最终都是灭亡。有点换汤不换药,但是二道汤(慢慢灭亡)不那么苦。
但是从命理风水来说,细思极恐。
东周的开始,也是秦国的开始!不同的是,东周开始走弱,秦国开始走强。
接力棒已经在悄悄的进行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2 18:05:48 +0800 CST  
以周为主角的戏剧结束了,周平王开了一个舞台,不收门票。诸侯们,你们可以尽情的表演吧。
生死我不负责,因为我自己也在其中。
成败我不评论,因为我的命运也在历史中要进化成文化。
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们不要躲躲藏藏了,出来吧!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说出你们的故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2 18:06:46 +0800 CST  
第1篇(届)郑霸庄公:实在亲戚

为了理清楚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是非,情仇纠缠,春秋故事爱好者(比如我)力推郑庄公组织春秋诸侯在郑国召开了第一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大会确定了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因为是首届会议,宣传、组织等前期工作还不到位,会议的威信和认可度,影响力还不高,所以参加的诸侯国还很有限。为了弥补会议代表的不足,大会决定所有缺席的诸侯国都默认为成员。
大会讨论了周王朝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认为周王朝应该与诸侯国们友善相处,不得仗名欺人。讨论了各国的内部事务,郑国的共叔段造反以及与周王朝的误会,卫国、宋国等于郑国的关系确立问题,陈国、鲁国、卫国、宋国、郑国等国的君王更替问题。
大会议定,下一届会议的选址在齐国,由齐国负责召集并主持。
最后,在周礼的礼乐中胜利闭幕。
本届时间跨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01年
主盟国:郑国
常任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虢国、陈国、蔡国、许国
成员国:秦、晋、齐、楚等
秘书长:郑庄公(郑桓公、郑武公)
理事:卫桓公姬完、宣公姬晋、惠公姬朔;齐僖公吕禄甫、襄公吕诸儿;鲁惠公姬弗涅、隐公姬息姑、桓公姬允;宋穆公子和、殇公子与夷、庄公子冯;陈桓公姬鲍、姬佗、厉公姬跃;蔡宣侯措;许男悦;郑昭公姬忽、厉公姬突、公子亹、公子婴。(排名不分先后)
代表:【周】 太史伯、虢公林父;
【郑】祭足、公子吕、公孙滑、颍考叔、公孙阏、高渠弥、祝聃、傅瑕、叔詹;【卫】州吁、石蜡、石厚、公子泄、公子职、公子硕;【宋】孔父嘉、华督、雍纠;【鲁】公子翚;【蔡】蔡季;【齐】宾无须;

主要工作要点:东周双王、秦鲁祭天、郑国定都、郑平弟乱、掘地见母、周郑交质、庄公破盟、石蜡灭亲、假命伐宋、假手灭戴、郑宋三战、灭许存许、周郑交战(繻葛之战)、鲁翚弑君、殇公忌弟、华督乱宋、陈佗杀侄、蔡公定陈、卫宣夺媳、宣姜乱卫、卫寿就义、卫惠失国、黔牟居卫、卫硕娶母、齐助朔复、祭足失足、郑昭失位、宋逼郑债、鲁桓调和、郑鲁败宋、郑鲁救纪、宋攻郑仇、郑厉政变、郑昭复位、冯突合作、高弥弑君、亹为郑伯、齐杀高亹、婴为郑伯、郑依楚威、祭足去世、郑厉复位、朝楚暮齐、郑霸消亡。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5 19:25:00 +0800 CST  
五、东周的开放舞台
周平王搬家了,新家亭台楼阁旧了点,但也算富丽堂皇。周朝还是周朝,但是历史学家不干了,说搬了家就要改名字,必须由西周变成了东周。
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周朝虽然遭遇这么一劫难,但毕竟是一个王朝,吃喝拉撒的基本条件还是很快得到恢复,只是实力就大不如前。这个是实力不是硬实力。硬实力老早就不好,否则这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被犬戎打得屁滚尿流。原来还有一点软实力,现在连这点软实力也没有了!
这个软实力是权威。
【权威】大凡历史上开国之君都是雄材伟略,王气十足,底下猛将如云,威震八方。但是东周却没有,而且还有相反的味道。最大的原因是:比如人家西汉,东汉什么的开国君王都是打出来的,国君的军事实力不容怀疑,而你这个东周平王是诸侯拥立出来的!这也是西周的武王姬发和东周的平王姬宜臼最大的区别,人家是拳头打出来的天下,你这个有点像抓阄抓到的!你这样叫人家服你?
权威是两个是事情,权和威。
第一代帝王有自己的实力打出来的天地,谁不服就可以杀谁,这叫威。他为了建立政权,这一点还够,还要加上一些天生鬼神之类,把自己的威力提升到无以复加,便形成为了权。然后,再通过建立的帝王制度,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此时儿子接过的不只是王位上的权力,还有权与制度结合出的威,至于威能有多大,走多远,就看个人能力了。这是相互转变的过程。
所以,帝国自上而下,权威就像一个树根一样,一级一级传递赋予下去。形成了省长能管市长,市长管县长。这些都是权,权力之下有本身的威力。至于手下能不能服你,要看执行者个人的魅力了。
而另一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就不属于这样的权威,选举出来的不是权威,而是合法。与专制相比,选举的权力重点在于下,不在上,所以谈不上权威,他干什么都喊依法什么的。专制执行靠的是敬畏,而选举靠的是民众的自觉道德,如果群众素质不够,什么领导啊,指令啊就一边去吧。【10】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4-16 19:08:3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598

发表时间:2018-03-26 04:57: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9 00:31:11 +0800 CST

评论数:2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