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河洛之则 2018-08-28 22:12:08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拙作。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8 22:52:56 +0800 CST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整个历史上都非常重大的事情。
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李纯派出使臣前往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迎取佛骨舍利到宫中供养。
当时的刑部侍郎韩愈不但没有迎合皇上的意图,反而写了非常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呈奏给唐宪宗李纯。
《谏迎佛骨表》重点内容有三:一是没有佛教之前的帝王们都是长寿的,有了佛教后帝王则乱亡相续,国运不长。二是佛教会令人们焚顶烧指,供奉钱财,伤风败俗。三是佛骨乃是朽秽之物,应该一把火烧掉以绝根本。
李纯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就要把韩愈的脑袋砍下来。幸好当时的朝廷重臣裴度和崔群等一干人求情,韩愈的脑袋才得以保全。
迎取佛骨舍利的队伍很快就到了京城,李纯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安远门迎接舍利,并且焚香顶礼膜拜。而且就在这个时候,李纯和文武百官都看见了佛骨舍利处有五色光出现,于是大家都纷纷说道这是佛光出现啊。
出现这种世人眼中的祥瑞,文武百官们怎么会放弃这个拍马屁的机会呢。于是一个个纷纷上前给李纯叩头恭贺,都说是圣上的德行所感,才会出现这种祥瑞啊。
但是,只有韩愈一个人说这不是什么佛光,所以不肯给李纯叩头祝贺。
李纯非常的不高兴,他上前问道:“韩愈,你既然说出现的五色光不是佛光,哪么你说说看,这该是什么光呢?”
韩愈作为大唐的文坛领袖和儒学宗师,虽然腹有万卷书,且能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可是对于这种佛学问题,韩愈却茫然不知所措,自然也就不能回答皇帝的问话。
李纯早就对韩愈不满了,现在看到韩愈又在这里无理取闹,于是回去后就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踢出了京城。这种人,留在身边看着实在是烦人啊。

那个时候的潮州,可不像现在这样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沿海城市,而是类似于现在的老少边远地区。一般在朝中有点门道的人,都不会到这些地方来做官的。
不过韩愈是被皇帝一脚踢过来的,所以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得来啊。
韩愈到了潮州后,有一天问身边的人道:“我管辖的地盘上,有没有道德高尚佛法精深的禅师呢?”韩愈因为佛教的事情被贬到了潮州,所以,他太想找个高手来聊聊佛法的事情了。
身边的人回答道:“回禀大人,灵山寺的大颠禅师,别说是潮州地区,就是在整个禅宗江湖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啊。”
韩愈一听,马上就派人来到了灵山寺,请大颠禅师到刺史府来喝茶聊天。
可是此时的大颠禅师,一天到晚和江湖上那些参禅悟道之士切磋功夫搞得热火朝天的,或许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和教外人士的应酬上吧,所以对于当地一把手的邀请,竟然没有答应,以至于韩愈前后三次派人来请,大颠禅师都没有应允。
可是,当大颠禅师从江湖中得知韩愈被贬到潮州的原因后,便立即赶到了刺史府求见韩愈。
韩愈乃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又是儒学宗师,更是当地的一把手,自己主动去请大颠禅师却请不动,他的脸实在是没地方放啊。现在听说大颠禅师不请自来,在大门外等着自己召见,韩愈一肚子鬼火就冒了出来。他马上派出一个手下去问话。
手下来到了大门口,对着大颠禅师道:“师父,我们刺史大人说,前面他三次派人去请你,结果你都拒绝了,这次你为什么会不请自来呢?”
大颠禅师平静的道:“前面三次请我没来,并不是因为刺史大人本人的缘故。这次不请自来,是因为听说刺史大人有佛光之事,所以前来。”
韩愈一听,不由得喜出望外,他本来就对自己不能回答皇帝的问话而耿耿于怀。要知道,自己可是当朝的文坛领袖和儒学宗师啊,皇帝有什么问话,自己不能回答,哪以后在江湖上可不好混了啊。现在有高手来了,自己正好可以咨询下这个问题呢。
自然,韩愈赶紧出来把大颠禅师迎接了进去。
两人一番寒暄后,韩愈赶紧问道:“师父,我以前说不是佛光,对不对呢?”
大颠禅师道“它不是佛光,你回答是对的。”
韩愈奇怪的道:“既然不是佛光,哪么应该是什么光呢?”
大颠禅师道:“应当是天龙八部释梵助化之光。”
韩愈听后,不由得感叹道:“当时京城里如果有一个人能像师父这样给我说这话,我也不至于到潮州来啊。”
不过,这个既然不是佛光,哪么到底有没有佛光呢?什么才是佛光呢?韩愈回过神来,赶紧接着问道:“请问师父,不知道佛还有佛光吗?”
大颠禅师道:“肯定有的啊。”
韩愈问道:“哪么什么是佛光?”
大颠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着韩愈喊道:“刺史大人。”
韩愈赶紧应道:“在。”
大颠禅师道:“看还见么?”
怎么不说“还看见么?”而非得要说“看还见么” 呢?为什么这些禅师说话都是那么的让人费脑壳呢?这个老师父的话里到底有什么玄机呢?韩愈百思不得其解。
大颠禅师的话语,对于那些佛学的门外汉而言,自然是不好理解的,不过,如果谁看过《楞严经》,能明白经中:“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含义,那么也就差不多能弄明白大颠禅师的话语了。
对于佛理,韩愈自然是弄不明白的,所以他只有老老实实的道:“师父所说的,我不能领会啊。”
大颠禅师笑着道:“你如果能在这里领会,那就是真实的佛光啊。所以佛道一道,非青黄赤白色,透过须弥卢围,遍照山河大地,非眼见,非耳闻,故五目不睹其容,二听不闻其响。若识得这个佛光,一切圣凡虚幻都不能把你迷惑了啊。”
说完后,大颠禅师就站起身来给韩愈辞行,不过,临走之时,大颠禅师写了一首偈子赠送给韩愈。偈曰:
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大颠禅师这首偈,颇有禅僧山野之趣啊。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的禅林顶尖高手佛鉴慧勤禅师评唱道:“轰然如雷,瞥然如电。非青非黄,非见不见。兔角杖龟毛拂,万法宗千圣骨。即处分明千百亿,何必释迦又弥勒。”

就这样,韩愈就和大颠禅师搭上了线。所以韩愈没事的时候,就隔三差五的往大颠禅师那里跑。
这天,韩愈又来到了灵山寺拜访大颠禅师,两人落座后,韩愈作礼道:“师父啊,我政务繁忙,实在是没有多少时间来听你详细的讲解佛法,所以请你把佛法简要明了之处给我讲讲吧。”
大颠禅师听后,端坐在那儿,默然良久。
韩愈看到大颠禅师坐在那儿沉默不语,不晓得大颠禅师是在思考怎么回答他呢,还是其中另有玄机?
韩愈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大颠禅师的侍者三平义忠禅师在韩愈的背后砰砰砰的敲击着禅床。
韩愈自然回过头去,然后问道:“怎么了?”
义忠禅师道:“先以定动,然后智拔。”三平义忠禅师此时虽然只是一个侍者,可是他算得上是个老江湖了。他在江湖中行走了二十余年,先后参访过玄用禅师、章敬怀晖禅师、西堂智藏禅师,并且在当时的禅宗第一高手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学习了十年,然后又和怀海禅师的师弟石巩慧藏斗法,最后才来到灵山寺依附大颠禅师的。自然,对于大颠禅师的禅机,义忠禅师那是心知肚明的。
韩愈一听,恍然有所悟,他马上对着义忠禅师道:“大颠禅师格调高俊,令我茫然不知所措。幸好有你的点拨,才能使我有个入处。”
于是韩愈马上给义忠禅师作礼致谢,然后就回去了。
不过,这个事情传到江湖中去后,后来的一些禅师纷纷站了出来,发表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枯禅镜禅师作偈道:
省要之言伸一问,宗师遽坐不轻酬。
无端醉后添杯酒,恼乱春风卒未休。
北海心禅师也作偈道:
事繁求省要,省要事频繁。
纵得三平老,文公只姓韩。
不过,后来清初的佛古行闻禅师更进一步的评论道:“大颠默然,贼身已露。侍者敲床,转见不堪。文公虽然悟去,也是杓卜听虚声。”
清初的另一禅师白岩净符同样评论道:“大颠良久已涉繁词,那堪侍者劳叨,致使大儒浪经跋涉,省要云乎哉。当时直把侍者打了摈出,也未救得一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08:42:23 +0800 CST  
@牧童139 2018-08-29 10:54:43
日常生活中,住入真空的状态,随处可见,每每擦肩过,面面不相识,好的老师,实在太重要了.
-----------------------------
谢谢朋友关注。
在禅宗大师辈出的唐朝,黄檗希运就曾经感慨道:“不道无禅,只道无师。”现在,要找个好老师,那就更是一件难事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11:32:34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29 10:36:12
顶一个,过去佛门真是吸引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一流人才。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佛门确实是吸引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一流人才,从而对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12:05:28 +0800 CST  
@cunyz 2018-08-29 10:26:18
额。。一开始还是要从闻思修开始吧,法性方面肯定是要去领悟的,也属于闻思。从闻思修可入三摩地。
-----------------------------
谢谢朋友关注。
确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学佛,是要慢慢来的。
别说现在,就是在古代大师辈出的时候,能一超直入,顿悟本来之人,也是很少的。大多数禅师们都是经过长期的参学,才最终领悟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12:46:43 +0800 CST  
@修远索 2018-08-29 13:13:16
阿弥托佛!赞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16:22:27 +0800 CST  
@莫一明 2018-08-29 21:38:14
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
谢谢朋友关注。
大颠禅师的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本人也是非常喜爱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21:59:46 +0800 CST  
@galaxyslll 2018-08-29 21:16:01
愚以为,这么长篇大论,讨论这个,一点意思都没有。
-----------------------------
谢谢朋友关注和批评。
这个世界,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任何一门学术,要想让大家都满意,都有所得,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所以韩愈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阅历,有每个人的喜爱,有每个人的方向,不一而足。既不能强求,更无法强求。所以,纵使佛法再好,也无法一统江湖;纵使道法再好,同样无法一统江湖。
对于拙作,同样如此。如果有人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什么,这很正常;如果有人认为本人纯粹在打胡乱说,同样正常。
当然,也许有朋友通过本人这些粗浅的文字能“有所得”呢。

再次感谢朋友能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这些粗浅的文字。更希望朋友能继续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22:20:52 +0800 CST  
@galaxyslll 2018-08-29 21:11:01
领悟什么,手指月亮,这么简单。你说这叫禅,不是,我说就这样吗,那禅也太简单了,明白以后呢,请楼主明示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禅宗,在千百年来,对中国文化、思想、文学、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历史上很多大思想家、大作家、大书法家、大绘画家,都从禅宗里面吸收了丰富的养料,从而创作出来很多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即便是普通的信众,也有很多人从中获得过重大的启发。这种例子太多了,真的是数不胜数。
对于这种事实,要想轻易把它抹杀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括我在内,对于任何人来讲,如果有人能明明白白的告诉你这是禅,那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人绝对不知道什么是禅,这个人绝对是在打胡乱说。禅师们的语言和文字,只是在引导你往“禅”哪个方向看过去而已,至于最终你能看到什么,只有你的“眼睛”能告诉你了。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于参禅悟道之士来讲,每个人都想从“禅”里面获得点东西。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真参实修以后,你才能明白“禅”,到底是什么?你才能明白,你“有所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你才能明白,你最终“明白”以后,是个什么样的境界。
对于拙作,也许词不达意,也许词不尽意,也许根本就是门外汉的痴人说梦。凡此种种,敬请各位高明之士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朋友对拙作的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29 22:39:52 +0800 CST  
想不到第二天,韩愈又跑到灵山寺来找大颠禅师参问来了。不过韩愈来的时候,大颠禅师刚刚睡醒。
大颠禅师看到韩愈来了,也没忙着起来,他就躺在禅床上问道:“刺史大人是来游山的,还是来礼拜老僧的呢?”
韩愈恭敬的道:“我是专门来礼拜师父的。”
大颠禅师马上道:“既然你是来礼拜我的,现在不礼拜更待何时啊?”
韩愈一听,赶紧走上前去礼拜大颠禅师。
不过回去后,韩愈觉得有点不对啊,自己上山是领教佛法的,怎么大颠禅师随便说两句话自己就走了呢。
于是,第二天韩愈又来到了灵山寺参访大颠禅师。两人见面后,大颠禅师依旧用昨天那句话来问韩愈:“请问刺史大人是来游山的,还是来礼拜老僧的呢?”
这次韩愈学乖了,昨天回答是来礼拜师父的,那么今天我就换个答案。于是韩愈恭敬的道:“我今天是来游山玩水的。”
不过,韩愈的这点小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大颠禅师的火眼金睛呢。大颠禅师继续漫不经心的问道:“你既然是来游山玩水的,哪么把登山杖带来没?”
韩愈本来就不是来游山的,又怎么可能随身携带什么登山杖呢。所以他赶紧回答道:“我没有带来。”
大颠禅师道:“你若是没有带来,空手游山有什么益处呢?”
大颠禅师作为一个高手,仅仅是在跟韩愈闲话游山的事情吗?游山需要游山杖,人呢?学佛呢?又需要点什么呢?

这天,韩愈又来到了灵山寺拜访大颠禅师,见到禅师后,韩愈问道:“师父多少岁了啊?”
对于这种问题,没有一个禅师会直接回答的,相反,禅师们都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开示提问者。所以,大颠禅师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起自己手中的数珠来问道:“会么?”
我问你多少岁,你把数珠给我看干嘛呢。韩愈自然是没弄明白大颠禅师的意思的,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不会。”
看来韩愈虽然学冠天下,但是对于禅道,终究还未入门啊。大颠禅师不得不继续开示道:“昼夜一百八。”
但是韩愈依旧不明白大颠禅师话语中的真意,既然话不投机,韩愈只好告辞回家了。
到了家后,韩愈依旧在想着大颠禅师的话语,不过越想越不明白,所以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他的夫人看见了,不由得上前问道:“夫君闷闷不乐的,莫非有什么心事啊?”
于是,韩愈便把自己和大颠禅师的聊天内容告诉了夫人。夫人提醒道:“你为什么不跟着问道:‘昼夜一百八,是什么意旨?’”看来,韩愈的夫人,其机锋敏捷,远在一般人之上啊。
韩愈一听,不由得大为高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灵山寺。到了大门口,正好碰上寺庙的首座。
首座看到本地的一把手这么早的就来到了灵山寺,不由得好奇的问道:“刺史大人这么早的就来了,有什么事吗?”
韩愈道:“我有话要去和大颠师父说。”
首座有点奇怪,什么话急着这么一大早的说啊,于是他问道:“大人能不能和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韩愈便把昨天和大颠禅师的对话内容告诉了首座。
首座问道:“大人怎么看待师父‘昼夜一百八’这个问话的呢?”
韩愈有夫人的提示,这下有人问着,自然马上就说了出来:“昼夜一百八,意旨如何?”
首座既然能担任寺庙仅次于主持的“首座”职位,当然能回答这个问题,于是首座叩齿三下。算是回答了韩愈的问题。
不过韩愈还是有点搞不懂首座叩齿的真意,于是又来到了方丈室,继续找大颠禅师参问。
见到大颠禅师后,韩愈自然继续前面的问题问道:“昼夜一百八,意旨如何?”
想不到大颠禅师也没说话,而是和首座一样对着韩愈叩齿三下。
韩愈一看,不由得脱口而出道:“我现在明白佛法原来是一个道理了。”
大颠禅师问道:“有个什么道理?”
韩愈道:“刚才我在门口碰见首座,如此问,首座也是如此叩齿三下回答的。”
大颠禅师马上就把首座叫了来问道:“你刚才是不是叩齿三下回答刺史的问题的。”
首座道:“是。”
话音刚落,大颠禅师上前抓住首座就打,并且马上就把首座赶出灵山寺去了。
韩愈在一旁看得既是胆战心惊,更是莫名其妙的。怎么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回答。首座不但要挨打,更要被踢飞呢?
韩愈这个门外汉搞不明白,可是那些禅宗江湖中的高人们,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关键的。
北宋杨岐派高手保宁仁勇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步才行两步移,门前惊起凤凰儿。
栖踪不在梧桐树,群鸟东西空绕枝。
北宋黄龙派的高手东林常总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佛法无别好商量,门前扣齿便承当。
一般出院难分雪,疑杀唐朝韩侍郎。
明末清初的觉浪道盛禅师评唱道:“既首座扣齿在前,大颠扣齿在后,如何大颠反逐首座。若向这里见古人能赤手杀人活人,始堪续佛慧命。不然,总是虚生浪死,有甚么受用。会么?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
清初百愚净斯禅师更是评唱道:“诸方或曰首座不合答是,是乃十成死语,逐块语,所以摈出。或曰首座亦是作家,大颠令不单行,要借首座鼻孔出气。似恁般见解,何异群盲摸象,有甚谛当处。大众,既都不是,毕竟誵讹在甚么处?”随便净斯禅师卓拄杖道:“不因尽法无民,怎得山河一统。”

公元819年十月,朝廷大赦天下,唐宪宗李纯下诏把韩愈调到经济发达点的袁州(今江西宜春市)担任刺史。
韩愈虽然只在潮州待了八个多月,可是已经和大颠禅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于大颠禅师的佛法,也是非常敬佩的。所以,当他拿到调令后,便来到了灵山寺和大颠禅师告别。
见面后,两人相谈甚久。韩愈离去时,已经八十八岁高龄的大颠禅师亲自把韩愈送到了大门口,韩愈非常感动,于是脱下自己的官服送给了大颠禅师。自然,大颠禅师也把这件官服一直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直至圆寂。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大颠禅师感觉到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把弟子们都召集到了一起,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清楚了,便于三月十四日沐浴更衣后,在禅床上端坐着圆寂了,享年九十三岁。
大颠禅师圆寂后,弟子们便按照大颠禅师的遗嘱,在寺庙的后面修建了一座钟型石塔,然后把大颠禅师端坐着的肉身安置在石塔内。
三年以后,弟子们按照大颠禅师的遗嘱,打开塔门查看,只见大颠禅师依旧如活着时一般好好的端坐在塔内,而且容貌没有任何的改变,并且大颠禅师的头发、手指甲和脚指甲都长长了。
弟子们观看后,一个个都感到既惊讶又神奇。于是便满怀敬意的把塔门重新封上。
到了唐朝末年,大颠禅师的墓塔因为有点损坏了,于是寺庙里的僧众们便对墓塔进行维修,在打开墓塔时,僧众们惊讶的发现,大颠禅师的肉身已化,只有舌根还完整的保留在那儿。僧众们自然非常惊讶,于是赶紧又把塔门封上了。
到了宋朝至道(公元995——997年)年间,当地的信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把大颠禅师的墓塔打开了。前两次打开墓塔大家都发现了神奇的事情,这一次打开,会不会也能看到点什么神奇的事情呢?
墓塔的塔门被打开了,这一次,果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墓塔内,大颠禅师的遗体已经彻底不见了,唯一遗留在墓塔内的,居然是一面古镜。所有人看后,都不由得啧啧称奇。
于是,大家赶紧虔诚的又把塔门封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把大颠禅师的墓塔打开过了。
这样,大颠禅师的墓塔从此后便被人们称为“色镜塔”,并且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0 08:37:06 +0800 CST  
@kkcolcol 2018-08-30 12:27:41
顶一个,韩愈与大颠和尚,留下一段佳话。
-----------------------------
谢谢朋友一路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0 17:39:35 +0800 CST  
@galaxyslll 2018-08-29 21:11:01
领悟什么,手指月亮,这么简单。你说这叫禅,不是,我说就这样吗,那禅也太简单了,明白以后呢,请楼主明示
-----------------------------
@cunyz 2018-08-30 12:51:52
先去闻思三五年,再去打坐一两年,再来问楼主这个问题。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禅,确实要真参实修才行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0 18:06:21 +0800 CST  
@语冰虫a 2018-08-30 15:24:22
终于追到了,感谢楼主!
-----------------------------
谢谢朋友花费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这些粗浅的文字。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0 18:56:03 +0800 CST  
@galaxyslll 2018-08-30 22:45:06
接上文评论
本来就有的,闻思什么,
用数轴表达,在0-1,既不是0,也不是1,更不是0.1,0.01,0.001,.......就是0-1。见啥是啥。就是一个整体,
所有一切都是我,想干啥干啥,可以立即离开自己的躯体,
无法用语言表达,到这里,可以说算并入天地互联网了,
请楼主鉴别,我不是来挑问题的,就只是想说说,请楼主包涵,
楼主翻阅了许多资料,感谢楼主!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有句话说得好啊,来的都是客,所以朋友在这里发言,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尽可畅所欲言。
朋友的言论,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商榷之处的。
1、朋友认为“我”,是可以脱离自己的躯体乃至于脱离一切外物而独立存在的。可是四大皆空,五蕴非有,“我”又在何处呢?“我”又能居于何处呢?
2、朋友说本来就有的,闻思什么?可是你不“闻思”,你怎么能知道你“本来就有”呢?
那些禅师们为了悟道,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悟道后,他们才发觉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本来就是自己的,本来就是在自己身上,从未离开过。可是他们不经过一番“苦苦搜寻”,又怎么能知道“所得之物”就在自己身上从未离开过呢?

再次感谢朋友对拙作的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0 23:26:26 +0800 CST  
第十三节 三峰道树

三峰道树禅师,《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宗典籍以及很多文章,都说道树禅师是神秀禅师的弟子,其实这是错误的。
《宋高僧传》中写道:“天台南岳无所不游,后回东洛遇秀宗裔如芙蓉开通达安静。”这里明确写明道树禅师遇上的是神秀禅师的后代弟子,而不是神秀禅师本人。
而且,不论是《宋高僧传》还是《景德传灯录》,都明白无误的记载道树禅师于唐宝历初年示疾而终,报龄九十二岁。《五灯会元》也记载道树禅师于唐宝历元年圆寂。
唐宝历元年为公元825年,如此的话,道树禅师的生卒年就为公元734——825年。而神秀禅师早在公元706年就已圆寂。神秀禅师的两大弟子,义福禅师于公元736年圆寂,而普寂禅师于公元739年圆寂。
这样看来,别说道树禅师没办法见到神秀禅师,就是义福禅师和普寂禅师,也不可能成为道树禅师的师父。从年龄上看,道树禅师只能是神秀禅师的第四代弟子。
所以,《宋高僧传》中关于道树禅师的相关记载,才是正确无误的。
而道树禅师,也成为显赫一时的神秀北宗在中国禅宗典籍中最后的绝唱了。

道树禅师,俗家姓闻,唐州(今河南境内)人。
道树禅师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伶俐,而且脾气很好,性格沉稳,喜爱清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所以对于经史子集,那是无所不读,无所不探其奥秘的。
自然长大以后,道树禅师就成为了一个为人忠贞且办事干练之人。
不过,在道树禅师五十岁的时候,他的命运竟然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因为在这一年,道树禅师偶然遇到了一名高僧,在这名高僧的教导下,道树禅师幡然醒悟,看破了红尘俗世,并且发誓要出家修行。
想到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这个时候学修佛法已经比别人落后了啊,于是道树禅师马上来到了当地的月明山大光院,拜慧文法师为师,自然慧文法师就为道树禅师落发,让其出家为僧了。
第二年,当道树禅师在寺院中受了具足戒后,就开始外出闯荡江湖去了。不论是天台山还是南岳衡山,道树禅师为了参学,那是无远不至啊。
后来,道树禅师来到了洛阳游方参学,遇到了神秀禅师的再传弟子,道树禅师于是便留了下来,跟随这名师父学习神秀北宗禅法。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得知这位师父到底是谁了。
在师父的严格教导下,道树禅师很快的就毕业了。既然拿到了毕业证书,道树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洛阳。
道树禅师一路行走江湖,后来来到了寿州(今安徽淮南市)三峰山。
看到这里风景宜人,是个适合隐居静修之地,于是道树禅师进入山中,一个人找了一个僻静处,然后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茅草屋居住。就这样,道树禅师就在三峰山中定居了下来。
当然,道树禅师那是有神秀北宗正宗毕业证书的人,佛法还是高明的。所以也有许多信众和行走江湖的僧人前来找他参学,并且在他的周围也搭建茅屋居住。
不过,在三峰山中,常常有奇异之人现身在道树禅师他们居住之处。其实说他是人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大家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人还是散仙还是妖邪之类。
这人虽然穿着朴素,可是在和大家交谈时,却常常言语异常,让人找不着北。并且常常弄出巨大的声响,让人心惊胆战。再不然就是身放神光,炫人眼目,让人既胆怯又惊讶。
更让大伙儿受不了的是,他还常常变成罗汉、菩萨、神仙乃至于佛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让所有人茫然不知所措。
有菩萨和佛出现在大家面前,你拜还是不拜?拜,这个佛和菩萨是有人变化而来,你不拜,可自己面前明明有佛菩萨出现的啊。
所以,在山中结茅定居的僧众们一个个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大家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学生们搞不清楚,哪么师父呢?能不能搞清楚呢?
道树禅师对于这些东西,却从来不理不问的。随便你整出天大的动静,随便你变作什么佛菩萨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我该吃饭就吃饭,该给同学们上课就上课,该睡觉就睡觉,该坐禅我就坐禅。反正随便你怎么玩,我就是不搭理你,并且完全当你不存在。看来,道树禅师深谙以不变应万变之道啊。
就这样,这个异人在三峰山上装神弄鬼整整玩了十年,才终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山上终于清静了,也终于清净了,僧人们纷纷来到道树禅师居住的茅屋,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道树禅师望着大家道:“此人有诸多伎俩且善于变化,所以常常靠此来眩惑大家,不过我只要能做到不见不闻就可以对付了。因为只要是变化,终究是有穷尽的时候,而我的不见不闻却是无有穷尽的。以他的有穷尽来应对我的无穷尽,他自然是心神疲惫而日有所拙,所以最终他会穷尽他的变化并羞愧而去,以至于逃遁得无影无踪了。”
《金刚经》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来,道树禅师对此是深有心得的啊。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道树禅师虽然是神秀北宗弟子,可是他却深得禅之精髓啊。
而道树禅师的言行,也实在是给天下所有学佛之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啊。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对于所有学佛之人来讲,只要你能真参实修,只要你能诚心坐禅,你多多少少都会看到点平时看不到的东西的,你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点自己无法解释的情况的。
在这个时候,就是最考验一个学佛之人的时候了。
你要是看到点(碰到点)不好的东西,也许你马上就会厌恶或者害怕,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从而想着脱离这个状况。
而最迷惑人的,就是当你看到(碰到)好的东西时,比如看到什么仙境圣境,看到什么菩萨仙佛,再或者有点什么所谓的神通时,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让人掉进深坑里的时候。
因为很多人开始学佛时,就是冲着这些东西来的,当这些东西最终通过自己的修行而出现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警觉呢?他高兴都来不及呢。特别是有点所谓的功夫的时候,他又怎么可能挥起慧剑把它斩断呢?
古往今来,在参禅悟道中走火入魔者,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们不明白出现这些东西,只是暂时的尘劳光影而已,非是究竟之处。而反认为是自己修为有成,从而一步步追随下去,最终脱离学佛的根本,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一旦出现后,要纠正过来,那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任何人在修行的过程中,看见(碰上)不好的情况,没有必要惊慌害怕,更无需逃避。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如果看见(碰上)好的情况时,同样不要惊喜若狂,更不必深入追求。一定要有“魔来杀魔,佛来杀佛”之气概,如此才能在修行的路上“如如不动”,从而抵达“成佛”的彼岸。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化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真确论也。

道树禅师自在三峰山定居后,便终身没有离开过三峰山。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道树禅师在山中圆寂,享年九十二岁。
道树禅师圆寂后,被弟子们在第二年的正月,安置在了专门为他建造的墓塔中。不过,岁月沧桑,现在的我们,已经无缘见到道树禅师的墓塔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1 08:57:07 +0800 CST  
@河洛之则 2018-08-31 10:28:28

-----------------------------
谢谢朋友一路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1 11:09:38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 2018-08-31 08:57:07
第十三节 三峰道树
三峰道树禅师,《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宗典籍以及很多文章,都说道树禅师是神秀禅师的弟子,其实这是错误的。
《宋高僧传》中写道:“天台南岳无所不游,后回东洛遇秀宗裔如芙蓉开通达安静。”这里明确写明道树禅师遇上的是神秀禅师的后代弟子,而不是神秀禅师本人。
而且,不论是《宋高僧传》还是《景德传灯录》,都明白无误的记载道树禅师于唐宝历初年示疾而终,报......
-----------------------------
@cunyz 2018-08-31 11:14:57
哈哈哈 ,这个变来变去的异人蛮好玩,遇到了可以做朋友。
-----------------------------
谢谢朋友关注。
只要你碰到“坏人”能不惊、不怖、不厌。碰到“好人”能不喜、不求、不爱。碰到“坏人”“好人”都能不迷、不惑,你确实可以和任何人做朋友。哈哈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1 12:51:00 +0800 CST  
@牧童139 2018-08-31 13:49:50
如来的梦
话说无始劫以前。如来只有他自已,没有同伴,他非常好奇。到底我是谁呢?此大妄一出,念念相续,于是,如来的分身化成,水火土风四大,从胸口一一流出,时空显化,各种的生命形式的探索模式被展开,其中有一款就是我们的世界,人类,你我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依靠头脑中的信息流,决不可能追察到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们具有如来智性,很难搞清楚这个天罗地网,以及它的全貌。因为我们在做和如来一样的梦.如来智性......
-----------------------------
谢谢朋友关注。
盘山宝积禅师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1 16:23:34 +0800 CST  
@月碧江澄 2018-08-31 21:34:25
有一件事总想请教楼主: 楼主打坐入何境地。此问非关好奇, 实因鄙人也打坐, 腿疼关已过, 现在打坐感到一种舒适,但却易入昏沉, 无法对治。 如蒙拨冗下示, 无上感谢 。 如有冒昧, 敬请原谅。
-----------------------------
谢谢朋友对拙作的长期关注。
本人虽然也坐了多年,可是毫无“境界”或“功夫”可言。本身既无作为,自然更不敢指导哪位朋友如何坐了。
不过,毕竟坐了多年,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境地没得,功夫也没有,但是一些经历总是有点的。所以,和朋友们互相交流一下个人经历,想必是可以的吧。
朋友既然说到这里了,也容我冒昧的问一句,你打坐(坐禅),是为了什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8-31 23:10:25 +0800 CST  
@月碧江澄 2018-09-01 00:02:13
楼主歉蔼, 令人亲敬。
自有幸结缘佛法, 无时不感恩我佛慈悲,而惭愧自我之罪污。 唯此身恶浊, 福根浅薄, 仍常为世欲所驱, 深以为苦, 出离之心随乃日盛。每欲效法我佛及众高僧大德之行, 畀得终悟自性 。 此学打坐之初衷。
我也知道摩砖作镜典故, 私意以为这不过是大德警示修行者不可执着之意, 并非否定打坐之意。 遍观古今所有悟者, 无不习坐有成。 所以我认定打坐是超凡入悟必经之途。
按照我学......
-----------------------------
就朋友的话语,说点我的个人体会,也不知合不合朋友的“胃口”。
1、个人觉得打坐(坐禅)没有老师指导,是一件比较不好的事情,那种看了一两本关于打坐书籍后,就照着书上练习打坐的,个人认为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书籍好比药方,拿着一两个药方,想要对治“百病”,没有这个道理,而且有些书籍上的东西也有商榷之处。所以这样做,不但事倍功半不说,还极有可能出现偏差。这种例子太多了。
2、如果身边没有老师亲自指导,个人又要打坐(坐禅),那么掌握几点最简单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的。
①、舌顶上腭。不管你练习的是什么法门什么功夫,这是必须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
②、姿势随意,千万不要勉强自己,比如一定要单盘啊,一定要双盘啊。等等。你坐着舒服就坐着打坐,你站着舒服就站着,你躺着舒服就躺下。一切以你舒适为主,不然的话,你的注意力就在坐、站、躺或者腿上腰上去了。不过,不论你是坐是站是躺,腰一定要直。
③、在坐之前,千万不要先入为主的去寻思什么东西。比如一定要坐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才行啊,比如一定要意守丹田啊,比如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啊。等等等等。你能通过呼吸或别的方法静下来就静下来,静不下来无需强迫自己去静下来。念头散了就散了,不要去追,也无需去守,更用不着懊恼。
④、在坐的过程中,有任何好的反应和不好的反应,一定要不理不睬。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本人奉劝各位不要打坐(坐禅)。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阅历不同,出现的各种状况自然也是任何书本所不能讲述殆尽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的身边没有老师及时的指导你。如果有不好的反应,你担心、害怕、恐惧,如果有好的东西你去追求、留恋、深入,那么你不但没有“得到”你坐的“功效”,反而会走向出偏差的反面。
3、朋友认为“此身恶浊,福根浅薄,仍常为世欲所驱,深以为苦,出离之心日盛。”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和态度,不论是学佛还是打坐,都是不足取的。
4、朋友觉得自己坐久了易昏沉,窃以为没什么啊。我前面说了,不要认为自己一坐下来,就必须要坐多少个小时才是坐,不要以为身体一定要有点什么不同的反应才是坐。不能保持“静”的状态了,那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去保持啊。站起来该干嘛就干嘛去。如果是在晚上坐的时候特易昏沉的话,可以采取侧卧的方式入静。这样就算是自己“昏沉”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正好睡觉而已。反正一句话,没什么可以懊恼的。
5、朋友把打坐分成几个阶段,在你身边没老师的情况下,窃以为不可取,因为你随时都会先入为主,随时都会拿这几个阶段来对照自己的进程。如此,你又如何能真正的“静”下来呢。
6、学佛也好,打坐也好,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有所求的目的而来,窃以为这是学佛坐禅之大忌。
7、张拙诗道:“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不论是学佛还是打坐,朋友可细思之。佛学爱好者学佛坐禅,一定要有佛家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坐禅才是啊。
8、还是来共同学习一则关于坐禅的公案吧。
一日药山惟俨坐次,石头希迁睹之问曰:“汝在这里作么?”药山惟俨曰:“一切不为。”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惟俨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惟俨曰:“千圣亦不识。”
打坐,如能达此地步,足可跻身佛、祖行列了。

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杂七杂八的说了这些不像样的话语,也不知朋友看后能不能“有所得”,更希望高明之士正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9-01 02:08:05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