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其实并不难



我不能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至少有些东西预测在前,高考改革在即,再过四年考大学,特长分大部分取消,语文200分,数学150分,难度减少,英语100分按等级分计入高考成绩,可以一年两考。也就是说,未来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更高。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那些传统文化知识,何如让他们轻松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是事半功倍么。

读历史是一条途径,更重要的却是读经典。我不提倡让孩子像古代私塾里的娃娃那样哇啦啦摇头晃脑背经典,现代社会节奏很快,需要学的东西太多,除了东方传统文化还有西方的思想和科学,所以孩子们务必快速理解传统,哪怕一知半解。一知半解也行,我们又不是圣人,别说我们,朱熹还有错误呢。要尽快让孩子理解,培养他们对经典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所讲七个方面的知识,孝、弟、谨、信、爱、仁、文,不正是传统文化大纲所在么。

孝,讲过。

讲完之后要让孩子写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关于孝的。

不管中考、高考,关于孝的作文经常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关于爸爸妈妈的,比如,回家,真爱伴我行,有你真好,我读懂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等),只要把孝这一部分加上,作文也就文采斐然,大有古风。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6-11-14 16:45:14 +0800 CST  



下一个出则弟


《弟子规》开篇讲“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因为古代是大家族,孩子众多,所以孩子们之间亲情很重要。我们也许觉得并不太重要,因为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如今放开二胎,问题又来了。兄弟姐妹间的爱,亲戚间的爱。西方也蛮看中亲情的,川普前两天当选,把他的兄弟们好一顿夸。



我们讲兄弟间友情时一定多列举事例,比如李绩给姐姐煎药,孔融让梨,韩愈的嫂嫂郑氏的故事啊,等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为什么古人那么注重悌,因为大家族的弊端太明显,争权夺利往往导致兄弟反目,这些事例太多,唐太宗就是个例子。所以,大家族的解体,我认为对中国是有益的。要什么大家族,有国而家,有家而国,就可以了。

中高考作文很少出现大家族成员间的友爱也就不奇怪。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6-11-14 17:05:01 +0800 CST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这是《弟子规 》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一些行为规范、礼仪,都是给农耕时代大家族的人定下的,对于社会分工细致的现代大多不适用,但精神还在,尊敬长辈!爷是长辈,叔是长辈,兄是长辈,姐是长辈,年龄大的是长辈。


不用去学什么规矩,那些都是形式主义,只要存了一颗“悌”心,尊敬的心,顺从的心。

事物是辩证的,传统文化也是。这是不关乎原则立场上的尊敬、顺从,假如长辈做了错事,你还顺从吗?那就是迂腐。孟子先生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别说长辈,君主都不行。

这是东方版的人权宣言,孟子先生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来了,平等的原则,人生而平等,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是长辈还是晚辈。不尊重别人是不行的,这是前提,这是基础。否则,什么出则悌,那是基于人的原则不被破坏的情形下。

“出则悌”用到中高考作文中,属于爱的主题,写身边的人,兄弟姐妹、亲戚,尤其长辈时用得着,包括成长感悟。比如,孔融让梨之类故事中的得与失,孔融吃了一个小梨,却收获大人的赞誉。孰轻孰重,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要知道汉代选拔官员制度是推荐制,举孝廉嘛,这就相当于高考满满加了一百分。那位吃些了大梨的哥哥们属于贪小便宜吃大亏。用到军事领域,这叫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以后孙子兵法也是高考必考项目的。开个玩笑,孔融算找到本心了。纵然他被曹操杀害,但他坚守着自己的理念,依然流芳千古的。



接下来的“谨”更重要,孔融死在这上面,很多人才死在这上面。

谨,慎重,小心也;郑重,恭敬也。

人为什么要慎重小心,为什么要郑重恭敬。

因为这样做就不会出错,因为这样做就不会惹祸,因为这样然才能保身。
楼主 云海孤月  发布于 2016-11-15 12:10:42 +0800 CST  

楼主:云海孤月

字数:12520

发表时间:2014-04-15 20: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7 03:52:51 +0800 CST

评论数: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