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文明的差异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可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迥然相异,甚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如史家所说,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职业、饮食、居住和服装等等不同,而且是广泛地表现在思想深处,表现在构成文明的基础,是决定人们思想和日常生活的根本差别。比如印度的种姓、杀戒(非暴力主义)、轮回再生和因果报应(关于道德行为所招致的结果的规律)等基本观念和制度,在我们这里并不存在。
读了通史,我对中印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区别有了一点儿认识。异域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中印文明之间有哪些差异。
首先,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传统大不一样。
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这是中国历史的模式。印度历史的模式,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这并不是说印度就没有统一,印度的统一,是文化的而不是政治的。印度文化强调的是忠于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
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正是印度出现统一帝国的时候。
印度出现的第一个帝国是孔雀帝国,在公元前322年,正值中国的战国中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印度却在孔雀帝国著名的阿育王去世半个世纪后,他的帝国便被消灭。中国秦汉统一时期,印度陷入分裂,从公元前2世纪初,随之而起的是长达500年的混乱和黑暗。
印度第二个伟大帝国是笈多王朝,建于公元4世纪时,其疆界构成了印度斯坦传统的边界线。约公元500年分裂,然后灭亡。笈多王朝的鼎盛时期,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乱世之际。到笈多王朝溃灭时,中国却在公元589年由隋朝统一了全国。
后来到了1524年前后,突厥穆斯林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就象19世纪时,满族帝国在中国一样。一直到1857年英国取而代之,成为印度的新主人。
中国却没有发生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侵占并统治的情况,虽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印度的传统特点还表现在其语言的不统一,直到今天,仍有14种“民族语言”,英语是其中的一种,用尼赫鲁的话来说,它在其他13种语言中起着“连结”的作用。而中国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统一了语言文字。
因此史家说,中国人在他们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此话不虚。
其次,中印文明的差异,还表现在中印两国的社会结构有重大差别。
差别之一,是印度存在独特的种姓制度。
上古时期,具有强烈种族优越感的雅利安入侵者,为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在印度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制度。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签上(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土著,称为达塞人,即奴隶。
在这四大划分内,现已成长起令人迷惑的各式各样的种姓。
在这一种姓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即不可接触的人,史家说,就是在今天,还约占印度人口的七分之一。
社会法令和宗教法令的结合,使种姓制度至今仍在起作用。种姓制度现在仍是印度社会钢铁般的框架。现在,虽然它已受到改革者们的抨击,并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急迫需要而遭到破坏,但它实际上仍在印度四分之三人口居住的农村中发挥作用。
史家说,这种种姓制度不仅是印度社会稳定的根源,也是其民族衰弱的根源。
相反,在中国,史家说,“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祀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
而且,印度的种姓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独特的职业,比如银行家和商人常属于吠舍种姓,二是具有世袭的原则,这体现在对婚姻有复杂的规定和限制。三是种姓对食物、水、接触和礼仪的纯洁还有更进一步的种种限制。四是每一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履行为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这些特征表明,印度人的职业、婚姻选择等等,都有严格的甚至不能逾越的界限,人员在各行业、各阶层之间很难流动。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优越性,尽管我们也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也有“门当户对”,可情况要好得多。特别是我们自古就有令西方人折服的科举考试制度,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流动是个非常好的通道,史家赞叹说,这种独特的制度在西方或其他任何地方过了二千年才出现。直到今天的高考制度,从本质上仍有科举考试的遗风。
差别之二,是印度社会在历史上存在一个商人阶级。
早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时,印度经济的发展就造成了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
但在古代中国,商人却没有形成一个商人阶级,相反,商人地位低下,我们古代有个“良家子”的说法,这良家子有个明确的界限,“非医、巫、商贾、百工也”,商人属于非良家,可见那时商人的地位和信誉。
到了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印度兴起一个强大的商人阶级,他们能比较自由地在印度经商。而那时的中国,清朝时的商人几乎遭到完全的排斥。不过,商人重利,那时印度商人阶级的经济利益与西方公司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竟然成了英国人征服整个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中印文明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时空观截然不同。
中国人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相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只有有限的一生,注重今生今世。儒家先圣孔子就有非常理性的教导,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生,焉知死”。
印度却截然不同,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认为人的生命无限,不仅有今生今世,而且有往世来生,把时空无限扩大了,于是十分注重永世。认为个人灵魂——“自我”,是上帝的一束火花,通过轮回不断地变换状态,直到重新被吸收为婆罗门而获得解放。
他们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他往世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而一个人对来生的希望,则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能忠实地奉行所规定的种姓义务,而不管它们也许是多么麻烦,多么卑微。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2-27 08:20:00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3-25 06:41:39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07:52:23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07:53:4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07:56:5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08:03:05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08:06:4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12:09:50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14:55:22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14:56:42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14:57:34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6-05-29 14:57:34 +0800 CST  
第四,中印两国文明的不同,还体现在人们的思维内容和心理经验上。
由于思维活动的时空范围不同,中国人与印度人思维活动的内容,心理经验可能大不一样。印度人思维时空无限,思维内容和心理经验的范围必然扩大,这种状况中国人似乎不能体会。
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这就导致两国语言出现重大不同,史家说,印度语言有高度的屈折变化,语法复杂,词汇丰富。不过,被尊称为“近代印度之父”的拉姆·莫汉·罗伊在1823年就指出,印度语言语法上存在细微之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印度史诗饱含玄学,偏好抽象,隐喻夸张,想象力无限奔放,其内容多与个人的灵魂得救有关。中国却没有与印度史诗相当的东西,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19:59:11 +0800 CST  
第五,是中印两国文明追求的目标不同。
中国文明追求人伦至善,认为人伦至善是美好社会的标准。从孔子开始,中国大多数思想家主要关心的是,在这世界上建立一个组织得很好的、幸福的社会。
印度文明却追求非社会的种种利益,对今生今世的具体时空、细枝末节不感兴趣,把整个物质世界看作不过是一种幻觉。
识别个人灵魂和宇宙灵魂是献身于宗教的人通过修行、反省和退出感觉世界而试图达到的最终目标。因而,印度教信徒中追求真理的人能够抛弃世界。
“在印度,理想的人不是整天忙碌于发财致富、营造宅第的商人,而是端坐在蒲席上、吃大蕉叶做的食物、保持对物质财富无动于衷的神秘主义者。”
印度的圣典是《吠陀》。《吠陀》是印度上古时期的文献总集,是雅利安印度人的宗教、哲学、文学、文明的基石,是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就好比我们儒家的《四书五经》。
关于两国文明追求的目标不同,还明显地表现在对待各自历史记载的态度上。
中国人由于追求人伦至善,所以特别重视人自身的历史,正如史家所说,历史著作是一个指望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现在的民族所欢迎的。我们儒家的五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里就包含有大量的各种史料。到了公元前1世纪的汉朝,更出现了一部内容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的历史著作,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史家评价说,这部史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史料的汇编。只是在撰述他所处时代的各种事件和人物时,他才表达个人的看法,写出有独到见解的历史。
《史记》总共约150万字,实际上是一部综合性的通史。为后世收集和保存了数量惊人的史料,史料都取自当时的图书和档案,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史学家都很推崇司马迁,学习他的方法,所以,史家感叹说,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编史工作留下了其他任何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大量史料。有学者说,中国文化的根其实是扎在中国史学里,而不是扎在儒家那里,也是很有道理的。
而印度却截然不同,史家说,在现能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印度原始资料中,历史、神话和想象是难分难离地结合在一起。
公元前250O年左右,也就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在苏美尔出现约1000年之后,在印度河两岸又出现另一个文明。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独自存在到约公元前1500年,然后由于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渐消失了。后来,这一文明被完全遗忘,以致印度人以为,他们的历史是从约公元前150O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时开始的。印度河文明留下的是大量实在的遗物,但却没有任何可供释读的文字记载
公元前518年,波斯人入侵印度。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状,史家今天所掌握到的有关印度早期历史真实具体的资料,仅仅是根据外国入侵和外国人留下的历史报道,印度历史关心的仅仅是能否使印度哲学中的永恒真理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因此,较注重唯物主义和历史发展的外国来客留下的叙述也就显得分外重要。
波斯人入侵之后,印度历史的迷雾便又降临了,直到二个世纪以后,也就是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的征服到来之时,其中800多年的印度历史又成为空白。
史家说,亚历山大的同伴们留下的有关印度的印象记,当属最不重要的。不幸的是,这些东西也全未存留下来,只有其中的部分见闻通过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著作支离破碎地流传下来。不过,这些注重事实的报道也常常用讲故事的形式说些离奇的事来增添趣味。直到公元前322年,孔雀王朝建立,印度才开始有了准确的历史记载。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01:00 +0800 CST  
在印度,是宗教权力至高无上,种姓等级制度的地位比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高,相对于中国的官本位,我们故且把它称作宗教本位,或者神本位吧。如前所述,印度文化强调的是忠于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
虽说两国的社会政治价值观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它们都是根深蒂固的。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03:36 +0800 CST  
印度文明图片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18:49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19:37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20:00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20:19 +0800 CST  


楼主 woxinsihaiyang  发布于 2017-04-04 20:20:57 +0800 CST  

楼主:woxinsihaiyang

字数:2348

发表时间:2016-02-27 16: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2 18:29:32 +0800 CST

评论数:5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