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个人觉得这几章写的很不如人意,没有我想象的那种氛围,大家多多见谅,也可能是这几天没有休息好,我晚上睡觉苦思冥想看看后面怎样才能写得精彩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9 16:45:09 +0800 CST  
@贝阿朵殿下 869楼 2014-01-29 16:49:31
怎么萨尔浒之战有种国军围剿红军的错觉感,国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却被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来了个各个击破。。。。
萨尔浒之战 貌似明月说明军是12万人,按照椅子的说法其中夹杂了不少乌合之众,而努尔哈赤手下却是6万精骑。就算我这个不懂军事的人看了,也知道这场战役明军凶多吉少了。
-----------------------------
个人认为只有十万,乌合之众也差不多,但这并不说能明军就一定失败,还是指挥问题,急功冒进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9 17:48:50 +0800 CST  
当马林来到萨尔浒,一股危险的气息扑面而来。

没错,这就是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杀气,杀戮之后残余的气息。

不得不说马林的鼻子,不,应该是感觉还是挺灵验的,因为事实和斥候的情报都证明马林的感觉是正确的。

马林知道杜松全军覆没的消息后,那心是拔凉拔凉,作为主力的杜松都已经被后金歼灭了,这仗还怎么打?

不打,就是马林的选择。

马林命令士卒修建防御工事,那修筑的是里三成外三成风雨不透水泄不通,说大点就是马林营中连一只小鸟都飞不出来。

马林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待援军。

马林的做法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明智,但是却不是最佳的选择。

当一个人被匪徒绑架趁着匪徒松懈逃出来的时候,他应该做的是立马向远处逃去而不是站在原地等待帮助。

马林现在就是这样,不向明朝方向撤退主动汇合援军而是呆在萨尔浒干等。

你在等待援军可是后金会给你一个等待援军的机会吗?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马林为了更好的固守以待援军还设置了一个阵型:

三才太乙镇。

而这个阵型只有一大特点:

三足鼎立。

老实说这个阵法本来是用来进攻的,但是打小饱读诗书的马林同学并不是个书呆子,他懂得了创新。

创新,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

在马林的创新下这原本是攻击阵型转变成了防守阵型。

其实这个阵法也没有多么复杂,就是把军队一分为三,呈一个品字形,马林和马林下属潘宗颜外带那个渡河没度过去的龚念遂这个后勤大队分手一方,三方互为犄角之势。

摆了大阵,安好火炮,布好战壕,完成这一切的马林已经觉得高枕无忧,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并不这么简单。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29 20:42:47 +0800 CST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这句话是我一直坚信的。

马林在布置大阵时特意把龚念遂和潘宗颜两营安排在自己的西面,而后金的兵马就是从西面进攻的。

潘宗颜和龚念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挡箭牌,马林的挡箭牌,想要攻击马林就得先击破他们两个大营。

这一招确实厉害,因为马林在三个营都布置了大量的火器,特别是潘宗颜的大营。

只要不是傻子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和火炮还有那箭在弦上的弓箭都会先考虑考虑应对方法。

努尔哈赤傻吗?这个答案不言而喻,所以他并没有因为己方人多势众而强行攻击马林军。

人们总是想着怎样做成一件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计手段,而聪明则会选择一种代价最小的。

任何事物都是有缺点的,行军阵法也不例外,经过仔细观察,努尔哈赤发现了马林这座阵法的缺点,也就是他们的突破口。

龚念遂,杜松的辎重营。

努尔哈赤决定派一千敢死队杀入龚念遂营打开缺口使得后金大军以较小的代价击破马林军的防御。

敢死队有另外一个称呼:

炮灰。

龚念遂虽然是三座大营守备最松懈的,但是想要用一千人突破他的守备也很不现实,哪怕这一千人是多么的精锐。

炮灰,这一千人是吸引火力的。

但当我看到这一千敢死队的队长时,我打消了这个想法:

努尔哈赤,天命汗。

努尔哈赤亲自带领这一千人切开龚念遂的防御,为大军提供便利。

除了勇敢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努尔哈赤的这一举动。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09:22:14 +0800 CST  
中国历来就是官本位,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官员都是嚣张跋扈的,除了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外真正做实事的官员并不多,更有官员对百姓就是“给脸不要脸”的形容,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大爷。

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天命汗,怎么说也是一国之主吧,以他如今的地位他根本不需要亲自上阵冲杀,你多会见到过古代皇帝御驾亲征自己上去玩命的?再说努尔哈赤现在的年龄也不适合上阵打仗了,六十一岁,按现在的状况差不多就是每天下午三四点坐在阳光下晒太阳的老年人。

你能想象一个本应晒着太阳坐着小板凳和一帮同龄老头老太太一起聊天的老人却提刀上马上阵拼杀吗?

老当益壮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努尔哈赤。

军兵为什么拥护一个将领,哪怕这个将领让他们去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赴死?原因很简单,将领要把军兵当人看当兄弟看。

战国赵国名将赵奢,就是那位纸上谈兵发明人赵括的父亲,他对待士兵向来很温暖,士兵在吃饭时经常会看到大将军赵奢捧着和他们同样的饭菜亲切的坐在他们身旁,好像一位年龄大的兄长和他们谈天说地。

这不是形象工程,因为赵奢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士兵吃什么他也吃什么,从来不摆架子,不是咱们常见的那些领导因为某方面需要而做出的坐坐之举。

赵奢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吴起能为士兵吸脓血,他们手下的军队也成为一时间的虎狼雄狮而闻名于诸侯。

两军交战之际将领高呼一句“兄弟们给我冲呀”,然后自己躲到后方喝着小酒,这样的将领是大多数,这也正是他们不会成为名将的原因。

这一千人攻击龚念遂大营怕不怕?怕。

但是当他们得知努尔哈赤会和他们一同前往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顿时一扫而空,反而变的无比的激动,因为他们会在最危险的时候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个鼓舞他们继续战斗绝不退缩的身影。

命运眷顾勇者,这一千人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个个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他们轻松的杀入了龚念遂的大营,人数处于劣势的他们反倒是追着明朝军队拼杀。

努尔哈赤的战略意图成功了,当后金的后续部队沿着这一千人打开的缺口冲入明军大营时,他们路过这个高大的身影心中都会涌出一丝敬意。

不少人可能会说努尔哈赤哪里有这么好他这么做无非是作秀无非是欺骗广大士兵为他拼命罢了。

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试问一句:

这样的作秀普天之下有几个人敢秀?洞察一切的您设身处地的想想这个秀你敢不敢做?

嫉妒别人的成功永远是无能者的表现。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0:06:37 +0800 CST  
过年期间更新不断,反正椅子也闲的没事干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0:09:38 +0800 CST  
后金的突然袭击让明军是猝不及防,马林刚刚命令明军准备反击,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太快了。

明军刚准备开炮可是炮捻还没点燃,后金骑兵的大刀已经放在了他们的脖颈之上。

(火未及用,刃已加颈)

就是这么快。

明军一向依仗的大炮一炮未发就失去了效果,后金骑兵冲入明军营内犹如无人之境,好像一群狼钻进了超大号的羊圈。

马林一看这架势心知不好这位仁兄头脑也灵活,二话不说在几名亲信的护卫下没命似地往回逃,一溜烟的跑回了开原城这才堪堪保住性命。

消灭了龚念遂和马林军的八旗军并没有休息,他们擦了擦战刀上的鲜血,马不停蹄的向最后一个目标——潘宗颜营地赶去。

得到消息的潘宗颜很平静,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生还的机会了,因为他对大明对国家的忠诚不允许他像马林一样抛下士兵独自逃命,更不可能像李永芳一样卑躬屈膝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他是大明的臣子,活着是,死了也是!

除了平静,潘宗颜剩下的就是悔恨,就是气愤,就是不解。

“明知马林无将才,为什么还要让此人统领一支兵马?我数次上书皇上,为何朝廷不重视这个问题!”

“让这样一个纨绔子弟担任大将,我大明此战岂有不败之理?败得不冤,败得不冤,不败才冤!”

潘宗颜仰天大笑,眼光中不禁滑出一丝泪水。

“皇上,皇上,微臣潘宗颜今日战死沙场,只求您以后勤恳之国勿再荒怠朝政疏远忠贤之士,这样臣死也就无憾了!”

此时后金骑兵的马蹄声喊杀声已经清晰可闻,潘宗颜脸上没有丝毫恐惧的之色,带着身边的亲兵转身就冲入了后金大军中。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2:35:57 +0800 CST  

此时后金骑兵的马蹄声喊杀声已经清晰可闻,潘宗颜脸上没有丝毫恐惧的之色,带着身边的亲兵转身就冲入了后金大军中。

我仿佛看到了潘宗颜手持一把长剑挥剑砍翻了一名刚刚杀死一名明军的后金军兵,当他正要挥剑再砍时几把后金的马刀从东南西北好几个方向同时刺进潘宗颜的体内,潘宗颜顿时喷出一口鲜血,跪倒在了地上,可是身负重伤的他并没有就这样倒下,身受重伤本就已经无法动弹的他体内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迸发出来,他手中的长剑猛的刺入了一个后金骑兵的胸腔,长剑贯胸,后金骑兵失去重心摔落下马。

潘宗颜笑了,血沫子随着他的大笑不断从他的口中喷出,因为他的长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再次刺入了一名后金军卒身体内。

不是后金战斗力的问题,而是此时包围潘宗颜的后金军兵都已经看呆了,跪倒在地的这个人浑身无数的刀伤箭伤,肚子上还插着一把短刀,背后还插着两把马刀,马刀一半都没入了他的身体,浑身上下的鲜血顺着伤口喷涌而出,就好像山间流水哗哗的溪流。

这还是人吗?

这是他们心中的一致想法。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5:11:48 +0800 CST  
当潘宗颜再次攻击后金军卒时,猛然清醒的他们举起手中的刀枪齐齐的插入了潘宗颜的身体内,但奇怪的是没有人去挥刀砍向潘宗颜的脑袋。

潘宗颜死了,浑身上下插满刀箭的他好像是一只刺猬,那些刺入他体内的刀箭柱在地上使得潘宗颜的尸体并没有倒下。

后金士兵默默退后一步,一言不发的看着潘宗颜的尸体,奇怪的是他们眼神中没有仇恨没有怒火,反而有的只是一丝敬意,一丝发自心底的尊敬。

“贝勒爷,您来了”“贝勒爷好”“四贝勒爷好”“八贝勒爷好”的问好打破了这安静的气氛,只见一名穿着华丽的后金将领走了过来,看这位将领的神色容貌气质都颇为不凡。

这位将领看了看潘宗颜的尸体,眼神中涌现出一丝尊敬:

“这是怎么回事?此人是大明军人吗?”

旁边一个带头的小军官赶忙回复道:

“禀贝勒爷,此人是刚刚众军士围杀的一名后金军官,有好几个兄弟都折损在此人手中。”

“此人虽说是我后金的敌人,但是却是一名忠勇义士,作为对手值得我们的尊敬。下去寻找俘虏问清此人身份,给此人立碑把厚葬了吧。”

这位将军的话并没有引起周围将士的不满,因为他们都打心底里尊敬潘宗颜。

忠臣义士,又有几个不受人敬佩的呢?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5:50:27 +0800 CST  
大家新年快乐,马到功成,眼看大家新年忙碌这文也就暂时停更几天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7:51:04 +0800 CST  
所谓的传统历史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只是一种落后的东西,当日本小学生开始用现在的眼光看待中日甲午战争时,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却仍然迷恋着邻国的动漫和电视剧,甲午中日战争确实成为历史,但这并不代表历史不会重演;当我们动不动就否认自己的祖先,认为自己历史上的朝代不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大笑,没想到我们几句谎言在中国竟会成为真理遭受万人的追捧,从洋媚外看来还是有用的;当我们一面极力颂扬外国的事物,极力贬低自己的事物时,我们和清后期的从洋媚外有什么区别!

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少年强则国强”,试问这样的少年怎样托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国梦?怎能实现中国崛起于世界雄起于东方的百年复兴之梦?怎么样完成百年复兴的春秋大计?50年上朝鲜战争死伤的39万革命烈士看到身为后人的我们这个样子他们的心里会是怎么样的滋味?

与诸君共勉.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7:53:56 +0800 CST  
一些人整天在网上呼喊这复兴汉文化,复兴汉民族,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句空谈,一个笑话,请你们以后不要看着韩剧喊着思密达偶吧,然后一面在网上当着键盘斗士冒充者爱国者,婊子都不立牌坊,人家这叫自知之明,不要每天准备两幅面皮一面是韩粉一面是伟大的爱国者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0 17:54:40 +0800 CST  
“啪”,酒杯摔落在地的清脆声在帅堂上响起。

“这情报是真的吗?”

“禀经略大人,这是从杜松军和马林军逃回来的军卒亲口所述,绝无半点虚假。”

“完了,完了,四路大军已有两路大军覆没,这仗还怎么打?看来这是天要亡我杨镐!”

杨镐无力的靠在了帅椅上,听闻这个消息后的杨镐好像害了一场大病,整个人都显得萎靡不振。

刚刚开战就损失了两路大军,换谁都无法接受,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与其哭天抹泪抱怨老天还不如赶快做点实际的事情弥补差错。

“经略大人,现在杜松军马林军已经覆没,依在下看来这仗已经无法继续下去,要是再耽搁害怕就被后金一一击破了呀。”

杨镐听到这话腰不痛了腿也不酸了小身板也从椅子靠背上挺起来了。

“快,快,传本帅将领,命人骑快马赶到李如柏刘綎军中,命令他们立马会师,一刻也不得耽误!“

马林军覆没的消息彻底改变了萨尔浒的战局,杨镐决定退出战斗,但是此时下达这个决定已然太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这个消息还影响了另外一方:

明朝的盟友叶赫部。

原本叶赫首领金台失拍着胸脯答应明朝出兵一万,可是到了出兵的日子连一兵一卒都没有见到,直到马林已经到达萨尔浒,叶赫军队才慢慢吞吞像散步似得出发,而且人数还只是一万人的五分之一。

两千人,这缩水也缩的太严重些吧。

走到半路他们正好听闻马林兵败的消息,二话不说就打道回府了。

虽然叶赫没有履行诺言前来帮忙,但是相比另一个前来帮忙的明朝盟友他算是好的。

帮倒忙不如不帮忙。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1 12:51:35 +0800 CST  
刘綎是愤怒的,这是他看到他所统领的军兵们的第一反应,因为这支军队可以用一个很好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

老弱病残。

他们的一言一行行为举止根本不像一个经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士兵,反而像是那些只是简单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民兵。

刘綎当即表示这些兵素质太差,要求更换,杨镐听完这话直接不予理睬,要换你自己换反正我是不给你换。

杨镐的态度刘綎早就猜到了,他也压根就没指望杨镐采取解决措施,于是刘綎直接上书万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万历看了看刘綎的奏折,感觉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外加刘綎当初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给万历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万历也就同意了。

同意归同意,但问题是去哪再给刘綎调拨两万士兵呢?现在这十万大军都是明朝从天下各地七拼八凑勉强拼凑出来的,哪里还有空余的军兵?

刘綎立马表示自己当初担任四川总兵时训练了一批精锐的士兵,大约有两万人马,可以调拨这两万人赶赴辽东。

万历看了看倒也没反对,可旁边的几位大臣就不答应了,例如内阁首辅方从哲和财政部部长李汝华。

李汝华不答应是因为财政吃紧,四川地处西南地区,辽东地处东北地区,你让两万人马从西南跑到东北穿越大半个中国那得猴年马月?再加上老朋友薛三才以前就跟自己抱怨那些士兵的行军速度,别的不说就是近在咫尺的陕西走到辽阳花了一年多时间的也大有人在,那么从四川赶到辽东保守估计不得三年?

财政本来就吃紧,刘綎这一调兵再耽误了战事,十万人马在辽阳人吃马喂开开茶话会之前的三百万两根本不够吃的。

首辅方从哲表示反对完全是因为个人恩怨,这倒不是他和刘綎有个人恩怨,而是辽东经略杨镐和刘綎有个人恩怨,要不然刘綎率领的军队为什么都是民兵和老弱病残呢?

而方从哲又是杨镐的老上级,和杨镐关系亲密,在刘綎上书时杨镐就写了一封密信告诉在京的方从哲一定不能让刘綎从别处调兵。

这边方从哲还没开口,李汝华啪啪啪就把刘綎调兵的利害关系给万历摆了出来,万历也不懂财政税率什么的没怎么听懂,老李头干脆直白的告诉万历。

“刘綎调兵朝廷就得多花钱,这多出来的部分是征税还是您老掏内帑,你自己拿主意吧。”

万历一听钱不干了,立马拒绝了刘綎调兵的请求。

刘綎也没辙,只好领着这帮老弱病残加紧战前准备,可是刚准备刘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1-31 17:15:21 +0800 CST  
没有装备大炮。

从北宋开始火器就成功运用在了军事方面,到了明代火器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攻城野战还是守城防御但凡是战争出现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可以说是“
出门在外,居家旅行,行军打仗之必备良药”。

可就是这样重要的东西刘綎军居然没有?而且还是其他三路都有配备的情况下唯独刘綎没有。

这就好像公司发福利,每人都领到了唯独到你这里发完了,而且公司领导也没有说给你补发,就当没这回事。

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公司福利不巧发到你这里确实没有了,另一个就是你和公司领导有矛盾,领导给你小鞋穿了。

从刘綎的经历来看我更原因相信第二种原因,因为他的上司是杨镐,而两人恰好又有着个人恩怨。

至于两人的个人恩怨是怎么样产生的,那就是小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的故事了,反正你知道在杨镐的“英明领导”下刘綎这路是老弱残兵外带没有重型武器。

现在刘綎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邻邦朝鲜答应的那一万五千朝鲜军兵了。

可是事实告诉我们:没有火炮可以打仗,没有精兵悍将也可以打仗,唯独有着猪一样的队友不能打仗,而且这猪一样的队友还跟你不不是一条心。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1 08:45:34 +0800 CST  
同为明朝的帮手,朝鲜援军是比叶赫靠谱许多的,人数上保质保量,一万五就是一万五,时间上也还算准时。

可就当刘綎看到这只队伍的时候,他的心顿时就凉了一半,准确的说是凉了一大半,基本上就快凉透了。

原本以为在经历日本入侵后朝鲜会铭记教训奋发图强重视发展军事,可看这样子朝鲜并没有这样。

他们的军队走在阳光下身上的盔甲居然不反光!

这不是因为他们研发了什么高科技材料引用了什么高科技技术,而是他们盔甲的材质:

纸板,准确的说是硬纸板,纸板里面最好的纸板。

但纸板就是纸板,你就是再怎么样的纸板也还是纸板,也还是被刀枪一捅就破的纸板。

好在他们手中的武器不是拿纸板做的,要么这仗还真的没法打了。

两军会师后刘綎带领着这样的三万人马踏上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征程,而在前面等待他的就是歼灭了两路大军以逸待劳的后金铁骑,还有杨镐给他准备的“惊喜”。

队伍走了没几天,刘綎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断粮了。

可能是运动量太大士兵们牙口也比较好,朝鲜同胞们饭量也大外带自己不带粮食,走了几天明军的粮食就消耗的一干二净了。

但是在我看来断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刘綎军在出发之时粮草就没有准备充足,或者说是杨镐大人就没有给刘綎军准备充足。

粮食没有准备充足,怎么吃都得断粮。

这三万大军没粮食怎么打仗?于是刘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纵兵抢粮。

去抢那些后金村庄后金村镇里的粮食。

单就这一点刘綎回到朝廷就不会有好果子吃,因为他违反了军纪,杨镐和朝中那些一贯爱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边的大臣就不会轻易放过他,但是他们没有攻击刘綎的机会。

刘綎率军来到了一个大型的后金村庄,除了老百姓外这里还有五百后金民兵。

刘綎率领着一支由民兵组成的明朝军队外带无数老弱病残和一支战斗力连民兵都不如的朝鲜纸板军,他们有三万余人,而他们面对的则是只有五百后金民兵组成的后金军队。

现实是残酷的,同为民兵但民兵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五百后金民兵在击杀明军百余人自己付出五十人的代价后成功突破了明军的包围。

三万人包围五百人,没有把这五百人全数歼灭就是这三万人的失败,彻底的失败,更别说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并让人家成功突围。

遇到民兵都是这样,那么明军遇到后金的正规军队八旗铁骑会是怎样一个下场呢?

我可以预料到一幕歌剧正在缓慢的拉开它的帷幕,这帷幕背后除了悲剧就是悲剧,命运早已注定谁也无法改变的悲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1 09:31:15 +0800 CST  
因为后金把主力都集中在对付杜松马林两军上,所以刘綎军一路长驱直入,在三月四日来到了距离赫图阿拉只有七十余里的阿布达里冈,这就好像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最近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克林姆林宫但却始终没有机会攻占一样。

目标就在眼前,但这并不说明就能完成目标,因为越靠近目标反而越是有阴沟翻船的可能性。

刘綎到达了阿布达里冈,也就到达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他的葬身之处。

后金在歼灭杜松马林两路大军后,做了短暂的休整,此时后金的情报已经探查到了刘綎大军的情况,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八旗大军兵分几路全速向刘綎处赶来,而刘綎却浑然不知,反而准备继续向前行进。

“报大帅,杜松大帅的一名信使有紧急军情报告大帅。”

“带过来。”

一名中军旗牌赶忙带着这位自称杜松信使的人来到刘綎面前。

“刘綎大帅,我们杜松大帅已经遭遇到后金的大队人马,杜松大帅请求您率军支援。”

“杜松让我率军支援?我们同为大帅他有什么资格命令我?难道我是他的副手不成?”

“启禀大帅,我家主帅绝对没有这个意思,他在我们军中时常表达对您的敬佩之意,自认行军打仗不如您。”

这位杜松的信使连忙说道。

刘綎听到这里心里的火气顿时消了,可他没有用脑子想一想,就杜太师那脾气秉性能说出这样的话?在大军没有出发前就杜松就吆喝首功非他莫属,狂的没边,这样的话能出自他口?

“大军未动之前已有规定各部用大炮传信,杜松大帅传信怎么不用大炮呢?”

刘綎此话一出那名信使脸色不禁一变,冷汗顺着他的脸颊悄悄滑了下来,这位信使眼睛一转不觉计上心来:

“刘綎大帅,我们杜大帅说这边疆之地烽火不便的,传信不如骑马来的迅速;况且我军已于后金军队遭遇,点炮是多有不便,所以传命小的来给您传信。”

说罢这位信使拿出了杜松的令牌递给了刘綎,刘綎一看不似有假,便相信了来人所说的话。

正在此时刘綎听闻远处隐隐传来几声炮响,刘綎心中不禁一阵着急:

“眼下杜松已经与后金军交锋在一起,万一杜松生擒了贼首奴儿哈赤这首功不就落到他手了么?不行,这首功一定得落在我刘綎手上。”

“传令诸军,全速行进!”

可刘綎并不知道他担心的这位杜松将军已经在三月一日就兵败萨尔浒身首异处了,哪里还有机会跟他抢首功?而这位携带着杜松令牌请求刘綎率军前去支援自称杜松信使的来人又是哪里来的呢?

答案昭然若揭:

后金。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1 10:54:16 +0800 CST  
克林姆林宫在莫斯科,不是椅子胡诌的斯大林格勒,大家别被我笔误所误导。希望以后大家看到椅子哪里出现错误踊跃指出,你的纠正将会促使我不断进步,万分感谢。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1 13:44:38 +0800 CST  
刘綎率军急速向杜松信使给出的方向策马扬鞭,迎面来了一支队伍,只见前锋旗写标有一个大大的“杜”字,明军以为这是杜松的军队也就放松了警惕。

真正的杜松军在三月一日已经全军覆没了,这支军队怎么打着杜松旗号的军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萨尔浒,后金铁骑。

努尔哈赤安排一支后金军队特意打扮成杜松军的样子,他们是披着明朝军装的后金军兵。

这支队伍也不说话径直来到刘綎队伍中,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举枪就刺,毫无防备的明军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这是什么情况?”

就在明军还弄不清状况时四周的山川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像潮水般的后金军卒从四面八方向刘綎军杀来。

刘綎一看这阵势就知道己方已经中了后金的埋伏,此时的他也顾不上多想只能慌忙指挥手下的明军仓促应战。

可是两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就好比一个人掉进了黄河,他即使在挣扎最多也只能延缓几秒的死亡时间。

刘綎很快就被几个后金军兵包围了,一名后金骑兵挥刀就砍向刘綎的面颊,刘綎一面挥舞手中镔铁大刀阻挡另外几名后金军兵的刀枪,一面竭尽自己全身的力量向刀的反方向撞去,但已经太迟了。

这把刀划过了刘綎的面颊,带走了刘綎的半张脸,刘綎浑身一阵剧痛,脸上仿佛要裂开一样火辣辣的疼,但正值生死关头根本无暇顾及脸上的伤势,刘綎一刀把后金骑兵斩于马下,回手准备继续厮杀,但却已经太晚。

在刘綎斩杀那位后金骑兵时,他的门户大开给了旁边后金军卒可乘之机,数把刀枪一起刺入了刘綎的胸膛,整个把刘綎胸部连肚子捅了个大窟窿,情景差不多可以参考比克大魔王被小孙悟空那天地贯穿波贯穿的样子,只不过要比动画血腥许多。

享誉天下的一代名将竟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结局,除了叹息刘綎个人命运的悲惨,也不禁感慨这历史的残酷世界的无情。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管你是九五之尊坐拥天下还是贫贱百姓食不果腹,在老天眼里你们没有差别。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1 19:37:50 +0800 CST  
“义父!”

一声发自肺腑透着几分凄凉和喊声从远处传来,刘綎的干儿子刘招孙不顾战场凶险策马来到刘綎死尸面前,抬手斩杀了几名后金士兵,一跃下马背起刘綎的死尸,他要杀出去,他要向万历亲自诉说杨镐公报私仇,他要为义父赢得一个公平公正。

但是这些他终究没有如愿,力竭而死的他最后还是光荣战死在了战场,他尽到了一个大明臣子应尽的本分。

所幸刘綎所率的军队还是有一部分成功突围的,监军乔一琦率领几百人好不容易杀出了一条血路,可他们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他们并没有向辽阳方向撤退,而是选择了盟友朝鲜军的营地。

慌乱中的他们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后金只选择进攻刘綎军而没有进攻近在咫尺的朝鲜军?

正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迎接他们的就是死亡。

乔一琦刚刚到达朝鲜军营,代善领着一万名后金铁骑就尾随而来,马蹄激起的尘土好像一场沙城暴似得。

到达朝鲜军营后代善并没有发动攻击,就领兵在门口等待,因为他相信朝鲜军会乖乖的把乔一琦给送出来。

乔一琦一进大营就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平常还称兄道弟的几位朝鲜将领个个脸色阴沉,朝鲜士兵也个个拿刀动枪随时准备战斗,而乔一琦的预感告诉他这一切好像都在针对自己。

“乔监军,如今刘綎将军已经兵败身死,我们也独木难支,山下的后金军队随时都有可能杀上山来,我们也不瞒您我们已经决定投降后金,如果你有这个意思可以跟我们一起投降,如果您不愿投降后金看在几日相处的情分上我们就悄悄放您下山。”

朝鲜军元帅姜宏立对乔一琦道出了实情。

乔一琦也没有表现出愤怒,毕竟现在这个时候谁都知道明军大势已去,朝鲜军为求一条生路选择投降后金也在情理之中,他叹了一口气:

“今日之事我只有死这么一个选择了,我用我的气节殉国一没有对不起国家二没有对不起自己。”

说完走出朝鲜军营来到一山崖之上,冲着北京方向拜了三拜:

“皇上,臣乔一琦尽力了!”

话音刚落乔一琦纵身跳下山崖,投崖而死。

百年后在为的乾隆皇帝得知这一事情,亲自下诏赐乔一琦谥号“忠烈”以示对这位明朝忠臣的敬佩。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4-02-02 10:41:20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