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续)

装备优良,人数优势,地形娴熟,又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北线都是万无一失。但打仗的事情实在是说不准,只要一个地方出问题,就会导致全盘皆输,而胡宗南军团最大的问题,叫做胡宗南。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有才华,干一行通一行,象徐向前从小学老师做到开国元帅,蒋介石搞股票交易又能玩政治,让诸多拿着简历投递无门的大学生们羡慕到死。但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有擅长的本领,就一定有不擅长的职业,例如说派李逵去卖化妆品,或者让张飞当儿科医生,结果肯定是一塌糊涂。

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嫡系胡宗南作风严谨、生活朴素,也算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将领,平时狠抓训练风纪,讲品德、讲政治,算是位表现不错的军人。但他偏偏有一件要命的缺点,用水桶理论来讲,就是最短的那块板,严重限制了他职业生涯的发挥,并从此一直制约着他,直到他灰溜溜地离开大陆为止。

胡宗南不擅长的那件事情,叫做打仗。

说起来比较莫名其妙。胡宗南打过北伐战、剿共战,淞沪会战里表现也算良好,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处在名将之路的阶梯上,和他同一级别的彭德怀、徐向前此时还在山沟里打游击。只要一步步加强学习,就能不断充实自我,掌握现代化(指当时条件)战争的精髓,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将。

然而事情偏偏就这么没办法。胡司令为人严正清直,待部下也算尽心,政治上紧跟领袖,平时又没什么不良嗜好,算得上是国军里的好人,可是在现代战争这门课程里,总是及不了格。虽然理论水平能过关,一到战场实习就漏洞百出,不是协调失当就是左右翼空虚,弄得十分狼狈。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05 09:05:05 +0800 CST  
对胡司令的诡异表现,不少人是有看法的,归结起来主要是一句话:胡宗南的军事能力只适合当师长,不应该指挥更多的部队。

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实来看,这实在是很中肯的评价。但胡长官显然有不同看法,身为三大嫡系之一,委员长源源不断地给他添兵扩军,正是做集团军司令都嫌小的时候,竟然要放下身段去当小小的师长,实在委屈了他的抱负,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接到守备任务的时候,胡宗南很快摆开阵势,防守罗山、信阳一线。具体来讲,他的打法是把嫡系部队排在后面,由川军挡在前方吸收日军的进攻能量。

对胡司令的安排,广大川军是很有意见的,尤其是胡长官态度傲慢,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家也只能按命令办事,而对这一线的战事,则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地方。总之他以优势的兵力、相对精良的装备布在后面,两边你来我往过不少场战斗,伤亡都不算大,一直到十月初还在原地,没有太多变化。

仔细琢磨下,就会对北线第十、第三师团的动向发生疑问。中路的第六师团和它们是同一级别的主力,一个师团就能击穿一千里防线、打败桂系十几万大军,而这边两个主力师团动作却慢如蜗牛。虽然张自忠是超级猛人,但他的五十九军装备并不强,日军的损失也不算很大,胡宗南的大军拦在两个师团前面,按理说要打得天崩地裂,没想到前线虽然也在接敌,鬼子却是不紧不慢,甚至跟川军也打起了胶着战,仿佛观光一样。

抛开鬼子大脑进水之类意外,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最北面的两个鬼子主力师团,动作是有点放慢的,而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还要从他们的军长说起。

日军第二军的军长,是东久迩宫稔彦王,之所以名字里称王,是因为他本来就是皇族。从辈份上讲,他是裕仁的叔叔,但由于日本皇室流行内部婚配,搞亲上加亲,他同时也是天皇陛下的亲家公,裕仁的老婆同时还是他侄女,加上其他一些七弯八绕的关系,这个称呼究竟该怎么论,已经乱到谁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总之可以肯定的是,他跟昭和天皇的关系很亲戚,这也注定了他在武汉会战中的打法和风格。

从武汉会战的局势图上可以看出来,华中方面军的关注重点在中线和南线,北线虽然也有三个主力师团,但因为第十师团的加入,已经掺杂了华北方面军的成分,加上东久迩宫稔彦王又是北方系,无形中变成了华北和华南两派日军的局面。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07 14:46:12 +0800 CST  
如果第十三、十六师团突破防线攻下武汉,华南日军不会有意见,因为这两个师团本来就是华南系的,只不过调到第二军而已;但如果东久指挥第三、第十师团迂回包抄,一气把武汉守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后果就严重了。华南日军会认为自已扛了大部分压力,却让华北系抢了空档,肯定要对东久有看法,事实上后来冈村急着让第六师团抢先进入武汉,正是怕华北系抢了自已的风头。

东久虽然是第二军司令,却不是单纯的军人。在他看来,不管华北压倒华南,还是华南风头胜过华北,都跟他毫无关系。说到底他是天皇家里的高层人物,战功之类东西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在军界混出人脉,保证军队里有支持他的朋友,尽量少得罪人,至于一两场战斗的输赢,倒不是特别紧要的事情。因此第十师团和第三师团都维持着良好的风度,确保不落后于人,也不太过突出。

作为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日本皇族成员(神话传说除外)、战后第一任日本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不论做人还是做事方面,都是懂规矩、讲潜规则的。所以胡宗南带着装甲部队和炮兵无所作为,日军也无所作为,只有一些强度不大的攻防战。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08 23:29:23 +0800 CST  
北线局势出现变化是在十月初,因为在中线战场上,第六师团攻占了武汉门户田家镇。

对第二军来说,十三、十六师团正在小界岭跟孙连仲打得昏天黑地,既然中路有了突破,北路自然也该有所进展,以免影响声名。于是很快,日军对胡宗南发起了强攻。

当第二军两个师团发动进攻的时候,胡宗南的部队正在罗山、信阳一带,其中罗山在前,信阳在后。很自然地,胡长官让川军顶在罗山,自已率大军坐镇信阳,最缺德的是两军阵地都不关联,出了任何意外,胡宗南决不会策应支援。

倒霉的川军就这样被顶在最前线。日军当然不会客气,在几轮试探之后发现他们侧翼空虚,立刻派兵迂回,抄了他们的后路。守卫罗山的川军一二四师也不是傻子,知道胡长官不会顾他们的死活,赶紧带着部队撤出罗山,在鬼子合围前逃了出来。

罗山失守,胡宗南就暴露在日军面前。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天下第一军终于可以雄起、胡司令要打一场轰轰烈烈的信阳保卫战时,蒋介石的态度却起了变化。

从武汉开打的那一天起,蒋介石心底就明白,武汉,是守不住的。

自抗战以来,但凡日军想占领的城市,还没有成功防守的先例,以疲惫不堪的国军对抗全面动员的日军,打几场消耗战是可能的,打一场大胜仗则是不现实的。对眼前的困境和实力对比,委员长非常清楚。

所以几路大军都在厮杀的时候,军委会已经在认真研究弃守武汉、保存军力的问题。最开始定的时间是八月,后来拖到九月,再到后来又延到十月。而在十月份的时候,蒋介石认为,国军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限,必须及时撤退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11 00:19:24 +0800 CST  
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一线的国军伤亡惨重,活着的也疲备不堪,后方送来的大批新兵战力极其低下,部队亟需训练和休整。对比之下,日军虽然也有大量伤亡,但总能得到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员补充,因此战斗力没有太多削弱。

一边在不断下降,一边保持稳定,天平自然会倾斜。十月份的时候,国军各路部队战斗力都下降到最低点,已经出现淞沪会战时的兆头,如果不及时决断,很容易被日军画一个大包围圈,把几十万军队全部搭进去。所以蒋委员长认为,打到十月份已经很不容易,应该尽快组织部队全身而退,保证青山和烧柴之间的良好循环。

委员长的想法是好的,但到实施起来,是不大厚道的,确切地说,是对杂牌部队不大厚道。武汉既然要弃守,自然是优先照顾嫡系部队脱离战场,因此在委员长同意下,胡宗南头也不回地撤出了信阳。

从表面上看,胡宗南撤退走的是正常程序,统帅部决定后由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批准,然后把命令下发到十七军团,胡宗南这才撤走。但在民国时代,什么正常的事情都可以变得不正常,李宗仁很快惊奇地发现,北部的战线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完全没有人在防守!

按照李宗仁的要求,胡宗南撤离信阳之后,应该南下武胜关节节抗击,为后续部队争取足够的撤,退时间,几路大军保持步调一致,最后同时脱离战场,留给鬼子一座空城。谁也没想到胡宗南接到命令后,竟然不声不响地带着嫡系人马往西跑了,北路就此空门大开,武汉城顿时向日军敞开了大门。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12 07:28:29 +0800 CST  
问题突然变得严重起来。由于五战区大部分部队都在中路,十几万人马围着大别山跟日军打得刺刀见红,而大别山是有名的穷地方(到现在仍然很穷),供不起那么多用度,所有吃穿消耗都得从武汉运过来,因此后方安全显得特别重要。战线突然打成这个样子,鬼子从大别山南北两面绕到了武汉附近,隐隐形成了包抄的架势,李宗仁必须十分谨慎,才能把其他部队从火线上撤下来,尽快调到安全的地方休整,没想到撤退行动还没开始,北面已经成了一片空虚。

面对嫡系的骄兵悍将,李宗仁气得几乎发疯,后来还去军委会告状。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李长官的告状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是川军倒了大霉,委员长不管胡宗南擅自撤退,却拿川军撤离罗山做文章,差点把一二四师的师长毙掉。

胡宗南擅自西撤(或者说逃跑)的时候,是十月十二号。就在这一天,从另一个地方传来了坏消息:日军进攻广州。

自武汉会战打响以来,东京大本营倾注了大量心血,能派的部队几乎都派到中国来了,但是效果却不如想象那样显著,连续几个月都不能解决战事。因此大本营决定,把三个后备师团调到广州方向,彻底切断粤汉铁路,把中国变成一个内陆国家。

对日军的动向,蒋介石并不是没有查觉。早在十月初他就通知广州,日军在台湾集结了两个师团,还有大批舰艇,很可能会发动进攻,让广东方面的余汉谋司令多做准备。

自两广事变投靠南京以来,余汉谋已经过了两年的幸福时光。作为一个政变起家的小军阀,余汉谋没有威仪四方的雄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当自已的草头王。广东是个有钱的地方,余司令也不是小气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当地的粤军都或多或少地捞起了外快,不是做生意就是走私,把创业起家时的那股狠劲消磨得一干二净。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14 05:27:49 +0800 CST  
接到蒋介石发来的警报后,余汉谋心情很是淡定。在他看来,日军主力都在进攻武汉,加上广州同香港联系紧密,进攻广州会影响到英国利益,鬼子肯定会投鼠忌器,不可能说打就打,跟他的广州过不去。

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广东的布防也就可想而知,鬼子以三个师团组成二十一军、大军云集大亚湾的时候,粤军上上下下还在四处游玩,到处找不到人。十月十号,眼看大批舰艇已经开始排队编队,就要开始登陆,余汉谋终于醒悟过来,打铁一定要看自身硬,现在是动真格的时候,再幻想什么大英帝国,已经来不及了。

大敌当前,余汉谋终于被逼着丢掉幻想,脱掉长褂穿回军装,下了第一道战备命令:所有电影院一律打字幕,让休闲的弟兄们迅速回军营,准备打仗。

堂堂战备命令竟然发到电影院,粤军的状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此时再布防显然已经来不及了。两天之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一路从惠阳打到广州,余汉谋别的本事没有,腿还是很长的,鬼子的影子都没见到就往后跑,其他人当然也不肯送死,争先恐后地落荒而逃。日军本来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打算经过一番恶斗后攻占广州,没想到两百多里路几乎都是畅通无阻,只用九天时间就顺利开进广州城,并缴获大批火炮等贵重装备。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17 06:57:59 +0800 CST  
听到广州失陷的消息,蒋介石明白,武汉的仗是打不下去的,已经到了收手的时候。

守武汉的一大意义,是保证粤汉铁路畅通,好同外界有个出海口。现在出海口直接被人堵死了,武汉也就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他想守也守不下去了。

日军南路的波田支队和中路第六师团都在不断逼近,北路由于胡宗南临阵脱逃,武胜关门户大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守住城池的可能。此时最要紧的不是防御,而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李品仙、孙连仲的大军撤出战区,以免被日军一网打尽。

李宗仁已经在肚子里问候了胡宗南的女性亲属无数次,无奈他再怎么恼火,胡司令都不会回来帮忙,他的十几万大军已经落在包围圈里,马上要被扎住口袋,成为日军刺刀下的冤魂。在行将覆灭的危胁下,五战区的战线开始崩溃,各部队争先恐后地向后逃窜,中路第六师团趁机打劫,在路上狠狠咬了一口,李宗仁损失惨重,光火炮就丢了八十多门,连司令部撤退时都差点遭殃,全靠他直觉感到不妙,提前下令转移阵地,才没有被鬼子骑兵队抓俘虏。

胡宗南从信阳擅自逃跑的时间是十月十二号;两星期后,北面第二军同中路第六师团顺利会合,封上了武汉会战的大包围圈。他们成功围堵了大批来不及撤退的国军,缴获了成堆的武器,但是李宗仁动作实在是快,已经提前一步把主力撤出了战区,只留下一地乱七八糟的工事。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19 06:51:36 +0800 CST  
从六月打到十月,终于要攻克武汉,畑俊六和冈村宁次都是百感交集。在即将到来的胜利面前,畑焌六保持了难得的清醒,他十分清楚南京大屠杀的负面效应,特别下令全军务必注意军纪,不得在城内胡乱破坏,要把武汉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皇军的前进基地。当然,畑俊六关心的是城池的完好,不是老百姓的完好,因此鬼子兵们只要不破坏公物,私下里抢个劫、杀个人之类事情是没有关系的,作为禽兽部队的首领,他纵容教唆部下强奸杀人的“业绩”,后来成为远东国际法庭的重要罪状,想要指望他良心发现,估计要等到昭和天皇死透。

畑俊六关心武汉城的收益问题,冈村宁次关心的则是面子问题。由于北路第二军推进过快,有提前攻进武汉的趋势,身为华中部队首领的冈村宁次十分捉急,赶紧命令第六师团成立突击部队,务必抢先冲进武汉城,不能让第二军占了头功。

几拨鬼子都胜利在望的时候,蒋介石在武汉城里很郁闷。

武汉周围已经听得到鬼子的枪炮声,城池失守只是早晚的事情。十月二十四号,统帅部已经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并召开了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向各界公开宣布消息。各路军政部门全部在紧张撤退,蒋介石却呆呆地坐在军委会的灰色办公楼里,不肯走人。

蒋介石不肯走,陈诚自然也不能走,其他各路人当然更不能走。不少人知道情况紧急,都来劝委员长快撤,没想到委员长的脾气比他们还大,一顿痛骂之后就是一句话:“要走你们走!娘希匹!”

堂堂领袖居然闹脾气,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觑,但不管骂娘不骂娘,该撤还是要撤的,因为武汉坚守的时间也就能按小时计算了。于是骂完一个又去一个,最后是军令部长徐永昌面子大,在他的劝说下,蒋介石终于表示,抗战是个长期工程,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所以为了长久起见,他可以撤退。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21 05:16:14 +0800 CST  
听到委员长的表态,所有人都是松了一口气。武汉城周围到处都是鬼子,最安全的做法是坐飞机,但大白天到处都是日军飞机,只能趁晚上飞走。这一天夜里,蒋介石带着宋美龄来到机场,坐飞机离开了武汉,此时守城部队还在做着最后的抵抗。

飞机加大油门离开跑道,蒋介石也阴着脸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在天上飞了半天,飞行员却突然发现迷了航,不知道自已在哪个地方,油也不够用了,只好硬着头皮回来请示,要回武汉加油。

蒋介石被弄得哭笑不得,但燃料这种东西毕竟不能变出来,只得同意回去,于是又重新飞到战火朝天的武汉城。可怜的守城部队正在加班破坏物资,机场跑道都被工兵炸掉一截,最后硬是凭着飞行员的过硬技术降了下来。

在机场守备的工兵也被吓了一跳。弄清楚情况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给专机加了油,然后指明了方向,临走时还叮嘱了飞行员一句:兄弟你这回一定要认好道,你起飞后我就炸机场了!

十月二十五号凌晨四点,加满油的专机终于带着蒋介石撤离了武汉,这一天晚上第六师团已经冲进汉口。第二天,波田支队占领了武汉,接着汉阳失守,武汉全面失陷,整个会战宣告结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23 23:36:32 +0800 CST  
经过四个月激战,中华民国又丢掉了广州和武汉,伤亡四十多万人,刚刚恢复的空军再度大伤元气,海军则几乎是一扫而空,委员长由一个沿海国家元首变成内陆地方军阀,彻底完成了高富帅到小屌丝的转变。从高层跌落的过程是痛苦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因为没有至关重要的关税收入,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急剧缩水,整个国家不得不靠一轮又一轮印钞票解决开销支出,终于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并且再也没能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

而在财政问题之外,委员长还面临另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全国的士气。

自抗战打响以来,全国一直在以高昂的精神支持前线,可以说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在所有人的强力支持下,国军减员上百万军队,丧失了大量富饶的国土,仍然能支撑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不倒,可以说是实在不容易。

但不管大家的情绪多么激昂,随着上海、南京、太原、徐州、武汉等一系列城市的陷落,国军没能守住一个要地、没能击退一次进攻,几乎没有一份象样的战报,偶尔几次“大捷”跟着也是一败涂地,凡是誓死保卫的地方几乎都不成功,只有腿长擅跑的人能逃出来。如此败仗打得太多了,民众终于发生了动摇:既然张自忠、薛岳、孙连仲之类的名将都打不过日本,不管多少人马都填不赢战争,那又何必去无谓地当炮灰?

在临时首都武汉失守后,所有人都从心底感受到刻骨的疲惫,失败的情绪无可避免地蔓延开来。不少人都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已,日本是很强大的,想打是打不过的,亡国奴的命运也是无法避免的。

早在三七年十一月,日本人已经搞了一个“蒙疆联合委员会”;十二月又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联合政府”,三八年三月在南京有“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而四处搬家的中华民国政府,似乎也不过是这些政府之中的一个,并不存在谁是正统、谁是篡逆的关系。哪里的日子不是过,既然国家保护不了小民,那就在日本人手下混好了。

仿佛是为了证明那些失败的想法,武汉失守不久后,长沙就出了另一件大事,一件惨绝人寰的大事。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26 10:05:24 +0800 CST  
前面讲过,冈村宁次除了进攻武汉外,还打算进攻岳阳、截断粤汉铁路。武汉既然失守,岳阳自然也守不住,很快在十一月被攻占,而岳阳之后的下一个明显目标,是长沙。

进入十月份来,战局可以说是直转而下,委员长损兵折将,已经到了急红眼的地步。面对长沙城的危机,蒋介石下定决心,自已守不住的东西,也不能让鬼子轻易拿到,如果鬼子打进长沙,就把整座城池放火烧掉,不给冈村宁次留一点完整的东西。

根据蒋委员长的指示,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贯彻精神,组织了大批放火队伍,并商量好如果城东的天心阁起火,就说明事情危急,立刻按计划把整个长沙城烧毁,不留一点,资敌的后患。十一月十二号夜里,长沙城里果然出现了火光。

此时日军还没有进攻,整个长沙城可以说平安无事,南门的火光只是普通的消防事故。但放火队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起火立刻紧张起来,以为是事先规定的信号,于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计划里本来也不考虑),立刻在深夜里点起大火,烧毁长沙。

大灾就此开始。

从十二号到十四号,张治中的大火足足烧了三天,在没有疏散民众的情况下,他烧掉了五万多间房、烧死两万多人,所有建筑、粮食、布匹、湘绣全部毁于一旦,连在城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都差点遇难,要不是发现情况不妙走得快,也要烧在火海里面。

日本人还没进攻,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就毁于一炬,顿时舆论哗然,纷纷要求追究责任。焦头烂额的蒋介石明白,如此重大的责任事故,不是做个检讨、发个处分决定可以过关的,在经过一番公事程序后,委员长不得不下令,撤掉张治中的职务,同时枪毙长沙警备司令鄷悌、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以平民愤。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30 22:42:29 +0800 CST  
前面讲过,冈村宁次除了进攻武汉外,还打算进攻岳阳、截断粤汉铁路。武汉既然失守,岳阳自然也守不住,很快在十一月被攻占,而岳阳之后的下一个明显目标,是长沙。

进入十月份来,战局可以说是直转而下,委员长损兵折将,已经到了急红眼的地步。面对长沙城的危机,蒋介石下定决心,自已守不住的东西,也不能让鬼子轻易拿到,如果鬼子打进长沙,就把整座城池放火烧掉,不给冈村宁次留一点完整的东西。

根据蒋委员长的指示,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贯彻精神,组织了大批放火队伍,并商量好如果城东的天心阁起火,就说明事情危急,立刻按计划把整个长沙城烧毁,不留一点,资敌的后患。十一月十二号夜里,长沙城里果然出现了火光。

此时日军还没有进攻,整个长沙城可以说平安无事,南门的火光只是普通的消防事故。但放火队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起火立刻紧张起来,以为是事先规定的信号,于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计划里本来也不考虑),立刻在深夜里点起大火,烧毁长沙。

大灾就此开始。

从十二号到十四号,张治中的大火足足烧了三天,在没有疏散民众的情况下,他烧掉了五万多间房、烧死两万多人,所有建筑、粮食、布匹、湘绣全部毁于一旦,连在城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都差点遇难,要不是发现情况不妙走得快,也要烧在火海里面。

日本人还没进攻,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就毁于一炬,顿时舆论哗然,纷纷要求追究责任。焦头烂额的蒋介石明白,如此重大的责任事故,不是做个检讨、发个处分决定可以过关的,在经过一番公事程序后,委员长不得不下令,撤掉张治中的职务,同时枪毙长沙警备司令鄷悌、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以平民愤。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4-30 22:44:10 +0800 CST  
长沙的大火逐渐平息下去,日本人还在武汉祝捷狂欢。在东京和冈村宁次看来,蒋介石已经失掉了所有,再也不具备同日本对抗的实力,残存部队的垮台只是早晚的事情。中国的战事即将顺利结束,需要关心的也不是下一步排兵布阵,而是在中国的投降仪式上,自已该穿哪件礼服、摆什么姿势。

对蒋介石来说,局势确实到了危险的边缘。因为调停中日冲突失败,早在三八年的五月,德国已经决定不向中国出售军火,而英美等国家也不敢得罪日本,纷纷采取袖手旁观的政策,即使想办法弄到一点订单,价钱也高得离谱。而在广州失守之后,日本人已经控制了最重要的港口和铁路,除去香港转运一点私货外,再也没有外援能从海路送进来了。

蒋介石一直对发展基础工业不感兴趣,一直把重点放在贸易进出口上,此刻终于尝到了致命的苦果。武汉本来有炼钢厂,可是自国民政府接手后就没出过钢,现在不得不把机器全部拆下来,紧急运往重庆。由于四川一直是不发达地区,突然间要把整个抗战后方都搬到那里,并且还要迅速开工生产,整个局面顿时乱成一团,幸好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以他的智慧和魄力统筹协调,硬生生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的名字叫卢作孚。

卢作孚,中华民国交通部常务次长,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

在武汉会战之前,卢作孚已经在中国工商界赫赫有名。他以一条小船起家,在长江上从事航运,硬生生发展成几十条轮船的大公司,同时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四川最大的煤矿及中国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成为响誉商界的传奇人物。

当前线失利的时候,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吓人的运输任务,大家必须冒着日本飞机的空袭,把几十万人和各种拆迁设备紧急送到重庆,谁也不知道时限是多久,但从报纸上的只言片语里可以看出,日军正在迅速逼近,他们的行动是越快越好。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02 08:06:10 +0800 CST  
在卢作孚的安排下,整个长江航运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把大量工业机器、战略物资通过宜昌运到了大后方,成为重庆的战时工业基础。正是有卢作孚抢运来的这些人和设备,重庆的军工厂才能坚持整整七年,源源不断地向前线送去各种枪炮弹药,一直生产到日本投降。

可是在武汉陷落的时候,所有一切都是远远不够的。炼钢的设备还在船上转运,英国和美国又不帮忙,没有现成的军火,就是断了前线部队的活路。东京的裕仁正在饶有兴致地欣赏热闹,看中国能撑到什么时候投降,他得意洋洋地向重庆隔空喊去了他的消息:

蒋介石,只要你放弃抵抗,臣服朕的统治,可以封你一个藩王,赐你安享天年!

裕仁认为,不管中国愿不愿意,早晚都是撑不下去的,蒋介石如果识相的话,就该老实投降,由他宽宏大度地赐一个官位,规规矩矩地过几天好日子。当然,以日本人的作风,蒋介石多半会在某一天突然暴病身亡,天皇大人也会假惺惺地念几首哀悼的和歌,撒一瓶祭奠的清酒,再接着做他的中国梦。

裕仁算天算地却没有想到,他等到原子弹都在广岛头上开花了,也没等到中国投降的那一天。

其实裕仁的想法还是有现实基础的。蒋介石确实损失惨重,中国军队也确实青黄不接,军火供应几乎就要断顿,但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是有人伸出手来扶了中国一把,源源不断地给蒋介石送去枪炮弹药,支撑中国渡过了危险时光。那个破坏裕仁中国梦的人,叫斯大林。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05 08:34:17 +0800 CST  
@yatian001001 2018-05-05 11:02:57
楼主更新太慢了,这龟行速度,即使是再好的作品,读者也会慢慢丧失兴趣的
-----------------------
最近实在太忙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05 13:32:50 +0800 CST  
在历史书里面,斯大林老兄的形象是不大好的。此公极为残暴,动不动就杀得血流成河,干过不少上不得台面的勾当。但是在中国最困难的关键时刻,别人都躲到一边唯恐惹上麻烦,斯大林却热心地提出,愿意给中国提供一大笔军事贷款,用来购买军火支援抗战。

一贯推崇加粉的英美盟邦全都坑了自已,反而是最不喜欢的苏联肯帮忙,蒋介石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但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到了这个时候,能依靠的也只有苏联了。

自西安事变以来,苏联一直在努力同蒋介石改善关系。早在三七年三月斯大林就把蒋经国放回中国,抗战打响后又提出要签约提供军火,同英美国家事不关已的态度比起来,实在是天上地下。从斯大林的一贯表现来看,他是个无利不起早的贪心鬼,考虑到雷锋精神那时还没有普及,做好事也不是苏联的风格,突然间对中国如此友善,显然是有所图谋,而斯大林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借中国牵制日本。

远至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就是日本的仇敌,苏联成立后也没有多少变化,一直作为日本的假想敌存在。斯大林很清楚,中国的抗战很可能变成进攻苏联的前奏,哪天蒋介石被打怂了,大批装备精良的日军将顺势北上,一路跑到莫斯科开晚会。虽然说英勇的红军在理论上无往而不胜,但实践起来难免会有相当的差距,至少代价会相当昂贵,因此想要阻止日本,就必须保证中国不认输,尽一切可能拖住天皇的脚步,不让他派关东军到西伯利亚来打黑熊(学名:会猎)。

虽然斯大林帮助中国的原始动机不纯,但对政治家来讲,肯帮忙就算不错了,硬要计较动机问题,未免显得矫情。收到斯大林的消息后,蒋介石在第一时间里派出了代表团,连宋美龄都不辞辛劳地跑去莫斯科“休假”,帮忙拉关系。很快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两亿五千万美元(注意汇率不同,当年一盎司黄金只要三十五美元左右)低息军事贷款,中国以一半农产品、一半矿产的形式归还。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08 00:07:37 +0800 CST  
对蒋介石来讲,苏联的军火实在是救命的东西。从三七年十月起,不等正式签合同,俄国枪炮已经源源不断地运向抗日战场,而且斯大林做事情很实在,军火价钱都算得比较公道,有的还低于市场价。由于前线需求十分迫切,不少军火连合同都来不及签,中国一交提货单,苏联立刻紧急发货,等几年后才有工夫慢慢算帐;此外苏联还派出空军以“志愿兵”名义参战,并培训出一千多名中国飞行员,大大缓解了蒋介石的压力,同时也顺带打碎了裕仁天皇在东京的美梦。

斯大林仗义的时候确实很够意思,但苏联家大业大,抽点军火不算什么大事,这里要着重讲的,是苏联军火来到中国后的故事。

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苏联货物如果想要送到中国内地,不能通过蒙古、东北等日占区,只能从新疆运到甘肃,再转回内地。在两年前,这条路曾经有一个名称,叫西部大通道,想开路的军队叫西路军。

西路军没能打通大通道,因为国民党拚死堵住了去苏联的路;两年后这条通道被不惜代价地建起来,打通它的正是国民党。在蒋介石的严令下,西部建起无数兵站和转运站,急如星火地准备接收来自西北的军事物资,唯一的问题是,苏联军火要经过的地盘,并不一定都归国民党管。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10 08:58:52 +0800 CST  
在抗战爆发的时候,新疆由军阀盛世才控制,而甘肃、宁夏一带则是马家军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很清楚,红军都打不通的通道,国军更不可能靠武力打通,只能寄希望于两位军阀同胞的觉悟。如果他们肯开放过路,即使中间讨点价、雁过拨个毛,他也愿意接受这种潜规则,只要能让前线拿到军火,一切都好说。

但让蒋介石想不到的是,盛世才和马步芳等人的觉悟,实在远远高出了他的想象。新疆的盛世才是靠苏联起家的,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就在新疆当财政代理厅长,对苏联的决定更是百分百地支持。新疆总共才五百多万人,盛世才竟然一气派出了五十万民工,在漫漫沙漠中修出一千五百公里公路、五个机场、十一个中转站,保障物资运输。

运东西是要花钱的。除了修路修机场,还有每天近千苏联人的吃穿住用、飞机修配经费、国民政府上千办事员的用度,加在一起几乎是天文数字,而重庆基本上拿不出付帐的钱,除了蒋介石千恩万谢的几句话外,没有任何好处,全靠新疆地方财政负担。

盛世才高风亮节,还可以说是有苏联的面子,甘肃的马家军则完全是自觉自愿。当时盘踞甘肃的主要有马步芳和他哥哥马步青,负责修兰州到新疆公路的是马步青。马老大主动担起了整个河西走廊的保障任务,建立了十几个接待站,长期接待大批人吃住用度,不光花大价钱修桥补路,还派出专人保障飞机沿途的搜救。由于组装好的飞机要飞过他的地盘去重庆,中途经常出现飞行事故,马步青于是组建了大批搜救队,抢救迫降的飞机和飞行员;最可贵的是武器弹药经过他们的手,大都毫无保留地送到了前线,马家军极少刁难(当然据说克扣了一点),还派了大批骑兵支援抗战。

在抗战军援的问题上,盛世才、马步青的觉悟应该是很高的。他们虽然属于不同的派系势力,却都有过相同的命令,要求凡是同西北通道有关的大事,不能也不许讲价钱,凡事先抢救再上报;而新疆的共产党人经过通道里支援了延安一些物资(一批大衣、十挺机枪和几万发子弹),他们也没有为难。

盛世才和马步青都是军阀。在他们统治的那些年里,他们残杀俘虏、欺男霸女、纵容部下奸杀女俘、搞宗教独裁、种植毒品、制造民族矛盾,犯下过种种罪行。但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多面的,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曾经做过一件费钱费力的好事,而这件事直接影响了抗战的成败。

所以我认为,他们不仅贪诈,而且残暴,但在某个时候,仍然有自已的一点点底线。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15 01:22:21 +0800 CST  
从三七年十月到四一年十月,除了大批航空教官和志愿飞行员等“软”设备,按照蒋介石的要求,苏联提供了九百零四架飞机、八十二辆坦克、上千门火炮、一千多辆汽车、九千七百挺机枪、一百九十万发炮弹、一亿八千多万发子弹(整个抗战,国军消耗子弹十六亿发)。一直到希特勒进军莫斯科城下、斯大林自身难保的时候,苏联军援才不得不中断。

天皇本来以为蒋介石要完蛋,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委员长在德国之外居然还找到了苏联,于是漫长的战争只能继续拖下去。在确定了蒋介石不会投降之后,日本制定了新的方针:一、想办法逼蒋介石求和或下台,换一个肯合作的人来统治中国;二、既然战线已经拉得太长,无法再通过一两次大型战役打垮中国,那就不断地发动中小规模战役,耗干中国的所有能量,最后逼蒋介石投降。

从三八年到四五年,日本在中国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针进行的。很明显,采取这两个方针不是日本无能,也不是国军太聪明,实在是大家都没有另外的选择。

从武汉飞回重庆的蒋介石当然一点也不轻松。虽然从大西北送来的枪炮弹药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他手头的所谓国军,实在是真的不行了。

经过几轮失败溃退再失败之后,堂堂国军再也没有开战前的风采(其实也算不上多少风采),有经验的老兵死伤殆尽,从前的地方保安团全部被现场提升为步兵师,甚至土匪、民团都能当上正规军。即使用尽各种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一条不稳固的战线,能支撑多久、什么时候才到头,谁心里都没有底。

开战前的所有估计、对日本国力的测算,已经证明完全不靠谱,外交部门的报告也不过是废纸一张,大家都比彼此想象中要坚韧得多,于是只好继续耗下去,期待着对方能主动退出。很明显,日本不大可能吐出吞下的地盘,而蒋介石也不甘心就此落幕,两边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焦点:边缘地带。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5-18 19:16:28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506

发表时间:2018-03-11 00:01:4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5 14:11:03 +0800 CST

评论数:7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