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往事

平定高宗益之乱之后,经过定难军高层们的探讨,最终,如同当年推举李思谏那样,大家一致决定,拥立李仁福做定难军节度使。
李仁福,是李思恭本家的侄儿。

对于定难军这些变故,后梁朝廷并没有太关注,也懒得关注——毕竟只要定难军不背叛后梁朝廷,朱晃也懒得去计较。
定难军局势稳定以后,朱晃依照先例,册封李仁福为后梁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职务。
对于李仁福来说,检校司空只不过是一个空头衔,至于定难军节度使职务,后梁皇帝也不过是送了个空头人情罢了。
只是李仁福不会想到,这个空头衔,也会给他带来麻烦。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4 18:04:07 +0800 CST  
十八、都是虚名惹的祸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西元908年,大唐晋王李克用与世长辞了。
这个晚唐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英雄的人生,此时画上了句号。
李克用终身都是大唐的人,哪怕后梁建立,唐哀帝被杀,自己仍旧以大唐晋王自居,仍旧以讨伐叛逆,光复大唐河山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哪怕是,王建派人来劝说自己建国称帝,在皇帝的称号面前,李克用也不为所动。

李克用去世了,他的儿子李存勖继承了大唐晋王的头衔,并继续和后梁开展战争,以“光复大唐”为口号。
处于夹缝中的后梁定难军,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岂能太平?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5 18:00:58 +0800 CST  
于是,基于“教训朱晃的走狗”这一共识,大唐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存勖这两个唐朝的“忠臣”组织联军,在后梁开平四年七月,浩浩荡荡杀奔夏州而来,把夏州围的水泄不通。
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此时欲哭无泪——苍天啊!这才上任几天,这大祸就来了。
李仁福也知道,哭是哭不走晋军和岐军的,眼下唯一的办法,还是学唐朝末年李思谏那会儿,赶快派人去洛阳向朱晃告急才是正道。
朱登晃基以来,始终没忘记关注岐王、晋王这俩大唐“忠臣”的动态,如今李仁福告急,朱晃早有准备。在接到李仁福告急的信息以后,朱全忠急忙派遣后梁军队前去增援。
晋王李存勖、岐王李茂贞见眼下难以占到便宜,于是,也撤兵了。
夏州之围随解。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5 18:02:08 +0800 CST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终究这虚惊是因为虚名而来。
但是,李仁福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倒向李存勖、李茂贞,只怕后梁的讨伐军很快会来。
这夹缝中的生存,是真难啊!
李仁福仰天长叹。
晋军和岐军虽然撤走了,但是天下并没太平。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5 18:03:12 +0800 CST  
后梁太祖乾化二年(西元912年),朱晃在和晋王李存勖等“反梁”势力交战中,节节败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同年六月,后梁皇子朱友珪在之后不久发动政变,杀死了朱晃,之后准备自立为帝,并在乾化三年正月,宣布改年号为凤历。
朱友珪登基称帝之后不久,才惊讶发现,原来皇帝这个职业真心不好做,至少他老爹朱晃给他留下的这些文臣武将,自己就驾驭不明白。
我想老天也了解了朱友珪的痛苦,于是在他登基不久的凤历元年二月,朱友珪被他的兄弟朱友贞发动政变杀害。
朱友贞在军阀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并废除凤历年号,改凤历元年为乾化三年。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5 18:04:21 +0800 CST  
朱友珪也好,朱友贞也罢,都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家伙。他们自然不能忘了拉拢人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于是,朱友贞登基不久,就通过高官厚禄来维系后梁王朝的各路藩镇。
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被朱友贞册封为陇西郡王。
李思恭的爵位,不过是夏国公,而李仁福,则做了郡王。

朱友珍登基之后的后梁王朝,陷入了内乱之中。

《孙子兵法》上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后梁王朝的这一切,生动阐释了这个道理——自己的内乱,给了敌人胜利的机会。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5 18:05:43 +0800 CST  
@玉枝临风 2016-06-15 23:28:04
马克
-----------------------------
谢谢关注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6 09:59:11 +0800 CST  
十九、 大唐复辟了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西元922年),大唐晋王李存勖率领晋军南下攻打后梁王朝。
后梁皇帝朱友珍急忙颁布诏书,要求各路大梁军队出兵抵抗晋军。
其中,被要求参与“勤王”的军队,包括大梁朝的“定难军”——既李仁福的军队。
此时的后梁王朝在内乱的折腾下江河日下,此涨彼消,晋王李存勖的实力倒是激增不小。这一进一退、一增一减,傻子都能看出来,后梁朝廷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李仁福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出来。此时派遣军队抵抗晋军,只怕挽救不了后梁王朝,反而,会把定难军葬送了。
但是,毕竟皇帝的诏书已经传达来了,自己怎能不奉诏?
李仁福思来想去,决定赠送给后梁朝廷战马五百匹——兵就不派了。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6 17:46:24 +0800 CST  
后梁末帝龙德三年,晋军攻破洛阳城,后梁末帝朱友珍国破自杀,后梁王朝覆灭。
晋王李存勖和他父亲李克用一样,都是以“反梁复唐”的名义起兵反梁,尽管此时中原已经是后梁龙德三年了,但是,晋王所管辖的地区,一直使用天祐年号。
如今后梁已经被推翻了,是时候恢复大唐了。

后梁龙德三年,大唐朝的晋王李存勖宣布大唐朝廷复辟了,乱臣贼子已经被“正法”了。
李存勖在洛阳举行登基大典,宣布即大唐帝国帝位,改大唐天祐二十年(即:后梁龙德三年,西元923年)为大唐同光元年。历史上,将李存勖所建立的唐朝,称之为“后唐”,李存勖,史称“后唐庄宗”。
这一幕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李存勖直接登基了,居然连找个唐朝宗室当傀儡皇帝,搞个过渡期都没有。
说情理之中是因为,李存勖这种行为,很好理解——谁不想当皇帝呢?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6 17:47:49 +0800 CST  
不管怎么说,大唐都“复辟”了。只是这个复辟有些争议。
因为李存勖是沙坨人,不是李渊子孙,又何来大唐复辟一说?更何况,李存勖尊其父李克用为太祖皇帝,那么,李渊置于何地?
但后唐庄宗皇帝为唐哀帝上谥号,建立的政权也是在复辟唐朝的基础上,如果不看血统的话,后唐也可以被视为大唐的复辟。
至少我们在探讨历史的时候,会说唐宋元明清,而忽略五代,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唐朝和宋朝,确实在时间上有交集。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6 17:49:02 +0800 CST  
后梁建立后,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一直以大唐的藩镇自居,某种意义上说,大唐还在。后来后唐灭掉后梁,可以说唐朝复辟了,许多年后,就在后唐灭亡的第二年,在淮南地区,南唐政权建立,也是以复辟唐朝的名义,而南唐的灭亡,则是北宋太祖皇帝时候的事情了。
提起南唐,我们自然会想起李后主的很多诗词——是的,李后主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大唐皇帝。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并不曾灭亡过。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6 17:49:51 +0800 CST  
更多消息,欢迎关注楼主微信公众号“人文之光”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7 18:33:16 +0800 CST  
二十、20、定难军不曾太平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西元923年,李存勖以复辟大唐的名义宣布建立后唐王朝。
虽然后梁王朝的覆灭,并不出乎李仁福的预料,但是,对于李存勖,对于后唐,李仁福总感觉内心忐忑。
不说唐僖宗那会儿,李思恭和李克用多次交战,就说唐朝末年那会儿,李克用就没少派兵攻打夏州,几年前李存勖伙同李茂贞兵围夏州城的往事,李仁福还历历在目。
只是当年,还有后梁朝廷帮自己解围,如今,后梁朝廷没了,后唐朝廷会不会和定难军算总账?毕竟某种意义来说,定难军李家,可是大唐的乱臣贼子啊!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7 18:43:41 +0800 CST  
越想越怕,但是,怕也无济于事,事情该解决总该解决。
于是李仁福派遣自己的族兄——宥州刺史李仁裕去洛阳朝拜后唐朝廷,表示愿意效忠后唐朝廷,顺便看看后唐朝廷对定难军什么态度。
事实说明,位置决定思维,屁股决定脑袋,李仁福想多了。

此时后唐朝廷天下初定,为了收聚人心,加上在乱世,定难军节度使这种墙头草的行为,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庄宗皇帝非但没有计较李仁福过去追随后梁的行为,反而在同光二年夏季,册封李仁福为朔方王。
听到这一消息,李仁福这才长舒一口气——总算太平了。

但是,李仁福的太平日子并没来到。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后唐王朝发生内乱,内乱中,庄宗皇帝被杀,之后不久,后唐大将、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登基称帝,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李嗣源,史称后唐明宗。
而就在这一年,定难军统治下的绥州、银州等地也发生兵变,好在,李仁福还能把兵变镇压下去。
只是,定难军的局势,也和中原一样,有些掌控困难了。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西元933年,李仁福去世,把定难军这副担子,留给自己的儿子李彝超来挑。
李仁福去世的不是时候,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时定难军节度使去世的情况,也引起了中原皇帝的关注。
可以说,后唐明宗皇帝,关注定难军好久了。
定难军,又一次面临被打回原形的危机之中……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7 18:45:12 +0800 CST  
二十一、中原王朝的讨伐军终于来了
李彝超接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时候,“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朱晃建立后梁王朝那一年,北方的契丹族酋长耶律阿保基也做了契丹各部的可汗,并在大约十年后的后梁末帝贞明二年(西元916年)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契丹帝国,耶律阿保基,史称辽太祖。
契丹帝国在建立之前,就致力于兼并漠北各部落,并通过参与中原后梁王朝和军阀之间的战争来获利。
李彝超接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时候,契丹皇帝已经是耶律阿保基之子耶律德光了(史称辽太宗)。耶律德光和其父一样,对中原虎视眈眈很久了,加之此时的契丹帝国国力,早已经和唐末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早在李仁福时代,就有来自夏州的党项军士去攻打后唐的延州城,被后唐军队杀败,后唐军队追击这支党项军队,一直追到贺兰山附近。

契丹帝国对后唐虎视眈眈,党项兵又骚扰后唐的州府,在地缘上,契丹帝国和定难军取得联盟的可能性又不是没有。
这一切,从后唐明宗皇帝,到后唐的边将,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忧。
如今李仁福已死,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8 17:09:38 +0800 CST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三月,李仁福尸骨未寒之际,明宗皇帝颁布诏书,调遣李彝超就任延州节度使,而夏州的防务,由原延州节度使安从进来负责。
后唐明宗皇帝打算对李彝超来一招调虎离山——把李彝超调离夏州,这样,既可以消除李彝超在夏州等地的势力,又可以防止党项人勾结契丹人危害后唐朝廷。

李彝超上任伊始,就遇到这么大的难题要解决。
如果顺从后唐皇帝的旨意,那么,从李思恭到李仁福,这几代人的努力可就都付之东流了。
但如果不顺从呢?
当年李思恭还是拓跋思恭的时候,就日夜担心唐朝军队会来讨伐他,如今大约半个世纪过去了,定难军的历代节度使,都夹着尾巴做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原皇帝出兵讨伐。
但是,该来的,还是躲不过。
好在,定难军的实力这么多年来多少有些增长。
于是李彝超决定赌一把。对于明宗皇帝的诏书,李彝超表示,恕难奉诏。同时,李彝超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李彝超一边调兵遣将,做好抵御后唐朝廷讨伐的准备,一边派人去党项各部落,组织联军,进行抵抗。
党项其它部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毕竟大唐的余威,让这些部落仍旧有些胆寒。一旦后唐夺取夏州,下一步,只怕党项其它部落也别想太平了。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8 17:19:15 +0800 CST  
长兴四年七月,后唐讨伐军杀奔夏州城。
夏州城,是五胡乱华时代,赫连夏的君主赫连勃勃所修建,城墙十分坚固。加上党项骑兵不断骚扰后唐军队的后勤补给,而后唐军队对于夏州附近的地形又并不熟悉,一时间,后唐军队攻打夏州,受了挫折。
后唐军队感到进攻吃力,城里的李彝超也感觉坚守的吃力——如果后唐朝廷不计成本的攻打夏州,只怕,这夏州城还真守不住。
毕竟,定难军还没强大到能以弹丸之地对抗后唐朝廷的地步。
李彝超一面积极进行武装抵抗,一面进行攻心战,他对讨伐军高喊:夏州很穷,即便是朝廷花了大本钱攻下夏州,也得不偿失,但对于李彝超来说,自己和族人,几代人居住此地,安土重迁,还请朝廷不要强人所难。更何况,只要朝廷既往不咎,定难军将士愿意为后唐朝廷南征北战。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8 17:22:22 +0800 CST  
也许是这些话传到了后唐明宗皇帝的耳朵里,明宗皇帝盘算了一下,确实,强攻夏州并取胜,后唐朝廷可以办到,但是,成本和收益相比,简直没得比。明宗皇帝无奈之下,命令后唐军队撤离。
李彝超虽然顶住了后唐军队的讨伐,但也不敢得意忘形,因为他不敢保证愤怒下的后唐皇帝不会真的干出不计成本的事情来。一旦后唐皇帝真的这么干了,他可真就得考虑离开夏州找片草原去给人家放羊去了。因此,李彝超于同年十月派人去洛阳,向明宗皇帝上表请罪,明宗皇帝见李彝超还算给面子,懂规矩,故而也表示赦免李彝超抗拒朝廷之罪,并仍旧册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

李彝超对后唐的这场战争,或许没讨到什么大便宜,但是,政治意义却重大:一来,李彝超多少有了点敢于和朝廷叫板的信心,二来,战胜“大唐”朝廷为他和他的后继者树立了威望。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8 17:45:46 +0800 CST  
二十二、投机失败也无妨
后唐废帝清泰(西元935年)二年二月,后唐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去世。节度使这一职务由其弟李彝殷接任。
之后的几年里,中原依旧处于战乱中,而夏州党项,则一直是个看客,在一旁观看——这意味着,李彝殷难得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后唐王朝的覆灭,是因为后唐军阀石敬塘勾结契丹帝国,合力灭亡后唐。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塘建立了后晋王朝——石敬瑭,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儿皇帝”。
“儿皇帝”做了七年左右的皇帝,便与世长辞了。帝位由其养子石重贵继承,石重贵于后晋高祖天福七年(西元942年)登基,史称后晋出帝。
石重贵和他老爸石敬塘不大一样。他比他老爸有骨气。他是不甘心当儿皇帝的。因此,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闹翻了。很快,契丹和后晋兵戎相见。
后晋出帝开运元年(西元944年),契丹军队长驱直入,后晋出帝急忙派遣各路晋军出兵抵御契丹,但是,后晋各路军队对此,均采取袖手旁观态度。
在名义上,作为后晋朝廷的定难军,自然也在被调遣的范围内,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采取了历任定难军节度使解决朝廷调遣对抗强敌的手法——那就是,假装积极,实际上不发一枪一弹。
于是,李彝殷派遣军队,名义上帮助朝廷攻打契丹,实际上,只是发兵进入契丹西部边境一侧,驻扎上以后,就开始原地观望。
不过,李彝殷这次投机,确实失败了。
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十二月,契丹灭亡后晋。
后晋亡了,后晋出帝也光荣的做了阶下囚。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9 17:30:03 +0800 CST  
也许从某种意义来说,后晋出帝虽然十分无能,十分昏庸,十分荒唐,但不得不承认,他很有骨气。
如果不是因为有骨气,他可以继续做他的“孙皇帝”,没准还会在契丹帝国的支持下,让后晋朝廷延续几代。
但这些都因为有骨气,而断送了。
更悲催的是,我们后世的人想起有骨气的人,会想起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无名乞儿,会想起董狐直笔,会想起苏武,甚至会想起夏完淳、史可法,但是,很少有人会想起后晋出帝。
也许是因为后晋出帝除了有骨气以外,再没别的优点,而他的那些缺点,最终掩盖了,或者说让后人忽视了他的骨气。
当然,有骨气是好事。但是,光有骨气,没有实力;光有梦想,没有本事,那就悲剧了。后晋出帝的悲剧就在于这个。

后晋灭亡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打算做整个中原的皇帝。
李彝殷正纠结于要不要派人去向耶律德光表忠心的时候,中原又一次陷入混乱,让李彝殷暂时免去了纠结。
由于耶律德光没有及时适应从契丹皇帝转为中华天子的过程,因此,很多政策方面,引起了中原广大军民的不满。几乎每天都有中原军民起来反抗契丹帝国的统治。
耶律德光很现实。他自知无力控制这一局面,只好含恨撤军返回契丹,而在此期间,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称帝,建立后汉王朝。
楼主 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发布于 2016-06-19 17:31:40 +0800 CST  

楼主:秋之白华诸夏怀霜

字数:74282

发表时间:2016-05-29 23: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9 09:34:10 +0800 CST

评论数:4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