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长篇连载)

励精图治
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的第一英主,他对得起这个称号,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作为皇帝,宇文邕各个方面都极为出色。他勤政爱民,从善如流、赏罚分明,工作极其努力,经常通宵加班。生活上也很俭朴,不对,俭朴不够准确,对于皇帝来说,宇文邕这叫寒酸。后宫里别说金银珠宝装饰,连点绢帛丝绸都难见,连皇帝本人穿的都是布质长袍,盖着布被子,非常会过日子;宇文邕的后宫里,加上干家务的,一共8个女人,2个妃子,3个女官,3个御女,没了,就这么多。要不是宇文邕出在分裂时期,只是一个小国的皇帝,不具备参赛资格,要不然绝对有实力角逐“最简朴皇帝”称号。
杀了宇文护之后,亲自掌权的宇文邕发现,在宇文护执政16年,已经把北周糟蹋成了一个烂摊子,国力日渐衰微,一直被北齐压着打。也许只有这样的对比才更显出宇文邕是个治国天才。自宇文邕执政之后,深谙“不扰民,民自安”的治国精髓,与民休息,北周国泰民安,实力大增。
宇文邕这么个好皇帝,还特别地务实。
县令干得不错,得吏部说才行;吏部干得咋样,得宰相评价;宰相干得好不好,得皇帝发话;皇帝当的行不行,得上天认可才行。
要是天空突然传来表扬你的声音,估计惊悚的情绪会远大于高兴。当然老天爷也不会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老天爷评价皇帝有着固有的方式,叫“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祥瑞,祥瑞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强盛,被很多皇帝看做上天对他工作的认可,给他发的荣誉证书。荣誉证书这东西,谁都喜欢。
所以历朝历代皇帝,甭管名君、昏君都喜欢祥瑞。
相比之下,宇文邕就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异类,他不喜欢“祥瑞”这种花架子。国家究竟如何大治,宇文邕懂不算太多,但是他非常确定的是祥瑞这东西肯定不行。
一次,太子为了讨老爹欢心,进献猎获的祥瑞--两只白鹿。白鹿这个基因变异的产物,简单说,就是鹿得了白化病。基因变异的动物在古代很吃香,史书出镜率极高,什么白狼、白鹿、白鸡、红兔子都是祥瑞,碰见好a大喜功的皇帝,得全国上下总动员地找。现在跟过去就是不一样,现在想吃点没变异的东西,得爬得了高山,下得了大河,爬山头、钻树林地找去。宇文邕很有点辩证唯物主义,上天只发个荣誉证书,他也不稀罕,还不如来几车粮食呢,给点装备也成。
看着这两只基因变异鹿,宇文邕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说“治理天下,在于德政,而不在于祥瑞。后来,又有人进献九尾狐骨,宇文邕一把火烧了,自此之后北周再没人搞这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北周上下一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短短几年时间,北周大治,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3 21:01:23 +0800 CST  
励精图治

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的第一英主,他对得起这个称号,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作为皇帝,宇文邕各个方面都极为出色。他勤政爱民,从善如流、赏罚分明,工作极其努力,经常通宵加班。生活上也很俭朴,不对,俭朴不够准确,对于皇帝来说,宇文邕这叫寒酸。后宫里别说金银珠宝装饰,连点绢帛丝绸都难见,连皇帝本人穿的都是布质长袍,盖着布被子,非常会过日子;宇文邕的后宫里,加上干家务的,一共8个女人,2个妃子,3个女官,3个御女,没了,就这么多。要不是宇文邕出在分裂时期,只是一个小国的皇帝,不具备参赛资格,要不然绝对有实力角逐“最简朴皇帝”称号。
杀了宇文护之后,亲自掌权的宇文邕发现,在宇文护执政16年,已经把北周糟蹋成了一个烂摊子,国力日渐衰微,一直被北齐压着打。也许只有这样的对比才更显出宇文邕是个治国天才。自宇文邕执政之后,深谙“不扰民,民自安”的治国精髓,与民休息,北周国泰民安,实力大增。
宇文邕这么个好皇帝,还特别地务实。
县令干得不错,得吏部说才行;吏部干得咋样,得宰相评价;宰相干得好不好,得皇帝发话;皇帝当的行不行,得上天认可才行。
要是天空突然传来表扬你的声音,估计惊悚的情绪会远大于高兴。当然老天爷也不会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老天爷评价皇帝有着固有的方式,叫“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祥瑞,祥瑞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强盛,被很多皇帝看做上天对他工作的认可,给他发的荣誉证书。荣誉证书这东西,谁都喜欢。
所以历朝历代皇帝,甭管名君、昏君都喜欢祥瑞。
相比之下,宇文邕就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异类,他不喜欢“祥瑞”这种花架子。国家究竟如何大治,宇文邕懂不算太多,但是他非常确定的是祥瑞这东西肯定不行。
一次,太子为了讨老爹欢心,进献猎获的祥瑞--两只白鹿。白鹿这个基因变异的产物,简单说,就是鹿得了白化病。基因变异的动物在古代很吃香,史书出镜率极高,什么白狼、白鹿、白鸡、红兔子都是祥瑞,碰见好a大喜功的皇帝,得全国上下总动员地找。现在跟过去就是不一样,现在想吃点没变异的东西,得爬得了高山,下得了大河,爬山头、钻树林地找去。宇文邕很有点辩证唯物主义,上天只发个荣誉证书,他也不稀罕,还不如来几车粮食呢,给点装备也成。
看着这两只基因变异鹿,宇文邕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说“治理天下,在于德政,而不在于祥瑞。后来,又有人进献九尾狐骨,宇文邕一把火烧了,自此之后北周再没人搞这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北周上下一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短短几年时间,北周大治,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3 21:02:03 +0800 CST  
一个‘好a大喜功’也算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3 21:07:09 +0800 CST  
灭佛

574年12月,周武帝搞了次军队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一句话:“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意思就是,往后部队的士兵都不叫军士了,一律改叫侍官,这个军队改革看起来平淡无奇,什么也没改,换了个名字而已。但是里面的政治智慧,真是让人钦佩。
前面说过,北周是府兵制,府兵制的士兵隶属于柱国将军,士兵都跟将军的姓。整个部队都是亲戚,老兵会对新兵说,我是你二大爷,他是你三叔,咱们就是一家人,府兵制靠这种“干亲戚”来提高战斗力。宇文邕这一改,把军士改为侍官,看着只是名称的改变,其实部队的根本性质就改了,以前军士归将军,现在侍官听皇帝的,从今往后军权归皇帝。
说起宇文邕的兵制,‘三武一宗灭佛’不得不说。
‘三武一宗灭佛’说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世宗灭佛。佛教称为‘四次法难’。我个人觉得,叫“法难”比“灭佛”更直观一些:寺庙拆了,僧众撵走,佛像融了,经书烧了。唐武宗干得最过分,连印度和日本到中国来出差的和尚都强迫还俗了。
灭佛对不对,得看对谁。对于帝王,灭佛好处不小;对于佛教来说,灭佛就是大劫难。我前面说角度不同,感受就会不同。在这儿我们不讲对错,只说事实。
四个人灭佛的成果都在经济,但原因却各不相同,其他三个,咱们涉及不到,就不细说了,咱们主要说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
宇文邕灭佛有国家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国家方面比较复杂:世乱宗教兴。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乱世老百姓日子艰难,苦日子里,没办法的事太多,就祈求佛祖保佑,所以佛教的信众一直不少。南北朝信佛的皇帝不少,佛教一直有比较优厚的条件:不交税,不服役。和尚比公务员都吃香,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把头发一剃就近找个寺庙出家,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还不用服兵役打仗,这对于乱世的百姓就叫‘出路’。
世道越乱,这个出路就显得越阳光。就这样僧侣越来越多,老百姓越来越少,这叫什么?叫跟政府争人口,人都跑去当和尚了,没人交税,没人服兵役,这是钻国家政策的漏洞。梁武帝萧衍时期基本就是这样因佛废国的。宇文邕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求兵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所以灭佛。
个人原因就比较简单了,宇文邕不喜欢佛教,是因为宇文护信佛。
其实虽然宇文邕压根不喜欢佛教,但一开始宇文邕也没下那么大决心,要彻底灭佛,一件事的发生,促使他下了狠心。
滑稽的事,这件事是由一群和尚引起的。
建德二年(573年),亲政第二年,宇文邕看出了宗教对于国家发展的不利,亲自组织了一次高规格的全国宗教大会,让佛、道、儒三个宗教团体及文武百官都派代表参加。一开始,宇文邕的想法是,搞宗教改革,让大家集思广益谈谈看法,争取宗教信仰跟国家利益共存。
想法是好的,可是一帮和尚把宇文邕惹恼了。
事情是这样的:宇文邕不喜欢佛教,排座位的时候,会场官员就按照皇上的意思排了座位,就是皇帝坐在上面,然后依次是儒、道、佛,把佛教放在最后,(“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聪明人应该一眼就看出来,皇上不大喜欢佛教,可偏偏有人不知趣。佛教派去的和尚人多势众,嚣张惯了,不是书生也认死理,一个劲地抗议,非要把佛教座位排在道教前面,在会场大吵大闹,还扬言说,这么排座,这会他们就不开了。
最后,宗教改革大会开成了各大门派吵架大会。
宇文邕怒了:这帮和尚真拿自己当天下第一门派了,我亲自在这,你们还敢闹,还没人治得了你们!
这次宗教大会让宇文邕下了决心:灭佛!
574年5月15日,宇文邕完全不顾及死后会不会下地狱,下令全国禁佛,强迫和尚还俗当兵,把寺庙强拆种地。
灭佛效果非常显著,到577年,北周一共还俗僧尼300多万,这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宇文邕一下子富得流油,有钱有兵,打仗都有了底气。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4 09:17:48 +0800 CST  
突然发现在周排行里,排名还比较靠前,谢谢大家支持。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4 13:13:15 +0800 CST  
一场无厘头的战争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4 21:11:36 +0800 CST  
一场无厘头的战争

宇文邕真不愧是个治国天才,仅仅三年的励精图治下,北周就实力大增。宇文邕要的可不是偏安一隅的歌舞升平,他要的是天下一统,而且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宇文邕心里的蓝图都已经有了勾画:先平北齐,统一北方;再战突厥,解决北方边患;最后下江南,华夏大一统。不可否认,宇文邕确实有这个实力,却没机会。
575年7月24日,宇文邕下诏伐齐,这么多年东西对立的局面必须结束了。
亲政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跟北齐开战,宇文邕志在必得,不光自己御驾亲征,而且带上了北周全部兵力二十万人马,分六路大军进攻北齐,宇文邕亲提6万主力,以杨素为先锋。出征大将名单里,通过组织上考察的随国公杨坚也赫然在列。杨坚的具体任务是跟另一名统帅薛回一起统领三万水军,从水路进攻北齐。
北周这次来势汹汹,二十万人马全军出动,一副要一口吃掉北齐的架势。可经验告诉我,通常情况下,雷声大,雨点都小。声势越大的军事行动,往往结果越差,拉大旗作虎皮的居多。
周军一进齐境,很有点红军的做派,讲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砍老百姓的树,不踏老百姓的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凭这点,就能看出来,周军统帅是个不可多得的战争奇才。当然这时候的周军跟刚爬完雪山,过完草地的红军一样,群众基础有了,运气不好也不行,所以夺天下还不是时候。
周军全部攻击部队中,只有齐王宇文宪、于翼、李穆三部攻击比较顺利,攻下了三十多座城,其余部队连续作战,但基本都一无所获,毫无进展。就是攻击比较顺利的宇文宪等三支部队也在河阴城遭遇齐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停滞不前。
9月,北齐大军增援,宇文邕又病了,内外交困之际,北周撤军。
攻下的三十多做城池里,王药城是战略要地,可以扼住北齐进攻的咽喉,其他的战略价值不大。所以,北周撤军时,除王药城留下了大将韩正把守以外,其余城池全部放弃。搞笑的是,宇文邕前脚刚走,韩正就献城投降了北齐。收到消息的武帝很尴尬,20万人马,折腾两个月,甭说城池了,连点土特产也没捞着。
北周一无所获,宇文邕无功而返,杨坚还是很有收获的,当然了收获肯定大不了。
因为杨坚是水军统帅。
江淮以北的水军,战斗力一直都是个笑话。北周的三万水军,连个训练的地方都不好找,主要工作一直是冬天在黄河上砸冰,防止黄河结冰太厚,北齐顺利踩着冰打过来。杨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一句废话,基本就是出来打酱油的。
北齐的地盘主要在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一带,国都在河北临漳,让杨坚带着水军打河北,说他是偏师统帅,都算抬举他。根据史书记载575年8月北齐发了洪水,史书对于杨坚,战绩、战果,战斗过程一字未提。
我都怀疑,这次出征,杨坚到底打上仗没有?
不过即使这样,杨坚并没有挑肥拣瘦,他终于有了登台的机会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很多有才华的人不得志,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展示能力的舞台,有多少“大鹏”终其一生都没能等来“大风”。
有舞台才有机会,有机会才会有成就。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4 21:14:57 +0800 CST  
@老涩仁 2018-03-05 09:02:07
楼主你慢慢写,我找点电影看看先~
-----------------------------
本来今天上午九点是不更新的,您既然这么说了,我在您看完电影之前,特意再更新一次。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09:28:08 +0800 CST  
高纬登台

虽然北周在宇文邕的励精图治下,三年就实力大增,但是只是弥补了以前跟北齐的差距,算是迎头赶上了,北周跟北齐能打个平手了,并不具备一举歼灭北齐的实力,这次无厘头的战争就是例证,这段时间是北周、北齐势均力敌的僵持阶段。
造成这个局面,并不是宇文邕能力不济,而是因为历史原因。
北魏让北方六镇起义给冲散了,六镇起义的精锐骑兵大部分跟了高欢,建立起了东魏。只有一少部分跟了宇文泰,建立起了西魏。东、西魏时期,高欢一直压宇文泰一头,宇文泰经常被打的找不着北,损失大,急需兵员,西魏才有了府兵制。一直到北齐、北周时代,北齐军事实力上都要强于北周,直到宇文邕亲政之后,发生了变化。
到了宇文邕时代,北周国力开始慢慢赶上并开始逐渐超越北齐。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宇文邕这南北朝第一明君的励精图治,另一方面是北齐自己瞎折腾。一代枭雄高欢死后,他的几个儿子轮流当皇帝,个个都犯浑,到了孙子辈的高纬,更是个千年难遇的玩意儿。
高纬史称齐后主。后主最早指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后来,史学界喜欢把奢华无度、不理朝政、宠信佞臣、没心没肺这些词跟后主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的后主有五个:蜀汉后主刘禅、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后蜀后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历史三段乱世中,阿斗刘禅在三国时期“一枝独秀”,高纬跟陈叔宝携手南北朝时期的“后主两星”,孟昶跟李煜又同属五代十国时期的“后主双壁”。
这些后主们的共同点是: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方面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北齐后主高纬在音律方面天赋极佳,亲自谱曲《无愁曲》流传至今,高纬在文学界的外号是“无愁天子”;
陈后主陈叔宝作的《玉树后庭花》绝对是宫体诗的翘楚之作,千古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里面的后庭花,指的就是《玉树后庭花》;
后蜀的孟昶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幅春联的作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还会自己配药方,据说效果非常显著;
南唐的李煜更是多面手,书法、绘画、音律、诗文无一不通而且造诣奇高。一首《虞美人》让人觉得如果李煜不生在皇家,一定会成为宋词的领军人物。要不是后来出了个宋徽宗,李煜绝对是毫无争议的最有才华皇帝。
李煜生死都在七夕这一天,也真是老天玩了个冷幽默,浪漫的情怀,残酷的人生。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头说高纬。后主们都是昏君,里面最不出名的当属北齐后主高纬。
那是不是意味着高纬就是最不昏的,或者说昏的最不明显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么回答吧:高纬跟其他四位放在一起,真是对人家的侮辱。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0:00:11 +0800 CST  
@老涩仁 2018-03-05 09:38:18
独孤天下的片头也太言情了吧……不真诚。楼主你忙你的。88
-----------------------------
这种历史类型的电视剧,还是别看了,胡说八道,容易误导人,跟真实历史很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1:07:11 +0800 CST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同时发在17K小说网上,如果用手机看的话,17k连贯性更好。用电脑的话,还是天涯好点。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3:55:03 +0800 CST  
@xinbupiaobo 2018-03-05 15:59:41
写的很棒,这水真tm浑,有时候不代表文笔不好。
-----------------------------
你这么直白的夸奖,我会骄傲的,哈哈。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6:34:42 +0800 CST  
@拙政园l 2018-03-05 15:59:43
楼主晚上还更新吗?
-----------------------------
更新,还是不更新,这是个问题。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6:35:03 +0800 CST  
@xinbupiaobo 2018-03-05 15:59:41
写的很棒,这水真tm浑,有时候不代表文笔不好。
-----------------------------
@不一样的隋朝 2018-03-05 16:34:42
你这么直白的夸奖,我会骄傲的,哈哈。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
@xinbupiaobo 2018-03-05 16:52:25
我也是工程师,算是支持同行吧。我们这行业跟德纲他们不也一样,同行不是冤家,是朋友。
-----------------------------
是朋友。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16:58:26 +0800 CST  
瞎折腾

高纬,一代枭雄高欢的孙子,真是辱了高欢的一世英名。
高纬长得不错,但是有点口吃。结巴的人几乎都不大爱说话,高纬也不愿见朝臣,即使见了,也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帅且少言,弄的很深沉的样子,但其实是性格懦弱。
口吃的人有个很神奇的地方:说话结巴,唱歌不结巴。虽然高纬胆子不大,性格也不咋地,但是在音律方面极有天赋。不爱说话,爱唱歌,他经常自己谱曲,还时不时的拿起琵琶,自弹自唱,一副文艺范儿。不光自己唱,还让宫里所有的太监、宫女一齐唱,弄得跟大型演唱会似的,整个皇宫歌声缭绕,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只是,这场景放在南北朝这种乱世的大背景下,真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皇上嘛,有点小爱好,也没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就行了,不用太苛责,毕竟人家李煜玩出了那么高的成就。那高纬这个北齐后主治理国家怎么样呢?
治理?
他压根就不管!
高纬整天忙着玩,力求玩出新花样,不玩的时候就在琢磨下次玩点什么新花样。要是高纬忽然安静了一个时辰,大家都会觉得他是不是病了?
高纬最爱玩的当属“古版cosplay”,几乎每天都玩。在皇宫建了个贫民窟,自己穿着破衣烂衫扮成乞丐玩。玩腻了,就再建个市场,大家在市场里吆喝买卖,有买有卖当个商人小贩,来个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不够刺激,就搞军事体验--打仗。建几座城,让人攻城,高纬带人守城。有时觉得不过瘾,为了追求效果逼真,高纬还玩真的,真刀真枪,真箭射人。高纬这么‘严谨的态度’真应该替那些死伤的人,赏他两耳刮子。
要说高纬上台之后,没一件干得成功的事,也不对。至少有一件事,高纬干得非常成功:
花钱。
现在把不在乎地花钱叫视金钱如粪土,照这个理论,高纬就是个超级大号的化粪池。准确的说,高纬不叫花钱,叫糟蹋钱。
宫里送进来的奇珍异宝,玩一会,腻了,就随手一丢,不要了。
建两座大佛,为了赶工期,晚上用油作燃料照亮,一晚上点几万盒油,几十里都是光照如昼。
这家伙无聊了,就会找点事干,招了一大批工匠建宫殿,建起来也不住,就跟小孩儿玩积木似的,建好了再拆了,拆了再建。
估计高欢要知道他孙子这么糟蹋他辛苦打下来的基业,能气活了,再气死,北齐就是再有钱,也经不起他这么祸祸。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21:06:03 +0800 CST  
@老涩仁 2018-03-05 21:14:57
有意思
-----------------------------
其实周一到周五,我只在晚上九点更新。今天上午是感谢捧场,特意加的。
楼主 不一样的隋朝  发布于 2018-03-05 21:19:35 +0800 CST  

楼主:不一样的隋朝

字数:63928

发表时间:2018-02-26 21:51: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13 12:14:19 +0800 CST

评论数:4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