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新疆哈密的“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环首铜刀”数量、类型甚为丰富。环首铜刀也出现于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以及“齐家文化”的晚期。环首铜刀亦见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

在西部的四坝文化和东部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都已发现了柄身连铸但有明显分界、刀背起脊、环形柄首的刀子,说明这种和西伯利亚的塞伊姆—土尔宾诺文化的青铜刀子相似的器物,在夏代已经出现于北方长城地带了。

【环首铜刀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另一个典型器物】,在中原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也出土过一件。

现有考古资料说明,在公元前 2 千纪初至中叶,“环首铜刀”在中国西北地区获得了最早的发展和繁荣。东天山以南的哈密盆地是其最早的发展中心地。随后,环首铜刀出现了“自西向东”传播的轨迹。至商代中后期,“环首铜刀”已成为中原及北方地区铜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哈密花园子乡”采集的“鹿首铜刀”是兽首铜刀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此类铜刀柄首所饰鹿首一般都有张嘴、凸眼、立耳的夸张表情。其功能可能与环首铜刀柄首的圆环相似。繁复的制造工艺,精巧的装饰风格表明,此类铜刀不大可能是战时所用的普通兵器。陕西绥德墕头村窖藏的鹿首铜刀,河北青龙县抄道沟也有发现,中国现已发现的“鹿首铜刀”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及其周邻地域,包括新疆东部、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学界一般认为,“鹿首铜刀”具有北方系铜刀的典型风格,并传入中原地区,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


中原的“二里头遗址”贵族墓出土的“青铜战斧”与“环首铜刀”,应属于早期【北方系青铜器】。这里的北方,指的是草原地带及其邻近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1:58:57 +0800 CST  
1977年和1984年在伊拉克东北部哈姆林盆地(其东即伊朗的西部山脉)的苏美雷赫遗址进行了发掘,第Ⅰ-Ⅲ层的墓葬属古巴比伦时期(前18-17世纪),在Ⅱ、 Ⅲ层中的“管銎式斧”,就和我北方系的“管銎战斧”很相似,和我国陕西淳化黑豆嘴、史家塬出土的殷墟时期的北方系战斧比较, 在有的斧的管銎与斧身夹角小于直角,銎口上下缘略呈弧曲等细节上都有相似处。而黑豆嘴的战斧在背部有形式不一的小柱,这在伊朗、伊拉克的形式多样的战斧上也不乏其例。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苏美雷赫Ⅱ、Ⅲ层中还出土了“扁茎而茎上有穿孔的短剑”。 在中国考古学中,周人首先采用的“扁茎而茎上有穿孔的柳叶形短剑”,起源久久不得其解。伊朗的发掘品表明,扁茎上的孔是装柄安铆钉用的,因为还发现了空心的铜柄和铜铆钉。但多数考古学研究者仍把目光局限在中国境内研究问题,以致这一意见久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管銎战斧“和“扁茎剑”可以互相为证,证明它们是从同一地区经过大致相同的途径传来的。大概都是通过羌人地区传到陕西,只是战斧主要向北而在北方长城地带流行起来,扁茎剑却只在西周早中期在周人中流行,而向南在巴蜀地区长期流行。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00:14 +0800 CST  
二里头出土的一件长身窄厚刃的青铜兵器,由于在中原地区从未见过这样的器形,学者们称呼起来就五花八门。发掘者就先后称其为“戚”和“钺”,其他学者在论及这件兵器时,也都从其中一说。林沄教授认为,戚是两侧有装饰性扉棱的钺,而这件器物窄刃长身的特征,和早期北方系战斧的斧身很相近。而且在斧身和装柄部之间,有两个向外伸出的尖齿,和一部分早期北方系刀子在刀身和刀柄之间的尖齿形状相同。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件北方系的战斧,只是在安柄方式上接受了中原系的影响而改为扁平的内(音na,第四声)而已。在伊朗,类似的长身窄刃战斧的年代多被定在公元前第二千纪的中期或早期。

至于二里头出土的唯一一件柄部有镂孔纹饰的环首刀,林沄教授认为它也属于北方系青铜器。因为中原起源的铜刀子本来只在有刃的刀身之后加一段无纹饰的装柄部,用以夹入其他质料的柄中,二里头就出土过这类刀子。在早期金文中,象形性很强的刀形符号都与这类刀子形状一致。而这件环首刀连铸出可以直接把握的铜柄,柄上有纹饰和镂孔,刀背有凸沿,刀柄厚而刀身薄,这是早期北方系铜刀习见的特点。具有上述特点的刀子广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草原地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01:19 +0800 CST  
东亚的“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在“河西走廊”东西相邻而居,齐家人群多居住在“武威”民勤平原地区,四坝人群则居住在“张掖”到“敦煌”间的断续绿洲,两者以大黄山为界,并不见交错分布的迹象

在新疆东天山地区的哈密,“林雅文化”又与“四坝文化”西东相邻而居,中亚的青铜文化就是从这里,传入了东亚的“河西走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04:09 +0800 CST  
紧邻新疆地区的河西“四坝文化”的铜/青铜器的【器物类型】,与“林雅文化”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其中“装饰品”亦为大宗,有铜耳环、手镯、扣饰、铜镜和镜形饰、螺旋管和连珠饰、蝶形饰等,类型和形态是对林雅人铜/青铜器物的“一应照搬”。铜镜是古代欧亚大陆普遍流行的重要器物之一,比较起来,林雅人更倾心制作铜镜和镜形饰,而四坝人则对铜镜没有林雅人那么上心,不仅铜镜数量锐减,而且连一面纹饰镜也没有做出来。在齐家文化中也偶有铜镜出土,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也许是齐家人偶尔制作的,也许是贸易所得的。

林雅文化最早兴盛的“环首和直柄铜刀”,也完整地被四坝人照搬过来,然后又一路向东,东向成扇面状传播,抵到农耕文化圈的西北外围。“穿銎斧”等在中亚北部草原十分流行,林雅人、四坝人也制作穿銎斧。

“四坝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种“套管式铜锛”,曾发现于俄国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地区的楚雷姆河上,蒙古的肯特省以及东哈萨克斯坦。这种锛的较原始的形式在西伯利亚的塞伊姆— 土尔宾诺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中也有发现,应是起源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在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处的新疆西北部的塔城曾发现过这种铜锛,所以这种铜锛很有可能是通过新疆传到甘肃西部的。在更东的鄂尔多斯地区也有发现,可见这种锛在北方长城地带曾有分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05:35 +0800 CST  
早期的西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金属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用“各种金属”(包括五金,金、银、铜、铁、锡)来制作“金属装饰品”,出土数量常常比兵器和工具还要多,比如,耳环、手镯、指环等金属装饰性的物品。特别是,无论是“金”还是“美金(青铜)”,早期都承担着这一“非常重要”的金属装饰性功能。然而,这个“装饰性功能”,并不为东亚的中原文化所看重,这就是不同的文化圈所带来的显著不同的审美差异。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23:21 +0800 CST  
但是,在青铜时代早期的中国西北/北方地区,考古发掘出的金属文化,明显是受到了中亚草原文化的审美影响,出土了数量多于兵器和工具的各种“金属装饰品”,而且,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根本就不见任何的中原文化特点的青铜器。

只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由于中原二里头在三四期时(大约距今3600多年,晚于西北/北方的早期青铜文化),中原【青铜器范铸技术】猛上台阶之后,中原与北方两个地区之间的频繁互动,导致中原的青铜文化方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比如,北方系的青铜文化,既包含有中亚草原文化的特点(拥有较多装饰品+草原款式兵器+工具等),也包含有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青铜礼器/青铜容器+中原款式兵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24:47 +0800 CST  
大家不妨去看一看新疆哈密的林雅文化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水平到底如何?

究竟是谁教会了谁?

新疆哈密的林雅文化在时间上早于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四坝文化,在青铜器制作水平上高于四坝文化,到底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分不出来吗?

河西走廊东部的齐家文化表面上看起来时间早于四坝文化,但实际上,齐家文化到中晚期方才出现铜器,尤其是青铜器主要出现于齐家文化的晚期而已,并不比四坝文化更早!


天山北路墓地部分铜器样品经检验分析:

天山北路墓地铜器的制作成形,采用了铸造、锻造、退火和冷加工等多种工艺


这种制作水平已经远远跨越了初始的发展阶段,天山北路青铜器所反映的已是【较为成熟】的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32:46 +0800 CST  
距今3900-3700年的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不仅出土了喇叭形口包金铜耳环、青铜耳环、铜镜及其他青铜装饰品若干,是具有欧亚草原风格的金属装饰品,还识别出马骨,通过检测是驯化马骨骼,比中原殷墟发现的家马早四五百年,阿敦乔鲁可能是驯化马走向内地的一个重要通道。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35:55 +0800 CST  
“人工冶铁术”也是新疆出现最早。

新疆属于中亚的一部分,大多地方的地理地貌与中亚其他地区区别不大,特别是北疆一些大河将新疆与以西中亚国家连为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考古发现表明在古代它们拥有相同的文化。

和中亚其他地区一样,新疆在公元前20世纪与10世纪之交进入了早期铁器时代,并很快普及。中、西亚地区发现的早期铁器为原始的块炼铁,穷科克台地墓地出土的铁器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鉴定,为“块炼铁或渗碳钢”,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人工冶铁亦为块炼铁,早期的冶铁技术一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39:23 +0800 CST  
我国(东亚)古代最早于“西周晚期” 产生了【人工冶铁技术】,明显晚于新疆的中亚铁器文化。

迄今为止,公认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0:24 +0800 CST  
随着西北地区越来越多材料的发现,【“人工冶铁术”从西亚经新疆,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的路线逐步清晰,更多的人也开始支持冶铁技术是从西方传入的】。不过,【这时从西方传入的仅仅是比较原始的“块炼法”】,也就是把铁矿石炼成海绵状的铁块,经过反复捶打,塑造成型,这样炼出的铁产量低,费工多,劳动强度大,浪费原料多,还不够坚固耐用,只有通过接下来中国工匠对冶铁技术的改良,铁器才得以大放异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1:02 +0800 CST  
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块炼渗碳钢制品”是出土于属春秋晚期长沙杨家山65号墓的铁剑

中国最早的铸铁制品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在六台程桥一座春秋晚期墓里获得的圆丸状铁块,就是白口铸铁

在春秋战国时期,【块炼铁】和【生铁冶炼】两种工艺,几乎是同时存在


所以,【“生铁”冶炼技术是中国人的独创发明】,并且可以说中国是生铁利用的发祥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1:44 +0800 CST  
在春秋战国之际奠定了中国冶铁术的基本走向――以【生铁冶铸】为主。而以生铁冶铸为主的技术传统是中国古代金属文化与西方早期【以锻铁为主】的金属文化的主要区别


而铁器出现较早的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由于缺乏高温技术,一直处在【“块炼铁”】的阶段,直到张骞通西域时仍“不知铸铁器”


直到火器传入欧洲以后,为了铸造大炮,欧洲人才开始生产【铸铁】,而直到17世纪初,【“块炼铁”】始终是欧洲主要的冶铁方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2:27 +0800 CST  
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墓地发现7件铁器,从测的10个碳十四数据看,发掘墓葬年代的上限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公元前1700-1600年),下限略晚于公元十世纪】,所出铁器的绝对年代当在公元前十世纪前后。出有铁刀的31号墓测一碳十四数据,为距今3240±135年。轮台群巴克墓地出土铁器较多,有铁剑、刀、镰刀和锥等。一座墓中常常数件,从测的9个碳十四数据,墓地年代集中在公元前十世纪前后到公元前五世纪前。和静县察吾乎文化出土有少量铁器,有铁釜残片、锥、环等。


1986年后发掘的察吾乎文化墓地材料分四期,全面揭露的察吾乎沟四号墓地近250座墓葬中只出一件铁器,出自第一期墓葬中M98,是一件铁刀。从察吾乎文化分期看,早期已零星使用铁器,晚期铁器渐多。从测的二十多个碳十四数据看,这一文化年代的上限超过公元前十世纪,下限到公元前五世纪。


尼勒克吉林台古墓群发现数以百计的新疆史前时期的铁器。初步观察,这里的史前墓葬可分为早晚两大期,早期彩陶发达,晚期基本不见彩陶。早期墓葬已测三个碳十四数据,均为公元前十世纪前后。2002YNQM03是一座典型的早期墓葬,出土的彩陶和铁刀,所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的十二世纪前。


和静县哈布其罕1号墓地出土少量铁器,能辨器形者有铁耳环,从出土文物看,年代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六世纪。乌鲁木齐柴窝堡墓地发掘墓葬18座,17座属于第一类型墓葬,有9座墓葬中出有铁器,有些墓葬中的铁器较其他随葬器的总和还多,能辨器形者有包铁金泡、铁刀、铁镞,墓地测三个碳十四数据,【年代为公元前十五世纪(公元前1500-1400年)到十世纪】,出有铁器的M1b碳十四测定年代为3 l 6 5±1 2 5年。


且未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二期文化墓葬中出有铁剑、铁戒指,从测的4个碳十四数据看,年代在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塔什库尔干县香宝宝墓地出有五件铁器,碳十四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的十世纪到五世纪。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墓地出土不少铁器,碳十四年代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东风机械厂墓地个别墓地出有小件铁器,碳十四年代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乌鲁木齐柴窝堡林场II号墓地大多墓葬出有铁器,能辨器形者有铁钉、铁泡,据碳十四测定年代,墓葬年代在公元前8世纪。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群及苏贝希墓群已发掘墓葬数百座,早期墓葬中出有一件铁带扣,在弯扣上套铜,后期铁器常见,早期墓葬中出有可断代的铜器,上限年代不会晚于周初,可能早到商末或更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7:43 +0800 CST  
东亚(除新疆)最早的金器见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及商代文化墓葬。最近新疆伊犁博尔塔拉州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约4000年前的包金耳环,进一步证实了金器“由西向东”传播的途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49:21 +0800 CST  
哈密天山北路遗址出土上千件青铜器,还有金鼻环、金耳环和银耳环。小河墓地发现4位身披毛织斗篷,戴着金耳环、毛线绳项链的女性安睡在船棺中。1976年,在河西走廊玉门火烧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金鼻环、金耳环;齐家坪遗址亦出土过三件金鼻环。

印度带鼻环的习俗源远流长,齐家和四坝文化金鼻环似乎表明与印度河谷居民(与中亚人同源)有某种文化联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0:38 +0800 CST  
甘肃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金银器大致为两类,一类是车马饰件;另一类为墓主人体装饰品。

车马饰件以金、银箔饰居多,在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箔片上镂空为“S”形纹饰。耳环总体特征和欧亚草原的游牧文化中发现的耳环极其接近。

大量使用金银器,尤其是装饰多用金银器的传统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地带斯基泰或巴泽雷克文化和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共同特征之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1:47 +0800 CST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2012-2016年)考古发掘,获得了包括陶器、石器以及铜器小件和包金铜耳环、石人等遗物),经测定,文物年代均在公元前1900—1800年之间,显示出了西天山地区与中亚七河流域的文化往来,为探索新疆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及与中亚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2:56 +0800 CST  
新疆温泉县新近发掘的(2013-2016年),还有另外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呼斯塔遗址】,它的面积达到了12 平方公里,年代不晚于距今3600年。出土了陶器、铜器等遗物,其中角柄青铜短剑(刀) 和角柄青铜锥保存完整、做工精良,锥柄表面还装饰了细密规整的刻划网格文,是目前亚欧草原地区最为完整的角柄青铜武器,弥足珍贵。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3:49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