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夏商两代约一千年,中国境内出土黄金总共仅千克,却足以表明华夏金崇拜从无到有的过程。美国学者艾玛·邦克(Emma Bunker)较早解答中国黄金之谜,她认为中原地区的黄金制品是从商代开始通过周边民族传播而来;经战国至秦汉,才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东亚黄金制品始见于四千年前,夏商两代黄金制品分布范围主要在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其次才是中原地区。二里头遗址和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铜器,没有发现金器;表明金器还不是夏商王朝崇拜的重要对象。”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6:37 +0800 CST  
“周代特别是东周,黄金大量出现,至秦汉形成了玉振金声的局面。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爵士较早注意到了金器加工技术对玉器制作的影响。她认为,东周时期玉器的设计和制作有模仿源自中亚或西亚的黄金制品的迹象。通过对黄金与美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农耕与畜牧集团在选取首饰材料上的明显差异:【农耕民族偏爱玉器,游牧民族酷爱金器】;直到魏晋南北朝北方游牧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后,黄金制品才成为中国的主要装饰品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8:07 +0800 CST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金银器的出现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数量不多,其中最重要发现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金盏、金勺、金杯、盏盖、带钩等,总重8420克。陕西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墓出土金器104件,包括带钩、带扣、泡、环、串珠、络饰等装饰品和铁剑、金柄、金刀首等,共重3000余克。秦、楚两国率先进入“黄金时代”,后来,“金玉同盟”则成了汉唐文化的主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2:58:58 +0800 CST  
“黄金文化主要是通过草原来到中原。考古学家发掘了阿拉木图东50公里的伊塞克山间河谷左岸一座坟冢未经盗掘的侧室,发现墓主人头戴金冠,上衣、腰带、靴子上满饰金叶片和牌饰,因此这座坟冢也被称为“金人墓”。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精美金器,包括饰有鹿角、羊角翼马图案的金冠,虎首螺旋状项圈,人面印章金戒指,后肢翻转180°的虎、马、麋鹿,以及鹿形格里芬、山羊、鸟、树叶等造型的金饰牌、饰件。墓主人腰间佩有一把金柄铁剑,剑首、柄、翼、脊上刻有狼、羊、虎、鹰、兔、野猪等纹样。
2000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考察队在图瓦共和国乌尤克盆地国王谷发掘了公元前7世纪的阿尔赞2号坟冢,其主椁室内埋葬贵族夫妇二人,出土金器5700多件,总重20公斤。男性头戴皮帽,帽顶有鹿形金冠饰;脖子上带金项圈,项圈上部呈圆柱状表面浮雕出山羊、野猪、虎等搏斗的复杂场景;金腰带上佩有木柄包金铁剑和小铁刀,剑首、柄、翼、脊和刀首、柄部位贴金箔。女性发髻上插鹿首金发簪,双耳佩戴圆锥形錾金珠镶嵌绿松石的耳环,项带月牙形项圈,腰配一柄铁刃贴金短剑。金鍑浮雕出后肢翻转180°的山羊与老虎搏斗的场景。殉葬马匹身上有月牙形当卢、马镳等黄金饰件。2006年,甘肃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上万件。其中金银器大致为两类,一类是车马饰件;另一类为墓主人体装饰品。车马饰件以金、银箔饰居多,在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箔片上镂空为“S”形纹饰。耳环总体特征和欧亚草原的游牧文化中发现的耳环极其接近。大量使用金银器,尤其是装饰多用金银器的传统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地带斯基泰或巴泽雷克文化和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共同特征之一。

在工艺上,马家塬墓地的多彩镶嵌、掐丝等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包金、鎏金、错金银、镂空、扭丝和抛光等工艺技术均来自西方,唯有平脱和金缮可能是东方的发明。”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3:00:53 +0800 CST  
“黄金作为草原地区储存财富的等价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青铜时代以来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佩戴黄金饰品的习俗夏商之际从中亚草原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周代中亚草原游牧部落贵族的标志性特征、黄金装饰的人身饰品、武器、马具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并在战国晚期融入中原造型艺术之中。”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3:02:37 +0800 CST  
“斯基泰人自认为是最早的游牧民族,被认为是草原黄金的主人。他们分布西自黑海以北,东至伊犁河,南达古波斯,过着漂泊不定的马背生活。马背民族崇拜太阳神,而能呈现太阳光芒的正是黄金。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的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大草原。匈奴全面系统地能承了斯基泰黄金文化。所以,草原丝绸之路又可以称“黄金之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3:03:39 +0800 CST  
“古代时期,身份与等级物品的价值是由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决定的:从社会距离上讲,越是远离普通民众且只有社会上层才能获得和使用的物品价值越高;从地理距离上讲,越是来自远方的物品价值越高。考古学家张光直提出了“中国相互作用圈”的概念,新的考古资料显示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对于中国相互作用圈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各地区共享相似的文化精粹,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3:04:56 +0800 CST  
二里头带有围墙的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恰恰是专供上层统治阶级的奢侈品或稀罕物-----青铜器和绿松石器,而这两样生产制作技术很可能都是外来的技术,只是在本地(二里头)有所改进和提高而已~~

二里头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根本就不具备“本地原创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6 13:11:00 +0800 CST  
@南宫森海

图瓦共和国在蒙古北边,属于蒙古人种,自古与中原地区交往,其纬度比呼伦贝尔地区还要靠南点,这些金器造型,与北魏辽代北方草原金器并无太多差别。
-------------------------------

何止是金器文化,整个的金属文化(包括金、银、铜、铁、锡、铅在内),全部都是与“畜牧/游牧文化”直接相关的,而且,在欧亚大草原的中西部地区流行早于东部地区!

“金属文化的起源”与世界上的大河流域的农耕民族都毫无关系,东亚的农耕民族热爱的是“玉文化”~~~

西来的“金属文化”传播进入中国都是“自西向东”,并且是分两路走,一路是西北河西走廊-北方长城沿线-中原地区,一路是西南-蜀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8 13:34:01 +0800 CST  
南美洲的印加帝国的“金属文化/技术”,属于人类社会关于金属文化/技术的第二次独立发明(完全独立于欧亚旧大陆几千年前的发明),那么,“金属文化”在美洲的发明是呈现出如何的形态的,可以像镜子一样折射出欧亚旧大陆几千年前的第一次发明是如何的

印加人的金属加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他们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提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比如青铜),并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当然,印加人并没有铁制品,因为当时的印加文明尚处于“青铜时代”,而不是“铁器时代”


不妨与楼主的判断相对照,“数千年前的欧亚旧大陆的“金属文化/技术”(包括金、银、铜、铁、锡、铅)全部是来自于西亚及周边地区的“高地”(巴尔干山区-安纳托利亚山区-高加索山区南北两侧)”


现在从印加文明的“青铜时代”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印加文明独立发明的的“金、银、铜、铅、锡”等相关技术,其实都是“并行发展”的几种金属技术,并非是远距离分开、各自独立起源、互不相干的几种金属文化


换句话说,“金属文化”的产生及对外传播具有打包捆绑性!

有些网友坚决反对中国的“青铜技术”是西来的(认为是中国本土起源的),只肯承认“金、银”等有关的软金属技术是外来的,其实,正是想割裂金属文化的这种“打包捆绑性”~~

而实际上,旧大陆的“金属文化”全都来自于西亚及周边的山区高地!无一例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8 13:54:24 +0800 CST  
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人为何倾向于认为,“金、银、铜、铁、锡、铅”等金属文化,是各自独立起源的、互不相干的文化呢?

根本原因在于----想独立地拥有“青铜技术”的东亚发明权!

然而,我们从南美洲的印加帝国所走过的路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惊人地相似,进入到“青铜时代”的印加人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提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比如青铜)

其实,旧大陆的“青铜时代”也是与此相类似的。只是,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是别人的成就而已,非要把原本“并行发展”的几种金属文化强行割裂开,规定它们各自相距甚远地独立起源、完全互不相干,以满足“东亚独立地拥有青铜技术发明权”的民族虚荣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8 21:12:13 +0800 CST  
早期的西方/北方的畜牧/游牧民族的“金属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用“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锡、铅)来制作“金属装饰品”,比如个人的装饰品,包金铜耳环、青铜耳环、金耳环、银耳环等,以及各种金属材质的手镯、项链、足链等等;还有,各种车马、武器的装饰品,比如以金、银箔饰居多的车马饰件

而以上这些文化习俗,根本就不是大河流域的农耕民族所热衷的的文化习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08 21:30:28 +0800 CST  

@yuqiqazxc

@gtfz99
源自殷商时期的中国“五行学说”里-----西方属于金

这是中国的古人在瞎说吗?
-----------------------------
也许金是金星了?西是太阳系的西方

------------------------------
“五行学说”里还说,金生水、金克木

难道,也如你所猜的“也许金是金星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2:09:24 +0800 CST  
中国古人,无论是诚实程度还是智慧程度,经常高于现代的中国人

古人会说,

“西方属金、金生水、金克木”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现代中国人则说,

“东方属金、美金(青铜)当然应该起源于东方”

“中国人是超人,无所不能,全世界古代发明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就是被中国人启迪出来的。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平衡的世界,完全向着中国人倾斜!”

“只有华夏民族最优秀,其它民族比如印欧白人,那就是人渣;中东闪族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故而,西方世界的古代文明全部都是假造出来的,一个真的也没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2:46:05 +0800 CST  
中国早期古矿遗址(距今4000-3500年),主要分布在以下这三个地区,位于西北河西走廊---山西---辽西,这条路线其实就是商人的东迁线路,也是西北/北方系青铜文化“自西向东”的传播路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2:57:33 +0800 CST  
正是以上这条从【“新疆天山---甘肃河西走廊---北方长城沿线---中原地区”】的西/北方的传播路径,并由此产生了中原夏商周青铜文明

只不过,还存在另外一条向西南方的传播路径,就是从西部往西南方向传播,产生了蜀地青铜文明(三星堆文明)

三星堆青铜文明与中原夏商周青铜文明,分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文化体系,两者之间不具有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字体系也互相不借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3:04:11 +0800 CST  
由于中原地区不产锡矿,所以,青铜冶炼技术必定不是在中原地区最先发明的

那么,中原龙山文化晚期出现的零星【锡青铜器】(其实只有1件),很可能是外来的锡青铜”输入品”


中原地区获取的铜资源和锡资源,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地方】,因为在已知的那条铜链上,一点锡都没有出现(即铜和锡并未出现在同一条链上),这说明,中原地区获取铜矿的来源之地,必定也不是青铜技术的最初发源地

而中原地区的锡矿来源地,至今尚未明了,目前只能推测,可能存在一条单独的锡链,但肯定与已知的铜链并不重合

青铜冶炼技术的最早期发源地,“铜和锡”必然会是集于一地或是在地理相邻近的,绝不会是两者分隔在地理上相距较远的两地;而且,还应该是裸露于地表用“肉眼“就能发现的那种浅表矿石,而不是深埋于山里或地下、难于被肉眼所看到的矿石

------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才会大幅度地降低“青铜冶金技术”的最初发明难度!请记住,由于青铜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在远古时代绝对属于“高科技发明“,所以,只有在难度降低的自然条件下,才有可能被远古人群发明出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3:19:56 +0800 CST  
二里头所在的洛阳盆地,是个资源贫乏的地方。铜、锡、盐等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全都得从外地运进来。最近的铜矿就是山西的中条山,但却是个贫矿,更多的铜矿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呢。并且,山西还有解盐,所以,夏朝必须控制晋南地区,故而二里头文化对晋南的东下冯文化产生了影响

注意到没有,二里头文化对两个文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个是晋南的东下冯文化,一个是冀南的先商文化,都与青铜冶金活动有关,一个是为了获取山西的铜资源(还有盐资源),一个是为了获取青铜冶金技术,可能还包括获取辽西的锡资源,因为中国的锡矿分布,除了北方的辽西内蒙,大都在南方地区了,少部分在西北、西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3:22:23 +0800 CST  
与二里头距离较近的青铜文化,就只有先商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了(排除了青铜制造水平不够好的岳石文化),而先商文化又与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又存在着扯不断的密切关系-----冀南、冀中的先商文化和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地理上紧相邻,且在时间上前者晚于后者约两三百年,并且,最早的先商文化因素,就出现于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里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青铜“冶金和铸造”水平,两者都足够成熟,既有红铜(少)也有青铜;既有石范(多)也有陶范(少),既有单范也有复合范;而且是采、冶、铸工序分离的成熟青铜产业体系

反而是,二里头只不过是“青铜器铸造中心”而已,却并不是“青铜冶金中心”!----换句话说,二里头只有“后半部分”的青铜产业,却缺乏“前半部分”的青铜产业,有一种半路出家的感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3:36:42 +0800 CST  
实际上,在二里头文化里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的高级文化元素,都有一种“半路出家”的感觉!也即,“非原创”的感觉~~~

“二里头文化三期之前,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与统治阶级的宗教、仪式、生活和艺术有关的奢侈物品,体现中原文化对周边文化精华的主动吸收,而且经过王朝官工的提炼、加工,赋予王朝礼制的内涵以更高的文明成果,再辐射于四夷。”

二里头这种“ 外来吸收----本地提高------辐射四方”的文化传播模式,本身就意味着,二里头很多高级文化元素的“非原创性”!

【提高不等于原创】,就如同,日本的茶道艺术不能取代中国实用性饮茶文化的原创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10 13:41:41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