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古代欧州人主动地选择以畜牧为主,种植为辅,牧农有机结合的道路;

而古代中国人选择的,则是放弃了早期的畜牧业,而走向了单一的种植业经济;

两者最后的发展结果可以看到,中国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失之交臂!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化的早期发源地之一,而欧洲则不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

但是,上天不会将所有的优点集中赋予同一个民族,必然是-----有所得、必有所失

重农耕的中国人虽然较早得到了农业起源及发展的强大优势,但是,却错失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

重畜牧的印欧人虽错失了农业起源的先发优势,但是,后来却登上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大台阶

这就是为什么,中华文明在近代以前的农业社会里发展得还不错,然而,自近代工业文明的出现,便开始全方位地落后于西方文明,甚至差一点被稍早一些跨入工业化门槛的日本人所覆盖掉,中华民族的命运当时可真是岌岌可危!

这可不同于华夏历史上曾遭受过落后的野蛮民族蒙古人、满清人的侵略啊,一旦被技术先进的民族所覆盖掉,日后要想再翻盘可就难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6 16:29:01 +0800 CST  
近代的西方人在“考古和历史”方面(但并非“所有的”方面)多有作假的动机和嫌疑,故而,西方人的确有让人不可相信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西方人的确是存在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就走极端性地去“全盘否定”西方人的“所有”历史成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06:13 +0800 CST  
人类历史上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现代文化的90%以上的源头来自于距今1万年以内的新石器时代),出现过三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革命(也即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一是,农业技术革命;二是,金属冶炼技术革命;三是,航海/工业技术革命

东亚与第一次的农业技术革命有关系(稻作+粟作),因为东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农耕技术发源地之一;但是,后两次重大技术革命的发源地,的确都不在东亚地区,东亚只是被传播地区而已,因为后两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与“畜牧人群/文化”有关系,而东亚和北亚地区并非“畜牧文化/游牧文化”的发源地!

(偏偏有一些民族主义者偏不肯承认这一点,他们宁愿发挥着“大胆的想象力”,任意地凭空(毫无证据地)就指定中国的云南和四川---那就是世界上的“草原文化/金属文化”的发源地啦。对于这种“黑心的想象力”,楼主还能说什么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06:46 +0800 CST  
而后两次的重大技术革命,却与“印欧人”均有着一定的关系!

虽然最早的“金属冶炼技术”未见得是由印欧人“率先”发明的,但是,印欧人作为“最早期的青铜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伴随着“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时代”的印欧人大迁徙,向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广为传播了青铜技术,这是毫无疑问的。并且,近代的“工业革命”,则百分百肯定是印欧人的率先贡献,而这个工业革命,则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速度


我们现在用到的电脑及网络,都是印欧人的发明,我们有什么理由,用着别人的创造发明,却把印欧人贬低得“一无是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07:46 +0800 CST  
关于中国的驯服马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蔡大伟说,在中国,马是何时何地被驯化的仍旧是个谜。

中国的家马和马车是商代晚期突然大量出现的,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西安老牛坡、山东滕州前掌大等商代晚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用于殉葬和祭祀的马坑和车马坑,在墓室中也出现了马骨。

然而晚商之前有关马的考古材料非常少,虽然有零星的马骨记录,但数量极少,材料又很破碎,很难断定是家马还是野马,早期驯化阶段的缺失和商代晚期家马的‘突然’出现,使中国驯马历史显得扑朔迷离。

为了揭开中国家马的起源,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现已开始对殷商以来中原地区河南安阳殷墟、河南郑韩故城以及宁夏、内蒙古地区等考古地点出土的马骨进行古DNA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古代马的母系来源十分广泛,既有本地起源的因素,也有外来因素。

多年来,马的遗骸在欧亚大陆、西伯利亚草原地带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考古遗址中出土得越来越多。但是马的驯化是在一个地区开始,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还是在不同的地区分别被驯化,目前考古学家仍然不清楚。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09:48 +0800 CST  
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古代属于“中亚文化圈”)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两个比较重要的考古发掘的报道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2012-2016年)考古发掘,获得了包括陶器、石器以及铜器小件和包金铜耳环、石人等遗物),经测定,文物年代均在公元前1900—1800年之间,显示出了西天山地区与中亚七河流域的文化往来,为探索新疆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及与中亚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温泉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端,西、北则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是新疆早期青铜时代西天山地区的中心性遗址。墓葬出土的人骨显示出了明确的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显示了古代欧洲人在西天山地区的活动轨迹,为探讨公元前两千年前西天山地区欧罗巴人群状态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探索新疆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及与亚欧草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实物资料。

2013年发现的大麦颗粒以及“马骨”等古代动、植物遗存,对与理清古代中国大麦的传播路线,尤其是中国古代家马的来源提供最新的材料,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新疆温泉县新近发掘的(2013-2016年)还有另外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呼斯塔遗址”,它的面积达到了12平方公里,年代不晚于距今3600年。出土了陶器、铜器等遗物,其中角柄青铜短剑(刀) 和角柄青铜锥保存完整、做工精良,锥柄表面还装饰了细密规整的刻划网格文,是目前亚欧草原地区最为完整的角柄青铜武器,弥足珍贵。

黑山头的发掘也获得了重要成果,在居址地面上发现了两具完整的“马头”,与温泉县境内另一处同属青铜时代早期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马骨”相互印证,为解决中国家马起源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10:42 +0800 CST  
然而,中亚和新疆的古DNA检测结果显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候】(青铜时代早期),有来自于欧亚大草原中西部地区的“印欧西方骑马人”,在经过远距离长途旅行之后,到达了东部地区的新疆(现代维吾尔族拥有35-40%的印欧血统)以及西北蒙古(现代蒙古人也有10%的印欧血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28:59 +0800 CST  
中国最早的“半游牧文化”,应该是始于西周中晚期的内蒙“夏家店上层文化”(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而中亚草原的“半游牧文化”,则出现于“安德罗诺沃文化”(距今4000-3000年)的晚期(相当于中国商代的中晚期),这就是说,欧亚草原中西部地区的“半游牧文化”,要早于东部地区的“半游牧文化”

那么,世界上真正的“游牧文化”呢?也同样是欧亚草原中西部地区早于其东北部地区

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是“斯基泰人”(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位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而同时期的中国内蒙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只是属于“半游牧文化”或者“游牧文化的早期”,显然要晚于欧亚大草原的中西部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30:32 +0800 CST  
在欧亚大草原的东部地区,最早出现的真正的“东方游牧民族”是“匈奴人”,而不是“北狄”和“西戎”,北狄和西戎是“半农半牧”或者“畜牧”的民族,并非真正的“游牧”民族!

北亚真正的游牧民族是在大约公元前3世纪(战国晚期)时兴起的游牧部族

并且,较晚方才出现的“匈奴人”,其实并不是“同种族”的单一民族,而是一个“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民族(部落联盟),这是通过对匈奴额金河墓地的古DNA检测而得知的,匈奴Y染色体包括C3、Q、N1c、R1a1、O3等多种人种来源,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其中就包括印欧白种人R1a1

故而有人做出一个推断,“最初的草原民族是印欧人R1a1,但是东方民族也转变为游牧民族以后,R1a1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不是增加”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33:56 +0800 CST  
由于畜牧/游牧文化,与“牛和家马”都紧密相关,而这两种动物的最早驯化,很可能与“印欧人”有着很大的关系!而“羊”的最早驯化,则是与闪族人密切相关


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三个青铜时代遗址的26个黄牛遗骸进行的分子考古学研究表明,有T、T2、T3世系,(这三个世系,尤其是【T3】,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起源于近东地区)。还发现有T4世系,而T4世系则是东亚起源的

以距今约4000年的石峁古城的黄牛为例,“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

通过与周边地区古代黄牛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黄牛的遗传结构主要以统治性的【T3】世系(近东起源)为主,同时伴有低频的T4或T2世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39:41 +0800 CST  
但是,还是有人坚持不肯承认“牛”与印欧人之间存在的关联

那么,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与“牛”紧密相关的文化----“乳制品文化”

“牛”和畜牧/游牧民族的“乳制品文化”紧密相关,那么,“乳制品文化”究竟是产生于西方还是东方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43:28 +0800 CST  
原始人类在最早期,无论是哪里的原始人类,都是“乳糖不耐受”的基因类型。而有一些人群后来的“乳糖耐受性”变得比较高,是在牛奶饮用史中逐渐进化出来的,当“畜牧/游牧民族”采集动物乳汁饮用或制成奶制品,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某些人群对饮食习惯不断适应过程中,经历了自然选择压力而获得乳糖酶活性的持续性


由于不同的饮食环境及习惯的不同,“乳糖耐受性”也存在由遗传决定的“种族差异”,由于农耕民族驯化的家畜(比如猪、鸡等)大多用于食用,【而黄牛要到青铜时代才在东亚地区大范围出现】,而且,主要是用来帮助耕作,而不是用来采集牛乳汁,故而,中国人的“乳糖耐受性”的比例非常地低!


从东方人的“乳糖耐受性”很低,而在世界上凡是以印欧西方人为主导的地区,则基本都是“乳糖耐受性”最高的地区,这说明,畜牧/游牧民族的“乳制品文化”,很可能最早与古代欧亚大草原上的印欧白种人大有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44:14 +0800 CST  
同样是“狩猎/畜牧文化”起源背景的闪族人,其“乳糖耐受性”都比不过印欧人

北亚的蒙古人的“乳糖耐受性”既比不过闪族人,更不比不过印欧人!

我们凭什么这么自信满满地认为,东方的蒙古草原才是世界上的“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仅凭一处肯本就难以断代的岩画,就想稳坐“游牧文化”的起源地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2:55:50 +0800 CST  
“牛”的文化,显然和印欧人的关系更大!

而古DNA分析结果已经明确显示,在距今4000年的青铜时代早期,起源于近东的黄牛世系在东亚地区的古代遗址里居统治地位

我们不肯承认,有用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3:04:27 +0800 CST  
【距今4000年左右】,对东方而言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不仅印欧白人已经骑马到达了西北蒙古和新疆,还给东亚带来了其它的影响,比如,金属文化、驯服马、黄牛、小麦,甚至有可能就是整个的“畜牧/游牧文化”!东方较晚出现的“游牧文化”,很有可能是东方民族向西方来的印欧骑马者学习而来的,印欧白种人很可能就是全世界的“游牧文化”的老祖宗!


而我们的民族主义者,就差把中国的云南、四川的少数民族,推举为全世界“畜牧/游牧文化”的老祖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3:09:52 +0800 CST  
谁说“畜牧文化”起源背景的人群,就一定是人口数量上不去且是无所作为的人群?

在整个西方世界,现今唱主角的全部都是“畜牧文化”起源背景的人群!而在新石器早中期繁荣兴旺的西亚农耕人群,早就被青铜时代的畜牧人群给覆盖掉了,沦为了现在的非主流人群。比如,单倍群G2a人群,其古代DNA经常性地被检测出现于欧洲新石器时代的各个文化遗址里(出现的频率很高的呢),可现在呢?标准的欧洲非主流单倍群!


在东方世界,现今人口占大多数的汉族的祖先,也曾经是“半粟作半畜牧”的人群呢,如果不是因为东方的畜牧文化原本就是从西方传播来的文化,而东方的农耕文化底蕴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特别地深厚,这才导致了汉族后来又逐渐地放弃了畜牧文化,只剩下单一的农耕种植文化,而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却未见得总是一件好事情噢,当然,最大的好处是人口数量可以激增,在战乱时期起到了有效阻挡被异族快速灭绝的人口缓冲;然而坏处却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困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8 13:11:04 +0800 CST  
我们看所有的历史人群的形成,一定要有“人群迁徙的动态”观念,而不是用一种“静止”的眼光,光报几个历史名词或列出一个历史年表就够了!

说实话,瞎编一个“历史年表”又不是什么难事情,三皇五帝的历史年表中国人也能编得出来,难道这样的一个“历史年表”就可以代表了历史真相了吗?

还有人指望从《山海经》里找到华夏文明的最早源头,然而,传说毕竟是真假难辨的,具有相当多的不可靠成分,很难做为确凿无误的推导证据来使用,因为想象的成分太多了!

其实,最靠谱的还是对人的基因遗传学分析,为何楼主倾向于从基因遗传分析的角度来分辨不同的古代人群呢?

因为早期的新石器文化是和人群血缘(也即基因)密切相关的,血缘相近的人群,往往也拥有相近似的文化和语言。而人群的迁徙又将原本是相近的基因和文化散播到了各个不同的地方。然后,不同来源的人群在某地相融合,又形成一个新的混合人群!

----这就是一个古代民族很常见的动态形成过程,而并非我们原先所假想的“古代民族就是呆在某个地方一直不怎么挪窝、也不怎么变化的某一群人”

历史发展过程并非是一个静止状态,却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分离、迁徙、融合”的动态过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30 13:53:05 +0800 CST  
过分看重“历史年表”的作用,绝对会陷入历史造假者早已设计好的圈套!

因为造假者知道,只要编出一个貌似正确合理的“历史年表”,大家就会相信这就是“历史事实”了

这可惜,他们的这一套骗不了所有的人,至少对楼主根本就根本不管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30 13:58:07 +0800 CST  
现代的欧洲各民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为何现代的西欧人不怎么待见东欧人(包括俄罗斯人),仅仅是因为东欧的经济落后于西欧吗?其实,还有基因差异的原因存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30 14:00:41 +0800 CST  
先说东欧人,东欧人最常见的民族类型就是“斯拉夫人”,那么,斯拉夫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基因分析的角度来看,斯拉夫欧洲人主要属于单倍群R1a和I2,意思就是说,斯拉夫人的混合形成来自源于两拨不同的古代人群,一个是印欧人R1a,另一个是欧洲土著居民I2

如果从“动态迁徙”的角度来描述一下“斯拉夫人”的形成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大约在“新石器晚期-红铜时代”,来自于黑海大草原的一部分印欧人R1a迁徙到达了东欧、中欧、北欧,另外,还有一部分印欧人R1a则去了中亚和南亚

到达东欧、中欧、北欧的这部分R1a人群主要属于Corded Ware culture(距今4900-4350年),他们和欧洲的新石器文化Cucuteni-Trypillian culture(位于乌克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始于距今7-8千年前)的欧洲土著人口I2相混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30 14:01:25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