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而我们看看这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的言论,无一不是在无所顾忌的【“利益最大化”】!

把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成就贬到零,把自己民族的成就抬得无限高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的~~~

民族主义者自己肆无忌惮,没人拦得了你们,但是,请不要把“中国”拖下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1 15:22:01 +0800 CST  
西方的拼音文字并不是站在了中国的古文字之上而产生的

西方的拼音文字也不是站在了古埃及原始图画文字之上而产生的(历史书上基本都是这么声称的!----这是一个完全没有经过大脑而得出的结论,而几乎所有的专家教授们都很乐于接受不需要动任何的脑筋的结论哦~)

西方的拼音文字是站在了“苏美尔楔形文字”的肩膀上产生的“他源文字”!

然而,论坛里居然有人想连“苏美尔楔形文字”的真实存在性也给彻底地否认了,妄图连根拔去西方世界古代文明的最重要源头之一-----西亚的“两河文明”!(知道楼主为何这么生气了吧)

假如,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只有两个是真实存在的(其它的清一色都是由西方人伪造出来的),一个是已经消失的“美洲文明”;另一个是尚未消失的“华夏文明”,那么,华夏文明还能“独活”多久呢?民族主义者自己好好琢磨去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1 15:37:44 +0800 CST  
古埃及图画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殷商甲骨文,这三种古文字在随后的三千前的漫长时间里,分别经历了三种完全不相同的历史演化过程:

1。古埃及图画文字,属于纯粹的“表意文字“,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拒绝演变,因为它很可能就不是一种真正的文字,也即,与语言的声音无关

2。殷商甲骨文,属于“意音文字”,与语言的声音相关联,出现了“形声字”新造字法,既保留了“意符”的表意作用,【也新开启了“音符”的概念,并且,“音符”代表的是语言里“单音节”】(而不是“多音节”,更不是“音素”)。甲骨文在随后的三千年里的演化过程中,除了极大地增加了“形声字”的比例之外,从未改变过“意音文字”的性质!

3。苏美尔楔形文字,和殷商甲骨文一样,也属于“意音文字”,与语言的声音相关联,也有“形声字”的出现,既保留了“意符”的表意作用,【也新开启了“音符”的概念,并且,“音符”代表的是语言里“单音节”】。然而,两河楔形文字在随后的三千年里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地“质变”,从最初的苏美尔“意音文字”,逐步地朝着“拼音文字”的方向变化着,大致的演化过程是: “意音”楔形文字 → “音节”楔形文字 → “辅音字母”楔形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3:39:02 +0800 CST  
殷商甲骨文和苏美尔楔形文字,虽然起点相似,但是,之后的发展之路却完全不同,原因在于后继者的语言差异!

也就是说,苏美尔人和其后继者阿卡德人之间,属于不同族群和不同的语系的前后关系

然而,商人和其后继者周人之间,则属于相近族群和同一语系的前后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3:50:26 +0800 CST  
对于后继者而言,延续前朝的文字都属于“借用文字”

这是因为,尽管文字的表象是“字形”,但是,所有真文字背后都是与发明这个文字的族群的“语言”直接相关的(包括语音和语法),不是一个异族想借用就随便借用的,因为借用者的语言,有可能与文字发明者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差异”就会带来别扭感,就不是那种“原配”的感觉,也就没有“一脉相承”的那种感觉,总感觉哪里变味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4:00:13 +0800 CST  
日本人“借用”汉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

假设,商人的后继者不是他们的兄弟亲戚----周人,而是日本人(幸亏不是!),古汉字的发展演化结果会变成怎样的一种状态?

好,那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借用”汉字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4:04:58 +0800 CST  
再次重复一遍,借“假文字”容易,依葫芦画瓢即是!

但是,借“真文字”难,关键在于“真文字”的背后隐藏着某种特定的“语言”,正是这个特定语言的某种高阶特点,决定了这种真文字的新造字法(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如何产生的

而异族(说不同的语系)很难借用这个真文字的(与发明者的语言直接相关的)新造字法

也即,日本人无法借用古汉字里的“形声字”造字法来表达日本人的语言----属于多音节的日语,因为“形声字”造字法只适合于属于单音节的古汉语/汉语。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硬搬”,把汉字的“字形”和“读音”都给搬过来----就是“生搬硬套”的那种形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4:27:05 +0800 CST  
日本人是“借用”了不少的古汉字,只可惜啊,古汉字并非日语的原配文字,于是,别扭感出现了!

日语中【汉字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由于汉字或汉语传入日本的时期、途径不同,以及汉字原音在中国地区存在差异性等原因,音读又分成吴音、汉音、唐音三种读音,真够麻烦的了~~~

“音读”,是日本古代从中国引进来的读法

“训读”,是日本本土就有的读法

凡是“非原配”的语言-文字关系,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感出现了,总有一种表达不够充分到位的感觉,毕竟,日语和汉语,不仅发音不一样,语法也不一样,而且,中日两国文化毕竟还是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的,仅用汉字来表达日本人的某些纯粹的日式概念,似乎也是勉为其难的

于是,大约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这就是“拼音文字”的低级阶段!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4:46:37 +0800 CST  
由于汉语对于日本而言属于“外语”,只有部分日本贵族能懂,日本平民不认识汉字也不说汉语。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假名,在日本下层民众得到流传。随着汉字和假名的普及,假名和汉字的优点和缺点的互补,于是形成了目前假名和汉字混写的局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4:53:51 +0800 CST  
为什么我们一提到“拼音文字”,首先想到的不是“音节文字”,而是“拼音字母文字”呢?

因为,【“音节文字”】的出现,实际上是从“意音文字”向“拼音字母文字”转变的一个中间过渡期,属于“拼音文字”的低级阶段,它之所以会产生,其实还是基于【“意音文字”里新开启的“音符”的概念,“音符”代表的是语言里“单音节”】-----日语共有71个假名,也就是71个音节,也即,假名是直接表示音节的,而且一个假名只读一个音节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5:02:48 +0800 CST  
这就是说,拼音文字的初级阶段“音节文字”,一定是受到“意音文字”里的“音符”表达“单音节”的概念启迪出来的,并非是自己原创的“一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而且,甚至连“假名“的字形,都是来自于“意音文字”或“意符”的简化版或抽象版

很明显,“音节文字”的出现属于“改进”的结果,而不是“原创”的结果!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5:13:42 +0800 CST  
由于人类能自然感受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

而“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

所以,人类首先出现的初级“拼音文字”,则一定是“音节文字”,而不会是“音素文字”,因为这才是最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里的渐变性和承上启下性!

这就是说,“音素文字”一定是从“音节文字”拆分而来的一种更高阶的“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的出现和进化,一定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套演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步登天的那种骤变式升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5:24:02 +0800 CST  
由于“音节文字”,实际上是从“意音文字”向“拼音字母文字”转变的一个中间过渡期,属于“拼音文字”的低级阶段,故而,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稀少见到的,代表性的有日语的“假名”

请注意,尽管汉字里的“音符”也是“一个字符对应于一个单音节”的,但是,汉字属于“意音文字”,而不是“音节文字”,因为汉字并未抛弃“意符”的表意作用;而“音节文字”已经抛弃了“意符”的表意作用,只取意符的简化或抽象之后的形式,来纯粹“表音”(表达一个音节)而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5:33:46 +0800 CST  
@yabu2016 2017-07-22 15:41:24
一种古老的语言是不是真正被破译了,要看他破一出来的文字或单词是否具有字典功能,如果有,那么我们无可辩驳。还有一种被认为不可破译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已被我破译。先生可以看看我的《古文字学术报告.亚布破译印章文字》
-----------------------------
字典功能?拥有多大的字库可以算字典呢?

我已经说过了,“文字的背后是语言,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的背后文化的复杂性和先进性”,所以,“自源文字”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它必然与偏高阶的语言(单音节词较多的“孤立语化”的语言)相挂钩

2。它必然会是一种“意音文字”,即新产生“形声字”造字法,或者是“通假字”用字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6:05:48 +0800 CST  
@yabu2016 2017-07-22 15:44:42
-----------------------------
如果你的破译法是基于两种古文字的“形似”

那么,楼主只能说,你还没有搞懂“真文字”的本质含义!

“形似”,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6:09:11 +0800 CST  
产生“形声字”,是“自源文字”演化的必经之路,是绕不过去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2 16:10:47 +0800 CST  
由于日本的汉字是从古代中国借来的文字,日本人是将古汉字的“字形和字音”一块儿借来的,故而,日本古代典籍全部都是汉字,但是,如果要用“日语”来读,其可读性是非常之低的,不懂汉语的一般日本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看得懂书,后来为了提高可读性便于阅读,才开始以某一种特定的汉字(比如草书或汉字的边旁部首)当做日语的音节注音的【“音节符”】来使用(类似于拼音注音),之后不断简化成为了现在的【“假名”】。所以,最初日本的古代文章确实是全用汉字(日本古代上层贵族有懂汉语的),后来为了方便日本一般的平民百姓使用“日语”来阅读文章,才有了“汉字和假名混用”的现象,类似于汉字与拼音的混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3 13:31:07 +0800 CST  
所以,日本的“假名”就是一种“音节符”,只表一个音节,但不表意的。(不妨对比一下中国的甲骨文,甲骨文里的记形符身兼二职,即表音(单音节)又表意,也即,意符与音符的双重功能,均集于一个记形字上)

而且,日本的“假名”并非是独立的一种“音节文字”,在日语里,“汉字与假名是混用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3 13:36:59 +0800 CST  
总而言之,像日本人这样“借用”古汉字,由于汉字与日语是“非原配”关系的文字和语言,故而,日本人在使用汉字时肯定会有一些别扭感存在!而且,总也无法摆脱这种别扭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3 13:39:20 +0800 CST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周人借用商人的甲骨文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周人与日本人借用古汉字的最大区别是,周人居然能将商人新创造出来的造字法----“形声字”造字法,轻松地、完全地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这是日本人借用古汉字绝对做不到的地方!

也就是说,日本人顶多做到硬借古汉字的“字形和字音”,但是,却无法做到借用古汉字的最重要的新造字法---“形声字”造字法

因为“造字法”是和发明该文字的人群其“语言”特点直接相关的,而“形声字”造字法原理注定了,只能和“单音节词”居多的孤立化的语言相挂钩。而日语却是“多音节”的黏着语,这就注定了日本人根本无法借用古汉字里“形声字”造字法!也即,日本人无法借造汉字机器,只能借用已经造出来的现成的汉字产品而已

但是,周人的状态却完全不一样,周人居然能做到把商人造汉字的机器---“形声字”造字法也毫无问题地借到了,这说明,周人和商人两者的“语言”应该是很相近的,属于同一语系(汉藏语系);并且,周人和商人在文化上也比较相近,主要炊具都属于“陶鬲爱好者”(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连裆鬲,一个是分裆鬲);两者的来源在地理上都是最初来自于西北地区,虽然商人的直接来源地是东北和冀北。 周人和商人很可能是“近亲关系”,才会出现这样的“一脉相承”式的文字继承感;这与日本人借用古汉字的别扭感是完全不相同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23 13:41:47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