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青铜技术的西来,不会影响到华夏文明的原生性的!因为商文明是真正的“原生性文明”,拥有“自源文字”,而华夏文明始于“商文明”,别指望能再往前推进了,没用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36:51 +0800 CST  
有太多的中国人总是梦想着华夏文明五千年,这是不可能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38:02 +0800 CST  
第三波浪的重大先进技术覆盖,就是“航海/工业技术人群的覆盖”,这波人群覆盖行情发生在距今大约1500-2000年的时候,而且,覆盖范围从旧大陆扩大到了新大陆,从北半球扩大到南半球!其覆盖面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而且,主导人群就是印欧人,另外,较早工业化的日本人也是蠢蠢欲动,凭借着早于大清迈入工业化门槛的重大技术优势,在抗日战争时期,差一点就要实现对中国人(拥有的还是农业社会的落后技术)的人群覆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39:01 +0800 CST  
这说明,重大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仅体现于最早先的农耕/畜养技术的起源,还有其它方面的重大技术进步,也完全不可以轻视!比如,青铜/冶铁技术、航海/工业革命等等

而且,人类重大技术的发明和出现,在时间上往往是有先有后,并非同时出现。这就意味着,掌握不同技术的人群,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爆发可能性,比如,农耕人群先爆发,后来才是青铜人群的爆发,并对之前的农耕人群产生了覆盖,由于后来者居上的效应,这使我们后面看到的结果,并非最早期的技术革命产生的人口爆发的结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近代欧洲人的航海革命/工业革命,奠定了印欧人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格局,而这个现代人口分布格局的产生,跟古代的西亚农业技术起源,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如果,当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日本人的侵华战争,能够成功地覆盖掉中国人群(幸亏中国的疆土够大、人口数够多,真真是救了中国一命啊!),那么,东亚当前的人口分布格局,也绝对不会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40:40 +0800 CST  
印欧人能获得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以及人口的广泛分布,绝对和某种重大的技术优势是有关系的。而且,印欧人的技术优势,经常和“金属”有关系,一是,青铜/冶铁技术;二是,工业革命(本质上就是“金属文化”的高级阶段)

所以,印欧人喜金,东方人爱玉。但是,“金属文化”可以令印欧人群获得极其强大的、一而再的人群扩张优势;而玉呢,东方发达的“玉文化”,可曾给东方人带来过什么样的发展优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41:33 +0800 CST  
一些中国人把印欧人贬低得比人渣还人渣,有用吗?

靠贬低他人,就可以提高中国的民族尊严了吗?


一个优秀的人群的成功与否,以“结果”论英雄!那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你们从全世界的人口分布格局和土地的占有面积来看,人家印欧人哪里不如华夏民族了?怎么就要被你们踩在了脚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46:11 +0800 CST  
中国自近代起,不思进取,止步不前,差一点就要被人覆盖掉了!

中国人不知道反思自己,却要怨天忧人,这算什么?

排外的后果是什么?

任何与世界上的重大先进技术(不管是谁发明出来)无缘的民族,就等着被别人覆盖掉吧!~~~~


凡是那些有着严重排外倾向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这根本不是爱国,而是害国,是置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于不顾,置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于不顾~~~

楼主坚决反对任何的排外行为,这种毫无意义的、所谓“百分百本土起源”的民族虚荣心,不要也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5 15:54:07 +0800 CST  
东方的“玉文化”即使再“精美”,也是没有资格成为“原生性文明”的重要标志的,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一点!

这就是说,“精美”并非是一种“重要性”的判断指标,而我们经常被“精美”的物品迷了花眼,日本的文化可是“精美”得很呢,但是,日本文明是“原生性文明”吗?

然而,原创的“自源文字”(哪怕早期的字形再难看!),却有资格成为“原生性文明”的重要标志~~~

全世界的“自源文字”稀罕得屈指可数,可东亚就已经占据了“两个”:

一个是殷商甲骨文(与商青铜文明相关);另一个是古彝文(可能与三星堆青铜文明有关)。而商文明与三星堆文明是并行关系,而不是前后继承关系!“三星堆文明”并没有后继者,而“商文明”则成为华夏文明的最早源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01:24 +0800 CST  
也许有人会说,那司马迁提到过的“夏朝”怎么办?难道不算是“华夏文明”的最早源头吗?

二里头文化遗址,经常被当成是“夏朝”的后半段遗址,但实际上,这个“假说”是很有争议的,在考古学上还远谈不上是最后的定论

另外,在司马迁的时代,可并没有“文明”这种概念出现,文明的概念正式形成于18世纪,这是很晚近的东西,古代的司马迁可从没有说过,夏朝进入到了“文明”的时代!

所以,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华夏“文明”始于夏朝-----这纯粹是对于司马迁的历史记载,所作出的一种过分延伸的主观性解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14:48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遗址的争议的焦点,究竟在哪里?

关键在于,二里头文化的归属问题,也即,究竟是属于夏,还是属于商,或者是半夏半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17:19 +0800 CST  
比如,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楼主比较欣赏这位考古学家,敢于多方位思考,也敢说实话),就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关于二里头为早商都邑的假说”,博文中再次提出了他个人的看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18:12 +0800 CST  
“从考古遗存中辨析出古代文献所载最早的两个王朝——夏、商王朝的更替,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考古学的一大热门议题。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伊始,就成为夏商王朝分界研究的焦点所在,先后有众多的提案被推出,尝试在二里头文化各期和二里岗文化之间区分夏、商王朝文化。【形形色色的观点包括“二里头主体商都说”、“二里头前夏后商说”、“二里头全为夏都说”,以及“二里头主体夏都说”等等】。

由于这一议题讨论的时段尚处于“原史时代”,缺乏像甲骨文那样的自证性文字材料,因而上述观点仍只能归于假说和推断之类,而无法定论。由于假说只提示可能性,所以假说间是不具有排他性的。在既往的相关论著中,似乎还没有哪位学者在标题中即明言个人观点仅为“假说”。以“假说”入题,意味着与以往参与讨论的学者相比,笔者对自己倾向性观点的“自信度”并不高。鉴于此,笔者并不企望通过此文推进相关研究走向深入,而只是想藉此作一提醒:【在作为目前主流观点的假说之外,还存在着另外的假说,且其所提示的可能性似不容忽视】。

在目前的时点上,最新的系列测年结果、出土文献中提供的新线索以及对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演变的新认识乃至对相关阐释理论和方法论的再反思,都为我们重新审视“二里头商都说”提供了新的契机。

【高精度系列测年数据看来更支持“二里头商都说”(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分界或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间分界)】以及“陶寺文化为夏文化说”等当前属少数派学者的假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18:51 +0800 CST  
许宏的观点,似乎有些倾向于“二里头商都说”(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分界或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间分界)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20:52 +0800 CST  
那么,楼主是怎么看待“二里头夏商之争”这个问题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21:18 +0800 CST  
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早期形成过程来看:“从聚落时空演变的角度看,作为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的二里头在伊洛平原的出现具有突发性,而没有源自当地的聚落发展的基础。如此迅速的人口集中只能解释为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口迁徙。”

二里头文化在中原的繁荣,其实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如果没有外来人群和文化的流入,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也就是说,二里头文化遗址的产生,其本身就具有来自于周边地区的【“移民性”----通常意味着“文化多元性”】,自然,在二里头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肯定是会受到周边文化的明显影响和相互交流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21:46 +0800 CST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在“移民国家”生活过的经历,所以,对于“移民国家”的文化多元性是不太理解的,楼主顺道说一下

楼主在两个西方移民国家生活过,对于“移民国家”的【文化多元性】记忆非常深刻,一般在移民性国家,你基本可以吃到各国的餐饮,而且还很正宗!你也能见到来自于各个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也绝对让你大开眼见。你甚至都有可能与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打交道,他们经常说着带有本国口音的蹩脚英语,至于技术水平如何,就各有高低了,而华裔背景的技术人才,也不一定就能比别人更优秀!其实,大家的水平也基本都是相近的,并不会出现天差地别式的落差,你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但也有可能在其它的方面比不过别人

所以,一个人开阔眼界很重要,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不会得民族主义者的那种眼光狭隘的“自恋症”------总觉得全世界的其它民族都是笨蛋,只有中国人最聪明,全世界所有的古代成就,不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就是被中国人启迪出来的,全世界所有的文化源头(包括文字、青铜技术等等)都在中国人这里!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43:18 +0800 CST  
二里头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就意味着,二里头的文化是具有“多元性”的!

二里头肯定受到过周边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二里头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辐射,也即,文化的交流经常是相互影响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47:04 +0800 CST  
我们不妨看看可作为考古学文化标志的【炊具】,“二里头类型的炊具以盆罐和鼎为主,二里头类型虽然也有鬲、甗,但是或数量少,或出现的年代较晚。【二里头类型三期陶鬲的文化谱系,目前虽不能明指】,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和三里桥文化及其后裔之间不存在任何渊流关系,【其四期的陶鬲,则基本上属商式鬲系统】。二里头类型四期中,均发现了甗,但数量少,每期仅见一两件残片,可看出性状者,均带有箅隔。【带有箅隔的甗,起源于山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48:45 +0800 CST  
再看看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二里头一二期的青铜器很少,只是零星出现而已;而中原地区又缺铅少锡的,中原地区顶多是青铜器的“铸造中心”而已。请注意,“冶金和铸造”的区别!
------【采矿、选矿、冶炼】,才是“冶金工业”的三大技术,是青铜器“铸造业”的基础和原材料来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49:36 +0800 CST  
二里头带围墙的“官营作坊区”兴建于二里头的二期,那时候,二里头尚未出现青铜容礼器呢,官营的手工作坊区照样属于保密区,不让人随便看的。有没有注意到,手工作坊主要生产两样东西,一是青铜器,二是绿松石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6 16:50:20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