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尚在旅行之中,先简短回答几个问题~~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8 23:01:23 +0800 CST  
@仓颉鸟迹 2015-03-03 12:51:22
Thomas Young和商博良对罗塞塔碑文的解读没有全部正确。这已经是公认的观点。对圣书体的理解这几十年发展很大。这些新的发展也不见得都对。西方的解读基本上是按形声字处理。只有形旁的就从别的地方找一个对等的形声字,假设它们同义同音。这种方法造成了一些句子解读得似是而非,或者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俗话说秀才读字读半边。总体来说,秀才认字的策略就是现在对圣书体的解读方式。问题是能否发现比这更好的解读方式呢?
--------------------------------
“对圣书体的理解这几十年发展很大。这些新的发展也不见得都对。西方的解读基本上是按【形声字】处理。”-------这句话绝对有问题,西方人根本不是把“古埃及圣书体”解读成【形声字】,而是【“全音素拼音字母文字”(也即辅音+元音)】!

“形声字”可不是“全拼音文字”,只是【一定程度的“拼音化”】而已,也即,如果“全拼音文字”的拼音化程度为100%,那么,“形声字”的拼音化程度顶多也就50%而已

在西方人的“全拼音文字”里,是没有“形声字”的,因为西方人已经基本抛弃了“形符”的功能,而只保留了【“声符”】的功能,而且,由于早期的“声符”是与人类语音能自然感受到的最小单位---【“音节”】相对应的(而不是“音素”!),所以,“拼音文字”最早出现的拼音化形式-------一定是“音节文字”这种低级形态,而不会是“音素字母文字”那种高级形态!

从“音节”到“音素”的进一步拆分,不同语言的民族有着并不相同的拆分法,并且,这个拆分过程是需要动用大脑的逻辑思维的(并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生过程),比如,汉语拼音里的“韵母和声母”的历史渊源,就可能与南北朝时期曾受到过佛经梵文(一种拼音文字)的影响而产生的音韵学有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8 23:37:27 +0800 CST  
为什么在殷商甲骨文里,和西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里,都出现了类似“形声字”的造字法?

关于这个问题,楼主以后有空时,会增加这方面的相关内容,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8 23:40:49 +0800 CST  
@隐龙先生 2017-07-08 20:12:20
图片中的V和W,对应的那两只小鸟有什么区别吗?
凭什么断定一模一样的两个小鸟,一个是V,一个是W?
-----------------------------
商博良解读古埃及文字的方法,其实类似于“破解密码”,也即先【“假定”】,然后,再“试探性地破解”

但是,古文字 ≠ 密码

因为,“假定”可以天马行空,什么可能性都会去试探(包括,看似不太符合常规逻辑的地方,因为密码设置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意想不到,让人很难猜出规律性来)

但是,古文字的自然发展过程,并非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任意过程,而是会受到语言文字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的极大限制!

也就是说,破解密码的思路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但是,破解古文字的思路则不可以“天马行空”!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强行假定】殷商甲骨文是一种“全拼音文字”!

【除非,甲骨文不是“古文字”而是一种“密码”】,那么,为了破解密码,我们完全可以先【假定】甲骨文是一种“全拼音文字”,然后,再进行“试探性”的破解

商博良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密码式”的破解方法,也即先“假定”是某种可能性后,基于这个“大胆假定”的前提,再进行“试探性地破解”~~~

只可惜,这并非“古文字”的破解方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00:14:49 +0800 CST  
西方人之所以敢【强行假定】“古埃及图画文字”就是“全音素拼音文字”,是因为古埃及文字是“死文字”,反正属于死无对证的古文字,西方人怎么“假定”,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出破绽来

然而,西方人却不敢【强行假定】“殷商甲骨文”也是“全拼音文字”,因为甲骨文是活化石,是有后来的文字作对证的,所以,西方人不敢拿甲骨文作“天马行空式”的“大胆假定”了~

所以,西方人没有本事来破解中国的甲骨文!自会玩那些“死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00:23:19 +0800 CST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7-07-05 23:23:05

具体参见《清季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研究》,作者:李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不要以为只有西方的一些学者会胡说八道,中国的某些学者也不例外呢!

北京师范大学可真是出奇葩的学校,那个于丹教授充其量就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的思考水平,居然还能全国知名了;而这位李帆教授也是水平有限,什么中国人种和文明西来说,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古代文明(除美洲文明之外),【都是外来的文明】,一个也不少!

可这两位居然都是博士生导师的教授地位,只能说,文科领域的教授、博士相对比较容易混得上!

说实话,楼主在本帖发帖的内容,其中一部分的思考深度,已经完全有资格进入文科类的硕士、博士论文了,虽然楼主只是个工科生而已。故而,楼主从来都不会盲目地崇拜任何的文科类教授,特别是,其中某一些学者如果想让楼主真心佩服,就请独立思考能力超越楼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11:00:42 +0800 CST  
为什么在殷商甲骨文里,和西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里,都出现了类似“形声字”的造字法?


关于这个问题,楼主准备忙里偷闲,分段地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1:52 +0800 CST  
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的一个共同的发展历程,就是当纯粹表意的象形/刻符文字(假文字)与部落语言的声音进行挂钩(即拼音化),从而演变成真文字时,它一定会演化出“形声字”的造字法、或者是“通假字”用字法,而肯定不会是“拼音文字”造字法(无论是低级的“音节文字”造字/词法,还是高级的“音素文字”造字/词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2:37 +0800 CST  
以上这段文字的表述,其实包含了不少的信息内容,楼主有必要将重点之处逐一列出,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4:08 +0800 CST  
1。所有的(而不是一部分)
2。自源文字(而非他源文字、非借用文字)
3。共同的(即没有一个例外的)
4。纯表意图画文字与语言的声音的挂钩,指的是与人类自然感受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挂钩,而不是与人为拆分音节之后的“音素”挂钩
5。声音挂钩之后所得到的“意音文字”,只是“一定程度的拼音化”文字而已,也即,根本达不到100%的“全拼音化”程度,因为“意音文字”并没有真正的抛弃“意符”
6。自源文字的“拼音化”过程,其实,就是产生“形声字”造字法,或者“通假字”用字法的一个过程
7。拼音文字并不是自源文字,而是“他源文字”,时因为从音节拆分到音素,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发过程
8。拼音文字属于100%的“全拼音化”造字法,即基本抛弃了“意符”的象形功能,而重新定义了“音符”的抽象化语音功能(要么与“音节”挂钩,要么与“音素”挂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4:48 +0800 CST  
【自源文字】的一个共同的发展历程,【就是一定会演化出“形声字”造字法、或者是“通假字”用字法】

--------这个推论的得出,是否会让人感到仍有些意外和不太能理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7:19 +0800 CST  
这就是“自源文字”不愿意完全彻底地抛弃“意符”的必然结果!从而只能演化成为一种【“意音文字”】,也即(意符+音符)


【意符+音符 = 形声字】,或者是,【意符“兼任”音符 = 通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8:46 +0800 CST  
中国的“殷商甲骨文”,和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楔形文字”,都属于这种(意符+音符)的【“意音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09 23:19:17 +0800 CST  
请大家一定要牢记!

【意音文字 ≠ 拼音文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46:51 +0800 CST  
【意音文字】,是顶多50%拼音化的文字(“音符”,只是与语音的“音节”挂钩,而并不是“音素”);但是,仍保留了原有的“意符”,只不过,原有的“意符”扩充了其职责范围(是需要身兼二职的):既保留了原有的“意符”的表意职责,同时,又需要新兼任起“音符”的表音职责!

-----是原创的“自源文字”,自我循序渐进演化的结果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48:38 +0800 CST  
【拼音文字】,则是100%拼音化的文字(“音符”,与语音的“音节”或者是“音素”挂钩,并且,“音符”仅仅是“表音”而已),而基本抛弃了原有“意符”的表意含义

-----属于“他源文字”,即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出来的结果。

因为彻底地抛弃了原有“意符”的表意功能,故而,可以大幅度地简化和抽象化原有“意符”的复杂形状,从而变成一个简单的抽象符号,可以去代表语言的发音(“音节或音素”):其实,就是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纯粹的“音符”。这意味着,“造字法”开始另辟蹊径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49:06 +0800 CST  
一个问题出来了,“自源文字”为何就是不愿意像“拼音文字”那般,完全彻底地抛弃“意符”的表意职责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49:56 +0800 CST  
因为任何古文字随时间而演化的过程,都会具有“承前启后的”的继承性和渐变性,不会出现“骤变式”的大跃进升级,哪怕它的前身是纯表意的“假文字”,演变过程亦是渐进式的这种

既然,真文字的前身---假文字是纯粹表意的象形/图画文字,那么,从假文字到真文字的转型过程(即“拼音化”过程),是绝不可能发生从“纯粹表意”的一个极端,突然地,变成了“纯粹表音”的另外一个极端,而顶多是“渐进式的转变”过程而已----既保留原先的“表意”符号的象形职责,又赋予其崭新的“表音”符号的职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50:27 +0800 CST  
“古文字”(而不是“密码”)随时间的演化过程,是有着它自己的自然规律可循的,不是我们人类想怎么操纵它,就可以怎么操纵它的。“古文字”的演变规律,很明显,带有“承前启后”的【继承性和渐变性】,我们人类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践踏任何的自然演变规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51:59 +0800 CST  
说到底,当任何一个原创的“自源文字”,一旦和语言的声音(指“音节”)挂上钩之后,其文字的组成就变成了两类,一是,【记形字】(老造字法--“意符”);二是,【形声字】(新造字法--“意符+音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7-10 15:53:11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