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如果“三星堆文明”并非是一个百分百纯粹的东方文化,而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合璧式”的一种青铜/玉礼文明,那么,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各自人数占比如何,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呢~~

如果西方人的占比过高,且居主流统治人群地位的话,这个“三星堆文明”还真就可能是西方“古雅利安文明”的一个分支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5:45:12 +0800 CST  
所以,我们必须先分析一下,“三星堆人群”的构成及来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5:47:18 +0800 CST  
在“三星堆文明”中出现的「华夏系玉礼器」,这当然是来自于西北甘青“古羌人”的文化特点;而在“三星堆-金沙文化”中出现的金器和太阳神崇拜,又是“古雅利安人”的文化特点;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中,即可以看到本土文化“宝墩文化”的影响(仅见于三星堆文化的早期),又可以看到长江中游及鄂西川东峡区的影响

因此,【三星堆人 = (外来的)西北古羌人 + (外来的)中亚雅利安人 + (本地的)宝墩文化居民 + (外来的)长江中游峡江人】

———当然了,“三星堆文明”的最大文化/技术贡献者当然应该是「外来的」前两者,

那么在这前两者中,又以谁的人数居主流地位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5:58:07 +0800 CST  
从“三星堆-金沙文化”后裔之一的【彝族】来看,“古彝文”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以及“彝族”的父系基因构成是以「古羌人」居人数占比的主导地位,而印欧雅利安人的血统比例仅占了极低的比例而已~~

这也许说明了,在三星堆的“外来移民”中,应该是以【“古羌人”】占绝对多的主流人群地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06:57 +0800 CST  
新研究发现:三星堆时期上层社会可能有两大族群


根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揭开三星堆青铜面像奥妙的关键,不在于千篇一律的容貌,而在于后脑勺上的发型。根据青铜面像的发型,可以把这些“三星堆人”分为两类,一类人脑后梳着一条下垂的麻花长辫;另外一类人则长发上盘并以发笄固定。孙华教授认为,发型是区分族群的重要标志,两种发式可能正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族群。

从三星堆出土青铜头像的数量上观察,辫发族群有优势;但出土青铜人像中看上去像祭祀神职人员者,均属于笄发族群。因此可以推测,三星堆时期上层社会的主要构成,应该就分别为“笄发族群”和“辫发族群”。笄发者应是神职人员,而辫发族群则可能执掌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等世俗事务。

不同的人群在社会地位上是否存在差别呢?

从佩戴黄金面具的4个面像的发型来看,“辫发”“笄发”各占其二,似乎表明在最高等级的权力结构中,两类人群平分秋色。但从铜面像数量来看,“辫发”人群远比“笄发”人群多,假定青铜头像能代表上层社会人群,那说明社会贵族阶层中,【“辫发”人群当属主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08:14 +0800 CST  
“辫发”三星堆头像




“笄发”三星堆头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10:29 +0800 CST  
从古汉字的造字法,可以将脑后的辫子与“古羌人”联系起来了~~~



在上面的“自源解说”中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解读,楼主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13:41 +0800 CST  
“商人”的主要来源是北狄化的古羌人,根据对殷商时期墓址的发掘发现来看,殷商男子普遍以“辨发”为主,商朝时期的发型,从形象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男子辫发样式较多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15:09 +0800 CST  
这样看来,“三星堆文明”中的统治人群之一【辫发者】,应该就是“古羌人”,并且,“辫发者”也是“三星堆文明”中【人数最多】的主流人群!

至于,“三星堆文化”中的【笄发者】究竟是指谁?尚不能确定~~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7 16:19:15 +0800 CST  
在现代人群里,其实也有长得像三星堆青铜人像的呢,在国观里,就有人贴出了下面两张图片作对比,楼主不妨给转帖过来,顺带在此表示一下谢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23:00 +0800 CST  
“三星堆-金沙文化“肯定是与西北牧羊者【“古羌人”】密切相关的,比如, 在彝族的发饰里也出现了“绵羊角纹”图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25:43 +0800 CST  
第一个问题,移民来自于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是从哪一条路线进入到四川“成都平原”的呢?

——-就是通过【“藏彝走廊”】,或采用地理学名号称之为“岷山—横断山走廊”

而“藏彝走廊”的东部边缘,就是【岷山与岷江】,可见下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28:19 +0800 CST  
从地理上看,

岷山,从甘肃西南部一直延伸到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部(见下图);岷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

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古代人群,应该是从岷江上游沿江而下,从西北甘青地区迁徙而来到四川成都平原的“古羌人”(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30:55 +0800 CST  
由于上古人群的“吉向尊位”通常指向他们的直接来源地,比如,商人的直接来源地是辽西和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因此商人位尊东北方位,商代建筑和墓葬多偏向于东北

而“三星堆文化”居民则是尊成都平原的西北方位大山(岷山),三星堆两个主要祭祀坑的坑口正是“西北向正对岷山”,其环境意象也标明了【岷山在三星堆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同样的,“金沙文化”遗址的古人类墓葬头部也是朝向“西北方向”的!

经过考证,“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文物与祭器大部分都是蕴涵着西北方位北斗七星的文化理念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34:20 +0800 CST  
第二个问题,西北甘青“古羌人”究竟是于「何时」开始迁徙进入四川成都平原的呢?

也即,在三星堆的遗址里,何时才出现有震撼了世界的【青铜器/玉礼器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39:05 +0800 CST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四川“成都平原”上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桂圆桥文化(一期接近于“马家窑文化”;二期接近于“宝墩文化”)(距今5100~4600年)

—> 三星堆遗址一期 (“宝墩文化”)(距今4600~4000年)

(以上是文化表现平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耕文化)╌ ╌ ╌类似于“家养土鸡”
==============================================================
(以下才是震撼了世界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青铜文化”)╌ ╌ ╌类似于“金凤凰”

➞【三星堆遗址二期、三期(“三星堆文化”)距今4000~3100 年)】

➞【三星堆遗址四期 (“金沙文化”)(距今3100~2600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43:49 +0800 CST  
青铜冶金技术,方才是“青铜文明”产生的催生剂~~~~

文明的产生原理,从本质上讲就是携带着“青铜冶金技术/畜牧文化”的畜牧民族,迁徙移民来到有着“农耕文化”传统的平原地带定居的结果,以公式来表述就是:

【(平原上的农业居民的)农耕文化 + (迁徙而来的畜牧文化移民的)青铜技术/畜牧文化 = 文明的产生】

那么,“文明”产生的主导人群(也即“唱主角”的人群)到底算谁?是本地的农夫土著居民,还是外来的畜牧/青铜移民?

楼主的回答是,

并非是我们一直所错误认为的是“本地的农耕土著居民”在唱文化的主角,而实际上,却是“外来的畜牧/青铜文化移民”方才是“青铜文明”产生的真正主导人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5:51:20 +0800 CST  
在三星堆的遗址里,究竟于何时才出现有【青铜器/玉礼器文化】?

——是在三星堆遗址的【二期、三期和四期】(但不包括一期),年代大约距今4000-2600年,在时间上大体相当于中原“夏商周”三代时期

三星堆遗址的一期,其实就是“宝墩文化”,距今4600-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稻作/粟作文化,在此阶段并无任何的“青铜器和华西系玉礼器”出现!“仁胜”砖厂土坑墓中出土的玉锥形器,具有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玉锥形器的风格,一期出土了类似于“良渚文化”的玉锥、玉泡等礼器,陶器以磨光陶罐为代表,【还未出现“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从出土器物上看,这时期的祭祀活动可能受到了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

因此,距今4600-4000年前的三星堆遗址的一期文化(“宝墩文化”),并非是由移民来自于西北甘青的“古羌人”所创造的成都平原的“青铜文明”,而是由其它来源的古人群所创造的新石器晚期的稻作-粟作文化(而并无青铜器和华西系玉礼器出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6:04:06 +0800 CST  
那么,拥有三星堆“青铜器/金器/华西系玉礼器”的【青铜文明】阶段则应该是

1。广汉“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遗址文化的二期、三期)

2。成都“金沙文化”(三星堆遗址文化的四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6:06:03 +0800 CST  
1。广汉【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遗址文化的二、三期),距今4000~3100年

『二期』(距今4000~3700年)———-时间上大体对应于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距今4200-3600年)

以“高骈、仓包包”等祭祀坑为代表,【“仓包包”土堆亦朝向西北方的岷山】,两个坑共出土了4件“铜牌饰”,【并没有发现大件青铜器】。从“铜牌饰”的形制、镂孔、穿孔方式等方面看,【成都平原的“镂空铜牌饰”与新疆哈密的牌饰联系更为紧密(很可能经过“齐家文化”),而“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的起源地,则应与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有关系】。三星堆遗址除这4件牌饰外并无其他同时期铜器,这类牌饰与后来的三星堆青铜器也缺乏关联,因而它们可能是从西北传入成都平原的早期青铜制品,应该还伴随有少部分的“三星堆人”先期进入到四川成都平原。另外,在这些坑中已经出现了有“玉斧、玉刀、玉矛的等时代较早的礼器”,和大小成套的石璧、石璧蕊等三星堆特有的器物类型


『三期』(距今3700-3100年)———-时间上大体对应于中原“二里头夏朝”(大约距今3735年-3600年),和“商朝”时期(距今3600年—3046年)

“三星堆文明”的辉煌始于距今3700年前!于此同时,三星堆底层分期中的“宝墩文化”遗迹也在距今3700年前时嘎然截止,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有大量的“三星堆人”来了~~~

——-【震撼了世界的“三星堆青铜器”(三星堆1号和2号祭祀坑)的出现年代】


“三星堆文化”的一号祭祀坑的纯碳十四数据,应是在距今3600年之前。1号祭祀坑的主坑道与“三星堆”土堆的方向一致,【都朝向西北方向的岷山】,坑内埋藏神器、礼器、祭器420件,包括人头像、人面具、尊、垒等青铜器179件;金杖、金虎等金器4件;璧、琮、瑗、璋等玉器129件;斧、白、铲、矛等石器70件;盏、盘、罐、器座等陶器39件,还有象牙、海贝等

┅┅1号坑属于“三星堆遗址三期”的初期,对应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的二期和三期”(也即夏朝晚期,此时越来越多的外来“商人”正不断地进入中原二里头都邑,并为夏朝王室秘密生产青铜器、绿松石器以及华西系玉礼器!)



“三星堆文化”二号坑祭祀坑明显晚于一号祭祀坑,年代大体相当于殷墟晚期(晚商殷墟的二三期)。2号祭祀坑坑道方向与1号祭祀坑一致,【也是朝向西北方向的岷山】,坑内埋藏神器、礼器、祭器1119件,包括大立人像、大人面具、神树、神坛等青铜器730件;金面罩、金挂饰等金器61件;璧、琮、瑗、璋等玉器116件;璧、瑗、矛等石器15件;还有象牙67件、海贝4600枚等】。二号祭祀的器物数量和品种都要大大超过1号坑,器形也有较大的不同

2号祭祀坑与1号坑相比,出土文物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丰富得多,其中大型青铜立人像,大型青铜人面具、青铜神树等是1号祭祀坑没有见到的。2号祭祀坑中出土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正是站在一个高高的方形“祭台”之上,指挥着整个祭祀活动的。“三星堆”土堆也或就是这种高台,站到“三星堆”高台上面遥望【西北方的岷山】,有一种看到了云天之上神山的感觉,说明“三星堆”土堆当年可能就是用于指挥大型祭祀活动、进行遥祭神山与上天的重要高台,这就是“三星堆文化”这个名字的来源!

┅┅2号坑属于“三星堆遗址三期”的末期,并作为三星堆遗址的第三期正式结束的标志,时间上对应于中原地区的殷墟晚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8 16:07:32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