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画出一张图来,来形象地展示上述这个过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21:51 +0800 CST  
【青铜冶金技术是“文明”产生的催生剂】~~~~

而旧大陆上的“青铜冶金技术”的最早出现,就出现于“高加索山脉”的南北两侧(南侧发明的可能性要大于北侧,而北侧的技术则是从南侧传播过来的)

并且,逡巡于高加索南北两侧的【高原或草原狩猎/畜牧民族】与“青铜冶金技术”的对外传播和向外扩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而且,伴随着“青铜合金技术”向旧大陆上的其它地方扩散,“畜牧文化”也在同时一块儿扩散出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38:44 +0800 CST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假思索地想当然认为,

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出现,只与生活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民族”独家相关的,而与北方边缘地带的“畜牧民族”毫无关系

然而,历史真相并非是如此的呢~~~~

历史真相经常会颠覆你那卓越的“想象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42:31 +0800 CST  
楼主已经说过多次了,

文明的产生原理,从本质上讲,就是【不同来源】的文化“相叠加”的结果!

也即,携带着“青铜冶金技术/畜牧文化”的畜牧民族,通过迁徙移民来到有着农耕文化传统的平原地带(比如大河流域)定居的结果,以公式来表述就是:


【(平原上的农耕居民的)农耕文化 + (迁徙而来的畜牧移民的)青铜技术/畜牧文化 = 文明的产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45:20 +0800 CST  
那么,“文明”产生的主导人群(也即“唱主角”的人群)到底算谁?

究竟是本地的“农耕土著居民”,还是外来的“畜牧/青铜移民”?


楼主的回答是:

并非是我们长期一直所错误的以为的,是“本地的农耕土著居民”在唱主角

实际上,却是“外来的畜牧/青铜文化移民”方才是“文明”产生的真正主导人群!


这就是说,“中原华夏文明”的主导人群,并非是生活于中原地区的古中原农耕居民(比如“仰韶文化人群”,属于“古中原类型”)

而是,从西北/北方边缘地区迁徙而来的“青铜/畜牧文化”的外来侵略者,“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50:53 +0800 CST  
当所有的中国人还在执迷不悟地秉持着“农耕民族至上论”的时候,

却万万没有想到,华夏民族祖先(说“汉藏语系”)来源的出身背景,竟然是西北甘青地区的“放羊娃”——【古羌人】

这真是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难以置信啊~~~~~

然而,考古证据却毫不留情地指向了这一推论呢

信与不信,随你。。。。。。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57:03 +0800 CST  
关于“齐家文化”古人群、“仰韶文化”古人群分别说什么【语系】?


西北甘青牧羊者——“齐家文化”人群肯定是说“汉藏语系”的;

而中原农耕居民——“仰韶文化”人群则很可能并不说“汉藏语系”


这真是要颠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所秉持的观点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20:39 +0800 CST  
“齐家文化” vs “仰韶文化”


一,从体质特征上来看

在中原青铜文明产生“以前”的所有考古学文化里,体质特征最为接近现代中国人的古代人群,正是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而且是非常的相像哦!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把黄河上游甘肃史前人群定义为“原中国人”(Proto-Chinese)


而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人群,却与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仰韶文化人群具有古南方人群所特有的“阔鼻突颌”的倾向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类马来人种”的现代东南亚人体质特征。黄河中游的仰韶半坡组与黄河上游的甘肃史前组差异比较明显,反而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新石器组比较接近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22:57 +0800 CST  
二,从古DNA(父系)检测结果来看

“齐家文化”的Y-DNA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成功地检测出六例,【清一色的O3类型】,其中一例还成功测出来下游是【M117】的一个子类型,其兄弟支系就是现代中国人里一个大簇。由于M117是“汉藏语系”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因此,齐家文化人群很可能是说原始“汉藏语系”的古人群~~~


“仰韶文化”最新近刚刚才成功地测出两例古Y-DNA结果,一例是Q-M120,另一例是O2a


在仰韶遗址出现的这一例单倍群Q,的确让不少人都感到非常地意外(但楼主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的考古专家们一直都坚决反对接受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的一种论断——当他看到中国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与中亚地区同时代的彩陶文化颇有相似之处时,曾认定中国的仰韶彩陶文化应该是从中亚地区传播过来的。而中国的专家们则认为,中国的彩陶文化不仅是在东亚本土独立起源的,而且,后期还不断地向西面传播呢,甚至影响到了新疆等地

然而,从仰韶文化遗址里测出的这一例与单倍群Q有关系的古DNA结果,则似乎是更支持瑞典安特生的最早判断。因为单倍群Q原本起源于欧亚草原的中西伯利亚南部,后扩散至中亚、西亚、美洲等地,M120应该是Q系中进入中原的一个主要支系,有可能是在“前仰韶时代”就已经从中亚迁徙到甘肃,然后在“仰韶时代”又向东扩散至陕西关中地区,再进入到中原地区

至于进入到东亚腹地的这支Q系子类型的语言,则目前无从判断,不过,它的一个并不算很远的欧亚草原亲戚——“北匈奴”的语言,则可能是说分布于西伯利亚中部的【“叶尼塞语系”】


至于,从仰韶遗址里检测出来的另外一例O2a的下游类型,则是与现代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南亚语系”】的主流人群是兄弟近亲,其体质特征也应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由于“仰韶文化”古人群在总体上的体质特征是偏向于“南亚类型”的,因此,从仰韶遗址中所测出的这一例O2a,很有可能就是“仰韶文化”父系的主体来源之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31:33 +0800 CST  
三,从“玉文化”和“尖底器”上来判断

“齐家文化”玉器近年来被证明是华夏文明古玉文化的核心,这一论断是在对齐家玉器以及夏商周玉器的分析论证中得出的,从而纠正了过去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作为古玉核心的论断


而“彩陶文化”和“玉文化”之间则存在着互斥现象,那些非常热爱彩陶文化的仰韶人(以及马家窑人),却并不怎么热爱“玉文化”的;同时,仰韶人所喜欢用的“尖底器”陶器系统,也应属于外来的一种文化,因为“尖底器型”并非是东亚地区本土陶器的传统器型,而有可能与中亚、南西伯利亚流行的尖底陶器,存在着不远不近的亲缘关联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35:19 +0800 CST  
那么,再提出一个问题,

外来的北方侵略者“商人和周人”,他们又该说什么语言呢?当然,所指的是“固有语言”,而非学来的语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38:22 +0800 CST  
绝大多数的国人(包括专家们)想当然地认为,

只有“古中原居民”(比如仰韶文化人群及其后裔)方才是说“汉藏语系”的古代人群,而外来的北方侵略者——商人和周人,则肯定原先并不说“汉藏语系”的,也即他们的“固有语言”并非属于“汉藏语系”,可能就是“北方异族”所说的某一种异族的语言。只不过,他们后来改说古中原人的语言了

然而,楼主通过对“古汉字”造字法的分析之后,却发现以上说法并不和逻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48:22 +0800 CST  
由于文字是文化大厦的基石,而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

因此,创造了古文字的人呢,并非是底层的平民百姓,而是上层统治阶级

在汉代以前,文字属于上层统治阶级的专利品

由于文字(指真文字而不是刻符陶文)是语言的载体——-在所有真文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语言,那么,这个语言究竟是谁的语言呢?

回答是,谁创造了这个文字,就是谁的语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5:56:20 +0800 CST  
殷商甲骨文,其实就是“书面化的古汉语”

既然殷商甲骨文是由“商人”发明出来的,那么,

商人的固有语言当然就是“古汉语”啦~~~~

周人如果能够做到“轻而易举”地继承甲骨文的“形声字”造字法,而该造字法是与古汉语的“发音”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呢

这说明,周人的语言和商人的语言应该是比较接近的,都属于相同的语系“汉藏语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00:48 +0800 CST  
商人和周人作为统治阶级,根本就没必要为底层的平民百姓创造文字

汉代以前的文字和书籍,基本上都是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呢,而并不是为底层百姓服务的

所以,商周人创造文字,根本就没必要与底层百姓的语言扯上关系

实际上,只会和统治阶级的“固有语言”紧密关联~~~

因此,商人和周人,这两者都应该是说“汉藏语系”的人群,并且,他们所说的“汉藏语系”语言,还是他们的固有语言,而并非是向别人学来的语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10:27 +0800 CST  
如果大家还将信将疑,不妨考察一下在汉字里出现的那些众多的“汉藏同源字”

这些“汉藏同源字”究竟是在什么时期创造造出来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15:05 +0800 CST  
我们知道,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已“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但实际上,汉字里的“常用字”仅2500字而已,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汉藏同源字”】

我们不妨考察一下,这些很常用的“汉藏同源字”,究竟是在那个时期“创造出来”的古汉字呢?

另外,我们还知道,

古文字在汉代以前其实属于“上层统治阶级”的专利,与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基本无关

因此,在汉代以前创造古汉字的人,当然不会是底层的普通平民百姓,而应该是【上层统治阶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15:41 +0800 CST  
楼主分类列举了大约90%的【“汉藏同源字”】,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同源字都是由哪个朝代(或时期)的上层统治阶级创造出来的,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哪几个朝代(或时期)的上层统治阶级,应该属于说【“汉藏语系”】的那些人群~~

有些国人总以为,商人和周人肯定是讲“北方异族语言”的外来侵略者,真的会是这样的吗?

那些根本就不会说“汉藏语系”的外来北方异族统治者(假定他们说“阿尔泰语系”),居然能够创造出这么多的“汉藏同源字”(而且都是常用字)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17:31 +0800 CST  
【汉藏同源字】,主要是在以下三种“字体”流行时期,被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创造出来的:

殷商甲骨文里的汉藏同源字

畜、考、六、象、五、白、百、如、若、夕、姬、才、哉、其、时、降、中、融、每、妣、四、妃、乞、率、笔、粪、昏、保、缶、展、羡、员、幼、垂、曾、登、刍、对、委、何、罗、古、即、吉、漆、日、穴、浴、柳、由、论、蒙、容、杀、折、八、蔑、足、帅、卒、音、三、定、并、为、入、虐、辟、由、餐、啬、亟、郭、帛、敝、柄、将、采、次、豆、屯、耳、放、分、甫、腹、格、工、冓、谷、狐、果、函、涵、黑、侯、呼、祥、即、将、介、九、究、何、河、林、婪、陵、仑、论、每、侮、女、如、妻、其、基、契、且、祖、寝、浸、驱、射、十、协、畴、铸、寿、叟、童、同、土、杜、藉、洗、贤、新、熊、羊、祥、洋、养、易、锡、场、攸、有、于、鱼、画、亦、二、从、树、心、俱、逸、子、族、卒、尊、去、尘、栗、聘、格、定、凡、别、祉、予、咎、干、黑、卢、败、尼、夹、亢、恐、柳、视、仓、甲、胄、黎、联、律、术、牧、逆、年、析、胶、犹、杀、首、乃、阳、未、蔑、洒、目、饮、允、蒙、羡、夙、折、雉、殷、昼、毕、具、丰、令、丁、戚、父、沓、贪、婪、童、角


金文里汉藏同源字

隅、府、骚、斯、藏、夏、吾、语、辞、富、巩、昆、飞、汤、敞、尚、播、胜、付、遂、奄、肤、过、环、胡、宦、谏、节、俗、曲、流、骚、坚、真、末、辱、谲、潭、顶、蛰、洽、到、厌、炭、织、识、贼、畀、痹、载、菜、咨、惮、嫡、底、饵、防、付、府、岸、略、俗、欲、馈、遗、盖、墨、穗、详、滥、臼、狗、驹、遽、缪、铃、酋、求、聚、全、参、甚、是、叔、爽、待、始、潭、荒、措、夜、壤、诱、虚、谈、炎、严、俨、延、雁、详、漾、赐、诵、愉、逾、迂、宇、吁、愚、隅、舍、臂、眠、卧、念、造、都、踵、慈、字、姊、咢、纳、临、到、戾、假、迄、孔、忍、惮、割、瑕、荒、繁、农、淫、董、尚、肤、佳、待、裔、饥、馑、梁、连、龛、咨、载、诟、遂、然、选、潜、没、当、闷、越、朔、贼、寇、馈、庐、闲、粥、全、留、里


篆文里汉藏同源字

绘、艾、胞、祷、提、毒、搅、攘、箱、除、错、魄、裁、滓、撞、纵、双、悸、飘、漂、摇、矫、钝、唇、粉、银、坟、睡、增、层、赠、泛、廉、罕、挟、叠、缘、残、顽、诘、局、搔、轮、伦、攘、润、属、禁、亭、吸、翕、缉、急、倒、挟、积、隔、僻、赠、憎、烂、骤、楼、粕、怕、泡、崩、蹩、恣、袒、滴、谪、谛、抵、逗、毒、钝、贬、泛、房、纺、纷、粉、络、落、银、恨、苦、孤、匮、课、窠、候、喉、稼、嫁、蓝、浆、凉、憬、谅、轻、颈、荤、挥、浑、荷、谬、禁、领、侣、伦、轮、雾、摊、滩、摄、榜、傍、楔、煎、剪、咀、诠、斟、汁、匙、提、嫂、搜、胎、堂、庭、挺、撞、筒、洞、氓、悟、无、抚、厝、错、攘、镶、削、销、薪、秀、弦、眩、孺、嘘、哑、淡、痒、摇、涌、痛、贿、除、渎、读、赞、双、泰、檐、窕、睹、粹、遵、怜、掩、拔、版、圈、滞、挟、忱、代、豫、摇、孤、顽、廉、霏、沸、浓、覆、挑、岗、与、旱、窕、晦、啸、坏、强、健、 搔、举、揭、楼、翕、乾、房、矿、研、窘、匮、贫、褴、渠、谛、的、茸、屠、胎、染、邪、仄、裙、苗、笨、绪、剽、滓、泥、兜、隆、漠、施、缩、悠、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2 16:25:44 +0800 CST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的张弛教授近些年来提出了三个很有意义的观点:


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的衰落;

二是“半月形地带的兴起”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

三是(距今5500-3500年前的)青铜时代全球化(指旧大陆上)的开始形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4 13:50:36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