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山东的“岳石文化”当是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无疑

但是,在古籍文献里记载的“东夷人”,并不是指之前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这两个文化人群肯定是属于偏古南方人“古中原类型”

而“岳石文化”的人群种系目前尚不清楚(因缺乏出土人骨资料),岳石人群的来源组成有可能会比较混杂,比如,本地的、北来的、西来的古人群来源皆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6 17:02:42 +0800 CST  
“先商文化”最早出现于冀中的【保定】(或以北)地区,其意义究竟何在?

不仅仅是体现在,隔拒马河相望的“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保北型先商文化”之间,存在着【源流关系】的重大意义!

同时还有一层重大意义,那就是,作为北方人群文化的“先商文化”,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这是第一次向南突破了【保定】这个新石器时代的“南北文化缓冲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6 17:04:22 +0800 CST  
“保定”这个北方地区,居然是“新石器时代‘”的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区?大家听着都挺“新鲜”的吧~~

不少人都知道,“保定”在宋代是北宋的军事重镇,因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杨家将里的杨延昭,就是驻守保定地区的抗辽名将

但是,自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7000-4000年),“保定”及以南的“冀南”地区,主要是属于“古代南方人群”的地盘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6 17:17:06 +0800 CST  
“保定”这个地方在新石器时代时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区

意思是,包括了“保定”在内及其以南的“冀南”地区,均属于“古代南方人群”(南方北上的)南方文化势力范围噢!

而“保定”以北的地区,方才是北方旱作人群(主要是“古东北类型”)的北方文化势力范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6 17:27:09 +0800 CST  
国内学者们对于“商族”的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商族人是一个善于【迁徙】的民族

可为何一轮到考察“商族”的「起源地」这个关键问题时

大多数的国内学者们,却偏要将“商族”锁定在河北省南部的“漳河流域”这一片地区呢?

国内专家们的意思是,“商族”是一直就生活于“冀南”地区的当地土著居民,至少是自“新石器时代”就这样了~~

然而,专家们的这个推断难道不嫌“武断”吗?

不仅无法解释商人所拥有的西北“畜牧文化”元素(牛和羊)是如何突兀得来的,也同样违背了商人所惯常带有的那种喜爱【迁徙】的个性特点

可问题是,存在着明显的“自相矛盾”漏洞的一种误导性学术推断,却被一直当成是“正确的”研究方向在不断地深入下去

这可真是,错误的一条道也要走到黑,不撞南墙绝不回头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5:35:17 +0800 CST  
既然如此,楼主就来说一说“河北”这个地方的上古或远古历史

也让这些糊涂的专家们看清楚,为何“河北”的南部地区(冀南)铁定成为不了北方人群“商族”的起源地呢?

同时,我们亦需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5:36:48 +0800 CST  
在距今大约1-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从南西伯利亚一直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山西),全都属于“北方狩猎者”的活动地盘

在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在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北部至中部),仍然存在着北方狩猎者的“细石器文化”(当然也兼有一定的采集渔猎),这就是中石器时代的“华北细石器文化”!


然而,就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上下的时候,由于地球上的冰川期彻底退却和地球的迅速升温,在东亚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率先出现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革命——“南方稻作农业的起源”!时间大约是距今1万年-9000年前,而这一重大先进技术的发明,从此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上古历史的发展路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5:40:01 +0800 CST  
由于,先是南方的“长江流域”先升温;紧接着,在距今大约8500-8000年前的时候,又轮到北方的“黄淮流域”也升温了,北方地区升温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居然令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长江流域”,处于完全相同的气候带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见下图所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5:42:42 +0800 CST  
看了上面那个图,大家应该会明白了,

为何“古代南方稻作人群”要北上中原呢?因为“新石器时代”的北方地区也温暖湿润得可以种植南方稻米了呀~~

而这个“新石器时代”的【亚热带】类型分布区(请注意,和现代的【亚热带】分布区域位置是不一样的!),正是新石器时代的“南方稻米种植区”呢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地区比“现在”的河南地区,气候要温暖湿润得多!

并且,“新石器时代”的「南北分界线」(亚热带与温带的气候类型分界线),大致位于“冀南”一带

但是,“现代”的「南北分界线」则已经明显地南移了许多(由于北方气温干冷化所致),已经南移到了“秦岭至淮河”一线

因此,从气候带的类型来看,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确是属于“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地盘了呀~~~

请注意啊,古代人群的“生业形态”,跟“地理环境及气候类型”紧密相关的呢,而不是脱节的哦

而古代人群的“饮食文化”,正是由他们的“生业形态”所决定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5:52:07 +0800 CST  
【任何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先进技术,都会令较早掌握了这种里程碑式先进技术的人群,天然地具有在地理上“大举扩张”的先发优势】

在没有“国际法”可以约束的古代,这种“领土扩张”的行为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呢,甚至包括了“纯粹的农耕民族”亦是如此的噢,因为这是由人性中的“缺点”所决定的结果

所以千万别说,“纯粹的农耕民族”是从来都不会主动去抢别人地盘的“高尚小白兔”哦~~~

实际上,“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地盘扩张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在古代东方人群里可以排第二,当然,第一名是蒙古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09:06 +0800 CST  
正是由于“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北上中原,以及,随后的东进淮河流域和山东海岱地区,导致了,

整个的“从长江以北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全都落入到了从南方的长江流域北上中原的“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势力掌控范围之内,时间长达将近五千年之久!

——也就是说,河南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竟然曾经有过将近五千年之悠久的种植“南方稻米”的历史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13:10 +0800 CST  
大家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北方狩猎人群(后转型为“北方旱作农业人群”)有多么的“弱势”吗?

他们在“古代南方稻作人群”的北进大举扩张之下,一再地往后退,不是退向西北边缘地区,就是往东北方向后撤!

在距今大约7000年的时候,“北方人群”(古东北类型)的势力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后退至保定以北的、燕山南麓的北京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23:12 +0800 CST  
自从北方人群(古东北类型)的“平底筒形罐文化”向后后退之后,北方人群的文化势力在“新石器时代”,就再也没有能力向南越过“保定“了!

而“南方文化”的势力则一直向北扩展到冀南、冀中地区~~~

正是因为如此,在冀中地区的河北【保定】,从仰韶时代开始(距今7000年前)一直到三千多年之后“先商文化”出现于「冀南地区」(先商文化“漳河型”)之前,北方人群的文化势力,始终没能向南越过冀中的【保定】,从而,在保定地区形成了一个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区,保定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经常兼具南、北文化的双重特点,但总体而言还是略偏南方文化的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27:12 +0800 CST  
反倒是,“南方文化”曾经好几次向北突破保定,进入到燕南地区或更北的地区,比如距今6000年的“后岗一期文化”的向内蒙古岱海地区扩张;距今5000年,山东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北进到东北辽西的“小河沿文化”所在地;距今4000多年的“后岗二期文化”向北扩张到燕南地区,形成了“燕南龙山文化”

由于在“新石器时代”,南方人群的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北方人群的文化属于弱势文化

因此,只有古代南方人可以随意进入到北方人的地盘里,而北方人则不太跑到南方人的地盘里(除了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有一些西北甘青人进入到晋南地区干了两场暴力事件)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34:23 +0800 CST  
正是因为如此,“新石器时代”的河北地区,以【保定】为缓冲区,冀南地区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距今7000-4000年前),一直都处于“古代南方文化”的势力范围之内!

那么,拥有北方“畜牧文化”的商人,怎么可能是起源于“冀南”的当地居民呢?

别说是“冀南”地区了,就连“冀中、冀北”这些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也是处于“南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之下,因为距今4000多年的“后岗二期文化”(其炊具是南方人的炊具“鼎和罐”)的影响力一直向北到燕南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48:54 +0800 CST  
那么,这种新石器时代的“南强北弱”的格局状态,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才发生了“扭转乾坤式”的转变呢?


就是自“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近约4000年前),来自于古西北甘青地区(比如“齐家文化”)的【商人】,携带着西来的“青铜/畜牧文化”,一路东迁至内蒙古和辽西(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然后,又进一步地向南扩张到河北燕南地区(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并在保定(及以北)地区产生了最早的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保北型”】

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54:05 +0800 CST  
也就是从冀中的【保定】开始,先商文化向南突破了“保定”,【大约于距今3700年前,在冀南地区形成了“先商文化漳河型”】,基本上是和河南中原“二里头文化”二期处于差不多的时期吧

——-这是“北方人群”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后退至【保定】以北以来,在长达三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里,【北方人群的文化第一次向南主动突破了“保定”这个南北文化的缓冲区】,并将北方人群势力的触角进一步伸向了“河南中原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6:57:21 +0800 CST  
由于在“新石器时代”,南方人群的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北方人群的文化属于弱势文化

因此,通常只有古代南方人可以随意进入到北方人的地盘里,而北方人则不太跑到南方人的地盘里

但是,自新石器时代“末期”起,一旦有为数不少的北方人群进入到”南方文化”的势力范围里,则肯定是“来者不善”,有所图谋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7 17:01:07 +0800 CST  
吉林大学是国内专门负责研究“边疆考古”的一所高校,并且,还包括了“体质人类学”和“分子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后者的研究也很有关系的另一所高校则是上海复旦大学)

由于华夏祖先的“起源地”并非是在国内考古的热门地区(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而是属于“北方农牧边缘地带”——三北一线,西北、东北、华北以及北方长城沿线

因此,吉林大学的“边疆考古”研究范围,反而是和华夏祖先直接相关!而其它的热门考古区域,则是和“古代南方人群”(现代东南亚人的近亲)大有关系呢

是不是感觉这是一种很“尴尬”的状态呢?

中国的高校把“邻居家祖先”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全当成是“华夏祖先”的新石器文化成就来看待,而全力以赴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仔细深入地研究;反而,位于“三北一线”的边疆考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交给像“吉林大学”这样的非一流档次的高校来研究,这就是为何,楼主要经常性地需要提及到“吉林大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8 13:39:34 +0800 CST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吉林大学也的确是出了不少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功劳还是不容否定的。不过,这所高校在前些年的表现是有点差强人意的,主要是体现在学术人品上,比较喜欢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学术模糊性游戏。要么,喜欢隐藏真实数据不对外公布;要么,故意地混淆学术概念,把两组种系完全不同的“青铜期古中原类型”和“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笼统的命名为“古中原类型”,从而造成严重的学术误导~~

也就在最新近几年,吉林大学的表现开始有所好转,终于开始向“尊重数据事实”的方向在努力了呢,虽然并没有完全改进到位,但是,已经比原来的“玩模糊性”的学术表现好很多了呀

比如,在吉大2016年的博士论文里终于肯大方承认,【现代华北汉族与甘青地区的“古西北类型”居民距离最近,现代汉族整体与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华北类型”居民也有较小的距离。】——-终于能在学术上说真话了,这真是难得啊

其实这一结论,“体质人类学”的民间分析高手在多年前就已经得出来了,可是,吉大作为官科一方就是不愿意官方承认,直到2016年!

因此,吉林大学最新近几年的学术论文还是有可看之处的。至于,吉大五年以前的某些学术论文,大家则需要有分辨力地谨慎看待之,小心被其中一些早期论文的“草率”结论给直接误导了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28 13:47:36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