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位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被称作是“多金的迈锡尼”

位于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被称作是“黄金之王”

两者血缘相近,虽然年代相差了大约1000年~~

但是,血缘的相似性在古代往往意味着文化上的相似性!

比如,迈锡尼文明有金面具,斯基泰人也有金面具;迈锡尼文明有金杯,斯基泰人也有金杯;迈锡尼文明有写实主义的动物装饰,斯基泰文化以动物装饰为主题,而且金雕塑也有写实主义;迈锡尼人尚武,斯基泰人好战嗜血!两者都拥有青铜武器,而且都喜欢以黄金来装饰武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4:27:44 +0800 CST  
提及黄金雕塑,中国人经常无感,因为中国古代并不广为流行什么“黄金雕塑”

由于黄金的熔点略低于纯铜,且黄金比较软,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西方古代的黄金制品常常是锻打出来的,少部分有铸造工艺

由于中国的商周清青铜器都是铸造出来的,铁器经常也是铸造出来的,故而,

中国人一般都高看“铸造”,轻视甚至低看“锻打”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对于金银器的加工工艺,几乎一无所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4:41:20 +0800 CST  
只怕很多中国人甚至会认为,制作偏软的金银器难度何有?

就算做出来具有“写实主义”艺术风格的金雕塑,也没头什么大不了的~~~

楼主只能说,高看自己、贬低别人,这是全世界民族的一种通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4:44:16 +0800 CST  
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背后所支持的都是相关的技术!

故而,文化与技术是可以并列写成这种格式:“文化/技术”

中国人低看金银器加工技术,无非这些基本上是西来的技术,而非本土自产的技术

尽管金银比较偏软,但并不意味着,金银器的加工工艺就简单到人人皆会的程度

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中国古代的奢侈品手工作坊,基本都是官方垄断制作,由专门的手工艺人制作,为上层统治阶层服务的,所以,很多的复杂先进技术并没有在民间广为流传

看一看野蛮人斯基泰人的金器细节吧,如果没有人教你,也不看任何相关书籍,你觉得你有信心仅靠自己就琢磨出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4:56:24 +0800 CST  
贬低别人的基技术总是很容易的,张嘴即来!

然而,轮到自己搞些什么原创设计与发明,就千难万难了~~~

我们中国人可以看不起野蛮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

可是,人家制作的成千上万件的精美金器,我们真的可以去鄙视和看不起吗?

你若看不起他们,不妨仅靠自己也做出一个来,难不成还比不过二三千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斯基泰人的技术工艺水平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5:03:00 +0800 CST  
下面这是迈锡尼文明的刻有狩猎场景的青铜和黄金匕首

这把匕首上面描绘有狩猎狮子的图画,一方面展示了迈锡尼人高超的绘画手段,能够在小小的匕首上画出这么一副复杂的画作并鎏金;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迈锡尼人的各种武器装备,包括两种不同形制的大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5:10:30 +0800 CST  
狩猎/畜牧/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经常是搏杀的场面,不是人和动物搏杀,就是动物之间的撕咬,这种与动物相关的“写实主义”主题实在是太多了~~~

而所谓的“古希腊雕塑”里的人体裸体写实主义,居然是为了仅仅只是展示人体美,不知道,有几个古人竟然知晓,人体原来才是最美的“模特”?

那么,古人热衷于当“人体模特”,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

难道也是为了“生存”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15:17:02 +0800 CST  
古代金器的加工技术主要使用什么工艺?

捶揲、铸造、錾刻、镶嵌、包金、鎏金、错金、镂空、扭丝、抛光等



1。金器的成形工艺:

主要运用捶揲、铸造两种技术。其中,铸造又包括了范铸法(石范或陶范)、失织-失蜡法

锤揲,即充分利用金银的延展性,用锤子將金银块锤打成片,然后置於器物或模具上挤压锤打,即成为有凹凸不平纹饰的器物

范铸法,就是將金矿石或自然金加热至1063°C,使之熔为液体,再將其注入预先作好的器物模型內,冷却后就成型为所要制作的器物

失蜡法,就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2。金器装饰工艺又分为:

—-金器的装饰工艺,如錾刻(含镂空)、镶嵌、焊接、扭丝、抛光;

鏨刻(含镂空),即用鏨刀在金器表面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可鏨花鏨文。即可在平面划刻出花纹,也可将花纹周围的金“鏨”掉,形成浮雕效果。运用几把锋利度不同的鏨刀,可以鏨出丰富多彩的纹样

镶嵌,即在金银器表面上镶嵌珍珠、水晶、绿松石、红绿宝石等材料的饰物,一件器物上往往饰多种饰料

焊接,是在金器或金饰件之间的接触点浇灌金属液体,使其冷却后牢固的结合为一体

扭丝,将捶打成薄片的金剪成细条,慢慢扭搓成丝,用金丝围出一定的纹样,并焊接于器表上,是一种极好的装饰

抛光,将金器表面产生光泽的加工过程,比如用玛瑙刀抛光


—-以黄金为原材料的装饰工艺,如错金、鎏金、包金、贴金

错金,是在铜器铸范上先刻上凹槽或在铜器铸成后刻上凹槽,然后在凹槽內压嵌金条丝,再將其打磨与器表平整

鎏金,也叫“火镀金”或“汞镀金”,此法是将金片剪成小碎片,加热至400°C的温度,按一两金加七两水银的比例,使金熔于水银中,冷却后成型成泥状固体称为“金泥”,再將其涂於器表上,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则固留於器表上,若要金层厚,可反复进行几次。器物因此变得华丽、美观

包金,即是在铜器或其他器物的表面包上一层薄金片,起保护和装饰器物之用,一般是对小件器物进行此工艺

贴金,是用胶漆之类的粘合剂将金片贴于器物需饰部位,或利用器表的凹凸面將金片紧贴于器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1:36:19 +0800 CST  
如果你看不太懂以上的这些金银器加工工艺,这说明,即便是质地比较软的金银,其加工工艺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易懂!

古代的野蛮游牧民族“斯基泰人”,这些常见的金银器加工工艺基本上都会~~

当我们以先进的农耕民族自居,而看不起“野蛮的”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时候,可曾想到,人家使用的古代金银器加工工艺技术,你居然也会看不太懂呢

如果没有任何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或者,没有任何的科技书籍指导你,你认为,你可以全部靠自己就轻松地思悟得出来吗?

如果拥有本科学历的你都尚且做不到,那么,出自于穷山恶水的农民,又能领悟得出来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1:44:42 +0800 CST  
关于前面提到的“失蜡法”铸造技术

这个“失蜡法”很重要啊,后面谈到的“古希腊青铜雕塑”,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方法!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金器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失蜡法简化了陶范铸造法的程序,铸件无分范痕,光洁度高,精密度高,可铸造形状十分复杂、纹身十分精致、以至于具有透雕效果的中小型艺术作品,也可铸造形制巨大的人像艺术品

中国的商周青铜器最擅长的是陶范铸造法,而西方世界很早就开始使用“失蜡法”

西方世界为何没有象中国这样,从简单的“石范”发展到复杂的“陶范”?

因为制作陶器是东亚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若比制陶器,西方是比不过东方的

但是,西方世界因此而另辟蹊径,比较早地发明出“失蜡法”,比“范铸法”更能够精密地铸造更加复杂化的器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2:01:41 +0800 CST  
中、西失蜡法的工艺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它们都是“用蜡为模”

“失蜡法”的关键,是要使用“蜂蜡”的这种特殊材料

而养蜂在西方出现得比东方要早~~~

一些中国人不肯承认西方世界的“失蜡法”远早于东方世界,总以为楼主是在媚西方,其实,楼主只相信证据!

第一,失蜡法需要蒸馏加热,蜡才会消失,而蒸馏的思想并不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因为古代中国人并不会蒸馏技术!

第二,中国人养蜂业出现得比较迟,中、西失蜡法的工艺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它们都是“用蜡为模”

“失蜡法”的关键,是要使用“蜂蜡”的这种特殊材料

而养蜂在西方出现得比东方要早~~~

一些中国人不肯承认西方世界的“失蜡法”远早于东方世界,总以为楼主是在媚西方,其实,楼主只相信证据!

第一,失蜡法需要蒸馏加热,蜡才会消失,而蒸馏的思想并不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因为古代中国人并不会蒸馏技术

第二,中国的养蜂业出现得比西方迟得多,至西周开始有“蜂”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而“蜜”字则首见于公元前3世纪(蜜字出现于篆文)。从语言学上来看,汉语里“蜜”的发音来自于印欧语系的发音

第三,西方世界大约在公元前第三千纪中期或更早些时候,已经开始使用失蜡法铸造饰物或小型金属器件。以今天伊朗地区为例,这里出土的古铜器几乎全以失蜡法制成

第四,中国最早出现的疑似“失蜡法”青铜器,就是春秋中期的云纹铜禁,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尊盘,两者均出自于偏南方的楚墓里,很让人怀疑偏南方地区的“失蜡法”技术是来自于南亚至东南亚的传播渠道,因为中原地区最擅长的本是“陶范铸造法”。之所以说是“疑似”,还因为在国内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是否为“失蜡法”铸件。即便是真的,实物的年代也要远晚于西方世界,而且,一出现就是极其复杂的形态,连个初级过渡的状态也没有!不符合原创技术发明应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渐进式发展演变过程

第五,中国人最偏爱的“陶范铸造法”,其实已经发展到技术非常臻熟的至高境界,几乎任何极其复杂化的对称造型都能实现得了,“失蜡法”技术在中国本土的出现,背后缺乏很明显的发明推动力!

第六,“失蜡法”在西方世界的出现,主要用于铸造“青铜人像雕塑”以及一些黄金牌饰,而在中国的文化里,先秦以前的人像雕塑(无论是何材质)并不多见。实际上,“失蜡法”的确比“陶范铸造法”,要更适合于制作动态艺术风格的、非几何对称型的人像金属铸件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3:07:57 +0800 CST  
故而,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失蜡法”持有疑义的一些国内专家认为: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失蜡工艺是伴随着中西交流从西方传入的,是在中国青铜时代的范铸工艺结束之后为,铸造较复杂的器物(如佛像等)而发展起来的。”

——-西方的“失蜡法”技术,的确是比中国的“陶范铸造法”,要更适合于制造金属人像雕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3:15:51 +0800 CST  
另外,“失蜡法”技术,也比“范铸法”技术,更适合于制作精密度更高的器件!

现代工业里的“熔模精密铸造”,以石蜡代替蜂蜡,在航空航天、仪器仪表、船舶汽车、机床刀具、以及首饰、工艺品、雕塑等精密机械制造行业,采用机械化、自定化、电脑控制等先进手段,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了古代西方的“失蜡法”技术

西方人在现代的工业时代能独占鳌头,不是没有历史上所沉淀而来的技术原因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3:24:43 +0800 CST  
楼主必须提醒一下文科生和部分理工科生,

这里所提到的“失蜡法”技术和“范铸法”技术,两者均属于“青铜器的铸造成形技术”——这属于现代的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范畴

而“青铜冶金技术”——-方才属于现代的金属冶金行业的技术范畴

也就是说,完全属于大学工科本科专业里两个并不相同的系!

千万不要搞混淆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0 23:32:56 +0800 CST  
楼主今天所提及的这些与“金属人群/畜牧人群”大有关系的古代高科技技术,

如果你竟然看不太懂,以后就请不要再嘲笑“畜牧人群“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毫无贡献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1 00:03:01 +0800 CST  
中国人总以为,古代农业文明能养活众多的人口,仅仅只是农民“精耕细作”的功劳而已

完全没有想到,土地的承载力也是存在极限的!

“精耕细作”到了一定的程度,土地的产出就很难再往上提高了~~~

我国历代粮食亩产最高是明清时期,这还是包括了美洲高产作物流入中国所带来的附加结果

有些人总以为,只要给“古埃及”安上一个“粮仓”的美名,就可以养活任意多的人口了,甚至是多达十倍以上的古罗马帝国人口!

这真的是在开玩笑啊~~~~

古代的余粮能力哪有这么高的?丰收年能多个两成就不错了,问题是,还有歉收年存在呢

现代世界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功劳在于“工业革命”啊!

是由于工业产品“化肥”的出现,才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的

谁说“农业”跟“金属工业”没有任何关系?

不仅古代的农业发展和进步,与“金属/畜牧文化”有关系,而现代的农业发展,则更是与工业文明密不可分的,而“工业革命”恰恰是由古代“畜牧民族”的直系后裔发起的!

如果你不愿意相信,楼主给你一组数据看:

“在化肥问世之前,无论有多好的水利、良种、良法,木桶效应就决定了农业不会有高产。也就是说在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的“盛世”,在保留必要的柴草山(约24亿亩)后受限于“合理耕地”的总量(约12亿亩),全国粮食总产极限为:1.2亿吨,合理供养人口为:3亿人。”

“中国1949年化肥产量0.6万吨(折纯)、农药产量为零、粮食总产1.1亿吨,30年后上升到化肥产量1269.40万吨(折纯)、农药产量53.7万吨(原药)、粮食总产3.2亿吨,再30年后上升到化肥产量5704.24万吨(折纯)、农药产量230万吨(原药)、粮食总产5.7亿吨。请各位自行估算一下这几个数据背后所代表的3个时间段的工业能力。”


如果没有化肥农药的出现,古代粮食产量若想要成“数倍”的提高,那无疑就是在做梦!

———所谓“古埃及粮仓”,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啊~~~~

你可曾深信不疑过?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2 13:58:31 +0800 CST  
古代中国人知道“金属文化”的重要性吗?

当然知道啦~~~~

那是谁知道呢?是“古中原人”吗?

当然不是~~~~

是外来的侵略者“商人和周人”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2 14:03:57 +0800 CST  
是商人一路东迁,把从中亚草原西来的“青铜冶炼技术”,带入到了中原地区

从此,开启了拥有精美商式青铜器的“中原青铜文明”!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商朝拥有众多的金灿灿的“青铜器”,但是,金灿灿的“黄金”制品却并不多见,这是为什么?

比如,安阳晚商殷都大型墓葬出土的金箔片,只是用作铜、木、漆、玉石等器物的装饰而已。在地理上更靠近中亚草原的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含西北)里,虽有不少金器出现,但基本上都是典型的中亚草原风格的人身装饰品,比如金耳环、金手镯、金发簪、金鼻环等

同时我们发现,在与商朝大约同时代的中亚草原上,金灿灿的黄金制品与青铜器是并现的,而且黄金制品的数量还不少呢,是草原贵族用来炫耀和显示其地位的尊贵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2 14:20:37 +0800 CST  
换句话说,

黄金文化与青铜文化在西方世界,是像双胞胎一样几乎并行的两种文化!

但是在东方世界,黄金文化与青铜文化是割裂开的两种文化,重要性是无法等同的,黄金的地位不仅远比不过青铜礼器,也比不过玉器~~~~

这就是说,可作为当今世界硬通货的“黄金”,在古代中国人眼里,竟然价值远比不过玉器呢

而东方的玉器,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却算不得是真正有价值的贵重制品,只在东亚文化圈里有其不低的价值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原因究竟何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2 14:31:33 +0800 CST  
原因很简单噢

玉文化,是在东亚本土产生的文化,所以,东方人看重玉器啦~~~

黄金文化,是在西方世界产生的文化,故而,西方人都看重黄金的呢

那么,青铜文化呢?是在哪里产生的文化呢?为何古代的东西方世界全都看重青铜文化?

而且,由于“从文化到文明的催生剂,就是青铜冶炼技术”!

这么极其重要的原创技术发明权,谁都想抢到手,岂能让给别人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10-22 14:37:47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