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公元前633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三帅。
赵衰曰:“卻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
及使卻穀将中军,卻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公孙固---即妫固,子姓名固,又称大司马固,陈桓公妫鲍之孙,为故太子御寇之子,太子御寇在公元前672年被杀。
先轸---晋国姬姓被封于先地(今河南西北与陕西西南之间),先轸追随公子重耳,后被封于原国(今河南济源县),又称原轸。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13:07:53 +0800 CST  
卻姓---我认为出自姬姓虞氏。周初武王封周太王次子虞仲之后于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至公元前655年,虢国,虞国为晋献公所灭,其国君及贵族俱为晋国之奴---称奚。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的字形和涵义。
奚,古代指被役使的人。金文字形

卻,从谷从卩,屈膝而退。

所以卻姓来源于被晋献公俘虏的虞国之后。从《左传》中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在公元前655年前没有卻姓,在公元前652年,公族子弟(其实为虞国贵族,虞国为虞仲之后,所以称公族子弟)叔虎因伐翟(即《左传》之‘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这里的虢射就是与虞国一起被灭的虢国贵族,所以叔虎作为虞国贵族,也参加了伐狄之战),因功被封于‘卻’。与其说是晋献公所封还不如说是晋惠公所封,因为就在这一年,晋献公就去世了,所以来不及封,所以我认为卻叔虎非常有可能就是梁由靡或者和梁由靡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因为卻邑和梁邑几乎重合,都在今临汾至韩城吕梁山南端。而这地方在晋献公刚即位时是属于游氏家族的封地。在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献公尽杀群公子,公元前668年,始城绛都(今新绛县),游氏或者梁氏或者卻氏离晋都绛都很近,所以梁由靡(卻叔虎)一定是晋惠公夷吾的心腹,和外戚。虽然吕瑕甥和卻芮被秦穆公诱杀,卻氏家族还在。
卻芮是谁?应当就是卻叔虎。为何说卻芮就是卻叔虎?
其一,芮就是芮城,公元前709年,芮伯万奔魏,筑成而居。其地与虞国向连。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魏,耿,霍三国,三年后于公元前658年假虞伐虢灭下阳,三年后灭虞及国,重耳奔狄。所以卻叔虎应当就是虞国贵族,居于芮,故称卻芮。从公元前658年虞国被灭,卻叔虎归于晋军,至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伐狄,公元前651年,晋惠公因功封叔虎于卻,其间不过7年,所以卻叔虎就是卻芮。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14:11:31 +0800 CST  
先更正前面的地方,卻叔虎应当是卻叔縠,縠和虎同音,既然虎是叔(老二),那么前面被秦穆公诱杀的卻芮应当就是老大,即卻芮在虞后手下时是有封邑‘芮’的,而其弟弟卻縠(虎)却没有,卻氏被晋献公招纳后,加入了晋国的军队。
卻縠即卻叔虎也。
楚始得曹指曹国投靠楚国为其附庸。
新婚于卫---指楚成王与卫成公之妹的婚姻。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即位,卫文公因惧怕重耳报复(重耳流亡卫国时,曾对其无礼),投靠了楚国寻求保护,并将自己的女儿卫国公主取配给楚成王,在其去世的前(即公元前634年)成婚。所以说是新婚于卫。
赋纳以言,明试以攻,车服以庸---赋,通傅,敷,遍也;纳,容纳,进。明,公开;试,考核。庸,用也。这句话出自《尚书。益稷》总体的意思是:(不论贵贱)广纳进言,公开进行考核,以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卻縠在晋文公那里是被破格使用的。
卻溱---卻縠的儿子或者侄子。
狐毛---狐偃之兄。
赵衰---赵成子。赵国之祖。
栾枝---姬姓栾氏名枝,谥贞。又称栾贞子。栾共叔之子,
荀林父---姬姓荀氏名林父,因人中行之将,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林父。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16:37:54 +0800 CST  
被庐---亦称庳庐,庳庐邑位于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芦芽山前一代。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16:46:17 +0800 CST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之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是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谷戍---谷,谷邑,位于今东阿夏。谷戍为鲁公子臧孙所戍,安置齐桓公之孙公子雍
晋侯重耳即位及始就礼教其国民,过了两年,想派他们出征。子犯(狐偃)说:“百姓还未知忠义,还没有安心居于定所。”从这时起重耳出兵平定洛阳之乱,安定周襄王之位。回国后重视民生,人民安心生息其居所。晋文公又想以民为兵。子犯说:“老百姓还未树立守信的思想,所以不会诚心为您所用。”于是讨伐叛乱的原伯(今河南济源县),退一舍而取信于民。答应百姓带三天的粮食,到时即退而不食言。晋文公说:“可以了吗?”子犯说:“老百姓未知礼节,国家的物质供应也不丰富。”于是在山西忻州宁武芦芽山下进行演习出兵的礼节,明确各级官员所承付的职责,老百姓该听谁的,然后开始训练他们。出兵讨伐东阿县,解宋围,一战而霸,这就是文教的结果。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0 12:03:41 +0800 CST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蔿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睽---睽郢,位于今湖北应城一带。楚国都城。
蔿---蔿郢,位于湖北荆州纪南郢城,楚成王时副都。
蔿贾---芈姓薳氏名贾字伯嬴。楚莊王时任司马,为子越所杀。
楚成王准备出兵包围宋都,派子文在首都睽邑(湖北应城)训练部队,终朝(朝廷在睽郢)下来,不杀一人。子玉也在蔿郢(荆州郢城)训练部队,一天下来,鞭打七人,扇耳光三人。在朝国老皆恭贺子文,子文招待他们喝酒。蔿贾当时还小,迟到,却不恭贺。子文问什么缘故,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有啥好恭贺的。您把令尹的职位让给子玉,说‘子玉能安定楚国。’国内安定而在国外吃败仗(指鄀之役),他在令尹的位置上能有啥作为?子玉(在鄀之役)吃败仗,是您的举荐,您举荐他任令尹,吃了败仗,有啥好贺的?子玉这人性子太刚烈,没有能力来管理百姓。指挥超过三百乘的队伍,他就不能胜任。如果因为他接任了令尹而恭贺他,不知道会产生何种后果?”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0 13:34:35 +0800 CST  
公元前632年。
春,晋文公侵曹,伐卫。鲁公子买帮助防守卫国,楚人派兵救卫国,没能解除晋军的威胁,鲁僖公害怕晋军,派人召回公子买(字子丛),并且杀了他以取悦于晋文公,对楚军说:“公子买没能抵御晋军的进攻,所以杀了他。”
晋军包围了曹国首都陶丘邑(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攻打城门,很多晋兵被打死,曹国守兵将晋军尸体拉到城上垒起来展示给晋军看,晋文公很担心。下面的士兵的说:“把我们的队伍驻扎在曹国的墓地之上。”于是晋文公命部队移驻在曹国祖先墓地之处。陶丘城里的曹国人看到其祖宗墓地被晋人占住,非常担心害怕,将死在城门下的晋兵尸体都放进棺材并将棺材送出城门,而晋军则抓住曹人的弱点---担心祖坟被毁,只好送回晋兵尸体的空隙,趁机攻城,三月丙午日,攻破曹都陶丘,揭发曹共公一行人的罪行因为曹共公不听僖负羁(曹国大夫,在重耳流亡曹国时曾劝曹共公)之言而听信自己喜好的人---乘轩者(源自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意见,暗中偷看公子重耳洗澡时的裸体(献状)。命令晋军不得进入僖负羁的家室以及其族人的家室,以报答僖负羁。魏准(晋献公所灭魏国贵族),颠頡(姬姓颠氏,虞国贵族封邑在今平陆颠軨邑,晋献公是被俘虏)生气地说:“我们出生于死,难道不能拿点他家的家产作为回报。”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0 16:48:06 +0800 CST  
蓺僖负羁氏----蓺,从艹从埶(种植),即把草堆放在其边上。
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有:“卻宛直而和。。。。。。令曰‘爇卻氏,与之同罪’。。。”
同在《左传》中,一处为‘蓺僖负羁氏’,一处为‘爇卻氏’,是左丘明把字写错了吗?我不认为如此,我认为是其特而为之,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别。
蓺僖负羁氏---指积薪于僖氏家族周边,还未实施放火行为,只是威胁要放火。
爇卻氏---就是在鄀氏家族周边实施了放火行为。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1 11:34:47 +0800 CST  
魏准---也有说魏准为魏犨。魏犨,姬姓魏氏名犨谥号武,又称魏武子。为毕万之后,毕万又为毕公高之后。毕国灭亡后,毕万从晋献公,公元前661年,毕万因功封于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东北),公元前656年,重耳奔蒲,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虞,虢,重耳奔狄。如果晋献公在公元前655年灭虞,虢,夹在虞国和虢国的毕魏也可能同时失国,这时候毕万之子毕犨可能随重耳流亡戎地,开始重耳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公元前636年,魏犨跟随重耳回国,为魏大夫,赵衰为原大夫。
舟之侨---即舟侨也。舟姓本为彭祖后人,生活于今双沮河周边,在周穆王时期(见《穆天子传》‘仲冬甲戌,天子西征,至于因氏’)因氏,舟氏为秃姓变化,位于今河南新郑或新密市一带。周灭舟氏后,归于虢国,所以虢国有舟大夫。侨者,寄居在外。晋献公灭虢是灭的南虢国(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一带),舟侨本为舟人(位于今河南新密市一带)迁徙至南虢国居住,所以在今河南三门峡地区有舟邑(为虢国大夫的封邑),但在晋献公于公元前655年灭虢国后,舟侨也失邑,故称舟之侨。
以君之灵---托君王神灵的保佑。
以君之灵,不有宁也---古人常用的反义句---即以否定来强调肯定的语气。这句话就是:托君王神灵的保佑,我一定会康复(或平安无事)。
接上面的解释:晋文公听闻魏武子和颠頡二人让人在僖负羁家族周边堆放薪草,准备将其焚之一炬,非常震怒,想杀掉他们以惩军法,但又爱惜其才勇,派人去查看,如果他受伤成为废人就杀了,魏犨伤在胸口上,看到晋君的使者,就包扎好伤口,左蹦右跳,说:“承蒙君王神灵保佑,我一定能恢复正常。”晋文公于是就放过魏犨,杀颠頡以正军法,以舟之侨代替颠頡为其副手。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1 15:28:10 +0800 CST  
宋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秦,齐,籍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门尹般---姓门尹名般,宋国大夫。
先轸---姬姓先氏名轸,晋文公六卿之一。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来告急。晋文公说:“宋人告之,我们不去增援宋国一定会灭亡,要求楚国不要进攻宋国楚人一定不同意。我想和楚军一战,但齐人,秦人不同意,怎么办?”先轸说:“让宋国 人绕开我国而直接去贿赂齐国,秦国,让齐国和秦国出面向楚国调停。我们则抓住曹国国君,瓜分曹卫的田地并分给宋国人。楚国人爱护曹卫两国君主,一定不会答应分其田地给宋国,人都喜欢别人巴结自己而讨厌不听话的,这样楚人能不主动对我们发动战争吗?”晋文公听到这个计谋很高兴,就抓住曹伯,把曹人,卫人的田地分给了宋人。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1 16:15:43 +0800 CST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伯棼---都越椒。芈姓斗氏名椒字子越,一字伯棼。楚司马斗子良(斗子文之弟)之子。
谗慝---阴险狡诈,搬弄是非。
间执---堵塞。
西广---楚国兵车制度。楚国有东西广,以汉水划分,汉水西边的部队称西广,汉水东北的部队称东广,属于楚国的国防军。前面子文在睽郢训练的部队就是东广;子玉在蔿郢训练的部队就是西广。
东宫---太子有宫甲部队,即属于太子东宫所统领的部队。
若敖---楚国部族的地方武装。楚国早期有三户,即熊氏,鄀氏,屈氏,其中鄀氏,屈氏都为楚子熊氏的外戚部族,她们的武装为地方武装,称若敖。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1 16:48:46 +0800 CST  
军志---古代的一部兵书。主要叙述战争的核心思想以及发动战争的目的及原则等,确切地说是一部战略著作。具体内容已经失传。
允当则归---得到了公平合理的结果就应当结束战争,缔结盟约。
知难而退---知道目的难以实现就应当及早退兵。
有德不可敌---不可以侵犯有德之国(德者,天之义也。天有九德,因时因势而化。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就称为有德之国)。
申叔---即前面的申公叔侯,申公叔侯是或许人也,故申公子仪(斗克)之弟也。在公元前635年鄀之役中,申公子仪和息公子边都被秦师俘虏回了秦国,所以申公的职位就由其弟斗侯所继。斗克和斗侯均为斗班之子。
所以上面就是:楚成王将行宫安放在申邑(今河南南阳一带),派人通知申叔(申公叔侯)从谷邑(今山东东阿)退兵,通知令尹子玉从宋都(河南商丘)撤退。并且告诉他们说:“不要正面和晋军发生冲突。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终成正果,登上了晋君之位。在流亡期间,备尝艰辛,什么苦没吃过,对人民的疾苦以及各方人士的真情假意都了如指掌。老天爷让他在现在才即位,是给他清除了执政的所有障碍,使得其政权牢不可破。晋文公即位,此乃天意,人力可以阻止其为霸吗?《军志》上说‘只要公平正义得以申张就应当撤兵’又说‘明知道目的难以达到就应当及早收兵’还说‘民安国泰的国家是不能与之为敌的。’这三个战争的宗旨都是说的今天的晋国。”子玉派手下的斗越椒来向楚成王讨战,说:“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取得胜利,但是我要惩罚宋国,堵塞那些搬弄是非的奸佞之徒的口实。”楚成王生气了,减少了给子玉的部队,只有西部军区,东宫部属以及鄀氏地方武装的六军听其指挥。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2 15:46:30 +0800 CST  
我们从上面子玉的回答中明显感觉到,宋国人听从了晋国的建议,向齐国和秦国行贿,齐国,秦国给了楚成王压力,这样楚成王才会让斗叔侯从东阿,子玉从商丘撤军,但是子玉却咽不下这口气,特别是晋国自己不出面支持宋国而让宋国向齐秦求救,另一方面报复卫国将其田地分给战败的宋国,以此来激怒楚军,让楚军主动挑战,然后晋军退避三舍,取得道义上优势,让秦齐二国无话好说。所以子玉说要‘间之(晋军)谗慝之口’。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2 15:56:46 +0800 CST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宛春---姬姓宛氏名春,郑昭公之孙,又称公孙氏。公元前706年,郑世子忽在帮齐国打败犬戎期间,与到娘家的鲁夫人文姜有了一腿,怀了公子忽的野种,齐襄公和文姜都想嫁给公子忽,但公子忽不同意。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鲁莊公。公元前702年,姬忽因此失去了继承权,逃亡卫国,在逃亡卫国期间,他和文姜的恋情死灰复燃,在其姐卫夫人宣姜的撮合下,二人又生下一子,这个儿子就是公孙氏。公孙氏后来来到楚国,为楚大夫,居于宛邑,以宛为姓,其子从宛邑回归郑国为郑国大夫,称宛射犬;在卫国为大夫称宛春,有称公孙宛春。卫国驻楚国大使。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2 16:44:35 +0800 CST  
君取一,臣取二---君王答应的事情是第一的,臣子答应的事情派在第二。这句话就是今天所谓的‘臣下无外交’。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楚成王的承诺是第一,你作为臣子的令尹怎能说另一套,是无礼的言词。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2 16:49:04 +0800 CST  
三施---施恩于三国(卫,曹,宋)。楚国提议解三国危机,故曰三施。
上面这段就是:
(楚令尹)子玉派(卫国大使)宛春去和晋军谈判,说:“请求晋恢复曹卫两国,子玉也解宋都商丘之围。”
子犯(狐偃)说:“子玉太无礼了!楚国国君答应他们会撤军,作为臣子的子玉竟然和我们来讲条件,我们可不能让步。”
先轸说:“你就答应他吧。能保障国家安定就是讲理,楚人就凭一句话就能安定卫,曹,宋三国,我们要是不答应,显得是我们让他们灭亡。这样的话,就是我们不讲道理了,(师出无名)将何以战?不答应楚人的条件,就是我们放弃宋国不管。我们出兵本为救宋,今天要是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不是置宋国于死地吗,诸侯各国会怎样看待我们今天的行为?子玉的主张等于施恩于卫,曹,宋三国,我们要是不答应,必定会使三国人怨恨我们,结的仇怨多了,将何以为战?不如我们私下里和曹卫两国施恩,恢复他们的原样,让他们从此作为我们的附庸之国。抓住宛春不放,以此来激怒楚军,让他们先开战然后我们想法对付。”晋文公对这个主意很赞赏,于是把宛春拘禁在卫国,私底下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曹,卫两国于是和楚国绝交。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3 09:34:46 +0800 CST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
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乎久?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有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从---跟随。晋师退,楚师从。
辟---退让。
三舍---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
微楚之惠不及此---微,如果没有;惠,指楚成王招待流亡的公子重耳;不及此,不能到今天登上晋国君位。
其众素饱---指楚军一直都是后勤保障充足。
这句话就是:
(令尹)子玉(对晋军扣押楚军使者不放这件事)非常气愤,逼近跟随晋军。晋军退师。晋军军官说:“晋军退师,相当于晋国国君向楚国臣子退让,对晋国是耻辱。而且楚军包围宋国这么久,已经疲敝了,我们为何要退师?”
子犯说:“部队出征有理则士气壮,没有理就是疲师,哪里在出兵多久?如果没有楚成王当初的接待就不会有今天的晋文公,晋军退避三舍,是为了报答当初,如果我们晋国君主违背当初楚成王接纳时许下的诺言,只会激起楚军的士气,因为是我们无理楚国有理。楚军历来后勤保障充足,不会疲敝。假如我们后退九十里而楚国撤军,这不是也是我们的目的吗?如果楚军不肯撤军,我们晋君帅师后退而楚国是臣子令尹带兵进犯,理曲的是楚军。”
于是晋军退避三舍。楚军指挥官想就此收兵,当令尹子玉不同意。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3 10:59:42 +0800 CST  
夏是曰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
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公曰:“若楚惠何?”
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监其脑,是以惧。
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23 11:23:39 +0800 CST  
夏四月戊辰---指公元前632年农历四月。即农历己丑年戊辰日为四月初二,阳历3月11日
归父---姜姓国氏,齐桓公重臣国懿仲之子。谥号‘庄’,史称‘国庄子’。
崔夭---姜姓崔氏,姜太公之孙姜季子的第五代传人。其孙为齐大夫崔杼。
秦小子慭---嬴姓名慭,秦穆公的小儿子。
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镇。
楚师背酅而舍---酅,杜注为‘山陵险阻曰酅’。说明在今山东鄄城临濮镇周边有山陵。真是这样吗?我们查城濮之战两军对垒的形势为:晋宋秦联军位于临濮镇的西边,而楚鲁蔡郑联军则从东阿撤回,位于临濮镇的东边,这就是说,在今临濮镇的东边有山陵,是这样吗?看卫星地图,确实如此,在临濮镇的东北有条河叫---箕山河,位于黄河东边,在古代这里的黄河是不存在的,现在的黄河河道是改道后的河道。
箕山在哪里?从卫星地图上看今天的鄄城县城所在之地就是古代的箕山,箕山河从其东南绕山而过。这个箕山就是尧让天下,许由逃奔的箕山,因为黄河改道缺口,箕山就淹没在黄河的泥沙之中了。如果对今山东鄄城县进行地质考古,就能找到古代箕山的存在!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2-12 15:39:43 +0800 CST  
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这句话是啥意思?每每是其象形含义,即像母亲一样繁衍后代。原田每每就是在荒野的田地都是从旧的田地开垦延伸而来。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我们的祖先在尧舜时期,许由开垦的田地位于箕山之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今天山东鄄城一带有很多土地从河滩中露出,形成了息壤,这样使得原来在箕山上的田野一直向其下面的河滩地延伸,人们舍去了在箕山上的田地,而开垦箕山脚下更为肥沃的滩涂之地。就是说从公元前2250年到公元前650年期间,这里的人们一直是采取这样的耕种方式,即从原先的山陵之上逐步向河滩的‘息壤’处进行耕种。
那么‘听舆人’(当地长老)为何会说这段隐喻?其实是一种涵义---事所必然。就是说今天的形势演变到现在,一战在所难免。就像人们在田野上耕种一样,总是会舍弃山上的田地去耕种山下更肥沃的土壤一样。
上面一段就是:公元前632年3月11日。晋文公重耳,宋成公王臣,齐国公子国归父,大夫崔夭以及秦穆公的小儿子慭驻兵于今山东鄄城临濮镇,楚军在今鄄城县城所在地的箕山,背靠山陵列阵队伍,晋文公害怕楚军(人数众多,居高临下)。当地的长老唱吟道:“原野上的田地都是新田连着旧田,人们总是会舍去高处的旧田去开垦更加肥沃的息壤,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晋文公依然疑惑不定。
子反(很作急)说:“开战吧。如果打胜了,诸侯各国一定会朝向我们。即使打败了,(离我们国家也远)中间隔着太行山和黄河,楚军也没法危害晋国。”
晋文公说:“楚成王在我流亡时曾经对我有恩惠,怎么对待这件事?”
栾贞子说:“汉水东北的众多姬姓国家,都全部被楚国吞并了,记着这种小恩惠而忘记楚国灭亡姬姓的大耻(说不过去),不如和他们打一仗。”
晋文公梦见与楚成王搏斗,楚成王附压在自己背上并且盯着自己的后脑勺看,因此害怕。
子反(听重耳讲后)就说:“(此梦)大吉啊!你(头向上预示)你得到上天的惠顾,楚成王伏身预示其伏罪,我只能这样更您解释了。”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2-14 10:03:35 +0800 CST  

楼主:古道风人

字数:919250

发表时间:2017-11-10 00:46: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09:44:21 +0800 CST

评论数:45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