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怀嬴比姬圉大十岁左右。想当初秦穆公娶穆姬为夫人,也是大夫人小丈夫,这是一报还一报。总之在公元前643年,22岁的晋大子姬圉质于秦,秦穆公把32岁的怀嬴嫁给他。怀嬴很可能不是头婚,或许是个寡妇,听说秦穆公一直都比较宠爱其女儿,其中有个小女儿叫弄玉,就是因为要嫁心上人,所以演出一段“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词牌。
公元前642年,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命曰新里,秦取之。
公元前641年,梁伯好土功,民不堪负,秦灭梁。
公元前638年,晋大子圉听闻晋惠公病重,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4 15:05:06 +0800 CST  
公元前637年,秦穆公在秦大子圉亡归晋国即位(史记称圉立为晋怀公。)后,即以其夫人怀嬴氏服侍晋公子重耳,其实是把怀嬴氏又嫁给晋文公重耳了。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怀嬴氏生于公元前674年,其年重耳六十岁,怀嬴氏三十七岁。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重耳归晋国,并且让重耳即位。在《左传》中是这样写的: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
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
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末,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粱。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公火,瑕甥,卻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4 16:41:33 +0800 CST  
令狐---令狐邑,今山西临猗县西。
子犯---姬姓狐氏名偃字子犯。其先祖大狐氏被分封于狐氏犬戎(即今山西吕梁地区),以地名为姓。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狐偃为重耳之舅。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4 16:49:25 +0800 CST  
臼衰---臼衰邑,位于今运城市盐湖区大渠村,大渠原名‘DATUO’,由‘大臼’音变而来。大渠村历史悠久,最起码在春秋时期已经建成‘邑’。
桑泉---据《运城县志》载,大渠村有河东书院,河东书院有藏书楼,藏书楼四周环水,环池以北有乱石滩,滩北有九峰山,山上有仰止亭,山东有杏坛,山西名桃源,山旁有砖井,为泉水之源。此泉古名桑泉,为涑水河潜入地下所成。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5 11:42:06 +0800 CST  
为何说大渠村是古代‘臼衰邑’所在地?地形然也。在今天的卫星地图上看不到在《运城县志》中所说的九峰山以及池,但如果进行考古发掘,一定能找到相应的地形。
臼的古文涵义是舂米的器皿,四周高中央低。
衰,通縗,古代指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依次减薄。这里是指这里的地形(即位于吕梁山与中条山之间,黄河以东的冲击河谷区域),在卫星地图上看,与‘縗’及其相似,从吕梁到中条,其平原的海拔高度分层递减。所以古人称这里为‘衰’地。
臼衰---就是位于衰地的臼形地区所建的城邑。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5 13:11:38 +0800 CST  
庐柳---庐柳邑,位于今临猗县西北孙吉镇附近。
郇---郇邑,郇阳。郇邑位于今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北部,涑水西边。
郇阳---指今山西吕梁以南,涑水以北的河洲地区。
在西周文王时期,第一次分封诸侯时,封文王第十五子高于毕地(西周祖庙墓地)(今渭河以北黄河以西黄土高原以南谷地),称毕公高;封文王十七子与郇(涑水以北黄河以东吕梁以南之谷地),称州伯(州即洲也,即《诗经。关雎》里的‘在河之洲’),因治理‘河之洲’诸侯有功,又称郇伯。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5 15:59:06 +0800 CST  
公元前636年为农历乙酉年,查万年历,二月甲午不存在,应当是三月初四为甲午日,对应的公历为公元前636年2月26日。
辛丑=甲午+7=3月5日
壬寅=辛丑+1=3月6日
丙午=壬寅+4=3月10日
丁末=丙午+1=3月11日
戊申=丁末+1=3月12日
己丑=戊申+41=4月22日。对应的阴历为四月三十日,为四月的晦日,与记录一致。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5 16:36:39 +0800 CST  
高粱---高粱(凉)城,高粱(凉)邑,今山西稷山县太阳乡北阳城村之高凉遗址。当地百姓俗称太阳城。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5 16:47:19 +0800 CST  
曲沃---曲沃都城,位于今曲沃县西北2公里处侯马县交界的凤城乡西韩村与东韩村之间,浍河北岸的古城遗址。
武宫---在晋都曲沃供奉有曲沃武公灵位的庙堂。曲沃武公为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晋国国君,也是最终曲沃代晋的关键人物,公元前754年---公元前677年在位。为重耳的祖父。
公子絷---嬴姓赵氏名挚字子显。在《诗经。秦风。渭阳》有记录,是不是其所作?对于公子絷的身份,我更愿意相信其为秦穆公的侄子---其兄之子。
蒲城之役---蒲城,今陕西蒲城县西头乡西头村洛河西岸(蒲城县与澄城县连续与洛河的交界处),又称避乱堡,北徵邑。公元前656年,晋大子申生吊死,重耳逃奔蒲城,夷吾逃奔屈邑(今山西吉县车城乡麦城村)。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徇道而趋)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6 11:11:05 +0800 CST  
瑕甥---又名吕甥,吕饴甥,瑕吕饴甥,阴饴甥,姜姓吕氏名饴字子金,晋国大夫。晋献公外甥,因封于阴地陕县瑕邑(今河南灵宝市西晋河岸边),故称瑕氏,阴氏。
卻芮---晋公族叔虎之子,叔虎在晋献公时伐翟有功,被封于卻(今山西汾水下游古城镇一带),建立卻子国。因卻子国与夷吾封邑---屈邑(今山西吉县)相邻,故其支持夷吾为晋惠侯。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6 11:34:21 +0800 CST  
公见之,以难告---难者何也?即瑕甥和卻芮的计划---放火烧宫,让晋文公重耳罹难的计划。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寺人披参与了,但是他向重耳高密了。
寺人披---寺人,宦官也。勃鞮人,北戎的一支。晋献公时被俘入宫,为晋献宫的杀手。晋惠公夷吾将女儿妾嫁给其为妾,使其刺杀重耳。
所以上面一段就是:(秦军送重耳)到了洽川镇黄河边上,子犯将玉璧交给公子重耳,说:“我千辛万苦追随您逃亡天下,一路上多少磨难,期间的心酸罪过,我是不会忘记,更何况君王您呢?(如今您做上了晋国国君,总算修成正果了。)我的职责任务也完全了,我们就此分别吧。”
公子重耳说:“如果我和舅舅您不是一条心,就让我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消失。”当时黄河尚为完全封冻,公子重耳将玉璧投入河中,并渡过黄河,包围令狐邑(今临猗市西),攻入桑泉(今运城市曲渠河),占领臼衰邑(今运城市大渠村)。
公元前636年2月26日,(晋怀公姬圉)派兵来阻止秦军护送重耳入晋。晋师抵到庐柳(今临猗孙吉镇附近)邑后驻兵防范。秦穆公派公子絷到庐柳与晋军谈判,晋军后退,驻扎在郇邑(今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北)。
3月5日,狐偃(即子犯)和秦国,晋国的大夫在郇邑盟誓。
3曰6日,公子重耳进入晋军大营,劳军并统领晋军。
3月10日,晋军,秦军护送公子重耳进入晋都曲沃。
3月11日,重耳在武宫拜祭祖先,正是即任晋君,是为晋文公。
3月12日,派人杀死尚在高凉邑(今稷山县太阳乡北阳城村附近)的晋怀公姬圉。
正史不记载也不告知。晋大夫吕瑕甥,卻芮等人迫于形势压力,被迫投靠重耳,但是有担心重耳追究其立夷吾及圉,杀重耳的罪行,谋划暗中派人焚烧晋宫并趁机杀死晋侯重耳。寺人披从高凉邑奔往晋都曲沃(今曲沃县东西韩城之间),请求面见晋侯重耳,晋公让指责他,并且不愿意见他,说:“蒲城一战,晋君命令你过一天到蒲城,你马不停蹄地来杀害我。我逃亡后跟随狄人耕作在渭水边生活,后来惠公即位,让你三天来杀我,你一天多一点就来了,虽说君命难违,但你也太过殷勤了。你砍杀我时割断的衣袖还在,这就是你对我的所作所为。”
寺人披回答说:“我以为您能入晋即位,应当是变聪明了,如果还是当初的样子,恐怕您还会蒙难。君王的命令,不能打分毫的折扣,这是古往今来的规矩。帮助君王除去他的眼中钉,要尽全力而为。在当时,蒲人,狄人哪里在我的眼中。今天您即位了,我还能无视蒲人,狄人吗?管仲当初为公子纠而置钩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即位后却任官管仲为相,君王您如果因此去掉我,难道是因为我有辱君命吗?当时执行君命的人多得去了,为何只处罚我。”
晋文公重耳面见他,他把吕瑕甥等人的谋划告诉了重耳。
三月份,晋侯重耳和秦穆公在王城订立了密约。
4月22日为农历四月三十日(晦日),瑕甥,卻芮等人放火烧了重耳宫室,没有找到晋文公,于是逃亡到黄河壶口瀑布上游地区,秦穆公引诱其归来并杀了他们。晋侯从秦国接回夫人怀嬴。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6 14:29:10 +0800 CST  
所以公元前636年,秦晋之间就有密约,这个密约---勤王(秦晋都有此意,当周襄王奔晋,晋杀戎及叔带。)得到的好处就是周襄王把黄河北的阳樊,温,原,攥茅之田送给了晋国。
秦穆公扶植起晋文公,同时要求晋国支持秦国的扩张计划,首先是原属于晋国的河西之地应当全部归于秦国,同时河阴之地(即黄河以南之秦岭)应当也归于秦国,所以秦国和晋国联合伐鄀,或许就是在执行晋文公和秦穆公的密约。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6 15:15:30 +0800 CST  
斗克---芈姓斗氏名克字子仪,申公斗班之子。任楚国大司马。
屈御寇---楚国三姓之一屈氏为楚季连的小老婆之族,楚国早期的外戚姓氏。屈御寇应当也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息公。
楚文王于公元前684年灭息国,置息公。
公元前664年,楚成王以斗班除子元,以斗班为第一任申公,将楚文王宠幸的申侯赶到郑国。
商密---商密邑。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丹水南岸。但是就商密的字面含义看,其地的范围甚广。
应当是从商密市到淅川县的丹水河谷地区。
析隈---析,析邑,位于今河南内乡县至西陕县一带。隈,掩蔽处。
顿---顿国,位于今河南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
公元前635年秋,秦,晋两国根据约定进攻楚国鄀部,楚国申公斗克,息公屈御寇率领地方武装在商密丹水谷地布防,驻兵商密邑(今淅川西南单价南岸)。秦军从谷地掩蔽地绕过析邑(今西陕县和内乡县之间),进入楚国境内,包围了商密邑,将随行的民夫车工绑押起来,扮成俘虏,趁着黄昏看不清楚,展示给城中的楚人看,半夜,点燃篝火,让人假扮成申公子仪和息公子边的样子,与秦人歃血为盟。商密城的守军看到,说:“秦人已经攻占了析邑,防守的楚军投降了。”于是打开城门,投降秦军。秦军抓住了子仪和子边,并将他们带回秦国。楚令尹子玉派兵追赶,没赶上,只好回兵包围陈国,把顿子送回顿国。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6 16:58:26 +0800 CST  
公元前634年,鲁僖公二十六年
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以其不臣也。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宋以其善于晋侯,叛楚即晋。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围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凡师能左右之曰以。置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戌之。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
东门襄仲---姬姓东门氏名遂字襄仲,鲁国曲阜人。鲁国公子
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孙)字文仲,鲁国曲阜人,鲁国大夫。
夔---夔国,又称隗国,归国。今湖北秭归境内三峡一带。夔国是沿袭古代的夔国之地,迁徙后又以其国名地。
夔字在后人理解成一种神兽,出自《山海经。大荒东经》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7 11:39:14 +0800 CST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所以东海流波山---即今长江口冲击洲,长江淮河在其入海口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流波与流沙是有区别的,流波水应水流和潮汐的作用而形成,流沙是因风沙所形成,一个在内陆,一个在河口。
为何说‘入海七千里’?这是古代地理所形成的观念。‘七千里’不是指实际的里程,而是指河流泥沙冲击,形成分点的淤积洲,‘七’在古义指最外的淤积洲。我们说古代的东海包含今天吕梁山---外方山---大别山以东区域。为何这么说?我们从《北次三经》有:“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这里所谓的东海就是太行山脚下。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原大地,在古代全是都是东海。在东海中有沂蒙山陵(即所谓大木),还有众多河流淤积台地,称为‘流波山’。
其上有兽---在这些河流淤积高地生活着一个靠打猎为生的游牧部族。
状如牛---看起来类似从事农业的牛耕部族。
苍身无角---苍身者,来自北方;无角者,没有攻击性。
一足---全部是从其他地方逃亡至此流亡者。
这段我全面似乎讲过了,即夔这个游猎部族生活在今长江淮河河口三角洲地区。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7 13:27:41 +0800 CST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皮者,外围组织也。黄帝指祝融氏黄帝,这个部族的外围成员为祝融氏黄帝所得到并作为其宣传工具---鼓,其声闻五百里。说明夔部族本是蚩尤部族的逃亡人员所组成的游猎团队,后来参加了祝融氏对抗应龙和魃的战斗,并且作为战鼓威慑应龙和魃,最终达成和平,说明夔部落是沿着长江(古南海)去威慑在南方的应龙和魃的捕快。这就说明夔其实就是位于古南海地区。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7 15:05:55 +0800 CST  
不祀祝融与鬻熊---祝融为季连的祖先,我们从《楚居》中有“季连初降于騩山,氐至于【上穴下土】穷”,说明季连是从青藏高原青海德令哈地区下来的,而这里正是当初轩辕黄帝流放颛顼之子老童以及其长子重的地方,重的后代就是祝融氏,所以祝融氏是季连的祖先。也是楚国的祖先。
鬻熊氏为【齿戈】妣,为楚子熊丽之母,其部族后来演变成楚国的‘屈’氏,所以也是楚人的祖先。
熊挚---在《楚居》简5--6有“。。。。熊浢(渠)徙居于发渐,至熊艾(毋康)熊毁(挚红)犹居发渐,熊毁徙居旁【十由】,至熊【纟肴】(延)自旁【十由】徙居乔多。。。。”,从中可以看出,熊挚为熊渠的老二。在《史记。楚世家》是这样记载:“。。。。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文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后为熊毋康,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
我们再看《竹书纪年》有:
公元前879年,周夷王七年,楚人代庸(庸国为西周大国)。
公元前877年,周厉王元年,楚人来献龟(与前面取消王号一致)。
公元前876年,周厉王二年,熊渠卒,熊挚即位。迫于周礼王的压力,将族人由发渐迁居旁【十由】。我前面分析过,发渐位于大洪山以南长江(古南海)以北今湖北天门一带,而【十由】则是南岳衡山---三天子之都一带,旁即其周边也。很显然,在周厉王即位后,熊渠就低调地向周室敬贡龟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其后即位的熊挚则由长江流域向南迁徙到衡山周边。
公元前875年,周厉王三年,熊延弑熊挚立,熊延可能趁熊挚生病将其杀死,将部族的大部分人从古南海衡山地区迁回乔多(今秦岭南丹水汉水之间),而熊挚的族人则留在衡山南海周边。彻底于楚国分道扬镳。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7 16:33:15 +0800 CST  
这里所谓的“先王熊挚有疾”应当是一种委婉的指责,暗示今天楚成王的祖先熊延是弑其兄熊挚---夔国之祖。
成得臣---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嫡子,原令尹子文(斗谷于菟)之弟。
子西---芈姓斗氏名宜申,申公斗班之子。疑为斗克之弟,或就是斗克。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7 16:47:43 +0800 CST  
缗---缗邑,位于今山东济宁金乡县。夏朝有缗国。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降处缗渊。有水是方,名曰俊坛。’
这里有季厘,季厘是不是季连,‘厘’的含义是在山崖之间打猎。而‘连’则是附车迁徙。似乎有些相近。季厘部落‘食兽’,位于重阴之山,而阴地之黄河以南洛河以北的秦岭之地,似乎和楚国早期生息之地相关,但在《山海经》的成书时代,还没有楚国这个名称(《山海经》与《周易》均出于商末周初),但是在《山海经》中说‘季厘’是帝俊所生,而《楚居》中说‘季连’初降于隗山。这期间的关系还得再理理。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09:33:16 +0800 CST  
谷---谷邑,谷城,今山东东阿县。
臧孙---臧文仲之孙,臧武仲,又名臧孙纥。鲁国大夫。
公元前634年,鲁国曲阜的东门襄仲,臧文仲到楚国借兵(来对抗齐国),臧孙面见楚令尹子西说:“齐国,宋国国君不向楚国称臣,所以我想向您借兵去讨伐他们。”
楚成王派人去声讨夔国国君---作为楚国子孙为何不来祭祀祖先祝融氏和鬻熊氏。夔君回答说:“我的先王熊挚有难言之疾,鬼神都不饶恕所以逃亡到夔地。从那以后,我们就和楚国失去了联系,又到哪里去祭祀?”这年秋天,楚令尹成得臣,斗宜申帅楚师灭掉了夔国,并把夔子带回,从此,秭归就成了楚国的一个县。
宋君因为和晋侯重耳要好,背叛楚国投靠了晋国。这年冬天,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包围了缗邑(今山东济宁金乡县城)。鲁僖公指挥楚军讨伐齐国,夺取了谷城(今山东东阿县)。(凡是能借兵来自己指挥的就能说‘以’。)并且将齐桓公的公子雍安置在谷邑,易牙(鲁相)让他在此作为鲁国的外援。楚申公叔侯派兵驻守。齐桓公的七个儿子均被任命为楚国大夫。
楼主 古道风人  发布于 2020-01-19 10:06:31 +0800 CST  

楼主:古道风人

字数:919250

发表时间:2017-11-10 00:46: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7 09:44:21 +0800 CST

评论数:45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