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贴说说国人不太熟悉的克里米亚战争

@武川镇的贺六浑 2017-12-11 00:09:21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改变了中亚,东亚地区的历史进程。
-----------------------------
是的,现代史上也很重要的一场战争,间接影响了中国,继续:

3月12日英法土三国政府签署了一个三方协议,以保卫土耳其领土完整对抗沙皇俄国。英法最后通牒的期限已过,俄国方面依然没有任何回复,3月27日和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国宣战。英国和俄国这四十年前的盟友此时兵戎相见,自打1815年以来的和平结束了。

就在纳皮尔的舰队前往波罗的海不久,一支法国舰队也前往波罗的海,包括九艘战列舰、六艘护卫舰和九艘蒸汽轮,这支舰队由帕斯瓦尔•迪赛恩(Parseval Deschênes)中将率领。与此同时,第一批四个步兵师和两个炮兵旅的法国陆军部队,也在马赛登船。

联军首要目标是保住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海峡,于是四月初两个师15,000的法军,在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François Certain de Canrobert)和皮埃尔•弗朗索瓦•约瑟夫•博斯凯(Pierre François Joseph Bosquet)将军的率领下开始登陆加里波利半岛。加里波利看起来风景如画,但是条件艰苦,让非洲来的法军大失所望。这些法军本来应该驻扎在阿尔及利亚,但是拿破仑三世让他们到了土耳其。唉,没办法,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嘛!

同法军同期到达的还有英军的乔治•布朗爵士,他的任务是跟法国军队进行协调。布朗爵士先到法国,由马赛乘船到马耳他,然后也于四月初到达加里波利,为英军大部队的到来做准备。

四月中旬,在马耳他集结的英军大部队开始纷纷到来,英法部队抵达战区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协调指挥。前文咱们说了,英国和法国两国是世仇,两军也是打了多少年的仗。滑铁卢战役对英军来说是甜蜜的回忆,对法军来说则是痛苦的记忆,拉格伦本人就是通过打法国人提拔起来的。1852年的整个夏天,拉格伦都在忙着制定防备法国海上进攻保卫伦敦的计划。皇家海军也是,多少年来皇家海军一直以法国海军为假想敌进行备战,这突然两军成为盟军了,思想上一时还需要转转弯,特别是高级军官们。法国人说了,确实你大英帝国乃世界第一强权全球霸主,但是仰仗的是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至于陆军么?谁听说过你们英国陆军如何如何?陆军最强那还得说是俺们法国,当年多少国家一起围殴拿破仑,采用群狼战术才算是把俺们法国陆军搞定。所以嘛!最佳搭配就是海上英国人主导,陆战法国人领导。拿破仑三世也是这样想的,特别是要把土耳其军队置于法国将军的统帅之下。让法国人主导作战英国人自然心有不甘,战争大臣纽卡斯尔(Newcastle)爵士对这个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私下里告诉拉格伦尽量不要跟法军掺和到一起,各干各的。至于作战部署,你可以跟圣阿尔诺和奥马尔帕夏商量,但是具体战斗还是各自指挥各自的部队。
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5 06:01:34 +0800 CST  
@懒豆花 2017-12-13 23:37:20
MARK
-----------------------------
继续:

4月11日拉格伦和随军出征的剑桥公爵(Duke of Cambridge)抵达巴黎,受到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剑桥公爵乃英国皇室成员,老国王乔治三世的孙子乔治王子,维多利亚女皇的表兄。王子曾经是维多利亚女皇老公的候选人之一,不过维多利亚说他长得太丑了海选时就刷掉了。1852年惠灵顿去世后,有人提议让乔治王子接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提议被阿尔伯特亲王否了,亲王说他的资历难孚众望。这次乔治王子主动要求从军打算建功立业,为皇室争光,女皇陛下表示很赞成。派皇室成员上战场有风险,万一搞成蛋炒饭大家都不好看,阿伯丁首相经过仔细斟酌利害得失,还是批准剑桥公爵率领陆军第一师参战。

拉格伦和剑桥公爵一行被安排先跟法国战争部长让•韦永(JeanVaillant)见了面,随后在杜伊勒里宫觐见皇帝拿破仑三世。在法国期间,拉格伦及其随员受到热情款待,除了皇帝接见,还安排听了歌剧参观了法国军队。法国群众高呼“英国万岁”,报纸上也是一片热情洋溢之声。拉格伦和圣阿尔诺两个人会面的时候,彬彬有礼地回避了指挥权的问题,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探讨土耳其军队的不足。

到达土耳其后,拉格伦发布的第一道命令是跟法军搞好关系,盟军之间的团结乃重中之重。在当兵的中间这不是问题,尽管有语言障碍,英国兵和法国兵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特别是喝了酒以后,喝过酒大家就都是兄弟了。

英法已然对俄宣战,联军部队纷纷抵达战区,此时的土俄前线,是个什么状况呢?请看下篇《踌躇不前》。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5 12:26:42 +0800 CST  
@银瓶梅 2017-12-18 17:15:12
英国舰队呢?
-----------------------------
慢慢来,先说多瑙河前线:

上篇《宣战》里面说到英国法国对俄宣战,派遣大批部队前来保卫土耳其,这个时候多瑙河前线是个什么状况呢?

前文说过,此次危机乃至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俄国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陈兵多瑙河畔压土耳其接受俄国的条件。压土耳其接受俄国条件的同时,沙皇和他的将军们还寄希望这一举动,可以让土耳其治下的东正教徒发起反抗穆斯林土耳其的大起义,从内部瓦解土耳其人在巴尔干的统治。俄军统帅帕斯克维奇说:“我们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我们在土耳其基督徒中的影响力。”

然而军事上,帕斯克维奇将军一直担心奥地利人会抄俄军的后路。理论上奥地利是俄国的盟友,但是遇到利益攸关的事儿,盟友翻脸也比翻书还快。帕斯克维奇的顾虑不无道理,奥地利人的确担心俄国人期盼的,斯拉夫民族纷纷发动起义迎接俄国“解放军”的情形,会波及到奥地利的领土上。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地利是个多民族国家,也有很多东正教臣民。帕斯克维奇非常清楚奥地利在巴尔干问题上,跟俄国有着重大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非常有可能导致双方反目成仇。为了不过分刺激到奥地利,帕斯克维奇迟迟没有按照沙皇的指示采取积极行动,而是沿着多瑙河布防做了一个守势,静待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民发动起义,然后俄国解放军便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这些地方,关键词“兵不血刃”。

帕斯克维奇把他的策略禀告沙皇:“按兵不动加强同土耳其治下的塞尔维亚人、黑塞哥维那人、门的内哥罗人,还有保加利亚人的联系,即便他们不会为我们而战,但是反对土耳其人是一定的,俄军可以支持他们搞垮土耳其帝国……,然后便可以兵不血刃达到目的。”这个想法很合沙皇的胃口,沙皇一直以东正教的保护人自居,认为这是一场东正教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把东正教徒从穆斯林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无需过多言语,沙皇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让老将军帕斯克维奇守在那里等着斯拉夫人揭竿而起,等着兵不血刃。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6 00:01:24 +0800 CST  
@昏天昏地001 2017-12-19 07:58:15
写得不错,加油!
-----------------------------
谢谢鼓励,继续:

沙皇的宗教情节加上帕斯克维奇老将军的谨慎,让俄军并没有迅速出击。考虑到塞尔维亚人造反的意愿最为强烈,沙皇想让俄军向西南,向靠近塞尔维亚的鲁塞(Rusçuk)方向运动,不过被帕斯克维奇将军劝住了。帕斯克维奇说鲁塞这个地方太过靠近奥地利,如果塞维尔亚人真的起事,奥地利人难以坐视不管,毕竟奥地利治下也有很多东正教徒,这种起义会传染。一旦奥地利加入敌对我们的一方,他们可能进攻咱们的波兰抄了咱们的后路。不如向南进攻锡利斯特拉(Silistria),这个方向沿着黑海海岸指向君士坦丁堡,奥地利人不至于太过敏感。如果对面的保加利亚人起来反抗,配合咱们的行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识相的外交大臣内斯尔罗德又来泼冷水了,说巴尔干斯拉夫人根本不会大规模起事。即便真的发生了这种大暴动,那也未见得是好事儿,整个欧洲都会被惊吓到。内斯尔罗德看得很准,现在确实是整个欧洲都在对俄国人在巴尔干可能进行的扩张感到担心。再说,同样的策略土耳其也可以采取,他们也可以煽动高加索的穆斯林反对咱们,煽动东正教徒起事不是好的谋划。

一直是拖后腿的内斯尔罗德越来越讨人嫌了,这厢自然有人投沙皇所好,鼓吹泛斯拉夫主义,这种言论沙皇听着顺耳。他们一通忽悠沙皇,说不但要定都君士坦丁堡,为了保卫斯拉夫民族的利益,即使与奥地利开战也在所不惜,这真是嫌沙皇的敌人还不够多。

沙皇同意了锡利特斯拉,但是帕斯克维奇老将军依然小心翼翼,缓缓地朝着锡利特斯拉方向前进,此间期待的保加利亚人大起义并没有发生。斯拉夫人倾向于俄国人,希望俄国解放军能把他们从穆斯林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但是真正揭竿而起的人并不多,只有少部分人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制造了些骚乱。而这些小骚乱迅速被奥马尔帕夏的部队残酷镇压下去,反叛地区的男人被屠杀,妇女们被土耳其士兵强奸。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7 09:59:45 +0800 CST  
@银瓶梅 2017-12-19 21:48:17
英国对俄还是有所忌惮的
-----------------------------
英国总想投入最少获利最大,所以每次都拉上小兄弟一块上。继续:

英法对俄宣战后,俄国人需要跟时间赛跑了,沙皇命令尽快拿下锡利特斯拉前进到黑海沿岸的瓦尔纳(Varna),沙皇预计到英法联军会从那里登陆,一定要抢在他们前面。此刻帕斯克维奇将军的主动性更低,对腹背受敌的担心更加严重了——前有土耳其军和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英军法军,后面是不怀好意集结起来的奥地利军。于是在进攻锡利斯特拉的行动上,帕斯克维奇将军并没有如沙皇期待的那样大胆果断。整个春天帕斯克维奇都在拖延着沙皇的命令,缓缓前进,直到四月中旬,5万俄军才进占到锡利特斯拉对面的小岛上。沙皇对进展迟缓迁怒于前敌指挥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将军(Mikhail Dmitrievich Gorchakov),让帕斯克维奇把他替下了直接指挥。一周后的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了一个防御联盟协议,这是一个非常不详的信号,共同防御哪个?帕斯克维奇顿感紧张,赶紧向沙皇报告说要不咱们撤了吧。把个沙皇气得半死,奥地利根本不敢乍刺儿,你给我加大攻击力度,用一场胜利把那帮家伙镇住:“奥地利人?我四个团加龙骑兵就足以收拾他们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5月16日,俄军开始炮轰锡利特斯拉的外围堡垒,帕斯克维奇希望炮火能摧毁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让俄军能不受重大损失地突入城内,然而看起来效果并不好。土耳其人宣战后趁俄军行动迟缓的这段时间里,在一名普鲁士上校的指导下,修工事挖战壕,把锡利特斯拉变成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俄军炮火没有办法有效地摧毁土耳其军队的防御工事,组织良好纪律严明的18,000名埃及和阿拉伯部队,在英国军官的指挥下奋力抵抗,打退了跟在炮火后面冲上来的俄军步兵。如此三番五次反复冲击,俄军都没能拿下土耳其军的阵地。

“整个晚上我军战士一直向着敌人的堑壕冲锋,土耳其军用反冲锋来阻止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听到步枪的射击。第一个晚上我在营房里被枪声吵醒,他们告诉我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我迅速备好马鞍,但是营中多年征战的老兵们告诉我不要着急。这些炮声枪声对他们来说早已,他们开着玩笑说这是在喊‘安拉’。”

记下这段话的是一位年轻的俄军少尉,他的名字叫列夫•托尔斯泰。您说列夫•托尔斯泰?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

没错儿,就是他。那时候的他只是一名年轻军官,但是已经在高加索地区的部队里服过役了。此后巴尔干和克里米亚的战争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让他写出了不朽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8 02:55:18 +0800 CST  
@银瓶梅 2017-12-26 16:09:54
楼主多日未更了,下边……
-----------------------------
最近更的快了吧?继续:

帕斯克维奇命令进行土工作业,挖战壕修掩体让大炮能抵近射击,增强炮火的打击效果。战事进入胶着状态,俄军炮火对着土耳其军工事不停地猛轰,土军顽强抵抗并利用所有机会抢修打坏的工事。随着英法联军的舰队进入黑海,俄国已经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多瑙河前线的俄军必须通过困难的陆路进行补给,而两大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地前来土耳其,留给俄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6月10日,帕斯克维奇带着他的幕僚们来到前沿阵地查看情况,一颗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尽管看起来俄军统帅没啥大碍,但是帕斯克维奇说他受伤了没法继续指挥战斗,要求被替换下场。看起来要么是受了内伤,要么是对战事的前景完全失去了信心,精神上垮了下来。祖国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掉链子,把个沙皇气死了。不过沙皇倒也没有严厉惩罚他,给他留了面子把他从总指挥的位置上撤换下来,上场替他的是被他替换下来的戈尔恰科夫,看俄军这边换来换去还是这两个人,了无新意。

在重新上场的戈尔恰科夫将军统筹下,俄军加强了攻势。尽管土耳其军队依然英勇顽强,但是多日苦战的土耳其军队渐渐陷入绝境。到底土耳其军队能不能顶住俄军的攻势,保住锡利斯特拉呢?到底联军能否赶到,解救锡利特斯拉呢?请看下篇《锡利特斯拉》。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8 11:48:18 +0800 CST  
@新恐怖鸟 2018-01-03 11:09:10
又经过一番努力,通过痛殴土耳其,终于从亚速海出来进入了黑海,又悲催地发现,原来这个黑海也还是个内海,这个内海也只有一个口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地中海,这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把着这扇门的还是奥斯曼土耳其。
。。。。。。
地中海仍然是个内海,只有一个口子通向外部世界,叫做直布罗陀海峡。
-----------------------------
是啊,但是总比那个亚速海,黑海好吧?同志还需努力啊!继续:

上篇《踌躇不前》里面,咱们说到尽管帕斯克维奇将军犹豫不决,没有迅速拿下锡利特斯拉,但是苦战多日的土耳其军也渐渐不支,这边的英法联军能赶过来解围吗?

1864年4月开始,英军法军大量登陆加里波利半岛准备控制海峡保卫土耳其首都,很快半岛上便人满为患,小地方容纳不下这么多部队。几周后战马的草料便没了着落,大部队只好开拔前往土耳其首都附近地区。

4月28日拉格伦也前往君士坦丁堡,在英国大使馆住了几天。英国大使斯特拉特福请他留在大使馆,但是拉格伦要同部队住在一起。拉格伦的部队驻扎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另一端,亚洲部分的司库台(Scutari)也就是今天的于斯屈达尔,拉格伦带着他的随从入住了一座小木屋。这里风景不错,但是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污物随着风顺着水流到此处,不久拉格伦便开始拉了肚子。

英国最高指挥官都这个卫生条件,当兵的情况可想而知。不过毕竟是年轻人,在此安营扎寨的英法士兵很快就对异国情调感上了兴趣,他们迅速找到土耳其失足妇女们的服务场所,于是酗酒和性病流行起来。

说起来登陆加里波利是英国人的主意,按照法国人的想法,应该直奔瓦尔纳迎上俄国军队。大英帝国负责海上作战就好了,陆战归俺们法国陆军筹划,俺们在阿尔及利亚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刚好可以用在俄国人身上。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09 00:28:55 +0800 CST  
@四处瞎逛逛 2018-01-04 08:07:33
我在想,土耳其的愤青该有多愤啊,土耳其的国土可是缩小了整整十倍呢。
-----------------------------
或许土耳其没有产生愤青的土壤呢,你说呢?继续:

确实此时的法国陆军在很多方面都要强于英国陆军。法国经过大革命,旧的势力早已清除,军官学校培养出全新的职业军官,这些职业军人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战术。相比之下,英国的军官们还是靠着拼爹晋升,在法国人看来这仿佛还处于封建时代。武器方面,法国陆军装备了先进的米尼来复枪,射程可达1,600米,配备了这种步枪的法国步兵可以迅速发起冲锋。法军中的精英部队是轻步兵,这是在阿尔及利亚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部队,总是作为先头部队带领其它法国步兵投入战斗。阿尔及利亚战争虽然是小规模战争,但是法军从中学会了小股部队作战方式。小股部队作战在二十世纪是常见的作战模式,但是十九世纪的战场上却不是这样,那个时代由于技术和组织形式的限制,保持小股部队在战场上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法国陆军第一个发展出这种领先于时代的战术。

这些差距或许在打仗之前还看不出来,但是自打在加里波利一登陆,后勤上的差距立马凸现。英军登陆的最初两天,部队甚至都没法下了船来,“因为啥东西都没给他们准备。”泰晤士报记者拉塞尔这样记述着当时的情形。而法国人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运送各种物资:“他们的船一到,为病人准备的医院,面包和饼干炉,运输给养和行李的马车,各种必需品和舒适品应有尽有。而我们英国人则啥也没有,我们伟大的海上帝国只派来了一艘汽船,还是私人公司的。”

法军依照多年在阿尔及利亚作战的经验,带了大量的帐篷、建筑工具、运输工具和急救药品,还有十座野战医院。而英军的后勤大都是由财政部管辖的民间机构来负责,负责后勤的是詹姆斯•菲尔德(James Filder),菲尔德本来是个该退休了的文官,被临时拉来做拉格伦的后勤保障官发挥余热。拿破仑战争时代惠灵顿的部队主要依靠骡马来运输补给,1815年后军费裁减,大批骡马退役,现在让菲尔德有些抓瞎。结果自然是英军的后勤保障一塌糊涂,英国一直以来没有打什么大仗硬仗,后勤还停留在殖民地战争的水平。

法国军官埃尔贝 (Jean François Jules Herbé)上尉说:“去了英国人的帐篷,真让我为作为一个法国人而感到自豪。”。

不过即便如此,英国人也不想让法国人主导陆地作战,英国人怎么甘愿听从法国人的指挥?再说,圣阿尔诺不过是个靠溜须怕马拉关系上位的小人,听你指挥?休想!而法国这些有知识有经验的职业军官,又怎么能服那群爵二代爵三代?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0 07:19:49 +0800 CST  
@军事小哨兵 2018-01-04 15:05:28
楼主,写得好,继续
-----------------------------
谢谢夸奖,继续:

英法联军陆军进驻到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周围,海军游弋在黑海之上,看起来土耳其首都高枕无忧,保卫君士坦丁堡这第一个任务顺利完成。不过兴师动众跑这么远来,只是保卫一下土耳其首都,好像有点儿说不过去,祖国和人民都不能答应。5月18日英法土三个盟国的统帅开了个会,商讨在多瑙河地区迎击俄军的问题,会上达成共识,英法军队要前出黑海港口瓦尔纳(Varna)掩护土耳其军队的侧翼。于是联军再次上船开拔进驻瓦尔纳,这让奥马尔帕夏非常高兴。联军在瓦尔纳把装备卸下,步兵炮兵艰苦跋涉到达各自的营地。进驻瓦尔纳再一次体现出英军后勤系统的糟糕,帐篷、辎重、补给品被卸到了海湾另一头,第一天部队又是不得不露宿野外。由于缺乏适当的运输手段,特别是马匹,让英军想立即支援多瑙河战线上的土耳其军成为不可能。连阿伯丁首相的儿子,在写给父亲的信里都抱怨说后勤情况一团糟,让拉格伦爵士天天除了忙活找东找西外,啥事儿也干不成。

还是一如既往,高层之间继续为领导权较劲儿,英国人还想当老大,圣阿尔诺依然不服:“我当然懂军事,而自打1815年之后英国人就没打过什么仗。” 领导们之间尽管还有隔阂存在,士兵们却很快地打成了一片。瓦尔纳风景优美,夏日的暖风吹得人昏昏欲睡,军官们让士兵们加紧训练准备战斗。炎热的天气让当兵的遭了不少罪,士兵们借酒消除紧张压力,在酒馆里和妓院里寻欢作乐。炎热的天气,加上警告不要喝当地的水,导致廉价的本地葡萄酒大热,酒后寻隙滋事成了家常便饭。

瓦尔纳是位于今天的保加利亚的一座城市,那时候也有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穆斯林不能喝酒,但是当兵的哪管这一套?进了土耳其人开的咖啡馆照样要酒喝,老板说没有,咋?不给爷喝酒?信不信我削你?然后叮叮咣咣,土耳其人心说这是来保卫我们的吗?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0 11:18:47 +0800 CST  
@胡同三大爷 2018-01-05 20:00:16
楼主继续
-----------------------------
继续继续:

6月19日,东北方向遥远的地平线上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那是100多公里开外的俄军在用8千磅炸药爆破锡利斯特拉的主工事。整晚那个方向炮声不断,联军军官们感到那里的总攻在即,重新上场的戈尔恰科夫把总攻时间定在了6月22日。

6月21日,戈尔恰科夫带着幕僚亲往前沿阵地观察。“那天早上我第一次看到他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托尔斯泰在给他哥哥尼古拉的信里这样写道:“你可以看到他全神贯注地观察敌情,丝毫不在意敌人的子弹和炮弹。”那一天500门俄军大炮对着土耳其人的阵地轰击了一整天,炮击一直持续到深夜。第二天早上三点炮击又重新开始,“我们都在现场,”托尔斯泰写到:“就像以往我们在战斗前夜一样,我们都假装丝毫没有想过第二天的战斗,但是我们所有人,我敢说心底里都在打着鼓。”

后来托尔斯泰以戈尔恰科夫为原型,塑造了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库图佐夫将军的形象。

“你知道,尼古拉,战斗前夕是最让人心焦的,这是唯一让你感到害怕的时候,恐惧真的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然而过了午夜,时间越接近这种感觉反而越淡漠。凌晨三点,我们开始等待总攻开始的信号弹升起,我不是开玩笑,如果这个时候告诉我攻击取消,我会非常沮丧。”

然而让托尔斯泰非常沮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6月22日凌晨两点,俄军统帅戈尔恰科夫突然接到来自沙皇的命令,命令他立即撤除对锡利斯特拉的包围,退回到俄国境内。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0 13:12:56 +0800 CST  
@chmtvs 2018-01-27 03:57:36
刚看着高兴 ...看来还是来早了。lz加油??
-----------------------------
加油!继续:

上篇《锡利斯特拉》里面咱们说过,俄军猛攻锡利斯特拉,土耳其军渐渐不支。而英法联军虽然进驻到瓦尔纳,但是还没有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大量的骑兵炮兵部队还没到位,显得无所事事。本篇咱们先把陆上的战事放一放,说说联军在海上打响的第一炮。

英法舰队虽然早已进入了黑海,1854年3月28日还对俄宣了战,但是英国、法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并没有马上爆发起来,俄国舰队退回港口免战牌高挂,黑海上相对平静。

4月6日,英国蒸汽护卫舰暴怒号(Furious)奉命前往敖德萨,去撤离英国领事馆人员。暴怒号在舰长威廉•洛林(William Loring)的率领下打着白旗来到敖德萨,放下小船进港接人。小船离开了的时候,不知道是如何招惹到了俄军,俄军一通炮火打了过来,然后英国佬夹着尾巴逃跑了。暴怒号回去把发生的情况向邓达斯一汇报,英国舰队司令大怒,立即要求敖德萨的军事总督德米特里•奥斯坦•萨肯(Dmitri Osten-Sacken)中将就这一严重违反战争法的举动做出解释。萨肯中将解释了,但是邓达斯不认。啥不认呢,不就是想找个茬儿挑事儿吗?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54年5月16日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New York Daily Tribune)上的文章说了,人家俄国人说暴怒号实际上是在搞秘密侦察。上次惩罚号就是借着这个事由,偷偷侦察了塞瓦斯托波尔,连英国媒体都承认了。要打还不是你们一句话?战争期间还找这个借口简直是“荒唐”。

不管是真有事儿还是真找事儿,反正英法联合舰队决定就着这个由头打一下敖德萨,给俄国人以教训。4月22日舰队到达敖德萨,舰队由8艘蒸汽明轮护卫舰,4艘螺旋桨推进的护卫舰和其它舰只,还有6艘火箭船组成。早上5点开始第一队军舰列队,5:30,两艘英国军舰桑普森号(Samson)和老虎号(Tiger),两艘法国军舰沃邦号(Vauban)和笛卡尔号(Descartes)鱼贯而行,向着2,000码处的俄军阵地开火,不过这第一轮打击效果并不明显。俄军炮火开始反击,一颗加热了的炮弹击中沃邦号,船只起火不得不退出战场。不过问题不大,沃邦号很快又回来投入战斗。随后第二队暴怒号、可怕号(Terrible)、惩罚号(Retribution)和摩戈达尔号(Mogodar)也加入进来。英法军舰靠近海岸射击,港内的24艘俄国军舰中弹起火,几艘被扣押的英国和法国商船趁机起锚开溜。最后火箭船也加入进来抵近射击,弹药库、码头和仓库燃起了大火。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5点半,敖德萨市内多处起火,炮击造成严重破坏。经过这一番打击,敖德萨完全失去了作为军港的作用,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没恢复过来。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3 03:19:32 +0800 CST  
@一弯明月一艘船 2018-01-17 10:50:16
怎么没有了?正是关键的开战时刻
-----------------------------
继续:

这次战斗投入了新设计建造的火箭船,24磅的火箭弹用钢管发射,对敖德萨军火库的打击效果显著。新式舰船的投入战斗显示了英法联军的实力,贯彻了格雷厄姆的指示:尽早给俄国人一个教训。

自打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以来,好斗的莱昂就急于寻找俄国舰队决战,但是俄国舰队就是躲在港内不出,任你英国人法国人百般挑衅。此间英法舰队的行动只是巡逻,唯一的战果是俘获了一艘俄国商船。虽然俄国主力舰队闭门不出,但是弗拉基米尔号(Vladimir)一直在海上打游击,不停地袭扰着土耳其亚洲沿岸运输航线。莱昂带着军舰到处寻找,就是抓不住这艘捣乱的俄国船,把个莱昂气得暴跳如雷,打敖德萨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吧。

打过敖德萨后莱昂亲自率船前往塞瓦斯托波尔探个虚实,想如法炮制把塞瓦斯托波尔也打废了了事。不过塞瓦斯托波尔可不是敖德萨,工事防御极其严密,莱昂看了也是泄气。不止是莱昂,邓达斯和哈梅林,都没有勇气去冒险,拿他们宝贵的军舰同防御严密的海岸炮台对轰。

这期间俄国人抓获了第一批英国俘虏,说起来事情有些搞笑。就那艘参加了炮击敖德萨的装备了16门大炮的老虎号,5月12日同其它两艘军舰在敖德萨附近晃悠的时候,大雾中不小心咚地一声搁浅了。那年头也没有无线电啥的,为了招呼同伴过来帮忙,老虎号只好放炮,结果同伴没招来,倒是把俄国人给招来了。老虎号见同伴没来,就把船上的东西往下扔,希望船轻了能漂浮起来摆脱困境,还是没有任何作用。发炮招来的俄国人在岸边悬崖上架起野战大炮,对着老虎号就是一通猛轰。老虎号动弹不得躲又没法躲连中两弹,只好挂白旗投降,舰长带舰员成了这场战争中的第一批英国战俘。

几个小时后英国军舰才找了来,俄国人怕英国人再把老虎号弄走,加大打击力度,1849年12月才下水的崭新的老虎号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舰长吉法德(Henry Wells Giffard)在炮战中伤了左腿,后来发展成坏疽,6月1日去世,6月2日俄国人以军人的荣誉将他安葬在敖德萨。其他被俘的英国俘虏从军官到水手都受到了优待,优待得英国人有些乐不思蜀。不过好景不长,一个月后这帮英国俘虏被英国人用俄国俘虏换了回去。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3 12:47:07 +0800 CST  
@一弯明月一艘船 2018-01-17 10:51:04
期待中,坐等,LZ写得好
-----------------------------
谢谢夸奖,继续:

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场不只是在黑海,1854年3月10日,纳皮尔的波罗的海舰队在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欢送下,离开普斯茅斯前往波罗的海,英国人民期待着一场伟大的胜利。此时距英法向俄国宣战还有18天,联军的行动只能解释为蓄谋已久。满怀豪情壮志的纳皮尔说他将再现纳尔逊的荣光,不过究竟如何再现法儿纳皮尔还没有个清晰的计划。格雷厄姆的指示只是封锁芬兰湾,尝试着攻击下斯韦堡(Sveaborg)、博马尔松(Bomarsund)、里瓦(Reval)和喀琅施塔得(Kronstadt)这些芬兰湾的俄国要塞,具体行动计划还需要纳皮尔自己定夺。重点是建立一条严密的封锁线,封锁芬兰湾,勿使一艘俄国军舰漏网。格雷厄姆知道纳皮尔曾经出奇兵获得过辉煌战绩,这次专门告诫他别玩花的,稳定压倒一切。

当然如果纳皮尔能在波罗的海取得一场大胜就更好了,格雷厄姆希望这样瑞典可能加入到英法一边,派兵帮助纳皮尔夺取俄国要塞,造成围殴俄国的局面。其实这只是格雷厄姆的一厢情愿,虽然娶了拿破仑三世的亲戚,但是瑞典国王奥斯卡一世(Oscar I)跟沙皇关系也不错。瑞典对称霸波罗的海早就没有了野心,国王更情愿学习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坐山观虎斗。

纳皮尔一面加紧训练他那批业务生疏的船员,一面带着舰队前去寻找战机。4月12日这天看起来还真有了机会,詹姆斯•普拉姆利奇(James Plumridge)前往芬兰湾侦察,发现天赐良机,俄国斯韦堡的舰队不在港内,被冰冻在外面了。皇家海军的蒸汽战舰可以突破冰层,让纳皮尔的战列舰进入火炮射程。五天后纳皮尔的舰队赶到,发现这个骨头并不那么好啃。想要攻击的话,需要绕到敌舰的侧翼。但是没有当地的引水员,芬兰湾水浅再加上冰冻,这样做就比较危险了。格雷厄姆告诫过他要小心谨慎,不要做无谓的冒险。他的主要任务只是封锁波罗的海,不是消灭俄国舰队或者攻占俄国要塞,再说像斯韦堡这样的要塞,从海上也是攻不破的。

鉴于此,纳皮尔决定放弃这次进攻,先把他的舰队带回斯德哥尔摩,给瑞典国王打气。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俄国舰队继续躲在港里不出来,皇家海军能做的只是在波罗的海抓抓俄国商船,袭击一些小的设防不严密的港口,不过此时这些小打小闹已经不能满足英国公众了。英国公众的态度已经转变,人们批评阿伯丁政府毫无作为。政府赶紧给军方施压,要求立即采取些积极的行动,祖国和人民期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哪!

受到压力的纳皮尔有些坐不住了,纳皮尔会搞个什么大行动呢?请看下篇《波罗的海》。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4 09:35:00 +0800 CST  
@胡同三大爷 2018-02-14 19:01:47
给楼主拜年,祝楼主新年快乐!
-----------------------------
祝胡同三大爷新年快乐!继续:

上篇《炮击敖德萨》里面咱们说过,英国政府迫于公众压力,要求纳皮尔在波罗的海搞一个大行动,获得一场大胜。不过纳皮尔知道最好的策略还是封锁,他的舰员不但缺编还经验不足,但是公众的压力要求获得一场大胜,到芬兰湾里面去找找机会?5月底天气开始好转,法国舰队在帕斯瓦尔-迪赛恩(Alexandre Ferdinand Parseval-Deschenes)的率领下也来助战,纳皮尔率领舰队进入芬兰湾逼近圣彼得堡。蒸汽舰队冒出的滚滚浓烟,让圣彼得堡的居民从远处清晰可见,但是俄国人并没有派军舰出来。有喀琅施塔得要塞的拱卫圣彼得堡牢不可破,俄国人才不会傻到派自己的军舰出去以卵击石。俄国人要做的只是加强岸上防御,防住英法联军的登陆作战就是了。

西摩大使在离开俄国以前,获得情报说俄国人搞出了一种新的玩意叫做水雷。纳皮尔离开普斯茅斯的时候还有些半信半疑,俄国人真的有这种东西吗?俄国人真的有这种东西,这东西是一位叫做诺贝尔的瑞典人帮俄国人搞的。您问诺贝尔……?对,就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的那位诺贝尔的亲爹,看来诺贝尔搞爆炸物是有家传的。一个瑞典人告诉英国人说,他看见俄国人在港口的入口处往水里放了一些带着电线的铁盒子,这下纳皮尔相信了。相信是相信了,这样纳皮尔也不敢贸然攻入港口了。6月26日他侦察了喀琅施塔得,显然格雷厄姆的谨慎是有道理的。纳皮尔报告说海上进攻不可能的,俄国港口的炮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多,跟海岸炮台对打同自杀没啥两样。

还有那个斯韦堡,也是个“自杀场所”。

纳皮尔的报告送到格雷厄姆手里,海军大臣大失所望。他知道纳皮尔的话有道理,不过还是需要取得一场大胜啊。报界天天讽刺挖苦内阁,俺们鸭梨山大你们造不造?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7 00:16:32 +0800 CST  
@银瓶梅 2018-02-14 19:35:22
祝楼主春节快乐。
-----------------------------
祝朋友春节快乐!继续:

6月21日纳皮尔手下的蒸汽护卫舰赫克拉号(Hecla)尝试着炮击了博马尔松(Bomarsund),但是没什么战果。纳皮尔说如果舰长们都拿大炮轰石墙的话,很快咱们这个舰队就废了。

赫克拉号跟博马尔松炮台对轰的时候,一发俄国人的炮弹落到了一座炮塔旁,查尔斯•卢卡斯(Charles Lucas)想都没想抓起嘶嘶作响的炮弹,就往海里扔。炮弹还没落到水面就爆炸了,卢卡斯挽救了军舰,纳皮尔向上级请求给卢卡斯授勋。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时候英国政府设立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卢卡斯成为第一个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

格雷厄姆和他的幕僚对纳皮尔有些失去了耐心,祖国和人民盼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哪!你这光抓俄国商船显然是不够滴,祖国和人民想要大胜利,大胜利知道不?

纳皮尔这时候有些后悔出发前他的豪言壮语了,怎么办?7月2日格雷厄姆发来个好消息,1万名法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阿道夫•尼埃尔(Adolphe Niel)少将的率领下,正在赶来。有了这些法国部队,加上纳皮尔手头上的1千多英国海军陆战队,看起来可以考虑拿下一座俄国的堡垒。决定下来了,攻占拱卫阿兰岛的博马尔松。虽然这里也有重炮要塞防御,但是纳皮尔觉得可以用他的舰炮压制岸上火力,然后进行两栖登陆。

7月底,纳皮尔率领25艘军舰包围了博马尔松,就等着法国地面部队的加入了。攻守双方都明白,仅靠海军是无法攻破堡垒的,于是俄军坚壁清野,做好长期固守的准备。

8月8日英军首先登陆,在一座小山包上给3门32磅炮建立了炮兵阵地,法军随后登陆,法军的炮兵阵地也建立起来。8月13日,法军开始炮轰第一座塔楼,俄军抵挡不住,当天晚上放弃塔楼撤向主阵地。8月15日另一座塔楼也陷于英军之手。。

随后联军的海陆火力转向俄军主堡垒,很快8月16日俄军就坚持不住投降了,2,000人成为俘虏。纳皮尔报告海军大臣博马尔松已经拿下。报纸欢呼胜利,英国人一片乐观,看起来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

海军部问纳皮尔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纳皮尔说阿布(Abo)和斯韦堡吧。这两个目标都有重兵把守,沙皇还紧急征召起芬兰人来参加保卫,另外还有适合浅水活动的浅水重炮舰拱卫着。纳皮尔的手下琼斯(Jones)准将拿出一个方案,计划派5,000人登陆,还是舰队从海上配合的套路,但是法国将军尼埃尔提出另一个方案。霍乱的流行造成法军减员严重,法军不想再来一次登陆作战了,想把陆军部队调到土耳其去,所以希望这次只从海上攻击。这样一来纳皮尔也没了办法,没有法国人的支持,琼斯的计划肯定行不通——英国才千把人的海军陆战队,靠军舰跟海岸炮台对打?

随着天气转冷冬天渐渐到来,海上大风开始刮起,法国人准备把他们的军舰也调往克里米亚,反正在波罗的海行动已经无法展开,拿破仑三世觉得还不如把力量全部充实到克里米亚去呢,波罗的海有英国人那儿守着就行了。

随着法国人的撤走,纳皮尔也决定撤回去,回到原来的封锁的老路子上去。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8 09:52:09 +0800 CST  
@英式船长 2018-02-16 16:05:28
楼主新年好!
-----------------------------
新年好!继续:

12月22日纳皮尔回到普斯茅斯,在公众的一片抱怨声中,纳皮尔退休,海军生涯就此结束。公平地讲公众对纳皮尔的抱怨有些吹毛求疵,给他的命令从来都是含混不清相互矛盾。开始纳皮尔接到的命令只是封锁波罗的海的俄国海军,并且格雷厄姆嘱咐他要小心谨慎。但是随后海军大臣迫于内阁的压力,又说纳皮尔没有大胆出击取得一场大胜,这让纳皮尔怎么办?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铁了心不离开港口,让军舰去跟防卫严密的海岸炮台对轰?尽管如此,他还是成功地封锁了波罗的海,吸引住3万精锐的俄国陆军,这3万人本来是可以援助帕斯克维奇的部队或者投入到克里米亚战场。他还拿下了一个俄国防备良好的港口,可以在战后用来讨价还价,而自己一艘船也没有损失。当然在公众眼里,这个博马尔松显然不如喀琅施塔得,但是领导要理解啊。领导当然理解纳皮尔的苦衷,但是领导们需要一个替罪羊,那纳皮尔只好披上羊皮了。

如果在太平洋上的失利早些传到国内,纳皮尔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8月29日一个6艘舰船组成的英法联合舰队,在戴维•普莱斯(David Price)准将的率领下,来到俄国太平洋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ulovsk),打算炮轰后再两栖登陆加以占领。结果在行动前普赖斯准将开枪自杀,行动取消,自此在太平洋上再也没有展开军事行动。这个消息到达伦敦是几个月以后了,这时候大家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克里米亚,这个小行动几乎完全被遗忘了。

好了,波罗的海战事就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个时间在土耳其,在多瑙河前线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特别是那个锡利斯特拉,那个锡利斯特拉被俄军拿下了没有?俄军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

下一篇咱们就回到土耳其,回到多瑙河前线,解开这个谜团。请看下篇《是战是和》。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9 03:17:33 +0800 CST  
@英式船长 2018-02-18 12:14:29
@永远的草根阶层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土豪打赏,继续:

上篇《波罗的海》里面咱们说过了英法联合舰队在北方波罗的海的行动,本篇回到主战场回到土耳其。

《锡利特斯拉》那篇里面咱们说过,就在锡利特斯拉岌岌可危,俄军打算一鼓作气拿下的时候,突然接到沙皇的命令,戈尔恰科夫率领俄军撤围而去,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就在联军一方计算着土耳其人还能撑多久的时候,外交上发生了重大变故,奥地利人出面干预了。

前面分析时局的时候,咱们说过英国人不想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掉,土耳其人这一垮台,势力真空势必会被俄国人填补,俄国的舰队就会进入地中海,进而威胁到大英帝国在地中海乃至印度的利益。同样,奥地利人现在对俄国人的担心一点儿也不比英国人少,俄国陈兵多瑙河,造成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蠢蠢欲动,这对哈布斯堡王朝也是个巨大的威胁。现在锡利斯特拉指日可下,奥地利人坐不住了。在同普鲁士打过招呼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动员了10万军队在边境集结,6月2日奥地利大使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撤军。奥地利人的背信弃义气得沙皇破口大骂;约瑟夫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王八蛋!沙皇把墙上约瑟夫的画像翻过来,在上面亲手写上“Du Undankbarer!——忘恩负义的东西!”

自己的盟友也在背后捅了一刀,一下子沙皇成了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英法联军集结在了瓦尔纳,俄国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高加索战区的俄军不得不依靠翻山越岭的陆上补给线。而在波罗的海,联军的舰队袭击着沿岸港口,圣彼得堡的居民都能看到纳皮尔舰队的桅杆了,这一切让沙皇太丢面子了。局势如此不利,骂完约瑟夫,沙皇还是不得不答应奥地利的条件撤出多瑙河诸公国。

俄军开始撤退,担心遭到土耳其人报复的东正教百姓,拖家带口赶着牲畜随同俄军一起撤走。土耳其军尾随而来,抢掠俄军撤去的每一座城镇,杀掉俄军带不走的伤员。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19 10:19:10 +0800 CST  
@微矣 2018-01-17 13:08:52
楼主继续写啊
-----------------------------
继续:

俄军的撤离让斯拉夫派痛心疾首,他们将此视作对斯拉夫民族的背叛,对东正教民众和东正教信仰的背叛。他们游说沙皇取消撤退命令,就在多瑙河畔跟英法土联军以及奥地利进行战斗。这回沙皇头脑还算清醒,没有再听他们的忽悠。

随着俄军的撤离,12,000人的奥地利军队在克罗尼尼(Coronini)将军的率领下,进入瓦拉几亚。这是根据6月14日同土耳其缔结的条约,由奥地利军队作为“维和部队”进驻俄军撤出的地区。在布加勒斯特他们撞上了追逐俄军而来的土耳其军,土军在俄军撤走后占领了布加勒斯特,奥马尔帕夏自封为当地的行政长官,说我们土耳其的地盘我做主,奥地利军队不得进入布加勒斯特。

奥马尔帕夏跟奥地利有着国仇家恨。奥马尔帕夏以前不叫奥马尔,原名是米哈伊洛•拉塔斯(Mihajlo Latas),生于奥地利,父母是奥地利境内塞尔维亚东正教徒。其父还曾任奥地利高级军官,承祖上之萌米哈伊洛也进入奥地利军队成为一名军官,如果没有意外,也会一步一步成为奥地利的将军。然而其父在卷入的一场政治斗争中失势,米哈伊洛不得不逃命来到奥斯曼土耳其治下的波斯尼亚,一时间穷困潦倒。后来一位土耳其富商看上了他,请他做孩子的家庭教师,条件是必须改信伊斯兰教。人穷志短的米哈伊洛没办法只好皈依了伊斯兰教,改名奥马尔,走上了背叛祖国的道路。有着欧洲军事经验的奥马尔,成为土耳其军事学院的讲师,随后被土耳其请来的波兰将军沃杰西奇•克里萨诺斯基(Wojciech Chrzanowski)看中,选为副官。将军的看中为他打开了社交的大门,后来娶了富家女让他在升迁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奥马尔在为土耳其苏丹四处灭火的战斗中展现出军事才干,不断升迁一直到现在成为土耳其军统帅。这次遇到了奥地利将军,还是约瑟夫皇帝的宠臣克罗尼尼,您说他会甘心情愿将布加勒斯特拱手相让吗?再说,俄国人占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是心怀鬼胎,奥地利人进驻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安的能是什么好心吗?

局势很是微妙,西方列强一直希望把奥地利人拉进来加入对抗俄国的行列,现在奥地利人终于出面了,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好的是奥地利帮助解决了多瑙河危机,坏的是奥地利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怕的是奥地利人来了就不走了,请神容易送神难。这种怀疑在奥地利军队阻止奥马尔帕夏追击俄军进入比萨拉比亚后,更加让人担忧了。在英法看来,这奥地利人既不是为了俄国,也不是为了土耳其,而是为了自己利益来的。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20 11:09:03 +0800 CST  
@银瓶梅 2018-02-08 14:13:32
一边看历史,一边看俄土美(英国种)今日的战事,有趣。
-----------------------------
嗯嗯,继续:

不过毕竟俄军撤了,奥地利军队插进来挡在多瑙河诸公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眼下是不存在了,英法联军下一步该如何采取行动?也撤回去?就此收兵看起来不大可能。由于报纸连篇累牍地渲染,公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英国人希望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获得持久的和平。英国的报纸说俄国就是个野蛮的国家,公众要求一定要给俄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主战派帕麦斯顿认为只要俄国的战争能力完好无损,就不应该商谈和平。要严厉地打击一下俄国,不但要打掉俄国在黑海的军事能力,确保奥斯曼土耳其的安全,还要结束俄国对英国在近东利益的威胁。战争大臣纽卡斯尔爵士同意帕麦斯顿,不能让俄国人不伤筋不动骨就这样算了。兴师动众跑来这么远,只是把俄国人从多瑙河地区赶走是远远不够的,内阁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仗要怎么打?追击俄军进入比萨拉比亚看起来行不通,奥地利人现在拦在路上,法国人设想的进攻波兰更无可能。波罗的海的战斗已经证明,对俄国设防严密、拱卫着圣彼得堡的喀琅施塔特无计可施,甚至连护卫赫尔辛基的斯韦堡,都没什么办法。土耳其人是想让联军投入到高加索战场,但给土耳其人打工,老奸巨猾的英国人没有兴趣。最后内阁一致同意,就克里米亚了,拿下塞瓦斯托波尔才能给俄国人以实质性的教训。

海军大臣格雷厄姆支持这个决定:“不把俄国黑海舰队和塞瓦斯托波尔摧毁,君士坦丁堡就没有安全,欧洲就没有和平。”

对英国内阁的这个决定,拿破仑三世表示支持。法国的战争目的是打破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列强强加到法国头上的种种限制,恢复法国欧洲顶级大国的地位。英俄宣战、俄奥翻脸,法国的战争目的已经基本达成,自打叔叔拿破仑被打败以来欧洲列强围堵法国的态势,被打开了一个大大的缺口。不过拿破仑三世也不反对继续战争,继续战争不但可以夯实同英国的同盟关系,还可以报叔叔当年在俄罗斯惨败的一箭之仇。法国不同俄国接壤,法俄之间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战场放在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法军享有技术和海上运输的优势,胜算很大。拿下塞瓦斯托波尔可以作为一个“伟大胜利”恢复法国的荣光,同时也能给俄国人入侵土耳其以足够的惩罚。

6月29日纽卡斯尔公爵告诉拉格伦,内阁的决定是入侵克里米亚,行动开始得越早越好,并且“一切都要为这个行动让路”。

入侵塞瓦斯托波尔的命令也下给了圣阿尔诺,圣阿尔诺和他的法国将军们一开始不太喜欢这个方案,觉得这是拥有海上优势的英国人的主意。俄国人退去的消息让法国人很不爽,自我感觉军事上有一套的圣阿尔诺,本来打算狠狠地修理一下俄国人,在同僚和盟友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军事造诣。俄军的退兵让圣阿尔诺有些失望,仍然不死心的法军统帅圣阿尔诺,7月22日派出一支远征部队前往多瑙河三角洲的多布罗加(Dobrudja)地区,试图去寻找俄国部队。部队由优素福(Yusuf)将军指挥的土耳其强盗兵波祖克和从法军第一师、第二师和拿破仑王子(Prince Napoleon)的第三师抽调出来的步兵组成。波祖克其实是一群被招安了的土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维稳压力很大兵员不足,就大量使用这种非正规军。法国一直想把土耳其军置于法军的指挥之下,土耳其人就顺势把一些波祖克部队交给了法国人。

法军远征部队出发了,他们找到了俄军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战斗呢?请看下篇《瘟疫流行》。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21 12:28:48 +0800 CST  
@沱江下游的人 2018-01-22 01:08:21
不错不错
-----------------------------
谢谢夸奖,来张图



图上地名是当地文字,但是大家从发音上可以猜到都是哪里
楼主 永远的草根阶层  发布于 2018-02-22 02:24:47 +0800 CST  

楼主:永远的草根阶层

字数:115710

发表时间:2017-12-02 17:59:0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2 13:56:36 +0800 CST

评论数:3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