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曹铜爵揭秘水浒传(原创连载,缓慢更新)

第十九章:梁中书为何重用杨志?

杨志由于送礼,将身上的钱都花光了。无奈之下,卖起了他的家传宝刀。

卖刀的时候,杨志被破落户牛二百般挑拨,最后一下没忍住气,怒杀了牛二,这就是杨志卖刀的故事。

随后,杨志也成了一名配军。

表面上看,杨志真的很倒霉。

但我们联系后文,就可以知道,这次杨志杀人事件,竟是一件好事!正因为这次杨志杀了人,导致杨志成了囚犯之后,竟被梁中书看中了,并一力提拔,当了一名提辖!

命运还真是奇妙啊,原本做官无望的杨志,竟因为杀人成了囚犯,而再次成为了朝廷官员!

不过在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漏洞的问题,那就是一向倒霉的杨志,为何这次这么好的运气,一见到梁中书,就被梁中书【开了枷,留在厅前使用】呢?

从后面北京城比武的情节,也可以看出梁中书是真的很想大力提拔杨志的,一路飞速的提拔下去,愣是把杨志从一个囚犯,一口气提拔到了提辖的位置!

提辖啊,官可不小了!这个升迁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的让人不敢相信!杨志凭什么莫名其妙,就被疯狂的提拔起来呢?

于是,很多读者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些猫腻,就开始猜测了。猜什么的都有,甚至有的人,猜测梁中书是为了找杨志这么一个人去丢假的生辰纲,省得自己给蔡京年年上贡!

这样猜测对不对呢?我今天就要告诉大家,这样的猜测,是绝对不对滴!

梁中书究竟为何重用杨志呢?答案,就在书中!

梁中书与杨志,以及生辰纲,再加上后来的七星,这四个点,穿成了一条线路。

这条线路,是全书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迷雾最多的一段情节。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慢慢的抽丝剥茧,揭秘书中的谜团。揭秘到最后,我不止会分析出杨志为何会被梁中书莫名的重用,甚至会分析出上一年的生辰纲,究竟为什么会被劫走!

不过,由于梁中书,生辰纲这几回故事,里面隐藏的东西实在太多,我的揭秘过程也会过于复杂,所以就算尽量精简之后,也需要三章左右的文字,才能揭秘出结果。请各位看官,耐心一些。

come on ,跟我一起来吧!

首先,先看杨志。

对于杨志,我要告诉大家,杨志,绝非是大家所想象的普通人,而是一个名震东京城的高手。

一般的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是不会关注江湖上的事的,也不会知道江湖上有什么好汉。一般英雄好汉的名字,只在江湖中比较有名,只有同是江湖中人的人,才会说‘久仰大名’又或是‘哥哥莫不是某某某’之类。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根本不会对这些好汉有什么印象。

但杨志却不同。

在东京城里生活的居民,如果我们将其社会地位粗略的划分的话,大体上,可以分成‘官与民’这两个阶层。而恰巧这两个阶层的人,都对杨志闻名已久!

1,民的代表:王伦。

王论数年前,在东京考过科举,王伦当时很落魄。当时的王伦只是一个平凡小民而已,但他对杨志的大名,却是记忆深刻,直到几年后当了山大王了,还能一眼认出杨志来!

原话是【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

能让当了山大王的王伦隔了数年,一眼就认出来,可见当时杨志在东京的名气,真的是很大的!连不是东京人的王伦,都记忆深刻。

2,官的代表:梁中书。

嘿嘿,没想到吧!梁中书,在这之前是认识杨志的!而并非大家所想象的素不相识。这一点,经常被读者朋友所忽略!

原文是【原在东京时,也曾认得杨志】。

不过奇怪的是,杨志似乎不认识梁中书。那么就只剩一个可能了,那就是梁中书所谓的认得杨志,是听过杨志的大名,或是远远的见过杨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梁中书认识杨志,杨志却不认识梁中书。

能让梁中书记忆深刻的人,显然,是名气很大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东京,不管是在平民百姓的眼里,还是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杨志都是很牛B的!整个东京的人,都觉得杨志很厉害!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梁中书他知道杨志名气很大,本领很高强,所以梁中书才要提拔杨志。

不过如果这么解释的话,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就算杨志名气很大,武功很高,梁中书也没必要提拔他提拔的这么快啊?为了提拔杨志,都把李成闻达索超这三个高手给得罪了。杨志再怎么牛B,他的价值,也不应该超过李成闻达索超三个人的总和吧?为了提拔杨志,把李成他们给得罪了,合算吗?

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就只能这么解释:那就是梁中书要办一件大事(生辰纲),他急需要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来替他办妥。所以,他才会冒着得罪李成等人的风险,火箭般的提拔杨志,因为除了杨志,他实在是找不到别人来做这件事了。

不过这个问题一解决的话,又会冒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梁中书手下,有天王李成,双刀闻达,急先锋索超等不输给杨志的高手,他为什么非要提拔杨志去给他送生辰纲呢?李成闻达索超三个高手,就送不了生辰纲吗?

这可真是迷雾重重啊!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42:44 +0800 CST  
第二十章:第一次的生辰纲为何会丢?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也会感觉很迷惑,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下去。

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抓住一个线索,那就是【生辰纲】。

在水浒传中,生辰纲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被贼人劫走了。第二次,就是杨志押送的这一次。

很多朋友都对第一次到底是谁劫走的生辰纲表示很感兴趣,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杨志在书中明说了,押送生辰纲的路线,没有水路,只有旱路。旱路要经过哪些地方呢?

大体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岗,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八个地方。

生辰纲是在哪丢失的呢?原著没有明说,但也给出了线索,我们可以推理出来。

梁中书说道:【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

梁中书明说了,押送生辰纲的队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就被劫了。所以说,在这八个地方里面,只有前三个地方最有可疑。从第四个地方开始,就是路的一半了,说不上不到半路。

当然,第一个山头紫金山也可以排除在外。生辰纲一出大门就被劫了,谁信?

那么,有可能截获生辰纲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二龙山,跟桃花山。只有这两个地方,才符合走了不到一半路就被劫了的事实。

碰巧的是,这八个地方之中,有过详细的山寨描写的,恰巧就是这两个地方!

当时的二龙山主,是邓龙,而桃花山主是周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劫了生辰纲呢?

问我吗?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要大骂了:不知道分析这半天干啥啊!这不是闲的吗?

这绝对不是闲的!

从一开始,我就声明,我们要分析的,是梁中书为什么会丢了第一次生辰纲,而不是谁劫了梁中书的生辰纲——这两点,是差别很大的!

先看看梁中书,是怎么送生辰纲的。

梁中书第二次送生辰纲的本来的方法,是最普通,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派很多的士兵保护着生辰纲,一路保护到蔡京家里。【恁的时,多派军校防护送去便了。】

也就是说,梁中书第一次送生辰纲,也是用的这种方法,派了很多的士兵去护送。第二次是在杨志的提议下,才改成伪装成客人的押送方法。

那么第一次是谁劫了他的生辰纲?你可以说是邓龙,可以说是周通——关键点并不是到底是他们两个其中的哪一个,而是他们两个人的实力,都很弱!

邓龙与周通的实力,都是很弱小的。基本上,只是比一般的喽啰高上一点而已。这样弱小的战斗力,竟也能劫走很多士兵守护的生辰纲?

而且根据后来梁中书说【至今严捕贼人不着】来看,梁中书到现在还不知道生辰纲到底是丢在哪了,被哪里的贼给抢了。

也就是说,第一次护送生辰纲的队伍,竟全军覆没了!所有的士兵一个也没活着出来!都被干掉了!

不然的话,哪怕活着出来一个士兵,也能告诉梁中书,生辰纲大体是在哪丢的啊!

索超李成闻达三个人都还活着,也就证明他们三个并没有参与上一次的护送活动,因为上次护送生辰纲的人全都死了。同样的,这一次的护送生辰纲活动梁中书也没有想用他们来护送的意思。

而他们也没人自告奋勇,没人想去押送生辰纲。

是他们的本事不行吗?

绝对不是!在日后宋江攻打大名府的时候,在无数梁山猛将的围攻下,李成闻达仍能脱围而出,到最后也没死,这在全书中是非常少见的例子!这一例,足以证明李成闻达的实力十分高强!

李成,闻达,索超等高手,随便派出一个,也不是周通邓龙这种级别的人能应付的。只要他们三个去保护生辰纲,生辰纲绝对万无一失!但他们就是死活不去!

从这一点,我们竟可以惊人的发现,李成索超闻达三个,都不愿意听从梁中书调遣。或者说,梁中书根本调遣不动他们!

他们,甚至敢与梁中书作对!

杨志与索超比武的时候,梁中书态度很明显,就是要帮着杨志。但手下员工索超不但不顺从梁中书,反而还拼了命的跟杨志打了个平手!似乎一点都不害怕得罪自己的上司!

李成更过分,摆明了就是跟梁中书对着干,跟梁中书打对台!

梁中书给杨志一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就是希望杨志能赢。可李成不但不按照梁中书的意思来办,还偏要给索超一匹能征惯战雪白马,非要跟梁中书打对台不可。这样的态度,哪里像是梁中书的手下?

所以梁中书见了杨志,才会【大喜】!才会大力提拔杨志!原因就是因为他手下虽然有很多高手,但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的,愿意去送生辰纲!

当然,梁中书提拔杨志还有另一个原因,在这里先卖个关子,暂且不说。

暂时解决了梁中书为何提拔杨志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只剩下一个了。

但这个问题却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索超他们三个,为何不愿去送生辰纲?为何都不愿意听从梁中书调遣?李成甚至光明正大的与梁中书作对,逼得梁中书,不得不大力提拔外来客杨志来押送?

这个问题,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48:37 +0800 CST  
第二十一章:清除异己的计划

为什么李成闻达索超三人,不听从梁中书的调遣呢?还跟梁中书打对台呢?他们不是梁中书的手下吗?

如果凭空猜测的话,我们是猜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能从结果那里开始倒推理。

结果是:李成索超丝毫不怕得罪梁中书,而梁中书却没有因为他们跟自己打对台,就开除他们。

这能证明什么呢?

这只能证明,梁中书奈何不了李成他们,梁中书开除不了他们!

老板开除不了员工?有这种可能吗?

当然有!这种可能就是,李成他们背后也有人在撑腰!他们跟梁中书并不是一个派系!所以才会出现他们的地位不如梁中书,但梁中书却奈何不了他们的情况!梁中书并不是奈何不了李成,而是奈何不了李成背后的人!

看到这里,相信有的朋友会说我胡说八道,因为这些事情,原著里面根本就没有提到过。

那么我要反问一句,这些事情,原著中真的没有提到过吗?

来看看原著。

梁中书刚刚出场的时候,作者施耐庵就小小的提及到了一下,说梁中书【原在东京时,也曾认得杨志】。

看到没有,梁中书原来是东京城的官员,他是后来才到的大名府。

也就是说,原来的大名府,是另一位官员在当留守相公。后来梁中书才从东京调到了大名府,顶替了这名官员。

书中还借梁中书之口,批评周瑾道:【前官参你做个军中副牌,量你这般武艺.......教杨志替此人职役。】

看到没有,李成,闻达,索超,周瑾这群人,都是那位‘前官’留下来的!前一位官员,对他们有着知遇之恩!

这一位官员,才是李成闻达索超等人的真正老板!由于他与梁中书派系不同,那位官员虽然走了,但李成闻达却留了下来,以李成为首,根本就不服从梁中书的调遣。

我在上一章说到,梁中书之所以大力提拔杨志,除了要用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上一章我没有说,这一章,则要把它说出来。

这个原因就是,梁中书希望借助杨志,清除异己!清扫掉这些不利于自己的官员!

由于派系不同,李成等人又有人撑腰,梁中书并不能用别的方法将他们扫出去,所以梁中书只能借助比武这种形式,才能将这些官员给清扫出去。

用比武这种方式清扫异己,可以说是一招妙计。比武这种形式不涉及派系之争,也不会得罪李成背后的人——谁让你手下技不如人呢?输了就滚,我可是按照规矩来的哦!

正因如此,梁中书看到杨志,才会大喜。

我之前说过,杨志在东京,是很名气的,梁中书希望借助比武这一形式,用杨志这位很有名气的高手,将李成这一群人全部光明正大的清扫出去!

比武之前,梁中书还怕不保险,还问了问杨志武功如何,杨志很自信的回答道:【小人应过武举出身,曾做殿司府制使职役。这十八般武艺,自小 习学。】

杨志一说完自己的本事,梁中书立刻【大喜】,并赐了一副衣甲给杨志。

这才是梁中书为何要大力提拔杨志的真正原因!(共两个。1,押送生辰纲。2,借杨志清扫异己。)

不然的话,你以为梁中书为什么要借着挫败自己这边的大名府军官,来提拔杨志?随便一个小配军把他手下的大将都干翻了,他就不怕丢自己大名府的脸吗?他不怕让自己失了军心吗?原因就在这里!

梁中书这种级别的官员,如果做了一些傻事,那一定不是他傻,而是我们没有看透!

不过杨志虽然功夫高,但毕竟只是一个小配军而已,地位太低,不可能直接挑战都监之类的大官。梁中书就先从等级最低的副牌军开始清除。

副牌军周瑾,是索超的徒弟,并且他也是前官参的。不过他的本事实在是太烂了,先是比马上对战,周瑾输了。又比弓箭,周瑾又输了。

比弓箭的时候,杨志担心自己伤了周瑾,就问梁中书道:【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军旨。】

梁中书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的回答是:【但有本事,射死勿论。】

弄死他丫的,敢跟我作对?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49:38 +0800 CST  
第二十二章:水浒传是斗争书

杨志与周瑾先比马战,再比弓箭。

在这期间,杨志稳压周瑾,而梁中书也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大喜】了三次!

比马战,周瑾输了。梁中书立刻【大喜】,并要求开除周瑾。这时前官派头头李成上来了,又给了周瑾一个机会,提议再比弓箭。

比弓箭的时候,梁中书直接下了死命,射死勿论。而当周瑾射了三箭都没伤到杨志的时候,梁中书再次【大喜】。

一番PK之后,周瑾输了,梁中书是什么反应呢?原文是【梁中书大喜】。

大喜啊,先把你小子给弄下去!弄下你去,就是我清除异己的开端啊!我能不喜吗!

结果杨志一赢了周瑾,梁中书就真的很迅速的将周瑾给开除了。

要知道,杨志曾经可是东京的制使官员,又中过武举,同时还是杨家将三代将门之后,周瑾赢不了他,很奇怪吗?罪过大到被开除吗?

周瑾,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牌而已,赢不了杨志这样的高手很正常,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可梁中书却把周瑾给开除了。

这就好比,一个地方练跨栏的运动员,本身能力不错,很能胜任自己的任务。可是他教练把刘翔给请过来了,他跑不过刘翔,教练就通知上面,把他给赶走了——这合理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的分析,是很对的。梁中书的确是要借助杨志来清扫掉大名府的这群官员。

作者施耐庵先生,在这一回故事中,很罕见的,很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列出了官员的官职等级地位,目的就在这里!

就是为了体现出梁中书清除异己是从低开始的!

大名府官员的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都监,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副牌军。】

可以想象的是,假设杨志武功盖世,天下第一。那么在击败副牌军周瑾并将他开除之后,杨志又会击败正牌军索超,将索超也开除。然后再击败索超的上司,校尉!开除校尉。然后击败牙将,开除牙将。最后,一路PK,一路开除,最后击败都监李成闻达,将他们全都开除!

这样的开除,可以说是光明正大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李成背后的靠山,也无法多说什么。谁让你技不如人呢?被开除活该。

可惜的是,杨志的本事虽高,但索超也不低。

李成看出了梁中书的用心,立刻给了索超一匹好马,又给了他一副衣甲,让他一定不要输给杨志。可以看出,李成跟梁中书一样,都已经拼了!

在这一场较量中,梁中书不能输,李成更不能输!他输了,就要滚蛋!

这一场比武,表面上是杨志PK索超,实际上则是梁中书PK李成!再向后面延伸,甚至可以看成梁中书后面的人Pk李成后面的人!

后来当索超武艺高强,不负众望,跟杨志杀了个平手,梁中书是什么反应呢?

他的反应是:【月台上梁中书看的呆了】。

呆了啊,杨志你不是很牛吗?怎么打到正牌军就打不下去了!我的清除异己计划,完全破灭了啊!

索超的地位,是个正牌军。杨志仅仅跟正牌军打个平手,就自然没资格继续向上打牙将,都监什么的了。梁中书一看,自己清除异己的计划,是根本不可能成功了。但梁中书又要培养自己的心腹替自己送生辰纲,无奈之下,只好将杨志索超二人,全都升职成了提辖。

这样一来,大家都很高兴了。你梁中书虽然多了个提辖心腹,但我们前官那一派,也多了个索超索提辖啊!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朋友会问,那一个前官,到底是谁呢?或者说,到底是哪一个派系的呢?敢跟梁中书作对?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也就是蔡京派。朝廷中哪一派敢与他作对,各位,自己想想吧!

不过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梁中书刚到大名府,虽然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但他本身,是很有权术,很有手段的!

从这时算起,过了仅仅不到几年,李成闻达这群人,竟全都被梁中书所降服了!当宋江兵打大名府的时候,李成闻达,竟已经被收编成了梁中书的心腹!甘愿舍着性命来保护梁中书!

梁中书真是高手啊!

说到这里,梁中书,生辰纲这几回的故事中的所有疑点,我们基本上就已经理清了。

总结一下。

梁中书本在东京做官,后来调动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前任官员与梁中书并不是一个派系,前任官员虽走,手下的将士们却都留在了大名府,并不服从梁中书调遣。

但梁中书却又因为派系原因,无法弄走这群‘前任派’。

由于手下全是前任派,没自己的心腹,无人可用。所以梁中书第一次进贡的生辰纲只能用寻常士兵押送,无大将看守,被劫走。

第二年,就在梁中书头疼的时候,杨志杀了人,被刺配到大名府。

梁中书早就听说过杨志大名,知道杨志武功高强,希望借助他以比武之名扫除那些‘前任派’。又希望借助杨志来押送生辰纲,所以才会大力提拔杨志。一切合情合理。

可惜索超武功也很高,杨志赢不了他,扫除前任派的计划破产。

杨志押送生辰纲。

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梁中书用权术手段,终于将李成闻达拉拢到了自己这边。

这样一来,一切的一切,就很合情合理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水浒传,千万不要只是简单的将水浒传看做一部武侠小说,江湖小说等等。水浒传里面,有富豪与平民斗,官兵与富豪斗,官兵与平民斗,朝廷与梁山斗,奸臣与忠臣斗。但仔细深入看下去,就会发现,水浒传远没那么简单。在书中,奸臣之间也互相斗争,黑道之间也互相斗争,看似同生共死的梁山内部也存在着斗争,就连心腹兄弟之间,为了利益,都会演化成血淋淋的斗争。

水浒传,根本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书。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斗争的书。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51:15 +0800 CST  
第二十三章:水浒中比李逵还要愚蠢的好汉是谁?(上)

上一回故事说到,梁中书的夫人,向梁中书提出他老爸过生日的问题。就在写到梁中书筹划生辰纲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开启了另一个故事。也就是七星企图劫取生辰纲的故事。

七星中最先出场的,是一个叫做刘唐的好汉,绰号赤发鬼。

由于赤发鬼的形象很特别,所以大家都对他有着一定的印象。一般人的印象中,赤发鬼刘唐应该是顶着一脑袋红毛——赤发嘛,就是红色的头发。

就连各版水浒传电视剧里,刘唐也是以红色头发的形象出现。

实际上,这是误解。

刘唐为什么被称作赤发鬼呢?并不是因为他有红色的头发。书上说得很清楚:【因为鬓边有这搭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

朱砂记,就是红色胎记的意思。刘唐之所以被称为赤发鬼,是因为他鬓角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红色胎记。

同时,刘唐长得是很吓人的,一眼看上去就不像好人,所以才会被巡逻队长雷横莫名其妙的就给抓了。

刘唐长得是什么摸样呢?按照原文来说,刘唐是一身黑肉,两条黑毛腿,脸也是紫黑色的,脸上还有一块很大的红色胎记,胎记上长着一片黑黄色的毛。

这样的长相,其实是比李逵还要凶狠的。

李逵,向来是被大家认为比较凶狠,比较没脑子的一条好汉,这个并无什么异议。

李逵这个人的智力,你往好处说,可以说他天真,单纯。你往坏处说,可以说他脑残,愚蠢。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可是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李逵,并不是水浒传中智力最低的人。在原著中,刘唐的智力,比李逵还要低!刘唐的行事风格,比李逵还要愚蠢!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原著中的刘唐,到底是多么的愚蠢。

一:毫无心机

刘唐被捉住的时候,晁盖想去看看是什么人被捉了,就提着灯笼,去看了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刘唐只是听过晁盖的名字,而没有见过晁盖本人,所以他是不知道他面前这个拿灯笼的人就是晁盖的。

面对着面前的陌生人,刘唐毫无心机,对晁盖说,我是来投奔村中晁保正的。

晁盖听了,并没有立刻承认自己是晁保证,而是反问道:【你却寻他有什么勾当?】

这一点很重要,证明晁盖还是比较聪明的,他的江湖经验还是比较充足的。他并没立刻承认自己就是晁盖,而是反问了这么一句话。

晁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心里面在想:这人一看就不像好人,这样的人来找我干什么?找我有些什么勾当?

晁盖一问,刘唐立刻就说出来了:【如今我有一套富贵要与他说只,因此而来。】我有一个赚钱的好办法要告诉晁盖啊,所以才来找他。

你看,刘唐是不是毫无心机?

刘唐目前是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晁盖的,刘唐现在只是把晁盖当作一个不认识的平常人而已,但却还是对晁盖如实说了。也就是说,不管眼前的人是谁,他只要问刘唐,刘唐就会把他是来给‘晁盖’送富贵的事情,给说出来。

要知道,刘唐现在的身份可是被抓住的贼啊!一个贼,毫不隐瞒的对一个没见过的陌生人说:我是来找晁村长的,我是来给晁村长送钱的!这不是害晁盖是什么?这不是智商低又是什么?

更何况,此时的刘唐,是很穷的。他的衣服,都是一些破衣服。【那汉子把破衣服团作一块做枕头,枕与项下。】

这样一个面相凶恶,只有些破衣服,穷的叮当响的嫌疑犯,竟然说要给大财主晁盖送一套富贵!只要是略有智商的人,肯定就会猜到:这个富贵,绝对不是正经来路。

如果此时站在刘唐面前的真的不是晁盖,而只是一个陌生人的话,晁盖可就惨咯!免不得要吃官司了!

所以刘唐的话还不知道说没说完,晁盖就急忙打断他:【你且住,只我便是晁保证....】你且住的意思就是:我的祖宗,你快别说了!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55:50 +0800 CST  
第二十四章:水浒中比李逵还要愚蠢的好汉是谁?(下)

看完了刘唐的第一个愚蠢点,毫无心机之后,我们再来看第二点。

二:自负自大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的信任度粗略的分为三个:自卑,自信,自负。

这里面除了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之外,自卑与自负,都是一种病态心理。

而刘唐这个人,实际上是很自负的,他甚至自负到了脑残的境界,让人感觉他很愚蠢,很脑残。

晁盖把刘唐救下之后,就问刘唐所说的富贵,到底是什么。

刘唐很豪爽的就告诉了晁盖,这套富贵,就是生辰纲!怎么样哥们,咱俩把它给劫了吧!

看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说刘唐什么好了。

要知道,生辰纲可不好取啊。原著中,吴用给生辰纲下了个定义:要取生辰纲,至少要七八个好汉才行,并且需要智取。

也就是说,在吴用眼里,至少要七八个高手,加上计谋的配合,才能把生辰纲拿下。取生辰纲,是有很大难度的。

那么,生辰纲在刘唐眼里,好不好取呢?

太好取了!

在刘唐眼里,他根本就是把生辰纲当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要献给晁盖了!【但蒙哥哥不弃时,便献这一套富贵,不知哥哥心内如何?】

在刘唐眼里,取生辰纲太轻松了,跟玩似的,他跟晁盖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只要晁盖【不弃】,一点头,他们两个就立刻去干!

为什么在刘唐眼里,取生辰纲这么轻松呢?原因就是,刘唐对自己的武功,很是自负!

刘唐认为,自己的武功是很高的,高到就算来上一两千军马,他也可以搞定!【小弟不才,颇也学的本事,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

也就是说,刘唐认为,就算护送生辰纲的人有两千人马那么多,他跟晁盖两个人也能搞定!

显然,刘唐已经自负到一种脑残的境界了。二千人啊,黑压压一片,就算人家站在那里老老实实让他杀,恐怕也要杀上好几天。就他跟晁盖两个人,怎么可能搞得定!

并且,刘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刚刚就是被三五个汉子给绑了!况且,刘唐的真实武功真的有这么高吗?

原著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刘唐的真实武功,是跟雷横差不多的,也可能比雷横略高一点,刘唐与雷横可以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

要知道,雷横,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里的都头而已。刘唐连一个小县城的都头都打得这么困难,还敢去劫大名府来的生辰纲?还敢夸口一两千人马也不在话下?

不过刘唐虽然脑残,晁盖还是很清醒的。刘唐一说完,晁盖就说道:【壮哉,且在计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牛B啊,敢打生辰纲的主意,不过。。。哈哈,我们还是以后再说吧!说完,就敷衍刘唐去睡觉去了。

晁盖可不是白痴,他心里肯定在想:就你我两个人,也去劫生辰纲?这不是找死!

三:毫无社会经验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点之外,刘唐还有最脑残的一点,就是毫无社会经验。

在这一点上,就算是李逵,都要比刘唐聪明多了。

在雷横活捉了刘唐之后,晁盖谎称刘唐是他的外甥,雷横听到之后,看晁盖的面子,就把刘唐给放了。晁盖看雷横这么给自己面子,就给了雷横十两银子,权当感谢。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施耐庵先生在写人的人情往来的时候,往往是很传神的,尤其是在描写细节上面,足以看出施老先生深厚的社会阅历。

最开始,晁盖要给雷横钱,雷横推辞了一下,不要。

给当官的送礼,当官的怎么可能不要?但也不可能一把就接过来吧,那也太露骨了。所以晁盖给钱的时候,雷横的表现是推辞了一下,说道:【不当如此】。意思就是:不行不行,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他说不要,是不是就是真的不要?当然不是!

所以晁盖的表现,是假装生气:【若是不肯收受时,便是怪小人。】你不收就是怪我啊,必须要收!

晁盖这样一表现,雷横才假装很无奈的收下了【权且收受】。

不过问题是,雷都头看晁盖的面子把贼人放了,那些士兵们回去会不会乱说?

所以,周围的士兵晁盖也没落空,拿出一些银子来,也赏了他们。

这样一来,大家就都很开心了。

这一段细节,可以说是十分的真实。作者写这一段情节,就是为了衬出刘唐毫无社会经验的下一段情节。

凭刘唐的情商,他是看不出在十两银子这件事情上,晁盖跟雷横双方都是很满意的。雷横得了十两银子,很高兴。而晁盖则把刘唐救了,也很高兴。可以说是双赢。至于那点银子,在晁盖看来根本就是洒洒水,没当回事。

晁盖作为一个涉黑的财主,能跟官府的人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别说有刘唐这回事了,就算是平白无故给雷横钱,晁盖都是很高兴滴!

所以,后来晁盖一出事,朱仝雷横都抢着放晁盖,这就证明晁盖平常还是很会做人的。

但在刘唐看来,在这件事里,晁盖是不情愿的,是雷横骗了晁盖十两银子。并且,是【平白】骗了晁盖十两银子。【雷横那厮平白骗了晁保正十两银子】

平白啊,他刘唐就不想想,这十两银子到底是为谁花的?还不是因为他刘唐被人给抓了!

当然,刘唐是想不到这些的,刘唐只是在想,我趁晁盖不注意,赶过去把雷横给揍了,抢回银子,送还晁盖怎么样?

如果刘唐真的这样做,那晁盖就跟官府负责抓人的雷横结下梁子啦!为了区区十两银子,值得么?

当然不值得!但偏偏刘唐还挺自豪,想道【此计大妙!】

刘唐还觉得自己做得很聪明啊,抢回银子来晁盖肯定要感谢自己啊,妙计啊!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

各位看官,刘唐这样的情商与社会经验,实在是令人无语啊。

后来刘唐跟雷横打起来的时候,晁盖一出现,就立刻对雷横说道【小人并不知道.....】,这就是在撇清关系!跟雷横说:我不知道刘唐来找你要钱啊,不关我的事!

而雷横也知道,送出礼去再要回来,为了十两银子得罪官府中人这种脑残事晁盖绝对做不出来的。于是雷横也很客气,并表示很理解地说道【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又劳保正远出。】

有趣的是,在雷横跟刘唐拼命打斗的时候,雷横骂刘唐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要连累晁盖】。

现在一想,果然是刘唐连累了晁盖,把晁盖拉上了不归路啊!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19:56:55 +0800 CST  
第二十五章: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上一章说道,刘唐带着生辰纲的消息来找晁盖,希望他们两个合伙,共同劫取生辰纲。

生辰纲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广受欢迎,是水浒传书中最为精彩,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段故事。晁盖,吴用,宋江三位主角,都是被生辰纲所引出。

既然生辰纲的故事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有必要来好好研究一下有关于生辰纲的这几回故事了。

首先,先看一下众‘英雄’劫取生辰纲的起因——即是他们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

由于电视剧的影响,在大家的印象中,晁盖等人打劫生辰纲,完全是一种侠义行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原著,就可以发现,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绝对不是电视剧上所宣传的劫富济贫,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替天行道,更不是什么侠义之举。晁盖等人打劫生辰纲,完全就是为了他们自己!

这一点,原文上有着证据。

原著中,吴用对阮氏三兄弟说道:【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

看到没有!晁盖,吴用等人之所以劫取生辰纲,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可以【一世快活】!

由此可见,抢劫生辰纲,根本就不是电视剧上所演的那样劫富济贫,更不是什么侠义之举。他们劫了生辰纲之后,没有给百姓一分钱,全都自己独吞了!

晁盖等人的行为,说好听点叫黑吃黑,说难听点,就跟我们现实中的抢劫犯抢银行没什么两样,为了自己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地方。

或许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晁盖他们劫得,可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啊,虽然他们没分给老百姓钱,但是他们劫了生辰纲这不义之财,怎么也能算是侠义之举吧?

NO!NO!NO!晁盖他们的这种行为,是绝对算不上侠义之举的!

生辰纲这套不义之财,的确是民脂民膏,但问题是,生辰纲已经被搜刮起来了,平民百姓们已经受到了损害。如果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将生辰纲返还给平民百姓,令百姓的得到补偿,那才算是侠义之举。但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不过是为了自己图个快活而已,根本没老百姓啥事。老百姓损失的钱仍然损失着,并没有因为生辰纲的被劫,而得到半点补偿,

也就是说,这一套不义之财在梁中书那算是不义之财,被晁盖劫了之后,归了晁盖,仍然是不义之财!所不同的仅仅不过是这批不义之财换了一个主人而已。梁中书原来是将民脂民膏送给蔡京,现在则是送给了晁盖。生辰纲的本质,就是民脂民膏不义之财,不会因为主人从蔡京变成了晁盖,而发生任何变化。

所以说,不管生辰纲被没被劫走,不管最终得益人是蔡京还是晁盖,受伤的,都是老百姓啊!

明白了众英雄劫取生辰纲的本意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策划劫取生辰纲的过程。

策划抢劫生辰纲的人,共有七人,书中称作七星聚义。那么在这里,我就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了。

这个问题就是:七星聚义的七个好汉,到底是怎么聚起来的呢?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这七筹好汉,是因为同是江湖好汉,义气相吸,性格相投,都很敬佩对方,才会聚到一起。又或者,是因为缘分。又或者,是因为天意,等等等等。总之,无论哪一种说法,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这七个好汉的相聚,其目的都是很干净,很纯洁的,属于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的层次,并没有掺杂什么利益方面的东西。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今天就要告诉大家,这些好汉的相聚,完全不是因为义气——就他们这样的人,也会有什么劳什子义气?他们是因为利益,是因为需求,所以才聚到一起的!如果没有利益驱动,他们八辈子也聚不到一起!

先莫要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好汉之腹,且听我一环扣一环的分析下去,看到最后,你就会明白,七星聚义绝不是什么偶然情况,而是一环扣一环的需求链,利益链!七星逐渐聚义的过程,其实就是抢劫计划逐渐完善的过程!

一:刘唐找晁盖

刘唐是一个较为脑残型的好汉,同时,刘唐也是最先知道生辰纲消息的人,最想抢劫生辰纲的人。

不过,就他自己,能不能抢劫成功?显然不能,因此,他就需要找一个帮手,来一起抢劫——这里,就产生了需求。所以,刘唐才会去找晁盖。

为什么找晁盖呢?晁盖在河北山东一带很有名望,这仅仅是次因。主因,是因为刘唐觉得晁盖【是个真男子,武艺过人】。

刘唐的想法,是他们两个用纯武力,去抢劫生辰纲。

二:晁盖找吴用

晁盖的智力,则比刘唐高一些。晁盖明白,只有他跟刘唐两个人,加上一些庄客,显然是得不到生辰纲的。因此,晁盖就需要找一个有些智谋的人,来出些点子,出些计谋,商量一下,到底怎么去取生辰纲——这里,又产生了需求,所以,晁盖才会找吴用来商量。

为什么找吴用呢?因为晁盖跟吴用自幼结交,并且【但凡有些事情,便和我相议计较。】晁盖一有事情解决不了,就找吴用商量商量,让吴用出个点子,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

晁盖的想法,是吴用出个主意,他们三个人,智取生辰纲。

三:吴用找阮氏三兄弟

吴用的智力,则比晁盖又高一些。吴用直接估算出了取生辰纲的难度,并给生辰纲下了一个定义【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如何团弄?.....这段事,、须七八个好汉方可。】

吴用明白,取生辰纲这么大的事情,就他们三个,是绝对办不成的。至少需要七八个高手才行,除了他们三个,至少还差几个高手——这里,再一次产生了需求,所以,吴用才会去找阮氏三兄弟。

吴用的想法,就是除他们三个以外,至少要加上阮氏三兄弟这三个高手,才能取到生辰纲。

四:白胜加入

公孙胜不请自来,七星聚义之后,为何要白胜加入呢?原因是:刘唐道:【此处黄泥岗较远,何处可以容身?】这里离黄泥岗太远了,没地方可以让咱们安身啊。——这里又产生了需求,他们急需一个在黄泥岗旁边,有房子的人。

吴用接着说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白胜家正好在黄泥岗附近!用得着他。并且吴用还说【亦还要用了白胜】也就是说,他们还有别的需求,而白胜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白胜才能加入进来。

看到没有!七星之所以能够聚在一块聚义,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义气相吸啊,好汉惜好汉啊等等,根本就是为了需求与利益!这七星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吃闲饭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江湖义气被选进来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任务与用处!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刘唐自己可以劫了生辰纲,那他就不会找晁盖。如果晁盖刘唐两个就能劫了生辰纲,那他们就不会找吴用!如果晁刘吴三个就能劫了生辰纲,那他们就不会去找三阮!如果生辰纲不是路过黄泥岗而是路过黑泥岗,那他们就不会用白胜!而是会去用一个住在黑泥岗旁的人!

生辰纲可是价值十万贯的好东西,风险性又极大,要是没有用着你的地方,凭什么加你进来,多一个分钱的人?难道就为了那劳什子江湖义气?

要不是用得着阮氏三兄弟,吴用会莫名的叫他们进来分钱?要知道,吴用跟他们可不是什么很熟的人啊,吴用已经两年没跟阮氏三兄弟联系了,要不是因为用得着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联系他们滴!【今已好两年不曾相见】

最后,就连作者,都在书中承认了这一点。

诗曰【金帛多藏祸有机,英雄聚会本无期。】

看到没有,要不是因为利益驱使,产生了需求的话,这些英雄,还不知道哪辈子才能聚到一起呢!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莫要以为有人会跟你讲什么义气。要么不带你玩,带你玩了,就绝对是因为用得着你!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0:23 +0800 CST  
第二十六章:吴用究竟是不是智多星?

前文说到,貌似脑残的江湖好汉刘唐,因为不服气晁盖给了雷横十两银子,于是便拿了一条朴刀,追上雷横,与雷横大战了一场。

就在他们两个战的难舍难分的时候,一个人拿着两条铜链子,上来劝架了。这个人,就是智多星吴用。

在明清古典小说中,有着这样一个规律:但凡是诸侯争霸,行军打仗之类题材的小说,书中就必定会有一位军师角色戏份很重,并贯穿全文。并且根据惯例,这位军师角色,往往会被神化成极其聪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人’形象。如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隋唐一类神化徐茂功,楚汉一类神化张子房等等。这些头号军师,在作者的笔下,往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多智而近妖,十分有智慧。

按照这个惯例来看,水浒传中的头号军师吴用,也应该与三国的诸葛亮一样,是一位被神化的‘神人’形象。而在没有看过水浒传的朋友眼中,吴用,恰恰就是一个微缩版的诸葛亮!在观众眼中,吴用跟宋江的形象,是跟诸葛亮跟刘备的形象很像的!

可奇怪的是,打开水浒传原著,我们就会发现,施耐庵竟完全没有想把吴用写的很聪明的意思!相反的,有的时候,施耐庵会故意将吴用写的很愚蠢!将吴用写的活像一个脑残——身为梁山总军师,伪造书信时弄错图章,江州劫法场漏洞百出,三打祝家庄全靠运气,与敌人打仗时赢时输。这么多的低级错误聚集到一起,让人不由得想问一句:这样的人,也配担任军师一职?

于是,有的朋友就开始骂吴用了。骂吴用没本事,没智慧,只会玩弄权术,垃圾一个之类。

这样看来,施耐庵似乎已经跳出了古典小说的一贯形式,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军师吴用这样重要的角色,描写成了一个并不聪明的人。

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捧起水浒传原著细细品读的时候,就又会发现,施耐庵又似乎根本没跳出这个形式,依然力图将军师吴用写的很聪明!

书中多次称赞吴用赛过诸葛亮,不愧智多星。吴用打大名府时,闹华山时,打曾头市时,妙计连连,出手必胜,似乎精通行军打仗之道。这个时候的吴用,竟又给人一种真的很神,很有智慧的感觉,哪有一星半点愚蠢的样子?就连金圣叹这么挑剔的人,都忍不住称赞吴用是个很合格的军师,是【上上人物,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

这样看下来,似乎就很矛盾了。

吴用有的时候,蠢的简直像个脑残,所想计策漏洞百出,行军打仗半点不会,全靠运气。但吴用有的时候,又聪明的不像话,似乎真的像孔明转世一样,计谋高超,精通行军打仗之道。

奇怪了,一个人的智商,有可能这么大幅度的忽上忽下,忽笨忽聪吗?当然没可能!那吴用为什么就偏偏时而聪明,时而脑残呢?

我的答案就是:这是吴用伪装的!因为吴用所想的计谋,并不是以怎样击败敌人为目标,而是以怎样让自己的利益最大为目标!有的时候,计谋高超了,梁山赢了,吴用反而输了,反而会受损失。有的时候,计谋低劣了,梁山输了,吴用反而会赢了!反而会得到利益!

先不要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有的朋友可能会对我的话表示不解,为什么我会说:有的情况下,梁山赢了,吴用反而会输了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这矛盾吗?这当然不矛盾!梁山是梁山,吴用是吴用,梁山可以包含吴用,吴用却包含不了梁山。这两者虽是一个整体,但有时他们的立场不同,其胜利,获利的目标,自然也就不同!

听上去似乎很复杂很绕口,那就举个例子,简单地说说。

例如宋江带兵攻打祝家庄,获胜了,广义来说,你可以说梁山赢了。但此时,晁盖却输了!宋江的地位越来越高,就意味着晁盖的地位越来越低!所以此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听上去矛盾,但实际并不矛盾的现象:梁山赢了,晁盖却输了。虽然晁盖也属于梁山的一员,但他就是输了。

再例如曾头市之战。

曾头市之战中,梁山的大哥晁盖都被人宰了,梁山可以说是输惨了,损失极大,颜面全无。但此时,梁山虽然受到了巨大损失,但宋江却获得了巨大利益,名正言顺的坐上了老大之位!虽然梁山这个词,就包含了宋江,宋江就是梁山的一员。但梁山受损,并不意味着宋江受损,反而意味着宋江获利!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梁山赢了,吴用反而输了的情况呢?

答案就是,在吴用所站的立场,与梁山获利的立场相对立的情况下,梁山赢了,吴用反而会输。在这个时候,吴用就会假装愚蠢,用一些漏洞百出的计策,让梁山输掉!因为在此时,只有梁山输了,吴用才会赢!

在江州劫法场时,吴用是站在晁盖这一队中的。

救回对山寨有恩,并在江湖上呼风唤雨的宋江,对梁山有好处吗?当然有,救回宋江,梁山就又多了一个得力助手,多了一个活招牌。

但对于吴用来说,救出宋江,反而会威胁到晁盖与自己!在这一点上,吴用的获利条件是与整个梁山相悖的!

救回宋江,梁山获利,但吴用却受损。

救不回宋江,梁山受损,但吴用却获利!

所以吴用才会故意犯一个很脑残的低级错误,故意弄错图章,将宋江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样虽然梁山受损,但吴用却是获利的!

这么聪明的人,你却说他脑残,这还有天理吗?

所以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吴用才会显得时而聪明,时而脑残。当梁山与吴用的利益点相同的时候,吴用自然就聪明了!露出真正实力,帮梁山获胜!而当梁山的利益点与吴用相悖的时候,吴用就又要假装愚蠢了,出的计谋漏洞百出,让梁山输掉。因为这时,梁山输了,吴用反而会获利!

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左右逢源,但总体来说,仍然站在晁盖这边。

所以宋江去打祝家庄时,吴用根本就没跟着,而是和晁盖留在山上守城!根本就没尽到一个军师的责任。

而晁盖攻打曾头市时,由于吴用已经站到了宋江这边,晁盖出征,吴用也不跟着,而是跟宋江在山上守城!也没尽到一个军师的责任!要不然如果吴用跟着,晁盖至于中了和尚诈降这么幼稚的计策?

吴用在梁山的前半段,由于并不是站在宋江这一队的,所以宋江每次出征,吴用要么不跟着,要么就出些低级错误,像个脑残一样出些很烂的计谋,让梁山受损失。

这个时候,梁山受了损失,晁盖反而会获得利益。因为宋江损失越大,晁盖地位越稳。

而在吴用靠向宋江之后,吴用已经彻底的站到了宋江这边。此时你就会发现,每次大战时,那个脑残一样的吴用已经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真正的军师吴用。此时的吴用虽然说不上像诸葛亮那么神,但比起之前的脑残吴用,已经是天上地下了!

在这个时候,由于吴用站到了宋江这边,双方利益已经统一,所以吴用只出妙计而不出昏招——此时梁山获利,宋江获利,吴用也会跟着获利。唯一受损失的,只是晁盖而已。

一个人,如果他一直表现的很愚蠢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真的很愚蠢。但如果这个人偶尔露出聪明的一面的话,那他就一定是在假装愚蠢!因为聪明的人可以假装愚蠢,愚蠢的人却假装不了聪明。

施耐庵先生写书从来不落俗套,吴用这个智囊军师的角色,在施耐庵的笔下,并不是高大全的智者形象,而是显得极其复杂,又极其真实。

在阴谋腹黑,见风使舵这一方面,相对比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种赤诚。智多星吴用真的配得上一句:【不枉了你称作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2:36 +0800 CST  
第二十七章:吴用出场(上)

在水浒传中,自幼相交的兄弟,除了林冲与陆谦之外,还有晁盖与吴用。

作者施耐庵,整部水浒传通篇都在描写兄弟情,但最不相信兄弟情的,反而是作者施耐庵本人。

兄弟情这个‘东西’,在施耐庵的笔下,显得极其廉价。

一方面,水浒中的兄弟情极容易建立:你跟我见过一面,我听过你的名字,你就可以和我成为兄弟。那你我成为兄弟之后,互相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呢?并没有多少。另一方面,水浒中的兄弟情,又很容易被击破。为了自己的前途,陆谦可以害林冲,吴用可以坑晁盖。就连杨雄跟卢俊义,都偏信妇人之言,赶走石秀,踢倒燕青。

七星聚义中,晁盖第二个出场。紧接着晁盖出场的,便是智多星吴用。

我在上一章里面说过,吴用,是施耐庵所塑造的一个极为复杂,又极为真实的人物。

现在,就让我们顺着原著的轨迹,来看一下作者施耐庵,究竟是怎么写吴用的。施耐庵对于吴用这个角色,持有的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一:吴用劝架

吴用一出场的时候,是拿着两条铜链子,在劝刘唐与雷横莫要打架。

值得注意的是,吴用并不是傻呼呼的一上来就劝架,而是躲藏在一旁,看他们打了半天,才去劝架。【你们两个好汉且不要斗,我看了多时...】

这一举动,证明吴用还是很谨慎的,本县都头,跟一个大汉打架,到底是什么情况?应不应该去劝架?吴用没贸贸然的去劝架,而是躲在一边看事态的发展。

那最后吴用为什么又跳出来劝架了呢?因为他发现如果他再不劝架,就劝不开了!原文是【众土兵见雷横赢刘唐不得,却待都要一起上并他。】

周围的士兵都看出雷横打不过刘唐了,都要并肩子上了!周围这一群士兵一上,一群人混战起来,可就不好劝了啊!

所以吴用看准了时机,上前一铜链子把两人给隔开了。如果再慢一步,一群士兵上去混战了,凭吴用的本事,是根本劝不开这么一群人的。

二:出场介绍

吴用将两个人劝开,就算是正式出场了,作者按照惯例,在这里介绍了一下吴用,介绍了一下他的穿衣打扮,长相职业等等。

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这些古典小说里描写长相打扮的词语,都很雷同,无聊,没什么实际意义,略过去就行了,不用深入研究。

哦?是吗?当然不是!吴用的出场描写,非但不能一下子略过去,反而要仔细的看,认真的看!因为这里面布满了作者留下的玄机!

吴用出场时,作者写道:【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在这里,吴用一出场,作者就对吴用呈现出了一种否定态度!瞧不起吴用!奚落吴用!讽刺吴用!鄙夷吴用!

出场介绍里面,【似秀才打扮】,就是说吴用还不如秀才,所以他只能似秀才。带着一个桶子样的帽子,就是暗喻吴用饭桶。【表字学究】,就是暗指吴用连一个学究都不如,只能自称学究。智多星无用,道号加亮,更是讽刺之词。【祖贯本乡人士】,则是暗示吴用没见过大场面,这辈子只在自己的村子里混过!

从这里一看,作者施耐庵,似乎是很讨厌吴用的,并竭力将吴用描绘的很不堪。只不过施耐庵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明写出来,只是将这种讨厌的情绪,夹杂到了文字里去,让读者自己体会。

三:出场诗词

看完吴用的出场描写,紧接着的,是吴用的出场诗词。

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出场诗词里面,作者施耐庵似乎又竭力的想将吴用描绘成一个很牛B,很有智慧的人!先是说吴用读过万卷经书,又说他精通六韬三略,还说连诸葛亮,陈平这样的智者都不如吴用。随便出点计谋,连鬼神都要害怕!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照你这么说,施耐庵究竟是喜欢吴用呢?还是讨厌吴用呢?如果是讨厌吴用的话,为什么又要使劲的夸吴用聪明呢?

呵呵,这两点并不矛盾嘛。这只能证明,在施耐庵的心中,吴用的确很厉害,很有智慧。施耐庵瞧不起的,百般讽刺的,应该只是吴用的人品而已。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5:04 +0800 CST  
第二十八章:吴用出场(中)——水浒传中的需求关系

四:吴用的心理活动

吴用劝开了架,就提着铜链子问刘唐:这汉子,你为什么跟雷都头打架啊?

刘唐一看,是个秀才在劝架,根本不鸟他,【光着眼】对吴用说道:【不干你秀才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施耐庵对古代秀才似的文人,是很鄙夷,很看不起的。人家打架,关你秀才什么事?社会上的某些事,又关你秀才什么事?

而后来吴用劝刘唐莫要打架的时候,施耐庵更是借刘唐之口,直接说道【秀才,你不省得】——秀才们,不懂就不要乱说乱管,你懂个球啊,你不省得!

刘唐死活不说,雷横就说了,说这人是晁盖的外甥,等等等等。

吴用一听,表面上没说话,心里就自己在琢磨起来了。

吴用在心里琢磨什么呢?他在琢磨晁盖为什么会有事瞒着他。

在吴用心里,晁盖大概是很好控制,并很依赖吴用的,但凡有点事青,晁盖就来找吴用商量。【晁盖我都是自由结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议计较。】

吴用当时肯定在想:晁盖手底下怎么忽然多出一个这么猛的大汉?这个大汉什么来路?晁盖为什么诈称这人是他的外甥?晁盖要用这个大汉做些什么事?晁盖为什么没跟我说过?回头,我一定要去问问晁盖!【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我且劝开了这场闹,却再问他。】

吴用很担心,担心晁盖有什么事瞒着他。因为此时他与晁盖的关系,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两个人其实是互相需求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

我在前文所讲过,不要以为这些好汉们都很讲义气,很够哥们。这些所谓的义气,都是在利益的铺垫下才能讲起来滴!没了利益,谁会跟你讲义气!

晁盖跟吴用是自幼就在一块玩的好朋友,晁盖是个村长,并且家里有的是钱,生活富裕,这是晁盖的优点。同时,晁盖不如吴用那么聪明,这是晁盖的缺点。所以晁盖需要吴用来帮自己做决策。

而吴用的优点,则是他头脑较好,可以帮得上头脑不如自己的晁盖。吴用的缺点,则是他仅仅是个乡村老师而已,赚的钱不多。而晁盖对于陌生人都可以挥金如土,对于吴用这个老朋友兼军师,自然也不会小气了。吴用可以从晁盖的身上赚到一些利益。

吴用与晁盖这样的关系,其实并不是由朋友感情,或兄弟义气在维持,而是由利益与需求在维持。如果其中有一方不在拥有这种需求或是利益了,这种关系就会立刻破裂。

而吴晁二人的需求关系,其实就是:吴用出卖自己的头脑,来换取晁盖的钱。

所以此时的吴用是非常在意自己与晁盖的亲密度的,并不希望晁盖有事瞒着他。因为晁盖有事瞒着他,就意味着晁盖不再需要吴用的头脑,需求关系一破裂,吴用就从晁盖身上赚不到钱了。

因为需求关系是双方共同建立的,晁盖如果不用你,你就是智商一万六也没用!是赚不到一分钱的!所以单从需求关系中讲,吴用其实处于需求关系中的劣势,而晁盖则处于需求关系中的优势,所以吴用表现得很紧张,一听晁盖有事找他,连学生都不教了,立刻跟着晁盖不放。而晁盖则对吴用表现得很淡定。这是大家经常忽略的。

此时的吴用如果想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他就只能依附于晁盖,所以吴用的需求大一些,在需求关系中,需求大者,就会处于劣势。而晁盖家财万贯,有人为他出计谋,最好。没人为他出计谋,也无所谓,大不了不去干有风险的事就是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反正家里的钱八辈子也花不完。晁盖的需求就小一些,需求小者,处于优势。

就像后来的生辰纲一样,晁盖问吴用【此一事若何?】这一问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说:咱们到底干不干?好干就去干,不好干就算了!

所以此时的吴用,才会在心中很焦急的想道:【我且劝开了这场闹,却再去问他。】意思就是,等劝开架了,我一定要问问晁盖,这大汉什么来路,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吴用担心的是晁盖对自己没有需求了。

至于后来在梁山上,形势则整个逆转过来了。由于整个梁山的资产并不是晁盖一个人可以控制的,而是老板A晁盖,与老板B宋江共同控制的。所以在此时的晁盖吴用需求关系中,晁盖处于了劣势——他的对手宋江跟他一样,可以分配梁山的金钱。晁盖本身,相对于宋江而言并没有任何独特的优势。宋江比他只强不弱。

而在这时,吴用则在需求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梁山上军师只有他一人,而需要军师的人,对军师产生需求的人,则有两人(晁盖与宋江)。这时的吴用有两种选择,可以投晁,也可以投宋,完全就看他们两个谁开的价高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吴用,再也没了那种什么事都要问一问的小家子样,而是轻摇羽扇,头戴纶巾,如同转世诸葛一般,潇洒自如,稳坐钓鱼台。

五:晁盖出场

吴用琢磨完,又劝了劝架,可惜刘唐跟雷横根本不听他的,又要干架了。他们两个谁都看不惯谁,非要打一仗才行,吴用横在中间,根本劝不住。

就在这时,晁盖出现了。晁盖一出现,轻轻一劝,就给劝开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晁盖比吴用更会劝架吗?当然不是,说开了,仍然是一种需求关系所导致的地位问题。

在这一群人里面,晁盖是主心骨。晁盖说的话,是最有分量的。

刘唐需要依靠晁盖,同时他也对晁盖有着需求。而晁盖则对刘唐没有任何需求,生辰纲对晁盖来讲抢不抢都可。所以,刘唐的地位要比晁盖低很多,他也听晁盖的。晁盖一吼他,他就立刻不打架了。

而此时的刘唐是不知道吴用是谁的,只把吴用当作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双方完全没有需求关系。既然没有需求关系,那你一个小秀才我凭什么听你的!所以,刘唐不听吴用的,吴用根本劝不开架。

雷横的境况则与吴用相似,他也与晁盖有着需求关系。雷横负责动用官府权力,在灰色事件上给晁盖帮忙,晁盖则负责出钱。不过在这里面晁盖的优势仍然要比雷横大一些,因为朱仝宋江等人也在向晁盖报信,所以雷横也听晁盖的。

而雷横与吴用完全没有任何需求关系,雷横百分百用不着吴用,吴用则说不定会用到雷横,所以雷横虽然对吴用也算尊重,但吴用劝架,他也是不听的。

雷横对吴用的态度是:因为你认识晁哥,我尊重你,但你也别想支使我!

在‘江湖’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从来就不是由资历啊,义气啊,才敢啊,年龄啊之类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需求决定。我对你有需求,能从你身上捞到好处,我就自然会尊重你,认你当哥。

因为这个时候我处于需求关系中的劣势,我不尊重你我就赚不到好处,我不尊重你我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忍着一口气我也要尊重你!

不过,等我在需求关系中转变成了优势,又或者我完全对你没有需求了,不需要你了,混的比你牛了——嘿嘿,你又算个鸟!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5:33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吴用出场(下)

晁盖一出场,就将刘唐与雷横的这场闹剧给劝开了,雷横前脚刚走,吴用就立刻对晁盖说了两段话。

这两段话看似平平常常,但实际却是大有深意。

第一句:你这个外甥好厉害啊,再打下去,雷横就肯定要死了,所以我快出来拦住了。【雷横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人慌忙出来】

这里吴用特别强调了一点,要不是我出来拦住这场架,你外甥就把雷横给打死了!其潜台词里,其实是有向晁盖邀功的成分的——你看,多亏了我出来劝架吧!

而这句话中的关键点,实际上是和事实相反的。

因为原文中明确说了,事实并不是吴用所说的,刘唐快把雷横给打死了,相反的,是雷横跟他周围的小兵快把刘唐给弄死了!一群士兵见雷横打不过刘唐,都要一起上去混战了!刘唐雷横的本事本来就差不多,这二十个手持长枪的士兵一上,刘唐必败无疑!

既然事实是刘唐快被打死了,那吴用为什么要颠倒着说,说雷横快被打死了呢?

原因就是:如果说雷横把刘唐给打死了,而吴用劝开了,那么对晁盖来说,吴用其实是没什么功劳的。因为就算刘唐被打死,对晁盖的影响也是很微不足道的,刘唐死了又怎样?最多不过是损失一个手下而已。吴用劝开这样的架,是没什么太大功劳的!

而如果说刘唐快把雷横打死了呢?那就大不一样了!雷横是政府官员,晁盖的手下把雷横给打死了,晁盖肯定脱不了干系!肯定要受连累!而吴用劝开了这样的架,其实就是间接的帮了晁盖一个大忙!是对晁盖很有贡献,很有功劳的!

由此一看,吴用这个‘下属’,还是很懂得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艺术滴!

吴用这么一说完,晁盖还真信了!很感谢的说道:【早是得教授谏劝住了。】吴用,多亏了你帮我劝住架了啊,谢谢啊~

吴用向晁盖诉说完自己的功劳之后,紧接着的第二段话,就是问晁盖!问晁盖这个大汉究竟是谁!你这个外甥哪来的?平常没见过啊,你怎么没跟我说起过?【这个令甥从何而来,往常时庄上不曾见有。】

这个问题,吴用刚刚在心里憋屈半天了!就算晁盖不来,吴用也打算劝开架之后立刻去找晁盖问得!【我且劝开了这场闹,却再问他】。如今晁盖主动来了,吴用还不问个清楚?

那晁盖到底有没有想瞒着吴用,自己独吞生辰纲的想法呢?当然没有!前文我已经分析过了,七星逐渐聚义的过程,其实就是抢劫生辰纲计划逐渐完善的过程。抢劫计划中的七个人,几乎是缺一不可的。晁盖很明白,没有吴用的帮忙,就凭他跟刘唐,是抢不到生辰纲滴!

所以晁盖一看吴用误会了自己,以为自己有事瞒着他,就立刻解释道:【却待正要求请先生到敝庄商议句话,正欲使人来....】

朋友们,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一点点异样呢?

你看,吴用明明是这样问晁盖的:你这个外甥哪来的啊?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啊?

晁盖跟吴用的关系如果只是朋友这么单纯的话,晁盖要回答这个问题,他就应该这样介绍一下:这条大汉姓刘名唐,东潞州人氏,人称赤发鬼等等...这样的回答,才算是回答吴用的问题。(这个外甥是谁)

但晁盖是怎么回答的呢?晁盖的回答,非但没有回答他这个‘外甥’从哪来的事情,反而牛头不对马嘴的对吴用说:‘刚刚正好要找你来我家商量事儿呢...’【却待正要求请先生到敝庄商议句话,正欲使人来....】

这一问一答,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这奇怪不?

这一点都不奇怪!这只能证明,晁盖明白吴用根本就不在乎这大汉到底是哪个,到底是不是自己外甥等等。吴用在乎的是,晁盖到底有没有事情瞒着他!所以才会出现问题与答案不相符合的一番对话:甲问:你外甥哪来的啊。乙答:刚刚正好有事要找你来我家商量呢!

嘿嘿,晁盖和吴用这两个人精,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定位很准确的!同时,他们也都很明白对方心里实际上在想什么!有时候嘴上说的话,可不一定是心里所想的话啊!

吴用嘴上问的跟心里想的问题根本就不一样,晁盖怕吴用误会自己,也不客套了,就直接忽略了吴用嘴上的问题,回答了吴用心里最想问的问题!

打消了吴用的疑虑,晁盖就开始邀请吴用了:【請尊步同到敝庄,有句话计较计较】。

吴用一看,原来晁盖根本没打算瞒我啊,嘿嘿,很高兴!又有赚钱的门道了!马上工作也不干了,跟主人说,要是有学生来了,就说我今天有事,放一天假,他们不用学习了,自由活动去吧!

都有‘大事’要做了,谁还甘愿在这当老师啊!

诗曰:【自是先生多好动,学生欢喜主人焦。】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6:51 +0800 CST  
第三十章:阮氏三兄弟

阮氏三兄弟给大家的印象很好,一般来说,绝大部分读者都认为他们三个是响当当的好汉,但却由于当时的社会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繁多,而受到了压迫,过得也很穷困,不得不‘上梁山’。

实际上,则并非如此。

阮氏三兄弟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单纯,是受到官府压迫的平民百姓,平常渔民,后来受到吴用计谋的挑唆,才参加了抢劫事业。

实际上,他们的底子本来就不干净。

书上明确地说道:【这三个人是弟兄三个,。。。亦曾在泊子里做私商勾当。】他们三个不止打渔,还做【私商勾当】。

私商勾当指的是什么呢?往道德上的好处想,阮氏三兄弟可能是在贩盐,走私等等。往坏处想,他们三个应该就是在打劫了,一有老百姓上船,他们就抓住游客的脖子,问他们是想吃馄饨还是板刀面。

可见,在没遇到吴用挑唆之前,他们三个就不是穷苦老百姓这一阶级的,而是类似于海盗,干些杀人越货的事情。

将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当强盗的好汉们粗略的划分一下,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1被奸臣逼迫:如林冲被高俅逼迫,武松被张都监逼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上山当强盗是一种值得我们去理解,值得我们去同情的选择。因为在这时,他们不反抗,不上梁山,就会被杀死,所以不得不上梁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逼上梁山。

2被好汉逼迫:如宋江逼迫朱仝,卢俊义,秦明等等。朱仝,卢俊义,秦明等人本身是不愿意上梁山当土匪的,他们只想当良民,但宋江不同意,便使出一些手段,逼他们上梁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把人逼上梁山这一点上,宋江可比高俅坏多了!在林冲事件里,高球也就只害了林冲一个就算了,林冲的老丈人可没受到牵连,活得好好的!(林娘子的自杀与高球脱不了干系,但高球本身是没想弄死林娘子的)再看看宋江,为了逼秦明上山,直接害死一村百姓跟秦明全家,逼卢俊义也是差不多。总之,非要弄得他们满门全灭,家破人亡才算完。因为只有他们满门全灭了,他们才会断了念头,一心一意的在山上为梁山(宋江)服务。

3无人逼迫:这种情况比较特别却也比较常见,这一类好汉并没有任何人压迫或逼迫他们。他们上梁山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太穷了,日子过得不爽,就上山当强盗去了,很可恶!不过想想也是,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赚钱,哪有等别人赚好了钱,直接抢过来花过瘾!所以这一类好汉,在没有任何人逼迫他们的情况下,自觉的上了梁山。

这第三类好汉,其实就跟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不肯吃苦赚钱,却妄图通过抢劫盗窃行骗等非法手段,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坏人们,没什么两样。只是在书中跟电视剧中,不明真相的观众们就把他们当成了英雄好汉。

很显然,被大家认为很忠义,很好汉的阮氏三兄弟,实际上就是这一类人。

由于阮氏三兄弟都很穷,所以观众朋友们总是喜欢把他们三兄弟划分到穷苦的人民阶级。这样一划分,他们当强盗也就成了类似于农民起义一般的伟大壮举。

不过仔细想想,他们打渔为生,又干些非法买卖,他们应该不至于过的太穷才对啊?

可他们为什么就这么穷呢?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是因为当时的官府太黑暗,苛捐杂税太多。

嘿嘿,是这样吗?不是的!他们这样的人,就算是生在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也绝对是穷鬼三只!因为。。。

上回说到吴用要找几个帮手,合伙抢劫,所以约莫晌午时分,到了石碣村。

吴用第一个见到的人,是阮小二。

阮小二什么打扮呢?他的打扮是【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领旧衣服】。着重的突出了【破】【旧】两个字,浑身上下穿的都是破旧衣服,阮小二果然混的很惨很惨。后来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还能知道,阮小二还欠着酒店的饭钱。

那阮小五呢?他混的还不如阮小二!他不但【戴着破头巾】【披着一领旧布衫】而且他还好赌!为了赌博,连鱼都不打了,赌的身上连一分钱都没了!【鱼又不得打,连日去赌钱,输的没了分文】。

后来赌的身无分文了,不但没收敛一下,反而把他老妈头上的首饰拿出去卖了赌钱,一副标准的败家子模样。【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出镇上赌去了。】

你看看,沉迷于赌博,工作也不做了,鱼也不打了,不赚钱,只花钱,没钱了就拿家里人的东西去卖。就这样,他能不穷吗?这样人不穷,谁穷?这样的人值得同情吗?

就连他老妈,也很无奈的说道:【说不得,鱼又不得打,连日去赌钱,输的没了分文】。施耐庵大师这里的【说不得】三个字,用的很传神!把老妈的那种无奈的心情,刻画的非常立体。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唉~别说了,又去赌博了,工作也不做,钱都输没了!

至于阮小七,学什么不好,也学他哥哥赌博,结果当然也是连内裤都给输没了!【莫说哥哥不赢,连我也输的赤条条。】

这样的人过的穷困,值得同情吗?如果说是因为官府黑暗,贪官横行,导致民不聊生,正常人努力工作也过得很穷,那我们可以大骂官府无能,奸臣当道。但阮氏三兄弟的穷,显然不是因为官府的原因,而是他们自身的原因。

读者朋友们不仅仅要看到他们穷,还要往深里想一下,想想他们为什么穷!这种不工作,只赌钱的人,去社会福利再好的国家,也摆脱不了穷的命运啊!

正是因为如此,阮氏三兄弟一听到吴用说生辰纲的时候,立刻都两眼放光,激动不已。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侠义之心,而是抢了生辰纲,分了钱之后,他们就可以拿着大把的钱,过上他们向往的那种不用工作,整天赌钱的好日子了!

乍看水浒传的人,总是会问一下,为什么他们抢了生辰纲之后,没分一些钱给穷苦百姓呢?(而水浒传电视剧上,则是分给了穷苦百姓,这才是侠义之举。)

原因就是:像他们这种人,赌博赌的自己都不够钱花了,哪有那份好心救济别人?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09:43 +0800 CST  
第三十一章:领导为什么要重用你

在第十四回里面,大伙商量抢劫生辰纲的时候,吴用给生辰纲的难度下了个定义:【便是保证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七八个好汉方可。】生辰纲很难抢,少说需要七八个高手。

晁盖这边算得上高手的只有他跟刘唐两个,剩下的庄客估计也都是些何清白胜之类的闲汉,所以晁盖想让吴用找上几个高手,说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晁盖跟吴用表面上是【自幼相交】好的不行的好哥们,好兄弟,但实际上,他们两个根本就没跟对方坦诚相对,都各自留着一手。

晁盖跟吴用天天在一起,但晁盖的【心腹兄弟】宋江,吴用根本就不认识,甚至见都没见过。而吴用也有很多【心腹好汉】,晁盖也不认识。至少三阮,晁盖就只听说过,却没机会见面。【我也曾闻过这阮家三兄弟的名字,只不曾相会】。

奇怪了,吴用跟晁盖不是好兄弟吗?晁盖又很喜欢招纳英雄好汉,三阮也很崇拜晁盖,那吴用为什么不早给他们牵牵线,让他们认识认识呢?

其实我在前文已经说过,吴用晁盖的关系,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哥们,好兄弟的关系,而是互相利用的需求关系。

正因为是需求关系,所以双方各自有什么心腹兄弟,都不会轻易透漏出来给对方知道,更不会给对方介绍!这些藏着掖着的,对方不知道,不认识的心腹兄弟们,都是自己的本钱,奇货可居,哪能白白介绍给对方认识呢!就算要介绍,也要在最关键的时刻!

比如这次抢生辰纲,就很关键,关键到足以改变吴用这个穷老师的一生。

晁盖说的那句话,其实就是在恳求吴用!因为晁盖手里面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高手来了。结果吴用一下子亮出阮氏这三位好汉,晁盖一下就服了,吴用的地位一下就上去了!后来七星排座次的时候,吴用仅次于主人晁盖。

晁盖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怎么一听三阮的名号,就决定要用他们呢?这次行动可是很危险啊,难道不用考察考察三阮的能力吗?

不用!因为阮氏三兄弟,简直就是天生下来做强盗的料!晁盖还没见着他们人呢,只听吴用的介绍,就决定用他们了!

领导为什么要重用他们呢?

水浒传第十五回第一句话,吴用就很精确的介绍了一下阮氏三兄弟的三个特点。【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生同死】

1义胆包身:

智取生辰纲,实际上只是一次抢劫而已,抢了钱也不分给老百姓,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义举。读者朋友们看到义胆包身四个字,往往会错误的的将其理解成阮氏三兄弟很讲义气,很正义。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强盗们的义,跟咱们老百姓的义,可不是一个意思啊。

这里说的【义】,其实是这群江湖人混江湖的潜规则。你做了坏事,犯了法,我不但不揭发你,反而还包庇你,这就是【义】。

【吴用又说道:你们三个敢上梁山泊捉这伙贼么?】三阮说道【便捉的他们,那里去请赏?也吃得江湖上的好汉笑话。】

三阮不是捉不住这伙贼,而是不想去捉。因为大家都是混江湖的,同行!捉了之后江湖上的同道中人会笑话他们。其实再往深里想一下,江湖中人不仅仅会笑话他们,还会给他们这种抓贼交给官府的人扣上叛徒的帽子,令他们受到其余的江湖人的排挤甚至追杀,到时候他们就别想再在江湖里混啦,这才是主因。一旦有了坑害同行的举动,这一行里还能有你的容身之地?谁还敢用你!

在一个犯罪团伙里,如果其中一个罪犯真的开窍了,想做好人了,把整个团伙,或者把他知道的团伙都给举报了,并且拿了政府的奖金,那他的下场会是什么?可不仅仅是被笑话啊,同行弄死他都是轻的。

遇上强盗了,我就算能抓住也不去抓,放任他们害人。原因是我也是强盗,我也是江湖人,大家都是同行,这就是【义】。

所以我说强盗们的义,跟平常人的义,跟孟圣人的舍生取义的义,都是不同的。他们的【义】,在对人对己上面,明显是双重标准。

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的结果,咱们劫了他,就是义举!因为梁中书是官,不是咱们江湖中人。

王伦的梁山专门打劫老百姓(王伦还不敢主动打做官的),王伦通过打劫得到的财富也是民脂民膏,咱们劫了他,就不是义!是不义!是耻辱!是反骨仔!江湖上的好汉会笑话咱们,会排进咱们甚至弄死咱们,因为王伦也是咱们江湖中人。

吴用骗他们说:黑涩会大哥晁盖有套富贵,咱们不如去抢了晁盖?三阮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去抢晁盖,因为【须吃江湖上好汉们的笑话】。

吴用一听三阮不去抢晁盖,也是大喜,说道:你们【原来真个惜客好义】。

这就是强盗们的【义】。

2武艺出众:

这个没什么说的,参与抢劫生辰纲计划,当然要能打,越能打越好!

3敢赴汤蹈火,同生同死:

这九个字说得好听,其实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不怕死!

平常劫个道,杀个人什么的,在他们眼中可能还不算什么大事。而想做生辰纲这样的‘大买卖’,当然要不怕死了。按照原文吴用说的,这可不是杀杀人放放火之类的小事,而是【非同小可的勾当】。天字第一号大罪,失败了或者被抓住,估计想死的痛快点都很难。

阮氏三雄也明白,不怕死,舍得卖命,晁盖吴用才会用他们。更何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错过了,鬼知道还要等几辈子才能有人再给个机会,能带领他们三个去做这种一辈子不愁的大买卖?

所以阮小二立刻当着吴用的面发誓【我三个若舍不得命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身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

你看看,好毒的毒誓!这一发誓,就等于是把命卖给吴用了,不管你让我去干什么,我都去!

所以阮小五阮小七两个也都拍着脖子大叫【这腔热血,只卖给识货的】!

就象现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一样,想获得领导重用,至少要:

1:在行业内名声好,熟悉并愿意遵守这一行业的潜规则。(即使潜规则并不是那么的合理,在外行人看来,甚至可能这些潜规则跟他们的价值观刚好相反)

2:有一定自身业务能力。

3:关键时刻可以为领导豁得出去。

你如果连这三点都做不到,那么,领导为什么要重用你?

这话听上去可能令人很不爽,不过当你自身升为领导的时候,你难道会重用一个不愿意遵守行内规则,处处当刺头,没业务能力还不敢替你背黑锅的下属吗?

慢慢熬吧,加入了游戏,就要遵守规则与潜规则。有的规则,就算不想接受也一定要接受。除非你甘愿退出游戏。

其中忍受这些潜规则的感觉,正是宋江的题词:【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10:36 +0800 CST  
第三十二章:宋江吴用为什么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晁盖要抢劫生辰纲,少说需要七八个高手,这个时候,吴用就亮出了自己的【心腹好汉】:三阮。

吴用是怎么评价三阮的呢?吴用对晁盖下了一个保证,说:【若得此三人,大事必成】。如果得到三阮的帮助,生辰纲是百分百可以抢劫成功的,可见三阮真的很有本事。

晁盖大喜,马上就要【着人请他们来商议】。

吴用很阴险,你晁盖一叫他们,就把他们叫过来了,哪能突出我吴用的重要性?所以吴用故意将三阮说的非常的大牌,非常的难请:【着人去请,他们如何肯来?小生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入伙】。你晁盖去请,他们是不给面子,不来滴!必须要我吴用【亲自】去请,还要动脑子,施展三寸不烂之舌,他们才会被我骗进来!

阮氏三兄弟真的这么难请这么大牌吗?当然不是!他们想当强盗都快想疯了!只要晁盖随便派个人来一请,他们绝对马上入伙!根本不用什么吴用亲自去请啊,三寸不烂之舌啊等等。吴用纯粹是在忽悠晁盖。

结果晁盖一下就被忽悠住了。(当然,就算不被忽悠住,他也必须要认同吴用,这就是需求。)

晁盖大喜道:【先生高见】。

第二天,吴用三更天起了床,临走之前,还问晁盖【讨了些银两,藏在身边】。出差嘛,当然是报公帐了。不论什么时候,吴用都是这么的细致。

在吴用的朋友圈子里面,三阮,是比较特殊的三个人。

先来看看,吴用的朋友圈,都有些什么样的人?

1:晁盖,有钱,有社会地位,关系广,路子多。

2:戴宗:有文化,有社会地位,是一位院长。

3:萧让:有文化,很有文化。

你看看,吴用的朋友圈子里面,都是些有文化的,有社会地位的,生活质量较高的人。阮氏三兄弟,却是三个没钱,没文化,也没社会地位的人。这样的人,在吴用的朋友圈子里面,就显得有点特殊了。

那么话说回来,吴用这个文化人,为什么喜欢跟又穷又粗鲁的阮氏三兄弟相处呢?

原因就明明白白的写在水浒传的原文之中。

吴用说三阮【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吴用)和他来往】。

这就说明了三阮两点:

1:【不通文墨】——智力水平较低。当然,仅仅是相对于宋江吴用等知识分子而言。

2:【与人结交真有义气】——对人没有什么防范之心,只讲义气。也就是有什么说什么,心机较少。

智力较低,又没什么心机,这样的人一般很好骗,很好控制,所以吴用才愿意跟三阮结交。

吴用很喜欢控制别人,跟宋江一样,伤天害理的坏事都是这些个好汉们去做,吴用只需要在背后控制他们,发号施令就行了。所以金圣叹说吴用【盖深得控御豪杰之术者也】,说吴用很会控制这些‘豪杰’。

金圣叹跟施耐庵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群江湖人士,施耐庵称呼他们为【好汉】,金圣叹则称呼他们是【豪杰】。

什么叫【豪杰】?如果你把豪杰理解成英雄,那就绝对是你理解错了。豪杰,最主要是体现在【豪】这个字上。豪放,不拘小节,大大咧咧,没有心机。这样的人,是豪杰。

豪杰的杰,就是杰出,有本事的意思。【豪杰】,其实就是有本事,但却没心机的,很豪迈很奔放很单纯的人。同时这样的人,也容易被吴用这样有心机的人控制,被吴用这样的人利用。

吴用家离着三阮家最多一晚上的路程,可就这么点路,吴用也两年多没跟三阮联系了【今已好两年不曾相见】,要不生辰纲用得着三阮,恐怕这辈子吴用都不会主动去找三阮滴。这说明吴用根本就没把三阮当成朋友,三阮在吴用的眼中,工具而已。

但吴用很会控制这些豪杰,愣是把三阮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阮小七道:【他们若似老兄(指吴用)这般慷慨,爱我们兄弟便好】。你看,吴用都两年没屑联系三阮了,但在阮小七的眼里,吴用仍然很爱他们。

同时,请注意:阮小七说吴用【慷慨】。

嘿嘿,吴用哪里慷慨?当然是钱这方面慷慨啦!别的不说,就说吴用见三阮的这顿饭,谁请的客?是吴用!吴用不但请他们吃肉吃酒,还顺便把阮小二欠饭店的帐给还了,你说,吴用慷不慷慨?

用钱拉拢人心,可不是只有宋江会啊,吴用也会!这三阮,其实就是吴用用钱给拉拢过来滴!跟宋江拉拢李逵啊,武松啊,没什么分别。宋江吴用这两个人控制这些好汉的手段,其实是差不多滴。所以以后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宋江会拉拢人了。吴用不过没有宋江那么有钱而已,假设吴用也很有钱,说不定吴用早就混成及时雨吴用咯。

阮小五也说道:【那王伦若似教授这般情分时,我弟兄三个,便替他死也甘心!】在阮小五眼里,他们跟吴用很有情分,替吴用死,也甘心了!

你看看,吴用把这些豪杰的脑子,都给洗成什么样了!

紧接着,吴用忽悠三阮参与抢劫,在没人问他的情况下,主动开口说道:【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

这句话纯属此地无银,劫生辰纲不是义举吗?还用得着特别声明一下:不是我坏心眼啊......这句话一说出来,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了——这就是吴用在用坏心术诱他们,吴用说三阮,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好汉聚义,其实就是骗人入伙。就连施耐庵也在书中承认了吴用是在引诱他们,写到:【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倒海人】。

在施耐庵的眼里,智力型的说地谈天口(宋江吴用之流),骗力量型的翻江倒海人(三阮李逵之类),基本上就跟玩似得。

梁山上那么多高手猛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哪个不比李逵牛?宋江偏偏最爱李逵。没别的原因,李逵好控制而已。

李逵一开始被戴宗控制,只有戴宗能治得住他。后来又被宋江控制,成了宋江的绝对心腹。宋江为什么就这么爱李逵呢?在第五十三回中,戴宗把原因给说了出来。

戴宗说李逵:【虽是愚蠢】,但却【鲠直】【虽死,其忠不改】【因此,宋公明甚是爱他】。

看到没有,为什么宋江甚是爱李逵?原因是李逵笨!鲠直!这样的人,就好控制了。一旦把他给控制住,他就算死了,也不变心!

戴宗与宋江都给李逵下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定义:忠直(或是鲠直),听上去好像是在表扬他,其实不是滴!这种性格,说好听点,叫忠直鲠直。说难听点,就是说李逵脑子不会转弯,很直。

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完全不考虑别的,这样的人,宋江能不爱吗?

唐僧为什么喜欢八戒,不喜欢悟空?也是这样。悟空本事高,但却是个刺头,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领导觉得1+1=3,他偏觉得1+1=2,还非要说出来,指出领导的错误,让领导下不来台,你说恨不恨人?太不好控制了。

八戒则不同,本事差点,但却听话,一切听领导的,很好控制,领导也爱他爱的要死。

孙悟空整天嘲笑八戒是个呆子,可他也不想想,取经路上孙悟空明明出力最多,也没做错什么事,却被领导莫名其妙的故意刁难了多少次?八戒明明做错了事,浑身毛病,却又被领导故意原谅了多少次?这情商,究竟谁才是呆子!

在领导眼里,你的业务能力有多高,仅仅是排在第二位的。不跟领导唱反调,听话,好控制,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12:11 +0800 CST  
《少不读水浒》——曹铜爵揭秘水浒传,今日起在这里重新开始更新。

更新的速度不快,但至少两日,三日会更新一次,每次数千字。

空闲多时,便会争取多更新。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16:24 +0800 CST  
@X丶多喜欢你 6楼 2014-02-04 18:54:17
烂伟王又来了

-----------------------------
惭愧,没想到我也混上了绰号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17:54 +0800 CST  
@O东方曼倩O 26楼 2014-02-04 19:51:25
很喜欢楼主的文章,有独特的见解
我也是看了电视剧水浒再看书的,那时候觉得四大名著里最不喜欢的就是水浒,因为里面大部分的所谓好汉都又血腥又暴力,要么就是松江吴用这种特别阴险的,面带微笑说着些让人家破人亡的话。说少不看水浒,估计是看了会积累太多负能量吧。

-----------------------------
多谢支持!真心的感谢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04 20:18:26 +0800 CST  
@淘书生 41楼 2014-02-10 12:17:54
呵呵,烂尾重盖嘛
-----------------------------
惭愧,但并不是烂尾重盖。

原帖已经恢复更新了,在第二十页!今后也会一直更新的!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10 15:06:49 +0800 CST  
回复楼主, @曹铜爵
引子:水浒传是一部什么书?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魔书?
魔书,是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给一些很诡异的书所起的一个俗称。也有的人称呼它为魔鬼的诱惑。
这些很诡异的魔书,内容往往很新奇,作者的笔力也很深厚,能够将你很轻易得带入到书中的氛围中去。而魔书的内容,则往往是一些很变态的事情。
魔书的魔力在于,这些魔书可以轻松的将观看此书的读者给麻醉,洗脑,催眠,破坏读者的人生观。严重者,甚至会被控制思想,一辈子走不出魔书的阴影。
碰巧,我的书架里,也有着这么一部魔书。
我书架中的这部魔书,看了它的人,往往会被它控制,被它洗脑,被它催眠。看了这部书的人,往往会变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
这部魔书,叫做水浒传。
有句老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年人,最好还是不要读水浒传的好,否则,极容易被它精彩的故事,深厚的笔力所感染,不知...
-----------------------------
@jinghui521521 43楼 2014-02-12 11:10:58
新开贴了啊?楼主

-----------------------------
不是的,原帖已经恢复更新,在第二十页,而且更新的要比这里多得多,请关注原帖!多谢朋友关注!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12 17:04:08 +0800 CST  
回复楼主, @曹铜爵
引子:水浒传是一部什么书?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魔书?
魔书,是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给一些很诡异的书所起的一个俗称。也有的人称呼它为魔鬼的诱惑。
这些很诡异的魔书,内容往往很新奇,作者的笔力也很深厚,能够将你很轻易得带入到书中的氛围中去。而魔书的内容,则往往是一些很变态的事情。
魔书的魔力在于,这些魔书可以轻松的将观看此书的读者给麻醉,洗脑,催眠,破坏读者的人生观。严重者,甚至会被控制思想,一辈子走不出魔书的阴影。
碰巧,我的书架里,也有着这么一部魔书。
我书架中的这部魔书,看了它的人,往往会被它控制,被它洗脑,被它催眠。看了这部书的人,往往会变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
这部魔书,叫做水浒传。
有句老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年人,最好还是不要读水浒传的好,否则,极容易被它精彩的故事,深厚的笔力所感染,不知...
-----------------------------
@jinghui521521 43楼 2014-02-12 11:10:58
新开贴了啊?楼主
-----------------------------
@曹铜爵 44楼 2014-02-12 17:04:08
不是的,原帖已经恢复更新,在第二十页,而且更新的要比这里多得多,请关注原帖!多谢朋友关注!
-----------------------------
@rookie1986 47楼 2014-02-17 20:09:36
这个帖子时间过了很久了,是不是不写了,丢在一半了?!
-----------------------------
原帖已经恢复更新,而且更新的要比这里多得多,请关注原帖!多谢朋友关注!

原帖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5690-20.shtml
楼主 曹铜爵  发布于 2014-02-17 22:15:21 +0800 CST  

楼主:曹铜爵

字数:71863

发表时间:2014-02-05 0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01 17:12:54 +0800 CST

评论数: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