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世说新语》的解释和疑问

赏誉第八
【原文】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见矛戟。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裴楷评价夏侯玄:“为人一身正气,和他交往就如同身处朝廷之中,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还有一种说法是:“(见夏侯玄)如同进入了宗庙,满眼琳琅满目的珍贵物品,都是礼器、乐器这样高贵而高雅的器物。见到钟会,如同参观武库,看到的都是长矛、戟这样的兵器。见到傅嘏,感觉像是看到了汪洋大海,无所不有。见到山涛,如同登上了高山往下看,幽然深远。”】
“目”通常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这则故事,裴楷所“目”的四人:夏侯玄、钟会、傅嘏和山涛,全部都是裴楷的前辈和领导,前面介绍过裴楷能步入仕途还多亏钟会向司马昭推荐。按理说裴楷没有资格来“目”这四位。
故事里称裴楷为裴令公,说明裴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到了他的晚年。裴楷在“八王之乱”的前期,楚王司马玮被杀后受到重用,官至中书令,和张华、卫瓘、王戎等人执掌朝政,身居高位,可谓是德高望重。可能这个时候有人请他评价一下前朝的那几位名士,所以裴楷才会有这番议论。
夏侯玄、钟会、傅嘏、山涛,我们在前面都有陆续的介绍。
夏侯玄身为正始年间名士的代表人物,又加上他的贵族出身,自带仙气,给人的感觉一定是高雅而威严。
钟会虽然个人能力突出,但在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为一个小人,一个阴谋家。他陷害嵇康并导致其被杀,夏侯玄被下狱后他还跑到监狱里去羞辱夏侯玄,平定蜀国后还妄想割据益州自立。裴楷说他露出的都是锋芒,能伤人的锋芒,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傅嘏是士人集团中投靠司马氏家族较早的一位,傅嘏的儿子傅祇还在“杨骏之乱”后救出了受到牵连的裴楷,可见和裴楷私交不错。所以裴楷对傅嘏都是好评也就很正常了。裴楷说的“江廧”,就是“汪翔”的另一种说法,“汪翔”就是“汪洋”,大海的意思。
山涛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头顶上自然有闪亮的光环。在投入司马氏家族怀抱后,一直是属于德高望重一类的人物。由于早年曾有和司马氏不合作的黑历史,走出竹林的山涛在官场上不露锋芒,但在关键时期往往有高人一筹的见解。比如前面介绍过的司马炎的“偃武修文”,山涛不仅反对,还把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后来都一一应验。
总体上来说,裴楷对这四人的评价中肯、到位,大概也正是裴楷的评语文字凝练而准确,被世人所称道,于是流传了下来,也不觉得裴楷来“目”这四人有什么不妥。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3-06 00:02:38 +0800 CST  
赏誉第九
【原文】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见之,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羊祜因病辞职,从荆州返回洛阳。当时,郭奕任野王县令。】
羊祜,字叔子,前面有过介绍,魏晋名臣,官至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军区司令员),车骑将军。生前力主平吴,并利用自己在荆州任职积极为伐吴做准备。后因病辞职,临死前推荐杜预代替自己,为后来西晋灭吴、一统中国做出了贡献。死后追赠侍中、太傅。
这里的郭奕,肯定不会是那个曹操著名谋士郭嘉的儿子,年代对不上,二人同名。这个郭奕《晋书》里无传。《晋诸公赞》里记载他字太业,太原人,家族是当地的望族,郭奕为人有才能,在当时名气也不小。所以羊祜路过郭奕的辖区也要请来见一见。
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属焦作。有读者可能会奇怪,沁阳在洛阳以北,黄河北岸,羊祜从南方的荆州回洛阳怎么会走到沁阳去。古人走长途通常坐船走水路,羊祜从南方回来,肯定一路做船,具体路线无从查考,但是肯定要经过黄河再转入洛水,所以会路过黄河北岸的沁阳。另外沁阳是野王县治所在,野王县的辖区应该很广,直抵黄河北岸。
【羊祜来到野王境内,派人请郭奕前来相见。郭奕亲自前去,见面后,感慨道:“羊祜怎么会不如我郭奕呢?”不久郭奕又来到羊祜停留的住处拜访羊祜,停留了较长的时间才离开,又感慨道:“羊祜远远超过我们这些人啊!”羊祜离开野王,郭奕前去送别,和羊祜在一起好几天,送出去上百里地,都出了野王地界,后来郭奕还因为擅自离开自己的辖区而被免官。郭奕最终感慨道:“羊祜都可以和颜回相比啊!”】
这则故事很有趣,通过郭奕自己的话,把郭奕对羊祜逐步认识了解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羊祜后半生虽然一直担任军职,但他是文人出身,是个儒将。郭奕从《晋诸公赞》的记载来看,也是位名士。羊祜路过郭奕辖区,邀请相见,是当时名士间来往的正常举动。
郭奕之前可能还觉得羊祜不咋地。一见羊祜,就意识到羊祜的水平不比自己低;二见羊祜,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羊祜的水平超越常人;三见羊祜,对羊祜的态度已经上升到崇拜的层次上去了。为了能和羊祜多待几天,甚至连官职也不惜丢弃。
颜子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是历代受文人尊崇的孔子门生。孔孟二圣当然是平常人不能相比的,比作颜回已经是最高的评价了。
这则故事好就好在郭奕对羊祜态度的变化,从质疑到认可,再到欣赏,再到倾倒,层层渐进,淋漓尽致。
不过这则故事和《晋书-羊祜传》里记载的有差异。《晋书-羊祜传》里记载郭奕把羊祜比作当世的颜回,但是在羊祜还是少年的时候,并非羊祜已经功成名就之时。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3-17 17:20:48 +0800 CST  
@hjzhou62 2018-03-10 08:31:51
楼主大财,双击666
-----------------------------
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3-17 17:21:15 +0800 CST  
@感化节度使 2018-03-19 19:06:18
希望楼主坚持更新,不要断更哦
-----------------------------
一定会坚持,不辜负大家的厚爱。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3-19 19:44:13 +0800 CST  
赏誉第十
【原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王戎评价山涛:“如同未经雕琢的玉、没有冶炼过的金子,人们都知道他的价值,却说不出他到底好在哪里。”】
王戎和山涛共列竹林七贤,由他来评价山涛,实至名归。王戎这样评价山涛,到底有什么含义呢?这必须结合山涛的人生履历,才能理解王戎这番话的真实意义。
山涛年轻时醉心于学问,直到四十岁时才开始做官。当时正赶上曹爽专权,司马懿靠边站。山涛敏锐地嗅出危险,果断弃官而去,加入了嵇康、阮籍的竹林之游。司马氏控制了朝政后,山涛又一次果断地走出竹林,主动找司马师要官。因为山涛和司马懿的正室夫人是表亲,再加上他此时的名望,山涛投入司马氏怀抱后仕途通畅。但是从此和嵇康在政治上的巨大分歧,二人绝交。
我认为山涛因为有和反司马氏集团的精神领袖人物嵇康亲密交往的黑历史,所以后来山涛在官场上一直低调,不显山露水,奉守中庸之道,和朝廷中的各派政治势力都能维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大家都知道山涛是个老好人,而对山涛本真的一面,很少能有人了解。前面介绍过裴楷对山涛的评价,“幽然深远”,和王戎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戎却不一样。王戎也是竹林之游的核心人物,当年大家相处在竹林中,彼此都是朋友,倾心相交,从来不需要隐瞒和掩饰什么。山涛最本质的一面,王戎是亲眼看到过的。这和山涛做官后的表现,肯定大相径庭。王戎当然理解山涛这么做的本意,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你们哪里知道山涛的本来面目呢?嘿嘿,我知道,但就不告诉你。”
“璞玉浑金”一词,就因为王戎的这句话成为了成语。其本意是善意地指出山涛善于隐藏自己的真性情,仅仅表现出人畜无害的一面。现在这个成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变成用来形容一个人质朴纯真了。
可见山涛在官场上生存的法则是“装呆”。不管怎么说,这要比后来的王戎为了生存连节操都不要了要好很多。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3-22 18:58:03 +0800 CST  
赏誉十一
【原文】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蚤卒。长和兄弟五人,幼孤。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
【羊忱的父亲羊繇,与太傅羊祜是叔伯兄弟,关系很好,官至车骑将军掾,年纪不大就去世了。羊忱兄弟五人,小小年纪成了孤儿。羊祜前来祭奠羊繇,看见羊忱哀伤的表情和举止,和成年人没什么两样,于是感慨道:“堂兄后继有人啊。”】
这又是一个良好家庭教育的范例。前面我们讲过儿童时期的王戎,还有庾亮的长子庾彬,都是还未成年时就能展现出成人的风范。这些都和良好而严格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当然也一定有做家长的言传身教。
这则故事涉及到的人物,除了羊祜以外,羊忱和羊繇在历史上都没什么名气。《世说新语》里还有羊忱的另一个故事,记载在“方正”一章中,这个我们以后会写到。
这则故事本身没多少值得写一写的。“赏誉”一章中有大量这样的故事。要不是其中有个别故事值得着墨一番,这一章我都打算跳过去不写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4-23 17:30:06 +0800 CST  
勘误:
《赏誉第九》中,郭奕虽然算不上历史名人,但《晋书》中有传。
《晋书-列传第十五》中记载了郭奕的生平,其中就记载有这个故事。从《晋书》中看,郭奕也算得上是人生赢家,在野王令后,郭奕给司马昭当过主簿,算得上是司马昭身边的红人。司马炎称帝后,任命郭奕为太子中庶子,太康八年(公元287年)病逝。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4-30 23:02:38 +0800 CST  
赏誉十二
【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山涛推荐阮咸任吏部郎一职,评价他说:“阮咸为人清净纯和、与世无争,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的品性。”】
山涛绝对是个老好人,自己做了官还不忘拉一把当年的兄弟们。他曾推荐嵇康接替自己任吏部郎,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还闹到嵇康和他绝交。这次他又推荐了同为“竹林七贤”的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灵魂人物阮籍的侄子。在外人眼里,阮咸从小就“不学好”,成天跟在他那个不像话的叔叔阮籍后面,处处以阮籍为榜样。阮氏家族内部都以家族里出了这两位异类为耻,都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阮家其他人住在路北边,只有阮籍和阮咸两家住在路南边。并且这两家还穷得叮当响。
阮咸的行为堪称荒诞。一次阮氏家族聚会,大家都用脸盆来喝酒。这时来了一群猪,阮咸就和这群猪用一个脸盆喝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两则阮咸所做的怪诞的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十分的无厘头。其中一个故事还涉及到他的二儿子阮孚。这个我们以后会说到。
阮咸精通音律,他对原产自西域的乐器琵琶做了改良,把曲颈改成直颈,把梨形的琴身改成了圆形,于是这样的乐器就被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阮”,成了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
阮咸还因为精通音律为他惹来了麻烦。荀勖是西晋开国重臣,官至中书监、尚书令,为人善于逢迎,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不高。荀勖奉命修订音律,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也很高。但是荀勖和阮咸谈论音律时,总认为自己比阮咸差远了,于是心生嫉妒,随便编了了理由就把阮咸外放为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市)太守。后阮咸老死在任上。
阮籍的行为处处和礼法作对,其本质并不是他不尊重礼法,而是在司马氏代曹魏的政治过程中,自己既无力反抗,内心又因为做不到儒家传统教育的“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而痛苦万分,所以故意做出违背礼法的怪诞行为来掩饰自己无力对抗现实的无奈。
而阮咸似乎没有深刻领会到叔叔这种行为的精髓,只是刻意地模仿其皮毛,以至于司马炎对阮咸的怪异非常感冒。《世说新语》在这里只记载了山涛对阮咸的夸赞,却没有记载这则故事的结局。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是,司马炎反感阮咸的为人,没有接受山涛的推荐,而是任用了陆亮。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5-01 14:22:06 +0800 CST  
赏誉十三
【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识鉴。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王戎评价阮武:“为人正派,行为恪守礼节,善于识人。自汉朝建立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啊。”】
王戎主管吏部多年,负责选拔人才,所以他条件也有资格评论别人。
阮武字文业,是阮籍的同族叔叔。阮武也是当时的名士,名声不错。阮武很欣赏阮籍,在阮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得到了阮武的赞扬,阮武还夸奖阮籍,认为他以后的成就一定会超过自己。从这一点上来看,王戎评价阮武善于识人实至名归。
当然王戎说汉朝以来的名士都不如阮武,就显然夸大其词了。“赏誉”一章中大多都是这样善意的相互夸奖,见多不怪。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5-03 16:47:22 +0800 CST  
赏誉十四
【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武陔评价裴楷和王戎:“王戎行事简洁、不繁琐。裴楷为人心无城府,豪爽豁达。”】
这又是一个“清通、简要”的故事。内容和前面介绍过的钟会对裴楷、王戎的评价差不多,也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谁的版权。
武陔,字元夏,魏晋时期大臣,名士。西晋初建时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武陔历史上名气不大,《晋书》里有传。说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和两个弟弟一道名闻乡里。同乡一位叫刘公荣的善于识人,看到武家三兄弟时就说武陔有辅政大臣的才能,将来会大有作为,比他两个弟弟发展都要好。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位刘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
魏明帝时武陔曾任下邳太守,和魏朝名臣陈泰(陈群之子)关系很好。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的时候,武陔主动投靠司马家族,先后受到司马师、司马昭的重用。司马炎建立晋朝,武陔迎来了人生的顶峰。
可是这时武陔却谦虚起来,还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曹魏的臣子,如今改侍新君,有违儒家传统。因此对外宣称自己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做到这样的高官也是无奈之举,还多次表示要辞官。这样的表现很难说是否出于真心,不过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最后武陔卒于任上,善终。
从武陔的履历可以看出,当裴楷、王戎还是官场素人,在后起之秀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武陔已经名重位高了,所以完全有资格来评价裴楷和王戎。
武陔“戎尚约、楷清通”的评价和钟会的如出一辙,大差不差,很难说谁评价在先。在现在看来,也已经不重要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5-23 17:25:25 +0800 CST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527

发表时间:2017-05-27 02:35: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4 03:44:43 +0800 CST

评论数: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