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物语——春秋那些事(一日一更新)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四回 鲁庄公九年(下)


齐国两公子挣宝座


现在公孙无知死了,宝座出缺,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都忙着回国即位。前文说过,公子纠的优势在于鲁国的支持。其实,公子小白也有他自己的优势。公子小白这个人大大咧咧,心胸宽广,好结交士大夫。齐国的大族高氏和国氏都是倾向于他的。所以,当公孙无知被杀之后,他们就在第一时间派人通知小白,赶紧回国。

如果公子纠能顺利的回国即位,那么鲁庄公便能通他来左右齐国的政治。他岂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三管齐下:一方面,他亲自出马,和齐国的大夫们盟誓,意思是你们只能立公子纠为国君,不能立别人,当然了,这个“别人”不是别人,就是公子小白,否则就别怪鲁国不客气;另一方面派军队护送公子纠迅速地向齐国进发;再一方面,为了防止公子小白捷足先登,派管仲领着部队埋伏在从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上,干掉公子小白。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可是谁也想不到却在管仲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管仲这里一出问题,便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子纠那里也出了问题,进而跟鲁庄公盟誓的齐国大夫们也变了卦。

话说管仲领着军队埋伏在从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上守株待兔。果然等到了急急忙忙向齐国赶的公子小白。前面说过,管仲也是当过兵的,箭法相当了得!于是,他亲自搭弓射箭,果然在他心中出现过N多次的画面出现了,公子小白应声而倒。

这可是头功一件,所以他也没来得及去验验尸,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给公子纠报喜去了。公子纠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激动不已。当然,公子纠又立刻派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鲁庄公,也让他高兴高兴。

公子小白终于永远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于是,他一方面派人通知齐国的大夫们,公子小白已经死了,他就要大驾光临了,希望那些心怀异志的人痛改前非;另一方面因为知道自己胜券在握,所以他就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他心里想:“就算是我用乌龟的速度前进,也比小白的速度快,因为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只要一想到“小白已经永远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他就狂喜不已。心脏止不住地在腔子里砰砰乱跳。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小白并没有死!没错,他真的没有死!他不但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正在以比原来更快的速度奔回齐国!

管仲射出的箭的确射中了他,不过却正好射中了他的带钩!于是,小白便来了个将计就计,“哎呀”一声,躺在地上装死。这是小白的大幸,也是公子纠的大不幸!原来,幸与不幸,只是一件事的两面而已。

前进!前进!向着齐国前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在国氏和高氏的支持下,他捷足先登,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齐桓公!!!他再也不是那个受人欺负的公子小白了!!!

从这一刻开始,公子纠的厄运开始了。


不幸的公子纠


公子纠得到的第一个坏消息是公子小白已经捷足先登,当上了齐国的国君。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公子小白不是早已经死了吗?他派人叫管仲来,管仲也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公子小白明明被他射死了,怎么还会跑到齐国即位呢?难道诈尸了不成?

后来,他们才知道公子小白诈死的事。但是却只能徒唤奈何了。

于是,公子纠命令一行人调转方向,加速向鲁国进发。现在他只能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鲁庄公身上了。

此时的鲁庄公怎么样呢?他愤怒极了!公子小白装死骗了他!参加盟誓的齐国大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骗了他!千载难逢地控制齐国的机会眼看就要从自己的手中溜走了!

他不甘心!

他真的不甘心!

他要做最后一搏!

他要跟齐国开战,把骗他的公子小白赶出齐国去,让骗他的齐国大夫们付出血的代价!

于是,在这年秋天,鲁庄公便率领鲁军浩浩荡荡地向齐国杀去。公子纠也带着辅佐他的管仲和召忽跟随鲁庄公讨伐齐国。可惜,愤怒已经冲昏了鲁庄公的头脑。

齐国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事先埋伏好,等到鲁军到达齐国的乾时,就向鲁军发起了突然袭击。结果,鲁军一败涂地。撒丫子就往回跑。公子小白,不,他已经不是公子小白了,而是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他岂能放过要谋害自己的敌人呢?他派鲍叔牙带领齐军穷追不舍。

眼看齐军就要追上来了,鲁庄公使了一招金蝉脱壳,扔下自己在军中乘坐的车子和仪仗队,坐着轻便的车子逃走了。让手下人,簇拥着仪仗队以掩人耳目。结果鲁军的归路,很快就被追上来的齐军切断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齐桓公知道郑国、宋国长期处于动乱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觊觎国君之位的公子流亡在国外。因此,他必须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于是,他派鲍叔牙做他的全权代表,到鲁国去下“哀的美敦书”。鲍叔牙说:“公子纠是我们大王的兄长,故而我们大王不忍亲手杀了他。如果贵国不想惹麻烦,那就请贵国把他解决掉。至于召忽和管仲,希望贵国能让我带回齐国去,他们是我们大王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大王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鲁庄公怂了,竟然把自己的外甥公子纠给杀掉了!老话说,“主辱臣死”,更何况是主死呢?所以,召忽也自杀殉主了。而管仲却甘心让鲍叔牙带回齐国去,任凭齐桓公处置。

当时就有大臣,向鲁庄公建议说,最好杀了管仲,因为管仲是治国的奇才,而公子小白又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很可能会重用他,那他就很可能会称霸。到那时,鲁国有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可惜,鲁庄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唯恐齐国再找他的麻烦。所以,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管仲交给了鲍叔牙。

果不其然,齐桓公不但没有杀管仲,而且还重用了他。最终帮助自己成就了春秋霸主的伟业。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9 09:00:26 +0800 CST  
踽踽独行,而今尝尽愁滋味。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30 08:22:00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五回 鲁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


齐桓公知道,虽然鲁庄公在去年吃了败仗,暂时向自己屈服,但那是口服心不服。所以,在这年的春天,齐桓公再次兴兵,想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将鲁庄公彻底征服,好为自己以后的称霸道路奠定基础。

鲁庄公一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齐桓公欺人太甚,跑到自己家门口来了,他也只好应战。正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是,说是这样说,可是怎么才能打败气势正盛的敌人呢!他还真是一筹莫展。这不,现在正躲在家里想办法呢!

就在这时,忽然手下跑来报告说,有一个叫曹刿的乡巴佬要见他。说是有退敌妙策。此时的鲁庄公也只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于是,就传他见来,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就在曹刿从家启程,准备来见鲁庄公的时候,就有老乡劝他说:“打仗是当官的考虑的事,你去掺和什么?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曹刿却说:“那些当官的,目光短浅,鼠目寸光。甭指望他们?!”就这样,曹刿便来了。

见到鲁庄公之后,还没等鲁庄公开口,曹刿先问道:“听说大王这次要跟齐国人死磕。不知是真是假?”

鲁庄公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当然是真的!狗日的齐桓公都跑到我的地盘上来了,这不是欺人太甚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揍他狗娘养的!”

曹刿不慌不忙地问道:“不知大王凭什么跟齐国人干这一仗?”

鲁庄公说:“平日里,吃的呀,穿的呀,我不敢自己一个人享受!每次都分给别人。凭这个怎么样?”

曹刿冷笑着说:“大约你吃的东西和穿的东西只是分给了大臣们。可是,打仗要靠老百姓的幺?他们可没捞着您的任何好处。这恐怕不行吧?”

鲁庄公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又说到:“靠神保佑怎么样?每次祭神的时候,祭祀的贡品,不论是猪、牛、羊之类的东西,还是美玉、丝绸之类的东西,我都实话实说,从来不掺水分的,从来不说瞎话。我对神可是很讲信用的。”

曹刿一听这话乐了,他笑着说:“大王,您以为神收了您这些小贿赂,就一定会帮您吗?要是到时候他不保佑您,难道您还去找他算账不成?”

鲁庄公这下可真是着急了,脑门子上都冒汗了。想了半天,他一拍脑门子,说道:“有了,有了!鲁国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并不能每件都明察秋毫,但是却尽量都合情合理地办理。先生,不知道凭这个行不行?”

曹刿说:“这还差不多。既然您能在案件上为老百姓尽心,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在战斗中为您尽力。另外,还有一件事,希望打仗的时候,我能跟从您一起去。”

鲁庄公连连说:“一定,一定。到时候还要请先生多多指教呢!”于是,曹刿就退了下去,并趁着开战之前的时间,发动群众去了。

齐国军队气势汹汹地杀来。两国军队在鲁国的长勺碰面,摆开阵势,准备干架。鲁庄公不但说话算数,而且还让曹刿跟他同乘一辆车子。那时候能跟国君同乘一辆车子,就跟现在能跟总统共进晚餐一样光荣。

话说鲁庄公刚要命令军队击鼓进军,曹刿却阻止了他。他觉得曹刿这个乡巴佬先前说的那番话还有点儿道理,所以这次就听从了他的安排。等到齐军擂过了三通鼓,曹刿这才让鲁军击鼓进军。

果然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鲁庄公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于是,他就又准备挥师追击败军。但是,曹刿又阻止了他。他看到曹刿好像有些料事如神的本事,就又听从了他的安排。

只见曹刿跳下车来,趴到地上观察了半天齐军的车辙,又爬到车子的扶手上遥望了半天齐军的旗帜,才说:“可以追击了。”果然,又顺利地将齐军痛打了一顿。

直到此时,仗都打完了,鲁庄公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胜的呢?于是,他赶紧问曹刿: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曹刿不慌不忙地说道:“打仗是要靠气势的。第一次擂鼓之后,军队的气势最盛;第二次之后,气势就要衰弱一些;第三次之后,气势就枯竭了。齐军擂了三通鼓之后,我们才擂第一通鼓,他们的气势最弱,而我们的气势最胜。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至于我为什么阻止您立刻追击败退的齐军。那是因为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阴谋诡计比较多,我怕他们诈败,半路上有埋伏。等到看到他们的车辙已乱,旗帜已倒之后,我确定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才让军队追击。”
鲁庄公一听,原来打仗有这么多门道呀!曹刿就是一人才呀!于是,就跟他说,你也甭回家种地了,在我这里当官吧。

那敢情好呀!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公务员了,曹刿能不乐意吗?


鲁庄公没事找事


自从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军之后,鲁庄公就开始翘尾巴了,觉得自己的军队天下无敌。所以,这年的二月,鲁庄公就决定再小试牛刀一下。这次他要拿来开刀的是宋国。

宋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即位,是为宋闵公。早先宋国实力比较强大,宋庄公还做过一阵子盟主。现在可不行了,不光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就是宋闵公也差着他爸爸宋庄公一大截。真所谓“家雀儿托生夜猫子,一辈子不如一辈子。”

宋闵公一看骁勇善战的鲁军来攻打自己。他立刻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战略转移。不光人转移,就连首都也迁移到了宿。宋闵公心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鲁庄公一看,得,人家连首都都搬家了,别欺人太甚。于是,他也就撤了。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脸上也特有光。

齐桓公一看,鲁国也太张狂了吧!于是,就派人去联合宋闵公。跟他说,齐国和宋国是“难兄难弟”,希望能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一起灭灭鲁庄公的嚣张气焰。宋闵公一看有齐国撑腰,自然也就答应了。

于是,这年夏天的六月里,齐桓公听说鲁庄公在郎邑。就联合宋军一起包围了郎邑。这下,鲁庄公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公子偃建议说:“据我观察,宋军很怂。要是我们能出其不意地偷袭宋军,只要它一败,齐军一定也会撤。”

但是,鲁庄公死活不同意。说主动出击太危险,还是坚守待援得好!公子偃也看明白了,鲁庄公就是一怂人。于是,也不等他同意,就自己干起来了。

公子偃使了一招“马假虎威”的战术,他让人在马头上蒙上老虎皮,然后就领着骑兵向宋军冲去。宋国的战马一看“老虎”来了,驮着宋国的骑兵转头就跑。宋国的步兵一看骑兵都跑了,自己还等什么呢?跑吧,撒丫子就跑。鲁军一阵砍瓜切菜。鲁庄公一看主动出击能打胜,就来了精神,也派军队去助战。在乘丘追上宋军,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齐桓公一看宋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也就跟着撤了。


齐桓公捡软柿子捏


连着吃了两场败仗,齐桓公都快气疯了。所以,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打一场胜仗。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该拿哪个国家出出气。这个国家得具备两个条件:一,得打得过,不然,再打一场败仗,自己就没脸活了;二,得有好的借口,不能师出无名。

一路琢磨下来,就属谭国合适。就是它了!

这年冬天的十月份,齐桓公带领部队直奔谭国而来。齐桓公攻打谭国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当年齐桓公在国外流亡的时候,经过谭国,谭国的国君对他无礼;二是,当齐桓公回国即位的时候,别的国家都来祝贺,而谭国却没来。

谭国国君一看齐国这架势,自己哪里打得过。就准备投降。没想到,投降也不行。齐桓公非得灭了谭国不可。没办法,谭国国君只好跑到盟国莒国去避难。谭国扛不住齐国的进攻,自然就灭亡了。

灭了谭国,齐桓公这才算是找回了点儿面子,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带领着部队回家过年去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3 09:16:27 +0800 CST  
想起汪精卫的的《绝命诗》:

绝命诗

汪精卫

心宇将灭万事休,
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
谅无后人续春秋。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3 11:48:44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10-03 20:48:15
人似花先生对春秋情有独钟啊,可以问问是研究左传还是公羊、谷梁吗?
-----------------------------
我在读《左传》。自己从前看了一些历史专著,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白话中国历史》、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等。说实话,前面两种没看完,后面一种看了不止一遍。但是,却没有对历史原材料——比如《左传》、《史记》等等——下过系统的研究功夫,所以,我决定从读《左传》开始学历史。呵呵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4 08:32:12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10-04 08:44:43
现在《左传》版本较多了,我自己手头上有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和赵生群的《春秋左传新注》,但是也都没看完。有点啃不动的感觉,现在也就是当资料查查。很佩服有《左传》癖的人。
-----------------------------
看到你解读庾信《哀江南赋》那样得心应手,我一直以为你的学问是大大得好。果然如此。佩服!家里一定藏书无数吧?
对了,刚才有去看了你的帖子,文笔太妙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4 09:22:06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六回 鲁庄公十一年


宋闵公屡败屡战


去年二月份,鲁庄公到宋国来挑衅的时候,宋闵公是不战而退;去年六月份,宋闵公跟齐国联合,去郎邑找鲁庄公算账的时候,又被人家打了个稀里哗啦。经过这两次的败仗,宋国人民对宋闵公的民意支持率降到了何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宋闵公都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宋闵公决定“在哪跌倒的,就要在哪爬起来”,要屡败屡战。他算是跟鲁国干上了。

这不,这年的五月里,宋闵公又带着自己的部队,找鲁庄公来单挑。因为在上次的共同作战中,当宋国受到鲁国攻击的时候,齐桓公见死不救,所以宋闵公那是相当得生气。还有,齐桓公那种在鲁国受了气,却找人家谭国出气的作风,宋闵公也看不上来。所以,他这次出兵也不稀罕联络齐国。

不料,鲁庄公早有准备,他一方面以逸待劳,另一方面不按规则出牌。还没等宋国的军队摆好架势,他就一声令下,鲁国的军队就冲向了宋国的军队。不用说,宋国又败了。

宋闵公不得已,只好又领着残兵败将回宋国去了。


臧文仲慰问宋国水灾


正所谓“船破恰遇打头浪,屋漏偏逢连夜雨。”谁也没想到,宋国到了秋天又遭了水灾了。

鲁庄公听说了这件事,便打算派人去宋国慰问一下宋闵公。大臣们多数不理解,他们都说:“宋闵公老是找我们麻烦,给我们捣蛋。让他自生自灭去吧!凭什么去慰问他呀?”

鲁庄公慢条斯理地给他们列举了三大理由:第一条理由,事不过三,我们已经打败了宋国三次了,不如趁这个机会和好,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闹僵了多不好;第二条理由,宋国是商王朝的后代,从周王朝看来是客人,现在它遭了天灾,我们去慰问一下,也是理所应当的;第三条理由,这一条最关键,宋闵公一根筋,他在我们这里丢了面子,如果我们不给他个台阶下,他还不跟我们死磕呀!

看到自己的理由说服了反对的大臣,鲁庄公就派老成持重的臧文仲代表鲁庄公到受灾的宋国去表示慰问。

宋闵公看到鲁国的使者来表示慰问,老激动了。他忍不住热泪盈眶地说:“你咋来了?”

臧文仲忙回答道:“秋雨连绵,致使贵国的粮食都绝产了,我们鲁国怎么能不来慰问一下呢?我们大王派我来慰问您,希望您想开点儿。”

这时候,宋闵公已经泪流满面了,接着说道:“都是我的错,这是老天爷惩罚我呢!既害得你们大王担忧,又麻烦你跑来慰问。”

两个人一番唏嘘,把从前两国的不愉快,都一笔勾销了。

后来,臧文仲感叹着跟别人说:“估计宋国要在宋闵公手里兴旺发达起来。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时候,看到别人淹死在水了。他就觉得好像是自己把人家推到水里淹死一样。商汤当年讨伐完夏桀之后,七年没下雨,他就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是老天爷在惩罚他,而连累了老百姓。所以夏朝和商朝很快就兴旺发达起来了。而夏桀和商纣却把自己的过错都推到别人的头上,所以夏朝和商朝在他们手里很快就灭亡了。现在,宋闵公把宋国遭水灾的责任都揽到自己的头上,这不就是宋国要在他手里兴旺发达的先兆吗?”

可是,后来臧文仲又听说,当初宋闵公说的那些话都是宋闵公的弟弟御说教给他的。他这才后悔当初自己说宋国将在宋闵公手里兴旺发达的预言太草率了!真是后悔莫及!从此,他再也不轻易预言了。

倒是他的本家臧孙达说:“御说这个人倒是挺适合当国君,因为他能体恤老百姓。”当然,臧孙达也吸取臧文仲的教训,不轻易下预言。他的意思只是说,御说适合当国君,至于他将来能不能当上国君,那还要看他的造化。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4 09:29:11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七回 鲁庄公十二年


宋闵公之死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宋闵公就是因为说话不慎,被手下的大臣怀恨在心,给杀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前年宋闵公联合齐桓公一起到郎邑去讨伐鲁庄公的时候,不是被鲁军打得大败吗?在这其中,宋国的大将南宫万被鲁庄公射了一箭,于是就被鲁军俘虏了。

蛇无头不行。大将被了掳去,以后可怎么跟别国打仗呀!于是,去年冬天,宋国人就商量好,把南宫万从鲁国赎了回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本来也没什么。唐朝的杜牧在乌江亭怀古的时候,不就对楚霸王项羽的自刎有写这样一首诗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可是,却想不到宋闵公竟然奚落起他来,说:“从前的时候,我还挺尊重你的!以为你是天下无敌的大将,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你就是一鲁国的俘虏!”不安慰人家也就算了,你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从此之后,南宫万便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而且对宋闵公也是怀恨在心。

有仇不报非君子。南宫万一直伺机报仇。可惜,总是没有好机会。终于,在这年的秋天,报仇的机会来了。说来也巧,这个机会竟然还是宋闵公给他制造的。

话说自从鲁国的臧文仲来宋国慰问过水灾之后,宋国和鲁国的关系也就逐渐缓和下来。宋闵公也不整天想着要报仇了。他日子过得挺潇洒,不是出去游玩,就是出去打猎。

这年秋天,他又带着人去蒙泽打猎。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带着南宫万去呀!本来,打猎的时候,两个人还有说有笑得挺愉快。

打猎的间隙,两个人又下棋来。下着,下着。两个人就因为一招棋起了纷争。结果,宋闵公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又骂南宫万是鲁国的俘虏。

南宫万二话不说,提起棋枰,照着宋闵公的头上就拍了过去。宋闵公这头也不经打,只一下就死了。南宫万一看闯了大祸,撒丫子就跑。可是,刚跑到大门那里,就碰到了闻讯赶来的宋国大夫仇牧。南宫万心想,反正是闯了祸了,杀一个人是杀,杀两个人也是杀。南宫万跑上去,按住仇牧的头,迎面就向门扇上死磕。可怜的仇牧,牙齿都碰断了。但是,他还没来得及“打落牙齿望肚子里咽”就死了。

后来,他有遇到了宋国的太宰华父督。就是那个抢了孔父老婆,杀死宋殇公的家伙。南宫万也顺手牵羊,把他给弄死了。

为了安定人心,南宫万立公子游为宋国新国君。宋国其他的公子们,知道南宫万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于是,都作鸟兽散。其中,绝大部分人跑到了宋国的萧邑。宋闵公的弟弟公子御说跑到了宋国的亳邑。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因此,南宫万就派自己的弟弟南宫牛和猛获带领部队去围攻亳邑。后来多亏国内反对南宫万的势力,到亳邑去给公子御说解围,把南宫牛杀死在军中。猛获运气好点儿,没被杀死,只身一人逃到了卫国。
然后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都城,公子游也给杀死了。重新立公子御说为国君,这就是宋桓公。南宫万眼看着形势急转直下,就驾着车拉着老娘逃到了陈国。
猛获和南宫万是这次政变的元凶巨恶。所以,宋桓公便展开外交途径,希望把他们俩引渡回国,明正典刑。

本来,卫惠公并不打算将猛获送给宋国。但是,手下的大臣劝他说,何必为了一个乱臣贼子,得罪宋国呢!于是,卫惠公也就把猛获送回了宋国。不用说,猛获回来直接就被送到菜市口,砍头示众,让人们看看造反的下场。

处置了猛获,宋桓公再回过头来处置南宫万。南宫万跑到陈国之后,陈宣公就觉得奇货可居。他当然同意把南宫万引渡回宋国,但是却不愿意白白地把他送回去。

宋桓公没办法,只好给陈宣公送了好些金银财宝去。陈宣公为了引渡的安全,以防南宫万半路逃跑,他就事先派了一位公关小姐去陪南宫万喝酒。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不一会儿,南宫万就既醉且迷了。而这位公关小姐也不含糊,捎带着就把他给毒死了。然后,用牛皮一裹,望车上一扔,就给宋国拉来了。

南宫万从宋国去陈国的时候,是坐车去的;现在又从陈国回宋国,也是坐车来的。不过,不同之处在于,去的时候他是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而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直挺挺的死人了。

那个时候甭说高速公路,就是连马路也没有,所以路况很差,经过一路的颠簸,等到了宋国,南宫万就从包裹他的牛皮中露了出来。

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有“打死老虎”的优良传统,所以当宋国人看见南宫万躺着回来之后,就个个义愤填膺,好像南宫万跟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血海深仇似的,竟然把他剁成了肉酱。

我们不禁要问问,这些将死南宫万剁成肉酱的英雄们:当南宫万叛乱的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当他逃跑的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当他活着的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人家都死了,才来逞英雄,是不是晚点儿了呢?

当然,像这种事后英雄,他们自然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5 08:41:57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八回 鲁庄公十三年


齐桓公开始踏上霸主征程


自从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之后,齐国内政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据《史记》记载,管仲的内政政策是: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除了治国奇才管仲之外,齐桓公手下的治国之才还多得很。《史记》又记载到:

齐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从中可以看出来,不仅有刺激经济的政策,还有强化军事的政策。所以,齐国逐渐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国家。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既然内部已经安定,那么齐桓公便将眼光投向了国际舞台,他要开始踏上他的春秋霸主之路了。

这年的春天,齐桓公便隐隐以盟主的资格,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到齐国的北杏来召开国际会议。齐桓公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讨论宋国的内乱问题;再一个就是希望通过齐国召集国际会议的形式,来为他的霸主地位铺路。

齐桓公的对外政策是恩威并施,对于听话的国家采取怀柔政策,而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国家,则采取铁血政策。召开这次国际会议时,他曾经给遂国发了邀请函。可是,遂国国君不仅没来,甚至连假都没请,直接“旷会”。所以,齐桓公那是相当生气。

强国的逻辑历来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齐国要教训一个小小的遂国,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就在这年的夏天,齐桓公派齐国大军横扫遂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给灭了。

慑于齐国强大的国威,有些曾经和齐国有矛盾的国君,便慢慢地改变策略,逐步向它靠拢。这其中就包括鲁国。



齐、鲁“柯之盟”


此时的鲁庄公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国际环境,惊奇地发现,国际环境已经变了。现在的齐桓公正在以齐国强大的国力为后盾,继续着他爸爸齐僖公和他哥哥齐襄公未竟的事业,向春秋霸主的地位前进。

当初鲁国和齐国开战,是为了公子纠。现在,公子纠早已经灰飞烟灭,鲁庄公想控制齐国的梦想也已破灭。他必须面对现实。虽然在长勺之战中,他在曹刿的帮助下打败了齐国,但是这样的损失对于齐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虽然在乘丘之役中,他在公子偃的建议下打败了宋国,齐国也不战而退,但是这次战役对齐国根本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更为关键的是,此时的齐桓公和齐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齐桓公和齐国了。齐桓公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国君蜕变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霸主;而齐国也成了春秋第一号强国,而且在它的周围还有那么多的盟国。就算鲁国拼死抵抗,但是这样的抵抗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甭说没有任何取胜的把握,就算侥幸取胜了,又有什么意义,公子纠已经死了,鲁庄公手里已经没有了替换齐桓公的底牌!更何况,这种“侥幸取胜”的希望机会为零。

鲁庄公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向齐国屈服,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于是,这年冬天,他以献出鲁国遂邑的代价,向齐国求和。本来一切顺风顺水,但是谁也想不到却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这不但出乎齐桓公的意料,甚至也出乎鲁庄公的意料。


恐怖袭击!齐桓公被绑架了


就当齐桓公和鲁庄公一切都已经谈妥,正准备在祭坛上盟誓的时候,忽然站在台下的曹沫冲了上来,左手搬着齐桓公的脑袋,右手拿着匕首,抵在齐桓公的脖子上。你道这曹沫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劫持齐桓公呢?

原来,曹沫这厮是鲁国的一个大力士。鲁庄公鉴于自己的爸爸鲁桓公被舅舅手下的大力士彭生给弄死了,他也豢养起大力士来。平常的时候,给自己看家护院;打仗的时候,领着部队冲锋陷阵。

这个曹沫就曾经带领部队跟齐国干过三次架,无奈曹沫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个人倒是挺猛的,但是两军打仗那得靠智谋,所以连吃了三次败仗。但是,命好没办法。虽然屡战屡败,甚至还丢了不少土地,但是领导鲁庄公依然信任他,继续让他当将军。

曹沫心想:“士为知己者死。领导这样待我,我得报答人家呀!”他也知道自己带兵打仗不球行,那就玩恐怖袭击劫持人质吧。自己是个大力士,这个活还干得了。所以,他就在这场和平集会上,来了这么一出。

一看自己的头头被劫持了,跟随齐桓公的那些“小弟”们,一个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鲁庄公也赶紧装出一副惊愕的表情,表示这是曹沫的个人行为,不代表鲁国的态度,更跟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齐桓公也被吓坏了,根本没有准备嘛!不过,他还是尽量地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敢问好汉尊姓大名,不知有何指教?”

鲁庄公也劝道:“曹兄,千万别冲动,冲动是魔鬼!有话好好说!”虽然劫持的不是他,但是他心里也紧张的跟什么似的,万一曹沫一激动,把齐桓公给干掉了,自己也逃不脱。这可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呀!

曹沫冷笑一声,说道:“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更姓。我就是鲁国的大将曹沫。告诉你小子,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今天把侵略鲁国的土地还回来,还自罢了。要是敢说半个‘不’字,老子就让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齐桓公心想,“得,好汉不吃眼前亏。保命要紧!”于是,他不屑地说道:“不就是一点土地吗?何至于动刀动枪的。今天我本就打算要还给鲁国的,没想到你老兄这么沉不住气。凡是鲁国的土地,统统还回去。放心好了。”

既然得到了承诺,曹沫就将匕首一扔,走下祭坛,跟原先一样站好,就跟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这次丢人丢大了!刚被释放,齐桓公就想翻脸不认人,死活不认账。管仲悄悄地劝他说:“不能说话不算数。一则,要吸取令兄齐襄公的教训;二则,如果出尔反尔,齐国就会失信于诸侯,不值得;三则,曹沫这个家伙飙得很,您要不认账,保不住他又劫持您,到时候可就麻烦了。”齐桓公一听有道理,就没有毁约。

鲁庄公回国之后,自然高兴,没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所以的失地。但是,自己当时也不免担惊受怕,以后这种危险的举动,还是少干为妙。

不用说,齐桓公自然是气得不得了。他派人给鲁庄公捎来了口信,“以后像曹沫这类有暴力倾向的恐怖分子,不准跟随参加国际会议!否则,我们战场上见。”

俗话说“有失必有得”。齐桓公一诺千金的举动,为他赢得了空前的国际信誉。很多别的国家都纷纷向他靠拢。

真没想到,我们中国的恐怖活动还是双赢的买卖!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6 09:22:24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九回 鲁庄公十四年(上)



郑厉公复辟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郑厉公当上郑国国君才四年,就被祭仲撵了出去。于是,郑昭公在外流亡了四年就复辟了。流亡在外的郑厉公也时刻盼望着复辟,但是郑昭公被高渠弥射了,换上公子亹接着干,公子亹又被齐襄公杀死了,又换上公子婴接着干。他等啊,等啊,一直等了十七年,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复辟了。

这么多年以来,郑厉公一直守在栎邑。希望有朝一日,郑国的大臣们能接他回去继续当国君。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在这十七年漫长的等待当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靠等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所以,在这年的夏天,他亲自带领部队去讨伐郑国。部队走到大陵,恰好碰到了郑国的大夫傅瑕。傅瑕还没来得及躲藏,就被士兵抓住,并很快被带到了郑厉公面前。

傅瑕是一个典型的软骨头。见到郑厉公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只要放了我,我就给您做内应,瞅机会杀了国君公子婴,帮助您复辟。”反正郑厉公这次出兵也没有什么胜算,如果能有个人里应外合,可能胜算还大点儿。因此,他就同意傅瑕的请求,在和他盟誓之后,就把他给放了回去。

没想到,傅瑕还挺守信用。这年六月里,果然把国君公子婴给杀掉了。而且他还搞了个类似于“买一赠二”的优惠大酬宾,顺便把公子婴的俩儿子也一起干掉了。

可惜,在两年之前,极力反对郑厉公的大臣祭仲就已经死掉了。所以,郑厉公也没怎么受到抵抗,就轻轻松松地复辟了。

既然回来了,那就得算算旧账。不过,郑厉公还是决定先算完眼下这笔新账,再算旧账。什么新账呢?就是跟傅瑕的新账!这不是开玩笑吗?傅瑕不是有功之臣吗?怎么还有账要算?原来,造反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在他们造反的时候,他们最喜欢叛徒;而当他们造反成功以后,他们就又最痛恨叛徒。所以,原先他们最喜欢的人便成了他们最痛恨的人。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你既然能背叛从前的主子,那么你一定能背叛我;你既然能杀掉从前的主子,那么你一定能杀掉我!

这样一来,傅瑕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郑厉公复辟之后,就把他拉到菜市口给砍了。他得到的称谓是“吃里扒外的叛徒”!这还真有点儿黑色幽默的味道。
之后,他放出话来:“只要诚心诚意地接纳我,没有贰心的,就到我这里来领官做。”果然,不出所料,门庭如市呀!但是,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却发现原繁没有来领官。他很纳闷,于是就到原繁家里找他问话。看看原繁是怎么个情况?

他质问原繁道:“我在外流亡了十七年,伯父您也不想办法把我弄回来;现在,我回来了,您又不到我那里去领官做,纯粹是一副不合作的态度。我很伤心呐!”

原繁回答说:“我的祖先奉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的命令,主持宗庙祭祀。当时,已经有公子婴做国君了,如果我还日夜想着把您弄回来当国君,这不是叛徒的行径吗?您不就是因为痛恨叛徒,才砍了傅瑕的头吗?那么,你现在为什么又因为我没当叛徒来责备我呢?”

郑厉公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而原繁又接着说道:“你竟然用官位来引诱大臣们当叛徒,现在郑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人流亡在国外,如果他们也用同样的方法,以更高的官位来收买他们当叛徒,你想,你的国君之位还能做稳吗?”

郑厉公是趾高气扬而来,垂头丧气而去。原繁觉得郑厉公就是一个耍阴谋手段的家伙。跟着他混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就一条绳子上吊自杀了。

哎!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原繁也何必自杀呢!可惜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8 13:21:05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九回 鲁庄公十四年(下)




千古艰难是一死


当北方的齐桓公忙着称霸,郑厉公忙着复辟的时候,南方的楚文王也没闲着。他也在打周边国家的主意。不过,这一次还得从一个闻名后世的女人——“息夫人”说起。

大概在春秋时期,陈国是各诸侯国中出产美女最多的国家。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诸侯都从陈国娶的老婆呢?比如,蔡国的国君蔡哀侯就是其中之一。

话说息国的国君也想从陈国娶媳妇。当鲁庄公十年的时候,他果然如愿以偿。他的这个媳妇就是息妫,也就是息夫人。可是,当迎亲的队伍在回来的路上经过蔡国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没想到,蔡哀侯在半路上截住了新娘子。他厚颜无耻地说:“新娘子是我的小姨子,既然从我蔡国走,我总得略尽地主之谊,看看新娘子吧!”竟然毫无顾忌地将新娘子调戏了一番。

朋友妻不可欺。蔡国和息国是盟国。当息侯知道这件事之后,他的愤怒就可想而知了。可是,理智告诉他,单凭息国是打不过蔡国的,所以他打算请楚国帮忙。然而,他却不知道,这是一招奇臭无比的棋,因为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但是,此时他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可是等到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于是,他派人去觐见楚文王,说:“希望楚国假装讨伐息国,然后我请蔡国出兵帮忙,最后我们两个来个前后夹击,好好教训一下蔡国。”楚文王爽快地答应了。

楚文王跟他爸爸楚武王一样,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主。你道他为什么同意帮息国?原来,他早就想好了,蔡国是楚国经略中原的一个障碍。现在,既然息国找自己帮忙,正好一箭双雕,既能削弱蔡国,又送息国一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蔡国果然上了当,不但军队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连蔡哀侯也被俘虏回楚国。
蔡哀侯在楚国做阶下囚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当中,他可没闲着。只要有机会,他就跟楚文王说息夫人有多么多么得漂亮。楚文王可是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主。到底扛不住蔡哀侯的撺掇。

所以,这年秋天,他就带领大军,打着到息国睦邻友好的旗号,把息国给灭了。当然,息夫人也被他掳回了楚国。

息夫人果然是倾国倾城之貌。楚文王自然是极度地宠爱她,跟后来的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有一拼,“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是,这息夫人也犟得很,竟然打定主意不跟楚文王说话,那可是一句话也不说呀!

楚文王有火没地儿发,就冲蔡哀侯来了。“都赖你!要不是你这个馊主意,我能受这个气吗?”放弃息夫人吧,又舍不得;不放弃吧,人家又不理自己。最后,楚文王实在受不了了,就又带领大军,把蔡国臭揍了一顿。蔡哀侯这辈子也甭想回去了,你就在楚国好好待着吧!

见过犟的,没见过这么犟的!后来,息夫人都已经给楚文王生了俩儿子了,却还是一句话也没跟他说过。于是,楚文王就派人问她为什么不跟自己说话。息夫人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那意思就是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一辈子侍奉两个男人,纵然不能狠下心来去死,难道还不能不跟你说话吗?

最终,息夫人还是自杀了。可是,一直到死,她都一句话也没跟楚文王说过。佩服!!!



伤心岂独息夫人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整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完整呢?就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往后指不定什么时候还发生。所以,赶紧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发生的时候,好翻出来参考参考。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息夫人这件事,后来也发生过。

明朝末年的时候,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了,崇祯皇帝就跑到万寿山上去一索子吊死了。原先投降李自成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不投降李自成,投降了清王朝,放清兵入关。清兵打败李自成,建立了清王朝。因此,明朝那些大臣们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是当明朝的遗老呢?还是去做清王朝新贵。

他们跟息夫人的处境还是很相似的。只是有一点不同,息夫人是被迫到了楚国去,而他们其中的大多数却是甘心情愿地跑到清王朝那里去。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格比起息夫人来,还是差得很远。堂堂须眉,还不如一个弱女子呢!

虽然,他们投降了清王朝,给清王朝立了不少功,甚至其中的有些人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清王朝还是不待见他们,把他们这些人都写入了《贰人传》。古语说“好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投降了清王朝,就等于“事二主”,所以说他们是“贰人”。

不光清王朝不待见他们这帮子人,就是清王朝的那些个读书人也瞧不起他们。其中,在康熙年间有个读书人叫邓汉仪。他就写了一首叫《题息夫人庙》的诗,来讽刺这帮人: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是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8 13:43:30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十回 鲁庄公十五年——十六年(上)


齐桓公正式当上春秋霸主


自从鲁庄公十三年的“北杏之盟”以后,齐桓公的霸主姿态是越来越明显了。这让刚刚上台不久的宋桓公特别不爽。他心想:“江山轮流做,霸主总不能老是你们齐国做吧?你们的齐僖公当过霸主之后,我们的宋庄公接着当霸主;我们的宋庄公当过之后,你们的齐襄公接着当霸主。现在,你们的齐僖公死了,按理来说也该轮到我们宋国来当霸主了吧?怎么又是你们齐国呀?”

因为心里存着这个念头,所以宋国在对齐国的态度上便不太热情。齐桓公家里面有管仲这帮能干的大臣打理着,他就专门两只眼睛盯着各诸侯国,看有谁不服。现在,他看到宋桓公有点儿不配合。这好办,大棒子招呼。

但是,打仗也是靠策略的。既然现在自己要当霸主,如果身边不跟着几个“小弟”算什么样子!于是,他就喊着陈国和曹国去削宋桓公。

齐桓公就是齐桓公,他的鬼点子可多着呢!他不光喊着“小弟”,还拉着“大哥”——周王室,一起来教训宋国。这是齐桓公早就和他的伙计们(比如管仲呀,隰朋呀,高傒呀)商量好的大政方针:对内“尊王”,对外“攘夷”。说白了,所谓“尊王”就是以前郑庄公用过的招数——“挟天子以令诸侯”。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实力不如人家,宋桓公也只得低头屈服。

这都是鲁庄公十四年的事。

此时的齐桓公环顾四周,既然再没有人反对老子坐霸主这把交椅了,那老子可就不客气了。但是,说起来“霸主”这把交椅怎么也算是一个国际职务,总不能自己在家里开个就职典礼就上任吧?

于是,他便于鲁庄公十五年的春天,在卫国的鄄地召开了一个由齐国、宋国、郑国、卫国、陈国五国参加的国际会议,郑重其事地走马上任。齐桓公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公开承认的霸主。


齐桓公智斗宋桓公——第一回合


大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小弟有什么吃不开,你得替小弟出头。不然怎么当人家大哥呀!现在,齐桓公这个大哥就不好当。因为,宋桓公就有些口服心不服。他既然不能把齐桓公这个大哥做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给大哥找点儿活干吧!

鲁庄公十五年的秋天,宋桓公跑到齐桓公家里去,找大哥帮他出头。

他上来先寒暄道:“大哥近来身体可好?”

齐桓公回答说:“还好!还好!”

他又问道:“嫂夫人近来身体可好?”

“还好!还好!”

“公子们近来身体可好?”

“还好!还好!”

“小姐们近来身体可好?”

“还好!还好!”

齐桓公给气得呀!心说:“你一次问完能死啊?干嘛非得分四次问?拿我开心是不是?你有事没事啊?”

来的都是客,齐桓公心里再气,也不能当面发作。再说,礼多人不怪。你总不能因为人家关心你家人,你就跟人家干架吧?

齐桓公压了压火,然后问道:“不知阁下今日光临,有何赐教?”

宋桓公慢条斯理地回答道:“赐教不敢当!有件小事,原不该来打搅大哥,”齐桓公心说:“知道不该来打搅还来!”宋桓公接着说:“但是,事情虽小,却是在打大哥的脸。”齐桓公又心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磨磨唧唧的,蜜蜂酿蜜呢?”宋桓公继续说道:“狗日的郳国,知道我跟着大哥混,还跟我过不去!这不是跟我过不去,是跟大哥您过不去呀!大哥你说怎么办?咱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齐桓公心说:“你都说了怎么办了!还问我怎么办?”齐桓公只得慷慨激昂地说道:“既然有人敢跟您老哥过不去,那就是跟我小白过不去!没说的!揍他狗娘养的!我唯您老哥马首是瞻!”

宋桓公心想:“这个老狐狸,说得慷慨激昂的。却又把皮球踢回来了。还是让我打主力呀!”

此时,齐桓公正在那里偷着乐呢!心说:“你狗日的,想拿我当枪使。替你去打仗!门都没有!做你娘的春秋大美梦去吧!”

宋桓公没法,自己的仇还得自己报。看来齐桓公是指望不上了。于是,他就带着宋军主力浩浩荡荡地向郳国杀去。齐桓公就跟出来旅游似的,跟在后面看热闹。为了防止路上闷得慌,他还喊上了邾国国君一起出来旅游旅游,放松一下心情。

甭管是宋军还是齐军,郳国战败是注定了的。就不用再多说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9 07:43:18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十回 鲁庄公十五年——十六年(下)



齐桓公智斗宋桓公——第二回合


古人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真是一点儿错也没有!当宋桓公去讨伐郳国的时候,郑厉公趁着宋国空虚,便又率军来讨伐宋国。

估计宋庄公勒索郑厉公那事,郑厉公还没忘呢!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父债子偿”,也是天经地义的。

幸好郳国好揍,三下五除二就服了。赶紧回援!宋桓公是一路狂奔赶回宋国。郑军一看宋军回来了,马上采取“敌军我退”的策略,也回家去了。

宋桓公冲着远去的郑军,恨得咬牙切齿。然而,他颇有阿Q精神,就假装郑厉公在他面前一样,自言自语地说道:“好小子!挖我墙角是不是!你给我等着!”

这年过完新年,宋桓公就又到齐国来找齐桓公了!

齐桓公一看到他,怕他再跟上次似的啰啰嗦嗦,就赶紧说:“有事说事,我家里人都好着呢!不劳挨个儿问候!”

宋桓公哭丧着脸说:“我今天来,就是请大哥给我评评理。”

齐桓公装作一无所知是样子说道:“什么事呀?评什么理呀?”

宋桓公说:“去年大哥帮我一起去打郳国那件事还记得吗?”

齐桓公拍着脑瓜子想了半天,心说:“去年一年,我没打仗呀!什么时候跟他去打郳国了?郳国?……郳国?”齐桓公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去年到郳国去旅游那件事呀!

“一起去打郳国怎么了?”

“我们去打郳国的时候,郑厉公他妈的在背后算计我!他带领部队想抄我的老家!大哥说他做的对不对?”

“当然,不对!”

“该不该教训教训?”

“当然,该教训,而且还得好好得教训教训!”

“您是大哥,您管不管?”

“当然管!这是必须的!”

“那您打算怎么管?”

“凡是有章可循就好办。就跟我们上次讨伐郳国一样,我唯你老哥马首是瞻!”

又是“马首是瞻”,宋桓公都想哭了!

自己的仇还得自己报。有仇不报非君子。有齐国在后面壮壮声势也行。至少吓唬吓唬郑厉公这个没王法的王八羔子!

这年夏天,宋桓公又带领着宋军主力浩浩荡荡向郑国杀来。齐桓公又跟着旅游来了。不过,这次换了个游伴。他把卫惠公喊来了。两个人一路有说有笑,游山玩水。

郑厉公一看这阵势,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即就给宋桓公认错。宋桓公看了看,身后那俩跟着来旅游的家伙,心想:“得,还是见好就收吧!后头这俩货也不是来帮忙的。说不定,还想看热闹呢!”

于是,他就很愤怒地把郑厉公训了一顿,然后就原谅他了。

郑厉公前脚刚送走了宋桓公,楚文王后脚就带领部队来了。郑厉公心里就纳闷:“我们郑国跟他楚国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他跑来干什么呀?”

于是,郑厉公陪着小心说:“不知哪阵风把熊哥吹来了?”

楚文王一听叫自己“熊哥”,还挺别扭,怎么叫自己“熊哥”呢?难道自己长得像头熊?然而,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心想:“自己也不像一头熊呀?”正在这时,恍然大悟,一拍脑瓜子,心说:“看我这猪脑子,差点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原来我姓熊呀!”

郑厉公跟他套了半天热乎才弄明白,原来楚文王表明上是来责怪自己复辟之后,没有尽早通知他,而实际上却来探查中原的情况。这样说来,至少眼巴前他还不会跟自己干仗。

好不容易送走了楚文王。郑厉公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郑国地处南北冲要,北有强齐,南有强楚,就好比前有狼后有虎。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无论是齐国还是楚国,郑国都得罪不起。以后,只能见机行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郑厉公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9 07:55:13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10-09 10:10:00
楼主辛苦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啊,顶!!
-----------------------------
谢谢!

我可不是杨子荣啊!嘿嘿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9 11:01:35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10-09 10:10:00
楼主辛苦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啊,顶!!
-----------------------------
“甘洒热血写春秋”,这倒是一个好名字呀!

其实,我写左传故事,主要还是为自己。提高自己水平。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09 12:39:22 +0800 CST  
第三卷 第十一回 鲁庄公十九年——二十一年


叔叔造侄子的反


光阴闲处易过。鲁庄公十七年和十八年就在平静当中过去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鲁庄公十九年。

据说在官场上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说法,越是精穷的人当官之后盘剥聚敛就越厉害。本人倒是精穷,只可惜没有机会当官,不能以自己的亲身经验现身说法。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偏激,至少周惠王就是一个例子。

东周的赤贫是早已经说过的了。因为西周的金银财宝当年都成了申侯雇佣犬戎攻打周幽王的报酬,所以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简直就是两手空空。以至于他死的时候,都没钱下葬,还得从鲁国借钱出丧。

到了他的孙子周桓王的时候,就更是每况愈下了。他的车子烂了,都买不起新的。于是,又是不嫌害臊,跟人家鲁国去借。

又经过了周庄王和周釐王两朝,就更穷苦了。所以,从名义上说,周王虽然是全天下最大的地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从实际上来说,按照成分来划分,估计不划成贫下中农也差不多!

话说鲁庄公十七年的时候,周釐王死了。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子死了,儿子接着干。所以周惠王即位。

天底下的人不想吃苦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前享福,因而吃不了苦;另一种是从前吃苦,因而不想再吃苦。周惠王就属于后一种。

他所信奉的信条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所以,他上台之后干得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劫”。但是,跟普通“打劫”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为他是周王,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征用”的名义“打劫”。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他上台的第二年为止,他的“战绩”如下:

1.征用大臣蒍国的“农家乐”,当作“御花园”。

2.因为大臣边伯的房子靠近王宫,所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又被周惠王征用。

3.大臣子禽、祝诡、詹父的田地也给周惠王收归国有。

4.大臣膳夫的工资,被全额扣留。

这六个人简直多快要疯了,这不是明抢吗?怎么办?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合法的,打官司;第二条是违法的,造反。

六个人一合计:打官司,这不是开玩笑吗?法院都是人周惠王家里开的!能打赢才怪!没办法,逼上梁山,反他娘的。

但是,造反也是有学问的。你得有造反的条件才行。比如,第一点,你得有造反的能力。没有造反的能力而去造反,那就是自寻死路!这一点没问题,他们六个人都有些势力。而且,实在不行,还可以寻找外援。

除了能力,还得有资格。比如,就这六个人领导造反,那直接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因此,他们找到王子颓,推举他为起义军领袖。王子颓是何许人也?

原来,这王子颓是周庄王的宠姬姚氏生的,很得周庄王的宠爱。他对当年没能继承大统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有这么个好机会,自然不肯错过。按照辈分算起来,他还是周惠王的叔叔呢!这样说起来,王子颓带人造周惠王的反,那就是叔叔教训侄子,是人家的家事。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也不好插手。

兵贵神速,说干就干。这年秋天,这伙人就造起反来。本来想着速战速决,没想到出师不利。于是,这帮人就逃到了周王室的温邑,而王子颓直接逃到了卫国。

造反这件事可不能拖拉,越快成功越好,以免夜长梦多。所以,王子颓就找卫惠公帮忙。卫惠公就是当年害死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急子和同父同母的哥哥子寿当上国君的,所以对这种事特感兴趣。当即答应,大有义不容辞之势。南燕国是卫国的“铁杆小弟”,人家有难,它赶来拔刀相助,人家造反,它也跟着助纣为虐。所以,它也来了。

“造反派”卷土重来,周惠王一看大事不妙,他又跑到温邑避难去了。


郑厉公“清君侧”


这年的冬天,周惠王一直窝在温邑的行宫里琢磨,总结自己被赶出家门的经验教训。你还别说,周惠王还真不是吃素的。他还真想明白了。

他总结道,要想挫败造反派的阴谋,必须做到这样两点:当造反派自己造反时,自己的力量要比他们强大;当造反派找到外援造反时,自己的外援也要比他们的外援更强大。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明白了这两点,他也就抓住了自己下一步行动的重点: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外援,而且是比卫国更强大的外援。周惠王扳着指头数一遍,觉得郑国最合适。一则,郑国是东周王室最密切的伙伴;二则,郑国虽然不是列国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但是比起卫国来,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小强”。

于是,周惠王就派人去联络郑厉公。果然不出周惠王所料,郑厉公爽快地答应帮忙。你道郑厉公怎么这么爽快?

原来,他有自己的小算盘。郑国是从西方新迁到东方来的。周王室虽然没有了从前呼风唤雨的实力,但是郑国对它的控制是郑国周旋于东方列国的筹码。遇到什么棘手的事,都可以拿周王室说事。

但是,郑厉公却不打算一开始就动武。所谓“先礼后兵”。鲁庄公二十年的春天,郑厉公先到周王室去说和。郑厉公的意思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句话,就是希望王子颓能主动让出王位。然后,保证他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王子颓没等郑厉公说完,就把他给轰出来了。他冷笑道:“开玩笑呢!王位也有我的一份,凭什么老让周惠王坐。这是我辛辛苦苦抢来的宝座,别人谁也甭想从我手里抢走!我劝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甭搀和我们的家事!”

郑厉公被抢白了一顿,彻底明白了“与虎谋皮”这个词是啥意思。他不甘心就这样回来,于是顺手把助纣为虐的南燕仲父给抓了回来。郑厉公总算没有空着手回来。

除此之外,他还把周惠王从温邑接到了郑国。并且把他安排住在郑国的栎邑。郑厉公虽然没说为什么把他安排在这里。但是,周惠王明白:当初郑厉公被祭仲赶下国君宝座的时候,就是在这里蛰伏待机的。后来,果然复辟成功。现在,又把他安置在这里,也是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复辟成功。先博个好彩头。郑厉公的这番苦心,把周惠王感动得稀里哗啦。

到了秋天,郑厉公率领郑军让周惠王给他们当向导,到洛邑打了一个漂亮的游击战。把周王室的金银财宝统统地给抢来了。这些金银财宝放在哪个旮旯里,周惠王都一清二楚。这回去抢,那简直就是探囊取物。

冬天来临了。郑厉公派到洛邑去打探消息的探子也回来了。他们报告说,现在王子颓每日跟造反派的头头们歌舞升平,醉生梦死。郑厉公知道从前受宠的虢公现在靠边站了。于是,他就联络虢公一起出兵“戮力王室”,帮助周惠王复辟。

虢公也清楚地意识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人家王子颓上了台,跟着他造反的那帮子人自然得势。自己靠边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想恢复从前的威势,只能跟郑厉公联合,让周惠王重新登台。

虽然事不宜迟,但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他们在鲁庄公二十一年的夏天才向洛邑杀去。郑厉公保护着周惠王从圉门攻进洛邑,虢公带领部队从北门杀进洛邑。为了根除后患,他们把王子颓和造反派的头头们全部干掉了。也许,只要死亡才能保证他们永远不再造反。

周惠王成功复辟!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10 13:14:41 +0800 CST  
第三卷 第十一回 鲁庄公十九年——二十一年(续)



周惠王的“朝鲜心理”


在现在的朝鲜半岛上有两个国家,地球人都知道,一个是朝鲜,另一个就是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可谓恰好相反。就拿它们对美国的态度来说吧,朝鲜不跟美国玩,它认为美国太强大了,我跟它玩,它一定会欺负我;而韩国却主动跟美国玩,它也认为美国太强大了,我跟它玩,它一定会保护我,别的国家一定不敢欺负我。我将这两种心理分别称之为“朝鲜心理”和“韩国心理”。我们敬爱的周惠王就是典型的“朝鲜心理”。

他认为郑厉公这哥们太强大了,虽然他帮助我复辟,但是我还是离他远点儿好,我还是跟弱小听话的虢公玩,咱俩才是“哥俩好”。

郑厉公和虢公帮自己复辟了,周惠王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感谢。这年秋天,他先到虢国去感谢虢公。

他握着虢公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了,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呀!”为了表示感谢,他慷慨地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产中,一咬牙一跺脚,把酒泉这个城邑赏给了虢公。

郑厉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乐坏了。心想:“我比虢公的功劳可大多了,他都得了一个都邑。我岂不是得的更多。我的个姥爷亲娘四舅,这下我发财了!”
他猜的没错!他确实比虢公得的多。虢公得了一样赏赐,他得了两样赏赐。一样是王后束腰用的腰带,另一样是王后化妆时用的镜子。郑厉公看着这两样赏赐,都要哭了!

他在心里痛骂周惠王:“什么东西!不就是一根破腰带吗?你以为是太上老君的幌金绳呀!不就是一面破镜子吗?你以为是托塔天王的照妖镜呀!还当宝贝似的赏给我!”

周惠王在郑国没待几天就原路返回,还是从虢国走的。更让郑厉公生气的是,他跟虢公说,自己赏赐了郑厉公两件宝贝,按理也该再赏给他一件。于是,又把一个珍贵的酒器——爵赏给了他。

郑厉公在家气得,冲着洛邑那个方向不停地骂道:“你个忘恩负义的周惠王!老子恨你!!!”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10 13:27:41 +0800 CST  
@reande 2012-10-10 15:59:42
mark
-----------------------------
门前冷落车马稀,欢迎光临!蓬荜生辉!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11 07:17:48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十二回 鲁庄公二十二年(上)


陈厉公夺嫡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以当时国际上发生的两件事为分水岭:一件是“三家分晋”,就是赵、魏、韩三家把晋国一分为三,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另一件就是“田氏代齐”,也就是姓田的人代替了姓姜的人掌握了齐国。而“田氏代齐”的“田氏”就是陈完的后代。

话说陈完是陈厉公陈佗的小儿子。本来陈佗也没有资格当国君,但是机缘凑巧他就当上了陈国的国君。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陈厉公陈佗是陈文公的小儿子。他妈妈是蔡国的姑奶奶。陈文公死后,就把宝座传给了陈佗同父异母的哥哥陈桓公。陈佗虽然不甘心,但是人家是老大,自己只好静待时机。

陈佗一直等啊,等啊……

一年过去了,没有机会!

五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机会!

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机会!

二十年过去了,依然还是没有机会!

三十年过去了,依然还是没有机会!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呀!

可能是陈佗的坚持打动了老天爷,当他等到第三十七年个年头,陈佗看到了一点点希望!因为陈桓公得了一场重病。

陈佗的机会越来越大,因为陈桓公的病越来越重。到了第三十八年的春天,陈桓公终于病得快要死了!

机会呀!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他终于可以把珍藏了三十八年的政变方案付诸实施了!他联络好姥姥家的当家人蔡桓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自己奄奄一息的哥哥和活蹦乱跳的侄子“太子免”给干掉了。

三十八的等待,只是为了这一刻!

从这一刻起,他成了陈国的主人!他再也不用惴惴不安地过日子了!他再也不用寄人篱下了!

他从这一刻开始就是陈国的国君陈厉公了!


陈厉公的宝座得而复失


蔡国只所以要帮助陈厉公夺权,就是为了达到通过控制陈厉公来控制陈国的目的。因此,为了加紧对陈厉公的控制,蔡国又送给了陈厉公一个蔡国的女子当老婆。

可是,估计蔡国人都没想到,这个蔡女却不安于室。她在蔡国早就有相好的了!而且还总是借着回娘家的机会,跟情人幽会!然而,更没有让蔡国人想到的是,陈厉公却根本不在乎自己都上的这顶“绿帽子”。

慢慢的,蔡国人终于明白陈厉公不在乎的原因了!原来,他除了当国君,还兼职做“绿帽子公司总经理”,免费赠送绿帽子。而且,他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了蔡国!这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而且还是“色狼”!

此时的郑厉公不但惹得蔡国人怨恨他,而且更惹得本国的人痛恨他。其中最痛恨他的,自然是陈桓公的小儿子林。他因为陈厉公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陈桓公和哥哥“太子免”而痛恨陈厉公,更因为要是陈厉公死了,他就可以当权而加倍地痛恨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有着同样的敌人,所以很快陈桓公的小儿子林便和蔡国人结成了统一战线。他们的目标直指陈厉公,他们要杀掉陈厉公!

有人说,能改了的缺点就是错误,而改不了的错误就是缺点,而缺点就是弱点。那么,陈厉公的弱点就是好色,堪称“好色一代男”。于是,蔡国人就利用他的这个弱点,把他骗到蔡国去给干掉了。

陈桓公的小儿子林,自然而然地就自立为国君。他就是陈庄公。可惜,陈庄公好不容易把宝座抢回来,只做了七年国君,就一命呜呼了。他死之后,他的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陈宣公。真是“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11 11:35:11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十二回 鲁庄公二十二年(中)


陈国太子御寇死亡之谜


这年(鲁庄公二十二年)春天,陈宣公忽然把太子御寇给杀了。历史书上没有记载是什么原因,所以我们只好猜测一下。

在春秋的历史上,杀太子这件事也不稀奇。随便举几个著名的例子。

比如,周幽王就想杀死太子宜臼。可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自己搭上了一条性命。

比如,前面讲过的卫宣公就杀死了太子急子。不但把太子杀死了,还顺便害死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子寿。

再比如,后面将要讲到的,卫献公也杀死了太子申生。不但把太子杀死了,其他的儿子也四散逃跑了。

总结这三个例子,他们杀太子的原因都是要立自己宠妾的儿子。如果这种数学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可靠的话,那么陈宣公杀太子御寇的原因,也大概如此吧。


陈完逃到齐国


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本来是有希望当国君的。然而,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陈庄公把自己的爸爸给干掉了。于是,陈完心想,国君的宝座本来就不是爸爸的,现在爸爸又把它丢了,正所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健健康康就是福。估计,陈完就打算在与世无争中度过下半生了。

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陈宣公却忽然把太子御寇给杀死了。陈完可是跟太子御寇形影不离的铁哥们。都说“虎毒不食子”,现在陈宣公都把亲儿子给杀了,就更不用说自己儿子的铁哥们了,况且他还是前国君的儿子。陈完越想越害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还是跑吧。于是,他就跑到了齐桓公那里去避难。


天生强人陈完


凡是古代的强人,出生的时候往往就与众不同。有出生的时候,满屋子里冒香气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有出生的时候,满屋子放红光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有大腿上长七十二颗痣的(比如汉高祖刘邦),有身上长龙鳞的(比如隋文帝杨坚)……稀奇古怪的事,真是应有尽有。

陈完出生之后,恰好东周王室的太史经过陈国。陈佗就让他给自己的儿子陈完算算卦,看看这孩子将来有木有出息。

我们已经说过了,当时的东周王室真是“怎一个‘穷’字了得”,周平王死了都没钱葬,周桓王的车子坏了都没钱换。太史在这样的老板手底下干活,工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甭说奖金了,就是工资能不能按时发,都成问题!再加上当时的妇女同志们又不能出来工作,只能在家当全职太太。所以,没事就在家生孩子玩儿,就跟“超生游击队”似的。一家老小都指着老公的那点儿没准头的工资过日子。太史的生活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太史虽然职位不高,却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这个职位,就像现在的铁路呀,烟草呀,电力呀,属于 “内部招工”,接班制。一般情况下,也属于爸爸死了儿子接着干的那种。他们可谓抬头知天文,低头懂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工作之余,还可以跟游方的郎中似的,四处算卦占卜,赚点儿外快。

这个周太史,给小陈完占了卦,结果大吉大利。他说:“这个孩子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典型的富贵相!恐怕将来的陈国还要靠他发扬光大哩!但是他的发扬光大陈国却不是在陈国,而是在别国。并且不是在他身上应验,怕是在他的子孙身上才能应验。而且,这个‘别国’一定是姓姜的国家。一个家族不能在两个国家同时兴旺发达,大概要等到陈国衰败之后,这小孩儿的后代才能在那个国家发达起来呢!”

现在顺便来讨论一下算卦先生们的算卦秘诀。

据本人的经验,也不能说所有的算卦先生都是骗人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算卦先生都是骗人的。他们特别擅长套话。据说,他们还有一本专门教人套话的秘籍叫《英鉴篇》。

大概算命先生给春光面貌的人算卦,就说他或他的家人大富大贵,大吉大利;给愁眉苦脸的人算卦,就说他或他的家人凶多吉少,有血光之灾。高兴的人听到奉承话自然乐得多给他些钱,就是那些愁苦的人也本着破财免灾的老法子,出些钱给他,让他禳解禳解。总之,无论如何他是有赚无赔的。

听了这些奉承话,陈厉公自然会多多得给他些钱,好让他回家赚得老婆开心。
不过,现在陈完的好运还没来,他的厄运倒是先来了。铁哥们太子御寇被杀,他只好逃命。听说齐桓公礼贤下士,所以他就逃到了齐国来避难。

齐桓公果然为人不错,不但高规格接待了他,而且还要让他当齐国的大官——卿。陈完也是一人精,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虽然齐桓公很看重自己,但是难保齐国的头头脑脑们不敌视自己。所以,他拒绝了高官,只做一个叫“工正”的小官。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之类的官。

既然齐桓公这么宠信陈完,陈完当然就是典型的“潜力股”。于是,就有人打起他的主意来。齐国有个姓懿的官,他就想把女儿嫁给他,招他当女婿。可是,虽然现在陈完受宠信,毕竟将来如何却不知道。所以,他也找人占卜了一番。得到的卜辞如下: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有妫之后,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解释一下就是:陈完就像一只凤凰,在天上鸣叫。陈完(姓妫)的后代,将在齐国繁衍昌盛。到他的第五代子孙的时候,就能当上齐国的正卿;到他的第八代子孙的时候,就能取姜氏而代之,做上齐国国君。

姓懿的这个官一看这个卦,心想,这么有前途的女婿哪里找去?就是陪送再多的嫁妆也是值得的!没说的,这件事干了!准备把女儿连带房子和车子一起送给陈完。

果然,没过几天,陈完就当上了新郎官。古人说,人生有四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陈完虽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官可是做上了。四件乐事就占了两件,也是够幸运的了。

关于陈完的这两次算卦,根据客观的分析,都是后人在“田氏代齐”(陈完跑到齐国之后,将姓氏改成了田氏)之后,穿凿附会上去的。不然,就凭一个小孩儿怎么就能知道他的后代能在齐国掌权呢?而且怎么会知道他的五世孙能当正卿呢?怎么会知道他的八世孙会取姜氏而代之呢?

就是这两个算命先生真有这样的神通,那么齐桓公绝对不可能放过陈完。一定会结果了他的小命,甚至陈国也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对待李君羡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10-11 12:19:59 +0800 CST  

楼主:人似花花似剑

字数:114017

发表时间:2012-08-29 23: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0:29:04 +0800 CST

评论数:1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