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物语——春秋那些事(一日一更新)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七回 鲁桓公十年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到了鲁桓公十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虢国的国君虢公离家出走了。无独有偶,没过多久,虞国的国君虞公也离家出走了。这俩家伙可真是难兄难弟!但是,分析他们出走的原因,却都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虢跑跑


从周平王的时候起,虢公就非常受宠信。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即位,他依然非常受宠信。大概是他习惯了周王对他一个人的宠信,所以当周王宠信别人的时候,他就受不了。

甭说大臣,就是漂亮的后妃也有失宠的时候。但是,虢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周王宠大臣,又不是老公爱老婆,没有从一而终的义务。但是,虢公却把自己当成了周王明媒正娶的老婆,把受到周王宠信的其他大臣当成了“小三”。所以,他心里打翻了“醋坛子”,就要“战天战地战小三”!因此,当周桓王开始宠信虢国大夫詹父的时候,虢公就想尽办法在周桓王面前诋毁他。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就是属下有过错,也不能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呀!更何况人家还没有过错呢!可是,虢公偏偏就是跟詹父过不去,成天价在周桓王面前打小报告,告詹父的刁状,诬陷詹父。你说你一个国君,整天价净干这个,属下能不烦你吗?

詹父实在忍无可忍就跑到周桓王面前去辩白。本来周桓王就对虢公的小报告有意见,现在又听詹父一辩白,也忍无可忍了!所以,就把周王室的军队交给詹父,让他去教训虢公。

虢公一看大事不妙,就脚底抹油开溜了。于是,他就跑到了虞国去寻求政治避难。


虞跑跑


真是“副不双至,祸不单行”。虢公夏天跑到虞国,虞公到了秋天也跑路了!说起来,这个虞公更没出息。

按说,虞公已经是虞国的首富了,金银财宝什么没有呀!可是没想到,他还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看见什么好东西就想敛获到自己家的仓库里去。

有一天,他听说大臣虞叔有一块美玉。于是,就厚着脸皮跟虞叔要。也不嫌丢人!人家虞叔还没宝贝过够呢!怎么舍得给他!所以,当场就拒绝了。

可是,虞叔回家后再一想,什么事情就怕再一想,往往再一想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忽然想起了一句谚语,“庶民何罪,怀玉其罪!这不就是说的现在的我吗?虞公是虞国的一把手,他就是王法,要是不给他这块玉,闹不好我的小命就玩儿完了!”所以,到了明天他就乖乖地把美玉献给了虞公,并且说:“大王,昨天逗你玩呢!不就是一块玉吗?”虞公一见美玉,心里就乐开了花,直夸虞叔懂事。虞叔心里就骂开了:“你姥姥的,给你美玉,我就懂事;要是不给你,我就他妈不懂事了!”

这年秋天的一天,虞公又听说虞叔有一口宝剑。估计虞国的间谍每天都在打听谁有宝物,然后报告给虞公,再然后就是虞公跟人去要。这不是明抢吗?于是,虞公又跟虞叔要宝剑。

虞叔心想:“得,上一次美玉都给你了。这一次这口宝剑也送你得了。”所以,当时就答应了。虞公一看这次立即就答应了,心里那个美就甭提了。
可是,虞叔回家以后又一想。坏了,什么事就怕又一想,只要又一想,估计就得变卦。他心想:“虞公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以后我得点儿什么好东西,非得都让他要去不可。要是有一次不给,我的脑袋就得搬家。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他娘的!”

到了第二天,虞公还乐呵呵地等着虞叔给他送宝剑来呢!果然,不一会儿虞叔就提着宝剑来了,不过不是来给虞公送宝剑,而是要用这把宝剑来削他的脑袋的。虞叔说:“不好意思,大王,昨天逗你玩呢!你这个贪得无厌得陇望蜀的家伙,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虞公当时打了一个激灵,立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钱财乃身外之物,保命要紧。”说时迟那时快,撒丫子就跑了。一口气跑到共池。得,攒了一辈子东西,临了什么也没捞着。


郎之战


这年冬天,郑庄公闲着没事。于是,郑太子忽就又提起当年郑国帮齐国打犬戎,在之后的庆功宴上,鲁国大夫把郑国的座次排在后面这档子事来。接着就极力撺掇郑庄公去讨伐鲁国。

这时候的郑庄公已经年老体衰,整天病病歪歪,估计已经“离大去之期不远矣”。按说,这个时候不应该再对外开战了。可是,谁也没想到,郑庄公竟然同意了。真是奇哉怪也!原来这里面有个缘故。在当时的新老国君交替的过程中,别国往往会出兵干涉。以至于本国陷入长时间的动荡之中。所以,郑庄公想让太子忽联合齐国去攻打鲁国:一则可以加强郑国与齐国的同盟关系;二则展示一下郑国的军事力量;三则教训鲁国是为了杀鸡儆猴,以后谁要惹郑国就这下场。这是一箭三雕!总之一句话,这是郑庄公为日后新旧国君的交替做准备。真可谓是用心良苦矣!

这次讨伐鲁国,郑国主动联合了齐国。没想到的是,卫国也主动参加了这次讨伐活动。这就奇了,卫国不是属于陈、蔡联盟和郑国为敌吗?现在怎么忽然调转枪口,跟郑国一流子了呢?原来,卫国原属于宋、卫、陈、蔡联盟。可是,后来宋庄公上台,改走亲郑路线。所以,卫、陈、蔡改投周王室的门下,继续跟郑国对着干。可是,在上次讨伐郑国的联合行动中,周桓王也不顶用,照样又给郑国打了个落花流水。因此,卫宣公明白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决定不再跟着周桓王混了,改投齐郑联盟。

齐国的齐僖公可是无利不起早的主,犬戎来打他,他都找郑国替他打仗,这次他怎么也亲自出马了呢?原来,这里面也有个缘故。在齐国的东北方有个小国叫纪国。齐僖公早就想把它给灭了。可是,鲁国却一直在暗中支持它。武器呀,粮食呀,都没少给。所以,到现在为止齐国也没能得手。因此,齐僖公打算借这次机会借刀杀人,好好教训教训鲁国。

虽然这三个国家各怀鬼胎,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很揍鲁国。于是,它们三国大军包围了鲁国的郎邑。不用说,鲁国被狠狠地胖揍了一顿。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4 07:31:30 +0800 CST  
愿意就教于大方之家。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4 09:08:33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八回 鲁桓公十一年


郑太子忽“转正”


去年郑、齐和卫三国联军在郎邑把鲁国给狠狠地尅了一顿。大捷之后,当然得庆祝一番。所以,这年春天,齐僖公、郑庄公和卫宣公就在恶曹这个地方开了一个庆功派对,喝酒喝到酒酣耳热之际,就又免不了赌咒发誓,来个哥仨好!
海枯石烂不变心。弄得跟桃园三结义似的。

郑庄公在这年春天参加完最后一次国际会议,回家之后,到了五月里就“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老子死了,儿子上。于是,郑太子忽便顺理成章地“转正”当了郑国国君,他就是郑昭公。郑昭公之所以能上台,有这么几个原因:一则他是郑庄公钦定的太子,名正言顺,有优先即位权;二则当时握有郑国实权的是郑庄公的宠臣祭仲,他一般情况下是会执行郑庄公的遗诏的。除此之外,祭仲跟郑昭公还有另外一重关系。

很早的时候,祭仲就受到郑庄公的宠信。所以,当郑庄公要娶邓国的姑奶奶当媳妇的时候,就让他做了迎亲使者。这位新娘子后来生的儿子就是郑太子忽。因为有这一层渊源,所以祭仲就更愿意拥立郑昭公了。


郑昭公流亡


可惜好景不长。郑昭公的宝座还没坐热乎,就被人撵出了郑国。你道这个撵他的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祭仲!

原来,郑庄公的老婆比较多。其中一个就是娶的宋国大族雍氏的女儿。她也给郑庄公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突”。

拥立新君即位,既是大臣控制朝政的好办法,也是别国控制这个国家的捷径。所以,当宋庄公听到太子忽即位的消息之后,就开始动歪脑筋了。看想什么办法能把宋国的外甥公子突弄上台。而且雍氏在宋国特别受到宋庄公的宠信。所以,他就更加急迫地想做成这件事。

他知道现在在郑国挑大梁的是祭仲,所以只要能做通祭仲的工作,便一切好说。于是,宋庄公就派人把祭仲骗到了宋国。然后,二话不说就把祭仲捆了起来。

宋庄公直接跟他打开天窗说亮话,问他:“你听好了,要么立公子突,否则死路一条,你看着办吧?”

祭仲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眼前保命要紧。”所以就答应了。
口说无凭,立字为证。宋庄公还和祭仲发了誓,签了生死文书。除此之外,宋庄公还效法商场的“买一赠一大酬宾”,从雍氏这一族中挑了一个叫“雍纠”的,送给祭仲做女婿。

另外,宋庄公还办了一件不地道的事。他竟然连宋国的外甥公子突也给绑了。要郑国拿大把的金银珠宝来赎人,否则你们就没国君了。真是够缺德的!当年,宋殇公上台,宋庄公跑到人家郑国去避难,一避就是十年,好吃好喝好伺候,没想到他竟是一个恩将仇报的白眼狼。连这样的事都干得出来。郑国人没办法,只得先答应下来。我们不禁想骂宋庄公:“靠,I 服了YOU!见过不要脸的,真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

这年九月,祭仲和公子突在宋国军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开进郑国国都。公子突就是郑厉公。郑昭公一看郑国的新主人来了,自己就是一光杆司令,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夹着尾巴跑到卫国避难去了。

祭仲望着郑昭公逃跑的身影,只得无奈地说了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原来当年郑昭公还是太子的时候,他不是曾经带领郑军去帮齐国打犬戎了吗?打跑犬戎之后,齐僖公很高兴,就想招他当齐国的驸马爷。当时祭仲就在他的跟前,劝他说:“郑庄公的儿子很多,虽然您是太子,但是如果没有强大外援的话,将来的国君可能就做不稳。希望您三思而后行,接受这门婚事。”可惜,他没有听从祭仲的建议。

在逃跑的路上,郑昭公要是想起这件事来,一定会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现在虽说是换了一个新国君,但是祭仲仍然掌握着郑国的大权,所谓“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郑厉公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对祭仲来说,虽然当时被宋庄公要挟有些不舒服,但是自己实在没有损失什么,自己只是换了一个傀儡而已。


再见了,郑庄公


我们的老朋友一代枭雄郑庄公死了。我们在这里给他开个追悼会,跟他告别一下下。

郑庄公从出生就不受他妈妈武姜的待见。好不容易当上太子,他妈妈还撺掇着他爸爸郑武公把他废了。好在郑武公不糊涂。

终于等到登基的那一天,可是也就从这天开始,他妈妈武姜和他弟弟共叔段就时刻准备着造他的反。他就像“忍者神龟”忍了二十多年,才终于将他们一网打尽。

郑国最初封在西方的镐京附近,后来因为周幽王四处惹事,到他爸爸郑武公的时候,才正式在东方立足。因为郑国是新到东方的,所以受到宋、卫、陈、蔡等东方旧国的敌视,陷入它们的包围之中。可惜,立足未稳,他爸爸郑武公就撒手人寰了。把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交给他收拾。

他用在位的头二十多年来对付自己的妈妈和弟弟,而他在位的后二十年时间,就一直在做着打破这种包围,企图让东方的旧有国家承认郑国的努力。

他知道郑国势单力薄,所以他主动跟东方的大国鲁国、齐国结盟。他知道东方的那些小国家轻易不能接受郑国,所以他就不断诉诸武力,有时不惜充当齐国的打手。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只是依靠武力是不行的,所以他就想法瓦解敌视郑国的宋、卫、陈、蔡联盟。

他庇护逃难到郑国的宋公子冯,终于有一天送他回到宋国,当上了宋庄公。他和陈桓公结成秦晋之好。于是,这个曾经敌视郑国的同盟被他瓦解了一半。

郑庄公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如果要拿中国古代的哪个皇帝来和他比较的话,清朝的康熙皇帝倒是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是面临内外交困的处境,最后都冲出了重围!

好不夸张地说,郑庄公是春秋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他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如果有谁对他对付妈妈武姜和弟弟共叔段的事斤斤计较,那么就不能说是真正地理解了他。

再见了,了不起的郑庄公!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5 14:24:53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九回 鲁桓公十二年


国际关系新格局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典型的“人治”政治。孔子说的“人亡政息”就是它的典型特点。现在,因为郑庄公死了,所以不仅郑国的政坛陷入了混乱之中,就连国际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些混乱和变化都跟宋庄公脱不了干系。

当年宋庄公之所以能上台,全靠郑庄公帮忙。当宋殇公上台的时候,是郑庄公给他提供政治避难;当宋殇公被杀之后,又是郑庄公帮他上台。所以当郑庄公活着的时候,宋庄公就是典型的“夹着尾巴做人”。名义上脱离了卫、陈、蔡联盟,倒向了齐、郑联盟,但实际上却是在暗地里保存实力。

现在,郑庄公死了。他就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想通过拥立新国君来达到控制郑国的目的。所以,他就导演了绑架祭仲,强迫他立宋国的外甥公子突,赶走刚刚上台的郑昭公这一幕好戏。

紧接着,他又召集陈厉公和蔡桓公开了一个碰头会,重新组成宋、陈、蔡联盟,自然是由他当“盟主”。而且,宋庄公还不住地拉拢鲁国,希望它也能重新加入这个联盟。

另外,他还做了一件缺德带冒烟的事。就是他拥立了他的外甥公子突当上郑国国君之后,就把郑国当成了自动取款机。不断地勒索郑国。弄得郑国人民怨声载道。


“和事佬”重出江湖


当年,鲁隐公在世的时候,他就充当过郑国和宋国的和事佬。现在,鲁桓公不光继承了他哥哥鲁国国君的位置,还继承了他和事佬的身份。我们不得不怀疑,鲁国的国君身上是不是有爱当和事佬的遗传基因?就跟有的人身上有爱当媒人的基因一样。

于是,在这年八月份和十一月份,鲁桓公自己掏旅费,自己掏饭钱,主动到宋国去找宋庄公谈了两次。希望他能改过从新,不要那么贪得无厌,大家都是文明人应该和气生财,别再勒索郑国了。

可是,宋庄公根本不听他这一套说教。鲁桓公见人家不搭理他就一甩手走了!临走撂下一句狠话,大体意思就跟“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差不多。


二对一


既然宋国屡教不改,鲁桓公很生气地跑到了郑国。跟郑厉公结成了同盟。他说:“宋庄公这个家伙太不地道!君子做好事不留名!他可倒好,做了一点点好事,就成天价要起钱来了!既然他不仁,就不要怪我们不义。我们一起去揍这小子一顿。”

俩人说干就干,这年的十二月份就兵合一处,向宋国杀来。鲁国的军队虽说战斗力一般,郑国的军队可是虎狼之师,要是揍起宋军来,那可是绰绰有余了。
宋庄公虽然输了这一仗,但是却不服输,冲着他们两个喊道:“你俩小子有种的就等着,两个人欺负一个人算什么能耐!就偏你们会找帮手,老子也有帮手,有种的等着!”

那俩人却幸灾乐祸地说:“我们等着,你尽管找帮手就是了!我们舍命陪‘君子’!”于是,鲁军和郑军就在宋国安营扎寨,等着宋庄公找来帮手接着再战。


三对四


宋庄公看到郑国找了鲁国,他就也要找个大国来帮忙,并且还要找个比鲁国实力更强的,那就只有找齐国了。正好齐国因为纪国的事,跟鲁国有仇,所以他就派人去游说齐僖公参战。果然,齐僖公答应了。

让宋庄公高兴的是,不仅齐国参战,而且还带了一个小弟——卫国来参战。前文说过,卫国投靠了齐郑联盟。齐国当然比郑国势力强大,所以卫国早就想好了,郑国虽然是“大哥”,但是齐国却是“大哥大”。假如将来要是两国分道扬镳了,那就跟着“大哥大”混!

就像奴才手底下还有奴才一样,卫国也有一个小弟——南燕国。早先郑国讨伐卫国的时候,跑来帮卫国,没想到却被郑国打得落花流水。于是,就想趁这次机会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在,宋庄公有了齐国、卫国和南燕国的支持,觉得“可以一战”了。

鲁国一看宋国找了齐国来帮忙,就知道齐国之所以来是冲着鲁国的,而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纪国。

于是,鲁桓公就派人去纪国搬兵。并告诉纪侯:“这次齐国参战,是冲着鲁国来的,这其中的原因,大概你也知道。爱来不来,你看着办吧。”纪侯一听,不敢怠慢,带着全国兵马就来了。你想,他敢不来吗?要是不来,等下次齐国收拾纪国的时候,鲁国还会帮忙吗?

于是,第二年(也就是鲁桓公十三年)的二月里,七个国家来了一场中原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可惜,宋国那一方又败了!

齐国虽然兵力最强,但是齐僖公是一个出工不出力的主,所以齐国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宋国是鲁郑联军的手下败将,南燕国和卫国是郑国从前的手下败将。而鲁郑联军则是趁着刚刚战胜宋国的余威,士气正盛。因此,齐、宋、卫、燕联军,岂能不败?鲁、郑、纪联军,又怎能不胜?在数学上,一定是4>3,但是在军事上,就不见得一定4>3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7 07:02:19 +0800 CST  
@fingerlake2010 2012-09-17 13:00:12
mark
-----------------------------
谢谢关注。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7 15:02:19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回 鲁桓公十三年


当北方各诸侯国正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时候,南方的楚国却正在不断地收服它周围的小国家。前面已经说过楚武王对随国的两次讨伐。经过这两次讨伐之后,随国也就当了楚国的小弟。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楚国对另外几个小国家的征服战争。


楚、巴联合伐鄾(鄾,读音如“幽”,邓国边境上的地名。)


在楚国的西边有一个小国,叫巴国。话说鲁桓公九年的时候,巴国的国君“巴子”派遣使者韩服,到楚国去,说巴子仰慕邓侯已久,所以希望楚武王能给巴国和邓国之间做个介绍人。楚武王于是就派使者“道朔”领着巴国的使者,当然也得带着见面礼,到邓国去。

可是没想到,刚到了邓国的南部边境,就遭到了鄾人的围攻。两个使者无一幸免,双双见了阎王,鄾人顺手也把见面礼抢走了。

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呢!更何况人家又不跟你交兵,而是跟你交朋友来的!还千里迢迢的专门给你送东西,你不老老实实得在家等着,你却要来下手抢!这是什么狗屁逻辑!真把个楚武王气得够呛!这不是让他在巴国面前下不来台吗?

但是,楚武王先派使者跟“巴子”说:“这肯定是一场误会,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我派个人去看看。我办事你放心,一定给你个满意的答复。”于是,“先礼后兵”,他又派了外交家薳章去邓国讨个说法。

可是,谁也想不到,邓国做了亏心事还理直气壮的。根本没把薳章放在眼里。这还了得,不是摸老虎屁股吗?气急败坏的楚武王当即就派大将斗廉率领楚军,“巴子”也派巴军来助阵,先把鄾给包围了。而邓国呢,不但口头上硬,军事上也硬。随即邓侯也派俩大将养甥和聃甥来救援。从这俩家伙的名字来看,估计是邓侯的外甥。

这俩大将一看巴国的军队,个个穿着虎皮裙,头上插着鸡毛,脸上画着花纹,就跟传说中的野人一样。他俩就决定先打巴军。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哪里打过仗,打猎的话,倒是人人都是好猎人。但这可是打仗呀!一看对方来进攻,撒丫子就跑。邓国军队进攻了三次,他们跑了三次。别说,他们的奔跑能力还是没得说。一次也没被撵上。

斗廉一看这阵势,你老是跑,就跟马拉松比赛似的,这怎么打呀!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楚军作为核心,插入巴军内部。邓军又来进攻,斗廉就故意战败,继续带领着军队跑。邓军发现楚军在里面,就“宜将胜勇追穷寇”,结果追到敌军的内部来杀楚军。不料,斗廉杀了个回马枪,跟巴军前后夹击,把邓军杀得大败亏输。倒是这俩外甥死里逃生,跑回了邓国。

鄾人一看邓国的正规军都输了,自己也就是抢个劫还行,要说打仗,你还是饶了我吧。于是,趁着夜色,背着包袱,就消失在了夜色温柔之中。


楚国夜袭郧(郧,读音如“云”)


战争是外交的延续。只有当外交上谈不拢时,才开战。所以,楚国在对外政策上是先谈判,谈不拢再打仗。鲁桓公十一年的春天,楚国派出大将屈瑕打算和贰、轸这两个国家结盟。正在这时,听说郧国要联合随国、绞国、州国、蓼国来阻止这次会盟。屈瑕急得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不过,这次可不是屈瑕一个人在战斗,大将斗廉也跟着呢!于是,斗廉就给屈瑕提建议说:“郧国人驻扎在它的蒲骚城外,一定没有戒备。而且时刻等候着那四国援军的到来。你带领军队驻扎在郢城的郊外,防备着四国军队的偷袭。我带领着精锐的队,去夜袭郧军。此时的郧军没有斗志。只要把郧军干掉,估计那四国军队也就知难而退了。”

屈瑕犹犹豫豫地说:“你看我们军队这么少,我们还是向楚王求援吧?”
斗廉说:“兵在人和,不在人多。当年周武王领着数万人讨伐商纣王的七十万大军,不也把商纣王给干死了!因此,没有必要求援。再说,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屈瑕还是拿不定主意又说:“不然,我们算一卦,看看是凶还是吉?”
斗廉乐了,说:“你老兄还有这爱好哪!当年周武王去讨伐商纣王之前,也在那里烧乌龟壳算卦。姜子牙跑过去,夺过龟壳就照地下就给菜了。他说‘疑则卜,不疑何卜!’我看咱也没必要算卦。”

屈瑕看到斗廉说的头头是道,也就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暂且按他说的办。果不其然,郧军一触即溃,那四国的军队也做了缩头乌龟。于是,楚国和贰、轸两国结盟后,就奏着得胜歌凯旋而归。


骄兵必败


当时的楚国就像现在的美国似的,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子。听它话的,它就跟人家结盟,给个胡萝卜吃;不听它话的,就用大棒子招呼。

这年(鲁桓公十三年)的春天。楚武王又派大将屈瑕讨伐不听话的萝国。
令尹斗伯比奉命去给屈瑕践行。但是,他在回来的路上,却对赶车的车夫说:“看屈瑕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骄兵必败!他一定是有去无回。我们再也见不到屈瑕了!”

回去给楚武王复命的时候,斗伯比就把刚才自己对车夫说的一番话说给了楚王听,希望他能另外派军队去协助屈瑕。可是,楚武王却并没有理睬他的建议,说道:“讨伐一个小小的萝国,还要再派军队?屈瑕的军队已经绰绰有余。我要再派军队,必然遭到大夫们的耻笑!”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斗伯比就悻悻地回家去了,而楚武王也回后宫去了。到了后宫,他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王后邓曼。

王后邓曼劝他说:“按说讨伐萝国的军队也不少了。但是,屈瑕因为上次在蒲骚打了胜仗,一定得意忘形。这次,恐怕他连防备都不设!骄兵必败!就算大王不另外派兵,也要派人去提醒他一下才好。”

总算楚王听取了王后的建议,可惜已经为时已晚。还没等他派去的使者到达,楚军已经被打败了。

原来,屈瑕出发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通告全军:“有敢在我面前进谏,指手画脚地说该怎么打仗的,杀无赦!”屈瑕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副刚愎自用的面目呢?原来,早就有人在私下里议论他,说“那次蒲骚之战还不是人家斗廉打的!他倒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是恬不知耻!”所以,他便一心想靠自己的真本事,不听任何人的意见,打一场胜仗,让别人瞧瞧,他屈瑕也不是吃素的。
刚愎自用再加上军纪涣散,注定了这是一场败仗。最后,楚军在萝国军队和卢戎的夹击下,一败涂地。

屈瑕自己也觉得没有脸回去见楚王,就上吊自杀了。而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也受了他的连累。一个个被关在监牢里,等待处罚。幸好楚武王明白事理,知道这场失败跟自己不听令尹斗伯比的建议脱不了干系。他坦白地说:“这场战争的失败,是我的错。跟你们无关。”就把他们无罪释放了。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楚武王也是一代明君,不是那种刚愎自用文过饰非的昏君。因此,楚国的崛起,那是必须的。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8 07:12:32 +0800 CST  
@霍霍小丁 2012-09-18 14:44:11
春秋也,群雄并起也,http://www.niuli021.com
-----------------------------
单说春秋这段历史吧,在纵横捭阖、合纵连横之后,有深刻的历史规律在。这才是最吸引人,而且是对后人最有用的。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9 07:31:06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一回 鲁桓公十四年


说完了南方的楚国,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北方的鲁国和郑国。因为宋庄公的“绑架勒索”行为激怒了鲁国和郑国,所以它们便走到了一起。


鲁郑蜜月


还是从头说起吧。自从郑厉公当政以来,鲁桓公就积极地与郑国交好。先是两次到宋国去,给郑国当说客,希望宋庄公不要勒索郑国。宋庄公不听,结果鸡飞蛋打,郑厉公彻底和他翻了脸。接下来,鲁国又跟郑国一道去讨伐宋国,两次打败宋国。

从此,鲁国和郑国就进入了蜜月期。这年的春天,鲁桓公和郑厉公在曹国会盟,发誓以后两个国家同生共死,组成生死同盟。

到了这年夏天,郑厉公又派他的弟弟到鲁国来拜访鲁桓公,重申两国在曹国的盟约。

至于两国如胶似漆同进同退的那种肉麻劲儿,就不细说了。


宋庄公带领“联合国军”伐郑


郑国不但没给事先答应好的“赎票费”,而且还勾结鲁国两次打败了宋国,所以宋庄公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但是,当时自己的“老大”齐僖公不真心实意地帮自己,所以他也只好等待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这年的冬天,机会终于来了。

老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年冬天齐僖公死了,他的儿子齐襄公即位。愣头小子什么也不懂,所以宋庄公就趁机当起宋、齐、卫、陈、蔡这个联盟的“盟主”来。

正所谓“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宋庄公一想起白白地帮郑厉公当上国君,而跟他要点儿“小费”,他都不给,就气不打一处来。再加上,去年春天宋国吃了郑国和鲁国的亏,现在正好趁着自己当盟主,这个仇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因此,他就领着自己的小弟们,浩浩荡荡的朝郑国的首都杀来。饶是郑军骁勇善战,到底双拳难敌四手,宋庄公带领的联合国军一直打到郑国首都的东郊。并且还把郑国太庙上的椽子都拆了去,拿回宋国当了城门的椽子。几根木头倒是不值几个钱,只是这种羞辱实在有些让人受不了。你说连祖宗的太庙都被人给拆了,这国君还有脸当吗?另外,联合国军还抢了郑国的牛头邑。真是丧权辱国到家了。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现在的宋国可不是从前的宋国了,手下的小弟太多了。拼了命也干不过。所以郑厉公只好忍着,避避宋国强劲的风头。


别了,齐僖公!


我们的老朋友齐僖公要走了,我们来送送他。

不可否认,齐僖公跟他同时代的国君相比,是最有战略眼光的一位君主。他有全局的战略眼光,所以当别人在为自己的恩怨情仇斤斤计较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经营自己的霸业了。

他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但是因为他没有像以后的霸主那样,依靠“枪杆子里面出霸权”的策略,所以往往被后人忽略了。他在一开始主要是依靠“非暴力”的手段,也就是通过结盟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霸权。在后来维护自己的霸权中,有时不免要动用武力。不过,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也就是从齐僖公的时代开始,有了与周王室“王权”相抗衡的“霸权”。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进一步衰落,同时伴随着霸权的上升,霸主逐步代替了周王,成了左右春秋这个时代的真正主人。

从积极方面说,齐僖公为后来有雄才大略的诸侯指明了奋斗的目标,那就是建立霸权,成为霸主;从消极方面说,齐僖公从反面说明了想依靠“非暴力”的手段来建立和维护霸权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齐僖公为中国历史开启了另一个不同于西周历史的春秋时代。从这一点上说,他是伟大的。

再见了,我们的朋友齐僖公!

你虽然死了,但是将来还会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强者,继续沿着你开辟出的大道继续前进!

再见了,我们的朋友齐僖公!安息吧!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19 09:08:32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二回 鲁桓公十五年


郑国宫廷政变


到现在为止,郑厉公已经上任四年了。但是,所有的朝政都把持在权臣祭仲手中。就像后来清朝皇帝康熙想干掉权臣鳌拜一样,郑厉公也想干掉权臣祭仲。然后,康熙成功了,而郑厉公却失败了。

当年,祭仲在宋国被迫答应立郑厉公的时候,宋庄公还送给他一个女婿叫“雍纠”。这个雍纠就是郑厉公姥姥家的人。郑厉公在郑国也没什么亲信,所以便跟他商量怎样干掉祭仲。两人商量,第二天让祭仲视察去年冬天被宋国军队残破的东郊,同时让雍纠负责后勤,陪着祭仲吃饭。席间顺便就把他老丈人干掉。

到了第二天,郑厉公就在宫里等着雍纠胜利的消息。郑厉公想着自马上就亲政了,心里面是一阵阵的狂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郑厉公焦急地等待着
宫门被小侍卫推开了,消息终于来。郑厉公心里又一阵紧张,心脏突突跳个不停。但是,小侍卫却是一脸慌张的神色,他断断续续地说:“大……大王,您……快……快跑吧!雍纠被杀了!”郑厉公一下就傻了!但是,没多久就回过神来。也来不及整理细软,跳上车子就走逃跑了。

原来,当天回家之后,雍纠也不知哪根筋发神经,就把要杀老丈人的话告诉了他老婆。他老婆一时间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去告诉父亲吧,自己的丈夫就没命了;不去告诉吧,自己的老子就没命了。于是,她撒了一个谎,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跑到了娘家。见了她娘之后,她就问道:“您说是自己的男人重要呢?还是自己的父亲重要呢?”

她娘说:“当然是父亲重要了?”

“为什么呢?”

“男人死了,还可以再找一个。要是老子死了,就没地儿找了。”

这一下,她打定了主意。就把他男人要杀他老子的话和盘托出。所以到了第二天,她老子就把他男人给干掉了。当然,他老子会另外给她找个好男人。这是后话。

逃跑中的郑厉公听说之后,气得拍着车子的扶手说:“跟女人商量杀她老子,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死了活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路跑到蔡国去。


郑昭公复辟


郑厉公流亡到蔡国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下面又该祭仲选国君了。其实,也不用再另选。不是有个现成的郑昭公吗?当年祭仲立了他,又被迫把他撵了出去。现在正好接回来接着继续干。四年前干的那几个月,就相当于实习了。

祭仲见到郑昭公说:“当年的事不好意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郑昭公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只要你以后不再撵我就行了。”

祭仲说:“上次纯属意外,不会有下次了。”

于是,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第一次反郑昭公同盟


郑厉公先是跑到蔡国,后来宋庄公便派人去请他,跟他说“孩子,甭怕,有什么事姥姥家顶着!回宋国吧。”郑厉公仔细揣摩了一下这些话的意思,觉得宋庄公还有可能再帮自己夺回宝座。所以,这年秋天的九月就向宋国开拔。

当一行人经过郑国栎邑的时候,郑厉公看到当地的老百姓还认他这个郑国国君,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他就联合栎邑的老百姓,把这里的长官“檀伯”给干掉了。从此便把栎邑当作根据地,住了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反攻郑国。
郑厉公被赶下台的事情,传开之后,就有些国家打抱不平了。鲁国和郑国是生死同盟,鲁桓公和郑厉公可是生死兄弟,铁得很!所以,看到郑厉公受难,他怎能袖手旁观!当然,还有宋国。虽然从前宋庄公跟郑厉公有些矛盾,但毕竟还是亲戚。现在宋国的外甥遭了难,他更不能不管了。于是,第一次反郑昭公联盟就形成了。

这年十一月里,宋国、鲁国、卫国、陈国的联合国军向郑国杀来。

郑昭公抱了必死的决心,上次被撵了一次了,这次再被撵出去就没脸活了。

“让敌人来得更猛烈些吧!老子不怕你!”郑昭公给自己打气说。

拼了,不成功便成仁!

祭仲一看,也得拼,不拼不行了!他倒不是为了郑昭公,而是为了他自己。要是被联合国军打败,那么郑厉公一定杀回来。到时候肯定没他的好果子吃!来吧,跟你拼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虽然双方力量悬殊,但是郑军方面占据着地利和人和。最后,联合国军只得无功而返,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郑厉公一看联合国军要撤,他跑去抱住宋庄公就哭了起来,说道:“你们要是都撤了兵,恐怕我这栎邑也保不住了!不但栎邑保不住,就是我的小命恐怕也保不住了!”

宋庄公好言安抚他说:“孩子,不用怕!我会留下一部分宋国兵马帮你防守。我们回家修整一下,过完年还接着跟郑国死磕,这事没完!”

郑厉公听宋庄公这样说,也就放了心。

郑昭公见宋国给郑厉公留下了兵马。也知道宋庄公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再来。所以,就没有急着进攻栎邑,而是准备着迎接宋国率领的联合国军的再一次进攻。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0 07:36:21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三回 鲁桓公十六年


第二次反郑昭公同盟


去年冬天,宋庄公带领着宋国、鲁国、卫国、陈国的军队去讨伐郑昭公,希望再一次将他轰下台,让自己的外甥郑厉公复辟。但是在郑国顽强的抵抗下,没有成功。于是,他决定组织第二次反郑昭公同盟。

今年的春天,宋庄公在曹国召集鲁桓公、蔡桓公、陈庄公、卫惠公开了一个碰头会,总结上一次讨伐郑国失利的经验教训,布置下一次讨伐郑国的具体安排。会议决定,今年的夏天再次讨伐郑昭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此,这年夏天的四月份,宋庄公带领着宋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的五国联合军队再次去讨伐郑国。一直打了三四个月,依然是无功而返。

五国的联合军队竟然打不过郑国一国,这也太丢人了。所以,作为盟主的宋庄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因此,他决定再接再厉,屡败屡战。可是,还没等他再一次组织第三次反郑昭公同盟,卫国的后院却起火了,卫惠公被他手下的大臣赶出了卫国。所以,只好暂时停止对郑国的讨伐。


卫惠公出逃始末


要想弄明白卫惠公出逃的始末,还得从他的上台开始讲起。卫惠公的爸爸是卫宣公,而卫宣公一开始立的太子不是卫惠公,而是卫宣公的大儿子急子。

其实,要说起这个急子来,他跟卫宣公的关系就有点儿说不清了。你说他是卫宣公的儿子吧,可是他却是卫宣公的小娘生的;你说他是卫宣公的兄弟吧,可是他又是卫宣公的亲骨肉。原来,卫宣公在他爸爸去世之后,不但继承了爸爸的宝座,还接收了爸爸的小老婆夷姜。急子就是他跟夷姜生的孩子,没多久就把他立为太子。而且还让右公子职当他的师傅。

后来,急子长大了。作为太子的老师,右公子职不但关心着急子的工作,还关心着他的生活,为他从齐国娶了一个漂亮老婆。谁知道,急子还没过门的老婆,却上他爸爸卫宣公看上了。卫宣公二话不说就把未来的儿媳妇收归己有了。另外给太子娶了一个媳妇。

太子的妈妈夷姜听说这件事后,实在是受不了了,心想:“你从前把我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现在又把我儿子弄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我是没脸活了!”于是,就一索子上吊自杀了。

夷姜死了之后,卫宣公就让自己新娶的这个齐女做了她的替补,成了他的大老婆。后来,卫宣公就跟这个齐女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子寿,小儿子叫子朔,他就是后来的卫惠公。于是,卫宣公又派左公子泄当他两个人的师傅。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齐女做了卫宣公的大老婆还不知足,还打算着让自己的小儿子子朔当太子。于是,这个齐女就跟小儿子子朔在卫宣公面前说起太子急子的坏话来。

此时,卫宣公的心里也正矛盾着呢!他让急子的妈妈丢了性命,让他本人丢了老婆,跟他的关系又这般暧昧,说不清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他也知道对不起急子,想补偿他,但是又害怕见到他。现在,自己的老婆和小儿子又说出他这么多的不是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还让他孝敬他妈妈夷姜去吧。

于是,他们三人便商量好了一个计策。让卫宣公以国君的名义,派急子到齐国去出公差。然后,在半路上埋伏好事先雇好的黑社会杀手,把他干掉。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隔墙有耳。他们的计划被子寿听到了。虽然子寿跟子朔是一母所生,但是秉性完全不同。真是“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于是,他就赶紧跑到大哥急子那里,把听到的一切告诉了他,并建议他赶紧逃跑。

谁知道急子是个死心眼儿,说什么也不逃。他竟然说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话来。子寿看见急子这个样子,也只好先回去,再另外想办法。

转眼到了急子出发的日子了。这天子寿来给急子送行,两人都知道这是他俩的诀别。于是,子寿就跟急子开怀痛饮。没多久子寿就喝醉了。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死路一条。你说这心情能好了吗?再喝点儿酒,能不醉吗?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子寿看看急子醉了,于是就带领着急子出使齐国的队伍,打着旗子,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出发了。

结果可想而知,半路上就做了急子的替死鬼。子寿的义举和子朔的恶毒两相比较,不禁使我们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古乐府诗《鸡鸣高树巅》: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其旁。
虫来啮其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没过多久,急子醒了。发现出使的队伍不见了。于是,他就猜到了一大半。所以,他就骑着马急匆匆地去追赶子寿。可惜,当他追上的时候,子寿已经被杀手们杀死了。他哭着对杀手们说:“你们要杀的人是我,不是他。你们杀错人了。你们杀了我吧!”

那么杀手们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所以当时一下子还真没反应过来。但是,他们知道道上的规矩,“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于是就老实不客气地把急子也给干掉了。

国不可一日无太子。卫宣公就顺理成章地将子朔立为太子。但是,从此右公子职跟左公子泄对子朔怀恨在心,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只是当时时机不利,所以他们只好隐忍不发。后来,卫宣公死了,子朔就做了卫惠公。

因为卫惠公参加了去年和今年的讨伐郑国的两次对外战争,弄的国内怨声载道。而且,本来郑昭公流亡的时候,就在卫国避难。现在他好不容易复辟了,卫国又去讨伐他。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呀!实在让人想不通。所以,在这年十一月里,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就发动政变,将卫惠公驱逐出国,立急子的弟弟黔牟为卫国国君。卫惠公是齐国的外甥,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跑到了齐国避难去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1 07:13:22 +0800 CST  
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聊胜于无,聊以自慰。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1 09:58:12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四回 鲁桓公十七年


齐、鲁边境开战


齐僖公死后,他的儿子齐襄公即位。可是,齐襄公只是继承了他爸爸在齐国的宝座,却并没有继承他爸爸在诸侯国之间的“盟主”宝座。随着齐僖公的去世,“盟主”的宝座便被宋庄公占据了。所以,齐襄公有些气不顺,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他也懒得参加。特别是以宋庄公为首的“反郑昭公同盟”,他看见宋庄公就来气,自然更不想参加了。

齐僖公在家闲着没事,手就痒得很。于是,就故意找茬惹事。这年五月,齐襄公领着军队到鲁国边境上去惹事。要是你带着两三个随从来,牵着条狗,还可以说是来溜弯遛狗的,可是你现在带着军队来,明显就是来打仗的嘛!于是,两国军队就在边境上干起仗来。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所以,开战之后,边境上的官员就跑到鲁桓公那里去报告。不报告还好,一报告竟被鲁桓公骂了个狗血喷头。

鲁桓公那可真是指着鼻子骂呀:“你们就是看守边境,领着部队以防万一的。现在敌人来侵略我们的边境,你们跟他干就行了!揍他狗娘养的!这种事还用来报告!”

边境官员挨了一顿臭骂,回去就继续跟齐军死磕去了。齐襄公一看鲁军真的急眼了。就派人说,这是一场误会,请不要介意。鲁国也不想把事态扩大,所以就借坡下驴,也说是个误会。于是,一场边境战争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郑昭公被杀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宋庄公组织了两次“反郑昭公同盟”都没有把他干掉,却想不到郑昭公竟然被自己人干掉了!

当年郑昭公当太子的时候,他爸爸郑庄公打算重用一个叫“高渠弥”的大臣。可是,郑昭公很讨厌这个人。于是,他就跟他爸爸说,希望不要重用这个讨人厌的家伙。郑庄公心想:“我爱用谁就用谁,我是郑国国君。你不让我,我就不用呀!你是我老子呀!你不愿意我用,我就偏用!”所以,郑庄公就特别重用这个人,让他当郑国第一等的大官“卿”。

郑昭公第一次上台,也就干了几个月,就被撵走了。相当于实习不合格,被辞退了。这次他回来之后,打退了两次外国反对他的军事干涉。看来这次他是实习合格,要被长期录用了。

这时,高渠弥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当年这个家伙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我。现在他当了一把手,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还指不定怎样收拾我呢!”所以,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他就趁这年十一月一次跟随郑昭公外出打猎的机会,把郑昭公当猎物给射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高渠弥就和祭仲商量看看立谁当郑国国君。倒是有个现成的国君,就是现在还蹲守在栎邑的郑厉公。可是,他就是被祭仲给撵出去的。他们之间有血海深仇。要是把他迎回来,那简直就是引狼入室,自己甭想活了!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立郑昭公的弟弟子亹当国君。

谁知这又是一个短命鬼国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4 07:08:47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二卷 第十五回 鲁桓公十八年


鲁桓公送死


虽然鲁国和齐国在去年冬天,因为边界的事,有点儿小“误会”。但是,到底还是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这年春天,鲁桓公打算去会会自己的大舅子齐襄公。鲁桓公的夫人文姜也吵着闹着要跟着一块儿去,说好久没回娘家了,也想回去看看。鲁桓公一想,人家也没啥过分要求呀,不就是想回个娘家吗?都十五年没回去了!没问题。这点小事还是事吗?批准!

文姜和她哥哥齐襄公那点事,地球人都知道。就是鲁桓公这只“乌龟”还蒙在鼓里。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人也不好跑来告诉他,说“老兄你被人家戴绿帽子了?”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他俩左手提着一只鸡,右手提着一只鸭正准备回娘家呢!大臣申繻跑来委婉地劝阻文姜。

申繻对鲁桓公说:“两国国君见面,夫人就不用去了吧?”

鲁桓公说:“你这个老家伙,就属你管得宽,人家回个娘家你也管?哪凉快哪待着去。”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申繻心想:“得,有你后悔的日子!你以为我还想管呀!”人家都说这话了,还不走,等着再挨骂呢!申繻也就走了。正所谓“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到了齐国。齐襄公一看妹妹来了,那个高兴就甭提了。十五年不见,还以为今生今世再也捞不着见面了呢?激动地一阵痛哭流涕,真是悲喜交集。之后,自然就旧情复燃了!

老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里到底包不住火。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鲁桓公很快也发现了!发生了这种事,鲁桓公还能饶得了文姜。家庭暴力是免不了的了。文姜就偷偷地把自己受得委屈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哥哥齐襄公。

鲁桓公也不想一想,这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要使用家庭暴力也得在自己家里呀!这不是作吗?

齐襄公琢磨了一下,现在他是跟妹妹闹,要是回了鲁国,还不得跟齐国闹呀!再说,妹妹从此之后也永无宁日了!看来鲁桓公还是永远不回去的好。

鲁桓公和文姜在齐国一直住了两三个月,每次辞行,齐襄公总是找各种借口,或者说路不好走呀!或者说齐国近来风景不错呀!总之是变着法儿让他们多住几天。这都四月里了,还不让回家,鲁桓公就有些沉不住气了。所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去。然后,就跟齐襄公这个舅子好好算算账!

齐襄公一看拦不住了,各种借口都找遍了,只好说:“好吧。想让你们多留几天玩玩,你却总吵着要回国。难道鲁国还有什么宝贝等着你不成!既然你想回去,我就不再留你了!”

鲁桓公一听,挺高兴,终于可以回家了。

没想到,齐襄公又说:“明天,我给你践行。大家一起吃个散伙饭。”

鲁桓公心想吃饭就吃饭吧。不就是一顿饭吗?

他却不知道,这哪里了“散伙饭”,明明是他的“断头饭”。

到了第二天的宴会上,齐襄公是左一杯右一杯地陪着鲁桓公喝酒。不光他自己敬酒,还让自己的大臣也轮番给鲁桓公敬酒。在车轮战术的进攻下,没多久,鲁桓公就和高了!连路都走不了了。于是,齐襄公就派齐国的大力士彭生扶着鲁桓公上车。结果,到达齐国给他准备的国宾馆的时候,却发现鲁桓公已经死在车上了。

原来,彭生在扶鲁桓公上车的时候,两只手掐着他的左右两肋,一用力鲁桓公就肋骨骨折而死。当年,鲁桓公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鲁隐公,今天也被人杀死了!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鲁桓公也算是罪有应得!

文姜和奸夫合谋杀死了亲夫。也就不敢回鲁国去了。只好暂时留在了齐国。
鲁桓公死亡的消息传到鲁国之后,鲁国就炸了窝了。但是,又打不过齐国。所以,鲁国就派人来跟齐襄公说:“鲁桓公不辞辛劳地跑到齐国来和大王睦邻友好,却被暗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大王能给我们鲁国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齐国不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我们只好让各诸侯国一起来评评这个理!大王您就看着办吧!”

齐襄公一看,这件事要吵嚷出去,自己就真的颜面扫地了!说不定还会有“联合国军”的讨伐。说不得,只好拉出彭生来做替罪羊,杀了他堵鲁国人的口。
齐国杀了捏死鲁桓公的彭生,虽然主谋没有受到惩罚,但是总算面子上过得去。也就不再追究了。


子亹送死


俗话说“无独有偶”。送死的不止鲁桓公一个人,还有刚刚上台的郑国国君子亹。这哥俩可谓是“难兄难弟”,连找死都选在用一个时间。

前文说到,郑昭公被高渠弥给射死之后,郑国又立了郑昭公的弟弟子亹当国君。这年秋天,齐襄公带着部队在卫国玩,想起从前的老朋友子亹来,就派人到郑国去叫他来一起玩,说要开个诸侯联欢会。

祭仲劝子亹不要去。为什么劝他不要去呢?原来,当年齐襄公还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子亹曾经和他干过一架。祭仲怕齐襄公还记着当年的仇,报复他,所以劝他不要去。

子亹说:“现在齐国这么强大,郑厉公又躲在栎邑。要是我不去,恐怕他就会率领联合国军来讨伐咱们,再把郑厉公送回来当国君。再说,我和他虽然曾经打过架,有过一点儿小误会,都这么多年了!说不定他早都忘记了。你不用担心。”

祭仲说:“要去,你们去吧。我最近身体不舒服,我就不去了。我留下看家。”

高渠弥一看开国际会议,这是自己露脸的好机会,不可错过。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子亹去了。

事实证明子亹想错了。齐襄公的记性好着呢!当年你小子踹了我一脚,我还记着呢!他以为子亹一来就会给自己道歉呢!结果,子亹却是二话不说。于是,他一气之下就把子亹给做了!想露脸的高渠弥也被车裂而死,罪名是弑君。

祭仲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庆幸自己没跟着去送死。国君又死了,那就再立一个,反正郑庄公的儿子挺多的。于是,他又把流亡在陈国的子亹的弟弟公子婴接回来,立为郑国国君。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5 07:27:25 +0800 CST  
每天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自我表表演。有点儿悲催!!!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5 16:50:31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一回 鲁庄公元年———四年


鲁桓公被齐襄公的手下捏死之后,鲁国人就立鲁桓公和文姜生的儿子为鲁国国君,他就是鲁庄公。虽说齐襄公跟他有杀父之仇,但是毕竟是他的亲舅舅。他也不好意思去找自己的亲舅舅去报仇。就算去也打不过齐国。再说了,要不是齐襄公把他爸爸给弄死,他至少不能这么早当上国君。当然了,他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感谢齐襄公干掉了他爸爸。老话说,大恩不言谢。反正,自从鲁庄公上台之后,鲁国和齐国的关系就处在不断地缓和恢复之中。

就像大海经历过狂风巨浪之后,总要归于平静一样。春秋初期的历史,在经历了鲁隐公和鲁桓公时期各国的相互攻伐之后,在鲁庄公执政的初期,也暂时归于平静。

在鲁庄公在位的前四年里,也不过发生了婚丧嫁娶的几件事。先是,在鲁庄公元年的冬天,周庄王把女儿嫁给了齐襄公。齐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周王的女儿下嫁给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果不其然,到了鲁庄公二年的秋天,她就死了。

在这四年之中,除了周庄王的女儿之外,陈庄公和宋庄公哥俩也死了。宋庄公这个家伙,是个纯粹的战争贩子!自从郑庄公和齐僖公先后死了之后,他就得了志。不仅四处打仗,而且还绑票,不但绑外人(比如郑国的祭仲),而且还绑自己的亲戚(比如宋国的外甥郑厉公)。就是一土匪嘛!

他这一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宋庄公死后,他曾经的“盟主”地位,就被齐襄公接收了。原来这“盟主”地位也跟钱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齐国从很早就想吞并纪国,可是鲁国一直暗中支持它,所以一直到齐僖公死都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到了齐襄公的时候,却有了很大的起色。先是在鲁庄公二年的时候,齐襄公把纪国的三个都邑收归齐国所有。就是这样,齐襄公还不满足,三天两头找纪国的麻烦。纪侯想了想,得,还是破财免灾吧。于是,就派他的弟弟纪季拿着一个城池去给齐襄公送礼。可是,谁也没想到,齐襄公他礼也收了,但是却不按规则出牌!依旧找纪国的麻烦。最后,纪侯实在没办法,就扔下纪国出走了,不跟齐襄公玩儿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爷不陪你玩了!你自己玩吧!

另外,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因为参与了谋杀亲夫,所以也没脸回鲁国来,就一直留在齐国。不过,这四年当中她也没消停,还时不时地还去找齐襄公幽会一下。

历史就像河流一样,有湍急的时候,也有舒缓的时候。此时,这段历史就处在舒缓的阶段。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6 07:37:59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二回 鲁庄公五年——六年


卫惠公返卫


前文说过,因为左公子泄和右公子职发动政变,所以卫惠公被迫流亡到齐国的姥姥家。他之所以到齐国来,一方面自然是来避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舅舅齐襄公能把他给送回卫国去。

既然是外甥求到自己家门上,齐襄公自然是义不容辞。所以早在鲁庄公三年的春天,他就讨伐过卫国,可惜没有成功。

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一次没成功不碍事,只要再接再厉就行。现在,齐襄公刚刚当了盟主,连自己的外甥都帮不了,以后还怎么服众。因此,在鲁庄公五年的冬天,他集合了鲁国、宋国、陈国、蔡国的五国军队,第二次去讨伐卫国,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说实在话,卫惠公子朔也不是什么好鸟。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急子和同父同母的哥哥子寿都死在他的手里。所以,卫国的老百姓都拼死抵抗诸侯国干涉卫国的内政。甚至,就连外人也看不过去,想伸出援助之手。鲁庄公六年的正月里,周庄王手下一个叫子突的人,就带着一些人来救援卫国。可惜,他带领的这点兵力,比起齐襄公率领的五国联军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最后,卫国在坚持了六七个月之后,还是被五国联军打败。这年的六月份,卫惠公就回到了卫国,实现了复辟。

重新回到卫国的卫惠公,就跟重新杀回来的胡汉三一样,开始血腥地报复。当初是谁把我撵出去的,给我等着吧!还有,我走了之后,我的宝座是谁给占着了?

于是,卫国从前的国君黔牟被迫流亡到国外。私下里一看,都是参加联合国军队讨伐自己的国家。最后,想起来,周王室的人曾经援助过自己,还是跑它那里去吧。

左公子泄和右公子职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甭想跑,被逮住之后,直接送到菜市口砍了脑袋。


楚武王之死


说过了北方,现在再来说说南方。楚武王在鲁庄公四年的三月里,又准备去讨伐随国。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一样,要打仗先要到太庙里拜祭祖宗,告诉祖宗一声,自己要打仗去了。好让祖宗保佑自己。而且,在祭拜之前,先要斋戒个三五天。

还没斋戒呢,楚武王就觉得自己的心老是突突地跳,不踏实。估计是心脏病将要发作的前兆。可是,这楚武王也搞怪得很!有了病不去找医生,却把症状告诉了自己的老婆王后邓曼。令人更没想到的是,王后邓曼直接给楚武王下了病危通知,告诉他说,他快要死了。

她是这样说的:“大王,您大概是活到头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祖宗们知道了,所以在你出兵之前,用这种方式提前通知你一声。要是还没打仗您就死了,这是我们的大幸;要是正打着仗您死了,估计这场仗的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知道自己要死,但是楚武王还是率领部队向随国进发。估计,在出发之前,他就写好了遗嘱,万一发生突发事件,比如说自己突然死了,该怎么应对。

说来也巧,楚武王果然在半路上就死了。于是,令尹斗祁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对策,秘不发丧。依旧领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向随国杀来。随侯不知底细,一看大军压境,就屈膝投降了。紧接着,两国盟誓之后,楚军撤回。然后,才给把楚武王风光大葬了。


王后邓曼的“神算”是怎么回事?


根据古文的记载,关于楚武王的死,王后邓曼是早就预料到的。好像她能预知未来一样。其实,不光是她,在历史资料的记载中,这种具有预见能力的人多得很。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古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更聪明?

其实,根据后世众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历史典籍的记载,往往滞后于历史事件的发生。所以,在历史典籍书写的过程中,作者就有意的或者是无意的(比如道听途说)造了一些假,写了些未卜先知的故事。估计,关于王后邓曼对楚武王死亡的预测,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王后邓曼敢在楚武王未死之前就告诉他说“你就要死了”吗?这不是自己找死吗?甭说邓曼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就是有,天命难测,她就拿的那么准吗?要是楚武王不按时死,那她就得提前死了!

因此,我们看历史书籍,不能一切全信,不要被书给骗了。还是,孟子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送别楚武王


楚武王走了,按照惯例,我们也来送送他。

可以说,楚武王是楚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自从有了楚武王,楚国的命运就焕然一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由于他卓越的“表演才能”,他成了《春秋历史》这部“电视剧”当中的名角,因此,就从他以后,楚国的历史才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楚国从前的历史太不全了,也就知道从前谁当过楚王,甚至有很长一段历史干脆就是一片空白。

他的战绩也是相当辉煌的:他三次伐随;和巴国合作围鄾伐郧,伐绞,伐萝没有不成功的。还灭掉了权国。为后来的继任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春秋版“鸿门宴”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楚武王死了,儿子楚文王接着干。楚武王用其毕生精力,扫清了楚国通向中原的道路。楚文王再接再厉,开始向屏藩中原的“三座大山”——申国、邓国、息国——发动进攻。他首先进攻的是申国。

话说鲁庄公六年的冬天,楚文王借道邓国去讨伐申国。邓侯一看自己的外甥(楚武王的王后邓曼是邓国的姑奶奶)来了,就热情地设宴款待。邓侯的另外“仨外甥”——骓甥、聃甥和养甥(这三个人名,听起来就像是人家的外甥)——就建议邓侯在宴席上干掉楚文王。但是,邓侯却不答应。

这“仨外甥”就发狠说:“将来灭亡邓国的,就是这个家伙!要是不早作打算,将来就后悔莫及了!现在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邓侯却说:“我要是把楚文王给杀了,就太没有信义了!他又不是来讨伐我。如果这么干了,我怕别的国家就不跟我们邓国玩了。”

“仨外甥”气得说:“别的国家不跟咱玩,咱自己玩。要是今天不杀了他,将来咱邓国就被他给灭了。想自己玩都不可能了!”

邓侯到底没有听“仨外甥”的话。可惜,邓侯跟人家讲信义,但是人家楚文王却不跟他讲信义。最后,邓国还真就是被楚文王给灭了。

四百多年后,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进行楚汉之争的时候,项羽又把邓侯的这出戏演了一遍,而且演得比邓侯还精彩,还出名。现在的新版电视剧或者是新版电影,总是干不过老版的,但是没想到著名的新演员项羽却把四百年前的老演员邓侯给PK下去了。

从此中国历史上就多一个经典故事——鸿门宴!邓侯主演的这出旧戏却不大有人知道了。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7 09:10:42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09-27 10:01:14
楼主通俗化《左传》的努力值得肯定啊,顶一个!
-----------------------------
谢谢仁兄夸赞。你对《哀江南赋》的注解,也是功德无量。清初的涨潮在《幽梦影》中说:“著一部新书,不如注一部古书。”仁兄所做,诚如斯言。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8 07:23:06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三回 鲁庄公八年


齐襄公之死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齐襄公就用他的死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话说早先齐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去戍守葵丘。当时说好了的,瓜成熟的时候开始值班,等到来年瓜熟的时候换班。戍守一年。可是,一年的时间到了,齐襄公就不提换班这个茬儿。

连称和管至父一合计,是不是齐襄公每天日理万机的,把换班这件事给忘了?所以两个人便派人去求见齐襄公,顺便提醒他一下,该换班了。

他们原以为到时候一提醒,自己就可以休假了。可是,谁也想不到,齐襄公却不许换班。这俩人到这时才明白,原来齐襄公根本没忘换班这件事,而是压根儿想耍无赖,想不认账!两人一商量,齐襄公这个家伙说话不算数,咱也甭替他卖命了。现在军权在握,不如反他娘的!

无独有偶,想造反的不仅只是他两个人。还有一个公孙无知。你道这公孙无知是何许人也?原来,齐僖公有个弟弟叫夷仲年,是一个各国公认的大贤人。齐僖公也特别喜欢他。可惜,他英年早逝。这让齐僖公非常得悲伤。好在他还留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公孙无知。于是,齐僖公爱屋及乌,就把对夷仲年的爱加倍地给了这个侄子公孙无知。让他享受跟当时做太子的齐襄公一样的待遇。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政治待遇上,都跟太子都差不多。这让当时做太子的齐襄公很不爽,心想:“我是齐僖公的儿子,我是太子,你算什么东西!竟敢和我平起平坐!”当时的齐襄公不敢找父亲齐僖公理论这件事,同时也不敢把怨气撒在公孙无知的头上,只好暗暗地把这笔账都算在公孙无知头上,准备着秋后算账。

然而,公孙无知却是一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他对齐僖公的赏赐坦然接受,估计都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了。而且,他还做起了白日梦,心想:“伯父这么疼爱我,说不定将来哪一天一高兴,就连齐国的宝座都赏给我了!”

可是,齐僖公临时的时候到底把宝座传给了自己的亲儿子齐襄公,却没有传给他。这已经很令他不爽了,没想到还有更不爽的呢!齐襄公一上台就降了他的待遇,从正部级一下降到了一般的王公贵族待遇。从此之后,公孙无知就怀恨在心。他不但认为齐襄公擅自降低了自己理所应当的高级别待遇,而且还认为齐襄公抢了本该属于他的齐国国君的宝座。于是,就成天琢磨着怎么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造反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连称和管至父自然而然地投靠到公孙无知的门下。

说来也巧。连称还有一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宫中当妃嫔,但是却不受齐襄公的宠爱。于是,连称就找到她,希望她能监视齐襄公在宫中的一举一动,并且承诺将来大功告成,公孙无知当齐国国君,她就当公孙无知的大老婆,做齐国的第一夫人。

从这时起,一场宫廷政变就在紧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而作为政变被攻击对象的齐襄公还一无所知呢!

这年冬天的十二月份,齐襄公到姑棼去游玩。意犹未尽,又到贝丘打起猎来。谁知就在打猎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没想到,这场意外就成了影响整个春秋历史的一场宫廷政变的导火索。

当齐襄公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猎时,忽然跑出一只大野猪来。跟从他的随从硬说,这只大野猪是公子彭生。彭生就是那个接受齐襄公的命令杀死鲁桓公,后来又被齐襄公当做替罪羊杀死的齐国大力士。

大野猪就是大野猪,怎么可能变成公子彭生呢!可见,齐襄公周围的随从们也都被公孙无知一伙人给收买了。现在,就借着这个打猎的机会,吓唬齐襄公,给他造成心理压力。

可是,人家齐襄公也不是被吓大的。他是地地道道的无神论者。他一听说是公子彭生,就搭弓射箭,冲着大野猪就是一箭。要是没射中也就罢了,可是齐襄公的箭法真不错,果然射中了。这下可坏了!大野猪挨了一箭,疼得受不了,就跟人似的,站了起来,而且还冲着齐襄公直叫唤。这下可把齐襄公给吓坏了,直接从车上栽了下来,脚也给崴了,甚至连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捡!被随从扶上车,一溜烟就冲宫中跑去。

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这帮人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这是天赐良机,就带领部队把齐襄公的王宫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都这时候了,齐襄公还在宫中对着手下大发脾气呢!根本什么也不知道。他叫来管服装鞋帽的“费”,让“费”给自己找鞋子。齐襄公这纯粹是没事找事,不就是一双鞋吗?拿双新的不就得了吗?可是,他就要丢了的那双。“费”说丢了就丢了,何必非得找那一双呢?这下惹火了齐襄公,让人狠狠地抽了“费”一顿鞭子。抽得背上血肉模糊,鲜血淋漓。然后,齐襄公继续让他去找。

“费”没办法,只好到打猎的地方去碰碰运气。可是,他刚走出宫门,就发现叛军包围了王宫。而且还没等他从惊愕中缓过神来,就被捆了个结结实实。带到了公孙无知面前。

他灵机一动,对公孙无知说:“你们也甭绑我,我也想反他娘的!刚刚还挨了那个老贼一顿鞭子!不信你们看看我的背上。”

解开绳子,扒了衣服,果然看见他的背上伤痕累累。于是,公孙无知就相信了他。接着便询问他宫中的情况。

“费”建议说:“现在,我先进去。我们来个里应外合。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公孙无知自然答应了他的计划。可是,他进去之后,就把造反的事报告了齐襄公。而且不仅把齐襄公藏了起来,还找了一个长得跟齐襄公差不多的侍卫孟阳放在床上,假扮齐襄公。

做完这些事,他就拿着刀杀了出来。公孙无知一看,知道被这个家伙给耍了,就疯狂地进攻王宫。“费”战死在宫门之下。

“费”虽然只是一个管理衣服鞋帽的小官,但是他的人格却是伟大的!足以让后世众多的文臣武将汗颜!

乱军攻到宫中,手起刀落就把床上的孟阳给杀了。然而,公孙无知却看出了破绽,说道:“这个家伙看起来很像齐襄公,却不是真的,是个赝品!”这一说可炸了窝,要是找不到齐襄公,他们的政变就彻底失败了。于是,他们就在宫中翻箱倒柜地找齐襄公。

真是“命该如此莫怨天!”原来,“费”临时把齐襄公藏在窗户底下的帷幕后边。而他却不小心把一只脚伸了出来。叛军看见有只脚,就把他拖了出来。经确认无误后,手起刀落,送他回了老家!

公孙无知当初为什么造反呢?不就是为了当国君吗?现在齐襄公死了,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齐国国君。真是好不得意!不用说,连称的那个堂妹也如愿以偿的做了齐国第一夫人。连称和管至父都得到了提拔,参与叛乱的士兵也得到了赏赐。这些都不在话下。


拜拜了,齐襄公


齐襄公死了,虽然我并不太喜欢他,但是少不得也来送送他。

不可否认,齐襄公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不然,他也当不了诸侯国的盟主。但是,他的毛病也忒多了点儿,否则,他也不会只干了十二年就被人杀死。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他的这些毛病:

第一点是生活作风问题。特别是他跟妹妹文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太让人牙碜!这虽然不能说是他的一个致命伤,但是他却因为这个原因,把鲁桓公给杀了。从此之后,鲁国和齐国的关系就相当得微妙了。不论两国怎么弥缝,总有一种不信任感难以彻底祛除。

另外,也因为生活作风上的问题,难免喜新厌旧。这也是造成连称的堂妹成为监视他的间谍的一个原因。

第二点就是言而无信。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别国言而无信,有时也是难免的。这个还可以理解。但是,对自己的属下,特别是握有军权的属下言而无信,这不是找死吗?连称和管至父的造反,纯粹是他逼的,怨不得别人。

第三点是喜怒无常,心胸狭窄,任性妄为。就因为很多年之前,跟郑国的国君子亹有点小误会,就把人家给杀了。这实在说不过去。还有对管理衣服鞋帽的“费”的鞭打,这纯粹是拿人家当出气筒!好在“费”是个大大的忠臣,不然他死得还要更快一些!

第四点是有些优柔寡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处理公孙无知的问题上,既不能斩草除根,也不能防范于未然。实在是失策呀!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齐国送走了一个不着调的国君,却马上就要迎来一位春秋历史上堪称伟大的君主——齐桓公。现在,就让我们耐心地等待他的出场吧!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8 09:03:02 +0800 CST  
@乱石惊涛 2012-09-28 10:54:30
我写一个帖子就累的快吐血了,老兄好几个一起写,精力超强啊,佩服!尤其是左传这个,知音难觅啊!
-----------------------------
我哪有这么厉害!我正在写的只有两个帖子《春秋物语》和《我和“唐诗”有个约会》。其他那些是从前的存稿。而且,《春秋物语》我先存了几章,作为一个缓冲,然后尽量每天写一篇。近来收庄稼,没空写,全靠存稿过日子。只有《我和“唐诗”有个约会》是现写现发,前一个晚上写好,第二天早晨发上。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8 12:52:06 +0800 CST  
春秋物语 第三卷 第四回 鲁庄公九年(上)


公孙无知之死


常言道“恶人自有恶人磨”。去年冬天,公孙无知才通过宫廷政变上了台,今年春天就被人杀死了。正所谓“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早先的时候,公孙无知曾经虐待凌辱过大夫雍廪。这年春天,雍廪趁着公孙无知外出游玩的机会,把他给干掉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齐国的国君又出缺了。但是,有资格继承宝座的继承人却都不在国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初齐襄公即位之后,他的弟弟们看他喜怒无常,恣意妄为,都觉得齐国是一个是非之地,所以都如鸟兽散,跑到其他国家避难去了。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公子就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子纠因为他妈妈是鲁国人,所以他就在召忽和管仲的辅佐下跑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跑到了莒国。公子小白为什么不也跑到他姥姥家去呢?原来,小白的姥姥家在卫国。比起鲁国来,卫国的实力就差得太远了。而且,卫国距离齐国比较远,跟鲁国比也远得不少。所以,他就选择离齐国很近的莒国。万一齐国有个风吹草动,自己回去也比较方便。

管仲和鲍叔牙虽然辅佐着不同的公子,但是他们却是极好的朋友,而且简直就是几千年来“朋友”这一行的楷模。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同时辅佐一个公子呢?

在经济上,有一个降低投资风险的定律,说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不能把所有的钱投资在同一个项目上。否则,万一赔了,岂不是彻底完蛋了?其实,在政治上也是一样,不能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一个人、一个党,甚至是一个国家上。

举个例子来说。在三国的时候,有魏、蜀、吴三个国家。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瑾弟兄三个人就分别在这三个国家干高级公务员。将来不论哪个国家统一了中国,他们诸葛家都不会有灭顶之灾。

再举个例子来说。当年,国共两党争夺天下的时候,有些人家的孩子就有的在共产党这边,有的在国民党那边。将来无论哪个党派得了势,他们家都不会完蛋。

现在,管仲和鲍叔牙也是这样。一个辅佐公子纠,一个辅佐公子小白。齐国的公子当中,就数他们两个人有戏。所以,将来,无论谁当了齐国国君,都会拉对方一把。相比较而言,公子纠将来当国君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从年龄上来说,公子纠比小白大,要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即位的话,他的位次要靠前一点。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人的姥姥家的实力,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在当时,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当上国君,“外援”是相当关键的。假设他们两人是两支足球队吧,他们在外援上的差别,好比是公子纠的外援是巴西球员,而公子小白的外援是中国球员。谁更厉害一些,就不用我说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在政治上一切皆有可能。保不齐谁能当国君;就算都能当上,也保不齐谁先当。所以,两个人商量好,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在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地握着手,为将来做着打算:“苟富贵勿相忘”!要是自己发达了,千万不要忘了拉兄弟一把。

然后,洒泪而别。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千古美谈。我们不得不说一说。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千古美谈,可没那么容易,不是谁想弄一个就能弄一个的。

话说管仲和鲍叔牙是发小,一起长大,知己知彼。鲍叔牙知道管仲这小子有大本事。所以事事都让着他。两个人家里都不富裕,所以两个小青年就打算去做买卖,所谓“逐什一之利”是也。说干就干,两人就到南阳去做买卖。可是,挣了钱之后,管仲就有点儿不地道了,本该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可是管仲自己却多留了一些。但是,鲍叔牙却一方面替管仲开脱,另一方面自我安慰,心说:“谁让他家比我家还穷呢!多拿点儿就多拿点儿吧。”于是,他一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除了做正经的买卖,管仲还时不时地给鲍叔牙出点歪点子,干点儿投机买卖。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弄得鲍叔牙更揭不开锅了。可是,鲍叔牙又一方面为管仲开脱,另一方面自我安慰,心说:“做买卖有挣就有赔,不是管仲没本事,而是天时不利!”鲍叔牙从来没为这种事抱怨过管仲。

既然做买卖赔了,那就干公务员吧。这个工作没风险。每月按时领工资。据不完全统计,管仲先前曾经三次干过公务员,但是每次都让人家给打发回家。可是,鲍叔牙却并不因此就看不起他。他还是一方面替管仲开脱,另一方面自我安慰,心说:“那些家伙都是些有眼无珠的东西,他们怎么能赏识管仲的才华呢!”还是照旧跟管仲一块儿混。

既然干公务员人家不收,那就投笔从戎吧。于是,管仲又去当兵吃皇粮。结果,管仲打了三次仗,每一仗属他跑得最快,堪称“管跑跑”。都到这个份上了,鲍叔牙却依旧一方面替管仲开脱,另一方面自我安慰,心说:“管仲不是怕死,他是怕自己死了,自己的老娘没人管。所以,才每次都跑得比兔子还快。”

管仲也想好了,自己不是当兵的料。那就再回来当公务员吧。希望能碰上个明君。后来,俩人都在齐国做了齐僖公儿子的师傅。

再后来,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当了国君,而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却被鲁国人不得已杀死了。他当了齐国的阶下囚。都当了阶下囚了,鲍叔牙却没有忘记当初两人分手时的约定,“苟富贵勿相忘”。又把他举荐给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而且他的地位比自己的还要高。

管仲果然不负鲍叔牙的期望,帮助齐桓公做了春秋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在管鲍之交的背后,一方面是管仲确实有才能,而且是大才,而另一方面是鲍叔牙有容人之量。管仲的才能已经是很难得了,更难得是鲍叔牙的容人之量。俩人搁一块儿才成就了这个千年美谈!要是两个条件缺一个,那可是不行滴!于是,我不得不在此声明:专业表演,切勿模仿!

楼主 人似花花似剑  发布于 2012-09-29 07:29:48 +0800 CST  

楼主:人似花花似剑

字数:114017

发表时间:2012-08-29 23: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0:29:04 +0800 CST

评论数:1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