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复仇
在皇帝西入剑南,太子北上灵武的时候,安禄山也在洛阳得知了消息。无论如何,幸福对他来的太突然了,潼关战役打败哥舒翰,就是一个让他感到意外的惊喜,之后还担心官军会反攻,此后一连十多天都在潼关观望,根本没敢让崔乾祐乘胜追击。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老皇帝竟然会撇下京师的官员和百姓,直接跑路去了剑南。
都说男人对自己狠一点,可这老男人对自己也过于凶狠了。
在两位内鬼崔光远和边令诚的迎接下,安禄山的心腹大将,刚刚任命的西京留守孙孝哲骑在马上,趾高气扬进入了长安。此人和安禄山的关系十分有趣,他能得到这样的重用,说起来还不是靠的自己,而是靠的老娘。他老娘是安禄山的姘头,十分讨死胖子喜欢,所以连带着就爱屋及乌了(母为禄山所通,因得狎近)。奉着安禄山的命令,孙孝哲先让士兵们在长安大掠了三天,然后接受了许多朝廷大员的投降。
在众多降臣降将中,有几位曾经位高权重的人物。陈希烈,这家伙晚年不得志,被杨国忠排挤,失去了相位,皇帝逃跑都没带上他,心怀不满,所以投降。有张均、张垍,这两人是张说的儿子,其中张垍还是驸马,但是因为政治失意,对朝廷失望,也在这时萌生了异志。
他们的投降,对朝廷威信的打击无疑是重大的,所以在叛乱平定之后,他们也没有落到什么好的下场。
安禄山对他们倒是没什么成见,顺手就给他们请来洛阳,封官许愿,给予了优厚的统战待遇,简单任命一些官员之后,叛军建立了在长安的统治秩序,然后安禄山便开始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复仇。

安禄山当然是有仇必报的。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儿子被姓李的杀了,他当然也要杀几个姓李的作为报复。什么?你说皇帝的近亲都跟着跑路了,那杀几个远一点的也是可以的嘛。安禄山让孙孝哲逮捕了留在长安的霍国长公主和一众王妃、驸马,在崇仁坊外的街道上,用凶残的手段,剖腹剜心,祭奠了安庆宗。一同遇害的,还有二十多个姓李的宗室。
那些跟杨国忠关系好的,以前不讨自己喜欢的,当然也要报复,这些人一共有八十多个,他们的死法十分凄惨,全部被铁锤砸开脑袋,脑浆迸裂,暴力击杀。

做完这些之后,叛军在长安就停下来了,大概是觉得占领长安就万事大吉了,安禄山并没有把逃跑的皇帝太子放在心里去,没有让孙孝哲乘胜追击,彻底歼灭唐朝西逃的势力。只是分兵四出,让叛军去进攻中原的一些地方。
洛阳朝廷久久没有传来命令,孙孝哲和手下们无事可干,在长安的主要工作就剩下了纵情享乐,日夜酗酒。
这也是李隆基能平安到达剑南,李亨能顺利去往朔方的重要原因。
叛贼就是叛贼,目光短浅,改不了过把瘾就死的德行,无论安禄山多能打,叛军多么强大,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破坏者,不是建设者。即使他打下了很多地盘,打下了洛阳长安,他也没有能力缔造稳定的统治秩序。
这样的人,是注定成不了真命天子的。他的皇位,是注定坐不长久的。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0 21:10:26 +0800 CST  
[18]
李亨的队伍很快抵达了平凉(甘肃平凉),这个地方属于关内道管辖,而当时兼任关内道采访使的正是朔方节度使,严格来说,到了这里,也算到达目的地范围之内了。同时这里还是唐朝重要的马场,李亨在这里一下就补充了上万匹战马,军势复振。
耐人寻味的是,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亨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北上,而是在这里停了下来。
而如果要真正到朔方的话,他本该要去的地方,应该是朔方军区的驻地灵武。
他留在这里,到底是想干什么?是在等待?还是观望?

灵武来信
此时此刻,李亨的心里是没底的,自己离开父亲,北上朔方,虽得到了允许,却并没有正式的审批手续,他目前的身份,只是一个空头太子,并没有任何其他头衔和实权。
他不清楚,当地的头头脑脑对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节,什么人都不一定靠得住啊。贸然前往,万一人家不欢迎,或者没准备好,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宁可等形势明朗一些,再做决定。
看看情况再说吧。

然而小小的平凉似乎注定容纳不下李亨这条真龙,在平凉待了不久之后,一位神秘的来客便来到了这里,顿时让李亨大喜过望。因为这位客人,正是朔方军从灵武派来的使者,他带来一封书信,热情殷勤地告诉太子,平凉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位置又偏僻,不是久留之地,所以太子殿下,您不如跟我一起去灵武吧。
这话正中李亨的下怀。
他想去的,本来就是这里啊。
李亨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带上队伍跟着使者,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
作为朔方军区的驻地,灵武城地势险要,兵精粮足,易守难攻,以这里为基地,才是平叛最好的选择。在叛乱爆发,皇帝跑路之后,唐朝终于有了一个平叛的指挥中枢。此后平叛的一切故事,都将从这里上演,并拉开序幕。

当然,在李亨在踏上去往灵武途中的时候,估计他内心的想法应该也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除了平叛之外,他心里也正在思考着另一件事情,而当时的情况是,这些迎接他的人,心中也无疑正还怀着一种同样的目的。
更有意思的是,以李亨的经验和直觉,可能他也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事已至此,双方也算得上是心照不宣了。
不用绕关子了,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不在家,事情被手下们做主,裴冕、杜鸿渐和魏少游很快便联合了一帮人,劝说太子要赶紧做一件事情——称帝。
不称帝,就无法凝聚人心,不称帝,很多事就名不正言不顺,只有称帝了,你才是真正的主心骨,才能发号施令。我们大家伙跟着你混,也能有个大好前途。称帝这件事,对你好,对我好,对大家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既然是这样的好事,咱们为什么不干呢?
这样的好事,李亨又能怎么拒绝?假装推让一番,便默许大家去搞筹备工作了。
经过三番五次,你来我往的推辞,李亨还是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在强大压力下,竟然一连拒绝了五次(一般都是三次),可到底还是盛情难却,终于先上车后买票,在没有报请父亲批准的情况下,于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南楼接见了群臣,正式称帝登基。
改元至德,这一年便是至德元年。
在我看来,这一年还有另一个名称,平叛元年。
开元天宝过去了,大唐全盛的时代落幕了,等待李亨的,将是一条无比艰辛曲折的道路。而他不会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七年。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1 21:45:21 +0800 CST  
值得一提的是,来到灵武不久之后,李亨的家里还发生了一件事,一件喜事。他的老婆张良娣生了。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老婆能生出一个大胖小子,无疑给了李亨莫大的安慰。而这位张良娣的表现更是优秀,生下儿子只过了三天,连个月子都没做,就下床拿出针线,给战士们缝制起了战衣。
李亨十分感动,跟张良娣说,身体要紧啊,你还是别干了吧。张良娣抬头对着老公一笑,手上的工作却没有停,只说了一句,这是我该休息的时候吗?然后便埋头继续干了起来。
张良娣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温柔体贴到让李亨心疼。
自嫁给李亨之后,张良娣一直跟太子情投意合,相敬如宾,北上灵武的时候,她早已经有孕在身,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却总要挺着大肚子睡在床的外侧,李亨问她,打仗又不是你们女人的事情,何必这样?张良娣这样说,打仗我是不会,但是万一坏人来了,我可以给你挡着。
可能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李亨的心就被张良娣彻底俘获了,此后终其一生,李亨都对这位爱妻言听计从,再也没有改变过。也可能是从这时候起,李亨也光荣延续了一个许多唐朝皇帝都保持的优良传统——怕老婆。
李治怕武媚娘,李显怕韦后,李亨怕张皇后......有了这些前辈们,李亨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只是李亨没有料到,她这位爱妻在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表面之后,还暗中隐藏着另外一副面孔,狰狞可怕,工于心计,心狠手毒,在不久的将来,她还要跟李亨最信任的朋友和另外两个儿子,展开一段你死我活的斗争。

李亨在灵武的小朝廷还处于草创阶段,跟在长安的时候相比,一切都显得十分简朴,甚至简陋、寒酸。但是他的家在这里,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孝顺的儿子,这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胜利的希望。
而在天下人的心中,灵武也是一个有感召力的地方,称帝继位的李亨就是一面旗帜,灵武就是天下平叛的圣地,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投身朝廷,复兴唐朝。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李亨北上灵武,建立朝廷,广大的中原地区可能真的就要落入敌手了,那搞不好唐朝的国运真的就在这场大乱里打住了。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1 21:45:36 +0800 CST  
@股市小歪 2020-03-21 19:38:44
比公众号上面少了一段。
-----------------------------
你一说我也发现了,搞不懂天涯的g点在哪里啊,要是再补充又怕会乱套,真是没有办法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1 21:50:54 +0800 CST  
[19]
在这些来灵武投奔的人当中,不乏有人怀着投机政治、飞黄腾达的野心,但也有很多人是怀着报效国家的信念,只是想为朝廷做点事情,并没有什么私心,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人,足以配得上国士无双这一称号。
这个人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过,叫做李泌。
在唐朝历史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厉害的人物,文臣、武将、诗人、画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
但是像李泌这样的人物,我想不出能用什么名词来概括他的身份,因为他这种类型的人好像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古往今来独一份儿,以至于让我实在无法武断地给他贴上一个简单的标签。
或许最适合他的头衔只有这一个——山人。

山人李泌
如果要介绍李泌,就必须从他小时候的事迹开始讲起,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神童。神到什么程度呢?七岁就能写命题作文,还读了许多老庄的书(有境界),并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证。
我们说骆宾王、张九龄是神童,那是民间自发认可的,而这位李泌,可是有朝廷背书的。
差不多就是在七岁这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神童的事迹被皇帝知道了,于是召进宫里去,见了一面。当时李隆基正在跟老朋友张说下棋,看到小神童来了,张说有心考考这孩子的学问,便出了一道考题,叫做“方圆动静”。然后,张说给出了规范的例文:
“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意思是照这样写一篇就行了。小李泌不慌不忙,思考片刻,在皇帝和宰相面前,应声口述了自己的回答: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对于这个回答,我认为可以下这样一个评语——完美。一方面,与题目完美对应,对仗极为工整,另一方面,你仔细读一读的话,就会发现这比张说的例文还要高出一层境界,例文中的棋局,不过给出了棋生棋死这样简单的描述,李泌的答案,却上升到了“智”和“义”的高度。而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是出自一位七岁的小孩子之手,一时之间,皇帝和宰相都被惊到了,两人不由得停下了紧张的对弈,对他细细打量起来。
对这个经典的启蒙励志故事,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里面就隆重表扬了一句:“泌七岁,能赋棋。”
李隆基非常高兴,自己治下的时代能出这样的神童,自然是一件喜事,让他感到十分光荣,他对小李泌赞不绝口,派人给家里送了一大笔钱,并叮嘱他的家长说,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你们可要好好培养。
要说能培养出这么聪明的小孩,李泌的家里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事实上他的家庭背景很不简单,祖上就是名列北朝八柱国之一的大人物——李弼,算起来,跟那位瓦岗李密还有点亲戚关系。父亲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据说家里光藏书就有二万多卷。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2 21:46:42 +0800 CST  
这次皇帝召问,正式奠定了李泌在神童中的童星地位,此后他便拥有了夺目的光环,一直受到各位名臣、文士的特别关照和另眼相看。比如张九龄就特别喜欢他,经常把他请来家里,谈心聊天,称为“小友”。
长大以后,李泌成了一个十分博学的人,几乎无所不读,无所不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学问,人家没有那么庸俗,读书不是为了当大官、赚大钱,而是喜欢寻仙问道,琢磨神仙方术,没事就在山里隐居。
可因为名声太大,水平太高,皇帝也不允许他去当闲云野鹤,不久便召进宫里来,当了太子的侍读,陪着少年时代的李亨读书。
就是在那时候,两人结下了深厚并保持终生的友谊。而太子对李泌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叫做“先生”,也就是老师的意思。
在知道这个称呼之后,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李亨的年龄比李泌还要大十岁。
能让大十岁的一国太子喊你当老师,我们可见李泌的天分和才华,是足以傲视天下的。
两人亦师亦友,亲密无间,实在是国家之幸。
安禄山叛乱爆发之后,李亨撇下老爹,北上灵武,曲线救国去了,李泌闻知之后,意识到接下来会有大事发生,也辞别自己的家人,赶赴过来,打算帮这老学生一臂之力。身穿白衣,飘飘然来到灵武的宫廷里。
在灵武这个地方,李亨人生地不熟,并没有多少铁杆儿。老朋友的到来,让他喜出望外,马上把李泌请进自己的卧室,促膝长谈,一叙旧情,之后李泌就留下来了。他待的时间比较多的地方,是李亨的卧室。
俩人“如胶似漆”待在一起,号称“出则联辔,寝则对榻”,时间一久,怕是把老婆张良娣都挤的没地方去了。
也经常一起出门,一个穿黄衣服,一个穿白衣服,与其他人衣着的颜色都不相同,于是很快,军中便流传起了这样一句话:“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
一白一黄,成了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山人李泌,就是李亨的军师,就是平叛的大脑。

之后的形势渐渐好转,不久之后,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率五千人马到达灵武,再不久,安西军区也派来了七千人马,最后,两位重量级人物,郭子仪和李光弼也亲率五万大军,抵达灵武,向新皇帝李亨汇报了工作。
到了这会,李亨的平叛大业才算是初具规模,成气候了。人才济济,兵强马壮,虽然偏居一隅,却已经有了和叛军对抗的本钱。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2 21:46:55 +0800 CST  
太上皇
此时此刻,李隆基已经到达了剑南的首府成都。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可是刚安顿好没多久,一位来自灵武的使者就到了,然后他就得知了那个出乎意料的消息。
太子已经先上车后买票,在灵武登基称帝了。
李隆基愣住了,久久之后,发出了一声苦笑,其实从爷俩分道扬镳的那一刻起,他就该想到这一天了。
说来有点尴尬的是,就在几天之前,李隆基还在路上下了一道命令,让太子当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导平叛,其他几个儿子分镇诸道,各自募兵(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盛王李琦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丰王李珙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其用意也是很明显的,几个儿子各自为战,居中调停的就只能是自己,自己就还能把持大权。
可万没想到,李亨这倒霉孩子竟然连大元帅都不稀罕,直接继了大位,结结实实涮了自己一回。这让他措手不及,没有一点点防备。
思虑再三之后,李隆基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时候是应该顾全大局的,皇帝都当上了,难道还能给他撤了不成?煮熟的鸡蛋,难道还能再变回生的吗?
李隆基很快从震惊中恢复过来,顺水推舟,高风亮节地宣布,太子干得好啊,我早就有此意了,然后便宣布退位太上皇,一切事务都归皇帝处理,要紧的事情,只需事后报告自己即可。
要说当过皇帝的人想的还是周到,既然太子称帝的时候没有经过自己许可,那他就缺少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于是李隆基便让韦见素、房琯带上那两样最重要的东西——玉玺和册书,去往灵武,交给太子,给他一个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身份。
太上皇和皇帝的权力交接,是平稳的,顺利的,无论李隆基之前做过什么,错过什么,他在这时候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楼主 皮唐先生  发布于 2020-03-22 21:47:08 +0800 CST  

楼主:皮唐先生

字数:960351

发表时间:2017-11-28 06:10: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23 06:13:44 +0800 CST

评论数:128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