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往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开个连载,聊聊车圈的恩怨情仇,

还望大家多多交流。

(上个帖子因为id有问题,重新发一个。)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5 13:55:41 +0800 CST  
先来一波奇瑞,最近因为混改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5 19:37:10 +0800 CST  
9月2号,奇瑞发文,增资混改项目再次启动。
之后神秘投资人腾兴长三角浮出水面,据说交了40多个小目标的保证金。
谁都知道今年是汽车行业的寒冬,挑这个时候下手的,要么就是真有魄力,要么就是…
咱们这里不讲阴谋论,
只是当年一起搞自主的穷兄弟,吉利多面出击,搞什么成什么,大哥姿态已现;长城在SUV领域的地位已无人能撼;比亚迪新能源玩的贼溜。
反观曾经的自主一哥奇瑞,生生混到了二线梯队,不胜唏嘘。

现在说起奇瑞掌门,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尹老板,
其实奇瑞1996年开搞,尹执掌奇瑞,是2004年,
在这之前,攒局的是詹夏来,
詹早先是在安徽省里当秘书,
后来到芜湖当市长助力,主管汽车这块,
之前江铃和重汽篇里就提过,
中国的整车厂,早先都是上边规划的,像江西、济南、芜湖,如果按正常套路,基本是不可能诞生大型整车厂的,
但实际上他就有了,
就是有那么一波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远见,生生开创了今天的局面,
詹就是这种人。

其实早先芜湖和汽车还有点别的渊源,
一汽当年的一把手是耿昭杰,
耿是安徽人,
汽车行业真正的神兽级别的元老,
芜湖这边跑到一汽找耿,
就有了后来的一汽扬子,
不过扬子搞客车底盘,一汽自己在这方面也不擅长,后来发展并不好。

后来初创奇瑞,詹从一汽挖来了人力部长马青,
马青推荐的,就是尹同耀,
尹当时在一汽当车间主任,还去德国学习过,
虽然也是安徽人,
但九几年能在一汽工作什么概念?有点岁数的东北老铁一定懂,
搁谁能愿意从一汽跑到芜湖来。
后来詹打着考察的名义去了一汽,
晚上自然是和安徽老乡吃饭,
觥筹之间,尽显xx本色,
按尹后来的回忆说,
当时他们几个都觉得詹官很大,不差钱,张嘴就是正在和外国公司谈大项目。
后来到了芜湖,
等着他们的,是茅草屋,和30万块钱。

有什么说什么,30万,买两台标杆车都不够用,其他的就更别想了,
但奇瑞是安徽省和芜湖市出资成立的企业,
在这点上,
和当年的亲儿子三大三小自然是没得比,
但比起同时期的其他民营自主,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后来奇瑞花了2000多万美元从国外买回来福特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那时候人是真拼,
外国佬不给好好组装生产线,就自己干,
8000多吨的设备,自己摸索着装好,
据说尹当时累的太狠,走着路就睡着了,直接干到了柱子上,脸上挂了彩。
1999年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
在吉利还要跑到天津买丰田发动机的时候,奇瑞已经用上了自己的,
后来丰田看吉利卖的太好,发动机还不卖给吉利了,这都是后话。
之后第二代发动机找的AVL,
搞发动机的老铁应该知道这公司有多吊,
现在网上吹奇瑞三代发动机的文章很多,
列一堆参数,说不输奔驰宝马,
还有拿奇瑞和本田比的,
不过怎么说其实不重要,汽车这行,唯一重要的,是要上量。

说回汽车,
奇瑞第一款车风云,
基本是逆向开发,
尹他们是从一汽出来的,
风云的底盘参考的捷达,
有的件逆向的太粗暴,
把大众的vw标都原封不动抄过去,
为这事儿,后来还和大众扯过不少皮。
不过逆向这事儿,
真的不用大题小做,张嘴闭嘴就又是国货怎样怎样,
这招小日本,棒子都用过,是后进者的不二选择。
车身找的台湾福臻,
在这又显现出了奇瑞的国企优势,
吉利的第一款车,就是豪情,
车身就是钣金工照着夏利敲出来的,
哪有钱开车身模具!
后来豪情卖了好几年,图纸才由工程师慢慢补上。

之后火遍大江南北的QQ,
虽然造型还是逆向,
和大宇还为造型这事儿打了官司,
但这款车确实有了自主的设计在里边,
就是佳景,
当年标致和东风成立神龙,
神龙中法双方都是投了大钱的,
富康卖的也还可以,
但就是那么一直亏一直亏,
法国佬不靠谱是出了名的,但神龙汽车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培养了一批人,
佳景就是沈浩杰从神龙拉了一波人成立的,
那年头有经验的汽车工程师还是稀罕物,
设计公司也是整车厂心头好,
靠着qq的成功,
沈先去了奇瑞,后来到力帆当副总裁,
不过力帆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去年9月份,沈又从力帆离职。

其实在QQ之前,
差不多2000年左右,
基本上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为一个事儿发愁,
就是户口,
那时候汽车行业高度管制,除了钦点的三大三小,别人根本没的玩,
直到加入WTO之后,外资品牌大量进来,才放松了些。
奇瑞风云出来,
别的地方卖不了,
芜湖就自己采购了一批当出租车,
这第一批车,质量差的不行,
后来合肥也采购了200台当出租,
没半个月都被退了回来。
卖到别的地方的,也都是挂皖牌,
但偷偷摸摸的卖不是长久之计,
各家开始各显神通,
比亚迪收的秦川,
奇瑞走的是挂靠大集团的路子,
最早找的是一汽,
毕竟奇瑞的初创很多都是一汽出来的,
但风云抄的就是一汽捷达,
一汽根本不答应,
二汽当时正为神龙发愁,没时间管这些,
最后找到上汽,
刚开始上汽也是不答应的,
后来在经贸委盛华仁的说和下,
奇瑞送给上汽20%的股份,
上汽搞了个,不投资,不管理,不担风险,不分红的四不原则,
勉强答应下来,
之后上汽自己的自主一直没打开局面,
奇瑞的销量却一飞冲天,
2002年卖了5万辆,
上汽后来想搞个增资扩股,
控股奇瑞,
但芜湖这面说什么也不答应,
自己的猪好不容易养起来了,怎么能转手送人。

作为国企,
其实奇瑞也一直再探索合资的事儿,
最早接触的美国梦幻公司,
后来又和克莱斯勒接上了头,
打算引进类似QQ的小型车,
但后来都不了了之,
不过美国梦幻公司在和奇瑞谈的时候,
曾向索罗斯以及一大批投资机构发过投资邀请,
其中就包括一家以色列公司,
后来这家公司直接跳过美国梦幻公司直接来和奇瑞谈,
两家最终谈妥,
就是后来的奇瑞量子,
也就是后来的观致,
不同于其他合资厂,
这次外资带来的并不是技术,
而是dollar,
观致成立时,逼格之高,根本不是普通工程师能直视的,
全球各大汽车公司招人,用最好的供应商,最好的设备,最优的资源,
搞了一地鸡毛。
其实也很好理解,
如果砸钱就可以的话,
红旗老早就应该全国第一了。
现在宝能接盘,
新动作不少,静待后续表现。

2006年的时候,
奇瑞还和乌拉圭办过一个合资厂,
专门搞防弹车。
2011年和捷豹路虎合资,
国产化推进很快,产品线也算丰富,
但就是出不了爆款,
加上路虎小毛病贼多,
这两年表现越来越差,
常熟工厂动不动就放假。

至于之后的事儿,
真是没什么好说的,
去年吉利的销量杀进了前四,
奇瑞排到了15。

2004年的时候,
有人写文章攻击詹,
说什么红顶商人,
拨动了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詹被迫退出奇瑞一把手,
2018年,尹正式递补安徽省委委员。
亨通。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5 19:38:39 +0800 CST  
好像没人看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5 22:29:57 +0800 CST  
前段时间无锡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咱也聊聊超载和重卡的事儿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7 21:23:14 +0800 CST  
其实不是新鲜事,
2012年哈尔滨眀滩大桥被4辆大货压塌,2人立即死亡。
2015年广东河源奥赣高速出口,同样是4辆大车,1死4伤。
历史只是重复。
不出意外的话,无锡这事儿,估计到不了后天,就会被忘光。

超载原因就不说了,就是钱,多拉的每一吨,都是money。

为什么能超载
超载是个系统性工程,是所有产业链参与者都是同谋,
卡车设计时,实际的承载能力至少比所标的承载值翻倍,而且你还不能说他有问题,我安全系数搞大点有什么问题?
车买回来搞改装,有成套的解决方案,货箱加大加高,钢板加厚,刹车加滴水。
用户的需求在那里,不去满足,就会被淘汰。

为什么难治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多,700多万业主,1350万辆车,90%是私人的,里边还有承包,挂靠现象,盘根错节。

古代用大运河运粮食,漕运参与的人数和船,和这比差了好几个量级,都能孕育个青帮出来。把这么一大批零散的人管起来,很困难。

难管不是不能管,毕竟现在技术手段发达,这个月不还花呗,很快就会尝到恶果。谁来管?

早先是有中汽公司,但那也只能管到各大主机厂。后来中汽权利下放,实际的情况就是,跟汽车相关的衙门非常非常之多,大家都想管(审批、罚款),但没人想统管。

各罚个的钱,从源头开始,系统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没人干。

2016年交通部长在人大常委会又再提超载入刑,但关于标准,又开始扯皮。

2004年发布的GB1589,规定轴荷,重量限值。
7天后,公安部交通部发布219号文,同样对这个事情做了规定,但限值提高了11%—22%,
悬而未决。

而且这行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如果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那守规矩的人,会被饿死。


能不能治?
能,简单粗暴来说,就是重典。
直接罚到怀疑人生。

执行起来,很困难。
现在不是2000年那会儿了,跑大卡车的利润非常低,很多都是穷苦小老百姓,
2013年河南永城,大车司机超载被罚,当着执法人的面,直接喝了农药。
很多人都是贷款买车,每个月车贷要还。
小老百姓活不下去会干什么,想必大家都清楚。
xx是第一要务。

另一方面,不超载,各行各业的运输成本必然增加,传导到消费端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又要喜迎涨价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看不到快捷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么就是有类似支付宝这样的企业出现,倒逼xx改变。
要么就是新的运输方式出现,替换重卡公路运输。

难搞。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7 21:24:07 +0800 CST  
接着说重卡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9 21:09:15 +0800 CST  
现今说起重卡,
是一汽和二汽轮流当老大。
但早先,中国真正根正苗红搞重卡的,
是三汽,
也就是重汽、陕汽、川汽,
三家的事儿,跟三国演义有一拼,分分合合。

先说重汽,
重汽在济南,
最早是解放战争时接收的405修理厂,
后来上边统一规划,围绕着一汽解放和南汽跃进搞配套,
一汽还好,说到给南汽配套,济南这边不乐意了,
南汽早先是405修理厂,
你405我401,大家差不多,
凭啥你搞整车,我围着你转,
之后就是传奇厂长王子开上线,
是的,跟之前江铃篇里的孙敏一样,
这种没生在好地方,但后来崛起的,都少不了这么一位传奇厂长。
王直接跑到一机部要项目,
但当时项目早分完了,就剩了个8吨重卡项目没人要,
王一咬牙,好,你们不搞我搞。
后来王回到济南,
正好上边分配给山东一批进口斯柯达重卡,
参考着这车,济南敲敲打打,搞出了自己的重卡,就是后来的黄河。
1967年,DF-2系列导弹搞出来,
但是没车拉,
上边把几个主机厂叫到一起开会,问谁能搞,
一堆人支支吾吾,
又是济南站出来,
那年头乱的不行,后来王力王狂澜,搞定了这事儿。

扯几句斯柯达,
斯柯达是捷克的,
捷克早先是奥匈帝国的,
这地方平原多,有的是煤铁,
奥匈帝国的重工业基本都在这旮瘩,
斯柯达兵工厂,是仅次于克虏伯的存在,
抗日战争时,连中国都跑到那买机枪,
一战后奥匈帝国玩不下去了,
重工业基本都归了捷克,
但捷克是那种,继承了老流氓的遗产,但却没有老流氓的手段的存在,
二战一开打,德国人就占了,
后来苏联牛逼了,又被苏联占,
也就因为这,那时候中国才能买到斯柯达重卡,西方的根本不卖给你。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0-29 21:10:04 +0800 CST  
11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1-05 10:49:47 +0800 CST  
之后是陕汽,
陕汽的根,
其实是在北京,
当年北京新都机械厂参考太脱拉的T138重卡,
仿制出了自己的重卡,进入了上边的视野,
新都机械厂是北京公安部下边的,是个劳改厂,
1966年,全国搞三线建设,
叶帅亲自批准,新都机械厂的非劳改人员,加上从其他厂抽调的技术人员,到陕西建厂,搞军用炮车,
陕汽由此成型,
陕汽的SX250后来在越战出了大力,
一度还出口过。
北京那边留下的人也没闲着,
1969年又仿出了12吨重卡,
之后搬到了邢台,
就是现在的中航河北长征汽车,
后来长征正式引进了太脱拉的底盘技术,
鸟枪换炮,吊的不行。

扯两句太脱拉,
这货也是捷克的,
当之无愧的重卡越野之王,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内八字。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1-14 16:10:14 +0800 CST  
之后就是川汽,
川汽的建立,
其实也是起于军队,
早先重卡基本靠进口,
花外汇不说,
这东西可是军队用,
外国一封锁,
想买也没地方。
1965年,国家咬紧牙关,花了一千多万美元,从法国贝里埃引进重卡技术,
那年代,80后的父辈应该知道,真的是老百姓吃饭都困难,
但1965年这个时间点大家都知道,
后来乱成了一锅粥,
花巨资引进的东西,后来也没利用上。

扯两句法国佬,
1965年前后,中国的处境尴尬的不行,
一方面不招西方待见,
另一方面,跟老大哥也闹得不愉快,
除了黑朋友,基本被孤立了,
但是,1964年1月,中法建交了,
说法国佬跟中国有什么感情,鬼都不信,
怎么说呢,法国佬真是天生反骨仔,
因为不满美国佬叽叽歪歪,
戴高乐直接退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跟中国建交,
在美苏俩超级大国中间,谁的小弟都不当,走出了魔鬼的步伐。
也因为这,才有了后边引进技术的事儿。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1-21 18:42:25 +0800 CST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之后,筹划三汽,提上了日程,
当时想着要办就办大的,直接上15万辆的规模,
但后来上边去国外调研,谈技术引进的事儿,
奔驰直接说,别闹了,我这一年才搞8万辆,买车可以,技术引进免谈。
到了70年代末,外汇告急,三汽因为投资太大,被调整了,由原来的新建,改成了利用现有工厂,
国外那边,奥地利的斯太尔上线了,
早先,上边是看不上斯太尔的,
毕竟那么多牛逼闪闪的厂家排在前边,
说到奥地利,脑子里基本只有蓝色多瑙河,
但斯太尔那边贼重视这事儿,
用他们内部的说法就是,世纪性的机遇,绝不可错过。
技术引进,可以,
没钱,我贷款给你啊,慢慢还。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1-30 11:28:43 +0800 CST  
11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19-12-24 20:20:22 +0800 CST  
就这么着,国内重汽、陕汽、川汽、潍柴、陕汽齿轮、杭发等十几家企业搞到一起,上边统管。
消化吸收引进的斯太尔的技术,
重汽侧重民用,陕汽川汽侧重军工,
不光是这三个主机厂,一起的零部件企业,很多都是牛的不行的存在。

到了80年代末,经济形势不好,
尤其是原先侧重军工生产的,
因为国际形势变化,订单少了很多,
重汽集团重组,集团内的企业,下放给了地方,
山东境内有重汽和潍柴,重汽自己很多零件能自制,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这扯点别的,
汽车作为消费品,可以说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所以这两年,不说了。

企业下放后,同门兄弟成了竞争对手,
大家各显神通,
陆续又跟别的厂引进技术,
直到新的势力介入,
搅弄风云。
楼主 车圈往事2019  发布于 2020-01-03 16:54:29 +0800 CST  

楼主:车圈往事2019

字数:5376

发表时间:2019-10-25 21:55:4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20:50:15 +0800 CST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