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玄异与心性认知-----新手引路


功德是什么?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如果修炼的目的,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让自己活得更长久,活得更有感觉,那和世俗上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把世人对外物的追求转换成了对炁的追求。

我想,如果天道对修行之人有一个最后的考评的话,并不是看他聚集了多少的炁,有了多长的寿命或者多响亮的名头,而是要看他究竟为天下人奉献了什么,为众生做了哪些事情。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而不是思想境界。即使说是一个思想境界的话,也并不鲜见,因为我们很多革命先烈,就是抱着为人民服务,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宗旨而奋斗终生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天地间的灵秀之炁,本来是属于万物的,并不属于某个人,而之所以允许某个修行之人自身聚集了很多灵秀之炁,恰恰是因为天道看这个人心性还不错,需要他多承担一些责任,多为众生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单纯为了让他自己过瘾。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15 07:39:26 +0800 CST  
真情 真意 真心

近读全真七子得道传,祖师传度王重阳时,有真情、真意、真心一席话:

“人谁无真心?一转便非了。人谁无真意?一杂便亡了。人谁无真情?一偏便差了。初心为真,变幻即为假心;始意为真,计较即为假意。至情为真,乖戾即为假惰。所谓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谓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所谓至情者,即本性之情也。心中有真意真情,情中方见真心真意,由真心发而为真意,由真意发而为真情。是情即自然景象,无时非天机之呈露,然则人可不真哉。入不真心,即无真意,无真意即无真情。尝见修道之士,动则私念迭起,念之私即心不真处,静则欲念相循,念在欲即心不真处。私欲不绝,发或全无真意,或半真半假,即半真半假之际,正天人相乘之时,是意也,情所不能掩也。验真道先验真情,验真情即可知心真与未真,知意真与未真,故修真之道,必以意始,意诚心亦诚,即心所发之情亦诚矣,诚斯真也。诚若不真,见之于言,则言不由衷,非真言也。见之于行,则行不率性,非真行也。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当于举念发言时,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许疑二其心,混杂其意,方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谓之全真也。”

不由感叹,无论求法还是修行,首重真情真意真心。有真情真意真心,必可遇真师真法,无真情真意真心,亦或怀半真半假之心以应,明师正法在面前也恐会错过。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19 17:46:49 +0800 CST  
上工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里速来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 这里的治未病,一般解释为“未病先防”(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或者 “既病防变”(脏腑之间互有影响,一脏有病,要防止其传变) ,还有“已愈防复(复发)”等意思。

然而,从修行修炼的角度,“治未病”还有延伸的意义。第一,如我们之前的贴子所说,人身外气(炁)场的组态和排布,和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当身外气场出现某种无序和失衡状态时,会逐渐向内影响人身内的经脉和脏腑,导致身内经脉运行或脏腑气机出现问题,此时有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有的人已经有比较明显不适的感觉,然而到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随着问题年深日久,最终会导致身内脏器发生器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西医仪器也能检查出来,就是一般说的“生病了”,可想而知,如果病变到了这个程度,再去治疗,一方面患者会有很多痛苦,另外这时候问题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难以实现很好的治愈效果了。这种由于身外气场无序化向内不断演化导致的疾病,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顽疾的产生过程,类似扁鹊见蔡桓公那个故事所说的“君之病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而整个这个过程可能也有数月,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高水平的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在经络脏腑系统这个层面的问题,而提前让人有所预防。而高层次的功修者,则可以照察在身外气场这个层面的问题。从古修行的角度,当这个人的病象,还在身外气场层面上,自己尚且一无所知的时候,给予协调和治疗,使其身外气场实现有序化的排布,则属于更加高明的一种“治未病”的方法,同时这也是一种更根本层面上的“治愈”。

第二,其实在修行领域,还有更深层面的研究。就是对一个人命途信息演化的探查和顺化协调。对于极高水平的修持者来说,个人的命运信息的未来演化其实也是可以看得到的。比如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十五年以后你会遇到什么什么事情,或者身体出现哪些哪些问题等等。虽然在当前来看,你的身体健康或者身外气场层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信息演化的特殊维度来看,未来十几年后你将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当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很高的修炼层次,同时普通人也许会觉着过于玄乎了一些。而师门心法,在身外炁场协调,乃至未来信息顺化这个层面上,却有自己的独特的心法作用效果。就像老师曾经对学员内部说过,普通人学一重心法2-3年,可以保证十数年时间之内,你的身体健康和命途的顺遂平安。其实这也是较高层次的修行心法,对于从学者在时间延伸维度上的自然保护效益。

“治未病”这个事情,在古修行层面上有更深入的内涵。对于每个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不得不面临很多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而提前进行切实的修行锻炼,积攒自身的正气,提升身外气场有序化,则无疑是对自己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险和助益。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22 16:13:15 +0800 CST  
入道有“门”吗?

按说,道无所不在,似乎并没有个“门”把道关起来,但奇怪的是,就是这个“无门之门”,千百年来,能找到并进去的人寥若晨星。正象道德经所说,“无关楗而不可开”。古人说:藏自然之秘,蕴万古之灵。可见,道中自有一切宇宙奥秘。从历史规律发展的角度,其实并不允许很多人都可以来一窥大道里面的秘密。故而,自古以来,秉持大道“无门之门”的“无为法”传承,既十分稀少珍贵,又极少入世。而师门之无为法普传,根当前大道,宗天人一之途,领人天演运之势,不知几人能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24 22:36:32 +0800 CST  
困境之机


修行可以有很多高大上的目标,悟道啊,解脱生死啊,明心见性啊,等等,但这些很可能只是成为人的一种可有可无、可早可晚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并不足以让人有紧迫感去开始修行。只有当人真的陷入自我的困境,陷入危机,自己意识到需要被拯救的时候,才会急于开始修行。

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当在人间铺陈了一段亦真亦幻的境遇给人之后,人往往就陷入其中怎么也不愿意走出来了。对物质的不断追求,对情爱的纠缠贪执,在患得患失之中感受悲欢喜乐的一生。

所以有的人是在自己经历重病或厄运,经历切身之危,或者看到亲友的生死之后,才开始认清,开始发心修行的。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了,人间这些都是经不住的。

在人生的困境之中,隐有修行解脱之机会,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却会打开一扇窗。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28 10:13:51 +0800 CST  

养生需要先改变三观

现代人一方面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一方面思想上又陷入世俗的价值评价体系不能自拔,忙碌于名利外物之求,过于衰耗自己的神炁,养生能有好的效果吗?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01 16:13:02 +0800 CST  
下面数贴,整理去年所撰《先天搜玄录》于此,以浅近文言为主。


先天搜玄录

余自幼喜玄异,及年长,于炁功,禅宗,道家,内家拳法,乃至西方灵修等,多所涉猎。切慕见性悟道之机,访求明师真法之存。及遇师门,方叹踏破铁鞋无觅,此间古法犹在。乃随师以修。今将经历、感悟略记于此,以期有益于后学。

一、随师修行:师兄弟数人,皆世俗有工作家庭者。自随师修行以来,虽散处各地,稀于见师,然道法加身之下,不过二、三载,各有体证。或有肉身炁机循行,或有法身入虚察灵。心法涵养之下,有身心沐浴焕然一新之感。众弟子虽有法喜,师则嘱以勿耽于小我之得,当以天下苍生为宏旨,行奉献担当之举,重心性功德之修。

二、幼时曾按古籍习炼一套动功,云有五行合化之理,并按古法六兽定真,然除手下气机外并无他感。入师门后,偶一日,又习此动作。是夜,梦中见有大鸟如孔雀状翩翩而入于窗。方悟此法当与六兽信息有所勾连。

三、师设道场,布道家无为阵法。乃授桩功炼法。场中之徒,每略站片刻,即觉双腿细微抖动不止。师乃言武林门“百炼不如一站,百站不如一抖”之义,上下一贯道脉之机自足底涌泉打起。场中心法引带之下,或有见眼前波、光、玄珠之景,或有觉手下炁机成球,种种感知,不一而足。本大全本真之法,学者点滴感知,自能印证。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03 21:52:05 +0800 CST  

四、 师与徒众聚,谈玄说奥,语吐珠玑,众皆欣然。忽觉一五彩之球,从师处飞来,旋即入于体内。觉翻涌而欲咳,乃静守。

五、尝有一徒,心思单纯而喜游乐,不意而入门修持。懒于站桩打坐之修,但觉世间似非真实,混混然不知自性。一日,闭目静卧于床,忽觉己身入于几十年后,人物楼宇,皆有所异,历历如真。思及妻子何在,不由大惧,乃归。问于师,答曰,此粗浅之时空度越尔。

六、功修界常言“一日洞中坐,千年世间情”。善为道者,长短不确一日之定,身心不与一界之同。今之科学谓“时空自由度“之提高。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05 11:37:12 +0800 CST  

七、 修行在乎修心,固为正论。然亦须知,人之心性,与身外炁机之品质及组态,息息相关。若无身外炁场之有序化锻炼,则心性之修亦为泛空之谈,难有进益。

八、 婴儿炼法:婴儿之修,乃于体内另塑一“真我”,为道家正途。如道德经所云:抟气至柔, 能婴儿乎?然普及界婴儿修炼心法已失,或有摸索盲修者,所成之物亦不纯正。古道法乃修一纯先天之婴儿法相,曰:直闯先天路易通,元婴归位盘自融。

九、上乘道法之传,乃应时而出,如重阳点化七真,达摩一花五叶。况近数十年,乃人类命运之特殊时刻,应天道演化之需,亦有高师秘传,而成修持界千古难遇之机缘。其演运之盛,或言千佛济世,或言万朵金莲,慧秉之人即于网上亦能查之。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10 19:47:56 +0800 CST  

十、世之修炼,或多或少皆有为自己及家人求福德之念。而真正问道之士,一入修行这条路,则将此身尽付于道中,临福基而旁驱,陷危地而独往,秉大公无私之心,行奉献众生之举。令人无限感佩。

十一、一日坐公交,乘客数人,默望窗外,恍惚之中,突然见街边皆断壁残垣,破败不堪的景象,似是多少年之后的未来,心不由悲凉。当人类整体将要面临危机之时,再汲汲于个人名利荣宠有何意义?又有多少人能及早醒悟,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物质转向精神内在。

十二、感于庚子年之疫,举国震沸,群情哀痛 。思及,人身之病,药石或可医;天地有疾,又孰人可解?而人作为万灵之灵,作为天地人三才的重要一环,又能为天地之母做些什么呢?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10 19:49:33 +0800 CST  

法 喜

得“法”了,你会有发自心底里的喜悦。这种喜悦和世俗生活里“情绪上的狂喜”不同,而是一种欣欣然的喜悦,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这时候的你,是高高兴兴的,不去计较的 ,以一种无心状态,去面对一切,去承接那个“无为法”。

在“无为法'的陶冶之下,润物无声,你的方方面面都渐渐变得有所不同。你更健康了,更有活力了,有一种内在的勃勃向上的生机;你清净了,清清白白的,变得空明通透,原来心性中的污渍,那些心理的困境,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感受到了修行的玄妙之处,在静定之中,或者只是躺在一边睡了片刻,就每每有所体证,或感炁机之运,或见功修之景,或梦虚境之化;你的家庭妻女、周围人事,也变得更加关系融洽了,因为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清净、快乐的源泉,一个不良信息的净化器。生命已经焕然一新,而回顾过往的那个旧的自己,已经慢慢记不清楚了,只是感叹原来生命可以这样活着。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13 20:45:48 +0800 CST  
先天一炁

很多了解传统丹道修炼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采“先天一炁”的重要性。而一般的说法呢,是要在无念阳举的“活子时”,在实现了某种虚空清净的状态下,去采取那个先天一炁进入体内,再去进行炼化。实际上按照这个炼法来说,要实现起来是需要相当苛刻的条件的,首先你怎么去实现那种真正的清净虚空的状态?又怎么自我去判断自己已经实现了这种状态?同时你采取到体内呢,无外乎来自于你身外场携带的物质,或者是你周遭环境中的物质,你又如何保证这种物质就是纯正的“先天一炁”?所以说其实靠自我的探索,实现真正的先天炁的采取和锻炼,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只有极少数人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修得正宗。而一部分人,即使实现了某种“采取”状态,往往采取的物质也很驳杂,以“后天”之气为主。当然后天之气,也能造成真实的体感身受,但在延寿长生等实际益处上,不如先天炁。同时由于从第一开始就没有走上一条正宗的修持道路,使得后继的“返虚”,“合道”等向上的修持,机会十分渺茫。

其实对于师门心法传授来说,那个先天炁的解决很简单,就是直接将师门道场中那个纯正的先天之炁引带到你身上就可以了(那玩意本来也并不是靠你自己就能练出来的),也不必再去等候什么活子时,你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先天炁的“沐浴”之中。当然,师门心法传承,是系统且丰富的,并不止是先天炁的锻炼,但这是一个基本的物质上的基础,是和人的修炼以及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

当从师门的东西中暂时出来,反过来再去看传统丹道修炼的时候,既感慨于古人在进行生命修炼的探索时,那种艰难性;也更加能体会到师门传承的东西的那种珍贵性;同时也认识到高层次功修心法的重要性,人们苦苦求索而难得的东西,其实原本在更高层次心法下, 是可以轻松的得到解决的。对于修行来说,这也许就是“得法”的重要性。其实这里面还有“大道规律”对人类的限制性,就是当历史还没有到那个时机的时候,很多高层次的功修秘密是不可以向外披露的,你只能去苦苦求索。所谓的“普传机缘”,对修行的人来说,是千年一遇的几率。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15 21:01:53 +0800 CST  
远游--屈原

... ...
... ...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奇傅说之托星辰兮,羡韩众之得一。
形穆穆而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
... ...
... ...
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 ...
... ...

远在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这首词中,就提到了赤松子、傅说、韩众,王子乔等一系列神仙真人,羡慕那虚静无为,恬愉自得的状态。想想我们现代人每天繁忙的生活,吃的喝的,接触的人事,网络信息,都在“喂养”着我们的俗身俗意,对古人养天真、修淳德的脱俗境界,能不钦羡?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20 20:49:12 +0800 CST  

白马非马

前贴提到,环境之中的炁是比较杂的,特别是在城市喧嚣环境之中。所以直接从身周环境采气,大概率并不能获得纯正的先天一炁。而师门心法,则是在道场中,勾连天地直接设置出一个无为法的炁场运化区域再进行教学。同时,在从学者身外亦携带一套先天真炁的物质场运化,从而使得修炼者始终沐浴在一个好的局域环境中。此亦功修中“白马非马”之理之一义,将白(炁)施加给那个马(凡人)后,马便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旧的马,而是合白与马,成为一个崭新的“白马”。所以为什么从学者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有一种生命焕然一新的感觉,就是因为你的物质场组态改变了,成为了一个崭新的“白马”,而非原来那匹旧的凡马了。

注:“白马非马”是公孙龙子五篇论著之一,在功修中另有奥义。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1-22 20:37:51 +0800 CST  
入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很多人秉坛经一句“出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强调要在世俗中经历缤纷色彩的必要性,其实心里真正想的呢,恰恰是不舍得世俗的情爱名利种种,为自己找个妥实的借口,你看六祖都这么说了。其实祖师的话,都有特定的语境,这句话是六祖“无相颂”中的一句,给无论在家或出家的修者一个方便法门,要点在于“无相”,绝非鼓励修者入世沉迷“着相”之举。佛法,亦本为出世间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说六祖之言:“入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更能点醒沉迷之众生。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05 22:17:25 +0800 CST  

老师总提到,修行要有“超然拔众之心性”。那颗心,太常俗了不行。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08 22:33:13 +0800 CST  
占 位

在一般修行普及界,大家往往更关注功力,功态,功能,功景等等,而不注重“占位”。什么是“占位”呢?如果说修行之路,是一个登天之梯的话,那么处在不同的阶梯位置,就是“占位”。
一个功法有一个功法的占位,虽然佛道两家修持门派众多,但是清楚的提到自身“占位”的功法极少。 大家更愿意以一些心性理论,神奇现象,特殊功态,治病效果等等,作为对一个功法的介绍和评价。而从正宗修行的意义来看,既然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所谓万流归宗,是合于大道,那么评价一个功法的“占位”,应该以这个功法的当前心法层次距离道之本源的远近来区分。
某一个具体的修持者,也有他自身的占位。众生芸芸,各有其位。是不是功力水平高,一定就占位高呢?这个也不一定。就像说这个人是个勇夫,力量很大,但是他所处的位置并不一定比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好。作为众生灵性之存,都有向往更高级生命形式的内在愿望和动力。为什么千古以来,修持界都向往神仙真人之类(佛家也有西方净土之说)的另外维度的存在状态呢?就是有智慧的灵性,本心里都知道,那里的占位要更好。当然,一旦将一个人赋予了一个形体之后,用佛家的说法,本性是有所谓“迷”,心性上也会受到所处外在环境的约束而容易随波逐流起来。
占位者,占了一个位置也。即使在世俗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道理,本来都是同样的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差不多,给你放在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上,放在一个可以得到锻炼和成长的位置上,那么你最后走向成功的几率就大;给你放在一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岗位,虽然你可能兢兢业业也付出同样的努力,但最后走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几率就小。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保管员工作不好,从修行的角度,你有一个稳定的、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不去和那些扰攘之人掺和,还是一件好事。
同样的,作为一个想要修行问道、完善自我的修行者,有一个学习的平台,有一个学习的位置也十分重要。就像现在的家长,千方百计的都要买个学区房,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好的学校学习,没听说哪个家长给孩子说,买本书自学吧,都不难自己研究就行。但是在修行领域,本来应该更重视,更谨慎的“性”“命”之修,很多人却在拿本书自学,试图自己拿自己的身体做生命实验。老师曾说,功法学习的位置很珍贵。就我个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刻。一方面是指“无为法'的心法真传之可贵,一方面是指学员在心法涵养之下,沐浴在那个东西之中,身心所能得到益处,以及在道场中所得到的”护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则是提供了一个”积累功德“的平台。所有明智的修持者,都知道”功德积累“的重要性,就是你的功德不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怎么打坐站桩再怎么参研心性都修上不去,天道是公平的。而积累功德,并不是简单的做善事,帮助他人,给乞讨者一碗餐饭等等(这些,达摩说过,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而已),而是要顺道而为的去做一些事情,做当前的天人演运需要你做的事情。而这,也是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个位置的。需要一个和天人演运能勾连上的那么一个平台,你加入其中去做一些什么,才能够完成天道所要求的功德积累。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10 18:21:28 +0800 CST  
圣人犹难之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如果总是选择那条相对容易和轻松的路,就会将很多困难留到后面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路,恰恰是那条看起来很困难很艰辛的路。故而老子说: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17 18:17:04 +0800 CST  

为人民服务

记得看到过一个连续剧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解放区里面,那时候大部分的战士还不识字,于是晚上会给战士们开设识字班,老师呢,是一位年轻的参加革命队伍的女学生,第一课就教给战士们这样几个字“为人民服务”,还给大家读了毛 的“为人民服务”的那篇文章。看的时候,还是挺感动的,朴实的战士们,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对解放的向往,在小姑娘清澈的眼神,纯净的声音之下,不仅仅识了字,也都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和革命宗旨。我想,直到今天,只要提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从心底里产生某种共鸣。这也是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能够团结一致历尽艰难走到今天,其中内禀的文化基因。

人,往往是需要受到某种“教化”的,不仅仅是识字,也不仅仅是得到知识技能的传授,还需要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正向能量的培养,崇高精神的指引。让一个精神质朴但是可能缺少方向感的人,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像一块璞玉需要雕琢润化一样。而中国古修行文化,以其博大、深邃的内涵,恰能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心性指引”。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22 10:48:08 +0800 CST  
学习古文化的内涵

国家和社会层面也都在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应该怎样去学习呢?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传统文化当成一种自身的装饰品,学琴画,穿汉服,用来点缀一下自己的外在;更有一些聪明人,从经典当中得到了"启示",整理出《道德经中的经商智慧》之类,把中国古文化经典异化为现代人攫取名利的工具书。个人觉着都不是正确的方向。学习古文化,应该学习和领悟古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内化到内心深处。然后由内而外,使其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应对外物的态度,这才是自我真正的改变。让自己在中华古文化的熏陶之下,可以成为一个平和顺随的人,一个纯真质朴的人,一个自在洒脱的人,一个胸襟博大的人,一个心怀天下众生的人。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1-02-23 17:16:40 +0800 CST  

楼主:dunyu

字数:37937

发表时间:2020-05-13 02:12: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3 15:08:07 +0800 CST

评论数:1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