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玄异与心性认知-----新手引路

修行不要等

很多人对身心修行完善自我很感兴趣,却总是被世俗所累,总觉着工作啊,情感啊,家庭啊,孩子啊很多事都很牵扯自己,觉着修行不是急事,可以等以后有空闲了,有条件了再修,先把世俗的事情安排妥帖了再说。
我倒是觉着,修行不要等,越早开始越好。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动的,你打算好的事情,很可能会由于各种意外就不能完成了,今年条件还不够,明年就一定够了吗,可能各种条件差的更多,19年初的时候谁会预想到20年是这个样子? 注意对现在世界时局的主流判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意味着变动,调整,甚至混乱。对于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来说,也不得不去面对未来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包括个人生活,经济,就业等等。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个体生命力的高峰已经过去,沿着自我已经习惯的人生轨迹,在充满变动的未来中,其实是脆弱的,也是无助的。而加入古修行之中,相当于在你人生的曲线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趋向变好的势能。其道理也很简单,首先古修行的道场本身就对人有很好的护佑作用,帮人挡住那些不良的信息,另外更重要的是,你自我通过修行锻炼,使得身外炁场更加有序,对外界无形信息会有一个更好的应对,有些时候莫名其妙的很多事情就得到了解决。就像有一位年轻的同修,硕士毕业,今年的就业形式本身不太好,她反正心态挺好,整天乐呵呵的,想着实在不行就回家呗,结果等到最后突然本学院有一个留校的名额,就给她了,往年很多博士都很难留校的,虽然是基础的教学辅助岗位但是对于女生来说也很不错。这些也可以说是修行带给人的“好”,修行之好和世俗之好不同,世俗观念以你不断的升迁,发财为好。而修行之好,是让你内在更健康,生活更顺遂平安,以此为好。还有一位同修以前是单位的中层岗位,虽然收入很多,但是工作非常累经常出差也难以照顾家庭,更别说修行了,入门修行之后有一天突然就有了一个调动岗位的机会,现在收入下降了一些,但是工作不那么累了,空闲时间很多,生活也更健康了。这里面有一个视角的问题,很多事情从人的世俗观念来看,和从天道的角度来看并不一样。从天道的角度来看,他不认为过度的透支自我的生命而去追求金钱官位等外物是一种好。

所以,我是真的觉着,应该尽早开始修行的脚步。给当下的自己,一个全新的可能;给未来的自己,一个更好的期待。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9-22 22:42:11 +0800 CST  
高层次的功修,像是让你进了一个满是精美的瓷器,雅致的艺术品的那样一个美妙殿堂。身处妙境自然有其乐,但是你一定要修心,如果不修心,就如同一个莽汉闯进去一样,把那些精美的瓷器撞得七零八落,象顽皮的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只有把自己的心,修得干净脱俗,清除妄念,才能很好的实现与之共存。过去修炼高级物质常说要炼“炁”,一个“炁”字,下面四个点,本身就说明炁是一种弥散态的物质,易于飘散,需要精心呵护。作为普通人,你那个妄念一多,脑思维频繁运动,很容易就让那个珍贵的先天之炁跑掉。所以功修往往说要重心性,甚至都不是一个一般所说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包括严新在内不少修行高师都说过类似的话),就是作为修炼的一种技术性要求,如果你的心性不够清净,你的身上就不能实现“炁”的稳定有序的存在。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09-29 22:46:48 +0800 CST  
修行是否要度人?
度化他人是一种很好的功德,有助于自己的修行进阶。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度人的功德,修行甚至会止步于某一个阶段。当然首要的条件,是自己先修到一个比较好的心性以及修炼状态,这样才能给周围人以正向的引导,才谈得上度人,否则相当于不具备度人的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的修行水平还不够的时候,不能够影响他人、引领度化他人是很正常的。另外也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度化的,就是佛祖现身,有些人该不信还是不信,该迷恋世俗还是迷恋世俗。人各有志,不得不承认修行在目前的社会是小众爱好。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04 19:41:17 +0800 CST  
福德与功德
德有福德和功德之分。记不记得梁武帝见达摩的那个佛家历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梁武帝问达摩,说我一辈子造寺济僧无数,可有功德?达摩说,无有功德,这些只是有漏之因,人天小果,真正的功德,并非世间有为之法可以获得。我们一般说的做善事,助人等等,属于“福德”范畴,也即是给自己未来积累一些人间福份。而真正的“功德”,是某种“无为”状态下的“无相”布施,其“德”不可思量,或者说是有无量功德的,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去度量这个德到底有多大。所以,真正的“功德”并不是一个普通人随随便便就可以积累的,而是修行进入很高层次的人才可以做到的。从佛家的角度,是要进入智慧圆融无碍,寂灭无相的层次才可以;从道家的说法,是要进入某种“合道”的修持层次之后才行,所以按照道家的概念来说,“道”与“德”并不可截然分开,合于道且行于道,方有其德。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08 16:42:00 +0800 CST  
实虚两相

记得曾听一位高师说过,“功法之要,不过虚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修功研法的人,作为高层次功修的要诀,你并不是去研究那些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是去研究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虚幻不实的那些存在。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你是站位于实物质时空之中,而去研究那个虚物质的存在。相对于实物质存在来说,虚物质同样有着复杂的存在状态和极为丰富的物理运动,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和干预实物质的存在状态。举一个好像在修行调病领域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假设某一个人有一种很严重的疾病,那去医院诊断,可能是什么什么疾病,但在具有眼功的修持者看来呢,他看到是你这个人身外有一个什么什么东西,正常人没有,就你有,那在你身上就表现为“疾病”态,那假设这个修持者具备一定的功力水平的话,他把你身外那个东西拿下来了,或者采取什么办法把他消除掉了,那么这个得病的人,逐渐的也就慢慢的好转了,对应在肉身上的疾病也就消除了。当然,这里并不是在宣传“附体”之类的封建迷信,而只是作为一种实虚两种物质的存在组态和物理相互作用,从人身角度给出的一个例子。就对虚物质存在态的研究来说,它虽然尚未被现代物理学理论触及,但又是为功修界所熟知的一件事情。如何修炼和调控虚物质存在,本身是一个极为宏大的研究课题,也对应能解决对于人类整体来说很多大事情,对人身疾病的调整并不是高层次功修的主旨研究目标,而只是一种顺带的副产品或者说雕虫小技。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13 11:07:59 +0800 CST  
“炼精化炁 ,炼炁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是千古流传的道家修炼一般步骤。应该说,完成这些修炼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道家有修“阳神”的说法,也即在体内可以修出那么一个由“先天真炁”构成的具有灵性的“真我”,修成之后也可以出关到体外游走。此即为“炼炁化神”。在心性比较好且走对了路的情况下,普通人可能要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功修,才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在功修普及界,能修到这个层次的人,非常之少,同时后继的修持道路,也十分不明朗,各种修炼典籍很少披露。

从后面步骤的字面理解来看,既然已经由先天真炁修出了“阳神”,那么下一步,是可以进一步的探索“先天(虚)物质世界”,所谓“返虚”,是返还先天世界,进入到对先天虚物质构成的时空的研究中去。这里面的“虚”对应的“实”,则是指我们存身的这个实物质世界。这样,我们从熟悉的实物质世界起手,通过化炁化神之修,进入到虚物质世界(先天)的研究中去,而最终的步骤是为“合道”,也即进入到对“大道本源”的研究中去。大道本源之地,也可称之为“虚无”世界,从老子道德经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流不息衣养万物的“道”,整体为"无"而又蕴含“至有”,内里也有丰富的存在。

从“实”,返“虚”,再入“无”的道家修炼历程,显现了千古以来修行的人对于生命奥秘,宇宙规律的艰辛探索,也揭示了尚未被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奇妙物质世界。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16 15:39:50 +0800 CST  

重阳师父百端诱化,予终有攀缘爱念。忽一夜,梦立于中庭,自叹曰:“我性命有如一只细磁碗,失手百碎。”言未讫,从空碗坠,惊哭觉来。师翌日乃曰:“汝昨晚惊惧。”方才省悟。——《马钰文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24 21:13:38 +0800 CST  

执大象,天下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这里的"大”,是指“道”,老子说“域中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排在首,以“大”来指称。

“执大象,天下往”,是说,当你秉持着那个和大道相沟通的东西(大道之具象)的时候,天下的众生含灵,熙熙攘攘的都会想要向着你这个地方归往,因为他们知道这里好,是生化万物的本源,是家园,是长生久存之地,是涵养根本之所。然后众生含灵来了之后,你也不用怕,并不会象现实中人群一聚集就会发生种种事端,他们来了也都很守规矩,遵守大道的规范,在那儿按着某种陈列排好队,既不会伤害到你,也不会互相伤害,所以说“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这句话是修行的大宗师,对于合道状态下感受的一般描述。当然,这里面的“天下往”,并不是说众生的实体都来了,而是对应众生的灵性(是一种“虚相”,如佛祖所说,众生法相)。众生的灵性,往往要比实体更聪明一些也更敏锐一些,肉身实体则容易被五欲所迷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就像西游记里面的比喻,唐僧,这个正在孜孜以求修行的人,是“肉眼凡胎”的,相反,孙悟空(代表“心猿”“性灵”)则是火眼金睛的,其实也是知道怎么才能去如来佛祖那里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26 12:50:20 +0800 CST  

人都有“易为外物所惑”的特性,容易会被眼前的事情、近期的焦虑所迷惑和束缚,难以自拔。也许只有像“枕中记"(唐传奇),“仙人岛"(聊斋)等故事传说中一样,一不小心去仙境呆了几个月,回来一看物是人非,自己的孙子辈都老天拔地的了,在经历过这种功名利禄情爱子女的幻灭之后,从一个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尺度上去看,才能体会到人世间富贵荣华的虚幻空无,真如镜花水月一般。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0-31 21:36:06 +0800 CST  
研究梦境挺好玩的。最近看王重阳,马钰等的全真教全集,里面也有很多梦境的描述。我觉着是一种真实信息(高维)的感知。我从学的师门,因为采取了某种虚境传法的教学方式,打开了从学者通往高维的自由度,也容易有很多梦境。比如梦到老师和学生的聚会,老师在讲授什么;有些是功修梦境,比如梦中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小龙啊什么的;还有时是去虚时空的某个地方旅游,见到奇异的景观;有时候则会提示现实世界的另一面,比如我曾经看到某个同事背后那个形象原来是那样(不类人的形象),于是理解了为什么这个同事在现实中是这样的行为模式。
人在睡眠状态下,所谓识神歇息了,然后会更容易感知一些信息,一般修习者尚不能在定中感知,所以往往就在梦中感知了。
我觉着有的时候,心性的修炼和提高,并不是单纯的道理说教就能完成,而是感知到了什么,发现原来现实世界的另外一面,真实的情况,原来是这样,然后自己自然也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04 09:47:26 +0800 CST  

生路

修行虽然有一些困难,但是是一条“生路”;在世俗随大流活着,沉浸在比较竞胜之中,沉浸在不断地获取外物之中,虽然也许活得也热热闹闹,却是一条“死路”。年轻时体会不深,岁数大一些,看到自己的长辈,亲戚,甚至同辈的人,生病离开人世的时候,那种无可奈何的生死离别,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再多的人脉,再多的金钱,在生老病死这件事情上,也无法帮你,只能靠自己。走生路,还有机会。不然,最后只留下对一生经历模模糊糊的回忆。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07 12:08:06 +0800 CST  
规律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不会在原地等你。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09 22:29:45 +0800 CST  
荒唐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新就臭皮囊。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16 21:49:10 +0800 CST  
心 法


看到知乎上有人问什么是道家修炼的“心法”?在很多人的想象之中,“心法”是一种动作,呼吸,或者意识调控的方法。其实“心法”二字,不那么简单。即便说动作、呼吸、意念的方法是心法的话,那么它也是非常初级的心法,或者说叫“自修的方法”更合适一些。

严格意义上的“心法”,是修行老师和从学者之间的一种“传承”,既有老师的“传递”,也有从学者的“承接”。那么传递和承接的是什么呢?对于高层次的修行来说,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或形体动作之类的表象,而是内里内涵的一些无形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说,是物质(炁),能量,和信息等的一种传递,这才是本质上的,重要的东西。老师将这些东西传递给从学者,才能保证学习者能够按照历代传承的心法所约定的路径,一步一步的安全的走上来。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19 21:30:49 +0800 CST  
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修行中的“虚心”与“顺服”


当前,在修行普及界的意识形态中,往往有意无意的都过度强调了“自我”。比如,有这样一些说法很流行,“红尘中炼心”,“生活即修行”,“心里的大爱”,“自性即佛”,“众生平等”等等。当然,这些说法从某个角度来说都非常对,有些还是佛家祖师说过的话。这些说法积极的一面是,可以让普通人更容易接受修行的理念(我就在红尘中,我每天的生活都可以修行,我心里有爱),鼓舞每个人的自信(我自性就是佛,找到我那个自性,也就离佛不远),同时既然“众生平等”,那我和佛本来也没有什么差别。这些说法迎合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参法修行的理念,同时也比较符合现代人“人人平等”,“自由独立”的思维,所以在普及界是比较流行的。

而在提高“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其弊端。就是在参修之中,大家往往缺少一种“虚心”,“处卑下”,“顺服”,“敬仰”的心态。而这容易产生一下几点问题:

1,容易助长自我“妄乱”的自性。既然可以红尘炼心了,那我应该好好的在红尘中打滚锻炼。而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性基础的话,在红尘中锻炼的结果,只能是助长自己的妄念妄求而已。

2,没有主动性去寻求明师了。既然现在网上流传的资料那么多了,既然“自性即佛”了,那我自己研究去,以“自性为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找老师。而所谓的以自性为师呢,其实只是以自己对于典籍的理解作为自己老师。而你本身又并没有一个先天的符合修行的规范化的身心状态,否则也就不用修了。而盲目的自修,最后只能是出来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注意修行呢,并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初始状态下的极小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在未来都有可能会演化出一个大的偏差和问题。

3 即使找到明师,也很难有恭顺,服从的心态去学习,就学不好。因为在你的心里,还不能虚心,还有类似“贡高我慢”的那样一些东西的时候,老师对你的教学和传递,就会打折扣。比如传递给你100%,你那心稍一质疑,立刻打回去40%。无法很好的承接老师传递给你的东西。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老师看到你这种心态,其实也就不会真的教你了,因为就像水杯里的水已经满了的情况下,再往里倒多少,都会溢出来浪费掉。

比如古时候的修行,弟子参拜老师的时候,都是行叩拜大礼的。本质上,就是表达自己能够完全虚心,承认自己不行,同时对老师顺服,顺从,敬仰,归心。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的教你,才能很好的承接老师教的东西。就像六祖坛经中有一则故事,禅师法达去参拜六祖,磕头头却没有至地,六祖说: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这里,六祖并不是计较别人对他表面的礼仪上是否对自己尊崇,而是看到你从学者,心里面还有东西,不能完全虚心承纳。

所以呢,我这里并不是鼓吹盲目的对他人崇拜,鼓吹什么邪教,绝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从修行传承的角度,提出对老师的顺服,归心的必要性。

肯定还会有人说了,不是说“依法不依人”么,我不服从任何人,我只依佛经道家典籍修持。这里面就又回到刚才我说的那个圈套中去了,你并没有真的“依法”,只是以自我的理解为法,以自性为师而已,而且,理论文字所能携带的东西,只是真正的无为法中万分之一不到。所以依法不依人这句话,只是针对当没有明师出现传法,或者还没找到明师的时候,那只能先依赖典籍文字来修。而当有明师的时候,那个明师本身就是法的承载者,依法等同于依人,想不依人而只依法,那只能是自己走向悖乱。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24 09:27:59 +0800 CST  
彼岸之舟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虽然路途上九死一生,但法师都无所畏惧。然而,到达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时,在佛祖悟道的菩提树下,一向意志坚定的玄奘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悲哀懊恼,痛哭不已:“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道流落在哪里,为何等到佛法凋零,我才赶到这里。(原句:“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如果说经书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那心法传承,才是到达彼岸的舟楫。生死大海,靠自己裸泳,几乎没有可能通过,而前行者的心法引领,则可以作为舟楫,载着有情众生到达彼岸。而这个心法(此处指无为法),是宗门历代传人经历千辛万苦上千年的传承和积累。

记得看过2012那个电影,一张末日方舟的门票,富豪千万之财求之难得。而对于问道求法的人,心法(无为法)的珍贵绝不亚于那张门票。因为此心法之舟,可以照抚涵养着我们在时空流转之中那颠沛流离的灵性,载着我们真正脱离生死苦海到达彼岸。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1-28 20:57:20 +0800 CST  
西方的灵修

曾经有一段时间浏览过西方灵修的一些言论,赛斯,当下力量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觉着里面有部分内容还是很有道理的,属于在某个层面的鉴真之言。当然,从整体上来看,西方灵修无论在修炼占位上,还是在修炼心法的系统性和安全性上,都远远不及中华传统的佛道修炼体系。灵修的指向,也往往是某位具体的“高灵”,而非客观存在的“道”,这本身就约定了西方灵修层次的局限性。更何况,西方灵修良莠不齐,也存在有大量的编造的东西,甚至是邪教内容的东西,极容易给人带来误导。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01 21:48:29 +0800 CST  

机 缘


很多人都说,修行找师傅要讲“机缘”,个人理解“机”“缘”这两个字的含义:

1 “机” 代表“时机”,代表具有时间性,就是说那个机缘不会总是在原地等你,往往转瞬即逝,给你抓住它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点其实扩大一些,不光是修行中,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而给予一个人是否登上列车的选择窗口时间,总是有限的。

2“缘”字本义有“边缘”;“沿着,顺着”的意思,也有“形成关系”的意思。合起来看,是沿着某个事物的边缘,逐渐走向内部,建立起紧密关系的那样一个过程性描述。所以修行讲“机缘”,也并不是不需要个体的主动性。因为明师往往只是略示端倪,把“真正修行”的“外边缘”示现给人看,而从学者需要沿着这个边缘主动的走进去,才是这个机缘最终实现了。

就像我们看历史上,当年王重阳度化马钰的时候,马钰虽然有修道之心,但是毕竟抛家舍业的修道也很犹豫,但是对王重阳很尊敬,王重阳也一直住在马钰家里,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吧,在重阳祖师的百般诱化之下,终于铁定心出来学道了。这还是说对于马钰这样,资质非常好的人,祖师主动找徒弟的情况。即使是这样,假如当时过了一年,两年,三年,马钰始终不能下定决心,重阳祖师会一直等下去吗?等十年,二十年也等吗?我想不会这样,因为王重阳也有他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任务,他需要考虑道法普传的整体,而不会为了某一个人无限期等待下去。而一年的时间,已经相当不短,也成为了历史上有记载的师徒际遇的佳话。而在马钰后来进行普传的过程中,也巡游于四方,试图去度化很多人,那个机缘就时间性上就非常短暂了,往往就是去一个地方,三五个人晤面几次,或有赠诗一首,若觉度化不成也就巡游他处了。而在这个过程中,能接得住机缘的,也不是百分之百,能有十分二三就不错,看马钰诗集中也每有遗憾之言。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热爱修行的人,往往都并不具备王重阳度化马钰的那种特殊机缘,而很可能有机会遇到的是马钰再传心法的那种机缘。

同时在历史上,较高层次修行心法的普传,也往往都有“应时而出,功成则隐”的特点,比如王重阳的全真心法,比如禅宗的一花五叶,其真正的核心内涵心法普及传授时间并不长,在完成某种历史使命后,随即进入了某种“隐”的状态。从规律的角度来说,允许高层次心法可以普及传授的“历史时间窗口”,也是有限的。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03 15:39:10 +0800 CST  
@快乐硕宝贝 2020-12-07 10:33:52
楼主,你说这是修行最好的时代,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你们那样好的机缘。我们要怎么办,是红尘修心静待机缘。还是主动去寻找。可是又该去哪儿找。求解惑
-----------------------------

其实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写了,师门正在传授心法,感兴趣可以加入一起学习。就像我在上面“机缘”那个帖子里面写的,修行是需要一定的“主动性”的。就像你远远地看到了,远处有一个富丽堂皇的殿堂,里面有一桌丰盛的宴席,但你总得走进去,找到个位置坐下来吃吧,不可能等着别人端出来喂到嘴里啊。详细可站短聊。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07 10:56:26 +0800 CST  
承担“为难”之事,无论是现实中还是修行中,都能得到一种锻炼和提升。躲清闲图舒服,难以进步。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度关。
楼主 dunyu  发布于 2020-12-09 21:35:33 +0800 CST  

楼主:dunyu

字数:37937

发表时间:2020-05-13 02:12: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3 15:08:07 +0800 CST

评论数:1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