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传统文化研究:辟谷、道家五术及各种修行方法的关系

隔壁著名八卦家王通转的南山空同木木说的法术原理,用气的,大家先看看


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要归类,这属于我们说的哪一种?

第二、调动身体的力量之后,怎么调动存在天地之间的力量?身体之量再大,也是人力有时尽,天地却无绝期……当初调星布月是用什么样的能量实现的?是人体力量?还是通过杠杆原理借力?或是用什么方法调动了天地之力?

--------------------------------------------------------------------------

今天更新的是法术的原理,这个原理南山空同直接讲过,大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我重新在这里发一下。


因为易气术是不借外灵,不感外应,它是以调出自己身体内潜藏的气为自己所用所以,不存在负作用。

法术已流传了数千年,越传越复杂,其实,所有的法术,都是操作起来极为简单易行的,因为法术本来就追求的是最为简便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凡是复杂的法术,都说明是不得其法、不懂其术,走了弯路了的。

因此,我们要讲的易气术,是十分简单的,简单得甚至超乎你的想象,因此。大多数人只要认真看,就可以学会,只要认真练,就会有效果,如果有问题,不要着急问人,而是仔细看本文。

易气术,曾被人称为祝由术,当传着传着,二者越来越没了关联,所以我们会从祝由术里看到易气术的影子,但不要将二者等同起来。好,我们正式看始。

易气术第一层级的气,是人体自身的气,但我们知道,这气,肯定有进口,也有出口,才能运行交替,才能发挥作用,那人体的进气的器官在哪?

人的左手,是能量的入口,其入口位置在手心,而出口位在手指,如果你不想让能量在周身游走,最好的办法是用左手心吸能量,再用左手指将能量导出去,从而发挥作用。因此,将人练成易体术之的一,会伸出左手,只直吸收能量,然后将能量导到左手手指,再施加念力,让能量传递出去,从而实现施符咒的效果,也就是说,你的手指,就如道家的符咒一样,用不着再画符咒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不宜用右手。

每个人的身体量都有着巨大的能量,但普通人不知道怎么激发出来,为自己所用。那么,怎么样才能调出人体内潜藏的能量?

用阴阳相吸的原则。

世间人说,世间万物,是阴阳相互吸引的,但绝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一个人有钱,另一个人没钱,有钱为阳、无钱为阴的话,是有钱的吸引没钱的;身体健康为阳,反之为阴,那么,是身体健康的人吸引不健康的,但表面上看,他们是相互吸引。阴阳相吸也是这样,是阳在吸阴。也就是说,阴可以吸阴。

那么,人的左手为阳,那我们如何通过阴阳相吸,来引发出身体的潜在能量?
你的另一只手,是阴,手心和左右的刚好相反,它负责放出能量。那你怎么把身体内的能量吸引出来,供你练功?

我们说过,左手手指是可以出阳能的,这阳能是从左手手掌来的,那左右手该怎么做?

你想得越明白,就越容易成功,练起来进步越快。

好,现在大家准备好手,按我说的步骤来。

第一步:

大家可以伸手自己的右手,将掌正常伸开,自然放松伸开,保持能量方便通过,
然后伸开左手,让两手相对,但不要碰上。因为一旦碰上,会阴阳相遇,相互抵消,无法调动出能量来。

放松自然,想着能量到达手指,中指和食指等。感受一下,然后我们准备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让左手手指自然弯曲,指向右手手心,但不要碰上。

然后让左手手指绕着右手手心游走,不要碰上,你感受一下,右手手心是不是有左手指的能量?

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感受下。

游走的过程中,大部分人能感受到左手手指的能量感,放松身体,但用心去感受手心的能量变化。

第三步:继续让两只手照样相向而立,不要碰上,自然展开。

然后右手保持不动,左手像磨盘一样,轻轻对着右手做小的移动

感受一下两手之间有没有感应

接着做下一步,集中注意力,将两手缓慢移远,再放近,自然感受两手间有没有相互排斥和吸引的力量。如此重复五分钟。

你应该会感受到两手间有排斥、吸引、能量感。

其实,我们以上只做了两步:

第一步,用左手引出右手的气,

第二步,通过一开一合的动作,让能量加强

这时候,你整个身体的气脉将会随之打开,它们将会通行全身,并且能量越来越强
过一天两后,你练时,让眼睛到手所朝向的方向是深色,你再用心练练,你就可以看到两手之间开始产生白雾,越来越明显,到最后,会如同水一样,在两手之间喷涌而出,你身边的人,肉眼也能看得到。

每个人资质不一样,我以前练时,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手指上方,有一把白色的剑气,肉眼的人也能明显看到。这些气,便是你调用出来的身体内部的能量,手指顶端那长长的像剑一样的气,是集中的能量,可以第二阶段传递给他人。你手掌间的气在开合之中,其实是让你周身的气血通畅,并且借这些气,来促使周身的气血运行更为平衡有序。客观上会消除和预防一些气血郁积类的疾病。

以上的练习,不分时辰,都可以练,早晚为佳,要身松意定。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2-17 23:14:00 +0800 CST  
@瓜娃山人 2016-02-17 16:26:00
楼主好!
六十四卦是不是没有必要进行逐卦详细研究,只要根据南山老师讲的八个卦(就那八句话),按照主观和客观条件,结合自己所处的象,就可以断吉凶,并知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了?
另外,如何将吉凶和具体日期和时辰联系在一起?以断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期限和时机?
-----------------------------

这要看你目的是干什么,要只是想大概的知道事物的生长收藏之理,只研究那八句话也足够应用了。但如果要知道的很详细,那就要更深入的研究。

具体日期和时辰都有其五行所属,也有其阴阳二气的运行规律。要断详细的事情,去看隔壁的梅花贴先。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2-19 10:22:00 +0800 CST  
做为一个懒人,什么功法最适合练?往下看往下看往下看……

-------------------------------------转了过来,但很多注释是有争议的,回头我再详细注释一次-------------------------------------------------------------------


陈希夷《华山十二睡功总诀》

【原文】

夫学道修真之士若习睡功玄诀者,于日间及夜静无事之时,或一阳来之候②,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通,逐一唤集身中诸神③,然后松宽衣带而侧卧之。

诀在闭兑④,目半垂帘、赤龙头⑤胝⑥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⑦如钩,阴阳⑧归窍,是外日月交光⑨也。然后一手搯剑诀⑩掩生门⑾,一手搯剑诀⑿曲肱⒀而枕之,以眼对鼻,匕⒁对生门,合齿⒂,开天门⒃闭地户⒄,心目内观,坎离会合⒅,是内日月交精⒆也。

功法鹿之运督⒇、鹤之养胎21、龟之喘息22。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行八万四千里气24,是应天地造化,悉在玄关23橐龠27。使思虑神25归于元神26,内药28也。内为体,外为用。体则合精于内,用则法光于外。使内外打成一块,方是八道29工夫。行到此际,六贼30自然消灭,五行自然攒簇31,火候32自然升降,醖33就真液34,浇养灵根35。故曰:玄牝36通一口,睡之饮春酒37。朝暮谨行特38(持),真阳39永不走。凡睡之功毕,起时揩摩心地40,次揩41两眼,则心身舒畅。

【注释】

1、华山十二睡功总诀:据传,陈抟老祖于武当山修炼成“五龙睡法”之后,隐居华山继续修道,并整理出一套系统的睡功功法,传于华山。明代周履靖从民间辑得,收入《赤风髓》一书中。现根据选自马道法《中国道教养生秘诀》对其补充纠正和完善,并加以注释。原文中加着重号者,应为误录,在注释中加以纠正。

2、一阳来之候:忽然阴茎勃起,有了性欲之时,也称“活子时”。

3、逐一唤集身中诸神:指松静自然,收视内观,集中思想,除去一切杂念。通过“内视、内听、内嗅、内思、内感”,使所系肝神、心神、肺神、胆神等等诸神收回体内,各归其位。

4、闭兑:塞兑也。就是两唇闭合,上下齿轻合。《易经》曰:“兑,说也。”《易经·说卦传》曰:“兑为口舌”。

5、赤龙头:指舌尖。内丹术语称舌头为“赤龙”。

6、胝:与胼合用,指老茧。故此字应为“舐”字误刻,在句中意为:以舌尖轻抵上腭。

7、十指:根据上下文推断,应为十趾,原文误录。

8、阴阳:结合下文,指坎离,即心神和肾气。

9、日月交光:一般指双目垂帘下发出白光。但这里结合上下文意分析,日为双目,月为双足底的涌泉穴。因双目和两足底的涌泉穴,一上一下均在体外,故为外日月。

10、搯剑诀:指掐子诀,即屈拇指掐于无名指根。搯为掏,叩击的意思;按《赤凤髓》所载,两手掐诀不同,是为原版误刻。

11、生门:肚脐,内为下丹田。《上清黄庭内景经》曰:“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阳,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云笈七签》务成子注:“密户,肾也。”“生门,命门也。”

12、搯剑诀:指掐剑诀,指并拢伸直食指、中指,然后屈无名指、小拇指,再屈拇指掐于无名指上。

13、肱:指肩到肘的部分。

14、匕:指鼻,有意隐晦此字。道家的内丹术和内家拳法中常有这种隐文藏意的作法。

15、合齿:应为叩齿。是为原版误刻。

16、开天门:指以鼻呼吸,使气冲天门;叩齿,以声振天门。天门,位于两眉头之间,道家常隐语为“十字街头”。《上清黄庭内景经》曰:“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之间,即天庭是也。”

17、闭地户:有两处指向,一指上下门齿龈。《上清黄庭内景经》曰:“帝乡天中地户端”。务成子注:“鼻为上部之地户。”合地户,即轻轻闭合上下门齿。二指肛门,要求提起会阴,撮紧肛门扩约肌,以搭“下鹊桥”,接通任督脉。

18、坎离会合:指心神和肾炁相抱合。“一阳来之候”,说明先天之肾炁出矣,现在“心目内观”,心神也下照生门,这样就容易使心神与精气相互抱合在一起。因心为南方火,故属离;肾为北方水,故属坎,所以称之为“坎离会合”,也叫“坎离交媾”。

19、内日月交精:结合上下文应指心神与肾炁交泰,其乐融融。本来内丹修炼中“日月”指左右目,但这里讲明了为“内日月”,显然不是指双目;一般认为“内日月”应为“左玄肾门,右牝命门”,但这里又讲明了是“交精”,显然不是指两肾;那是不是指“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融合呢?显然也不是,因为其上句已经是“坎离会合”了,不可能再出现先后天之精相交。所以这里的“日月”应指“阴阳”,阴即肾之精气,阳乃心之意火。所以道家乐此不彼的“合阴阳”,“婴儿”“姹女”交合而结圣胎,即指此,并非低俗的“阴阳采战”之术和“男女双修身”之类也。

20、鹿之运督:原文此处漏一“鹿”字,以致上下文不通。道家内丹修炼贯通督脉三关时,用牛车、鹿车、羊车,这里指犹如鹿车运行于督脉。其形神自若,稳步而行,喻指调形。

21、鹤之养胎:鹤为长寿祥鸟,其孵卵镇定自若。喻指调神。

22、龟之喘息:龟亦为长寿三物,其呼吸非常少,而且吐出之气,马上又吸回来。喻指调息。

23、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行八万四千里气:出自《灵枢·五十营第十五》,宋代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曰:“一息脉行六过……,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御纂医宗金鉴》曰:“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可见《赤凤髓》在此处表述,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一息脉行六寸”,应为“一息脉行6.22寸”;二是“八万四千里气”,应为“八万四千寸气”,这里以“寸”代“里”了。

24、玄关:亦称“玄牝”,指口鼻。元代陈虚白《规中指南》论内丹三要,首论玄关(即玄牝)。元代李道纯《中和集》:“口鼻为玄牝。

25、橐龠:指肾间动气。《性命圭旨》曰:“鼓之以橐龠,吹之以巽风,锻之以猛火。”橐龠,古指皮囊、风箱,喻指肾主纳气的功能,内丹修炼之中元气的运行皆从这里生发。所以玄关在上,主呼吸及后天之气;橐龠在下,主肾间动气及先天之气。它们都是人之生存的关键部位和功能,亦是丹道修炼的机关所在。

26、思虑神:指识神,可以识别世间万物,而且有无穷尽发展的倾向。老子《道德经》曰:“行越远,离道愈远。”不利于“抱朴守一”。

27、元神:指一念之初动之前的状态。元神处于无思无虑,无善无恶,一片混沌之中。所以丹道修炼时只有处于一片混混沌沌之中,才便于思虑神归于元神。

28、内药:内丹修炼的基础,指先天精、气、神。《悟真篇》董德宁注:“内药者,先天之药物,乃元和内运也。”

29、八道:应为“入道”,是为原文误录。

30、六贼:道教指色、声、香、味、触、法,为影响修道的六种因素。

31、五行自然攒簇:水、火、木、金、土等五行都会簇拥、护卫着元神。五行,原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道教将其视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万物之源,内丹修炼家则视为人体五脏,即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未,肺为金,脾为土。

32、火候:一般指内丹修炼中把握意念(心神)的法则和尺度。火,即心之所生的意念;候,意念运用的法则和尺度。但这里是说元气与元神相抱合,升降于周天的景象。

33、醖:即酝,酝酿酒一样。

34、真液:指真汞,实为木液,或直接理解为内丹修炼过程中受纯阳之气点化而“酝酿”出的津液。

35、灵根:喻指人体之命根。心为神根,肾为精根,得元气之养则灵。《太上黄庭外景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务成子注:“灵根,命根也;玉池、清水、乃口舌下津液也。”

36、玄牝:源出《老子》:“谷种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深远;牝,雌性,指衍生万物的本源。此处是指阴阳二气同出于一口,即鼻呼鼻吸,每次必通达下丹田的虚无窍,从而形成下丹田中神气相合的景象。

37、春酒:似甘露一般的津液。

38、行特:应为行持,是为原文误录。

39、真阳:一阳初动之前的元阳,亦称元精。《性命圭旨》:“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

40、心地:心田也。指双手旋转按摩中丹田到下丹田的位置。并非有的文章注释为“脚心”。

41、揩:双手掌搓热后轻按于双目,温热双眼并轻微左右旋转。并非拍打或用力按摩,切记。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04 09:54:00 +0800 CST  
这个是气功法的翻译:

陈希夷《华山十二睡功总诀》2 【译文】


进行丹道修炼的人,如果要做睡功练习,就必须或于日间闲暇的时候,或于夜静独处的时候,或于“活子时”出现的时候,端正身体盘坐于床上,叩齿三十六次,并通过内视、内听、内嗅、内思、内感,使所系肝神、心神、肺神、胆神、肾神等等诸神收回体内,各归其位。然后解开衣带,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不受约束,并左侧身睡卧下去。接下来,练功的法诀在于:轻轻地闭合口齿,不要用力咬合;双目微合,上下眼睑之间只留一条缝,露进一线微光;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即搭合“上鹊桥”,使任督脉接通;两膝并拢后,收回上面的一只脚,避免不自觉中泄丹;十个足趾、足弓以及背部脊柱弯曲如钩,这样既能方便任督脉之气畅通,又能防止涌泉穴走失真气,也有利于真阴、真阳二气归入气穴。这就是能够使双目和两足底的涌泉穴交相呼应的身形要求。

然后,一只手指掐子诀,即屈拇指掐于无名指根,覆盖在肚脐上,其内为下丹田;另一只手掐剑诀,即并拢伸直食指、中指,弯曲无名指、小拇指,再屈拇指掐于无名指上,然后卷曲手臂,头侧枕于剑指上。双目微闭向下照察着于鼻尖,通过鼻孔的细匀的呼吸不断地往下送达到肚脐内的下丹田,全叩齿36次,有利于撞通天门。所以此时天门所处的眉头要放松,内外银交和会阴位都要闭合。神意和目光都要向体内下丹田照察,如此才能使处于上位的心神与处于下位的精气会合,以利于结丹。

这就是能够使丹田采药凝胎、炉鼎结丹的内呼吸和神气相抱的体内要求。整个功法的运用,调形要象陆地上的长寿益兽——鹿驾着河车运行于督脉,其形神自若,稳步而行;调神要象空中的长寿祥鸟——仙鹤孵卵一样,镇定自若,持之以恒;调息要象水中的千年寿龟一样,做到内呼吸,即呼吸非常少,而且深长细匀,吐出去的气马上又吸回来,做到元气不散。平常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个昼夜需要呼吸13000息,脉行84000里的距离,如此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延续。这是人类的先天遗传所具有本能,全靠上玄关肺窍的“肺主呼吸”功能和下玄关肾间动气的“肾主纳气”功能,就象一个皮囊进出气和藏气的功能。要将识别、思虑、喜怒等神意,都归根于元神,这个元神由真意产生,是修炼丹道的内药。元神在体内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它与精气相抱合,成为胎体;元神在体外是一种功用性的东西,它的神光照察,往往会形成人类的大智慧。

要将体外的元神功能内收,与体内的元神相抱合,使两者混为一团,这才是丹道修炼的入门工夫。练功如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些污染道心的六种因素,即被喻为“六贼”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自然不会时时来侵扰我们;水、木、金、火、土分别代表的五脏之神,自然会纷纷簇拥扶持我们的元神;元气与元神相抱合,自然会升降于周天;如此便能在丹道修炼中酝酿出津液,就象甘露蜜酒一样滋养着我们的元神。所以说,阴阳二气同出于鼻呼鼻吸,每次必通达下丹田的虚无窍,从而形成下丹田中神气相合的景象;就象睡卧之中品尝着甘露和蜜酒,这种酒是生命之酒,是增强人体生命力的纯阳之酒;早上起床之前和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早早晚晚的、只要有闲暇时间就认认真真的练习一会儿睡卧功法;只要我们勤炼苦修,那么你体内的真元之气永远不会走失,而且会永保青春活力。

凡是修炼此种睡卧功法的,应当注意每次练功完毕,坐起下床之前,必须做收功,即双手旋转着按摩中丹田到下丹田的位置;然后双手手掌相互搓热,轻轻按于双目,温热双眼并轻微地上下左右旋转9—36圈。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04 09:54:00 +0800 CST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04 09:56:00 +0800 CST  
@瓜娃山人 2016-03-05 09:05:00
所谓 “”叩齿‘’,可能是人在完全放松,两齿微合的时候,随心心跳脉动,两齿自然相合碰撞而发出声音的过程。意义有二,其一,只有完全身心放松,意念内守的时候才能明显感觉到“扣齿”;其二,集中注意力,用心感觉“扣齿”之身的时候,心会达到抱念守一内心十分安宁的状态。以上两点,恰是“身松意定心安宁”。至于姿势,就像太极拳标准姿势一样,只是为了让身体内真气走的更加顺畅和舒服而已。其实,我们打坐的时候,也......
-----------------------------


关于叩齿,其时,我用另一马甲写八段锦时到详细提到过的。直接拿过来就好。

牙齿相叩,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如马礼堂的《洗髓金经》(道家不传之秘典)、刘贵珍的《健身功》、陈盛甫的《养生保健功》、幻真先生的《服内元气诀》中均有明确记载。

叩齿的作用有以下三个好处:

1、叩齿集神,可集中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叩齿上。

2、叩齿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坚固牙齿,预防牙病作用。故《保健功》歌诀云:方法简便叩齿功,上下牙齿轻轻碰,每次相叩三十六,坚固牙齿防牙病。

3、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故其不但与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密切相关。因此,以经常行此功,可以坚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其时,古人也很讲究顺序的,还有讲究次数。以合于阴阳之序其阴阳之数。比如左边的叫金钟,右边的叫玉磬等……

如果有人去试试叩齿,就会发现,只正常的空口上下牙叩一起的话,一般只能叩到牙根的那部分。

所以,经过我人自己实践,我觉得叩齿是分四小部分完成的:

就一个就是正常情况的叩齿(这时其时上腭稍微出来一点,成天包地形),这时候主要是叩靠近牙根部分的牙齿。

第二把下腭往前移,开成地包天的形。这时候叩齿叩到的就是门牙的部分为主。

第三把上腭往左移,叩击右边犬牙一带的牙齿。

第四把上腭往右移。叩击左边犬牙一带的牙齿。

这样,以保证口腔内所有有牙齿,都叩击到了。至于次数?

我们知道,牙齿是人身上最硬的部分,又长在头部的嘴吧里,是肾中真阳所化生。所以,次数根据乾卦来,用九。

每个部分叩九次,共三十六次。

我想这应该就是叩齿三十六的正确方法。


这里,是指在十二段锦时的方法。当然,平时如果偶尔也叩叩,也有好处的。

所以写这些东西特别麻烦,经常两个字一解释就是一大篇幅了。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23 16:53:00 +0800 CST  
@壹耳 2016-03-15 17:28:00
求教一个问题。我曾经能够气沉丹田。但是后来得了个病。在通往丹田的道路上、在肚脐这个位置,有一个气团阻挡,里面应该是寒气。怎么破开这个气团?现在还有、没以前那么大。一部分排出体外,一部分往右腿肝经下面走了。这一部分寒气怎么去除?
-----------------------------

你这个没有见到我就不敢乱说了。你也只是猜猜应该是寒气。

寒气是阴气化生的。一般,前期如果做气沉丹田,或是观想哪个部位,时间久了,其时都会出现你说的问题。经脉有堵,玄窍未开,我从来是不建议任何观想的。

既然已经出来了,那只能想办法通经脉了。

还是建议练导引术吧,如果确定是在肝经,那通过养肝通肝的导引术来进行比较合适。当然如果身边有道医,应该也是可以通过针灸之类打通经脉,化掉那寒气的。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23 17:06:00 +0800 CST  
今天想更新点,硬是找不到写这个贴子的文档了……

好奇怪,难道我在外面的日子,我老爸用电脑不小心给删特了?

一回直接随便写写好了。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24 12:42:00 +0800 CST  
继续说说修行的事儿。继续俺们是终南剑派的,还是拿剑喻人吧,剑如人,人更贱。

剑如人,有三六九等。最高九等为绝世神兵,传世而不朽,我们不如叫他真剑吧,比我们二贱还剑。

中等的剑呢,正如普通人,普通人的身体很好,好人哪。中等剑也是好剑。

下等的剑呢……要不是天生不好,就是炼报废了。废剑也是剑啊。

说这么多费话干嘛呢?难道只是为了显示一下俺们终南剑派的剑多剑贱?

嘿嘿……

我这不是想以物喻人,以用一把中等剑淬炼成一把绝世好剑以类修行嘛。

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阴阳平衡是最高境界了。是的,阴阳平衡身体很健康,可是,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各方面配比普普通通的中等剑。

而一个真正修行的人,阴阳不可能会平衡,无论你是想修成纯阳,或是修成纯阴,还是打破平衡再提升。

正如一把中等的剑,想淬炼成绝世好剑,除子温养,更折时候是在加入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千锤百炼。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变成了一把下等剑,或是一堆废铁。

都说财侣法地是修行人四大不可缺少的依仗,但最最关键的东西,却在自身。正如中土,镇中央而旺四方,这,就是道心。一个道心不坚的人,无论有多好的财侣法地来支撑,结果可能也最多多走了那么几步而以。

而一个道心坚定的人,不论贫贱,看淡生死,哪怕孤独一人无门可入。但是,道心感而天地应,各种气灵场本就布在天地间无孔不入,财法侣地亦自得感应而向你靠拢。

也只有坚定的道心,才能支撑一个人一直走在阴阳不平衡的路上。

说到阴阳平衡,这阴阳的三个层次(详看梅花易数一贴),在人体的表现是很精微的。

就整个人体来说,可见的躯体属阴,不可见的精气神是阳。

躯体又分阴阳,比如背是阳,左是阳;前是阴,右是阴等。

精气神又分阴阳。比如肾中所藏的精气为阴,却暗藏了真阴;而心中所藏神气是阳,却暗含真阴。,这也是人体修行从火水未济到水火即济的理由之一了。

当然,阴阳还没有结束。往上还有的分,这个先不扯了。

随便说说都是一大堆,本来还想说一下丹田起火的……

下次好了。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24 17:28:00 +0800 CST  
本懒人最近在重读茶经,在跟着人家更深入的学茶。

这段时间,总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一种召唤。所以,等这次事情结束,应该会去山里闭一次关。这次是不打算全辟的,准备带上好茶,带点好酒。然后就靠这液态食物过上个一个多月的时间。

本来一直不知道去哪里闭关好。可是前几天,又突然冒出来了个地址。

是一个已经去过的地方。这次闭关,应该会在金盖山和江门山两处选一处吧。

在山里的时候,尽量把一些事情理理清楚。

出来很快就会把这个梅花易数的东西更新完。

梅花易数书上的东西,技巧类的东西,都很少。

相信这次闭关出来,对丹道的东西,对五术的东西,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大家有兴趣学习的,先把前面的基础打实了。

最近子为茶的郭子涵也在学茶,说到茶,确实是太深了。昨天在店里,还看到一件事情。

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来问了茶业,嫌贵了点,因为他要买一百多斤送人。明前茶哪怕是后面几批的,也要八百多一斤的。他嫌贵,就去龙井村买了。买来之后,还发了微信显摆,因为那边便宜啊,六百五一斤……

他还发了个微信显摆……

然后,然后,某人回复了下,告诉他,那个是乌牛早,而且是浙江金华产的,绝对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他不信,又找了好多人咨询……

然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叫员工把已经发出去的快递一个一个打电话追回来;第二件,又跑过来重新要了一百斤……

否则送出去一个假茶,客户要是喝出来了,是该怀疑你不懂茶乱送,还是怀疑你故意送差的假的呢?送礼,真是一个技术活啊。

推荐一下郭子涵的子为茶道,她最近学的很不错,已经被几个前辈夸奖了。






至于我,学的一踏湖涂,懒嘛……被茶叶黄那货鄙视的不要不要的。

还好,反正我也不卖茶,能喝就好。只好这样安慰下自己受伤的心灵……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3-30 09:13:00 +0800 CST  
@瓜娃山人 2016-03-31 22:52:00
有没有一种功法能让人停止思考?
扣齿,让人集中注意力,且能让大脑停止思考。现代人,特别是大多数脑力劳动者,神的消耗主要是由于思考太多,用脑过度引起的。所以,扣齿还能养神。另外,当人特别放松,大脑放空,停止思考的时候,心是感觉特别安静,放松和舒服的,这说明扣齿还能养心。同时,扣齿牙齿振动产生的能量波,可能还能刺激松果体,开发人的超能力,提升神性。
综上,扣齿能养神,静心和增强神性。至于......
-----------------------------

这个怎么说呢?叩齿肯定有好处的。但也很讲究。但是无论怎么讲究,从古到今,没有一家功法,是靠叩齿本身就养神或是养心成功的。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01 01:43:00 +0800 CST  



无论哪一派的功法,其实都皆是一个采纳能量或者说生气(对鬼仙类来说,阴气也是其生气)的过程。

所不同者,正统功法采纳的是天地之力,讲究借势而为。

而所谓邪功,是疯狂的攫取,违背天地之道,掠夺他人信仰也好,采取草木生机也罢,终究是会产生反噬的。

历春分清明谷雨共四十五天其气为温,阳入阳位,得气而升。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

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识取五行根蒂,方知春夏秋冬。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04 15:14:00 +0800 CST  
@十八味 2016-04-06 18:27:00
唉,我一饿就经常低血糖,请问这样的体质可有办法改变?这样可以尝试辟谷吗?
-----------------------------
说明看贴没仔细。你先说说什么是辟谷?说不对打屁股。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09 13:49:00 +0800 CST  



有人问炼精化气,或说采小药,说是看到某知名门派对外公布了方法,在外阳举时(据说这是活子时),以意念引导精气入会阴循督脉上任脉下收回丹田。问我对不对……

我只能说,我学的这不叫活子时,也不敢用这种方法去炼精化气,若有人这样炼了感觉神清气爽很舒服,那只是炼化了身体之精化成气,不及时补入身体将出大问题。

我不会说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古代确实有人这样练了,而且还练出来了一些效果。但是,有个前提,他们这些炼时,九大仙草估计随便当饭吃的。人家随便动不动千年人参,百年石斛,野生灵芝等等等给身体补充能量的。

若没有这些外丹辅助,那么,用的火是自己本源之火,炼的精是燃烧的自己的气血,身体的精华,表面看起来内气增加了,也很神清气爽,但基本不用多久,你的身体就吃不消了。

神马恍恍忽忽,飘飘欲仙,那只是一种气血蒸腾后供氧不足给身体和精神上造成的错觉……

这个话题是有人提到了就说一下。具体的以后可以专门拎出来写写的。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10 10:49:00 +0800 CST  



其时初级阶段的炼气是灰常简单的。上边也提到过的。

玉池清水灌灵根,子能修之可长存。长以生气时偃卧,握固,闭气息于心中。行气之法,先安其身,去诸忿怒,泻诸愁忧,而和其气,不与意争。体和方可为之,常守勿倦。气至则形安,形安则和息,和息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长息,形热则虚口闭中而自甘香,滋液即多,五藏长存。

就是这么简单。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17 23:04:00 +0800 CST  
俭以养德,宁静致远的千年误解——醉卧闲扯《戒子书》
黄大师据说又开始了以俭养德之路,天天教训劳资要节俭!靠,劳资也要有不节俭的钱哈……说到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戒子书。一直以来各种解释都是说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高尚的德操,真是这样吗?节俭真能培养出来高尚的品德来?诸葛同学修行一世就这样忽悠他儿子?你有听过历史上靠节俭而品德高尚的人吗?若节俭能淳养品德,那葛郎台之流岂非品德高尚之辈了?
其实,俭在这里,并不是节俭;而德,也不是高尚的品德。俭以养德和静以修身是相对应的。这是道家的修行根本,诸葛亮同学做为那个时代道门修行者在世间行走的代表人物,怎么会拿后世儒家的那一套来叮嘱子孙后辈?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好,胡扯开始:





戒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首先,无可非议的是,诸葛同学是道家修行之人,其山医命相卜无所不精,留下的八阵图,马前课等流传千古,诸葛世家可以说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诸葛亮的后人聚居。比如九姑娘那货呆的诸葛八卦村就是。对命相卜之类,大家估计是认可他了,为防止有较真的同学出来吼,懒人,诸葛同学哪里懂医了?哥辛苦点,先把证据扔出来吧:


《三国演义》中,诸葛同学到辽东舌战群儒。他说:“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长安保,诚为难矣。”

别以为这只是小说杜撰的,很多史实只能存在小说中。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诸葛同学一样是望子成龙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悲守穷庐,而要他接世。所以,他在临死前写下这八十多个字,或说是告诫自己的儿子,也可以说是自己儿子的行为标准或说修行准则(戒可以是告诫,也可以是标准和准则)。

解释一篇文章,我们要结合写的人时代背景和他的文化背景。诸葛同学做为道家在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怎么可以用儒家的观点来解读他最后留给儿子的修行准则?

而且,诸葛世家一值传承到了现在,怎么可能只是表面那么简单?那已经完全类似一个修行世家了。这种世家,除了南张北孔你还听说过几个?所以,他的戒子书,其时暗含的,也是修行的至理。

而修行,从来离不开身和神,或者也可以叫性和命(精)。修行的道理至简,做到却至难。


我们先把度娘百科的解释复制过来: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我们都知道,道家的修行功法,都离不开一个静字。很多人以为,锻炼身体是靠“动”的,其时,这是一个误解。这方面,茶叶黄那货的奶奶传下的名言倒是正确的:生命在于不动。但她只说了一方面,身的那方面。

为什么呢?若我们把人分阴阳,那显然,身体是属阴,神气是属阳的,正如清静经说的,天动地静一样,人也遵循这个规律的。

这方面吕祖其时还留下过十四个字:动练经络站练脉,坐养神意卧养灵。


诸葛同学开宗名义,第一句就点出来修行的要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是告诉他的儿子,真正的修行,要靠“静”来改造身体,要约束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遵循规律行事的人。

是的,俭和节俭没一毛钱关系,俭是约束。对于修行人而言,最难的是约束自己,而不是节俭。就算有些门派有苦行的修法,那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可能暗中使用的天材地宝吓都吓死你。自古有言穷文富武,练武要用到的各种浸泡的药材和各种补品是很吓人的,但武若和修行丹道比起来,真正是小巫见大巫了,各种炼丹的材料,洞天福地的建立,哪一样能节能俭?

而德也和品德没一毛钱关系。德是遵行规律行事。比如阴阳升降的规律,比如经络运行的规律,比如生长收藏的规律,比如命理中的各种运劫比财……

修行之人都要约束自己去暗合这些规律,只有能遵行才有可能超越。逆天改命的前提也是顺天行事。


就说诸葛亮自己吧,在潜龙勿用时,也在悲守穷庐;在利见大人时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而飞龙在天才有了三分天下;亢龙有悔之时就发生了五丈原之战。诸葛亮遵循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律,遵循当时社会大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离去。他虽然也想逆天改命强扭规律,但终非道家一家独大……


接着他告诉儿子怎么样找到并达到心中的志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淡泊名利不在酒色财气中迷惑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真意),而只有真正的内心宁静才能获得深奥的道理。


是的,远并不是远大的目标,而是指深奥的道理。这里的远和言近旨远中的意思是一样的。这里的宁静,指的是身心的一种松静定的状态。也只有入过定境的人才更能明白,这个静代表着什么意义。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真正的知识是从宁静中获得的,而不是从书本上获得。记得好几年前,拜访文海先生时,他说的一个比方:现代人都喜欢简单,看人家的各种注释,可是,注释是什么?那是古人理解消化后写出来的,真正能用语言明白表达的出来的,都不是精华,正如人吃下去的粮食,精华都被吸收了,排出来的是什么?虽然其中也有养份,但更多的可能是垃圾。

精典吗?所以一部道德经,千人解万人解,但你始终是看不明白,因为精华都被人家吸收了。留下的虽然有营养,但更多的的确就是垃圾。


人心好静,达真静则心窍开,心窍一开各种频率的知识自然滚滚来……所以学需要静,而才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不学习就不能增加才能,而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会去学习。


然后,诸葛同学点出了如何修行性和命: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的懒散则不能磨炼身体和精神,克服不了浮躁就不可能冶炼心性和心生之阳气。


虽然说身体也要静,但凡事都有个度,磨炼身体和精神都是有很多功法配合的,不能过度懒散到什么也不做,也不能很浮躁的想要一蹴而就。心生为性,人神好清而人心好静。也唯有静下来了才有可能排出身体中污浊的一面。


淫慢不能励精也不能冶性,险躁也不能励精也不能冶性,这种修辞叫神马来着?我突然忘了。


其时,无为也是分阴阳的,所以我在留在葫芦上的诗中有一句,就是无为阴阳理。因为身体和意识的静是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看九毫米烟灰小说中说,无为是一种拼命折磨身体但意识或说思想却处完全空白的状态(大概意思是这样,原话忘了),问我对不对,我说是正确的,但是,这只说出来了一半。


在一定的阶段,身体要静而意识不一定能静;在一些阶段,意识要静但身体却是要动的。这些都是在具体的功法中才好解释。总之劢精和冶性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最后,诸葛同学说了如果不好好修行的后果: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不好好修行,结果就是年华随着时光的飞驰而老去,意志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而被磨灭,然后就象枯枝和落叶一样飘零化成泥,不能融入这个世界,一辈子住在这个破房子里,真到老死,再也木有人记得你了,再后悔想重来就来不及啦……

和现代说的,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呆在农村种田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你不好好读书只能一辈子打工,你不好读书……一样嘛。现在的家长的老师只会告诉你要好好读书,却不知道什么才是读书,所以,那些个好好读书的,基本上都买不起房娶不起老婆并一辈子打工,比如我……^_^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25 00:37:00 +0800 CST  
@u_97858505 2016-04-27 12:58:00
您好,麻烦请教您一下,应该怎么好好学习啊,很困惑
-----------------------------

戒子书说了,夫学需静也!

所以,要好好学习的关键是静。身要静,心也要静。静心专一才是第一层次的

能入定境是更高一层次的。当然这对普通人来说,不就提了。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4-27 13:57:00 +0800 CST  
@小橙子15120 2016-05-04 13:12:00
懒人老师,您知道丁愚仁吗?您是怎么看他和他的修行理论的。我加入他下面的一个算是徒弟的修行群,问了问关于斩赤龙的说法,直接被骂没脑子。而且他们还说从古自今,只有四个人涅槃了,有释迦摩尼,还有六祖慧能,现代的就是丁愚仁了
-----------------------------
不认识。

有个简单标准,凡是敢称现代成圣成神的,你直接当他是傻X……

现在连动物都不能成妖,他丫敢去涅槃?

呵呵,开个玩笑啦。

等回头我空了上百度搜搜他的理论再说,或者你有什么知识点,可以直接拿来探讨。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5-06 22:36:00 +0800 CST  
集思广易的二娃,竟然能从我那浩如烟海的微信说说中,找到这么点还真是我自己拼凑成的诗,不是纯转载……

果然是天生牛13.






是不是全部字都认识,连起来也认识啊?

可是神马意思一点也不懂?

或者貌似懂了,其时估计完全不是这样的……

正如中国的草书是一大忽悠一样,突然发现啊,中国的修真诗,也是一大忽悠……

反正全是谁写谁说了算。

哈哈哈……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5-06 22:41:00 +0800 CST  
本来想抽空想想吕洞宾的百字铭的。百字铭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字。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因为至简,故普通人也是可以看的懂,也是可以练的。

网上虽然有很多版本了,甚至连张三丰真人也做个注释。现代当然也有人注释过。这个在百度百科里就有两个版本的解释。

回头贴过来大家看看。对那两个版本,张真人版本,我觉得复杂了,还是各种术语各种卦各种各种丹道专用词出现,如果这样复杂,吕祖又何必出这么简单的一百个字?

至于另一个版本,则是至少对错参半吧。我没有仔细去看,因为只看了头几句的解释,就发现有挺多问题了的。

所以,我是准备重新把这个百字铭重新解释的。不过想想下个月就要去吕洞宾的纯阳古宫闭关个把月,也就不急了。估计闭关回来,能解释的更加完美吧。

先把百字铭贴上来。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楼主 终南懒散人  发布于 2016-05-14 15:34:00 +0800 CST  

楼主:终南懒散人

字数:41029

发表时间:2016-01-12 19:26: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23 14:59:57 +0800 CST

评论数:7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