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望大家了解一下

斗合争讼,妄逐朋党。

【译文】或暗中挑唆,或东西播弄,或包揽诉讼,千万百计让人家去打官司,以便从中渔利;拉帮结派,趋炎附势,明争暗斗,结交狐朋狗友之类。


广汉人苏云卿,来到豫章的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人们称呼他为‘苏翁。’苏翁以耕田种菜,织布编鞋为生。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为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广揽天下名士。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通知豫章帅漕说:‘我的同乡苏云卿有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拜望他。一定要为我把他给请出来。’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帅漕便不带骑士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他家的菜园中。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意他。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老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便请他到屋里去。屋里很干净,一尘不染。案上有《汉书》二册。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不一会,汲泉煮茗,两人谈得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回答说:‘广汉。’‘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回答说:‘认得。’客人又问:‘你觉得张德元是个什么样的人?’回答说:‘贤人。不过,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客人站起来说:‘张公叫我请您去与他共济大业。’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一定要请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回去。苏云卿推辞,说他明天一早登门拜望客人。


第二天,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只见门户紧闭。推门进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不知去向了。后来有人在昆仑山遇到他,看见他正在采药,非常逍遥,快乐自在。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1 23:36:00 +0800 CST  
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堂弟,丞相王起再次负责科举事务时,很想举荐白敏中为第一名。当时有个叫贺拔□的人以才学自负,放荡不羁,白敏中与他情投意合。王起担心他会影响白敏中的前程,便悄悄叫亲信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白敏中,希望他不要与贺拔□来往。白敏中听说后,假装答应了。


不久,贺拔□来拜访,白敏中下面的人骗他说,白敏中出去了。贺拔□等候了一会儿,正想离去,白敏中听说他来,一下子便跑了出来,把事情的缘由全都告诉了他,说:‘要取第一名的方法很多,怎么能够随便抛弃好朋友呢?’于是他们饮酒甚欢,醉后便睡在一起。


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我以前仅知道白敏中是个人才,现在应当连贺拔□一起选用。’在这一科中,两人都及第了。白敏中后来当了丞相。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1 23:39:00 +0800 CST  
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译文】无节制地享受安乐;苛求虐待下属,威胁恐吓别人。


明朝时有两个太学生,同年、月、日、时生,同年考中举人,又同日授官,一个教授了黄州,一个教授了鄂州。不久,在黄州的那个死了,在鄂州的那个听说后,以为自己也要死了,于是便处理完自己的事情,等了好几天,结果却安然无恙。这才跑去吊唁,并祝告说:‘我与您出生年月日时完全相同,出处又同,现在您先我而去,我就是现在死去,也比您晚六七日。您如果有灵,请给我托一个梦。’

当天晚上,果然作了一个梦,死者对他说:‘我生于富贵之家,享用过于丰厚,因此遭致夭亡。您生于寒微之家,未曾享用,因此能够长寿。’鄂州那个人从此便更加刻苦,官一直做到典郡。



赵方崖幼年时夜晚读书,有一次他到屋里去,拿了一点木炭,想用来烘烤一下脚。祖父次山公看见后,叱责他说:‘小时读书,应当习惯于勤苦,为什么不能够忍受寒冷?人生未老而享老年的福,就活不到老年;未富贵而享受富贵的福,就会终生得不到富贵。’方崖把这几句话写在衣带上,后来官做到大司寇。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1 23:45:00 +0800 CST  
明朝人淩汉章有一天从市场上经过, 看见一个乞丐,相貌很魁梧,面颊上有一个掌痕,是天生的。有十多个乞丐跟在他后面。乞丐走后,淩汉章问店主人,店主人告诉他说:‘这个乞丐姓聂,父亲做过司务官。有一次上早朝,他的随从丢掉了所带的笏板,他气极了,给了他脸上一耳光,随从倒地便死了。后来回家居住,妻子有孕,忽然看见那个死去的随从来了,一直向妻子卧房走去。不久便生了一个儿子。掌痕还清清楚楚地在脸上。司务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子长大后,总想杀掉父亲。父亲时刻提防他,防不胜防,便带著妻子逃往他乡下落不明。儿子纵酒好色,家产被他荡尽,最后沦为乞丐。’淩汉章写了一首诗记述这件事情:‘平生不信有阴魂,丐面而今见掌痕。寄与世间君子道,莫教结怨种冤根。’


太仓指挥王二说,自己前生是山东的贵公子。性情凶暴。打杀僮仆无数,死后被罚为金陵城聚宝门下的一条蛇。由于厌恶蛇身,自求死亡,便把身体横亘在城门下,被过往的车辆碾烂。死后见冥王,冥王说:‘你的蛇身报应还未到期,怎么能够自杀呢?但看在你生前喜欢施舍这一点上,可以把还没有完毕的报应带去投生。’于是便命令他投生在太仓卫,当一名指挥。他的胸前有蛇皮七八寸,宽二寸,腥臭逼人。他惭愧得咬牙切齿,经常用水擦洗。人们称他为‘蛇皮王二。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2 22:35:00 +0800 CST  
杨诚斋的夫人罗氏,每年冬月,黎明即起,到厨房中亲自煮一锅粥。把粥挨遍分送给奴婢后,才叫他们干活。到她七十岁时,仍照这样做。杨诚斋问道:‘天气这么寒冷,何必自己折磨自己呢?’夫人说:‘奴婢也是人家的儿女,早晨那么寒冷,必须让他们腹中有暖气,才能叫他们干活。’

她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都是自己亲自哺乳。她说:‘让别人的婴儿饿著肚子来喂养我的孩子,这是什么居心?’后来,她的儿子都当上了大官。



沉心松的夫人袁氏,也就是袁了凡先生的姑母,待下人非常宽厚仁爱,从来没有大声说话以及表现出严厉的颜色。她儿子生病的时候,夫人拿来美酒一杯叫他喝,放在案桌上。仆人文成从外面进来,把酒泼在庭院中。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以为一杯茶。’夫人说:‘你不知道杯中是酒,因此,错不在你身上。但是,从现在起,凡事都应当小心仔细。千粒粮食难成一滴酒呵!’仆人惭愧痛悔,用手捧著杯子出去了。

又有一次,一个小僮仆手捧盘子,不小心打碎在厨房里。他的母亲责骂他。夫人看见,急忙制止她说:‘孩子偶然失手,用不著责怪他。只是要把碎片捡起来,不要留在地上划伤别人的脚。’沉心松任司吏,儿子沈科,孙子沈道厚都考中进士。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2 22:39:00 +0800 CST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管好自己,莫管旁人。修行在个人。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13:35:00 +0800 CST  
赏罚不平。


【译文】赏罚不公平。


乌程县有一个绅士陈某,家中有两个奴仆偷窃他家里的钱财。事发后,一个由于平时深得主人宠信,只受到了轻微的处罚,另一个则鞭打至死。不久,陈生病了,看见死去的奴仆前来索命。陈喝斥道:‘你有罪,按照家法应当处罚,怎么能埋怨我呢?’奴仆说:‘仆人犯罪应当处罚,但我们两人犯的是同一过错,为什么处罚这样不公平呢?况且,我有罪也不至于该死。我这次来是要催促你早点死的。’陈说:‘我多给你点钱,可以吗?’回答说:‘不行。你如果想活命,必须把与我一起犯过失的人打死,让他来陪伴我。’陈叹息说:‘我怎么能一错再错呢?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奴仆得到他的许诺就离开了。

不久,家中人来报告说:‘某奴仆突然死亡了。陈很快便病愈了,不过因为这件事受到惊吓,一手一脚都瘫痪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20:50:00 +0800 CST  
集福消灾之道—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21:17:00 +0800 CST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染污,治安愈败坏;究竟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如何才能减少犯罪?如何才能自求多福?如何才能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相信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关心也是最忧心的课题了。


然而尽管是关心忧心,但是对于世间乱象天灾人祸的解决,似乎效果不大,甚至每况愈下,问题愈趋严重;世人自求多福的结果,往往却反而变成了自求多祸;归结其原因,就是现代人过于迷信科学,对于善恶的标准、因果报应的道理,认识的不够清楚,甚至还误解的很深;因此反其道而行的结果,自然就会求福不得,反招来了灾难和苦果;这就是人心堕落犯罪飙涨世界大乱的根本原因!


‘感应篇汇编’一书博大精深,撮取了惠吉逆凶福善祸淫的至理,发而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的议论,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善得何善报?做恶得何恶报?均能洞悉明察其根源,使人阅读之后,彻底明了善恶因果祸福的道理,知道自私自利,反而会失去大利得到大祸;因而人人自勉为善,以期集福消灾;所以本书之利益世道人心,有其极为深远的影响。清朝彭凝祉尚书题此书为‘元宰必读书’,又说:‘并非读了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是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彭尚书的说法,可谓透澈之极;印光大师说:‘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圆成佛道。’印祖一生对于此书的弘扬,更是不遗余力;净空老法师更劝佛弟子,要将本书视为戒律来读诵受持,并且为本书赐名为:‘集福消灾之道。’均有其甚深的道理。


本会深凛‘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所以对于因果教化人心的传扬全力以赴;前有了凡四训的整理,今有汇编白话节本的译整,即是此一理念的体现;在此感谢本会导师净空老法师的鼓励督促,郑居士对译整工作长期耐心的指导,钟居士的倡请润笔和校对,阮居士及多位教授资料的协助查对等,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利益十方;深盼人人读了此书,都能深信因果,力行断恶修善;此种风气一开,自然礼让兴行,灾难干戈永息,人民安乐而天下太平矣!


西元二○○○年一月廿五日序于了凡弘法学会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21:19:00 +0800 CST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感应篇虽然是出自于道藏,然而在汇编的注解中多是引证了儒书和佛经;所以读一书而得到三教的精义,实在是第一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汇编乃是汇集了古今各种注解的读本,经过详细的审查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汇编,就等于是已经读尽感应篇各种注解的本子,实在是第二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编者的手眼,实在是高明的无与伦比,读者能够得到此一良导,心量就会因此而开拓,福缘也会因此而广植,实在是第三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儒教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工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汇编里面已经收录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本编中也可以略见一斑;至于道家摄心的要义,也已经汇萃在汇编里,实在是第四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啊!所以说汇编不只是感应篇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的善书之王啊!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的读去,息念静心,反覆的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的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啊!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圣成贤作佛作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的沉沦,很难能够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幸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啊!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的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汇编中所记载得到恶报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的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啊!所以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祸为福的唯一捷径,而且为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啊!愿大家慎读之。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21:48:00 +0800 CST  
感应篇序

旧刻 文昌帝君降笔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济人之乏。容人之过。悯人之孤。一心如此。听命于天。故能久证真位。今劝世人。每日诵太上感应篇一遍。遵以修行。及书写一帙。日夕瞻视。依此修行。行之二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十五年。万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不依此加意修行。或作或辍。今日行。明日废。人事既乖。心田日暗。虽口诵经。而其心不悟。是为渎天。罪不容赦。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一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那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3 21:52:00 +0800 CST  
故事一:

宋朝的灵源禅师向伊川先生说道:‘祸能够生福,而福也能够生祸啊!祸能生福的原因,就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的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的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故事二:

宋朝的张子(张横渠先生)说:‘正心的开始,应当是以自己的心为严师。凡是有所作为,就会知道谨慎小心警惕自己;这样练习了一、二年,只要能够认真努力守得紧,自然而然心就正了。’

故事三:

从前真空寺的老和尚曾说:‘凡夫的妄想是不一定的,或是回想著自己几十年前的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和种种的闲情,这是过去的妄想。或是事情到了眼前,可以去做,心中却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是现在的妄想。或是期望著日后能够荣华富贵、子孙发达,和一切不见得一定成功、一定得到的事情,这是未来的妄想。’这三种的妄想,或是生起了,或是灭掉了,我们就叫它做妄心。只要能够照见它是妄心,随著妄念起来的时候,当下就把它斩断,这就叫做觉心。所以说:‘不怕妄念起来,只怕觉察太迟。’这个心若是湛然清净如同虚空一样,那么烦恼就没有立足的地方了啊!

故事四: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是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的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4 14:19:00 +0800 CST  
故事五: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的书办,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等册子送到一看,他的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册子,只不过像一根筷子那样的小。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称看,那摊满院子的恶册子倒反而轻,像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反而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主审官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说过,但皇帝不听,还是兴工,对那件事情的进行,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疏表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主审官道:‘皇帝虽然没听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的很真诚,目的在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听你的,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这个心来度化世人,也并不难啊!可惜的是你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没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后来卫仲达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4 14:23:00 +0800 CST  
我觉得,修行就是个"求真去妄"的过程。每个人总是被妄心牵着鼻子走,结果越走越偏,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颗"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的真心,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才是真正的宝藏,什么金山银山都比不了的,也无法与之相比。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4 14:53:00 +0800 CST  
以上属于个人己见,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4 14:56:00 +0800 CST  
【再析】

可惜啊!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仲达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行;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竟然却胜过了堆满整个庭院恶册子的力量!看到这个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见得念头的起动处,也就是祸福之门啊!

【嘉言】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释】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分析】

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讲的。要知道身体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体斜了,影子也就斜了,绝对是丝毫不爽的。而造了善因,就必定会得到乐的果报;造了恶因,就必定会得到苦的果报,这些道理,圣人说得很详细,可惜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相信这种道理,于是就背善向恶了;因为他看到现在做善事的人,有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而做恶事的人,有的不但长寿,而且还富贵的很;而今生所遭受到的种种果报,也都不一样啊!于是就说:‘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啊!因果也似乎不足以采信啊!’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愚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间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而上天也有没有立刻就结的案子,这个世间纯善纯恶的人既然是很少,那么可以为善可以为恶的机会也就最多了。因为念头会有转移,果报就应该要加以斟酌了。或是报在自己的身上,或是报在子孙的身上,或是报在现世,或是报在后世,或大或小、或快或慢,其中虽然会有变化迁移,但是丝毫都不会有错误的啊!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应该要看究竟!因为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再析】

按照佛经的说法,因果报应是要论三世的:第一种是现报,就是这一生就受到果报。第二种是生报,就是第二生才受到果报。第三种是后报,就是第三生,以及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才受到果报。所以今生做善事而却得到灾祸的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恶业,现在成熟了啊!今生做恶事而却得到福报的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善业,现在成熟了啊!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就是因为不是纯善或是纯恶的关系。开始的时候有福报,而最后却有灾祸,这是因为他的善心退步了啊!开始的时候有灾祸,而最后却有福报,这是因为他的恶心忏悔了啊!若是所造善恶苦乐的果报没有变化,这是在显示说明了直接的报应;若是灾祸和吉祥互相的出现,这是显示了果报的隐约和巧妙啊!更有人所看不到的阴德和阴恶,那就不是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所能听的到看的见的善恶果报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5 18:58:00 +0800 CST  
要知道我们这个世间的法律,尚有遗漏不周延的地方,然而天道对于善恶的报应,则是绝对没有疏失之虞的啊!所以说:‘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佛经也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由此可知,我们在三界中所受到的苦乐,在六道轮回里,上升三善道,或是沉入三恶道,都是我们自心召感而来的。要知道天网难逃,就是要想逃避,就如同行路的途中,遇到了大雨,四下望去,全都是湿淋淋的,根本就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但是世人多不觉悟,无法洞察因缘果报的真相;果报若是在远的,当然也就看不到了;就是看的见的果报,也多将它当作平常的顺境逆境,而不加以重视。平时就是如此的轻忽,不能够觉察,至于碰到了大吉大凶的事实可以相信的,却又拿出一些不都灵验的事情,来加以否定;如此的自己迷惑自己、怀疑自己;纵然是人生阅历很久的人,忽然觉悟了些道理;但是人却已经老了,而且习性也已经养成,难以改变了。而年轻人的豪气正是旺盛,就更加的难以相信了。这就是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迷失了自己,而走入歧途的原因,真是悲哀啊!

故事一:

清朝崇明地方,有位叫黄永爵的人,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岁;后来南洋有一条船遇到了大风,船快要翻了,黄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两黄金,买渔船前往搭救,总共救活十三条的人命。后来又遇到那位相士,这时相士看到黄永爵非常惊讶的说:‘黄先生,你满脸的阴骘纹,一定是积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会有儿子,而且你的儿子还会考上功名,你也会活到高寿啊!’后来黄永爵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叫黄振凤,考中了康熙己未年会试的榜首,黄永爵也活到九十几岁,而且得到善终。由此可知,天道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人为什么不肯去恶为善呢?

故事二:

秀水地方有位叫屠潘奇的人,平日做恶多端,教人斗争打官司,强拿别人的财务,奸淫他人的妻女;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指天骂地,诅咒神明。有一天,屠潘奇忽然就暴毙了,经过一个晚上,才又醒了过来;并且叫他的妻子集合众人讲话,他说:‘阎王爷说:死人在阴间所受到的报应痛苦,阳世的活人并不知道啊!而受到报应,才感受到痛苦,已经是来不及了;可悲痛的是,阳间有许多人不知道厉害,还在拼命的做坏事啊!今天屠潘奇可说是罪大恶极,所以借著你来警告世人。’说完了屠潘奇就拿著刀子,自己割掉下体说:‘这表示邪淫的果报。’自己再挖掉眼睛说:‘这是怒视仙佛父母和众生的报应。’自己砍掉手说:‘这是屠宰生灵的报应!’再切腹挖心说:‘这是阴险残忍的报应。’割断舌头说:‘这是欺骗妄语恶口的报应。’附近的邻居都跑来看,莫不感到警惕可怕,屠潘奇就这样的拖延了六天,体无完肤的死去。这就是自作自受,而且报应是如此的快啊!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6 18:43:00 +0800 CST  
【结语】

东岳庙有幅对联讲道:‘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人为什么要明知故犯,造下了无穷的痛苦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解释】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著;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分析】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谓的司过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爱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独知的地方,为善去恶;因而才有了司过之神,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且量度恶事的轻重,而除减人的寿命百日。所以说:‘人间的窃窃私语,在天听起来,就跟打雷一样的响啊!人若是在暗室中做了亏心的事情,是绝对逃不过神明如雷电般锐利的眼睛啊!’诗经书经中也讲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鉴察著,世间每一个人身体语言心理所造作的行为啊!’这就是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神之听之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心中独知的地方,自然就有鬼神,比自然界天地鬼神的鉴察还要严格,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道理啊!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6 18:56:00 +0800 CST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二位天人跟随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著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是见不到天人。’两位天人,也就是所谓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廿四小时都在记录著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鉴察记录,不要使自己的恶念持续不断啊!若是偶然中起了一个恶念,也要立刻的警觉到,把它调转过来。所以克己,必须先要从难克制的地方去克制,一直穷究到念头的起灭处;如果能够这样的用功,那么我们无边的业障,就能够在一时之间,清净湛然如同虚空一样了。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吉凶祸福寿命长短的与夺之权,就可以操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也就无可奈何了啊!更何况是司过之神的夺算呢?

故事一:

明朝沂洲(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有位叫王用予的人,为人厚道稳重;他平日事奉文昌帝君非常的谨慎恭敬。并且与几位好友在里中结了一个社团。每年的元旦,大家就轮流负责建醮坛,在云中山顶上的文昌帝君行宫祈福。社中有位叫俞麟的人,为人以孝顺谨慎著称;远近都有许多人来向他求学,拜他为老师。又有位叫郁从周的,相貌非凡,气宇轩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笔更是一流,大家都非常的推崇佩服这两位才子。

正统辛酉年的元旦这天,王用予提早先到了文帝行宫,并且住在里面。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到文昌帝君正在升殿,天下的城隍都齐集在殿上,向帝君汇报乡试录取的名单。有位戴著朝冠穿著红袍的神,手中抱著一本很大的册子,呈送到帝君面前,请帝君签名批准。王用予就偷偷的问抱册子的神说:‘山西省的录取榜单中,有没有王用予、俞麟、郁从周这三个人的名字?’抱册神说:‘没有。’过了一会,诸位城隍都退下来在旁等候,那位穿红袍的神就抱著册子上殿,跪著将册子呈送给帝君看,帝君一一的批阅,在每位录取者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押。有时候帝君也犹豫了很久都不画押。红袍神就宣布帝君的指示说:‘仍然交付各省的城隍,尽速的查明积阴德的家中仁厚的儿子,将他们的名字陈报上来,以替换榜册中未经帝君批准的名额。’这时候王用予隐藏在殿旁的柱子下面,忽然听到殿内传来,王用予入殿晋见帝君的呼唤声;王用予匍匐在殿阶下,被召唤到帝君的座前,进谒帝君。帝君说:‘功名的事情,是天庭秘密的记录,不可以轻忽的泄密;因为你十余年来如一日,事奉我十分的至诚恳切,所以把你召来为你分析;你的祖父非常的朴实严谨,自食其力,从来没有欺负过人,早就已经注记你为乡科的前榜,以彰显你祖父忠厚传家的果报。又因为你平生遇到神佛就都稽首,但是都是默求你自己的功名能够如意,和你妻子杨氏的病能够痊愈,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而你那年老的母亲仍然在堂,你却从来没有替她祈求神佛保佑;因为这个缘故,把你的功名降了二级,所以你中在下榜的五十三名;你应该要改变这种自私的心态和行为,不要再触犯天心了啊!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7 19:13:00 +0800 CST  
王用予听了帝君的分析,一直向帝君叩头谢罪。帝君又讲:‘跟你同社的周吉,是今科本省的解元。’当时社中的成员,惟有周吉为人最为恂懦,而且学问文章也比别人差,王用予听了之后,感到相当的惊奇愕然;因此就向帝君叩问周吉考中今科解元的原因。帝君说:‘周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一字入公门涉讼,也从来没有犯邪淫,周家祖孙三代以来,都未曾说过一次别人的短处,暴露过别人的一件恶事;而且周吉的曾祖父,曾经作过百忍说这篇文章,来劝化世人,也因此而感化了不少人。所以周家的父子祖孙,以简单朴实静默在培植福报,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这是最上的阴德,别人都不知道;上帝因而特别的嘉许,已经注记昌盛周家的三代,现在周吉中了本省的解元,这只是周家福泽的开始而已啊!’王用予再向帝君叩头问道:‘跟我同社的俞麟、郁从周,不知道他们两位考中了没有?’帝君就检视查阅太原读书人的名册,脸上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说道:‘俞麟本来应该可以考中一科,但是因为他侍奉双亲,犯了腹诽的过失,又经常刻薄的批评他人,不近情理;更妄言自命为君子,所以才除去他的科名,使他终身穷途潦倒!’王用予再请问帝君说:‘什么叫做事亲腹诽?’帝君说道:‘俞麟对他的父母,虽然在言语举动上,露出服从孝顺的样子;但是在他的内心,则是不以为然,只是勉强的不露声色而已;外表上好像事事都顺从父母,而他的真性却是一天一天的远离了,这种自欺欺人伪装出来的孝顺,简直就是把双亲视同路人一样啊!要知道以欺骗虚伪的言行来欺世盗名,最是触怒神明了,所以才惩罚他。至于郁从周,本是天纵的英才,二十六岁就该中进士,三十岁出头,应该做到中丞的官位,四十五岁晋升为大司空,而且还兼领司农司寇的职务;五十四岁在少保的职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岁,并且得到善终;但是因为他从十七岁入学以后,就恃才傲物,言语间经常的讽刺讥弹,语带双关的戏谑调侃他人;阴间记录他轻薄的口过,已经满了二千四百七十余条了。上帝因而震怒,已经将他记注在阴恶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的功名;倘若他仍然不知道悔改,到满了三千条过失,就要夺掉他的寿命了。并且还要处罚他的子孙沦落为乞丐啊!因为这些轻薄的口过,会伤了天地间的和气,也触犯了神明的忌讳,所以这种口业的罪过,与杀生和邪淫的罪过相等,你们可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过了很久,帝君又再指示说道:‘邪淫、杀生、口过的恶业,就是犯了丝毫一些,也会有果报的,这就不需要再说了!但是邪淫、杀生这两种的恶业,自爱的人,就会知道禁戒不犯,至于口头上的讪笑,随意的讥弹讽刺,这种笑里藏刀隐匿贼害他人之心,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很难自己觉察了;最后竟然连言语容貌和心胸,全部变成轻薄了。而这些口恶,也全都被鬼神记录下来,所以凶煞恶事,也就跟随而来了。本来命中该享有极大福报,一下子就转变成贫穷下贱的命了,实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啊!你应当广劝世人,要以此为戒,不要再烦我在签榜的时候,大费周章,犹豫不决啊!’王用予就向帝君再拜而退。这时候文帝行宫的大钟已经响起,王用予因而惊醒,外面的鸡,也已经叫过三次了。王用予于是就到行宫叩谢了文昌帝君,就拿起笔来,记下了这个梦境。等到秋天开榜时,周吉果然考中了山西省的第一名。王用予因而就将这个梦境的记录公诸于世,用来警惕世人。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1-18 22:49:00 +0800 CST  

楼主:尼奥online

字数:231

发表时间:2016-02-26 03:11: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4 17:21:53 +0800 CST

评论数:13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