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钓鱼城记(多图)

人类个体无法战胜自己,却能通过战争战胜他人。或许,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长期不断地争斗下去,才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动力,战争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这跟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柱不至于被虫蛀蚀是一个道理。因此,宗教才适时地跳出来,佛祖或上帝才有了价值和意义,战争才成了被诅咒的对象,却因为其强大的力量而总被人类“惦记”。钓鱼城的威名,也没有跳脱这些元素。战争,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宗教、文化和自私的人性,在战争跟前没有多少意义,更遑论话语权了。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19 21:28:45 +0800 CST  
(六)

太阳缓慢地朝西山挪去,跟其他风景区一样,此刻的钓鱼城,游人更加寥寥,我也得以讨个清静安逸,兴致勃勃地登上钓鱼台。其实,钓鱼城的开发虽说不错,但我这一遭的游览过程中,并没见到多少游人,在景区内做买卖的当地人告诉我,钓鱼城全年除了春节和其他长假游客较多以外,其他时节基本上就是这样子。因此,我所谓的清静真的是清静,尽管那几个游客在钓鱼台上吧唧了很久才离开,但我得说句实话心,我并没有感受到无穷的聒噪和喧嚣,只有时时感受到的古战场当年的铁蹄声、炮声和呼喊声。
钓鱼台古今都是巴蜀大地最为著名的胜地之一,毫不逊色于山西宝鸡的那座也是极为有名的姜子牙钓台(那地方我也去过),国内很多取名钓鱼台的地方,也是颇有名头的,只是名字的由来不同而已。据资料记载,宋代有个叫祝穆桂的学人,在其《方舆胜览》中的《合州》中记录了一个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洪水泛滥,百姓无以为生,只好跑到这座山上避难,期待着洪水早日退去。但洪水很久都没有消退,老百姓又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大多饿得奄奄一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天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人,只见他脚踏飞云,飞身而下,落在山上,站在山崖一块巨石上,拿出一根长长的鱼竿,装上鱼饵,抛到洪水奔腾咆哮的江中,转眼间就钓起了无数活蹦乱跳的鱼儿,让老百姓食用。老百姓得救了,巨人也走了。从此以后,巨人脚踏的巨石就被人叫做钓鱼台,这座山就叫钓鱼山。两相比较,合川的钓鱼台比宝鸡的姜子牙钓台高大恢宏多了。当然,姜子牙那钓台即使再不起眼,却因为那是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其文化和历史意义自然不用多说。蒙古人进犯四川时,因为当地守军和百姓在山上修筑了城池而被称为钓鱼城。自以为是的蒙古人,没想到杀遍欧亚无对手的辉煌战绩,却在不高不低的钓鱼山前被洗白,说通俗一点,马背上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在钓鱼城下,成了南宋军民钓起的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
尽管气温依旧很高,江风依旧微弱,吹到山上来的,不是风,是热气,也尽管时间让钓鱼城与当初抗击蒙哥汗的钓鱼城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一股不可战胜的气势仍然存在,在渐渐变得红黄的夕阳照射下,让人庄严异常,又热血沸腾。战争带给人的是不幸,但在不幸中参与了战争,亲眼目睹生命的消失,命运的斗转,也是幸运的。大江,落日,古老的战场,如今令人不敢造次的清静,都一一呈现在八月初的这个炎热的下午,我也就是那场伟大战争的参与者了。
钓鱼台临悬崖的一边是一棵年龄很大的黄葛树,枝叶婆娑,浓荫如盖。一块题写“钓鱼台”的石碑,表明这里曾经是人类的拯救者驻足的地方,也是抵抗者反击侵犯者,进行殊死搏斗的地方,更是后来人拜谒先贤,祭奠英灵的地方。铁链将它围住,与其说是防患于未然,以免好动好奇的游客蹦跳到台边,一不留神摔到悬崖下面去,不如说那是维护和平的臂膀和怀抱。只有亲自见证了战争的人,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生与死,战争与和平。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坚韧在钓鱼台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19 21:33:14 +0800 CST  
未完待续。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19 23:07:32 +0800 CST  
在钓鱼台前,还有五块凿有空穴的巨石,叫插竿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小洞小坑,不规则地分布在钓鱼台上。它们也是那场耗时三十六年的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如今,它们通过默默的注视和抵抗蒙古人一样抵御着更加强大的孤独和寂寞,向世人讲述着七百多年前的战事,遗迹它们对时间的体味,对生死的感悟。我相信,所有在这里驻足停留的人,都会被它们感染,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不信任咱们教科书的历史记载的人,都会冷静下来,想一想,悟一悟。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33:52 +0800 CST  
在走下钓鱼台,黄昏的气色越来越浓之时,我的旅行即将结束。我沿着跑马道往回走,心思犹如当年在这条道上飞奔的马匹一样。但跑马道两边的树林除了知了的花腔女高音之外,就是令人惊悸的大块大块的碧绿和大片大片的宁静。宁静带来了深沉的凝眸,凝眸则带来遥远的往昔,而往昔却让后人们不停地思索,思索,再思索。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37:10 +0800 CST  
我想,所谓以弱胜强,指的屋外就是外在形态得胜利,真正能够较量到底,最终获得胜利的,往往是心灵力量、文化力量和文明力量。人类各种形式的争斗,都是势均力敌的,表面上的胜利和失败容易迷糊人类的眼睛和心智,只有将胜利或失败倒过来看,才能看明白。所谓钓鱼城开城投降是在东边的都城临安被元朝骑兵征服之后,眼见势单力薄,不得已而为之的说法,多半也是一种借口而已。其实,这种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朝廷却与敌人“和解”“苟合”,甚至“媾和”,且签订了这样那样的协议,实质上就是投降的情形,古今皆不乏实例,而且让人极端费解。统治者的想法有时颇像女人,女人是一本大书,统治者也是,前者爱美而实施了无数令人捉摸不透的行为,统治者因为好大喜功而将内心遮蔽,却鼓捣出无数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来。如此想来,王立的投降,仅仅只是这种游戏中的很不起眼的一个细节罢了,他由此不应再得到批判和嘲讽。当然,这种行为也不必提倡,投降、苟且偷生,毕竟也不是多么动听的词汇和多么让人向往从未获得生存质量的行为。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42:28 +0800 CST  
所谓崖山之战之后再无中国的说法,不过是矫情而已。很多人将元朝排斥在华夏文明版图之外,从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元朝的统治者在中原干了些什么,稍微读过书的人,大抵还是能了解一二的。在理智上,那说法不大站得住脚,至少蒙古人还是忌惮华夏文明的,后来的大辫子满清,不正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身向汉族文化学习,期冀切入华夏文明,成为真正的文明人么?尽管晚清时期,清人还是露出了他们很不开化和缺乏文明教养的一面。其实,崖山之战,应该是钓鱼城之战的延展,都是华夏子民为生存作的殊死搏斗,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尽管前者是主动投降,后者是战败,但其感天动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为,都是中国人考证和参与战争必须参照的范本,而且可以纠正一些偏见,譬如,因南北两宋都极其尊崇文人和经济,军事上就一直别人诟病,说是一群病夫在作战。事实上并非如此,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军事实力,尤其是战斗力,都是入流的,与文学和经济比照,也不差,可以说,南北两宋丝毫不逊色于汉唐,也是一流时代。在宋朝的诸多战例中,无论是延州之战,采石矶大战,还是钓鱼城及崖山大战,都是宋人在军事上的杰作。钓鱼城及崖山之后,华夏民族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更进一步确认了自己,丰富了自己,尽管很多统治者并不这么想。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43:51 +0800 CST  
【跑马道。由此往前走,可以直达西北角山门】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47:29 +0800 CST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48:38 +0800 CST  
这般寻思着,慢慢行走,便走到了山门前。我站下来,舒缓了一大口气,将大半天深陷在战争氛围中的身心调整一番。周谷城题写在景区大门额上的“钓鱼城”三个字突然之间不再是几个小时前我第一次看见它们时露出的那一股杀伐和反杀伐之气,而是变成了它们本来的面目——艺术。显然,钓鱼山和躺在其怀抱中的城池,以及建造城池并依托它们进行反击的人,将那场战争打成了艺术,我们这些后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个慕名者、追想者或鉴赏者而已。当时间在钓鱼山上活成那些伟岸的巨树,便是生命博大的存在。当生命落在战争的中心,它们就是最伟大力量的输送者。当战争被演绎成艺术,伟大的群族必将生生不息。啊,我的巴蜀先民,请接收我庄严的凝眸和祭拜,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至少在抵御外敌入侵这一环节上,我们从不含糊。
残阳一抖一抖地滑向西边的山顶,三江瑟瑟,流云离离,只有在三十六载的战争泥沼中突显出身位的钓鱼城,悄无声息,安之若素。



【完】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53:28 +0800 CST  
本帖连载完毕。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20-06-22 22:53:47 +0800 CST  

楼主:罗锡文

字数:18119

发表时间:2020-05-31 07:25: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5 16:36:14 +0800 CST

评论数:15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