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禁区之美, 万里长城万里长!

第十二 阳关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3 15:36:51 +0800 CST  
第十三关 玉门关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3 15:38:00 +0800 CST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也是祖先留给后人最神奇的建筑

堪称是人间的奇迹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3 15:40:05 +0800 CST  
朋友,看到这里,想不想一起去看看长城的春夏秋冬?一起去一关一关地靠近她,领略她,品位她!
长城的故事,书写着一部中华民族长长的历史……金戈铁马和风花雪月,战争与和平,农耕与游牧,悲惝与喜悦,在此感慨良多不胜唏嘘!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3 16:10:03 +0800 CST  
下面开始,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讲起,一关讲一个人文或历史典故。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属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境内。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山海关城北约3公里
中文名称
山海关长城
外文名称
Shanhaiguan Great Wall
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以东北15公里处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08:30~17:00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6:48:22 +0800 CST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6:54:38 +0800 CST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6:59:33 +0800 CST  
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04:55 +0800 CST  
山海关由来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过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寮望,寻找筑城的地方。要讲筑城,徐达是外行,他只会交兵征战,冲锋陷阵;围城设防,却不如刘伯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大了。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
第三天,他二人骑马又来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哼一声。徐达见状不解,忙问:“军师,我二人领旨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一言不发,到底为什么?”“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为我?此话怎说?”刘伯温用马鞭指了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可曾命名?”徐达、刘伯温二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37:58 +0800 CST  
清初诗人吴梅村写长诗《圆圆曲》,其中有“痛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讽刺吴三桂为小妾陈圆圆,转而降清。尽管吴三桂降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陈圆圆被掠一事不失为起因之一。

吴三桂是明代辽东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天启末年曾带20余 个家丁救其父于4万满洲军中,当时人称誉他“勇冠三军,孝闻九边”。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在大凌河与明军作战,吴襄赴 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没,故崇祯帝囚吴襄于狱而治其罪,同时提拔 吴三桂为宁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所率部队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是明末最后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队伍。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42:40 +0800 CST  
清初诗人吴梅村写长诗《圆圆曲》,其中有“痛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讽刺吴三桂为小妾陈圆圆,转而降清。尽管吴三桂降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陈圆圆被掠一事不失为起因之一。

吴三桂是明代辽东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天启末年曾带20余 个家丁救其父于4万满洲军中,当时人称誉他“勇冠三军,孝闻九边”。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在大凌河与明军作战,吴襄赴 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没,故崇祯帝囚吴襄于狱而治其罪,同时提拔 吴三桂为宁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所率部队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是明末最后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队伍。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45:16 +0800 CST  

吴三桂曾参加明军与清兵的松山大战,但败得很惨,后退守宁远,阻止了清军的进一步攻击。从那时起,皇太极便开始招降吴三桂,但吴三桂以明朝忠臣自许,死守孤城,决不投降。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顺军打到了大同,崇祯皇帝诏令吴三桂领军还卫京师。吴三桂知道大顺军厉害,心存顾忌,不敢贸然前进,当到达河北丰润时,传来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消息,于是他引兵回到了山海关。

吴三桂手握重兵,扼守山海关,而山海关是清军入关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李自成知道关外清兵一直虎视中原,最怕清兵乘乱入关。而关外的清廷也密切关注着中原战局的变化,准备伺机而动。双方的目光同 时落到了吴三桂身上。李自成进人北京时仅带了部分兵 员,大量精锐部队留在了山西、陕西、湖北,准备取得北京、勘定北方之后一举平定南方。如果吴三桂倒向李自成,

遏制清军南下,那么已取得中国北方半壁河山的李自成便可挥师南下、饮马长江,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当然,李自成也明白,如果吴三桂投降清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马上让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写信劝吴三桂投降,同时派降将、原明朝居庸关总兵唐通带4万两白银去山海关,犒 赏吴三桂的军队。吴三桂获悉不少明朝文官武将归附了大顺政权,而大顺也颇有一统天下之势。再说大顺政权毕竟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吴三桂长期与清廷作战,与大顺军没有直接恩怨,况且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包括吴三桂父亲在内的举家数十口人都落入李自成手中,这也不能不使吴三桂有所顾忌,所以吴三桂表现出明显的归顺大顺政权的倾向。但他还是暗中与清廷保持往来,做了与大顺政权对抗的准备。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46:16 +0800 CST  
向远处眺望,李自成见一支队伍打着白旗,出现在吴军右侧,便令后军前去迎战。突然,尘埃开处,身披铠甲、头上留着发辫的清兵冲杀过来,大顺军没有思想准备,抵挡不住,一阵激战,大顺军溃败,尸横遍野,死者万人。二十二日,李自成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匆登基,次日便率兵撤离了北京。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48:12 +0800 CST  
清军入关
李自成率军向北京进发时,清摄政王多尔衮誓师南下,准备抢在大顺军之前占领北 京,途中突然收到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请求援助的书信,获悉明朝已被推翻,于是打出“吊民伐罪”“复君父仇”的旗号,加速向山海关推进。李自成在向吴三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 率主力包围了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军参战,大顺军猝不及防,战敗退回北京。

随后,清军迅速进入关内,进逼北京。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向陕西撤退。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采取一系列措施,穗定统治秩序。九月十九日,多尔衮迎福临进京。十月初一日,福临即皇帝位,宣布建都北京。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17:49:37 +0800 CST  
明军:
吴三桂关宁铁骑3万人(大明最强军,大家鼓掌),原山海关总兵高第部1万人,战斗力不算太差。另外吴三桂收编周边的明军残余如督抚标营等,都是松锦战役后其他总兵逃命时扔掉的下脚料,大约1万人,然后是宁锦地区当地团练乡勇等总共约3万人。所有吴大汉奸当时的手下是8万人左右,不过真正能打的只有3万关宁铁骑,其他都是杂鱼。
清军:
相比大顺军的漫不经心,满清军队对此战高度重视。多尔衮刚上台,在内战边缘把鞑子们救了回来,除了亲率的两白旗,没有人服他,他必须做出成绩给大家看。所以他几乎征调了所有可战之兵,规定男丁10岁以上,70岁以下全部从军。据《清史稿记载》:多尔衮征调“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与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当时满蒙汉八旗的牛录数分别如下、满洲八旗共有309个牛录又18个半分牛录,蒙古八旗为117个牛录又5个半分牛录.汉军八旗为157个牛录又5个半分牛录。可以算出满蒙八旗出动兵力为6万人,再加上汉军八旗全部2万人,加上恭顺等三王、续顺公沈志祥部约2万余人,总共约10万人。
这个数字仍然不够,还得加上一是包衣家仆,平时负责运送辎重,管理兵器,要紧时也能上阵。他们大约是满蒙八旗人数的一半,3万人。二是外藩兵马,就是蒙古王公的部队以及蒙古散骑,那些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清军入关抢劫时他们都会自发跟随,蒙古军估计总共有3万人,还有朝鲜军队600人。
这样清军的总数在15-16万人左右。但实际参战兵力没有这么多,因为多尔衮本来设定的路线是从宣大地区入寇,但接到吴汉奸的借兵信(老吴提出让多尔衮从大同入寇从后面包抄北京),结果多尔衮立即改变主意,轻骑直插山海关,要先逼吴汉奸投降。当时多尔衮已经走到阜新,扔下辎重部队、步兵和红衣大炮,骑兵直奔山海关,加上扣除路上掉队的人马,真正赶到山海关战场的不过6万人而已,都是满蒙骑兵。
这样综上所述,杂鱼龙套都不计算,大顺军方面6万人,明清方面9万人。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22:31:06 +0800 CST  
有些朋友可能会很奇怪,一片石之战后,李自成还有百万大军,怎么损失6万人就一下垮了。因为闯王“主力”和“替补”的实力相差过大,西安号称50万大军镇守,其实大多不过是比农民略好一些的新兵而已,一片石损失的都是精华,以后再也无法弥补。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22:36:58 +0800 CST  
经验教训
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如果李自成和吴三桂联手,满清能入关吗?不能。如果李自成和南明朝廷联手,满清能得天下吗?不能。有朋友要问了,那为什么李自成不和南明联手呢?因为李自成愚蠢,他不但逼死了崇祯皇帝,还把皇帝皇后的尸体放在北京城门口曝晒示众。这一举措重重打了大明臣民的耳光,按照儒家传统,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南明如何能和弑君大逆联手?满清也正好以这个为口实,获得了进取中国的契机。历史证明,只要团结中国人不怕任何国家,而不团结,中国就任人宰割。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22:40:34 +0800 CST  
倘若评选万里长城上最有军事气息的景点,山海关想必会大概率胜出。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要塞,尽管建关时间并不久远,却经历过数次惨烈而意义深远的大战。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无疑是明末清初那场一片石大战。

不过,在一片石大战结束的280年后,另一场规模更大、搏杀更残酷的战役,同样在那里故地重演,这就是直系与奉系军阀之间的山海关大战。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23:15:10 +0800 CST  
如果说明末清楚的一片石战役是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的战役,那么民国初期的直奉军阀间的山海关大战,则是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役。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4 23:25:31 +0800 CST  
北洋军原是袁世凯在清末一手打造的新式军队。他们曾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长期为袁世凯一人掌控,却由于缺乏具有足够声望的继承者,因而在袁死后就分裂为多个派系。从此,大家互相争权夺利,此消彼长之下是谁也吃不掉谁。

在北洋的各个支系中,尤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最为强大。两大派系分别以中原和东北为根基,各自拥兵十数万。从而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前期,大半个东亚大陆的主宰。
楼主 厓山遗孤  发布于 2019-05-25 10:28:40 +0800 CST  

楼主:厓山遗孤

字数:9145

发表时间:2019-05-23 23:01: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6 10:04:56 +0800 CST

评论数:2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