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记忆——北京闲游




圆明园 瑞应宫东侧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19 11:33:48 +0800 CST  
圆明园花神庙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在庙的规制上,嘉庆帝后来在题诗里明确提到“庙制仿西湖”。该庙由福隆安等负责工程,是年五月兴工,当年竣工,乾隆帝为之题名为“汇万总春之庙”。
汇万总春之庙前部为四合院式的规整寺庙建筑,是标准的官式作法,由山门5间,正殿5间和东西穿堂殿各3间组成。山门前辟有码头一座,正殿题额“蕃育群芳”。后为后楼9间,名披襟楼,内额香远益清。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19 17:47:34 +0800 CST  



汇万总春之庙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19 17:49:19 +0800 CST  
宝莲航位于涵虚朗鉴楼东北,乾隆四十九年填建,为船型石坊建筑,额题"宝莲航"。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19 17:57:09 +0800 CST  



宝莲航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19 17:58:26 +0800 CST  
濂溪乐处是圆明圆四十景之一,也是圆明圆中面积最大的园中园,位于圆明园西部,南面汇万总春之庙接武陵春色,东临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源阁,西临日天琳宇,中心是一个水面环绕的大岛,水域广阔,外围是人工堆砌的山脉,环境幽雅独立,园区建筑丰富多变,大型殿宇、方亭小室、水榭游廊、石坊,整体布局层叠自然,周边叠石造泉,荷莲映日,也是圆明圆中比较主要赏荷区域,全园的结构独立完整。岛中心是一个九开间南北出抱厦的巨大主体建筑慎修思永,大殿东为一个三边架于水面的方形游廊,西边有游廊连接一组小型建筑,大殿北为云香清胜室。
据记载,乾隆四十六年,山东巡抚国泰呈进雕漆棂楹屏扇等件,因而改造云香清胜室加以安装,调整内部格局,添修五间带周围廊抱厦一座,完工后改名知过堂,并作诗《题知过堂》以表心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知过堂七开间南出带周围廊五间抱厦,与南面慎修思永北抱厦相距数米。知过堂与慎修思永殿东西山墙有矮墙相连,由于七开间的知过堂建筑体量较九开间的慎修思永殿小,因而矮墙呈外八字弧形,庭院平面呈宝瓶状。这些特点与照片中建筑一致,从外观上看,该建筑南向,与南面建筑距离很近,带周围廊的五间抱厦,屋顶为歇山卷棚灰布瓦,方形檐柱,柱上间装饰巨大的花板(类似可见北海小西天、故宫宁寿宫),建筑台明较低矮,湖石踏跺,前列数个石雕花架,整体外观大气又不失精雅,这些都符合乾隆时期大型皇家园林建筑的特征。建筑两侧有弧形镂空矮墙,矮墙后有小山,山外开阔无树可推测为水域。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毁圆明园,但濂溪乐处景区的“慎修思永”及“知过堂”两殿逃过一劫并没有被毁,光绪年间还曾进行了少量修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慎修思永”及“知过堂”两殿才彻底毁于战乱。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2:29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6:31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7:39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7:55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9:05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2:59:53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1:37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2:24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3:20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 水云居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6:20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7:21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8:19 +0800 CST  



圆明圆 濂溪乐处遗址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09:16 +0800 CST  
濂溪乐处遗址东北新修的桥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13:13:33 +0800 CST  
文源阁位于圆明园的西北,南接水木明瑟,西临柳浪闻莺,是圆明园内唯一一处珍藏《四库全书》的建筑,也是圆明三园中的第一座皇家图书馆。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文源阁的匾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书。文源阁前为玲珑峰,上面刊有乾隆御制《文源阁诗》阁东的亭内有石碑,上刊御制《文源阁记》。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在乾隆四十八年抄毕入藏。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化为灰烬。
在清朝文化史上,清帝做了两件大事:康熙、雍正时编辑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乾隆时纂修了规模最大的官书《四库全书》。为庋贮这两部书,在全国各地兴建了7座藏书楼: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杭州西湖的文澜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扬州的文汇阁。
所谓《四库全书》,就是将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分别编颛而成。《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图书典籍非常丰富,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其著录之丰富,卷似之浩繁,实属罕见,这对中国文化的保护,毋庸质疑。
根据乾隆皇帝的御制的《文源阁记》石碑上的碑文可知,文源阁是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儒学经典是统领各门类学问的源头,所以要将最先建成的圆明园藏书阁命名为文源阁。
文源阁南向而立,前方凿挖曲池,并放养金鱼于其中,据说里面的金鱼大可盈尺。池南为怪石嶙峋的假山。池中还竖有一巨大的北太湖石,名“玲峰”,高逾六米,玲珑剔透,环孔众多。是当年圆明园中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块太湖石,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青芝岫”齐名。
玲峰石是一座乾隆皇帝命名的奇石,自圆明园文源阁建成以来,就立在阁前的池塘里。对于这块巨大的石峰,法国人王致诚《圆明园纪事书札》写到玲峰时说:“最可宝者,为海中之岛。乃一朴野嶙峋之巨石,超出水面约一端斯左右。”玲峰石虽不产于太湖,却具有太湖石“皱、瘦、透、漏”的妙处。它周身共有84个孔洞,可以透光,使月光映入池塘,又可以漏风,在刮风时产生鸣响。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纵火焚毁了圆明园,文源阁及阁中3.6万册《四库全书》均付之一炬。1900年八国联军又侵入北京,圆明园守园官兵逃散,不法之徒趁机将园中残存的建筑物及树木全部拆毁、砍伐,作为建材盗卖。1912年清朝垮台后,民国权贵和不法奸商又盗取石材,大量的石阶、石柱被拆去建造府宅别墅,无数的太湖石被搬去点缀庭园。有两批盗匪看中了文源阁废墟上的玲峰石,因竟欲独吞,互不相让,竟用炸药将此传世名石炸为数段,使双方都卖不成,方才罢休。一块在中国皇家园林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名石就这样在帝国主义、官僚、土匪、乱民等的哄抢下终于轰然损毁,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成为中国赏石史上永远的痛。




楼主 城北十五里  发布于 2018-04-21 22:48:09 +0800 CST  

楼主:城北十五里

字数:261

发表时间:2014-05-15 1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31 16:36:25 +0800 CST

评论数:62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