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带您走进帝都的皇家园林与市井胡同

图中右边是前门箭楼,这是在城墙上面向南看到的被焚烧后的前门楼北侧。留辫子的劳工正在清理废墟。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6:27:41 +0800 CST  
右边是被焚毁的正阳门城楼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6:34:00 +0800 CST  
这才是被焚毁后的正阳门城楼(前面此图说是正阳门箭楼有误),透过上面的门洞向北望去,还能清楚地看到天安门城楼的西边一角。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6:40:21 +0800 CST  
看完一百年前(1916年)重修建后的正阳门箭楼与被战火焚毁的惨状照片(正阳门箭楼与城楼),再看看与箭楼相隔一条马路(前门东大街)的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 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06:49 +0800 CST  
1920年的正阳门(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12:09 +0800 CST  
正阳门城楼坐落在砖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宽,有明显的收分,宽95米,厚31.45米,高14.7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占地3047平方米,城台上以城砖海墁。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楼脊饰龙头兽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层柱子,朱红梁柱,金花彩绘,楼上楼下四面均设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上下设回廊,上层前后装菱花格隔扇门窗,下层为朱红砖墙,明间及两侧正面各有实榻大门一座。城楼两端沿城墙内侧设斜坡马道以通上下。通面宽41米,通进深21米,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个城楼通高43.65米,为老北京所有城门楼中最高者。城楼外侧重檐以上悬挂木质大门匾。城门洞为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五伏五券,内券高9.49米,宽7.08米,外券高6.29米,宽6米。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15:27 +0800 CST  
现在看到的是光光秃秃的城门墙与城门楼子,而那厚重的城墙下东西对称的建筑都没有了。所以,过去被战火摧毁之后,政府又重新修建了起来。然而,在和平年代被无情而彻底的破坏掉,就难以面对人民了,真是败家不心疼啊!

看上图与下图中城门洞两面的建筑

老照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30:29 +0800 CST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迁到北京,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3] 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

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39:09 +0800 CST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和五牌楼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的建筑群。

鸟瞰正阳门 (1946年)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47:04 +0800 CST  
北京正阳门规格高于其它八门,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之说。

四门:指正阳门共有四个门洞,即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两侧的东、西闸门各一个门洞。而其它八门均只有两个门洞,即城楼门洞和瓮城单侧闸门的门洞,箭楼皆无门洞,只具备防御堡垒的功能。

三桥:指箭楼前方护城河上的正阳桥,其实是一座石拱桥,但宽阔的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楼:指正阳门前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都建有牌楼,唯独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最高,有五个开间。如今只有正阳门牌楼得到复建。

鸟瞰现代正阳门(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7:53:17 +0800 CST  
箭楼与城门楼之间为瓮城,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65米,东北、西北两内角为直角,东南、西南两外角为抹角,瓮城将城垣、城门楼、箭楼和两座闸楼连接起来。瓮城城垣与城墙高度相同(高约11.36米),略窄些,内为土墙心外甃大城砖。上顶甬道海墁城砖,外侧筑雉堞,内侧筑女儿墙,内有空场。瓮城四面各开辟拱券式门洞一座,东、西、南为吊落式闸门。北门在宏伟的城楼之下,南门在高大的箭楼之下,东西门则在瓮城东西正中的闸楼之下。

瓮城内,城楼南侧靠北门两侧,建有关帝庙、观音庙各一座,关帝庙居西,观音庙居东,均为南向,一层殿宇、两侧庑廊,规模较小。但两庙的香火很旺。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瓮城内,全部依例建有庙宇,除德胜门和安定门供奉真武大帝外,余均供奉关帝,以祈护国佑民。然而九门之中,以正阳门关帝庙规模最大,传说其中关羽的塑像原系明朝内廷所供奉,因此香火一直兴盛。明清时期正阳门关帝、观音两庙,曾留下了许多奉祀、纪事的碑刻、诗文,是研究北京城垣建设史和社会文化史珍贵的石刻文献。

瓮城东西两侧建有闸楼,闸楼面阔三间,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歇山小式屋顶,外侧辟箭窗两排共12孔,下设闸门以通行人。

正阳门地图 《乾隆京城全图正阳门》,图片中上为正阳门城楼,前面是箭楼与城楼中间的瓮城。(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8:27:18 +0800 CST  
正阳门的传说

传说明朝建筑正阳门箭楼时,永乐皇帝前来视察,发现正阳门箭楼的楼顶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样高大壮观,于是"龙颜大怒",限期一个月将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改建得高大气派,否则予以治罪。工匠们殚思竭虑却无计可施,无比惶恐地面对将被治罪的后果。
有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木匠前来乞求工匠们为他的咸菜加点盐。此后数日,他不断地前来请求工匠们给他的咸菜添"盐"。终于有个工匠受到了启发,添“盐”不就是为楼顶添"檐"的意思吗?按照这个思路,工匠们为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添加了一周飞檐,使得箭楼的楼顶变得高大华贵,并使整个正阳门箭楼的整体规模显得巍峨壮丽。永乐皇帝见之,惊为神来之笔,不禁龙颜大悦。工匠们满怀感激地前去寻找那位老木匠,却遍寻不得,这才悟出那位老木匠必定是木工神仙鲁班先师显灵前来点化他们,帮助他们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8:33:12 +0800 CST  
1870年,正阳门西闸楼下的房屋和至玄武门间的内城城墙、护城河(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8:38:49 +0800 CST  
1870年正阳门东面全貌(英)托马斯.查尔德摄(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8:40:01 +0800 CST  
正阳门美国兵守“门禁”

内城九门,昔日每座城门都要设置岗哨,盘查进出城门之车马行人和在城楼上守卫。谁来站岗,您一定会说当然是国人啦。其实不然,庚子事变後,国门正阳门城楼和城墙上的门禁权是由美军把持的,上下正阳门城楼也得经美国人批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後,清政府同意,正阳门城楼及东侧城垣为美军兵营及使馆边界,因此联军要控制这里的制高点,美国使馆就设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西口到城墙一线,所以美军就在城楼及城墙上设岗。国人十分愤懑,後几经交涉,於民国八年(1919年)10月31日达成协议,美军於11月1日交还正阳门城楼上的门禁权。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9:23:43 +0800 CST  
正阳门“走桥”与“摸钉”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之夜,北京许多少妇要到正阳门“走桥”与“摸钉”,这是一种民俗。

何谓“走桥”?就是正月十五夜里,妇女结伴行游街市,凡有桥处,相扶而过,这样就能“消百病”。所以,又叫“走百病”。凡是不过桥的人,就不能长寿。明代吏部尚书周用对这一风俗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走的就是箭楼前方护城河上的正阳桥,其实是一座石拱桥,但宽阔的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旧时正阳桥(照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9:37:15 +0800 CST  
到正阳门“走桥摸钉”是老北京过年的习俗之一。清《月日纪古》卷一中记载:“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因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希望来年生子。

过桥摸钉去(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9:44:12 +0800 CST  
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城门为“内九外七皇城四”,每座城门上都有门钉,为什么一定要到正阳门来摸门钉呢?据传是因为正阳门是北京城的城楼中最高的一座,通高43.65米,所以摸正阳门的门钉最灵验。

京师的这一风俗,始自元代,到明清两代更为盛行。两扇门两个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後来其中有不少不是铜钉了,而是用木头旋圆塗上金漆的。原来这是民国年间重修正阳门时因为钱紧,而不得已李代桃僵了。

摸钉(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19:48:01 +0800 CST  
《乾隆南巡图》中乾隆出巡车驾行经正阳门(图片来自百度)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21:18:35 +0800 CST  
正阳门门匾上的“門”字为什么没有钩

如果留心,途径正阳门时,您会发现那匾额上正阳门的“門”字是没有钩的,同字典上的“門”字写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紫禁城内,悬挂的许多门匾,其“門”字,都是没有钩的。明朝人马愈在他的《马氏日志》中说:宋都临安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門”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後来,凡书法家书写门额时,多不钩踋。门匾上的“門”字为什么没有钩。这是皇家的一个禁忌,否则,就将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命一位叫詹希源的书法家题写一块门匾。挂匾那天,朱元璋亲自揭匾,不看便罢,看到那个带了火钩的“門”字,顿时龙颜大怒。当即命人把那块匾拆下来砸碎,并传旨,要刑部大堂把詹希源捉拿归案,以居心不良之罪,斩首示众。从此以后,不管是哪位书法家,谁也不敢再写带火钩的“門”字了。书法界称“門”字最后一笔为火钩,皇家以为“門”字带火钩,会钩来火灾,会妨碍帝君出行、招贤纳才。因此,这是一种忌讳,谁敢冒犯。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12-06 21:40:48 +0800 CST  

楼主:南坡清泉

字数:455826

发表时间:2016-12-05 06: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1 15:15:37 +0800 CST

评论数:247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