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疆自驾万里行游记(连载)

@gghshxhud 2017-10-12 17:54:40
很多实用的提醒,楼主加油
-----------------------------
因为我们都喜欢高原自驾游,更多体会还在后面。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1-22 11:19:20 +0800 CST  
@笑笑的小萌牙 2017-10-19 22:15:40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确实。旅行的意义何止于旅行。自驾游很自由潇洒惬意,但也很累。加油,楼主!期待后续!
-----------------------------
您说的对,“旅行的意义何止于旅行”,在于身体和心灵的洗涤,在于城市喧嚣中重新获得的一份宁静,在于风尘仆仆自驾征途中感悟人生。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1-24 13:43:36 +0800 CST  
(接11月20日续)

壮哉险哉72拐:今天是“万里行”第八天。
一天活动早知道:早晨离开左贡县城,至业拉山垭口,至“天路72拐”,至怒江大峡谷,至然乌湖,至米堆冰川,晚上入住波密县城。全程418公里。



图(218):“万里行”第8天活动区域。


我在上一篇曾讲,从芒康开始,我们车队至少将与G318公路亲密相处5天,这不,早晨8∶30分从左贡出城,沿着G318一路向西继续前行。车子走在“中国第一景观公路”上,那是一种无比愉悦、无比刺激的旅行,大家在车上象是欣赏一部片长数小时的西部景观大片,一阵子是发自肺腑的感叹,一阵子是惊艳的叫绝,一阵子又是面对窗外悬崖,紧张的想看又不敢看。



图(219):刚出左贡县城,热情的羊群为我们送行。




图(220):晨雾飘过宁静的高原小山村。藏民家的青稞麦杆这样凉晒。




图(221):为提升藏区旅游服务水准的左贡夯达洒咧营地。




图(222):海拔高的地方,早晨、傍晚的阳光就是照片上这样:有阳光的地方同样非常刺眼,而没阳光的地方光线反差很大。因此,驾车就要注意了,这两个时间段开车不要戴墨镜,否则车子开到没阳光的地方,一瞬间眼睛很不适应,会看不清路面而造成危险,尤其山道转弯处。




图(223):这是G318公路3656公里界碑,零公里处在上海市人民广场。




图(224):象七彩丹霞一样的山景,G318进入到藏区见的可多了。




图(225):告别了左贡县城,差不多两小时的这段路真好,开车简直是一种至高至美的享受:天高云淡、山清水秀,视线良好。




图(226):远远看去,满眼奇山怪石,好神奇的高原山地风光。





图(227):整座山象不象一块奇石?它精致的底座就是西藏高原。





图(228):左贡县美玉乡的草原和温泉非常有名,尤其温泉,共有11处,水温常年保持在60至70度。





图(229):高处蓝天白云,远处奇峰怪石,近处雪杉成林。




图(230):藏区高原的风光永远都是蓝天和白云在一起、奇山和碧水在一起。这条河叫玉曲河,贯穿整个左贡县。



上午在到达业拉山垭口之前的两小时,G318的道路基本平坦,险峻的地方不多,景色象是承接昨天下午的风格,艳美多过惊险,愉悦多过紧张。但到了业拉山垭口后,一路下行走“天路72拐”,再走怒江大峡谷,那真的是惊险远远胜出艳美,紧张远远超过愉悦,许多路段不仅弯多弯急、坡陡崖深,还危机四伏地潜伏着泥石流、滚石等,无论开车的还是坐车的,行车在这些路段,感觉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在立正跳舞,尤其坐车的过后都说“心象要跳出嗓子眼”了。




图(231):又是一处赏心悦目的七彩丹霞。行车拍照,可惜拍迟了一点。





图(232):牧场、佛塔、玉曲河、十来户人家,藏区一个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村子。




图(233):这是一幅温美柔和、天下无争的画面。





图(234):我喜欢的最惬意的高原行车道路应该是这样的:平坦的公路、良好的视线、优美的风景。





图(235):高原上人稀车少,过于冷清时看到一辆车过来,会觉得莫名的亲切。




图(236):进入八宿县邦达镇了。这是邦达高原,前方群山之中有一片土肥草美的草原,即著名的邦达草原。




图(237):邦达高原山势逶迤、连绵起伏、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给人以无限美感。





图(238):我和夫人站立在邦达高原前,海拔4800米。





图(239):白云覆盖的业拉山脉,我们正行走在业拉山盘山公路。


“天路72拐”是我们今天的自驾游重点。说72拐不能不说说当年英勇可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1959年西藏的叛乱事件和1962年的中印战争,从发现自身后勤补给中出现的严重困境,中央下决心开始修建川藏线。而在2千多公里的川藏线上,筑路难度最大的要数怒江山(即业拉山),它是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筑路大军就是当年解放西藏的第18军,后改编为西藏自治区军区。18军官兵非常伟大,解放西藏包括筑路,一路走来都是鲜血。在经济极其困难时期,在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完全靠人工凿山开路,靠铁锤、钢钎、铁锹进行作业。修建成这样的“天路”,我们今天的人是无法想象的,他们要克服的困难也是无法想象的,甚至刚开始阶段,筑路大军连遮风挡雨的东西都没有。据说待“天路72拐”基本建成后,伤亡官兵竟达一、二千人,可见当年的筑路难度到底有多高,危险性到底有多大。



图(240):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米。前方不远就是“天路72拐”观景台。





图(241):闻名天下的“天路★72拐”,永远怀念和记住筑路先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官兵。





图(242):“天路72拐”中、英、藏文简介。





图(243):夫人与勇敢的骑行者合影(视频截屏)。小伙子27岁,从成都一路骑行到这里。



当我们站在业拉山观景台上朝山下眺望闻名天下的“天路72拐”,只见远方陡坡上蜿蜒着许多个相接相连的“之”字形山路,象一组美妙的曲线镶嵌在裸露的群山之间。眼前所见真是气势磅礴、荡气回肠,令人感叹之极。毫无疑问,那“之”的弯几乎都是180度的急弯,那“之”的坡都是倾斜超过60度的陡坡。




图(244):在观景台上居高临下拍摄的“天路72拐”。有说99拐,也有说108拐,不管多少拐,它的难度,它的名气,都是天下第一拐。





图(245):在观景台下以平视角度拍摄的“天路72拐”。



观景台上的解说词介绍,“天路72拐”长约12公里。它是从海拔4651米一路下降至海拔3100米,期间转了72道拐,也有说是转了99道拐,还有说是转了108道拐。我想,不管到底转了多少道拐,毕竟“天路72拐”已经叫顺了、叫响了,它已经不光是川藏线上拐弯最多的,它筑路的难度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山道比不上的。自从有了川藏线,也才有了开始通往拉萨的路。今天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当年吃尽千辛万苦的筑路大军,要永远怀念记住他们。
“天路72拐”因为象“天路”一样挂在高原,全程都是建在了陡峭的山坡上,故一旦发生车祸往往都是惨重的,因此被称为中国十大死亡公路之一。之前听说当地警方为了提醒警示,72拐的每个弯道都竖有这样一块牌子,上面标明此处死亡人数。这次我们走时没有见到这样的牌子,估计可能太过血淋淋,太过瘆人,毕竟旅游胜地快乐是第一位的。
行车在这样坡陡、弯急、长距离大下坡的山道,我们的指挥长,尤其副指挥长给了我不少有益的指点。我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点自认为必须牢记在心:一是各行其道,不要随便占道,尤其转弯占道突遇对方来车极其危险;二是尽量避免与大货车在悬崖边的弯道汇车,因为万一被大货车的尾部甩到,就有掉落悬崖的可能;三是急弯时须放慢速度,因常常有崖壁土坡遮挡而成盲区,加上高原的阳光有时也因角度的关系,能刺得一瞬间什么也看不见,故要加强观察,副驾驶可以帮助观察则更好;四是多用发动机控速,少用脚刹。
第四点再详说几句。高原上行车的特点,经常会连续几十公里弯道爬坡,当然也就会连续几十公里弯道下坡,如果不注意用发动机控速,而是连续地转弯脚刹、转弯脚刹,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过早地使刹车片磨损提前更换,另一种是导致刹车片过热膨胀突然失去刹车功能。后一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高原山区行车时,经常能看到公路边有“前方X公里有紧急避险车道”,指的就是给那些失去刹车功能的车辆避险冲坡用的。而导致失去了刹车功能的车辆是怎么造成的呢?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过度地使用脚刹所致。
这些体会希望能对准备进藏自驾的网友有点启发和帮助。
“天路72拐”虽然很险,把握好以上这些行车规则,我感觉开起来应对沉着、稳稳当当。不久,我们就拐到了沟底一个叫“同尼村”的小村庄。



图(246):位于“天路72拐”山底下的同尼村。山上一片萧煞,山下却春意盎然。


这“同尼村”象个世外桃源,一方面地理位置与世隔绝,另一方面与四周环绕的群山形成两个不同世界,山上荒凉的几乎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山下却炊烟袅袅、绿树成荫,好一处迷人的田园风光。据说这“同尼村”还是藏区特有的承袭一妻多夫习俗的地方,最多的家庭有5个丈夫,比泸沽湖的女人幸福多了。泸沽湖是“走婚”,多少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要不怎么非要心爱的男人半夜从窗外爬进爬出呢。而这里的女人象女皇,正大光明,一生有那么多男人呵护。




图(247):同尼村近景,清静幽雅中透出“世外桃源”的美。


离开了“同尼村”,行驶不多久,G318把我们带到了怒江江边,公路沿着怒江在半山崖上向前延伸。这一段怒江的河道不宽,但水流湍急,两侧的峭壁悬崖看起来令人胆颤。我们车队随即来到了荒瘠高峻、雄伟壮观的怒江大峡谷。




图(248):高峻、伟岸的怒江大峡谷。岸边有许多人工垒起的小石堆,那是藏民祈福、祭坛用的——玛尼堆。当然,其中也有虔诚包括好玩的游客学着垒的。




图(249):怒江不光江水声势汹涌,沿江两岸山势突兀,也是声势吓人。


G318公路上的怒江大峡谷不同于云南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大峡谷,它们都被人称之“怒江大峡谷”。也难怪,这个大峡谷长达380多公里,凡是自然资源方面的,现如今地方上都会十分珍爱和做足文章,只是我们不要混淆就好。




图(250):我们的车子正行走在悬崖陡峭的怒江岸边,据说每年都有车子掉入江中。




图(251):在险峻的怒江“老虎嘴”边上遇到几位正步行进藏的“神行太保”,他们比骑行者更牛!



再往前就是怒江大桥了,同样,这座怒江大桥也不是云南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大桥。G318公路上的怒江大桥其实是一座并不大的铁桥,因为江面很窄,江中间还凸起一座锥形小山,跨度了不得50米吧,而云南境内的却有600米长的跨度。但可别轻看了这座高山环绕、江水咆哮的小桥,它可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咽喉要道,无需过多解释,只要看看桥两端戒备森严、荷枪实弹把持的武装警察就最明白不过了。



图(252):前方不到1公里处就是怒江铁桥,江中有座锥形小山,铁桥利用地形巧妙地从小山的肚子里钻隧道而过。




图(253):这是怒江铁桥穿行的江中隧道。





跨过了怒江大桥,我们跟怒江要说声“拜拜”了,让紧张了大半天的心情暂且放松一下吧。




图(254):又是一对情侣骑行者。在G318公路上象这样浪漫勇敢的骑行者很多。




图(255):告别了怒江,G318公路又回到了轻松愉快的路程。这又是一处象七彩丹霞的山体。





图(256):七彩丹霞算什么,我数了数,这里好像还不止七种颜色呢。




图(257):象这样平整美观的大斜坡,在藏区高原见过多处,怎么形成的只有大自然自己知道。




G318公路就是奇山妙景多,再往前我们来到一处很神奇的山,此山貌一看很平常,但定睛看山上长了一棵巨大的树,这棵树不是自然植物长成的树,而是山体中有一条从下往上的灰白色经脉,经脉顶部四周生成一片绿色植物,奇妙自然地围成了一个漂亮的树冠,配上那条灰白色经脉,成了完完全全一棵参天大树。看了良久,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图(258):前方山上有一棵神奇的大树,它没有根,却鲜活的年年岁岁总相似;它不落叶,却滋生的岁岁年年青长在。



图(259):一片片金灿灿的青稞麦田,预示着这里又是一个好年成




图(260):西藏高原道路险峻复杂,境内交通管制很严,沿途区间测速不断。这又是一处计时路段,我们车队停下边赏景拍照,边消磨时间。




图(261):进入藏区多日,经过许许多多村子,但很少能见到藏民,每个村子都是静悄悄的,很安静,这是藏区乡村的一大特点。




图(262):又是一处色彩斑斓的山体。




图(263):天上的白云实在太美了 一朵朵洁白洁白的白云在湛蓝湛蓝的天空衬托下,不间断地飘过山清水秀的村落。此时此刻,我只能用“天上人间”来形容了。




图(264):这样的蓝天白云只有高原藏区才能欣赏得到。




图(265):我们经过的一处藏区草地,清澈透明的溪水在草地中缓缓流淌,白云在蓝天下飘荡。我终于懂了,有了这些叠加,也才有了“大美西藏”的世人共知。




图(266):高原的公路常常绕着山道走,一些山体很不稳定,时常有泥石流或滚石掉下,有的用钢网也难兜得住。为避免以往一再造成的事故,现在条件好了,藏区正在逐步地用这种钢筋水泥构架,在特别危险的地段建成长廊抵挡自然侵害。



走走停停,一路观景,一路拍照,再继续往西行车几十公里,我们来到了昌都八宿县的然乌湖,然乌湖也是川藏线上的一个著名景点。藏区神话多,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然乌湖中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角斗不止,死后化为两座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意指"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按现代科学解释,然乌湖其实就是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




图(267):这就是著名的然乌湖,两头神牛打架的地方。然乌湖看倒影是这里景区的特色。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1-30 12:15:36 +0800 CST  


图(268):神牛打斗过后,然乌湖的水总是那样平静而安详。



然乌湖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是藏区高原难得的淡水湖。然乌湖是我们进入西藏境内遇到的第一个湖,过去上中学地理课时就知道,西藏高原上有大大小小1500多个的湖泊,是我国湖泊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以咸水湖居多。我对然乌湖的直觉是湖面很平静,如此规模的湖,居然平静的几乎没有多少皱纹,原因也简单,根据在泸沽湖学到的知识,因为四周群山环绕,风刮不进来,无风当然无浪。正因为湖面平静,所以在然乌湖欣赏水中倒影是这里的一大看点。
要说然乌湖有什么遗憾不足的话,感觉湖水看上去不是那么清。它不是一个流动中的湖,堰塞湖应该是长年基本静止的湖,按说水质应该沉淀得相当洁净才是。为什么然乌湖的水有点混沌不清,直到现在我也没大弄明白,难道真是两条神牛相斗“尸体堆积”造成的?



图(269):拍不完,照不完,全因处处都美,步步是景。


下一站到米堆冰川。林芝波密的米堆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自然也是冰面较暖的冰川。米堆的名字起的好奇怪,后来我打开谷歌地图看了看才发现,米堆冰川之所以叫米堆,是因为冰川的山下有个村子叫米堆。这个米堆村真的不简单,不光在它上面那么有名气的冰川叫米堆冰川,流过它身旁的一条河也被叫做米堆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时间关系,去米堆村还有6公里路程,且不是正规的公路,我们没去。据介绍那是个很美的村子,很有“桃花源”味道,难怪一座山、一条河都要以它的村名命名了。



图(270):从然乌湖开始,公路两旁的山体渐渐地在发生变化,山上寸草不长,山下却越来越春意盎然,实际上是在悄悄地告诉我们,海拔正在越来越低,气温正在越升越高,这应该是越来越临近“西藏小江南”林芝了。




图(271):随着海拔和气温的变化,渐渐地不仅山下植被好,山上有的也有植被了。




图(272):进入“西藏小江南”林芝境内了,这是林芝市玉普县公安检查站。




图(273):看得出来,公路还在不断地、不断地往下走。




图(274):前方就是名闻遐迩的米堆冰川。十多年前,米堆冰川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




图(275):山下是林木葱嵘的“小江南”,山上却是冰雪覆盖的冰川。




图(276):太美了,游客纷纷停车拍照,嗨!此情此景,真不知道是景区的景色感染了游客,还是游客们的热情美化了景区的景色。



G318公路在高原上一路穿行到了米堆冰川景区,我们实际上也就进入到了林芝地区境内。早就听说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西藏母亲河”雅鲁藏布江贯穿林芝全境,滋养了这片高原上最肥沃富饶的土地。“万里行”出发之前,我仔细看了林芝的导游介绍,以波密为中心,方园一百里,平均海拔下降到3000米以下,气候四季如春,就像一幅幅画卷,四周围哪儿都美得不得了。我们虽然只作短暂停留,看看公路前后及两旁,如同四季格式化了,既有花开花落的春景,也有热火朝天的夏景;既有天朗气清的秋景,更有冰川积雪的冬景。说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要我说某种程度上比我们江南还美艳。




图(277):近距离拍摄到的米堆冰川山峰。山上云雾笼罩气象万千,山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图(278):近处森林连绵起伏,远方冰川突兀嶙峋。




图(279):林芝“小江南”真不是虚加的,处处是景,美不胜收。




图(280):夕阳下的米堆群山,这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山。山上是冰雪,我们在山下还光着膀子呢。




图(281):这是傍晚6点多,从又一个角度拍摄的米堆群山。


再好看也得走了,还得继续赶路,已经是下午的6点半了。今晚入住林芝的波密县城。
波密县和左贡县一样,也是个小县,全县不足3万人,波密县城虽然6千人多一点,但县城很精致,周围自然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加上海拔才2700米,在波密这一晚过得很美、很舒坦。




图(282):今晚入住波密县城。正进入林芝波密县城。





图(283):波密县城小虽小,却很精致。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1-30 12:18:58 +0800 CST  
@窗子西行 2017-10-22 21:27:42
顶了,好贴,收着慢慢追:)
-----------------------------
您的喜欢,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02 14:25:10 +0800 CST  
(接11月30日续)

蹊跷车障开启多骨诺牌:今天是“万里行第九天。
一天活动早知道:全天在林芝境内活动,晚上入住八一镇,今天总里程227公里。



图(284):“万里行”第九天活动区域。


“万里行”开头八天,我们的旅程一直在路上,故而每天多则一千公里,少则三、四百公里。昨天进入西藏的“小江南”林芝境内,指挥长终于放慢了脚步,今天一整天继续安排在林芝活动。
波密的晚上睡的真好,早上大家懒懒散散快九点才出发。波密,藏语的意思是“祖先”。昨晚大家睡在“祖先”的身旁,难怪睡得踏实。
来之前就知道波密有个好去处,叫“桃花沟”,绵延数十公里的“桃花沟”是公认的“中国第一桃花谷”,里面全是野生桃花,很多桃树的树龄超过300年,据说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桃花开得铺天盖地、肆意狂野。令人向往的是,“桃花沟”目前还依然原始、原汁原味,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可惜我们来的不是这个季节,当然也就无法前往了。这里提一提,是好让恰逢时机进藏的网友一睹为快。




图(285):这是波密城郊的“度假村”,象这样提供给游客休闲度假的地方如今在林芝境内多得是。很明显,林芝在整合旅游资源方面走在了藏区的前列。




图(286):云蒸雾绕、山色晴岚,林芝境内走在哪儿都是那么赏心悦目。





图(287):林芝的公路不仅线路设计的好,而且规范、标准。





图(288):这里找不到一点高原的感觉,山重水复、岭廻峰转,不似江南,胜似江南。




图(289):林芝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保护的这么好,就是内地也难以相比。



离开波密县城十多公里,公路旁边的指示牌把我们带到了“藏王洞”。想不到波密还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乡,聂赤赞普作为藏族历史的开端,他好比是华夏民族的赢政“秦始皇”,聂赤赞普是藏族吐蕃历史上的“藏始王”。而这个“藏王洞”传说是“藏始王”聂赤赞普早年落难时住过的地方。后天,也就是“万里行”的第11天,我们准备前往聂赤赞普当了藏王后所建的西藏最早王宫——雍布拉康宫参观。
别看眼前这“藏王洞”十分简陋,正因为“藏始王”曾经住过,千百年来,藏民一直把这里当作一处祭祖朝圣的场所。




图(290):这是相距波密县城17公里的“藏王洞”。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早年落难住过的山洞。波密是藏王聂赤赞普的故里。




图(291):G318公路进入林芝段,防护标记做的很醒目,尽管左边是悬崖,悬崖下是易贡藏布江,但开车不会让你太紧张。




图(292):满山翠绿,白云缭绕,景色如画,风光宜人。



离开“藏王洞”继续行车不到1小时,遇上前方大堵车,自进入藏区没见过公路上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车子,一眼看不到头。也正由此,我们“万里行”的磨难和折腾就要启动了。
我们带着步话机前去打探堵车情况的人告知,今天凌晨2点,一辆油罐车在易贡藏布江的江边弯道翻车,事故现场很乱,两边被堵的车辆各有十多公里,说看样子没几个小时别想动弹。
高原上的公路,大多一条不分叉的道路走几天,甚至更长,遇上堵车想绕行?几乎想都别想。此时是上午的十点半,正是一天中高原的太阳开始发威的时候,大家只得找阴凉地耐心等待吧。
公路两旁大树下全是躲阴凉的人,我们和4号车各自把车门打开通风,就坐在车上听听音乐,看看手机,消磨时光。到中午12点吃饭时,4号车突然发现自己落锁的车门怎么也打不开了。因3号、4号车同为福特锐剑车,想研究一下3号车锁孔的构造再开锁,结果离奇的是,此时3号车车门也同样无法打开了。找当地4S店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整个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只有拉萨1家福特4S店,无奈之下,赶紧与南京的4S店联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总算打开了车门,却又发现两辆车都再也无法点火发动了。




图(293):凌晨2点,一辆油罐车在江边翻车,形成了两头各连绵十几公里长的大堵车。





图(294):也许这几天一路顺风顺水太惬意了,给个大堵车添点儿乱。





图(295):堵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3号、4号车突然门锁都打不开了,接着车子也发动不了了。这下不是堵车了,而是堵心了。





图(296):这是在堵车的公路边拍摄的,山上是原始森林。




图(297):这车要是故障排除不了,在此风餐露宿,晚上说不定从森林里窜出一头老虎、金钱豹怎么得了。


我们这两辆车都是才使用1万公里左右的新车,怎么会同时开不了锁又同时发动不了呢?大家不由得开始怀疑周围是不是有人在使坏暗算我们,因为,看似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集成块用多了的汽车,其实最容易被破译遥控。我们车队里有一辆车去年在敦煌曾遇过类似情况,开不了锁、发动不了,后将车推出数百米,出了那个遥控范围,一切又恢复正常了。
谁这么缺德?人就是这样,心里怎么想,眼睛里就再也掩饰不住愤怒嫉恶的神情。
大树底下那几个小年轻?
路边蹲着的那两个?
还是前后车子里躲着藏着的?
对了,尤其在离趴车点约2公里的地方还有个修车行呢。这些都加重了我们的疑心。
似乎、好像、可能、也许,总感觉周围有那么一两双眼睛时不时在盯着我们,在看我们的笑话。但看看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唉!生气归生气,没真凭实据的东西哪能当真,毕竟已过知命之年的人这点脑子还是有的。不管怎么,车子身旁是不敢离人了,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弄清楚发生故障的起因,到底怎么造成的,尽快解决出现的故障才是硬道理。
南京4S店的技术人员一直在遥控指挥着我们,用排除法一步一步进行操作,最后认定两辆车的电瓶虚电了,问我们带点火搭线了没有?得知带了,叫我们用其他车给泵起来。果然,2号车上来把我们两辆车先后都泵起来发动着了,车子看样子又一切正常了。
过后晓得这只是表象,暂时看起来问题解决了。之后几天,我们车队4辆中的3辆,问题接二连三发生,象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差一点还酿成我们车可能报废的故障。当然,这是后话得慢慢道来。
此时已是下午3点,堵车堵了5小时,忙车忙了近3小时。十几分钟前,前方武警清障的车辆开始陆续撤离油罐车翻车的地方,堵车终于解决了。我们也还算运气好,庆幸没在这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大山里束手无策,真要解决不了在此风餐宿露如何得了。但对这两辆车同时出现同样的故障,我们当时仍认定是被人暗算了,是有人想“敲竹杠”,是想诈我们一点修车钱,但这些人没想到我们也是高人,大家不无开心地自嘲。




图(298):下午3点,公路上的车子终于动起来了,我们车子的故障也暂时解决了,虽然耗了我们在“小江南”林芝宝贵的5小时参观时间,好在没在这深山里过夜也算是幸运的了。



离开趴车的地方再走几十公里,我们来到了才建好的一座新桥——迫龙沟特大桥,到了这里也就到了通麦镇境内。多数人可能不知道通麦镇,但知道“通麦天险”,因为自驾游去西藏和想去西藏的人都知道,通麦是公认的“川藏线第一险”。曾经的“通麦天险”比“天路72拐”还要险峻数倍。这“通麦天险”虽然只有短短的14公里,却是G318公路上的所谓“死亡之路”,由于此段地质情况很糟,地引力集中,山体疏松破碎,路基极不稳定,时不时发生泥石流和滚石,据说历年来光是掉入易贡藏布江中的车辆就不少于2千辆,民间有“车过通麦道,险处不许看”、“车过通麦道,生死天知道”的说法。
自2012年起,国家和帮扶省份投入巨资进行筑路、修桥、建隧道,在近5年的时间里,在此段共建6座桥、5个隧道。现在,昔日的“通麦天险”已不复存在,道路、桥、隧道都是新修新建的,非常好走,我们只用十多分钟,就走完了过去即使不堵不塞也要提心吊胆走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如遇车祸或者塌方,据说被堵十天、半月都算正常。现在看来,这些年中央作出的“对口支持”办法,效果显著,成绩斐然。自然而然,我们此行也成了最大的获益者。




图(299):国家和对口省份投入巨资,在5年的时间里,以一组漂亮的组合拳:“6桥5隧”,使昔日G318公路上的“麦通天险”成为永远的过去。这是““6桥5隧””中的“迫龙沟特大桥”。





图(300):这是“6桥5隧”中的“小老虎嘴隧道”。


走出麦通不久,我们车队来到了林芝的鲁朗。鲁朗,藏语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看来林芝这地方就是非同寻常,所住不是“神仙”就是“祖先”,真可谓古德神佑、天灵地宝。
一个地方好不好真不是随便吹虚的,就拿鲁朗来说,随着进藏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鲁朗被公认有“东方瑞士”般景色。




图(301):我们到了“东方瑞士”鲁朗。鲁朗,藏语意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难怪了,这地方想不美都不行。





图(302):鲁朗风景区内的“妥顶桥”,桥的两头各有一座桥头堡,主桥头堡墙上有许多反映藏区宗教故事的绘画。





图(303):“妥顶桥”石碑。





图(304):鲁朗风景区内的扎塘鲁措湖。在藏民心目中,扎塘鲁措是鲁朗的圣湖。





图(305):游客在扎塘鲁措湖畔游览观光。





图(306):这是鲁朗风景区内的跑马场。我们去的不巧,没有看到跑马表演。




图(307):这是鲁朗风景区内连绵起伏的群山,远方若隐若现的雪山,不知道是不是南迦巴瓦峰。那可是一座神山,跟梅里雪山一样神秘,是一座很难得“露峥嵘”的神山。





图(308):藏民祈福保平安的“玛尼堆”。




图(309):又一处“玛尼堆”,只是堆放的不成锥型样子,估计是游客照猫画虎模仿的。





图(310):远观鲁朗风景区“妥顶桥”。





图(311):时代不同了,寺庙里的喇嘛也玩手机,也戴墨镜,也穿旅游鞋旅旅游。




图(312):扎塘鲁措湖水坝。





图(313):一块天然的大石头上画着鲁朗风景区旅游示意图。





图(314):扎塘鲁措湖对岸的帐篷、森林和群山。




“到鲁朗,吃石锅鸡”。据说鲁朗的石锅鸡是天下一绝,所以到了鲁朗眼福有了,嘴福也不浅。鲁朗的石锅是用含特殊矿物元素云母石掏空所制,鸡是当地的山鸡,水用雪山溪水,再配以人参、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文火慢炖,端上来一屋子香,绝对是人间美味。可惜我们被上午的大堵车和车故障给捣蛋捣了。这里随便一提,好让准备自驾游的网友知道了别错过。
离开鲁朗是从海拔低处往高处一路翻山爬坡,车队沿着一个接一个的大S弯向上翻行,一直要翻过青唐古拉山的余脉——色季拉山垭口(海拔4728米),才能抵达我们今晚入住的八一镇。
色季拉山垭口是川藏线上有名的地标,站在色季拉山口,一座座威名赫赫的山峦连绵起伏,然而最夺目的无疑是南迦巴瓦神山。历朝历代,藏人都将南迦巴瓦神山视为通天之路,即通往神灵居住的道路。因此不光藏民敬仰,世人也同样敬仰,比如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曾被美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世界上最美的山峰之首,称之“众山之父”。只是南迦巴瓦山跟芒康县的梅里雪山一样,常年都藏在云里雾里。
明知不能,我们到了色季拉山垭口,下了车也还是不断地朝着神山的方向左看右看,企盼有奇迹出现。但大家不敢在垭口过长时间停留,因为从进入林芝的米堆冰川开始,海拔低了,气温高了,大家穿的都很少,刚才盘山坐在车里也不觉得,下了车,海拔一下提高1千多米,才发现气温已大幅下降,比鲁朗低了至少十度,而且风大。拍了几张照,不敢等奇迹了,怕等来个感冒,赶紧上车走人。




图(315):这是翻越色季拉山垭口的“之”形盘山公路。





图(316):夫人在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垭口。左前方云雾笼罩的地方是南迦巴瓦峰的位置,可惜神山今天不想会见游客。





图(317):夫人的朋友是位勇敢顽强的资深美女,此时正发低烧,而在藏区受凉发烧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靠着毅力和正确的用药方式,她成功地坚持了“万里行”整个行程。



垭口到八一镇大约25公里,是一路下山的路,不过急弯太多,想快是快不了的。
八一镇其实就是林芝县的县城、就是自治区直辖市的林芝市,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仍喜欢叫八一镇。因为这里最早是解放军的一个规模较大的中转站,藏民普遍对解放军有种亲切感,估计爱称八一镇。我们了解到,几十年前,八一镇的藏民也就几十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八一镇已经发展成将近4万人的城市。




图(318):群山环抱下的林芝市,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小江南”发展的步伐不容小觑。




图(319):林芝市是八一镇的所在地,顾名思义,八一镇最早是部队的营地,是先有的八一镇后有的林芝市。这是部队的一个停车场。


在内地几万人只能算个小镇,但在西藏可算得上大城市了,目前林芝的城市规模在西藏自治区排名第四。再过10年、20年,谁知道会不会排列第三甚至第二。因为这里不仅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太好了,平均海拔才3千米,还有机场,还有铁路,还有刚刚开通的林芝到拉萨的高速公路,还有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我想,这些都注定了将来的林芝发展不可限量。




图(320):这是林芝市郊外秀美的尼洋河景色,梦幻飘渺,苍茫醉人。





图(321):尼洋河,藏人叫它尼洋曲。很明显“尼洋曲”比我们叫“尼洋河”定位准确。尼洋曲的确美的象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让人痴迷。





图(322):这是我们当晚在八一镇入住的龙都宾馆。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08 17:41:52 +0800 CST  
更正:“福特锐剑”改为“福特锐界”。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11 12:19:21 +0800 CST  
@窗子西行 2017-10-22 21:27:42
顶了,好贴,收着慢慢追:)
-----------------------------
谢了!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14 12:30:29 +0800 CST  
(接12月08日续)


初见高原沙化地:今天是“万里行第10天。



图(323):“万里行”第10天活动区域。



一天活动早知道:早晨离开八一镇,暂别G318,改走S306,驱车236公里到朗县,途经米林县卧龙镇“卧龙奇石”停车参观,中午在朗县县城用餐;下午继续沿S306先后途经山南市加查、曲松、桑日三县,再改走X302到当晚入住地泽当镇。途中因导航问题,车队误入一条废弃多年的公路。全天行车约500公里。
高原天黑的迟,即使在林芝也是这样,毕竟“小江南”的平均海拔也有3千米,而我们南京的海拔才50米。我们是昨天下午6点进的城,天还大亮,还能开着车四处转转。不能不说的是,八一镇真不愧叫“八一”,这个镇上有座大桥叫“八一大桥”,有条大街叫“八一大街”,有所中学叫“八一中学”,有家医院叫“八一医院”,有处果园叫“八一果园”,有个大堤叫“八一大堤”。是不是还有以“八一”命名的?估计还会有,真是名副其实的“八一”镇了。据说最初这都是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建的,虽然之后有的又经过了翻新、改造甚至重建,但人们出于对解放军的感情,仍然继续叫“八一”,如“八一大桥”,可见早期进藏部队对这里的贡献有多大。




图(324):林芝市八一镇八一大街街景。




图(325):进入藏区象这样的建材仓储,我们在行车途中看到不少。国家和对口省份对西藏的援建可见一斑。



吃过早饭告别八一镇,同时也暂时告别美丽多彩的G318公路,改走省道S306。想想在“小江南”这两天,既很快活,领略无限风光,欣赏绝美风情,但也受到一次从未有过的惊吓,居然差一点夜宿高原的群山野地,虽然故障似乎排除了,疑问却还未打消,我们都是已有多年驾龄的人,知道其中深浅,接下来的行车会格外地谨慎小心。
上午要走的米林、朗县虽然也同属林芝市,但差别大如天,走出八一镇不久,俨然就象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虽同是高原,因为八一镇、波密县,以及之前从东边一路走过的高原,都属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四季温暖宜人,所以才会植被完好,绿树成林。而进入米林、朗县境内属高原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尤其多风,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们在米林、朗县一路所见,公路两旁许多山峦秃蜕,土地贫瘠,沙化十分严重,景象尽显苍凉凄寒,感觉就象“鸟不生蛋”的地方。但看得出来,地方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也还相当努力,不少地段已实行网格化覆盖、网格化播种,进行科学绿化改造。旦愿若干年后,这里能出现一片又一片绿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再不让这里的风沙继续肆虐恶化下去。





图(326):由G318改走S306不久,我们车队先后途经米林、朗县,这里沙化相当严重。




图(327):当地政府防沙治沙相当努力,使用网格化进行条块科学治理。





图(328):实施网格化防沙治沙,有的路段已初见成效。





图(329):沙化的侵蚀过程是相当可怕的,象这样的地方,如不及早采取防沙治沙措施,要不了几年就将成为一片沙漠。





图(330):这景象有点象庄稼地里蝗虫经过,贪婪的沙子又“吃掉”一片森林和植物。





图(331):这些无处不在的细沙,大风刮起铺天盖地。





图(332):这块宣传牌告诉我们,米林县的防沙治沙是从2014年开始的。


上午在去朗县途中,我们停车参观了米林县卧龙镇的“卧龙奇石”。不仅看到了奇形怪状的大小奇石,还第一次看到了雅鲁藏布江。想不到传说中的气势浩荡、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在这里居然也就是一山涧浅滩小溪,虽然水流有点急,但是个涉水也能过的溪流。可不可以这么形容,此地大约应该是尚未发育的雅鲁藏布江幼年阶段。
处在这里的雅鲁藏布江虽然貌不惊人,但这里的奇石阵可非同一般,溪流中大的成百上千吨,小的可以手拿肩扛。所有的奇石都呈现黑褐色,圆润光滑,尽显时光岁月的洗礼打磨。奇石中有的象形写意,有的构成抽象,还有的有孔有洞,倒有点象我们江苏的太湖石了。
奇石是发现艺术,得慢慢地品、细细地琢磨。山上的、溪中的、上游的、下游的,一眼看去石头太多了,我们是“过路神仙”,自然没那么多的时间一直呆在原地。
今天或许是舍不得离开八一镇出发迟了,或许是S306路难走,即使赶紧赶慢地离开了“卧龙奇石”,到了朗县吃中饭也已经是下午的2点了。




图(333):这是米林县卧龙镇“卧龙奇石”景区一角。





图(334):“卧龙奇石”阵中最大的一块奇石,重达到上千吨。





图(335):“卧龙奇石”大大小小的巨石阵,它们怎么会流落到这里?追溯它们我怎么一下想到了“女娲补天”。





图(336):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静悄悄地从“卧龙奇石”身旁流过,不会也是惊叹它的存在吧。





图(337):巨石阵的石头越看越不象周边上山来的石头,因为地质岩体大不一样,来自哪里?只有天知道。





图(338):这是“卧龙奇石”另一处景点。





图(339):我们开车离开“卧龙奇石”数分钟,居然还能在公路边捡到一块“临阵脱逃”的巨石。许多大自然的奇妙,你真的是“猜也猜不透”。




图(340):雅鲁藏布江的水随着群山之间的落差加大,水流渐渐变的急迫起来,本来面目将渐渐显现。




图(341):今天从进入米林开始,这里的季节气候特点,云层一到雨就到,云层一过雨就停。





图(342):S306是省道,许多路段走的是砂石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




图(343):高原公路的特点,常常与大山为伍,与江河为伴。左边是雅鲁藏布江。





图(344):这些公路都是靠一路开山劈石所建,实在不易。



朗县县城的主街就一条,长不足1千米,不过挺热闹,南来北往的游客或客商很多,都到了这个点了,想十几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却找不到地方,指挥长给大家1小时各自自行解决午饭。夫人排队买来几块纸袋子包着的,用鸡蛋和的面,有点类似“肉夹馍”的饼。想不到这么偏僻的地方竟还有这么先进的“泊来品”。茶水就着“肉夹馍”饼,既卫生又爽口,这顿中饭吃的好香(光顾了吃,忘了把“泊来品”拍下来,好可惜)。




图(345):这是朗县县城唯一的一条商业街,虽然不大,但是十分热闹。





图(346):大山下的朗县县城,小虽小,街道挺宽,气度不俗。



过了朗县就要进入山南地区了。有言道:“世界之巅在西藏,西藏之源在山南”。山南是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明天要去的西藏最早的王宫——雍布拉康宫就在山南,由此可见山南在西藏历史文化中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如此,山南在西藏又属于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想想这跟世界上的文明古国目前大多比较贫穷落后似乎一个道理,似乎同出一辙,这大概与环境地质改变、交通区域偏僻、自然资源匮乏、观念陈旧落后,以及战争战乱影响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图(347):跨入加查县也就进入到了山南境内,奇怪地发现公路边的猴子一下多了起来。后来才知道,山南是猴子的家园,是传说中猴子变人的地方。




图(348):车队进入山南,抬头、低头全是山,路况时好时坏。




图(349):在这些路段行车,最要当心的是来自山上的滚石。





图(350):云层来了,天空又下起了雨。




图(351):山南是猴子的王国,这像不像一幅“群猴朝拜”山景?





图(352):离开“卧龙奇石”已1百多公里,怎么又见散落在这里的巨石?




图(353):雅鲁藏布江的水流向哪儿,沿江的公路就延伸到哪儿。




图(354):桑日县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厚,被誉为西藏的能源基地。除了雅鲁藏布江,还有沃卡河、比把河、曲松河,都建有水力发电站。




图(355):开辟出这样的公路令人惊叹。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待跟上。



进入山南最感慨的是车队象钻进群山堆里去了,翻越一座山,又是一座新轮回,转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再绕行,感觉无休无止,走也走不完,而且绝大多数的山,都是不长树、不长草风化裸露的山。加上公路大多是沙石路,坑坑洼洼,虽然这里悬崖不多,但都是路基不实的砂石斜坡,不小心车辆翻下去同样滚落山底,同时还需要十分小心泥石流、滚石和塌方。最为困难的是,此地通讯信号很弱,时有时无,而且不知怎的,卫星通讯导航竟把我们车队导进了一条废弃多年的公路。因为是废弃多年的公路,可以想象它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车子象是在蹦蹦跳跳中前行,有些人被颠点恶心呕吐,再就是尘土飞扬,5米以外几乎看不清路面,还有一改之前砂石斜坡,更多的是弯道悬崖,非常险峻。
就这么硬着头皮走了几十公里,越往前走,大家在对讲机里你一句,我一句,疑问越来越大,终于前方看到一处民房,还是停车问问吧。房子里走出一位面容和善约摸50多岁的藏民,还不错,他不光能听懂我们的话,还能简单跟我们会话。他说这条路早就不用了,打着手势,叫我们别往前走了,赶快回头。
大家纷纷向藏民道谢告别。在返回的路上,我们至少迎面看到有四、五辆车还在过来,真不知道他们是跟我们一样误入这条被废弃的路呢,还是他们就必须去前方。想开窗好歹提个醒,实在是山道上会车,灰尘大到看不清对方,而且随便停车又怕万一后面的车顶上来引发车祸。山南的交通部门真的有失职之嫌,如果在废弃的公路上竖几块提示牌,可以避免多少进藏的车辆误入此地。
走出这条废弃的公路,我隐隐地时有时无闻到一丝焦糊味,夫人和车上其他人都说没感觉。因为一路颠波刹车刹的多,我有些担心,还专门下车摸摸四只轮毂是不是发烫过热,我怕是焦糊味来自轮毂发烫引起。唉!有了昨天那事,是不是有点疑神疑鬼神经质了。我自己埋呔自己。
这段被废弃的路折腾了我们1个多小时,走出废弃公路,每辆车都被裹上厚厚的一层红褐色尘土。山南这地方怪,低垂的云层说到就到,雨也就说下就下,雨水一淋,整个车子象“泥猴子”一般。大家怨声四起,上怪卫星导航瞎导,下怪交通部门没有忠于职守。当然,这里也友情提醒从林芝前往泽当的自驾游网友,车到加查分叉线的地方,多试两种导航,搞清楚了再走,小心误入那条已被废弃的公路。当然,更希望交通部门早立指示牌,避免外地车辆“误入歧途”。
不管怎么说,这段废弃的公路固然对大家而言造成了困难,带来了麻烦,可是对我以及我的爱车,之后来看还真是未必。记得有句古诗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古人的哲学理念似乎对人对事总是看得那么分明。当然这也是后话,留待几天后慢慢道来。




图(356):山南的公路,海拔大多在4千米以上。高原反映重的人不适宜在这样的路段开车。




图(357):山下新建的碉式藏房。




图(358):桑日达古观景台,海拔4860米,是欣赏冰川和红叶的好地方。




图(359):这是一条在建的拉林铁路(拉萨到林芝)。





图(360):西藏的输电网线建设难度最大。要知道,高原上徒手爬山都喘不过气来,何况还得人挑肩扛手提。



由于这么一耽搁,车队到达泽当镇已是晚上8点半了,用完餐10点多了。泽当镇跟八一镇一样,虽然是个镇却是山南市政府所在地,是个大镇,人口6万,海拔3560米。这里相距不丹国不远了。泽当,藏语意思是“猴子玩耍之地”,相传西藏猴子变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就更非等闲之地了,泽当不光是藏文明的发祥地,甚至还是人类的发源地呢。
我们晚上入住的裕砻宾馆管理上有点问题,被子和床单象多日没换,而且烟味重。我们行前考虑到了这些,带来的睡袋第一次发挥作用了。




图(361):快要进入今晚入住地泽当镇了,此时已是晚上8点半,这里天却还大亮。





图(362):泽当镇市中心广场标志性建筑“猴子玩耍之地”。




图(363):今晚入住的“裕砻宾馆”。




图(364):泽当镇是山南市政府所在地。这是泽当镇全景图。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18 14:42:18 +0800 CST  
@钱江潮水 2017-10-20 08:07:14
去年夏季也自驾了新藏线,感觉很棒!楼主的帖子写得很赞,加油!
-----------------------------
您去年夏天走新藏线,险归险,听说那时的路面还好,我们这次走了才知道,冻土的关系,路面破损的太厉害,使得险上加险,一言难尽。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19 17:40:50 +0800 CST  

(接12月18日续)


布达拉宫---我来了:今天是“万里行第11天。
一天活动早知道:早上从泽当镇驱车11公里到雍布拉康宫。再190公里到拉萨市,途中两次在景色如画的雅鲁藏布江边停留。下午到拉萨市福特4S店。晚上打的到布达拉宫。全天行车220公里。



图(365):“万里行”第11天活动区域图。


昨夜在“猴子玩耍之地”泽当度过了一夜。山南是西藏古文明发祥地,而泽当则是山南的中心,在漫长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贫瘠的土地竟神奇般地酿育出了众多个第一: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位赞普(藏王)——聂赤赞普;第一所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撒拉索当;第一处寺庙——桑耶寺;第一本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第一个村庄——索卡。灿烂而丰厚的文化注定了山南不平凡的地位,而培育出了特殊宗教地位的山南,不仅对祖先万般尊崇,还把神山、圣湖视作“天上人间”,在藏民的心目中,这些都有着至尊崇高的地位。在西藏四大神山、三大圣湖中,其中的两座神山、一座圣湖就在山南,即:海不日、贡布日神山和羊卓雍措圣湖。山南在西藏确实非同寻常,正因为如此,每年都有无数虔诚的藏民专程到山南敬贡朝拜。
我们虽然属于非宗教人群,但对宗教文化一向敬仰有加,我尤其相信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有着最紧密的内在联系。人们如果对自然、对法度没有一点敬畏之心,那么这个社会是非常可怕的。文革即是典型一例。
今天是个好天气,指挥长昨晚就说了,得早点儿出发,要在太阳还未出来之前到达雍布拉康宫,拍那第一缕阳光投射到雍布拉康宫金顶的景色,说这是极好极难得的机会。大家匆匆用过早餐,赶在太阳露出之前到了雍布拉康宫山下。
雍布拉康宫坐落在一座叫扎西次日的山上,山虽然不高,难得的是这里四周没有靠近它的山,因而小山也能显出几分挺拔,雍布拉康宫就建在小山的山峰上,站在山脚下同样需要抬头仰望。真佩服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不凡眼光,宫殿选址定在这里,不仅建筑难度小多了,而且也同样能显示其一统称雄的威严和地位。




图(366):在太阳露脸前赶到了雍布拉康宫,是光圈速度没调好还是调的太好?照成这模样,象一幅水粉画。




图(367):清晨的太阳终于露脸了,但还在前面的一个山头上不急不忙磨蹭着呢。





图(368):雍布拉康宫迎来了今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为了这张金顶阳光“接吻”,我们可是少睡了两小时哟。值!






我们是最早抵达的游客,四野里静悄悄的,停车仰望,扎西次日山峰上,雍布拉康宫就高高地耸立在眼前,靠我们靠的那么近,白墙金顶,城堡石阶。整个宫殿看上去不算大,却好精致、好漂亮、好有气派,一路台阶可以很容易地爬上去。据说,这号称西藏第一座宫殿的雍布拉康宫最早建于公元前2世纪,比布达拉宫还早建800年呢,后来一代一代藏王传承,据史料介绍还曾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后世一直把这里称为“小布达拉宫”。
这确实是一处非常了不起、非常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但很可惜,在“十年文革”,在这么偏僻的地方,雍布拉康宫居然也被疯狂的红卫兵小将给捣毁了,象捣毁曲阜孔庙一样,建筑物中的所有塑像、壁画、建筑木构件,均被悉数破坏,宫殿中的其他文物也都流失遗尽,仅剩下残恒断壁。我们现在所见的雍布拉康宫,是1982年花了两年时间重新建起来的。
唉!既然是重建,估计上面也不会有什么真迹可寻,毕竟海拔3600米,我们就都没上去,留点精力爬布达拉宫吧。



图(369):为了留下这个美好时刻,副指挥长带来的“无人机”也用上了。




图(370):酷似一条白练将山上的雍布拉康宫和山下的藏族民房相连。




图(371):沐浴在阳光中的雍布拉康宫全景。





图(372):别了!雍布拉康宫,我会永远记住你。





图(373):雍布拉康宫建在扎西次日山峰上,这是扎西次日山的中段部分,拍一张留个纪念。




图(374):离开雍布拉康宫回经泽当镇,这是泽当镇街景。





图(375):泽当镇街景。





图(376):泽当到拉萨的190公里,是我们进入高原后行走的最为平坦的一条公路。



离开雍布拉康宫,我们车队改走S101公路, 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西前往此次“万里行”热点城市西藏首府拉萨市。泽当到拉萨的190公里路程,是我们进入藏区后最为平坦的一段路,此段紧随一旁的雅鲁藏布江也是相应的最为平缓的一条江。平缓的江面不仅一下开阔起来,而且两岸风景如画。此时正值9月中旬,接近晚秋,江边成片成片的杨树叶子已大部褪去青色,换成了几乎一身的桔黄色,在高原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眼前的雅鲁藏布江,有的地方江面波光粼粼,江岸金灿灿一片;有的地方江面倒影如画,江岸山水相连;有的地方江面滩涂处处,江岸幡旗飘飘。美丽清新的景色,蓝天作衬,白云相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我们行车途中忍不住两次停车到江边拍照留影。



图(377):既然此段公路最为平坦,紧挨着的雅鲁藏布江自然也就跟着最为平缓了。





图(378):平缓的雅鲁藏布江,江滩处处,山水相依。





图(379):雅鲁藏布江是藏民的母亲河,“哪里来,哪里去”,按习俗一部分藏民会在雅鲁藏布江实施“水葬”喂鱼。这是藏民祈福用的幡旗。





图(380):这是行走在S101公路上。这里虽然不是起起伏伏的山路,海拔却不低喔,平均3500米以上。




图(381):这是在建中的“拉林铁路”(拉萨到林芝),全长435公里。




图(382):路遇一对藏族老人赶羊群过马路。祝福他们日子过的富足安宁。





图(383):这是一幅多好的“雅鲁藏布江滩放牧图”,悠然清新,宁静安详。





图(38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包含了养一方树。这是S101公路两旁叫“萨柳”的树。





图(385):S101公路两旁的杨树叶子开始泛黄了。





图(386):只相差几公里,这一段S101公路两旁的杨树叶子金灿灿一片。





图(387):开阔平缓的雅鲁藏布江寄托人间多少玉洁冰清、前缘今世的梦想和希望。





图(388):这一片江滩上到底是什么植物,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上面长有象蓖麻子样子的刺,尖硬的不仅扎手,还扎脚。牛、羊好像不来这里。





图(389):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景色太美了,我们车队被诱惑得不能不再次停车。





图(390):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雅鲁藏布江景色分外柔美妖娆。





图(391):藏区的“水葬台”一般设在江边高岸上或灌木丛林中,周围有较多的幡旗。尊重宗教习俗,我们没有靠近前往。





图(392):江水连绵,山峦起伏,蓝天白云,林木成片,组成雅鲁藏布江最美的画卷。





图(393):这一带藏民的日子不富裕,我们见到不少这样低矮的房屋。





图(394):这是我们要走的S101最后一段公路,很快车队就要转入“贡拉高速”(拉萨市至贡嘎机场)。



欣赏归欣赏,行车中我丝毫不敢大意,因为时不时总觉得车内有点儿焦糊味。昨天夫人和车上坐的人都说没闻到什么,今天说好像有点。利用两次在江边拍照的机会,我把引擎盖掀起,检查了却没发现什么,倒是感觉有两只轮毂比较烫。可我刹车不多啊,难道是刹车盘太紧?要不仍是前天在林芝境内留下了什么问题?找不出原因,判断不出问题所在,心里打定主意,车到拉萨哪里也不去,先去4S店检查车子。
上午先后经过了扎囊、贡嘎两县,跨过了雅鲁藏布江大桥,走上了拉萨到贡嘎机场高速,这是我们进入高原后遇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走在拉贡高速上,竟有种像是久违了的感觉,还是走宽畅的高速公路轻松,那感觉是好。




图(395):进入“贡拉高速”了,限速100码。进入高原一直都被限速在20、40、60、80码不等,有不少地方还“计时”。





图(396):这样的高速公路在内地最普通不过了,但目前在高原可“稀缺”了。



穿过了几个隧道,下午3点多,我们车队进入拉萨市区了。拉萨市区挺漂亮,挺干净,街道挺宽,建筑物也挺“高、大、尚”,象个较现代的新兴城市,而且拉萨的天空同样是蓝天白云,没有一点受到环境污染的迹象。各省市的援建在这里看的最直接了,哪个省市援建的路和街道,就以哪个省市的名字命名,如:“北京路”、“黑龙江路”、“江苏路”等等。




图(397):进入西藏后几乎经过的每个县乡都有检查站,车辆通过都得进行检查登记。这是边疆,大家必须习惯。过了“柳梧一级检查站”就算进入拉萨市区了。





图(398):这是拉萨郊区。拉萨的街道马路整洁卫生,第一印象不错。





图(399):具有藏区特色的公交站台,藏族老人和年轻人的不同服饰打扮,还有环卫工人的工作状态等等。到了这个人称“日光之城”的陌生城市,眼前所见,我都抱以极大兴趣。



我无心太多市容市貌的欣赏浏览,住下来后,赶紧与4号车按照联系好的地址前去拉萨福特4S店。讲话不多,但工作认真负责的售后李经理接待了我们,并亲自进行检查。检查下来的结果,4号车至少暂时并没发现什么,我的车却问题大了,不是一般的大,大到如果不是及早的发现,很可能导致车辆报废。技术全面的李经理听我说从昨天开始车上闻到焦糊味,他马上用升降机把车子举起检查发动机和底盘,竟然看到有机油滴漏的情况,他让助手把右前轮卸下后,打着手电,伸手到里面去摸,只听他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
原来那焦糊味来自机油感应塞松动了,直接导致机油渗漏滴漏。松动到了什么程度呢?松动到了已不需要用工具,李经理直接用手就旋了下来。位置在这么隐蔽地方的机油感应塞怎么会松动呢?李经理说:“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估计是总装厂在安装时,自动机械臂没有旋紧螺帽造成的。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给你碰上了”。
此时虽然机油灯还没报警,机油标尺显示还在安全范围内,李经理拿来一桶机油,加进去了差不多有四分之三,可见漏油漏得相当厉害。
唉!李经理只轻描淡写一句,厂家也许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对我可是百分之百的“躺着中枪”。埋下如此隐患和险情,如果不是这次阴差阳错,如果不是自己从昨天开始神经质地警觉起来,后果真的难以预料。太离奇了!
事后分析,总装厂装配时螺帽没旋紧,昨天在加查县误入的那段废弃公路,由于颠波得太厉害导致或加速导致机油感应塞松动,随着松动加大,车子开动后,渗漏的机油飘洒在滚烫的车底盘部件上,就烤出了焦糊味,滴漏的越多,焦糊味就越重。李经理说继续开下去的话,在市区还好,能及时发现及时停下来,如果在高速上,等到发现机油灯亮报警时,很可能为时已晚,发动机就此“拉缸”报废。
想想太可怕了。假如林芝没有被堵车呢?假如加查县没有误入废弃的公路呢?假如今天没有发现机油渗漏问题呢?那么再过若干天,或在珠峰大本营,或在阿里无人区,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突然被“拉缸”了,那不整个“歇菜”了?这些地方甚至一下子求救都找不着北。要知道,整个西藏就拉萨市一家福特4S店,救援的话,相隔的是一、二千公里陡峭山路和海拔5千米上下的高原,最好的服务怕也会望而生畏,而且阿里无人区、藏新公路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连信号都没有的地方,电话是打不出去的。真是越想越胆战心惊,让人不寒而栗。
车子就象人的健康一样,早发现是小毛病,加一桶机油什么都解决了,晚发现可能就是不治之症。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夫人说“冥冥之中有个神奇的力量在保佑我们呢”。
对于在林芝境内两辆车同时打不开车门又同时发动不了的问题,李经理和南京的徐经理答复大差不差、基本一致。他们认为现在好一点的汽车都是智能型的,配置都是顶配,自动化程度高,用电量相应就大。在堵车的几个小时里,尽管是在熄火的状态下,包括时常地开门、关门、听音乐,把门打开通风,还有车载行车记录仪等,这些其实都在同时耗着蓄电池里的电。短时间内没问题,但几个小时下来蓄电池就承受不住了,亏电亏到一定程度,车上的自动保护装置就会自动落锁。对于有无可能是有人在使坏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他们在电话里讲的和当我们面讲的也差不多,不正面回答,最多讲一句“至少目前还没那本事搞福特车”。
专业人士的话不能不信。我这里也把它作为一条经验教训提供给自驾游网友,途中遇有堵车等长时间停车的情况,一是注意熄火状态下不要无节制耗电,包括时常开、关门、听音乐等,如果只想坐在车上不下来,可以把车门玻璃降下,但门不要一直打开;二是停了一、两个小时后,最好把车发动发动,给蓄电池充充电,时间3、5分钟即可。总之,蓄电池一旦亏过电,就等于受了一次致命伤,它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在林芝因堵车引发的车故障,其实到此还未了呢,作为经验教训,我后面还会详细讲到。
告别李经理返回住地,大家听了无不惊讶,也无不庆幸。“小心驶得万年船”,毕竟我们的“万里行”走了还不到一半,最危险、最紧张的行程还在后面,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自驾游的前提,大家相互鼓励提醒。
指挥长说:晚上参观布达拉宫都打的前去,不要开车了,一是怕那里不好停车,二是在高海拔下让大家放松放松,适应适应,包括明后天部分同志去纳木错、布达拉宫、大昭寺的活动,统一乘坐当地的旅游大巴,劳逸结合,调剂一下。
解决了车子的重大隐患,心情大好,晚饭后大家分别打的前往布达拉宫,我一路上边看街景,边心里哼哼《美丽的布达拉》:
“我心中有朵圣洁的花,那就是美丽的布达拉……”。
在我记事以来心目之中,拉萨代表了遥远的西藏,而布达拉宫则不仅代表了拉萨,还代表了整个圣洁的雪域高原。人生直到步入晚年行列,我才来到了拉萨并前往布达拉宫。虽然有点迟,但值得自己骄傲的是,我是从几千公里之外自驾来的,自我感觉要到这么圣洁的城市和神圣的殿堂,不以非一般的方式不足以表达犹如朝圣般的心境。
就在今晚,布达拉宫——我来了!
西藏的布达拉宫之所以举世公认、闻名遐迩,我想不外乎这样几点:
首先,布达拉宫久远的建造年代距今已有1300年了,这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全世界怕也难有年代上的连续性,甚至至今仍还在使用的宫殿。譬如,法国的卢浮宫1200年(只供参观);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满打满算1千年,阿房宫倒是年代确实不短,有2千多年了,可惜早已灰飞烟灭,没能存留得下来。
其次,布达拉宫有着美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所宫殿最初是第32代藏王松赞干布在他73岁时,为迎娶远嫁西藏的唐朝十八岁文成公主以及尼泊尔至尊公主而建造的,当然这还只是布达拉宫千年悠远浩瀚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丁点。
第三,布达拉宫是一座大型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博物馆,宫内存有大量壁画、大量黄金、大量文物和大批珠宝,听说这里面最不值钱的居然是黄金,因为随便取出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
第四,布达拉宫建在了世界之颠雪域高原上,是“千年雪域圣殿”,这本身就是奇迹中的奇迹,瑰宝中的瑰宝,让人无限暇想、无限追思。
布达拉宫晚上是不接待游客的,白天参观也得通过旅行社提前预约买票才行。我们今晚前来,只是来“千年雪域圣殿”点个到,就是想在外围一睹布达拉宫的壮丽雄姿,找点先睹为快的感觉,想看看夜色中的布达拉宫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我们是将近9点到的布达拉宫广场,今晚是阴天,没有月亮,正巧我们到时灯光才刚刚打开,暮色里的布达拉宫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象雍布拉康宫一样,布达拉宫也是依山而建,这座山叫红山,海拔3700米。当然,布达拉宫规模比雍布拉康宫大多了。站在广场远远看去,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高高耸立,巍峨挺拔,非常气派。它的主体建筑就是红白两色宫墙,很容易区分。据说红墙就是红宫,白墙就是白宫,红宫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达赖喇嘛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
我们分别从各种角度,在广场的四周,围着布达拉宫拍了许多照,留下了纯属个人难得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



图(400):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正巧象是舞台幕布刚刚拉开,布达拉宫一下突现在眼前,我久久地仰望,这一刻,我酝酿盼望已久;这一刻,我策马扬鞭11天;这一刻,我终于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佛教“圣殿”。





图(401):布达拉宫——1400年的悠久历史。它见证了多少世间风云、人间沧桑,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丰碑一般长存不朽。





图(402):全世界共有“四大教派”: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最早起源于古印度,传承至今,布达拉宫是公认的佛教“圣殿”,而拉萨是佛教“圣城”。





图(403):立于布达拉宫广场的国旗好像夜晚不降,仍有共和国卫兵在站岗,而且是双岗,象征共和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图(404):远观布达拉宫主要分红白两色,而红色叫红宫,白色叫白宫。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白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办公和生活起居之地)。





图(405):布达拉宫在拉萨市的市中心,这条宽阔的马路相隔在布达拉宫和广场之间,马路中间为白塔。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28 12:05:13 +0800 CST  
@五指山水人2017 2017-11-01 17:06:53
这么快就看到自己的了,期待更新
-----------------------------
我在“万里行”游记中自驾体会谈了不少,就是想把一路上的或经验、或教训提供给网友。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28 16:26:16 +0800 CST  
@五月凡灵2 2017-10-26 22:00:41
。。写的太好了,继续关注
-----------------------------
谢谢您的鼓励!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7-12-30 15:31:46 +0800 CST  


多彩的布达拉宫:今天是“万里行第12天。
一天活动早知道:乘坐旅行社大巴在拉萨参观。按原先的参观安排应该是:上午布达拉宫,下午大昭寺。但正式参观前却先安排到5个地方购物,最终挤掉了去大昭寺的参观。



图(406):“万里行”第12天活动区域。


凡内地来的人进入高原,都会出现轻重程度不等的缺氧现象,而拉萨就象是个“滞留室”或“观察室”,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拉萨是自治区首府,医疗条件及交通、吃住都相对好得多。多数人到了拉萨只要遵医嘱、按要求,高原反映一般会得到控制,时间稍长些慢慢会适应过来。适应不了,马上乘飞机、火车离开也很容易做到。而对还准备去海拔更高的珠峰大本营和阿里无人区的人来说,按照顺序渐进、渐渐适应的原则,拉萨则成了必须停留过渡的地方。
指挥长到底是3次进藏的人,经验丰富,一路走来,他让大家到了拉萨暂停自驾,改乘旅行社大巴,一是以逸待劳,得以适度休息和渐渐适应高海拔;二是时间宝贵,做到休息适应和外出参观两不误;三是养精蓄锐,采办和补充必需品,为进入珠峰大本营和阿里无人区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没来过西藏的几个人乘坐的旅行社大巴是昨晚所住酒店安排的。上车伊始,大巴车的导游雷小姐告诉我们一车三十多名游客:你们到拉萨都是初来乍到,西藏的民风民俗、西藏的建设成就,还有西藏的特色特产,总得了解了解,总得看看才好,要不然回到内地“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知道,你算是来过西藏呢,还是没来过西藏呢?真的说不清楚的。她说,所以呢,在参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之前,先看几个拉萨有特色的地方。
她这么一说,按当下的“潜规则”,大家立马心里明白了,不过也能理解,甚至也需要。因为来一趟拉萨不易,总得买点什么回去才是,自己找了去买,还不如让她带了去买更好。
行车路上,导游雷小姐要求大家每到一地不要随便拍照,说藏区的规矩多,要尊重民风民俗。
导游雷小姐首先把我们带到了藏传佛教中心。藏传佛教中心的建筑好有特点,藏式结构结合现代元素,形成最佳时尚组合的建筑形式。进了藏传佛教中心,里面的讲解员带着我们走过几个厅,介绍了十来分钟有关藏传佛教方面的历史和知识,接着就把大家引到了里面很大、很亮堂的珠宝大厅。层层的玻璃柜台里面,天珠、砗磲、蜜蜡、玛瑙、药材、绿松石、山珊瑚等应有尽有,价位从几百到几万不等。服务人员很多,可以做到“二对一”、“三对一”服务,甚至还有寺庙佛教高僧坐店为购买者免费开光。
早就听说西藏的天珠很有名,其纹路为天然形成,是稀有宝石,藏人视为最贵重的护身符。夫人花3千元给小外孙买了枚寓意:心思清明、心情舒畅、人际和顺、促进智慧增长的“光明”天珠,是经过了二次“火贡”的天珠。为防有假,还配有鉴定证书,并请当天在佛教中心坐堂的来远寺铁棍活佛给开光。




图(407):参观并购物之一:拉萨藏传文化中心。这是当天在中心坐镇开光的来远寺铁棍活佛。


接下来导游雷小姐把我们带到一家藏医院,楼下一间间为藏医藏药陈列室,楼上一间间是问诊室。年事已高的院长在楼下亲自介绍藏医藏药,然后带大家楼上问诊,医院提供免费虫草茶。跟中医类似,藏医是以看掌纹、舌苔和面色来判断问诊者的健康状况。夫人问诊问的象是句句说的都是自己,花8百元买了两小瓶藏药。




图(408):参观并购物之二:拉萨藏医院。



接下来导游雷小姐带我们去看西藏新农村。这个听了大家很乐意,可以直接体验藏民的“农家乐”,机会难得。到了村口,几位统一着装的藏区女村民迎接大家,我们被分别带进各家各户。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龄30多岁,曾在北京上过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她的家有点象京城小四合院,小院子里种花植草,通电通气通水,家用电器一应具全,一看就是小康农家。厅房正中是佛像及香炉、供品、哈达等。她请我们喝酥油茶,给我们介绍了半小时情况。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她手上拿了一只银碗,说藏民从出生到死只认一只银碗使用,这只碗就是从小到大陪伴她一直使用的碗。她说,真正的藏民,他的一生不会为金钱活着,老了80%的财产贡献给寺庙,只留20%给子女。真正的藏民哪怕是要饭的,要来的钱临了也是这样献给寺庙,直至死了会选择“天葬”、“水葬”,连遗体都献了。临了她说:藏民一生都喜欢使用银器,并从身后端出一只大茶盘,上面摆满生活银制品,如碗、筷、勺、梳等。大家看了看、掂了掂,感觉份量偏重,不象足银,价钱又太贵,都没买。
出了农家小院,按规定路线又进入村办卖品部,主要卖的还是刚才看到的那些银制品。这样,我们在“农家乐”就什么也没买,还喝了人家一碗酥油茶,实在有点不好意思。酥油茶还是第一次喝,有点咸,谈不上好喝不好喝,主要是饮食习惯。真想给她提点建设性意见,搞经营要搞些民族、宗教特色的东西,游客买回去能当礼品,能当摆件用的,如工艺转经筒、牦牛骨工艺制品等,价格几十至几百,适销对路了,买的人就多了。




图(409):参观并购物之三:拉萨郊区“农家乐”。


接着导游雷小姐又把一车人带到了一家“茶文化馆”。这一下,原本安定的30多人变的不安定了,有游客开始表达不满:“还有完没完”、“不参观尽购物啦”。大巴车到了“茶文化馆”门口,有几位不愿下车,但被司机赶了下来,非要他们进去。这下大家更明白了,这都结成利益“共同体”了。然而,人是都进来了,心情却坏了,尽管围坐一大圈,茶小姐热情地泡了三壶不同样的藏茶请大家先品尝再推销,可谁也没买。结果不说也知道,导游、茶小姐、游客三方都不满。




图(410):参观并购物之四:拉萨茶文化馆。


一上午已经跑了四家,时间已是下午的1点45分了,大家还饿着肚子呢。导游雷小姐够狠的,还继续带我们跑,又把一车人带到了拉萨市最大的一家牦牛肉生产销售一体化商场,说要给大家换换心情,请大家尽情品尝各种牦牛肉,而且管够。其实进去了就知道,所谓让大家尽情品尝管够,店家是在每个牦牛肉干的品种前放个小碟子,里面放着切成小指甲盖大小的牦牛肉丁,插上几根牙签,实质是店家让游客尝尝味道,然后决定选哪种口味的买。雷小姐为了让大家在吃中饭前再跑一家,真是连哄带骗什么招都用上了。





图(411):参观并购物之五:拉萨牦牛肉制品商场。


等出了这家牦牛肉商场,已是下午的2点半了,雷小姐这才带大家去一处简陋的饭店吃中饭,一桌10人,8菜1汤,粗茶淡饭,雷小姐和司机则被饭店安排到隔壁的小包间用餐。半小时后,雷小姐告诉大家上午参观的时间太长了,只能安排两个小时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没时间去了,退给大家大昭寺的80元门票费,说她也累了,下午换导游刘小姐接替。
我之所以多些笔墨直述了这大半天,就是想真实反映拉萨市的一些旅游社经营多不地道,欺骗游客,安排一天的参观竟然大半天用于购物,侵占游客的宝贵时间,而且是把游客带到价格高的地方去购买商品,从中获取不当利益。如牦牛肉干,同样的品种,香格里拉每斤80元,而带我们去的地方每斤150元,
我注意观察了,除了“农家乐”,无论是旅行社的老板、导游、司机,还是各个店家,几乎全是内地人,内地人会经营这个不假,但别把不诚信的一套带到西藏来,这有辱雪域高原圣洁良好的名声。
此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接替的导游刘小姐抓紧带我们到布达拉宫去,说4点以后有门票也不能进了,难怪大昭寺是去不了了。这位接替的导游刘小姐40多了,瘦瘦小小,人很本份,尽心尽力,非常认真,大家对她的工作很满意。




图(412):下午3点结束“参观并购物”,前往正式参观点:布达拉宫。





图(413):布达拉宫前一对行走的中年藏人,打扮很时尚。




图(414):布达拉宫前一行前来朝圣的藏人。





图(415):布达拉宫路边小息的藏人老大妈。





图(416):布达拉宫宫殿下的转经筒。转经方式:边顺时针右手旋转转经筒,边嘴里喃喃念颂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每转动一次相当于念颂转经筒里的经文一次。





图(417):昨晚照了许多夜晚的布达拉宫,这是白天的布达拉宫。





图(418):布达拉宫天空白云阵阵,那感觉如同祥云降临。





图(419):布达拉宫的天空刚才还白云阵阵,这会儿象清水洗过一般。





图(420):布达拉宫宫殿下的院落。


在进入布达拉宫宫殿之前,先是排长队,然后一路台阶,无遮无挡,加上人多走不快,高原的阳光那不是吓唬人的,虽然几百米的台阶,晒的大家两眼昏花、头涨脑晕,还恶心泛泛,有呕吐感。大家好不容易才进入到宫内。





图(421):我们排着长队准备进入布达拉宫。




图(422):这是进入布达拉宫白宫前的一块无字碑。无字碑是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第五任摄政桑杰嘉措为纪念红宫建成所立。据说,这块无字碑用的是修建布达拉宫的最后一块石料,如今成了布宫一处著名景点。





图(423):3700米的海拔,炙热如火的阳光,一长段一长段的台阶,多数游客直喊吃不消了,凡是有荫凉的地方挤满了人,就想停留休息一会儿。




图(424):到了白宫城堡下,白宫是办公和生活起居室。发现第一、二层的窗户小,3至6层的窗户大,5至6层还有窗罩。不用说,喇嘛也有级别高低、职务大小。





图(425):又是一处荫凉地,大家站在树下边休息边照相。




图(426):不要停留,继续前行,前面就是白宫入口。




图(427):这就是白宫的入口处,据说宫墙厚达4米,这在冷兵器时代能抵御一切来犯之敌了。过了这道门,按规定室内就不允许照相了。





图(428):进入白宫入口处不久,空中吊有两只令人毛骨悚然的宗教法器:“人皮鼓”。忍不住拍了两张。一说是奴隶的皮制做的,一说是少女捐献者的,还有一说是为断绝六世达赖的红尘情缘,将他的“意中人”害死制成的。





图(429):这“人皮鼓”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既惨无人道,也无情绝义,相信宗教也在与时俱进。




布达拉宫果然与众不同,不仅外观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而且内里财大气粗、富可敌国,因为近几个世纪没有战争,没有偷盗,宝藏基本完好地储存在宫内。宝藏多到什么地步呢?譬如布达拉宫的红宫内共有8位达赖喇嘛的灵塔,塔内用各种名贵藏药保存着他们的法体,其中仅一座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塔高14米,用了3.7吨黄金,2万颗珍珠,50颗钻石。据称一座布达拉宫占据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财富。难怪导游们在讲解时总是说,布达拉宫内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黄金。可惜宫内严禁照相,有些点是有武警把守。因此看是看到了,就是不能分享与众人。
看来宗教的信仰真是法力无边,“人在做,天在看”,无形的约束不由你不信,这也就保证了今天布达拉宫中传承了多少世纪的宝藏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至少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信教藏民确实很和善,很虔诚,他们非常忌讳偷窃、杀生等行为,他们认为做好事一定会得到超生,而做坏事一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图(430):这是白宫前的广场,既是历代达赖传教布道的地方,也是欣赏歌舞的地方。





图(431):白宫广场两边的厢房,在古代右边是给达赖喇嘛储存牛羊肉的地方,现在是由消防战士们在住。左边一直是由白宫任职的僧官在住。





图(432):这栋白宫对面的小楼是僧官学校,导游讲相当于中央党校,培训三年出来的僧官经达赖任命派到各地担任要职。




图(433):白宫前的广场,包括整个宫殿中的地面,历经数百年不见破损,是个世界奇迹。据导游说,用的是喜马拉雅山的碎石,加入粘土和酥油夯实而成。



不知道是天太热、海拔太高、游客太多,还是布达拉宫内的一些空间太小、楼梯太陡,使得原本就高原反应昏沉沉的,加上几乎每个房间同时几个导游在讲解,人挨人、人挤人,时间一长谈不上认真听、认真看了,只想到人少的地方透透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赏效果。
出了白宫、红宫,来到布达拉宫后院,因宫殿内不允许照相,憋了多时,感觉布达拉宫背面雄伟的气势不逊于前面,我一连照了好几十张,这才走出布达拉宫,时针已是下午的6点。按计划明天去纳木错,后天离开拉萨,大名鼎鼎的大昭寺是怎么也去不成了。我想,这一车人的遗憾会一直记在这家旅行社和这位导游的身上,因为参观大昭寺的机会如生吞活剥般被他们给剥夺了。





图(434):出了布达拉宫,抬头仰望,后宫的宫墙一样高大雄伟、坚固无比。





图(435):后宫的宫墙象南京城堡的城墙一样,一看就是年代久远了,宫墙外墙上结满了包浆。




图(436):在白宫的后面仰望城堡,有顶天立地、直插云霄的感觉。




图(437):后宫出来背着阳光比较舒适,游客一个个比进宫前轻松多了。





图(438):此时已接近下午的6点,太阳还是这么光芒万丈,确实,拉萨有着世界上最明亮的阳光。





图(439):来点温馨的格调:布达拉宫下的格桑花。




图(440):这个角度拍摄的布达拉宫后宫是不是更加巍峨壮观。





图(441):这下面是布达拉宫后花园。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图(442):拉萨的布达拉宫象北京的故宫,都处在城市的中心。





图(443):出了布达拉宫,游客顺着漫长的台阶走下红山。




图(444):真是一步一景,每个角度拍的布达拉宫都舍不得放弃。





图(445):感觉后宫比前宫层次感更强,色调也更多。





图(446):这张后宫照片是不是更有层次感,线条更美,立体更多。





图(447):沿着这条石块铺成的路通向布达拉宫后花园。




图(448):从红山山脚下往上看,布达拉宫的几处宫顶。





图(449):回首再照一张布达拉宫。红山岩石上绘有许多宗教壁画。





图(450):这是拉萨市北京路布达拉宫段,真是非常漂亮。





图(451):霸气亮丽的布达拉宫,确实是世界屋脊一颗璀灿无比的明珠。





图(452):水中倒影布达拉宫。




图(453):布达拉宫广场上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和巨型花篮。





图(454):我们一行16人的指挥长在布达拉宫前。这是他第三次自驾游西藏。





图(455):我们的副指挥长在布达拉宫前。这是他第二次自驾游西藏。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07 14:23:24 +0800 CST  
@华舟月 2017-10-23 10:59:31
(接10月19日续)
好山好水川西南: 告别了昨晚的火锅,天亮该告别山城重庆了。下一站: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全程723公里。
火锅好吃车难行,加上老火锅店“巷子深”,尽管走得早,出城还是非常不易,好在大家心理早有准备,知道山城一直稳居“全国最堵城市”之列,也就不急不忙跟着车流慢慢向前挪动,走了一个半小时出的城。

图(27):我们离开重庆正赶......
-----------------------------
@竖子英雄2017 2018-01-05 18:45:27
四川不是四季如春,四川是四季分明
-----------------------------
您说得对。四川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09 11:36:18 +0800 CST  
@龙业 2017-11-04 07:10:21
饱览西部风光,此行大有可为,持续关注。
-----------------------------
西部风光,不一样的风光。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13 16:32:56 +0800 CST  


碧水接天纳木错:今天是“万里行第13天。

一天活动早知道:乘坐旅行社大巴去圣湖纳木错参观。



图(456):“万里行”第13天活动区域。


今天是到拉萨后边休整、边参观、不自驾第三天。因去过纳木错还得返回到拉萨,所以一般都会把参观纳木错纳入在拉萨的行程范围内,且都安排在拉萨活动的最后一天进行,因纳木错的海拔高。
尽管纳木错一般都纳入在拉萨活动范围圈内,但拉萨到纳木错可不近,来回约500公里。不过,在高原跨区域两地相隔几百公里也正常,关键是这500公里的许多地方还区间测速,来回光是驾车至少需要10小时,想靠提速压缩时间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一路上的平均海拔几乎都在4千米以上。
在还没有完全适应高海拔的状态下,如一天之内自驾10小时,再加3小时参观,常人是很难承受得了的。据说有些不管不顾的自驾游网友因此受到了磨难,吃足了苦头。这是自驾游网友需要认真权衡考虑的经验教训,最好别太过任性或自信。建议或乘旅行社大巴,或自驾在纳木错留宿一夜。
我们仍然是由所住酒店的旅行社安排大巴前去纳木错,今天起了个大早,6点20分出发的,此时拉萨街头还如同深夜,除了象我们这样需要赶早的游客,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司机姓刘,既开车又当导游,一人挣双份工资。车子先到郊区一个点上办通行证,藏区控制得严,没有通行证那是寸步难行的。司机临下车前用一口四川话说:马上出了拉萨城一路往高海拔的地方去,高原上发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喲,这个地方有大衣租,还有正宗质量好的氧气罐卖,需要的赶紧去,“过了这村没那店”,别怪我没提前说。他还强调了这氧气罐的质量如何好,
讲的挺吓人的。氧气罐每罐120元(同样大小的,后来发现不少地方也有30元一罐的),夫人赶紧下车买了2罐上来。知道大巴司机与这些店家都有经济利益,毕竟这以后几天基本上要在4至5千米的海拔下活动了,都没经历过,买质量好一点的,有备无患,至少落个心理安慰。车子出城不久就上了G109青藏公路,大约走了七、八十公里,到了当雄县境内,我们不仅见到了远处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脉,还见到了草原上远处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那就是著名的羊八井地热景观。



图(457):远处热气腾腾的地方是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一长溜的雪山是西藏第一神山念青唐古拉山脉。



羊八井,这个还是早在小学课本里就知道的地方,今天一下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不免有些激动。地理知识上讲,羊八井是一大块草原盆地,海拔4300米,系念青唐古拉山脉中一个狭长地带状的断陷盆地,呈东北至西南向延伸,长近90公里,宽1至10公里,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它的地底下深藏着丰厚的地热资源,建有全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它的温泉更是了得,别处温泉使用的是“池”,是“塘”,是“小河小沟”,而这里却是大大的象一片“湖”。羊八井终年从地下向上翻涌着炽热的泉水,方圆40公里都被蒸腾的雾气所包围,可见地热的规模有多大。
走过了羊八井,车子挨着念青唐古拉山脉前行。念青唐古拉山脉横贯西藏的中东部,全长1400千米,相当于南京到重庆的公里数。由于它的存在,将西藏划分成了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海拔平均在5千多米以上,主峰达到7111米,山脉的峰顶终年都是一片白雪皑皑。
我们进入高原后一路走来,见到过好几处雪山,如梅里雪山、米堆冰川、南迦巴瓦山,但比较起来都没有念青唐古拉山的雪来得大,来得多,靠得近。念青唐古拉山从山脉的半山腰往上全是雪,我们车靠着雪山穿行,虽然是坐在车里,有暖气,但看了直觉得寒从心起、寒气逼人。难怪西藏的“四大神山”,念青唐古拉山排在了首位。




图(458):坐在大巴车上将镜头拉近,抓拍了一张念青唐古拉山脉各个雪山山峰露出云雾的一刹那。




图(459):这是在G109青藏公路行驶的大巴车上照的念青唐古拉雪山景象。




图(460):近处是草原,远处是念青唐古拉雪山。





图(461):这张照片从近到远分别是:G109青藏公路、草地、牦牛群、青藏铁路、山丘、念青唐古拉雪山。





图(462):念青唐古拉雪山山峰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如同身披白色铠甲的英武之神。






图(463):山下青色如黛、秋草凝霜,山上云蒸雾绕、白雪皑皑。





图(464):念青唐古拉雪山除了大雪纷飞,还常常雷电交加,第一神山充满了神秘色彩。






图(465):又经过念青唐古拉山脉一座若隐若现的雪峰,面对高原万千变化,蓦然触发无尽感慨。






图(466):一列青海西宁开来的火车从旁边驶过。






图(467):“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这话用在高原藏区最恰如其分。满天云雾突然间透出一隙阳光,顿时给了草地一片灿烂。





图(468):这是当雄县跑马场,司机刘师傅说,是投资了2千万建的。





车子开了4个小时后,我们上午10点20分到了纳木错国家公园大门口。司机刘师傅说,买了票进去还有60公里的“区间测速”公路,还要再开1小时才能到达纳木错湖。西藏的公园真是好气派,土地在这里好像不算个啥,圈地圈个几百平方公里似乎小菜一碟,这要在内地不能想象。




图(469):这是“纳木错国家公园”大门,买了票进去还要开车1小时才能到纳木错湖。



车子进了纳木错国家公园大门,一路爬坡,大约半小时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垭口。那根拉垭口被称是“生命禁区”,因为这里靠湖、靠雪山,低温、低气压,加上两山之间“呼呼”的过道风,是最容易引发高原病的地方。但禁区归禁区,这是一个难得的景点,游客到这里一般都要停车下来拍几张照的。司机刘师傅交待大家快去快回,不要超过15分钟。
确实也不易超过15分钟,因为气压低两穴发涨,因为气温低,风太大,在垭口站立一会儿就冷得发抖。很奇怪,我们曾在东达山垭口海拔5130米停留过,比这里低不了多少,虽说也有高反感觉,但没有这么厉害。看来真的是跟大环境、大气压很有关联。
因为环境恶劣,那根拉垭口四周山体风化、寸草不生,垭口本身一点不美,游客之所以想停留一下,主要是看中了那块标有海拔5190米的大石碑,还有就是站在垭口高处向远看就不一样了,这里就能远远看到纳木错湖了,紧紧挨着湖的是念青唐古拉雪山,那种大气磅礴、山湖相连、湖天一色的美景真是太漂亮了。美虽美,不宜久留,拍了几张照,我们相互招呼着赶紧回到了车上。




图(470):这是那根拉垭口,海拔5190米。





图(471):那根拉垭口海拔高,气压低,环境十分恶劣。





图(472):站在那根拉垭口已能远远看到纳木错湖,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





图(473):犬牙交错、寸草不生的那根拉垭口山峰。垭口的恶劣环境可见一斑。


下了那根拉垭口再继续前行半小时就到了纳木错湖边的一个村子里了,这里有很大的停车场,还有许多经营的摊点、饭店和住宿的地方,说明来这里的游客很多,是重要的旅游景区,只是几乎没什么规划,服务设施的建立有点乱。停车场到湖边还有约1公里的路程。纳木错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湖面海拔竟然达到4718米。基点这么高的海拔,难怪不少人到了这里高反得厉害。
纳木错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三大圣湖:纳木错湖、阿里的玛旁雍湖、山南的羊卓雍湖)。藏民称高高的纳木错湖为“天湖”,因为它不仅海拔最高,而且还是三大圣湖中的第一大湖,面积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纳木错湖是咸水湖,但不太咸,藏民除了不饮用,生活上仍照常用。在藏民的眼里,纳木错湖既是天湖,也是仙女湖,恰巧处在她东南方的念青唐古拉山是西藏第一神山。仙湖——神山,第一仙湖——第一神山。紧挨在一起,多般配的一对,它们朝夕相守,互为依靠,并经受亘古时间的考验,这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最美妙的神话仙境。不仅如此,神奇的还有,在纳木错湖畔有两座同样紧挨着的高约30米天然的巨大石头,一块形似男根,一块酷似女阴,藏民把这两块巨石看作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




图(474):下了那根拉垭口,海拔渐低,草色渐绿、云层渐稀,纳木错湖离我们越来越近。





图(475):纳木错湖岸一角。





图(476):纳木错湖岸上的大石碑。





图(477):纳木错湖岸边的两座天然奇石,一座象征念青唐古拉山(父亲),另一座象征纳木错湖(母亲)。


据说,包括达赖班禅转世都要到纳木错湖去显影,看转世灵童的方位。难怪藏民自古以来一直视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湖为重要的朝圣之地。
进藏多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藏民对山和湖有着怎样的一种特殊情结,在藏民看来,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神灵居息。这些神灵来无踪,去无影,常常游荡于帐房民居中,常常出没于雪山草地里,关注着人间的一举一动,掌管着世间疾苦甚至灵魂超度。由于神灵主管天地万物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藏民对神山圣湖的敬仰可用五体投地来了形容,他们深信“朝山拜湖”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福报。据说,许多信教藏民甚至会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几乎全部积蓄用来“朝山拜湖”。我们今天参观的纳木错湖和念青唐古拉山,在藏民“朝山拜湖”中是一处更为看重的圣地,因为它们还代表着至亲至爱的“母亲”和 “父亲”。
刚才来纳木错的路上天一直阴着,等我们快到湖边时,天空神奇般地一下放晴,水天之间,一片空灵,阵阵乌云换成了朵朵白云,阳光普照,气压回升,气温变暖,大家精神顿时好多了,有几位高反严重的原不打算到湖边的,想在停车场息着,这阵子也好多了,都慢慢走到湖边欣赏。




图(478):纳木错湖一角,云层下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





图(479):天气渐渐好转,蓝天白云下的纳木错湖光山色、如诗如画。





图(480):纳木错湖碧波荡漾、云蒸霞蔚。





图(481):纳木错湖气候时有反复,一会儿又浓云密布,滴起雨点。





图(482):在藏民眼里白牦牛是神赐给的圣物。如今经商意识浓了,湖岸上的白牦牛盛装打扮,当地藏民用它来发家致富。10元一骑。





图(483):当地藏民除了白牦牛照相赚钱,还卖牦牛骨制品。这位藏民看起来很有些经营道道,一手牵着自家的白牦牛,一手正给游客谈手链的价格。





图(484):这是游客给藏民照相,也是要付费的。无意中,我不付费采风到了更好的一张。





图(485):前方垒放整齐的一大堆(包括用塑料布盖着的),是藏民家收集的牦牛粪饼,晒干了用于冬天烤火。走近了居然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青草芳香。这里连牦牛的粪便都是原生态的。





图(486):这是纳木错湖扎西半岛上的小山,是清晨看日出的地方。想在这里看日出,只属于当晚入住纳木错的游客,而我们是早出晚归的游客。





图(487):倒影表达的一般都是安宁、静谧的美感,看看纳木错湖的倒影是不是有点热烈、奔放。





图(488):纳木错湖半岛一角。




图(489):夫人骑上“神牛”照了一张。





图(490):我们这位老兄可是意志坚强、性格开朗,一路吸氧直到坚持走到湖边。





图(491):副指挥长的无人机替代大家免去高原爬山拍摄的辛劳。




图(492):我们不少人虔诚地也在圣湖祈个福。





图(493):纳木错湖扎西半岛上的制高点。制高点上有我们一位勇敢的年轻人。



感觉纳木错湖真的好神奇,非常善解人意,真的象是“仙女”,象是“母亲”,体现出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我想,信仰的力量也包括来自自然界一些确实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只有这样去理解,藏民热衷的“神山圣湖”、“朝山拜湖”,也就有了能够解释得清的源泉和力量所在。这也让我更加明白,难怪西藏的环境保护做的如此之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不是神山就是圣水,鹰是神鹰,鱼是神鱼,牛是神牛,甚至人死了,不是天葬、水葬,就是火葬,从不随便糟蹋环境,从不随便污染大地。




图(494):纳木错湖上空层层叠叠、绵绵密密的白云,仿佛已经在清晰地告诉我们圣湖的万千景象和浓烈厚重。





图(495):这头山羊一直在停车场上不停转悠,藏区的牲畜喜欢与人亲近。





图(496):上午因天气原因,坐在车上拍的不多,下午天气转好,这是离开纳木错拍的第一张。





图(497):这样的山体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





图(498):藏区的牦牛大多自由放养,不到冬天冰雪封山,夜晚甚至都不赶回家。





图(499):我生平第一次做回公益广告:能标上“纯天然肉制品”的,高原的牦牛肉百分之百是!





图(500):来自念青唐古拉雪山的溪水滋润灌溉了这大片藏北草原。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19 13:49:01 +0800 CST  




图(501):富饶的藏北草原,被称是“世界屋脊”上的“绿色宝地”。





图(502):令人神往的藏北草原。





图(503):这是藏民一家人在小溪边休息饮茶。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图(504):这幅照片中有近10个山坡,它们各自的线形走势,大自然在无意中画了一个最美的几何形立面。





图(505):富饶的藏北草原,好一派安详的田园景象,令人陶醉,令人痴迷。





图(506):藏北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真是宁静而祥和。





图(507):这是当雄县城郊结合部,一幅难得的现代化工业与传统农牧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景象。





图(508):藏北草原一路所见,到处都是田园牧歌般的风韵和景致。






图(509):淡淡的草色,缓缓的山坡,轻轻的白云,组成一组优雅的景色。






图(510):美丽的藏北大地,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图(511):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一路并驾齐驱。山坡上星星点点的是正在食草的藏民的牦牛。






图(512):如歌如画般的锦绣山色,再差的心情到这里都会好起来。





图(513):藏北的这些山其实海拔都在4千米以上,但不同于其他高原地带的是绿色仍然覆盖整座山峦。





图(514):藏北高海拔的山上绿色如茵,应该与念青唐古拉山脉息息相关,这才使得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厚。





图(515):这是藏民作业间隙,在车旁休息喝茶。





图(516):草原上一堆堆石头是藏民祈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岁岁平安的玛尼石堆。





图(517):几座山峦之间存在巨大反差,靠得最近的绿色覆盖,稍远一点的是淡淡的绿,再远的就寸草不生了。我想唯一的解释是海拔问题。





图(518):藏北高原的秋天象孩儿脸,一日多变,一路上一会儿天阴,一会儿天晴,一会儿下起了雨。





图(519):这张照片上有近10个锥形山峰,这里的地形非常奇妙。






图(520):仔细辨认,这张照片上的锥形山峰更多,不少于13座,奇妙的令人叫绝。






图(521):这座山几乎寸草不生,不用说它的海拔更高。





图(522):这座寸草不生的山峰,被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





图(523):阵雨过后,阴云还未散尽,几座平缓的山坡出现在了眼前。






图(524):眼前是平缓的山坡,坡后又是几座锥形的山。





图(525):一对藏民在山坡的坡底准备休息喝点水。这里的人看起来随遇而安、与世无争。





图(526):非常感慨的是,去纳木错的一路上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这还只是拍摄了青藏公路北面的景象,南面的因为上午天气不好,加上起得早,除了雪山,几乎没怎么照。





图(527):湛蓝的天空,耀眼的白云,绿色的山峦,色彩地形的不同组合,总会让你一阵阵惊叹不已。





图(528):就要离开藏北草原的地界了,再照一张牛羊散落山间食草的安静、祥和景象。





图(529):这是在建的羊八井2号左边的隧道。





图(530):这是在建的羊八井2号右边的隧道。





图(531):为防山体落石,这是青藏公路旁的钢丝拦护网。





图(532):相距不远,山体与山体之间的巨大差别,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中永远有猜不透、道不尽的谜。





图(533):拉近了观察一下。真是再美的山体也禁不住岁月的风化。





图(534):几位藏民正在收割青稞。





图(535):就快要返回到拉萨城了,今天的参观行程结束。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19 14:28:03 +0800 CST  
更正:"阿里的玛旁雍湖、山南的羊卓雍湖",改为"阿里的玛旁雍措湖、山南的羊卓雍措湖"。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19 14:59:15 +0800 CST  
“万里行”到今天时间过半,以每日一篇游记的形式连载,计14篇,累计附照片535张。接下来还将要续写十多篇、续发几百张照片,在此感谢网友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
游记中不少照片用了我们指挥长提供的,他是摄影高手,副指挥长也是摄影高手,还有这次在纳木错湖唯一登上扎西半岛山顶的年轻人。他们的摄影技术,他们的自驾游经验让我打心眼里由衷钦佩,真心感谢他们一路上的关照和支持。这里补充10张副指挥长和年轻人在纳木错湖拍摄的照片。




图(536):这是站立于那根拉垭口拍摄的纳木错湖。这个角度的视野更加开阔。





图(537):纳木错湖湖岸大片的沙石地,湖水、天空象蓝墨水般湛蓝,厚重的云层在阳光折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图(538):清澈的纳木错湖水一浪又一浪推向岸边。





图(539):纳木错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高到仿佛与天上的云层相接相联。





图(540):美丽神奇的纳木错,湖水碧波荡漾,天空气象万千。





图(541):扎西半岛在纳木错湖的东南端,站在扎西半岛上拍摄,纳木错湖圣洁美妙的美简直让人无法抗拒。





图(542):在扎西半岛上欣赏纳木错的湖水、雪山、白云,还有天空,那种交相映衬,可谓人生难得相遇。





图(543):看似不太高的扎西半岛,海拔接近5千米,气候环境的关系,半岛的冬季大雪封山,除了留守的藏民,纳木错周围不再有游人。





图(544):纳木错湖光影变化无穷,眼前所见水天相融,浑然一体。





图(545):扎西半岛头顶深邃疏朗的蓝天,与纯净湛蓝的湖水浑然一体。




( 未 完 待 续 )



楼主 华舟月  发布于 2018-01-20 17:45:42 +0800 CST  

楼主:华舟月

字数:1273

发表时间:2017-10-13 01:44:4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4 14:22:22 +0800 CST

评论数:3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