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留春春复暮

楼宇里继续着平凡的日子。
过年的红对联,红灯笼,红炮竹送走一个个大家庭的团聚岁月,老人的红包一年年延续,儿孙满堂,天伦之乐,老屋里的日子汇合了南北风俗,老太太用棱角分明的白米粽子打法一年年端午节,大笸箩的饺子在头伏天里排了阵脚,但,树根总有腐朽的一天,独留另一个孤独老人的日子开始。
大院里仿佛变幻春秋的底色,小的长大了,飞走了,大的变老了,老的到了另一个世界,春秋点缀不同色彩,柳芽鹅黄,秋苹浮水,唯独唯一的一座老屋不变,仿佛收集了浓缩的以往岁月,屋檐在灰色里淡去,灰瓦在朝阳里明丽,空间狭窄的小院落盛满满满回忆,那个低头走路的汉子还是当年的青皮后生吗?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28 14:18:10 +0800 CST  
用一个磨破轮胎的三轮车搬来全部家当,一家长子,十五岁就扛起全家重担,然后远走高飞,离家二十多年,归来小儿不相识,只留浓浓乡音来作证。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28 14:21:21 +0800 CST  
老槐树屹立院门,院门再也关不住,进进出出都是陌生的脚印,老邻居一个个走了,再新的宅子,风吹雨淋几十年也会沦为彻彻底底大杂院,京味儿的问候少了,送水的多了,快递多了,原生态的情景失去了。
楼的墙面刷了一遍又一遍,雪白,淡灰,铁刺的护栏,挡不住窗里的绿意,一盆君子兰一棵棵的分叉,分出一小盆,又一小盆,仿佛儿女各自独立的日子,当那位老人分出最后一盆时,不久她离世了。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28 15:05:44 +0800 CST  
乡音依旧只是多了沧桑,年轻的老人去照料更老的老人,一步步迈上掉了水泥的老台阶,磨去镀铜的钥匙,打开铁门,蹒跚的老人笼罩在在斜射的夕阳里,他的老迈在年近九十高龄,在一天天增多的黑斑,六十还在干活,七十还在皇家公园里散步,飞檐的古建筑有他的手艺,北海道那座园林有他远行援建的印痕,人不服老,无奈太多,积累的劳作之艰辛,落在老年时的躯体,再也下不了楼梯,在长长的走廊行走,拾起夕阳最后的碎金,俯瞰大院里每一页日子,一寸寸短了的日色,仿佛另一个世界的紧迫,力求每一个步骤充斥一天的光阴。
黎明早起,洗漱毕,服药,早餐,吸烟,揉腿,泡脚,一样不马虎,全部的光阴被等额分隔,支撑起一架活动的躯体给儿女最小的负担。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28 15:32:06 +0800 CST  
一块热土,一座院落,一个楼宇,一片有河流过的地方,一个普通人家,暮色沉沉里里外外,都雕塑着一位老人,和续接的老人,对生命的依恋与探索,在夕阳里闪烁。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28 15:38:06 +0800 CST  
凝情西直门

在长路如水袖飘舞的桥头,放眼四望,寻找着一个叫佳娃的修理行,车流在四面八方旋转,人流在狭窄的路上,绿树成荫下,一格格的店铺像鸟儿的窝,那时,我刚刚落脚于此,未来人生路的规划,有一半还未成型,仿佛地下工作者的接头,人家说,就在佳娃,有蓝色班车接你。
我远眺近看,没有那样的牌子,老Z和我一样的焦急,这是第一天去上班,这个谋生地儿,耗尽一年的奔波,托人靠脸,硬是挤了进去,要知道京城的户口,多么精贵,据说一年二万名额,调动和对调,两条途径。
也许感动上苍,我有了机会,爱情,亲情,会创造奇迹。
一张报缝的广告,寻迹找到对家,运用半生拼搏的荣誉,贵人相助,越过道道沟坎,终于跨进京城大门,那原本就属于我的家乡。
环游一圈打回原地,寻找新的谋生地儿。
骄阳当空,无果,返回,电话,次日又一次的寻觅,终于人海茫茫李,仅仅近处一瞥,它悠然眼前。
就在有白杨树的绿色栅栏后,一个有坡地的门市,油乎乎的马路,修过车辆的痕迹,班车单选在此停车,因为它恰好在一个浅浅的拐弯处,不会影响左右来往车行。
还有那排白杨树的遮风避雨,于是新的家与单位间的一点二线开启了。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7:01:06 +0800 CST  
桥若虹,据说是三个女性设计,留痕在于桥路的舒展 每次路过,都有一种水袖当空舞的魅力。
班车穿行于闹市与郊区的路,有时拥挤,司机师傅哼着畅快的小调儿,一路顺畅,有时拥堵,在一座连接城与村的水泥桥面磨磨蹭蹭做蜗牛爬行状,那晚必定在新闻联播后到家。匆匆晚饭,几眼电视剧,立即进入半梦里,一夜无语,听不清风声雨声,天麻麻亮起身,必得赶在时针还未越过六以前,否则班车扬尘而去。
那个新单位人才济济,高职不少,中职普遍,仿佛缺少粘合剂,一个散了人心的局面等待我的布局。
从整理翻阅档案做起,跃过几十年岁月,了解了它的成长轨迹和每一个人员的经历,于是拟定文件,分别谈话,一个清晰的思路,一套成熟的策略与实施细则,三月过后,一切井然有序,为自己的勇气和初见成效开心,接着去海边旅游,年迈的老职工说,几年了没人关心他们的意愿。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7:22:34 +0800 CST  
那一片绿荫环绕的地方留下一个美丽夏日的印记,那儿的风土人情,京城郊区的浓浓京味儿,在拉家常里,在一盘春天的野菜里,在附近大集的热闹非凡里。
几年后进了闹市的楼厦,才觉得那里值得留恋的地方太多,鬼子姜的美味有多少淳朴,茅草里的青蛇闪动翠绿,就连夜里的梦影也带了些许聊斋的趣味,班车与西直门的联系就此打住。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7:27:18 +0800 CST  
因为,在新的蜗居,那个古老的城门已经拔地而起,在旧书堆里,拣回一本京城胡同大集,九门自是其中一例,因为运水,有了它,附近的高,高粱斜街,必定那时有无边摇曳着红红穗子的高粱挺立。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7:31:08 +0800 CST  
就天天走过它的身旁,满眼是匆匆复匆匆,北站原址是个大货场,煤堆,木材仓库,还有蜂窝般的民居,那时从班车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稻香村食品店里,美味糕点,货真价实的火腿肠,鹌鹑蛋等等,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去桥下一个早餐店,门面不大,进去转身都难,三张饭桌,永远满客,昏暗等下,老板kai票场票,小伙计一溜快步,得了,您的猪头肉,您的芝麻饼,一碗豆腐汤的美味口角留香,一些下夜班的工人还要喝几口白酒。
热腾腾的空间京味浓浓,被蚕食四周围拢新开的店铺,想尽法子,低价,包子个头儿大,油条更长,也拼不过京味浓浓小店儿。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8:41:14 +0800 CST  
里面拥挤,店门口支起一个大大的炭火炉子,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被裹了雪白纸巾,小伙计热情洋溢,一声,好了,您慢走,透着些许亲切。
在白雾笼罩里的西直门桥俯瞰大地,岁月从身旁流过,街景一日日日新月异。
小店拆了,连同老板居住的灰瓦屋顶平房也消失了。
接着新的北京北站以大气派的格局拔地而起,开往长城的火车一日几趟,源源不断的游客有幸十五分钟车程一睹万里长城雄姿。
楼宇密集起来,绿化带一天天五颜六色的绚烂着,老白杨和桥仿佛阅历丰富的老人,看着每天的日新月异。
旧与新,在风云变幻里交错,当一个谋生点的起步有叠加了新版的蜗居,一切仿佛回到一个原点。
人生旅途一个大大的圆,路经所闻所遇是缘分,是运气所以。
一季的收获,有春夏秋冬,无语解读的是一篇篇所遇,也许现实的一页竟然是某夜朦胧时的一闪念。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信吗?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09:09:20 +0800 CST  
就在一座梦影里的城门旁,每天的气息随着朝阳和落日,一起融入城门的路基上空,似乎是因为修建环城地铁,拆了几乎所有的城门,留存的德胜门遥遥在望。
老地基代之而起是这座优柔的立交桥,灰泥钢筋铸就,少了灰砖的阴柔,城垛的垭口里闪过多少哑哑作响的木轱辘车影,运水,碧波荡漾,撒一路黄土地面,无边的红高粱摇曳在大片田陌上,醉人的夕阳抹一缕烟色,古老渗在灰浆与翘起的屋檐下,也许铁马丁冬看尽朝代更迭,不变的是静静匍匐的衰草和夏日的知了鸣叫。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10:02:20 +0800 CST  
当热浪袭来的今日,量子缠绕,十维空间搬上银幕,科幻还是还是真实,都不能用一双眼睛所见去肯定,相信遥遥某处有一座相似建筑也在演绎不尽的丰腴。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10:07:04 +0800 CST  
依旧凝视那座无影的城门,进来的和出去的,人类的天性继续给这城门涂了一层层新旧叠加的油彩。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7-31 10:08:51 +0800 CST  
紫竹院的天空

一片片紫竹林在京城西北角落,延续了几代人的碧绿青翠,匀润了百年的一个守望家园的梦。
那年一条大河载着玉泉山的碧水,遥遥的从颐和园的昆明湖流出,蜿蜒于玉渊潭之间,分出一个支流来,再分出一个小岔流经我们家门口。
家,一间半面积的平房,墙体红砖是竖立的砌进,灰瓦显着京味儿,只是普通人家,迎进一个新人,全家都要忙乎。
还好老大蜜月旅行,匆匆旅程向西,又回到那个插队的大草原。老二在二老喘息休歇几年后也要成婚,就围着一棵大槐树碎砖碎瓦的盖了一间新房。小厨房的中心华盖如云,老树杆上挂了锅铲,铁勺,饭菜飘出香味儿。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4 13:01:17 +0800 CST  
第二个儿媳妇进了大柳树下的新屋,一家之主的老人并不感到轻松,因为大儿子还在大西北,老百姓不就图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吗?
大儿媳知书达理,出自书香门第,自然识大体,一进门就先捧个j见面礼,简单三桌婚礼宴会,竟然留下二百多院给婆婆,小叔子小姑子一一打点到,临走就带了几样急用品,其余婚礼一概留下。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4 20:52:00 +0800 CST  
但是她看上眼的一对褥子有红梅花有乌黑衬边儿,被过节俭日子惯了的婆婆又给二儿子结婚用了,北方人讲究,如此习俗南方人不解,巧合的是二个儿子都生了女儿。自然除了略略不悦,大儿媳什么都没说,反而对丈夫说,你们家会过日子。
一家之主的老人依旧不轻松,自打有了大孙女,团聚的念头日益增强,他十四岁学徒,第一步到茶馆,那里有人雇工,学徒做木匠,师傅是亲戚,却也刻薄,钻眼不准,打胳膊肘关节,拉大锯不准,敲膝盖骨,实在忍不下去就独自跑到南京继续学艺,出徒。
后来北京来招手艺人,他不顾老母所说,那儿可是要过八百里黄沙呀,独去京城,正逢新中国大建设,历史博物馆,老航天局,工人体育馆,大使馆的建筑都留下他的足迹,那时京城建筑行业里,第五建筑公司,江苏人为主力。主要负责中轴线以东大建筑,以西归第六建筑公司,第一建筑公司以上海人居多,充实三线之后,京城主要建筑队伍就是这几个公司。那时的工人很自豪,公私合营后的商铺对工人高看一眼,去购布,只要出示单位工作证就可以赊账,每月工资按照小米价格涨落来折合现金。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4 21:30:27 +0800 CST  
工地在东边,居住西边,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过长安大道,骑行二十公里去上班,一轮朝阳东升,信心满满。一直干到六十岁退休,又去日本援建。
如今退休在家,梦已实现,一张大大的全家福,齐聚京城,老屋不复存在,却都有了新楼居住。
紫竹院的翠竹依旧,一片片茂密成林,如同儿孙满堂。
沿着绿叶映天的莲花池,石桥,粉莲,翠竹,碧水,一派美景,晨昏游人不断,延续着人间岁月。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4 22:07:24 +0800 CST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文人的闲情逸意,自然不会成了芸芸众生的信条,但是那片绿云似的紫竹林却四季里不消停。
当春笋的嫩芽刚绽放,晨练的人们就开始密集,老人与其他同龄老者一样,背着手儿倒走,据说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他看着湖面平静的碧水,野鸭一对对尝试春水的温暖,莲子儿还在深深的淤泥里萌发新绿,他想起自己的孩子也一对对的有了自己的日子,就觉得无比宽慰。
如果当初不执意越过八百里黄沙来京城,孩子们能脱离故土的老日子吗?春天插秧,秋天收稻谷,村庄就那么大,天就那么一块方圆,是他的脱离故乡,给儿女一片新天地。
生活的路走的越来越宽阔,这是他最为自豪的一件大事。
他看惯了紫竹林一天天的如云朵飘在半天空,一天不来,就觉得少了什么,他每天早晨五点一准儿起来,冬天麻麻亮就来到公园晨练,那时候人影稀少,仿佛整片紫竹林都属于一个人 听风声瑟瑟,绿叶摇曳,他们挺拔着直指蓝空,人生就要这样总是向上,他觉得这才值得。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5 12:15:28 +0800 CST  
从老宅到紫竹院里,要走一道过街天桥,他健步如飞,竹子的精气神儿渗入身体。林子的绿云伸到院外,仿佛那一片碧绿要流溢天边去了。
岁月如梭里,华盖的巍峨渐渐缩小,因为四周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日益多起来了。不久,老宅拆了,他上了新楼,起初新鲜感浓浓,但上上下下里,台阶如山坡,疲劳见生,才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于是某年,不再下楼了。
楼主 雁度秋色  发布于 2018-08-05 12:26:33 +0800 CST  

楼主:雁度秋色

字数:220224

发表时间:2009-10-27 04: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2 05:53:25 +0800 CST

评论数:4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