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仅以此文纪念我的学生时代

我们上大学时,中国贫富差距不太大,工资上百元的就是高收入了。农村和城里孩子物质差距微乎其微,富翁的概念就是“万元户”,北洋大学又以工科为主,大多数学生比较朴实,不比较穿着,没有品牌意识。我的新生奖学金是一年200元,貌似不少。不过我对钱没什么概念,每天买完饭,钱包往公用的大桌子上自己那个位斗里一扔,那个位斗是空的,没有抽屉也没有门,更上不了锁,我有多少“资产”自己也搞不清楚。反正每个月学校会发三十元菜票和三十斤粮票。学校食堂的菜四毛到七毛一份,还可以打半份。女生粮票经常用不完,我们粮票用的快,就找女生要一些。学二后来开卖小炒,比大锅菜贵一点,亦不过1-3元一份吧。六里台有学二、学三、学四三个普通食堂,一个回民食堂,非回民也可以去买饭,但是不能带着其他食堂的饭菜进去。

既然说到钱,不能不提一下我们宿舍的老二。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0:20:12 +0800 CST  
其实我们老大和老二有点共性,都是比较有想法的人,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但是老大成熟而淡定,老二给大家的感觉却是有点世故。老大高中时就入党了,大一下学期老二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他是我们宿舍第一个要求入党的,整天拉着老大一起上自习,交流思想,或者有空就拿包烟,去找辅导员汇报思想,再不就趴那儿写思想汇报,大家也不太理解。他还有很多观点都跟大家不一样。在大部分人还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候,他的口头禅却是这样的:“这是花钱买的。”“这小炒是花钱买的,就是好吃!”“这运动服是阿迪达斯,花钱买的,质量就是好!”“这录音机是花钱买的,你听这立体声!”这在当时我们那群视金钱如粪土的家伙们听来,简直俗不可耐。

终于有一天他妈妈带他的小弟来了趟天津,说是路过,要送他小弟去北京音乐学院找个老师学萨克斯风,“以后在歌厅舞厅吹萨克斯,多帅啊!”把我们小伙伴儿都惊得目瞪口呆,才知道老二家学渊源如此。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0:38:22 +0800 CST  

六个舍友几年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算起来老大宽容,老三朴实,我遇事不爱较真,都可以跟大家和平共处。大家公认老二比较奇葩。老五虽然犀利,和老二压根不是一路人,一个阳春白雪,怎么也接不着地气,一个精瓜现实,怎么实惠怎么来,一个取得正是另一个不要的,谁也碍不着谁。而老六整天看老二不爽,俩人明里暗里没少较劲。

老二为了搞好群众关系,天天给宿舍打水,还通过老乡联系上了机械系那位国际象棋高手,与老六在北洋广场敬业湖上的求实亭,来了一次巅峰对决,连杀三天(当然是课余时间),老六九局五胜,尽兴而归,才对老二的态度缓和了些。

工作后我结识了若干位来自老二老家那个城市的人,发现他们说话口气如出一辙,但是做事做人都是不错的。可惜十八岁时我们不懂得这点,大家竟一致认为老二节操可疑,跟他交情都很一般。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吧。

中国不同地区的价值观念差距很大,对同一种行为的价值判断有时竟然截然相反。但是在同一个中国的概念下,这些都被掩盖了,甚至区域文化冲突被表现成了个人之间的冲突。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也一样根深蒂固。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常说Culture Shock, 就是指新移民到美国这个民族文化的熔炉,因为文化差异所经受的心理冲击。其实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被一纸通知书聚合在一起,带着地区差异、阶层差异,发生直接的碰撞,那个Culture Shock不亚于一次移民,应该及时进行管理和疏导,马加爵式的悲剧或者可以避免吧!从这一点来说,北洋大学在群体文化融入方面做的也不算好,我在学校时就痛感这一点,当时甚至萌发了留校当辅导员的念头。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0:53:44 +0800 CST  

我大一眼睛受伤、情场失意,学习成绩却上去了,在男生中异军突起,期末居然考出了全班第一的成绩,成了学霸一枚,扬眉吐气啊!大二时我仍然经常去二十楼自习,也经常遇到老严。她GRE成绩出来了,现在正张罗着申请学校。这学期我们积极参加迎新活动,热情勾搭小师妹,为了展示魅力,心理创伤恢复,又开始打篮球了。

话说我高中时就是灌篮高手,练球时常有女生在旁边叫好,不过那时候我真心没觉得她们对我有意思,所以,棋逢对手很重要,对牛弹琴终是徒劳!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那么有群众基础,绝不是偶然现象,我也想说“曾经有N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对那些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承诺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1:27:21 +0800 CST  

欢欢乐乐,不觉到了十一月份。

一天,我正在篮球场上奋战,有人叫了我一声:“胖子!”我看到夕阳中老严站在球场边,她兴冲冲地喊着:“我拿到了斯坦福的全额奖学金!”“啊?真的?”我也兴奋地跑过来,“哦耶,太棒了!请客!”她前三年成绩在化工系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梦想着去斯坦福!我一下子把老严举了以来,她好轻啊!听到尖叫声,我把她放了下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她满脸通红。

“那,你什么时候走?”“1月18号开学,我还没计划呢,太突然了。也没签证,不过可能最晚过了元旦也该走了吧!”“你不说大四毕业再出国吗?毕业证你不要了?”“我还没想好怎么办,反正斯坦福已经录取我了。”

我忽然冷静了下来,“这么说,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你就要走了?”“嗯。”

我心里有点难受,跟队友说了一声:“我有点事,先走了。”就陪着老严往宿舍方向走。走到浴室,就转向到青年湖边。岸边的芦苇,叶子在夕阳照耀下金黄的一片,芦花白茫茫地在秋风中起舞。我面朝湖面坐在岸边的石头上,湖对岸的二十楼在夕阳中安静又笃定。老严也坐下来,说:“怎么了?”我一张嘴,没说出话来,眼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一滴接一滴地往下掉。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1:27:58 +0800 CST  
边想边打,回头一读,错字连篇,请多原谅!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4 22:25:07 +0800 CST  
@古道西风瘦马枯藤 60楼 2014-09-24 23:02:50
或许是楼主的文字勾起了那个年代的美好回忆,亦或因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是兄弟我才学疏浅,总之,没看见错别字,楼主只管继续
-----------------------------
你喜欢哪一段故事?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5 08:56:57 +0800 CST  
一段年华,流去无声;
一叶青春,随风飘零 !
帝王将相名留青史,
凡夫俗子存亡孰知?
二十年随波浮沉,
二十天以火焚心。
致天大
致青春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6 23:40:33 +0800 CST  
@thmyan 63楼 2014-09-27 08:45:15
每一段都很精彩!楼主要是注意细节,你可发现回帖的大都是近期才在天涯注册的!你勾起了一批人的 青春 记忆!
-----------------------
呵呵,沉思往事立残阳

谢谢!会继续努力!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7 21:59:08 +0800 CST  
@可口可乐2015 66楼 2014-09-28 12:23:48
我是很偶然进入楼主的地盘,就变成每日进入,天天期待了。楼主好文笔,我有相似的经历,却没有这么好的表达能力,只能看别人的了。
-----------------------------
信马由缰,毫无章法,能博人一笑,我就心满意足了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8 15:54:23 +0800 CST  
从第一次在二十楼给老严占座,我就知道她要出国了。但真的得到这个消息,我忽然觉得心很痛,好像被人用刀子割下了一块。可是没道理啊。以一个工科男的理性,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和老严的关系:第一,我跟她偶然相识,充其量也就是我年少无知,勾搭她一句,她为人又比较热情,把我看成弟弟,也许是闺蜜?不,谈不上闺蜜,我跟她在一起除了学习、聊聊音乐,没有什么特别私人的话题,我甚至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讨厌什么,除了唱歌还有什么爱好,她最好的朋友是谁……梳理一下,我对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第二,她比我大呀!这个很关键,我和大土豆想法一样,只可能找一个崇拜我的人做女朋友。我可不想找个妈,一个妈就经常骂的我焦头烂额了。

我想通了,其实她就是我碰巧认识的一位学长,我认不认识她,她早晚都要出国。任何一位北洋学长,都有那么一点子绝技,一点子让人难忘的魅力。任何一位学长,对学弟学妹都有那么点照顾,要是因为这个就对人家有什么非分之想,那我太不应该了。那她说要走我为什么会觉得难受呢?也许就像小孩弄丢了心爱的玩具,也许我对她有了那么点亲情和依赖?我小时候养的猫死了,我还哭了好几天呢!再说,从古至今,朋友分别,执手相看泪眼、沾襟湿袖,也都正常。

一番推敲之后,我恢复了平静,跟老严打好招呼,走时叫我,我帮她拿行李,送她去火车站。她当然答应了。我精心准备了一个礼物,打算到时候送给她。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学习、打球,但是我总觉得没了以前那股劲头,总也high不起来。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8 15:55:28 +0800 CST  

老严是一个周日一大早走的,那天是个大阴天,天空灰蒙蒙地,星星点点飘着一点雪粒子,地上结了薄薄一层霜,非常滑,天气又湿又冷。她叫了班里的两位男生,加上我,三个男生,一人帮她拉一个大箱子,女孩子就是东西多呀,三年半置办了这么多行头!老严宿舍的女同学们簇拥着她,一直送到北门口,叽叽喳喳说些保重了,多写信了,美国再见了之类的话,我只是默默地拉着一个大箱子,一步一滑地走着,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外人。

老严要先回老家,然后从老家飞北京,从北京飞旧金山。

我们三个沉默的男生和老严一起上了出租车(一辆黄色的面包车),到天津东站,陪她办好托运手续,把她送进站。站台上,老严和那俩一一拥抱告别。最后,老严站在我面前,仰头看着我,她眼神清澈,鼻尖微红。她伸出胳膊,重重地抱了我一下,说:“啊,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你这个胖子呢!我会给你写信的!”我从口袋里摸出我为她准备的礼物,一盒磁带,说:“额,你行李都打好了,放得下吗?”她接过来一看:“《天堂鸟》,我喜欢,谢谢你!”就放到了随身背着的挎包里,笑着向我们挥挥手,上了火车。

车开走了。

我们三个男生乘45路公交车回了学校。宿舍里没开窗户,暖气烧得很暖和,弥漫着怪味,老三的被子已经叠好,他肯定又去学习了。其他人都还没起。我在自己床上躺下来,忽然觉得心痛难忍,动弹不得。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8 16:52:02 +0800 CST  

老严是一个周日一大早走的,那天是个大阴天,天空灰蒙蒙地,星星点点飘着一点雪粒子,地上结了薄薄一层霜,非常滑,天气又湿又冷。她叫了班里的两位男生,加上我,三个男生,一人帮她拉一个大箱子,女孩子就是东西多呀,三年半置办了这么多行头!老严宿舍的女同学们簇拥着她,一直送到北门口,叽叽喳喳说些保重了,多写信了,美国再见了之类的话,我只是默默地拉着一个大箱子,一步一滑地走着,觉得自己有点像个外人。

老严要先回老家,然后从老家飞北京,从北京飞旧金山。

我们三个沉默的男生和老严一起上了出租车(一辆黄色的面包车),到天津东站,陪她办好托运手续,把她送进站。站台上,老严和那俩一一拥抱告别。最后,老严站在我面前,仰头看着我,她眼神清澈,鼻尖微红。她伸出胳膊,重重地抱了我一下,说:“啊,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你这个胖子呢!我会给你写信的!”我从口袋里摸出我为她准备的礼物,一盒磁带,说:“额,你行李都打好了,放得下吗?”她接过来一看:“《天堂鸟》,我喜欢,谢谢你!”就放到了随身背着的挎包里,笑着向我们挥挥手,上了火车。

车开走了。

我们三个男生乘45路公交车回了学校。宿舍里没开窗户,暖气烧得很暖和,弥漫着怪味,老三的被子已经叠好,他肯定又去学习了。其他人都还没起。我在自己床上躺下来,忽然觉得心痛难忍,动弹不得。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8 16:52:50 +0800 CST  
那天我整整躺了一天,有人找我时,只是以为我在睡懒觉,男生们周末昼夜颠倒是常态。傍晚时,我起来了,失魂落魄地收拾了洗澡的东西,去了浴室。雪粒还在半死不活地下着,地上白一块黑一块,湿冷湿冷。浴室里人也很少。

我交澡票时,看门大爷说:“同学,快关门了,你抓紧点!”我答应着,走进去,麻木地让热水从头上浇了下来,觉得浑身冰凉,从里到外……直到浴室的喇叭里第三次传来看门大爷中气十足,有板有眼的喊话:“各房间洗澡人员请~注~意~了,还有十~分~钟~就要停水停电了,请大家抓紧时间,尤其是来~得~晚~的和洗~得~慢~的,更要抓~紧~时~间~。”。浴室里本来就不多的几个人都走了,只剩了我一个,我把身边所有的水龙头开到最大,接着水声、广播声,声嘶力竭地大吼着:“啊——!”满头满脸不知是水是泪,心里不知是为什么。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8 17:20:03 +0800 CST  
有看的顶贴啊,要知道楼主写得好寂寞的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9 20:38:43 +0800 CST  
还有就是写到老严走了,悲莫悲兮生别离,桑心啊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29 21:04:04 +0800 CST  
上课、走路、吃饭、打球、参加社团活动、看电影……仿佛学校里每个活动、每个地方,都有老严的影子。寒假前的最后一个月,我是在失魂落魄中度过的。
期末考试前,开始分专业,这是我们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事之一。
材料系有四个专业:高分子材料(简称高分子)、金属材料(简称金相)、无机非金属材料(简称技陶,说白了就是玻璃陶瓷)、腐蚀与防护(简称防腐)。
前三个专业界面清晰,第四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横跨前三个专业,被上届师兄称为“万金油”。
专业的选择大致有两个原则:
个人兴趣:就是看你喜欢并且擅长哪个专业,打算进一步深造的普遍侧重这一点;
工作前景:就是这个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以及你的社会关系背景与哪个专业相关度高,打算毕业直接工作的人普遍侧重这一条。
比如老三,他认准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环保、资源丰富的专业,未来前景广阔,毫不犹豫地去了技陶。这与他的兴趣,乃至他秦俑般的造型都很相符。
再如老大,他是中石油的委培生,今后可能会直接分配到辽河油田,献身中石油,而中石油的工作涉及专业面广,所以防腐就是老大的上乘之选。
而老二呢,他家在沈阳一个大型飞机制造国企背景深厚,金属材料最有利于他子承父业、继续航空报国,他自然选了金相。
我和老五、老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分子,我们一致认为金属材料理论和实际使用都已经相对成熟,没什么大的发展空间了,复合材料才是未来的希望之星,要站在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必须选择高分子专业。
实际上,根据大三、大四的师兄们介绍,找工作最容易的是防腐,所以我们报专业那年防腐极为火爆,开始大家都在从容不迫地选专业,后来传来小道消息,说系主任和防腐教研室主任手里都塞满了各路神仙写来的小纸条,要求务必把这位那位同学安排到防腐专业。那几天防腐成了敏感词,报了这个专业的人要么对自己能否入选忐忑不安,要么就是心里有了底但讳莫如深。
《乌合之众》说的好,“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此话不假,一向沉稳的老大也有点慌了,他临时抱佛脚,去找了他在天津一个设计院工作的远方表姑夫,帮他走门子。表姑夫不认识材料系的老师,又通过表姑夫在数学系当老师的老乡,与防腐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搭上了关系,老大方才消停下来。这个秘密本来他也打死不说,卧谈会上我们赌咒发誓不会泄露他的机密,但是他如果不说我们将集体鄙视他,他才招认的。
说来也怪,后来大家仿佛都去了自己想去的专业,毕业分配时任何专业的大部分人也都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学哪个专业不重要。在毕业十年的聚会上,我更是发现这么多年一直从事当初专业的同学屈指可数。最为吊诡的是,当年炙手可热的防腐专业,现在已经在北洋大学材料系的专业中消失了。世事往往就是这样诡谲难测,无常才是正常,可是当一个资源貌似稀缺的时候,大家争起来那种劲头,仿佛没有它就是世界末日似的,想想真是可笑。所以人活一辈子,眼光一定不能太微观,看到别人一窝蜂上的时候,也想着问问自己是真想要,还是在从众。清醒一点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无谓的烦恼,对一时一事的得失成败豁达淡然。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30 15:24:43 +0800 CST  
北洋大学的考试以严格著称,不论你怎么占座,怎么刻苦,很多课程都是65分令人欣喜,80分令人若狂。高数老师对这种严格要求的解释是“建立北洋大学严格要求的良好声誉,让我们毕业后更令人刮目相看”。我对这点从不苟同,因为当你需要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时,一份高一点的GPA有N多的好处,没听说谁因为是北洋大学的毕业生,就因为分低占了什么便宜。

期终考试完毕,我回到家乡。偶尔路遇一位发小。我们小学毕业前一直住在同一个大院,一块玩大的,好久不见格外高兴。我问他父母好,结果他说:“我妈已经没了!”我一下子没听懂,半天才意识到他母亲去世了。
也许我算是很幸运了,之前我见识的最直接的死亡是我养的花猫,有一天爸爸发现它躺在院子里口吐白沫,猜想它误食了有毒的食物,赶紧送医院,还是死了。
听说发小的母亲肺癌去世,不到二十岁的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死亡这么真实、离我这么近,那位胖胖的和蔼的阿姨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的父母可能也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可以长久地陪着我……
开学后我们按专业调整宿舍,老大、老二、老三都搬走了,三位高分子的同学搬了进来。容我稍后在介绍他们,先说说我这学期的罗曼史。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09-30 16:33:45 +0800 CST  

分完专业,我们班里多了一位金发绿眼的白人女孩,她身高大约一米七五,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要知道我们学校大部分外国留学生都是非洲的黑人哥们儿,白人极为稀有。

最匪夷所思的是在很多人都想去国外学理工的时候,她到中国来学高分子,而不是汉语语言文学。

原来她来自我们的欧洲社会主义好兄弟阿尔巴尼亚,她妈妈以前就是北洋大学化工系毕业的,有中国情结,自己上大学又来了。区别是她妈妈当年上学是中国出钱,她现在是自费。她有个中文名字叫柴丽荷,跟她蛮相配的。

上着上着,老师发现她《化工原理》有点跟不上趟,就找了一位同学帮她辅导一下,那位同学就是在下。我大学时成绩还是很好的,尤其擅长各种实验课,属于动手能力强的那一类,如果没上大学,搞个钳工,现在肯定是高级技术专家。

我们下午的课一般3:50就下了,我就在教室里帮她梳理学过的东西。这种时候我总是感觉很异样。中国搞化工的这批人,鼻祖都是喝洋墨水的,现在洋为中用,然后又内销转出口,被我等用汉语教给一个阿尔巴尼亚人,等她学成归国,再去教化众生,信息在这个漫长的转化过程中,被扭曲了多少,鬼才知道。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10-01 11:54:15 +0800 CST  
说起我们学《化工原理》,忽然想起一个小段子。

教我们化工原理的老先生,讲到“湍流”,他的发音却是“喘流”,惹得我们这些自认为还识得几个字的工科生哈哈大笑。结果,老先生解释说,当年他的老师讲课时候读的是“喘流”,并且这位祖师爷是中国化工界的始祖级人物,凡是他的弟子,统统将“湍流”读作“喘流”,以示正宗师传。我绝无冒犯任何权威的意思,并且我对该老科学家有无限的崇敬,我下下辈子也达不到他老人家的水平,但是这个故事太好玩了,我一直没忘。

其实文化界也有类似的小典故,比如大学者陈寅恪(kè), 与他亲密的人及其嫡传弟子们统统读作陈寅恪(què),这是因为虽然陈先生承认这个字读kè, 但是陈夫人家乡读音是què, 陈夫人就逢人纠正,要求大家读què, 久而久之,也就陈寅què矣,凡不如此发音者,就透着没文化,呵呵。
楼主 西山临风听雨  发布于 2014-10-01 14:30:50 +0800 CST  

楼主:西山临风听雨

字数:65730

发表时间:2014-09-03 06: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4 13:12:53 +0800 CST

评论数:2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