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摆摆的青春

几天后的排球比赛,赵靓青小组排出了强大的阵容。依然是男女混合赛,班里男女生中的几大长人几乎都集中在她这组,尤其在男生中,班里的第一高度,校篮球队的替补中锋,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大个儿在他们组,第二高度,来自青海的大汉阿威也在他们组,两个女生身高也超过了一米七。夏天组的基本上是小个队员,包括夏天、老廉、白乐东、老康、文迪、陈若珊,赵靓青组的高度对夏天这组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夏天心里隐隐觉得可以倚赖的,就是队员的速度和灵活性,加上自己在中学苦练过的发球技术。
赛前夏天组的队员们鼓励自己,要向中国女排学习,美国队员高不高,不是照样被中国队三比零拿下,我们面对强手,要勇于拼搏。
比赛第一局,赵靓青组的身高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网上轻松拦截,时不时打打探头,加上个个身高臂长,防守面积大,让夏天组的队员们几乎找不到发力点,而由于个头小,夏天组这边的场地仿佛变得特别空旷,时不时就响起皮球砸在地上的嘭嘭声。这一局,比分悬殊,夏天组惨败。
第二局,赵靓青组明显轻敌,嘻嘻哈哈中,失误增多了,比分交错上升,在关键比分时,轮到夏天发球,夏天大胆采用了砍式发球,球的线路有些飘忽,几次都绕过接球队员,直接落地,这局夏天组艰难扳回比分。
第二局的胜利让夏天组信心倍增,局间休息,队员们交换了看法,发现打篮球的大个儿,接发球是个短板,发球时要重点瞄准他。而且对方个大有移动速度慢的问题,己方要充分发挥小快灵的特点,不多在网前纠缠,尽量打到后场。第三局,由于战术对头,夏天组顺利拿下。
被连扳两局,赵靓青组很不服气,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加强了对大个儿接球的支援和后场的保护,开局后取得了领先优势,夏天知道不能让他们把势头扳回去,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比赛。而现在双方战术几乎透明,就看谁能咬牙顶住,减少失误,拼掉对方。夏天组的文迪发挥了关键作用,文迪是校田径队女子100米栏队员,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几次救险都靠她的迅速移动和女汉子般的倒地接球,夏天也杀红了眼,干脆赤膊上阵,利用自己打篮球练就的弹跳能力和反应能力瞄着大个儿拼起了网前,大个儿可能是消耗太大,好几次居然让夏天占据了上风。最后的胶着阶段,又轮到夏天发球,夏天震慑心神,平静呼吸,精确地找到对方因保护大个儿留下的空档,皮球直接落地,一举拿下比赛。
艰难赢得比赛,夏天组的参赛队员和拉拉队员们都欢呼雀跃,作为小组成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一小组组长赵靓青这回送上了绝对真诚的祝贺,镜片后面的眼神热辣辣的,拉着夏天的手握了好几秒都没松开。文迪高兴得脸红扑扑的,不顾自己一身汗,也不顾夏天光着膀子,上来就是一熊抱,边抱边拍着夏天肩膀使劲夸到:“夏天,最后那球真帅!牛!”
夏天心中得意,因正好是饭点儿,琢磨着召集组员马上奔食堂庆祝一番,建议每个人都加一个菜,男生再来瓶啤酒,女生不能喝酒的就加瓶北冰洋汽水。
夏天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自己小组好像少了人,仔细一看,发现刚才还在使劲加油的李婳不见了,再往远处看,李婳已经轻甩头发,扬长而去,留下一个看不到表情的背影。
夏天心里奇怪,不知李婳什么情况。只是觉得没有李婳参与的庆祝似乎有些遗憾,而这种遗憾的感觉也让自己有些迷惑。
夏天打消了和全体组员庆祝的念头,只在晚饭后给自己加了一瓶酸奶作为奖励。
第二天的课间,夏天假装不经意地问李婳:“你昨天怎么走得那么快,本来还说大家一起庆祝一下呢。”
李婳垂下眼睑,淡然笑道:“你忙,我也忙呢。”
李婳的这句话,夏天琢磨了好长时间。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26 23:29:54 +0800 CST  
第六章 渐熟的舍友

和夏天最先熟悉起来的,是同宿舍的几位。
夏天和同样来自南方的方超很快就找到了共鸣点。方超来自湖北的一个水乡,长着一张清秀的娃娃脸,笑起来略显羞涩,一副与世无争,人畜无害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对他敞开心扉,他是夏天在大学四年所有感情经历的见证者甚至可以说是部分参与者。
夏天后来还清楚地认识到,方超当时略显稚气的笑容下,是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是狂野丰富的感情,是关键时刻清醒得可怕的头脑。
夏天来北京后的第一个生日,也是他的十八岁生日,就是方超陪着度过的。
夏天一直忘不了十月那个微凉却格外舒爽的秋夜,方超陪着夏天在宿舍楼后的小花园里过了一个简单却别致的生日。
花园其实很小,小到似乎都不能称为一个花园,几蓬翠竹,一弯小径,一块青草地,青草有的已泛微黄,其中间杂着一些白色、紫色的雏菊。多年以来,这个小花园始终是夏天心中最美的花园。
夏天和方超一人拎了一个小马扎下楼,在草地上铺上两张报纸,把所有的吃食都放在报纸上。一包花生米,一盒黄桃罐头,两根蒜肠,几瓶燕京啤酒。夏天和方超把啤酒倒在搪瓷缸里,重重的对碰着,大口地喝着……
两个来自南方的毛头小伙,并没有很多话,直喝到月上柳梢头。夏天奇怪,怎么北方的月牙儿,也能把花园照得如此明亮?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29 12:12:26 +0800 CST  
同宿舍的另一位同班同学,是北京本地的白乐东,一个皮肤黝黑的浑身充满北京风味儿的胖小伙儿。当然,他所谓的胖,是参照当时的标准,现在看,应该也就是中等身材。一段时间内,白乐东是夏天了解北京,观察北京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夏天学习北京话的第一个老师。夏天学会了一个“忒”字,觉得用在各个场合特给力,忒棒,忒漂亮,忒没劲,忒恶心……只要一加忒,什么感觉表达出来都能翻倍。于是,夏天在一段时间内用“忒”字用得忒勤。
白乐东加速了夏天融入北京的进程,并很快成为夏天的生意合伙人,他也是夏天平生第一个生意合伙人。
做这单生意,他们一方面是受到了高年级同学的启发,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深感自己囊中羞涩,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细心的白乐东发现,在刚入学时高年级同学打着新闻系集邮分会的旗号推销给他们的新生入学纪念首日封,每个售价是一毛钱,但实际成本是八分邮票钱加一分信封钱,每个居然有一分钱的利润,由于每个新生购买的数量都不少,总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起码有大几块钱呢。
白乐东和夏天商量,他们也应该勇于发现商机,并果断出手。
最后,他们认定,随着冬天的到来,麦乳精一定会在同学中大行其道,成为时尚饮品。
他们作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两点。
一是班长老凯的示范作用。老凯每晚睡觉前都会冲上一杯浓浓的麦乳精,不仅自己喝得吱儿咂儿乱响,还故意晃悠杯子,让热热的乳香和可可香荡漾开来,惹得众人心神不宁。于是他们宿舍的人一致通过决议,认定老凯这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对无产阶级群众的严重挑衅,以后绝不允许老狼在晚上大家饿的时候公开喝麦乳精,要喝只能在宿舍外喝,喝完了还必须把杯子洗干净了才能进来。
二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某个初冬的夜晚,突然降温,夏天同宿舍的几个人上完晚自习,被从图书馆回宿舍这段路上长长的冷风吹过后,颇有饥寒交迫的感觉。此时,和老凯同宿舍的江驴儿举着半包麦乳精如精灵般晢进夏天他们的宿舍,充满关怀和体贴地说,你们肯定是又冷又饿吧,我请你们喝麦乳精,大家泡浓点,把这些都分掉。夏天、白乐东、方超莫名感激,但也毫不客气,和江驴儿一起把那半袋麦乳精都瓜分了,各自用滚烫的开水泡了一杯极其香浓的麦乳精,有滋有味地喝着,齐声赞叹这麦乳精既热身,又暖胃,喝完打出嗝来都是甜香的,实在是睡前的上佳饮品。
正喝着,隐约听到对门屋里老凯的嗥叫声:“我的麦乳精呢,谁偷了我的麦乳精?”江驴儿咧开大嘴直乐,并对夏天他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夏天他们非常默契地迅速把杯里的麦乳精喝完,又倒了点儿水涮涮杯子再喝完……
夏天和白乐东决定开始从事麦乳精在校园的经销工作。所谓经销工作就是去找到便宜的货源,批发出一些货来,加点儿价再卖。白乐东毕竟是北京人,果然有手段,不仅找到了北京的生产厂家,还通过关系说服厂家允许赊账,卖出货后再结账。他们拿到的批发价比学校小卖部的同样产品每袋要便宜四毛钱,这让夏天和白乐东信心满满。他们决定让两毛钱利给同学,自己每袋只挣两毛钱,这样既能造福广大同学们,还能让自己发点小财。
夏天和白乐东先请了一箱麦乳精回来,二十包装的。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0-29 12:13:15 +0800 CST  
这天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政治经济学,夏天和白乐东决定利用这堂课进行社会实践,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充分了流通环节中销售的作用。夏天找到一张大白纸,用毛笔写下若干大字,制作了他平生第一张广告宣传海报。海报上的内容是这样的:批发价麦乳精,国营品牌,每袋1.60元,比小卖部直降0.20元!这个0.20元写在海报的右下角,字体巨大,第一时间就能抓住过路人的眼球。他们把摊位设在了东区食堂楼下的布告栏前,这是同学上食堂买饭的必经之路。
他们把海报铺在地上,海报的四个角分别用一袋麦乳精压着,避免被风吹跑。因为刚刚降温,他们站了一会儿就被冻透了,但他们的眼光却无比热切地期盼着过路的同学关注他们的小摊。
确实有一些同学被海报上大大的0.20元吸引,上前一看,发现每袋要1.60元,撇撇嘴就要走,夏天和白乐东总是不遗余力地解释说,这比小卖部还要便宜两毛钱呢,但大部分人还是摇摇头就走了。过了二十分钟,终于有一个同学停留下来,很有诚意地进行讨价还价,说是要去看望生病的朋友,希望便宜一点卖给她, 夏天和白乐东咬咬牙,再便宜一毛钱卖了一袋给她,算是开张大吉。
卖出一袋后,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扯开嗓子喊:“批发价麦乳精,一块六一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他们为自己能解放天性,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像一个真正的二道贩子一样吆喝感到无比自豪。
但他们的吆喝,并没有起到吸引客户的作用,问津他们小摊的人反而越来越少,有的路过的人还侧目哂笑:“这年头,卖什么的都有······”
在后面的将近半个小时,他们一袋都没卖出去,来吃饭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食堂快打烊了。这时候的夏天和白乐东冻得鼻涕都快掉下来了,饿得前心贴后背,也没力气吆喝了,
一种巨大的挫败感在心中弥漫开来。马上收摊不甘心,挺在这卖出东西的机会又非常渺茫,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算是把他们解救了。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手扶着自行车把停在他们前面,很客气地问道:“同学,我买一袋麦乳精可以吗?”
“可以,当然可以!”夏天和白乐东喜出望外。“一块五一袋!”他们自动把价格降了下来。
“你们是哪个系的同学,这大冷天还站在外面卖东西?”
夏天和白乐东听老者一说鼻子都酸了,回答道:“我们是新闻系的。”
回答完有些不好意思,又忙补充道:“我们卖东西主要是为了进行社会实践。”
“哦,新闻系的,新闻系的学生多了解一下民生也是很好的。”老者沉吟了一下,又说道:“那我买两包,还是一块六一袋付给你们。你们也赶快去吃饭吧,食堂快没饭了,别饿着了。你们还是要以身体为重,学业为重啊!”
老者的话里带着一种父辈的关爱和慈祥,夏天和白乐东好像忽然一下听明白了什么。跟老者告别后,他们赶快把剩下的麦乳精都装回纸箱,卷起了海报,匆匆赶到食堂的卖饭窗口。好在食堂在卖加煮的热饭,四两米下肚,也算是对他们冰凉的身体有少许安慰。
吃完饭后,白乐东把剩下的麦乳精全退回了厂家,他们一袋都没舍得留下来给自己喝。
他们这单生意的营业额总共四块七,净利润五毛钱。
这次贩卖麦乳精的经历对夏天有所触动,他和白乐东总结经验认为:麦乳精在学校属于奢侈品,他们高估了学生的消费能力,导致应者寥寥;以他们贩卖麦乳精获得的利益和花费的时间比,效益极低,若非那个老者慷慨出手,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目前并非生意道上的人而且也不允许马上成为此道中人,他们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学习上,要珍惜大学宝贵的学习时光。
当然,他们没多久又见到了那位老者,不是在路边,而是在课堂上,那位老者居然是方童分,全国最负盛名的新闻史学泰斗。夏天和白乐东是有眼不识泰山,但即便如此,方老的三言两语在当时还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直到现在,在夏天心中,依然健在的方老还是他最崇敬、最感激的恩师。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01 00:23:22 +0800 CST  
第七章 打成一片

大学的集体生活很快让夏天和其他宿舍的男生也打成一片。所谓大学同窗,就是同吃,同玩,同学,再加上同床。尤其是外地同学,脱离了家长的羁绊,大家成天厮混在一起,学习之余,有大把精力琢磨各种玩法。
于是,班里各种奇葩的兴趣小组应运而生。
夏天是各兴趣小组的积极参与者。
夏天最早参与的小组是凉协。凉协的成员要求每天必须用凉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澡,看谁能一直坚持下去。凉协的成员被称作凉鞋。
凉协成立的时候已近初冬,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北京的自来水刺骨冰寒,但夏天全凭年轻火力壮,毫不为意。兜头一盆凉水浇下去,在短暂的冰寒过后,是由内而外的热力的反扑,热力扩散至每个毛孔,慢慢地似乎有白烟从身体里蒸腾出来,顿觉浑身舒坦,头脑也分外清醒。夏天和几个凉鞋们乐此不疲,越来越上瘾,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
来自贵州的小豹子是夏天的凉友,小豹子其实并不彪悍,只是因为名中有豹字才被称为小豹子,本人个头不高,身材娇小圆胖,圆圆的脑袋再加上一副圆圆的玳瑁眼睛,更像一只温柔的小海狮,小豹子每次用凉水洗澡,都会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凉水一激,哆哆嗦嗦必然跑调,为此老马老笑话他,小豹子对老马的嘲笑嗤之以鼻,说老马没有悟性,不会欣赏,他这是生活的颤音。
老马号称班里的四大名“瘦”,出乎夏天意外的是,老马也极爱此道,当老马挺着突出的两排肋骨,用两条细长的胳膊战战兢兢端起满满一桶凉水从头往下倒的时候,夏天老觉得他是在浇灌一把瘦长的琵琶,这把琵琶在被浇灌的时候,还会发出各种抑扬顿挫满足的声音,着实让人销魂。老马把这种凉水澡称作“黯然销魂澡”。
老马后来觉得这种玩法很不过瘾,于是发起了一种升级版的玩法,这种玩法既锻炼人的抗冻能力,也锻炼人的胆量,还可以试试人的运气。
这种玩法就是人必须光着从宿舍闪进水房,洗完后还要光着闪回宿舍,这么做是要冒极大的被女生看瓜的危险的,因为当时是混合宿舍,男女生住在同一栋楼里,女生在上面几层,男生在下面几层,男生的楼层经常有女生出入。一段时间内,老马裸身闪进闪出屡屡得逞,其他的凉鞋都因胆量不够不敢尝试,受到了老马的冷嘲热讽,老马也以凉协的长老“大凉鞋”自居,夏天等众人颇有在老马面前抬不起头的感觉。
凉协的另一位成员老湘很不服气,说老马胜之不武,认为老马利用了其他人的羞耻心。于是他私下里和班里各个宿舍的凉鞋们合计要治老马一回。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08 10:33:39 +0800 CST  
他们选了一个晚饭后宿舍楼道人流高峰的时候,邀请老马一起洗凉水澡并号称准备和老马PK一番。老马不屑一顾地脱光了闪进水房,照例吟哦着用凉水冲完,老湘在水房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老马冲凉水的一举一动。老马用鼻子哼了一声说:“你这样看得我很不舒服,你又不是美女,使劲看我干嘛?怪害羞的!”
老马于是拉开水房门,探出脑袋,机警地观察了一下楼道里的情况,发现虽然人多,但并没有女生出没,于是迅速拎着水桶闪出水房,往宿舍飞跑。可跑到自己宿舍门口的时候,伸手一推,发现门从里面反锁了,叫小豹子开门,无人答应。老马隐约觉得有些不妙,于是机灵地急推班里其他临近宿舍的门,这几个宿舍的门也同样是铁面无情地反锁着,老马感觉大事不好,又急忙跑回水房,可谁知,水房的门被老湘在里面死死顶住了,水房是没有锁的,老马光着身子横着瘦瘦的肩膀来回冲撞着水房的门。可这时候,惊叫声在楼道里响起,一群上男生宿舍串门的女生结结实实地目睹了这一幕。老马一看撞门不成,赶快用水桶挡住要紧处,飞也似的随便找了一个门开着的男生宿舍门窜了进去,那是外系同学的宿舍。那个宿舍里同样发出了惊叫声,不仅有男声,还有女声……
老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这段惨痛的经历耿耿于怀,他控诉老湘说是他的这个恶作剧严重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被老湘几个在楼道里剥夺了,使他从此以后在女生面前变得非常害羞而且自卑,将来如果找不到女朋友的话一定是因为这事儿,老湘要时刻准备好伺候他晚年的吃喝并要对他的孤独寂寞负责任。
因为这个恶作剧,凉协作为一个组织从此就不存在了,但夏天他们几个人用凉水洗澡和洗脚的习惯却一直保持了很久。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08 10:34:05 +0800 CST  
除了凉协,班里还有球协,是群众基础最广泛的一个兴趣小组。球协的会员不承认自己的别号是球鞋,主要是嫌臭。
球协成员的活动涉及各种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也有人尝试,但没人坚持下来,因为羽毛球换球的频率太高,一个羽毛球的成本够一个菜钱,大家心疼不舍得。
篮球和足球是最受欢迎的群体性运动,每天下午下课到晚饭前这段时间,球协成员换上行头,互相吆喝着来到运动场上,自己分拨组队或同外系的同学赛一场。十八九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剧烈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荷尔蒙,也使一个个躁动的身体能稍许平静。
运动完后,最奢侈的享受是喝一瓶北冰洋汽水或者吃一根红果冰棍。有一位老太太每天下午五六点钟都会在宿舍楼前推着一个木箱子等候这些打球归来的小伙子们。木箱子里装的是红果冰棍,被一层层棉被覆盖着,红果冰棍五分钱一根,酸甜冰凉沁牙,夏天通常是在下午的比赛中获得小胜的时候奖励自己一根红果冰棍。北冰洋汽水一毛五一瓶,相当于一个菜钱,那时候,夏天和同学们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时通常是以食堂一个普通菜的价格作为参照。夏天和球协的小伙伴们通常只有在赢了外系的队伍时才舍得喝一瓶北冰洋汽水。大汗淋漓,举瓶相庆,一口顺下,然后打出一个顶肺冲天的大嗝,确实有一种很爽的感觉。
当然,夏天他们更多时候是回宿舍灌一通凉白开,擦把脸,赶到食堂吃晚饭,多要一个馒头。
能赢下和外系的比赛,来自山西的老王通常会总结出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条经验当然是大家的团队协作和努力拼搏,另一条经验则是队伍装备的精良。老王认为,装备精良,自己就觉得有精神,就会从气势上压倒对手,气势赢了,比赛就赢了一半。而装备的精良,老王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老王酷爱且只爱足球,脚上那双青岛出的双星牌专业足球鞋,在当时几乎是一件奢侈品,据老王说,那双鞋是他花一个月时间从牙缝里抠出来的。老王不仅鞋专业,球袜也很专业,他那双红黑相间条纹的长筒足球袜,是花了比普通袜子多三倍的粮票找来宿舍的安徽大姐换的,而且是特别预订的。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08 10:35:04 +0800 CST  
那时候,经常有一些外地妇女挎着篮子流窜到学生宿舍用鸡蛋和袜子等小商品找学生换粮票。当时大学生的粮食指标是足额保证的,每人每月有二十八斤之多,一般都会有一些结余,而在京打工的外地农民工粮食指标则往往不够,就让自己的家属批发一些小商品到各高校找学生换,鸡蛋和袜子是最受欢迎的东西,许多同学大学四年穿的袜子几乎都是用粮票换来的。
老王用来换袜子的还不是北京市粮票,而是十斤全国粮票,十斤全国粮票起码能换二十个鸡蛋。老王穿着这双值二十个鸡蛋的袜子,踢起球来自觉脚底生风,非常有风采。有一次雨战过后,袜子全湿了,这让老王非常心痛,他小心翼翼地把袜子搓洗干净,再晾干。待到下次再穿时,老王更心痛地发现,袜筒有些松懈了,跑着跑着会往下掉,这让老王有些沮丧。老王下定决心,这双袜子再也不能洗了。从此老王踢完比赛后,脱下袜子来只是放在床底下晾干,下次比赛接着穿。时间久了,袜子的味道就很大,毒化了宿舍的空气,遭到同宿舍人的抗议,老王于是每次踢完球,就把鞋和袜子脱在宿舍门口。时间久了,大家惊奇地发现,老王那双长筒袜,居然可以像靴子一样靠墙站立着,仿佛在门口站岗,又仿佛在等待大家的检阅。
再后来有一天,那双靴子突然失踪了!
老王花了很长时间,盘查可疑人等,尤其是负责打扫楼道的老大爷。老王甚至不惜以一瓶二锅头的承诺,诱导老大爷说实话。老大爷发了毒誓,坚决否认动过他的那双袜子。老王很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从此到了球场上,很多时候都是盯着别人的袜子看,希望找到自己爱袜的蛛丝马迹。
若干年后,老王对那双袜子还是念念不忘,并叨叨说,在自己的衣柜里,始终是缺一双长筒袜。
在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上,老王袜子失踪的谜底才得以揭开。原来是他同宿舍的江驴儿和老廉实在忍受不了每天回宿舍都要先闻到老王的臭袜子味儿,于是一人一根树枝把那双靴袜挑到水房的泔水桶里,并不断搅拌直至靴袜沉底。老廉在聚会上向老王赔礼道歉,不无遗憾地感慨,扔掉老王的袜子后,宿舍里的蚊子一下就多起来了。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08 10:35:31 +0800 CST  
第八章 加盟黑板报

夏天到校后没多久,很快就被两块黑板报吸引。黑板报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叫《新闻周报》,和美国的《新闻周刊》只有一字之差。
每到周末,《新闻周报》的主编,四年级的琴姐就会来到夏天的宿舍,找夏天同屋的四年级的老郑和三年级的阿刚开会,会开得严肃认真,像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碰头似的,他们一起盘点上一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汇总各种稿件和材料,并安排布置下一周的采访任务。一周材料整理完毕后,周日晚上就进行出版工作。
所谓的出版工作,就是在新闻系的活动室里,把上周的两块黑板擦干净,重新规划黑板报的版面和内容,然后用毛笔蘸着水粉一笔一笔抄上去。
这份用毛笔抄写的《新闻周报》,是新闻系的系刊,也是新闻系学生的独家实习园地。形式虽然简陋、原始,却是当时校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周日晚《新闻周报》出版完毕后,会被安置在学校主教学楼的门口,周一早上课前通常会被学生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伸长了脖子争相一睹为快。
这张黑板报之所以受欢迎和关注主要是因为它的内容,所谓内容为王。黑板报报道的内容,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争鸣,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课程的设置,小到食堂排队的秩序,澡票数量的增减,以及电影院票价是否应该涨价的争议……最多的是身边人、身边事,用新闻专业的手法表现出来,有时配上一些犀利大胆的评论,很能引起同学的共鸣。
夏天看过几期《新闻周报》后,以他对新闻事业粗浅的理解,认定这是一张他朦胧中理想的同仁报,也是他实现新闻理想起步的阶梯。他自告奋勇地向琴姐和老郑表达了希望承担用毛笔抄写报纸任务的愿望,他试着用毛笔字抄写一篇稿子,并在抄写的过程中提了一些自己的修改意见。第一次试任务完成后,琴姐和老郑默契地相视一笑,提出希望夏天能够成为黑板报的正式一员,夏天当然求之不得。琴姐很快为夏天办了一张黑板报的记者证,有了这张记者证,夏天出入学校各个场所,参加学校的各项公开活动都畅通无阻,除了看电影,夏天不需要出示任何其他票证。
后来,老郑告诉夏天,当时他们大四正面临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正准备物色接班人,夏天被他们一眼相中了。夏天中学时锻炼出来的宣传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一致向系里推荐把夏天当接班人培养。夏天作为一年级新生很快就被任命为黑板报副总编辑,据说这在该黑板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夏天心中也暗暗得意,认为自己已经开始找到一些从事新闻事业的感觉了,甚至有时会狂妄地认为,自己简直就是为新闻而生的一个人。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11 00:43:22 +0800 CST  
夏天很快就进入角色,开始在班里物色抄写团队,广泛组织记者团队。其实全班每个同学都是记者团队的候选人,但编辑部的核心班底一定会是抄写团队的人。夏天物色的抄写团队的表现让人惊艳,阿朗、阿辉、程程、老廉,这几个人的毛笔字水平得到全班同学、高年级同学和系里老师的高度认可,夏天也暗暗比较,发现自己除了美术字外,抄写水平确实略逊一筹。夏天相对自信的是对黑板报内容和文字的把控。夏天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张黑板报一直坚持到大学四年级。夏天更没有想到,在黑板报的这段新闻从业经历,几乎就是他今后职业生涯中所有正式的新闻从业经历。
夏天后来用一篇随笔纪念他这段黑板报的新闻职业经历。
“黑板报”随笔
记得作为一块黑板报的“新闻周报”总是放在教2门口,与图书馆隔篮球场相望。此处人多眼杂,好事者络绎不绝,可以大量地吸引受众。新闻周报报道的内容和研究生师弟所述的现况相差无几,无非是一些校园琐事,或是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追踪报道,追踪报道有不了了之的,也有没出笼就被枪毙的(因为压根儿就没敢写),甘惜分教授的教导我们时刻牢记:要注意导向,要体现喉舌的作用。于是就立志长大了一定要办一张同仁报或同僚报,好好行使一下媒体的第四权力,就象美国佬一样,可以拿总统打打岔,顺带帮莱温司机灭灭人,在社会生活中也算一个角儿。不象现在,只是一个痒痒挠。不知这个梦想能不能或什么时候能实现?
黑板报都是手抄的,用水彩笔,阿辉、阿朗、老廉、程程、阿美等人的大字能写那么好,都和那时候的锻炼有关系(当然这些人也是天赋异秉)。老利告诉阿婧小美眉的说法有误,从大一到大四,本人当过黑板报的三任副主编,负责具体业务统筹,却没当过主编,主编分别是琴姐、老胡、阿辉,都是团组织派来把握方向的,因此四年间“新闻周报”从来没有被校宣传部开过会。
黑板报虽小,稿件来源却挺广,除了新闻系各年级的本报记者,更有外系大量的群众来稿:有冤的申冤,有苦情的道苦情,当然最多的是自我表扬,我们挑合适的用。因为说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每周一出刊,总有一小堆人挤着看,这时候我们会有一点满足感。四年坚持出刊,着实不易,因为这么多期,都是哥们姐们用大字一个一个写出来的。只可惜当时大量的本报记者们后来并没有从事新闻工作,可能是当年有点儿锻炼大方了。至于从事了新闻工作的,当然是成绩斐然啦。
黑板报有时候也挺热衷于所谓的灾难报道和揭丑报道,还是图片新闻:照片是自己拍的,自己配药水冲洗,在人大的地下防空洞用老式的放大机放大,把照片粘在黑板报上,配上消息和评论,可说是图文并茂。灾难报道有说某女生宿舍用电炉子煮方便面短路造成失火的,图片上是烧焦的烂棉絮,泡在水里的衣物和教科书……。黑板报一出来,报前立刻人头攒动,不知是想看女生宿舍还是想看灾后惨景。当时心里就想,下回再烧起来,一定拍得再多点儿,再细节一点,以飨广大对女生宿舍感兴趣的男性读者群。
而揭丑报道呢,最严重的莫过于批判一些在小电影院窗口前买票插队的夹塞儿分子。特写镜头前,头发蓬乱、张牙舞爪、手脚并用扒着窗台,样子象民工却戴一副眼镜的肇事者当然不是老江。老江为女生插队买票时我们从来不曝光,那时候我们也绝不是新闻工作者,而是铁杆儿的帮凶,为夹塞儿分子托一把,再送上去的肯定有我们中的一个。
日常报道中也会有一些动态消息,什么成方圆边唱边弹(谈),谈出几个别字;什么文坛黑马刘晓波在座谈会上遭到学生群起抨击;什么校园诗人汪国真带着一低头的温柔和真善忍来了(有关汪诗人的记忆可能有误)等等……不管怎样,这些都锻炼了我们对新闻的敏感、对新闻题材操作的把握,也使我们对未来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信心满满。当然,这可能也消磨了我们中间某些人对新闻工作的热情,提前激发了这些人对新闻工作的再认识,并由此而忐忑不安。
如今,当年参与过新闻周报的人已星散各地,各有前程,这块黑板报给大家带来的回忆肯定不仅仅只是青涩。看了研究生小师弟的那篇美文,心里既感激又欣慰,小师弟师妹们还在一笔笔写着大字,还在锤炼着他们对新闻的理想,而那块黑板报,还在学校冬日暖暖的阳光中站立着,朴素而执着,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
有人建议赞助新闻周报,设个基金什么的,我认为其实大可不必,小时候拿黑板报练练手,当个苦孩子,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后,立马就富贵了,老有人好吃好喝好招待着,黑板报就当做是忆苦思甜的好材料吧。
另,我觉得小师弟新闻周刊的“刊”字错得有道理,没准儿大家就是把黑板报当新闻周刊来办的,想办出自己的新闻周刊。
最后,在此谨向所有参与和关注过新闻周报的新闻系师兄弟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元宵节快乐!
在这篇随笔中,夏天隐约透露了自己后来没有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因。但在刚入学时,夏天几乎相信自己就是为新闻事业而生的人。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11 00:44:46 +0800 CST  
第九章 初窥新闻的堂奥

随着刚开学时的新鲜感渐渐过去,班里大部分同学又都开启了学霸模式,争强好胜是这帮学霸的优点,也是他们的劣根性。夏天很快就充分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学新闻的人,知识面一定要广泛,必须是一个杂家,必须是个超级杂货铺。同屋四年级的老郑谆谆告诫夏天,并给夏天提供了一张长长的参考书单。据他说这是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同学智慧凝成一份读书宝典。这份宝典上的书涵盖了文、史、哲、经、法律、社会、军事、宗教、天文地理等各个范畴的主要经典著作,读完这份宝典上的书,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便可大功告成,今后纵横江湖不在话下。
此时老郑书包里每天背的书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每晚睡觉前的卧谈会,老郑都会大谈把马克思和康德放在一起比较学习的心得,并把康德的批判再批判一番,有时候批判得来劲了,连马克思的一些观点也敢批判,把夏天他们几个一年级新生听得心惊肉跳,云里雾里,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但夏天知道,自己根基尚浅,学好新闻,要先从写作基础开始抓起,其他高深的学问,后面慢慢再跟上。夏天计划,除了第一学期学校安排的各项必修课,还要利用一切时间通读书单上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边读边写文学笔记。
作为文科生,夏天文学名著自然已经看过不少,但系统阅读开始后,夏天发现自己还有许多知识缺漏。毕竟,高中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花大把时间看文学书也是一种奢侈。而作为大学文科专业的学生,堂而皇之地享受这种奢侈却能美其名曰刻苦专研,夏天心里不禁暗暗偷笑。当然,让夏天偷笑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可以一场不拉地看各种电影,因为看电影也是文学赏析课的一部分。这段时间,是夏天刻苦而快乐学习的美好时光。
夏天在各种时代、地域和故事场景中自由切换、穿越,肆无忌惮地享受着文字的芳香、情节的刺激、故事的鲜活并和各种灵魂进行从容、深入的对话,夏天开始学着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发掘人物的内心,再比照到现实中,并根据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尝试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这是对文学和文字感觉进行淬炼的一个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夏天觉得对驾驭文字更有信心了。
新闻系的专业课程安排也非常给力。为了让一年级学生迅速找到新闻专业的感觉,系里结合《新闻事业概论》课很快就安排大家参观了首都几家主要的新闻媒体,让大家了解各类新闻产品出炉的全过程。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12 16:00:31 +0800 CST  
《北京晚报》是大家参观的第一站。《北京晚报》当时号称全国第一大晚报,文革中一度停刊,八十年代初才刚刚复刊。
夏天了解《北京晚报》是从邓拓的《燕山夜话》开始的,《燕山夜话》里的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夏天在中学时就很喜欢读,写作风格也深受其影响。夏天对作者的敏锐敢言、博学多才深感钦佩,也为作者因言获罪,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唏嘘不已,内心希望自己也成为邓拓那样有才华、敢于仗义执言的杂文大家,当然前提是不要再重演邓拓被迫害的悲剧。
夏天和同学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沿长安街穿行至建国门内的晚报小院楼前,晚报楼房的破旧让大家吃惊不已。地处城市中心,这栋红砖楼的外观却沧桑斑驳,颇有点影响市容的感觉。进到楼内,裂缝的墙壁、吱吱作响的楼梯、昏暗的灯光以及老旧的办公家具让人仿佛回到了五十年代。
晚报对新闻系学生的参观非常重视,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为大家介绍晚报的历史沿革和晚报出刊的全过程。
晚报的总编辑仿佛洞悉学生们的心理,开场一席话很快就让大家忘记了周围环境的简陋:“未来的大记者们,也许是未来的同事们,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几年前还属于一个印刷厂,晚报因文革整整停刊十四年,但就在复刊的几年内,晚报发行量很快就突破了七十万份,成为当之无愧的北京市民报纸,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虽处陋室,也要名扬天下,这充分体现了晚报采编队伍的专业和艰苦奋斗精神,希望你们学成以后,也能加入我们的队伍,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晚报的办报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将来一定会拥有我们自己的新闻大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
夏天听了晚报总编辑的一番话也深受激励,联想到自己参与出版的《新闻周报》,虽然条件简陋,靠手工抄写,但一定要当大报来办,要办出一流的专业水准,为将来创办真正的大报做好准备。
晚报值班副总编辑向大家介绍了报纸从编稿、排版、签样到印刷等一系列流程。在印刷车间,还给每位未来的新闻记者们赠送了一份带着墨香的当日报纸。那张报纸,夏天至今珍藏。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14 21:48:42 +0800 CST  
对媒体的参观系里安排得紧锣密鼓,很快,夏天他们就来到了中央电视台,他们有机会迅速窥探银屏后面的秘密。
此时的中央电视台,已经启用了军博附近的新的电视大楼。现代化的录播设备、规模宏大的演播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央电视台的台长、副台长也亲自出面接待。
台长介绍说:这几年国家对电视台的投入非常大,电视台目前的演播设备先进程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影响力越来越大,央视的节目,甚至影响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比如央视的春节晚会,是家家户户大年三十团圆宴的标配,而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也经常造成播放其间万人空巷的奇观……这都说明,电视业的发展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方向,希望你们学成之后,能加入到未来的电视大军中,我们一起来创造中国电视业的辉煌。
台长的讲话,意气风发,但夏天并没有太多感觉。夏天当时只是固执地认为,作为媒体工作者,写得一手好文章,挖掘出有深度的内容才是真本事,而电视更多的不过是浮光掠影,精神快餐,表面热闹罢了。夏天经过很长时间才意识到,当时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失之偏颇。再联想到目前的纸媒寒冬,不得不感叹时光是如此具有颠覆能力。
副台长领着大家参观了春晚的演播厅。演播厅并没有夏天原先想象中那么大,春晚屏幕上营造出来的盛大、热闹、喜庆的气氛更多的是利用了电视语言以及镜头的切割和转换,一台节目呈现出来的内容其实包涵了台前幕后无数人的努力和辛苦,夏天初次感觉到了做电视节目的挑战性。
此次参观的重头戏是了解《新闻联播》的录制过程。到达《新闻联播》的录制现场,几张国脸正等着他们,和在节目中的字正腔圆、严肃认真相比,这几张国脸面对这群新生代显得亲切随和,一副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他们在主播台演示了播报新闻的流程,还邀请同学上主播台试试镜。让夏天暗暗吃惊的是,他这小组的陈若珊居然毫不怯场,施施然坐上了主播台,模仿国脸的范儿有模有样的念了几段新闻,连国脸大姐也赞许地点了点头。陈若珊后来回忆说,此次参观几乎影响了她一生的选择,也是她后来拿到金话筒的最大动力。
而夏天此次参观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提词器的妙用。以前他对新闻主播的记忆力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主播们面对镜头可以一字不差地长篇播报,他认为新闻主播个个天赋异禀,非凡人所能企及。待看到悬挂在镜头前方的提词器后,夏天当场就哑然失笑了。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18 17:45:05 +0800 CST  
第一学期的专业课中让夏天收获最大的是《中国新闻史》,近现代新闻史上那些响当当的报人让夏天心生景仰并感奋,王韬、梁启超、史量才、邵飘萍、于右任、邹韬奋、范长江,成舍我……这些名字,几乎就代表了新闻的力量。
尤其是邵飘萍,他“新闻救国”的思想让夏天似乎找到了选择新闻专业的神圣感,“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也几乎成为夏天自己的座右铭,而邵飘萍的新闻采访技巧,如“查心意、广交友、巧做戏”等方法也让夏天初窥新闻采访的关窍,夏天发誓一定要早日让自己成为一个新闻全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随时为捍卫新闻自由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而战斗。夏天坚信,如邵飘萍一般,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才会成为一个有良心的、公正客观的新闻工作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王。
当然,此时的夏天并没有意识到,半个多世纪以前邵飘萍的蒙难已经昭示了在中国追求新闻自由的漫漫长路,他也更没有想到,大学四年新闻专业的学习,使他离新闻事业反而越来越远。
夏天心无旁骛地读书、练笔,并把初学的新闻专业知识运用到《新闻周报》的实践中。不仅如此,他还借来了高年级的专业课书,提前自学,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闻周报》的工作要求。
读书和参与办黑板报,成为夏天大学第一个学期的主旋律,几乎把所有时间填得满满的,夏天自己也觉得格外充实。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0 12:16:43 +0800 CST  

第十章 我们家燕燕

上大学以来,一切似乎都在轨道上运行,一切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夏天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但英语课上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夏天深受刺激。
大学英语是公共课,学期初,各系学生按高考成绩分高、中、低级班混班上课,夏天和班里十几个高考成绩九十分以上且附加题得了高分的男生女生被分到高级班上课,同班的还有其他几个系的同学。分到高级班,夏天心中小小得意,自认为英语还有一点儿优势。
高级班里,新闻系的女生主要是李婳、任珺、赵靓青、刘玉磊几个北京女生和来自沈阳的石梅寒、严丽等人,新闻系的男生则来自四面八方,有老马、老廉、方超、陈斯凡、阿宝、白乐东、夏天和重庆的学霸王克俭。
新闻系的这几个男生可能是互相影响,对英语学习并不是太重视,普遍认为新闻系的学生写好文章乃第一要义。因此,对英语老师平时布置的课堂作业基本是敷衍带过,课前预习的要求更是置若罔闻,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也毫不以为耻,经常面无愧色地坦承“不会”或“没听懂”,有时还嘻嘻哈哈跟老师逗闷子,外系的同学对这几个新闻系的同学侧目相向,调侃说新闻系的同学就是牛。后来夏天反思,他们当时应该是严重毒化了课堂风气,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英语老师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教师,身材瘦削、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表情甚少变化,面对新闻系这几个学生的表现,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生气和不耐烦,一如既往自顾自地讲着课文,许多地方一带而过,并不断加快讲课进度。过了一段时间,新闻系这几个人有时连老师讲哪都找不着,只好都舒舒服服地坐着飞机,在英语课上干着自己爱干的事。
很快,有一天,英语老师满面春风抱着一摞试卷来到课堂,不疾不徐、慢声细语地宣布:“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今天做一个阶段性测试,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今天是闭卷测验,请大家注意考试纪律,把课本和词典都收好。”
夏天他们忽然觉得有些紧张,这不是搞突然袭击吗?本来想凭着学霸们的学习功力,英语考试前几天突击一下过关应该没问题,现在老师言之不预来这么一出,很有些精确打击的味道。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0 12:17:43 +0800 CST  
座位在夏天旁边的陈斯凡仿佛一下就慌了神,嘴里嘟嚷着:“这老师太阴险了,太阴险了!”
当然,陈斯凡慌神只在一瞬间,他很快就表现了学霸本色,迅速展开自救,先是赶快掏出英语书,在最近讲的课文单词表处折好页,以便考试时随时翻查,同时,他还用非常严肃恳切的语调低声跟夏天几个前后左右的同学迅速打着招呼:“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粉碎老师的阴谋!”
陈斯凡也是身体力行,考试期间巧妙而隐蔽地翻着书,从胳肢窝下伸出手迅速扯过夏天的试卷对着答案。
夏天在恍恍惚惚、连蒙带猜中答完了试卷,感到自己在考试中从未这么狼狈过,其他几个男生考完也是抓耳挠腮,相对傻乐,陈斯凡更是哭丧着脸,表扬并谴责着夏天:“真厉害,就你答得全,但你不够意思,怎么不让我多看一会儿。”夏天直呼冤枉:“你看我试卷的时候我不是没写完吗?”
两天后,又是英语课。英语老师面带和煦的的微笑捧着批改好的试卷来到教室,把试卷发给每个同学,然后用温柔的目光抚触了一下新闻系男生坐的这片区域,清了清嗓子轻声说道:“念到名字的同学请出来,我们在教室外交流交流。”
老马、老廉、方超、阿宝、白乐东和夏天六个人被点了名,全班同学用猜疑和奇怪的眼光目送他们走出教室。
跟着老师来到教室外的楼道中,老师用略带腼腆的语气对这六个人说:“很抱歉,这次考试几位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个班可能是讲得太快了,我没照顾好大家。”
英语老师说抱歉的语气,好像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似的,这让夏天几个心里特别过意不去,明明是自己没好好学习,怎么能让老师感到抱歉呢?说抱歉的应该是哥儿几个自己呀。夏天他们立马产生了要痛改前非的念头,恨不得当场给老师交一份保证书。
大家正琢磨着怎么给老师表决心,英语老师突然话锋一转:“所以我跟中级班的陈燕老师商量好了,把你们转到他们班去上课,这样你们学起来会轻松、扎实些。陈老师班就在隔壁,你们现在就可以过去。”
夏天他们几个已经知道这回考试成绩不理想,以为老师叫他们出来是为了避免当着混合班其他系同学的面批评他们,心中暗暗感动,觉得老师真给新闻系学生面子。可没想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还一个劲儿说抱歉,但抱歉的意思是要直接把他们飞到隔壁班。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1 21:36:53 +0800 CST  
被降到中级班的只有新闻系这六个男生,他们面面相觑,表决心要痛改前非的话让老师硬生生给憋回去了。回到教室,在全体同学探询的目光中,哥儿六个默默收拾好书包,安静地鱼贯而出,老马不改其搞笑本色,像首长一样点头、招手、微笑,嘴里招呼着:“撒油娜娜,撒油娜娜……”
班里的几个女生大概猜出是怎么回事了,交头接耳之后,一个个掩口胡卢而笑,目送他们出局。
哥儿六个从高级班出来后,并没有去中级班,而是一合计,直接就回了宿舍,他们决定,用一场敲三家大战来发泄被扫地出门的郁闷,也以此纪念学习生涯的滑铁卢。
新闻系留在高级班的男生只有陈斯凡和王克俭。陈斯凡后来满脸惭愧地回到宿舍,拱手作揖道:“兄弟们承让,虽然我们班成建制地被敌人粉碎了,哥几个把我孤零零抛弃在敌人的战壕,但我的心和你们永远在一起,我要做一颗随时准备被敌人拔掉的钉子,早日回到大家庭温暖的怀抱!”
夏天几个被陈斯凡偷看过试卷的人异口同声地夸奖陈斯凡:“只有你丫这样的考神才能粉碎敌人的阴谋,你就留在那儿跟敌人死磕吧!”
夏天他们回归后的第一堂英语课前,如英雄凯旋般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致意:“回家的感觉好吧?回大部队的感觉好吧?”
当时,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在中级班学习,单独组成一个英语班,由年轻的陈燕老师授课。陈燕老师的青春靓丽,让回归后上第一堂课的六君子大大惊“燕”了一番。
陈燕老师身材适中,眼大肤白,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比同学大不了几岁,脑后斜扎的一条麻花辫,显得端庄中带着一丝俏皮。一进课堂,她就发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她拿出一份名单,说道:“我想跟班里新来的几位同学认识一下,待会儿我点到名的同学麻烦站起来一下好吗?”
陈燕老师一张嘴就有点燕语莺声的味道,被高级班扫地出门的六君子立马精神一振,大有塞翁失马的感觉,被点到名后都起立向陈燕老师问好。
老马除了向老师问好,还用天津味儿的普通话赞美道:“老师,你长得真漂亮。”要不是老马一本正经的样子,同学们还以为他在调戏老师呢。
陈燕老师听老马在课堂上如此直言不讳地夸她,先是一愣,后又有些脸红地乐道:“谢谢这位同学!”乐完又敛起笑容道:“希望这位马同学因为我不会这么讨厌英语课,也希望新来的几位同学相信我,在我的班里我也可以因材施教,帮助你们赶上高级班的同学。”
陈燕老师乐的时候露出了一颗小虎牙,敛起笑容时又能见腮边的一个小酒窝,说话时眼波流转,一副宜喜宜嗔的样子。老马当时就有些看呆发愣的感觉,平时伶牙俐齿,此刻一句话也接不上来。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8 00:07:22 +0800 CST  
上完陈燕老师的第一堂课后,老马摇着头感慨道:“你们英语老师这么漂亮,居然没人告诉我,要不我早就自动换班了。从现在开始,我要不好好学习英语,我都对不起我们家燕燕老师这张脸!”
阿宝对老马的说法非常不满:“她什么时候成你们家燕燕了?明明是我们家燕燕,老师第一个点的我的名,你们谁都不许跟我抢!”
老马嗤之以鼻:“凭什么?没见我夸老师的时候她脸红了吗,她一定对我印象最深刻!”
老廉息事宁人又充满正能量地劝道:“大家都别争了,我看不如大家比比,到期末看谁英语成绩高就可以叫老师是我们家燕燕。”
大家居然非常幼稚地同声说好。
这次被降班,夏天视之为耻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见到陈燕老师后,更是备受鼓舞,发誓一定要在期末考试时名列前茅,到时可以在六君子面前理直气壮地称陈燕老师为我们家燕燕。
在第一学期后面的这段时间,夏天把高考时的学习劲头都拿出来了,尤其是英语这一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延伸阅读,使夏天对英语的课本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小测验,夏天应付裕如,课后的英语作文,也时不时不顾语法地大秀文采,长篇累牍地讲故事,因为他相信陈燕老师能看懂。
慢慢地,夏天引起了陈燕老师的注意。一次上午第四节课结束后,陈燕老师叫住了夏天,笑吟吟地道:“你帮我拿一下作业本,我跟你说点儿事,咱们边走边聊。”
夏天心里一阵莫名兴奋,表面上却一脸镇定。
其他同学都急急忙忙收拾书包,拿着饭盆杀向食堂,只有老马注意到夏天被老师留住了。老马冲夏天怪笑了一声边往外走边回头看,夏天没搭理他,不紧不慢地整理着作业本。
收拾停当,夏天和陈燕老师就拖到了后面。
夏天努力使自己身姿挺拔地和陈燕老师并肩走在一起,陈燕老师微侧着头,轻笑了一声道:“夏天,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什么问题?您请说。”夏天故作谦恭的回应。
“我觉得,以你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不应该被从高级班转出来。什么原因呢?”
夏天不好意思地嘿嘿一乐,露出一口白牙,道:“当初被转出来是应该的,现在学得还凑合也是应该的。”
陈燕老师用好奇的眼神看了夏天一眼,道:“为什么呢?”
“老师,您也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夏天忍不住笑着调侃道。
“快说,到底为什么?好好回答老师问题!”陈燕老师忽然命令道,神情却像一个故意不讲理的小女孩。
夏天笑了笑,然后正色道:“您能让我把这个问题保留到这个学期末再回答您吗?我到时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8 00:08:09 +0800 CST  
陈燕老师歪着头,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夏天,道:“还卖关子,好吧,我选择相信你,一言为定。”
夏天和陈燕老师边说边聊,不知不觉走在去教工食堂的路上。
“我请你吃学习午餐,边吃边说说英语学习的事。”到教师食堂门口,陈燕老师的邀请无法推脱,夏天心里也根本不想推脱。
夏天对陈燕老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近的感觉,仿佛无需客套,可以很自然地表达自己,尤其是在食堂窗口点餐的时候。
夏天毫不客气地点了两条肉龙,一个排骨,一个红烧带鱼,这都是学生食堂比较少见而夏天也不舍得常吃的饭菜。
夏天狼吞虎咽的吃相,陈燕老师并不以为忤,还把自己的菜分一部分给夏天,有时甚至停下来看着夏天吃。
夏天注意到陈燕的目光,赶紧抹抹嘴道:“您别那么看着我,您眼光慈祥得跟我妈似的,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有你妈那么老吗?这孩子,怎么说话的?”陈燕啐道,然后又笑着说:“你们这帮学生,吃饭的样子像刚从牢里放出来的。”
“老师,看您的样子也像学生,顶多像我学姐,不不不,跟我们班同学的样子也差不多。”夏天由衷地恭维道。
“哪有那么小?”陈燕露出虎牙咯咯乐了,脸居然还有点红。夏天觉得陈燕的表情是如此生动,对陈燕莫名就有一些亲切熟悉的感觉。
吃完饭,陈燕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两本书,对夏天说:“这都是英文原版的经典小说,要想学好英文,要多读原版书,要多听多说敢说,坚持下去,你的英文就会快速进步,我相信你的能力。将来你要找机会出国深造,学好英文,对你一定会大有帮助的。”
陈燕送给夏天的英文小说,一本是《荆棘鸟》(The thorn birds),一本是《飘》(Gone with wind),这是夏天最早接触的英文原版小说。
若干年后,夏天和陈燕在美国相见,夏天一路带在身边的小说,就是这本陈燕送的《荆棘鸟》。夏天对小说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对小说中提到的荆棘鸟却印象深刻,这种羽毛颜色如烈焰般,敢于用身体穿透荆棘,泣着血和泪,用生命啼唱一生中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歌的小鸟,上帝创造它到底是想向世人揭示什么呢?
但此时的夏天,对出国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英文是一门功课,应该学好,而有陈燕这样的英语老师,英文就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应该学好。
这个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全年级统一出题,夏天考了九十分,是中级班里唯一一个英语得优的学生。
夏天如约向陈燕揭晓了为什么如此刻苦学习英文的原因:“学好英文最大的动力,就是因为老师您!”
陈燕听了夏天的答案,眼圈有些潮湿,对夏天道:“你要记住,学好英文,不要只是因为我,更重要的是为你自己,为自己学习是最重要的!”
宣布完英语成绩后,老马带着六君子的其他几位找到夏天,要夏天请客。
夏天不解地问:“凭什么要我请客?”
老马很气愤地说:“就凭她当着全班同学面那样表扬你,你知道我们受多大伤害吗?她已经明显成为你们家燕燕了!”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28 00:08:42 +0800 CST  
第十一章 第一学期的尾声

夏天的大学第一学期,对北京、对大学生活、对人生即将展开的可能性,充满了兴奋、好奇,就像一只刚刚走出山林的小猎豹,跃跃欲试、野心勃勃,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自信,一无所有的骄傲。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的新闻事业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重要角色,只要自己努力!
这半年,夏天延续了高中好学生的光荣传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充满了正能量,也充满了正义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也让家长甚感欣慰。夏天认为,这半年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让他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中有充分的自信,也让他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更多期待。
这个学期后期,由于系里明确了夏天接班《新闻周报》的方向,夏天在《新闻周报》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感到自己已没有太多精力组织好小组活动,于是向班主任李固老师申请重新安排一个小组长。夏天的请求得到李固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指示新的小组长可由小组成员自由选举。
得知要重新选举小组长,白乐东跃跃欲试,私下跟夏天说希望夏天提名自己。 夏天觉得白乐东也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北京人,地面儿熟,人又热心,就点头答应了。
夏天于是召集小组会,一是讨论选举新任小组长的问题,二是讨论参加一二九纪念活动的组织安排问题。当然,第二个问题将由新接任的小组长来负责。
小组会照例在女生宿舍举行,此时的男女生已没有学期刚开始时的拘束和隔阂,一进女生宿舍,男生们就很自然地大咧咧坐上了女生的床铺,也同样自然地翻看起女生的枕边书,女生好像也并不以为忤,互相还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枕边书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小组一家亲的感觉。
夏天先解释了希望更换小组长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最近办报事务繁忙,没能很好地组织小组活动,影响了为大家的服务,觉得非常抱歉,二是觉得小组里人才济济,在中学都是干部出身,一定会有人有更好的办法把小组活动搞得生动有趣。
夏天还建议可由女生先提名,他心里想的是女生如果不好意思提名,或者提名人选不集中或有人推脱,自己就趁势提名白乐东。
楼主 夏甲乙  发布于 2016-11-30 00:34:20 +0800 CST  

楼主:夏甲乙

字数:3171

发表时间:2016-10-16 21: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30 15:14:58 +0800 CST

评论数:1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