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七旬老人日本自由行(2018.10.16-10.30)

二个七旬老人日本自由行(2018.10.21)

十月二十一日,京都天晴。到日本已近一周,天气一直不错。

原先在酒店早餐(1200日元/人),我们在附近的便利店一逛,牛奶,面包,点心,鸡蛋,咸鸭蛋,酱菜,方便面样样都有,便放弃了酒店的早餐,自己张罗了,开支上省了一半。



日本地铁的自助购票机有中文界面,因此我已能熟练使用。先抬头看票价,确定票价后选张数,显示屏会出现总金额,然后投入纸币或硬币,最后取票和找钱,整个过程十几秒就能完成。
京都只有二条地铁线,东西线和乌丸线(南北向),然后靠“山阴本线”,“阪急京都线”等电气铁路来补充,然而他们互相之间不兼容,需要分别买票,这给乘客带来麻烦。
比如,地铁一日通票:900日元,二日通票1700日元,只能乘仅有的二条线。

我的感受是,日本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但是分属互不兼容的国营,地营,私营,这就给外来游客带来困惑和麻烦。



早上,我们从酒店附近的东西线“乌丸御池”站上车,坐二站到“三条”,然后地下换乘“京阪本线”,坐一站到“祈园三条”下。
衹园是指从八坂神社、鸭川到东大路通之间的区域,是京都传统的繁华街区。



一条白川穿越这个历史悠久的街区。祇园的艺伎活动开始于1665年江户幕府时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最繁华的十九世纪初,祇园的艺伎多达三千多人。



一只乌鸦站在栏杆上东张西望。在日本,乌鸦是国鸟,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鸟,一改在中国被视作不祥之鸟的形象。



祇园是现代日本最著名的艺伎的“花街”。她们的活动时间是晚上,因此我们见到的就是“落下门板”的景象,看不到艺妓在花间小道的姗姗而行。



花見小路是祗园保持了京都历史古老风貌的著名街道,这一帶古香古色、竹篱紅牆的茶屋、餐館,料亭鳞次栉比,店頭悬掛的標有“舞妓”的小紅燈笼示意店內的歌舞陪客服務,令整條街充滿了浓郁的花街柳巷情趣。



衹园一带有很多茶屋和料亭,有的临河而建,传统建筑和有趣的小店十分值得驻足,是夜生活的好去处。



对着河对岸的玻璃拍了一张我们的反光照。



看到几对新人,身着日本传统服饰,在摄影师的摆布下拍婚照,颇有穿越时光的感觉。



一对新人含情脉脉,相对而视。旁边的红色木栏杆上写着艺妓的名字,密密麻麻,颇为壮观。



我感到纳闷,在这么一个艺妓集中区,难道新娘愿意以艺妓的形象与新郎合影?



这一带居民收看电视还用上世纪的鱼骨天线,与“电子强国”太不相称了。



这是怀念已经离世的艺妓而建的祭台,红色木栏杆上是她们的芳名。



和田小富美大概是艺妓中的头牌,因此她的芳名格外突出。



千百年来,一条名叫“白川”的清澈小河流淌不息,穿越这个古老的“风月区”,不知带走多少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



专门为明治时期的和歌作家吉井勇立的石碑,他吟咏此地的美景和佳话。为了纪念他,每年11月8日都会举行祭祀活动。



花见小路还是章子怡、巩俐主演的电影《艺伎回忆录》的取景之处。



这里完整地保留了日本传统的街道和建筑,大都是 以 木结构为主,房屋低矮,看起来历史的沉淀感十足。整个大街的格调寂静安谧,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祇园的代表性建筑是祇园歌舞练场,这是艺伎馆共同出资建造的歌舞剧场。
随着城市发展,一些现代化的西式楼房已经出现在祇园,破坏了历史街区的整体性。



下面几栋现代化建筑突兀而立,开发商将低矮的木屋改建成四,五层的“洋房”,与周围的历史建筑很不协调。如今里面生活的还是艺妓。



又见一栋艺妓公寓。艺妓因管教严格,礼数周到,赋风颂雅,卖艺不卖身,因此并不受到歧视,通常她们在晚上工作,以歌舞技艺在宴会上取悦客人。



竖立的牌子上写着艺妓的名字,5楼是谁,4楼是谁。。。艺妓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一位艺名叫“紫凤”的寓所,非常典型的日式建筑,黑瓦上还摆放着一个吉祥物。



祇园的艺伎馆、茶屋现今还保留了许多当时的挡有垂帘的建筑,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历史景观保护地区。



青石板铺砌而成的花见小路,乌瓦木篱、门帘低垂,都是艺妓的工作场所。



祗园是日本风俗最浓的街区,这是街上张贴的11月1日—10日的歌舞伎表演海报。



这家茶楼的广告带着浓浓的情色味---主题就是“爱”与“性”。



“爱的小船”----不言而喻也是艺妓的居所,只是建筑更现代化了,像一栋写字楼。



抬头一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电线与我们一些旧城里的景象何其相似。



穿过祈园这个历史街区就是东大路通,眼前就是佛教净土宗的最顶级寺院---知恩院。

待续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3 15:29:06 +0800 CST  
@乱舞春秋hq 2018-11-24 11:21:06
大写的一个赞,这计划让多少人汗颜呀,太详细了,也要注意安全哦,二老,出门在外!!!
-----------------------------

多谢关心!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4 11:25:44 +0800 CST  
@yd2468_8 2018-11-23 19:07:25
敬佩,羡慕。两位看上去只有50岁左右,青春乃在。楼主文笔优美,如潺潺流水,清澈芬芳,令人难忘。特别是众多的照片与下面的说明给人展现了各的地方和景色注解,使阅者如临其景,为后去者最好的指引。作为你们的同龄人无此体力。只能望尘心叹了。好在你的图文令人如临其景,仿佛也随你一遊,以解其憾了。谢谢。敬盼你下面的脚步。祝两位长寿!
-----------------------------

多谢祝福!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4 11:26:51 +0800 CST  
@萧听衣 2018-11-23 17:15:38
老人那么多,为何您如此优秀
-----------------------------

多谢过誉之词,普普通通一个退休老人,谈不上“优秀”。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4 11:29:02 +0800 CST  


东大路通前的山门被称作“新山门”,歇山顶,木梁柱,成U字形,既增强了山门的稳定性,也添加了建筑的观赏性。



过了“新山门”是一条平整的坡道,通向前面的知恩院,这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大型寺院。



知恩院始建于1234年,创始人为法然上人,在京都的寺院中规模最大,为净土宗的总本山。



今年,去日本旅行的中国游客将达到800万,居游客数第一,可是我们在京都很少碰到中国的旅游团,可能刚过了国庆黄金周,正处旅游淡季。
跟在我们后面的是一批韩国游客。



知恩院规模宏大,拥有全日本最大的寺院山门,为二代将军德川秀忠进献。门上设立有释迦摩尼像和16罗汉像,天花板还可见华美的升龙花纹。



1621年修建的“三门”为日本最大的山门,高24米、面宽50米,重檐歇山式的黑瓦屋顶。三门象征“空”、“无相”、“无愿”,佛道修行所明悟的三则教示。



穿过高大的三门又是一段上山的石阶,高高的台阶对我们二个七旬老人也算是个考验。按导游图的指示,上山行走男左,女右,不过无人遵循此规矩。



由于中心建筑,能容纳300人的“御影堂”正在修缮,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去附近游览。
这栋房子被称作”瓦志纳所朱印堂“,就是面向参拜者所盖红色印章的场所,也被敬称为“御朱印”。



知恩院由寺庙和花苑结合而成,寺庙免费,花苑收费。我们买了“友禅苑”和“方丈庭园”的联票。日式庭园,小巧精致,深受中国江南造园文化的影响。



友禅苑为纪念友禅染创建300年所修建,宫崎友禅斋是江户时代京都一位扇绘师,他将画扇子的技巧用于制作和服,创建了友禅染。



这里很安静,看不到旅游团的影子,大多是散客,还有一些欧美游客,只要时间允许,你尽可放下心来,细细地欣赏。



掩映在草木葱茏中的华麓庵,可以用古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来形容。



苍松翠柏,蔚然可观,是这座古寺兴衰荣辱的见证。



水池中有一座观音像。在中国,四大菩萨都有人拜,但拜得最多的,无疑是观音菩萨,在日本也一样。



出了友禅苑,往上走一段就是供善男信女休息的“泰平亭”。



知恩院是依山而建的寺院,它不求对称和工整,各种建筑散落在山间地势平坦的地方,掩映在绿树丛中。
目前,最大的建筑“御影堂”(建于1639年)正在修缮,要到2019年才能完成整修工作。



知恩院,正式名称是“华顶山知恩教院大谷寺”,是净土宗的总本山。创始人名叫“法然上人”(1133-1212),他在这里提倡专念阿弥陀佛以求解脱的教义,并在这里去世。
江户时代,信仰净土宗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将这里指定为德川家的家庙。



日本的寺院,神社大多有“净手池”,柱子上贴者“禁止饮用“。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在对菩萨烧香时能更加敬重,更加郑重。



石雕莲花座献灯常出现在在日本的寺院,神社,它的形状古朴,庄重,中间燃放油灯。按佛教教义,灯是智慧、光明的表征;燃灯供佛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具之一。



知恩院内的法堂,方丈室都必须脱鞋入内,而且禁止拍照。我们从武家门入内,学着旁人,拿一个塑料袋放鞋,手里拎着进入“法然上人御堂”。
这所法堂建于1635年,是僧侣集合讲学的场所, 殿内正在举行佛教仪式,在肃穆的气氛中,我们听了一会儿僧人整齐、有节奏的念经。虽然听不懂,但是也能感受到宗教带给凡人的一丝心灵净化。



知恩院是个清净的山间佛教圣地,寺院与自然山势融合在一起。




“法然上人御堂”后面通向“方丈庭园”(需购票入内参观)。
园内竖着一块佛足石,信佛之人见佛之足蹠而参拜,如同参拜生身之佛,可灭除无量之罪障。




方丈庭园居然如此高雅精致,这位方丈好福气啊!左侧是唐门,借鉴中国唐朝建筑的基础上,顶部以弓状的“唐破风”为形式,融入和风特色。



“大方丈室“内有“知恩院七大不可思议”的介绍(不能拍照):鹂鸣地板(和二条城一样,也有鹂鸣地板)、白木之棺、被遗忘的伞、飞走的麻雀、三方正面真向之猫、大勺子、瓜生石。



知恩院的“方丈庭园”建于江户时代初,由一个叫玉渊的和尚设计,为“池泉回游式”,精心修剪,自然和谐。



天皇手植的松树也出现在这里,其作用与中国皇帝巡游时题词的御碑大概相同吧。



有水的庭园就叫“池泉回游式”,无水的就是“枯山水式”。
这些石头代表从净界飞来的25尊菩萨,杜鹃花丛表示菩萨飞翔端坐的祥云。



“二十五菩萨之庭”,根据知恩院收藏的国宝绘画:“阿弥陀如来二十五菩萨来迎图”,用石头和碎石制作的枯山水。根据净土宗信仰,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字,临终时就会有菩萨迎接你去极乐净土。




用几句中国的古寺来形容“方丈庭院”: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上台阶,曲径通幽,我们跟着几位外国游客上去探个究竟。



没想到推门而入,是个古老的墓地。回来一查才知道,这里埋着德川千姬(1597-1666),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长女,两次被德川家康为了政治目的,以政治婚姻嫁人,过了凄惨的一生。



这里是知恩院的最高位置,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半个京都城。



然后顺下山路,到达御庙(皇帝钦点的寺院)的“势至堂”。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按佛教的教义,这尊菩萨能够给您智慧之光,使您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



这座皇帝钦点的寺院地处偏僻,因此游客稀少,更不见香客。



(下载图)知恩院有座日本最大的巨钟,重达74吨,需要17名僧人齐心协力才能敲响它。每年除夕夜撞响大钟,钟鸣浑厚悠远,响彻古都京都的夜空,已经成为除夕夜不可缺少的节目。




这就是八百年前的东瀛高僧,知恩院的创立者法然上人的雕像,他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提出“专修念佛”的理念,被当时佛教界誉为智慧第一。
由于其相对简单的教义,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使净土宗成为今天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佛宝殿”同样要求游客脱鞋入内,禁止拍照,宝殿里陈设着古老的木雕佛像和描绘佛陀故事的壁画,限于时间,我们只能一掠而过。



“佛宝殿”旁有个荷花池,莲子已经成熟,一只不知名的昆虫正在觅食莲子。



顺着山势,我们一步步下山,“知恩院“的山门就在眼前,高达24米的山门的确很宏伟,规模为日本最大。



“知恩院”附近商业繁华,商店林立。中午,我们在这家“天下一品”面馆用餐,豚骨汤面(也就是熬猪骨的浓汤)。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4 16:59:35 +0800 CST  


午饭后,路过又一处景点“八坂神社”,由于我们预约下午二点参观“京都御所”,便放弃了这个神社。




我们在衹园站坐上公交车到京都站,然后再换乘地铁到京都御所。
这次旅行,手机中“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的导航功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我们不走冤枉路,不迷路,无形中就省了时间,省了体力。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4 17:03:30 +0800 CST  
京都御所是明治维新前日本天皇的居所,目前依然属于东京宫内厅管辖。我在国内时通过东京宫内厅的网站,提出参观申请,不久收到他们的电子邮件:

1. 京都御所可以免费参观,开放时间9:00—15:20,已经无需再申请。
2. 入口处在“清所门”,每天下午二点,安排英语,汉语向导带领游客参观,为时60分钟。
3. 参观时的注意事项,如,随身的物件需接受安检,等等。



我们坐地铁到“乌丸今出川”出站,这个地铁站以白墙和瓦当装饰,以求与附近的御所环境相协调。



京都御所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 781 年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



沿着“乌丸通”大街向南步行五分钟,就到了京都御所的西门。



曾经环绕着大殿的庭园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园,一进大门,就被郁郁葱葱的古松所吸引。



现在的京都御所外围是用泥墙造成,南北长450米,东西长250米,呈长方形,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清所门“最早是皇子皇女初次觐见进出御所之用,后来也成为御膳房专用的便门。



京都御所南侧有个不起眼的边门—“道喜门”。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封建领主间发生内乱,应仁之乱开启了日本战国时代,顾不上对皇室的朝贡,当时的天皇生活非常窘迫,听到天皇挨饿,京都有个商人川康道喜,每天早上到京都御所送早餐,皇宫就特地为他开了一个小门接待,称作“道喜门”。
川康道喜的后人依然住在京都,并保留着当年的皇室绘画档案。



我们从“清所门”入内,接受安检,然后先在休息厅等候,观看介绍京都御所的宣传片。
由于部分宫殿的内部不开放,我下载了纪录片“京都御所“的一些镜头,充实和补充这篇游记的内容。



二点正,宫内厅的中文向导永田小姐带领我们十余人开始了参观,其中有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几位华侨。永田小姐曾在中国留学,普通话讲得很标准。



首先介绍的是“宜秋门“,此门为桧屋造,也被称为“公家门”,是亲王、公卿或被许可上殿的将军及诸侯进宫的第一道大门。



“御车寄”说白了就是“停车点“,它是公卿等高等级贵族在举行仪式或觐见天皇时所用的玄关,通过走廊与里面的等候室相连。




永田小姐翻开手中的画册,告诉大家,当时的大臣乘用的是牛车,到“御车寄”下车。




“诸大夫之间”是朝臣和将军家的使者在觐见天皇前的等候间室。房间是根据身份高低来分的,依照隔扇拉门上的图案分别叫做“虎之间“,”鹤之间“,”樱之间“。
「桜之間」是给诸大夫所用。「鶴之間」又称“殿上间”,是诸侯、僧侣们的休息间。最靠近紫宸殿的是「虎之間」,又称“公卿间”,是参加仪式的公卿休息用的。



上面是“虎之间“,”鹤之间“,”樱之间“的图案。下面是“诸大夫之间”铺设的榻榻米(草席),根据包边的图案和颜色也能反映身份的不同。。



1 915年,大正天皇(1879-1926)登基时新设的马车出入玄关叫“新御车寄”,根据传统,天皇从御所南门出入,因此“新御车寄”也向南建造。



日本的宫殿往往采用最高规格的唐门,它借鉴中国唐朝建筑,融入日本和风特色,顶部呈弓状,贴金饰图案,称作“唐破风“。



御所的地面都用白色碎石铺成,走上去沙沙作响。永田小姐解释说,一是有利雨水渗透,不会积水;二是警示保卫人员,防止刺客入宫。




踩着沙沙的步子,我们走近修缮一新的朱漆瓦葺八脚门---“月华门“。



这里展示着皇宫的桧皮茸屋顶模型。桧皮葺使用柏木的树皮,将其手工加工成薄木片,一层层进行铺设,共要铺70层,它既防水,也保温。



与中国皇宫的黄色琉璃瓦不同,京都御所所有的屋顶都用桧皮葺铺设,寿命是三十年。



如今,宫内厅依然保留了一支专门的建筑队,负责采集材料,铺设屋顶,日常保养和维修宫殿。



参观京都御所的游览路线是既定的,清所门入,不走回头路,最后绕到清所门出。今天参观者不多,一个英文团,一个中文团,就几十号人。



这是京都御所最重要的大门-----建礼门,仅在紫宸殿举行登基大典等重要仪式时打开,只有天皇才能通过,连皇后和太子也不能僭越。
另外,有外国国家元首到访也由此通过。1978年邓小平访日时,建礼门就开门迎客。




建礼门 , 承明门,紫宸殿组成一条中轴线,由回廊连接,称为南庭。




紫宸殿相当于中国故宫的太和殿,但是规模和形制都小得多。殿内东西共有 9 间,长约 33 米,南北共4 间,长约 23 米。殿前右边种植一棵樱花;左边种植一棵橘树。



大殿当中墨笔竖书“紫宸殿”三字,出自日本书法家冈本保孝(1798-1878)之笔。



大殿全部用刺柏为建筑材料,屋顶以刺柏皮压顶。中间为大殿,四周房间为厢房。是天皇即位、元旦节会、白马节会、册立太子、元服、让位、修法等举行最庄严仪式的地方。





在紫宸殿曾举行过大正、昭和的继位大典,它是按寝殿风格建造的,各个房屋由带顶的走道或游廊连结在一起。




真没想到,紫宸殿的18层阶梯竟然是如此简单的木梯。与中国紫禁城太和殿前的汉白玉石雕栏杆和丹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紫宸殿主屋的中央设“高御座”,右后设皇后用“御帐台”,是即位时天皇和皇后坐的地方。
永田小姐翻开手中的宣传册,让我们看天皇和皇后的御座照片。




永田小姐介绍说,高6米的高御座是可以拆卸的,1989年当今平成天皇在东京继承皇位时,这二个座椅曾用直升飞机从京都运到东京。明年平成天皇将退位,皇太子德仁继位,又将使用这个“高御座“。



大臣觐见天皇走上木梯,有一块木板称作“响板”,大臣踩上去木板会发出响声,以提示皇上。

待续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6 09:31:20 +0800 CST  


有一年春节,宫里放烟火,不慎引起火灾,烧掉部分建筑,从此宫内禁放烟火。



紫宸殿东边是春兴殿,这是一个全木质结构、铜瓦铺顶的侧殿,是天皇继位时放置神器和御镜的地方。





紧挨小御所的是“御学问所”,顾名思义,这里是讲学的地方。实际上天皇有时也在这里接见亲王、摄政,举行歌会。这是书院风格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室内共分 6 间。




清凉殿是天皇日常起居处,东、北两面为回廊。庭院铺以白砂,建筑前植两棵竹子,一名吴竹,一名汉竹。



10世纪后天皇日常起居都在此宫,一些政事,神事等重要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由幕府将军丰臣秀吉为天皇建造的“御常殿”,共16间房,是天皇的居所。



中央铺有榻榻米的部分称作昼御座,是天皇日常御座,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天皇在这里度过,听取上奏,发出律令。不过在幕府将军掌权的二百多年里,号令来自“二条城”,而不是这里。




御常御殿内天皇接见大臣的房间,相当于天皇的会客室。



16个房间是用隔扇门分割的,门上的贴画使用大量金箔。整个御所有1800幅隔扇画,都是当时的一流画师所作。



天皇的宝座,后面装饰的“桐竹凤凰图”采用了中国进口的颜料“群青”,历经百年依然鲜艳明亮。



天皇宝座后面有一个隔间是一个无人造访的特殊房间,里面存放着三件国宝“八咫镜、八尺琼勾玉、天丛云剑”。
它们是日本最核心的神,天照大神的神器,由于天照大神被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这三件神器就成为证明天皇正统性的宝物。明治维新后宝物被运到东京的皇居。



日本现任天皇,也是第125代天皇明仁,1989继位时宣读诏书的场景,两边放着“八尺琼勾玉、天丛云剑”。



御常御殿墙上张贴的是“天皇日常的行事历“。



天皇每天起床是“宸时”,更衣后要端坐在石灰坛上,向自己的祖先“天照大神”祈祷,这是宫内的头等大事。



天皇用餐的标准是30盘佳肴,其食材来自全国的朝贡,表示天皇的权力所在。不过与清朝皇帝的用餐的奢侈度和讲究度相比,还算是节俭的。



鲍鱼是每天必须上餐桌的,大概寓意君主对捕鱼业的重视。



让我们中国游客感到吃惊的是,中国的历史典故“大禹戒酒防微图”,被绘制在隔间的墙壁上,告诫“君主勿近酒”。



宫内冬天的取暖如何解决,永田小姐介绍道,宫女将石块烧热,用布裹好给君主当作“暖宝”使用。



与中国故宫殿内雕梁画栋,豪华陈设绝然不同,日本天皇的宫殿内空空荡荡,草席铺地,大概最有价值的就是一千多幅“隔扇画”。



岳阳楼,兰亭,十八学士登瀛洲---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活动场所,并且留下脍炙人口的佳话。天皇居室的隔扇门上就挂着日本画家靠文字和想象而创作的绘画。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对日本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京都御所的园林有多处,其中御池庭面积最大,御内庭其次。前者以大池巨石为主,有阳刚之气,后者以曲水小桥为主,有阴柔之美。



御凉所,天皇夏季避暑的地方,清凉的流水,潺潺响起,带走了一片暑气。



衘内庭在衘池庭之北,全园面积6900平方米,曲水南北向贯穿全园,美景四季如常。



御内庭,曲水流淌,精致风雅,土桥,石桥相得益彰,石灯笼,庭石错落有致。



历代天皇在这里举行茶会,酒会,歌会,并欣赏四季美景。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因此花园里专门建有一座矮平房“泉殿”,也称地震殿,永田小姐指着说,这就是天皇的地震避难所。



作为繁荣的象征,园内大量种植松树。水池边的芦苇已经发白,露出一丝秋意。



走过御三间就是一片白砂地,再往前走就是清所门了,也就是入口处。永田小姐在此结束了讲解,向大家鞠躬致意,我们则鼓掌表示谢意。



目前京都御所仅开放南部,也就是我们所参观的部分,北部的皇后后御殿等属于内庭的建筑尚未开放。



宫内厅在京都御所设“管理处”,职员要学习“衣纹道”。
每逢天皇登基大典,皇室葬礼,婚礼时,需要穿传统服饰的人员主持仪式,因此他们的穿衣也成为一门学问。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让我们了解了日本自古以来的宫殿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邻的深刻影响,我感到纳闷的是,如此一个历史文化重地却少见中国游客。
参观完京都御所,我们依然坐地铁回酒店。
晚上查看手机,今天走了13000多步,合8.7公里。

这里说几句关于垃圾分类的话语,垃圾分类我们已经宣传了十几年,但是收效甚微,即使是城市管理做的最好的上海也强差人意。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从70年代开始,日本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细至,很严格,对我们初到者会是个难题。为此,我观察了旅馆房间的垃圾桶,它分二种,投放垃圾的塑料袋上分别写着“不可燃烧”(印有玻璃瓶,易拉罐图案),和“可燃烧“(印有废纸,塑料袋等图案),可以说一目了然,很容易区分。

这篇游记至今已写了一半,通过“美图秀秀”处理照片,补充文字资料,每天总有半天要坐在电脑前,退休了,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做感兴趣的事,因此也不觉得累。
再过几年,走不动了,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人生的经历和体验,还是蛮有意思的。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6 11:43:24 +0800 CST  
二个七旬老人日本自由行(2018.10.22)

十月二十二日,京都晴天

京都有着太多的佛教寺院,如知恩寺,东本愿寺,四本愿寺,金阁寺,银阁寺,清水寺等等,我们也只能择其一,二而游之。
笔者长兄多次去过日本,推荐我们去金碧辉煌的“金阁寺”。
早上,向酒店的大堂经理询问去“金阁寺”的便捷方式,他取出一张酒店自制的地图,指出附近的公交站位置,步行数分钟即到。



出酒店走了几十米,看到对面一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这是建于1927年的京都市役所(京都市情报馆),相当于档案馆。



我们在拐角的“河源町三条”坐上12路公交车,一路看着异国的街景。司机头上有一块显示屏,翻滚着播放行驶信息和票价,日文,英文交替出现,方便了外国游客。乘客下车时付款,司机叽里咕噜地说上几句,大概是表达谢意,反正礼多人不怪。



行驶在街上的汽车很多,井然有序,而且听不到一下“喇叭声”。



由于不堵车,公交车行驶很准时,半小时后,我们到达“金阁寺”,车资230日元。下车时我把硬币投入款箱,司机还是重复着我们听不懂的职业用语。



山门两侧古木参天,浓阴蔽日,空气非常新鲜。



寺院门口竖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世界遗产 金阁鹿苑寺“。1994年,鹿苑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




右面出现了熟悉的“唐门”,这是日本规格最高的门,通常只用在宫殿,庙宇。不过这扇唐门与“二条城”,“京都御所”的相比,太不起眼了。



金阁寺的门票400日元(24元人民币),令人惊喜的是游客拿到的不是门票,而是写有如意吉祥的纸符----”开运招福,家内安全“。



金阁寺是京都最负盛名的庙宇之一,建于1220年,是大名鼎鼎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建的。寺院不算大,依山势而散落着几幢庙宇建筑和古迹。



一进寺院可以看到库里—就是寺院的厨房等“后勤设施”的所在地,或是住持和家人们居住的地方。





今天的到访者中,欧美游客居多,他们对东方文化的兴趣自然要超过我们。



一栋小钟楼掩映在树丛中。



木牌上写着“舟形 ,一文字尊踞 ”,我揣摩这块奇石的意思是“形似小舟”,又是“一字形的板凳”,可以蹲坐其上。



金阁寺建于1220年,是大名鼎鼎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建的,而这棵
“陆舟之松”,正是他亲手种植的松树,为京都三名松之一。




写经场,书院是江戸中期(贞享年间1684年到1687年)的建筑,已修缮一新。



写经场门前有一个巨大的木桶,上面又叠着四层提水桶。
我琢磨它们的含义,沐手抄经是用虔诚、恭敬的心把佛法,一笔一划抄下来,收摄自己散乱的心,提高自己的觉照能力,这是信佛者终身的修行方式。
水桶就代表着写经所需的海量之水,代表着诚心,恭敬心,慈悲心。



尽管已经从照片上见识过金阁寺,但是当金阁舍利殿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感到震憾和惊叹。那是用纯金锡箔一张张点贴而成的一栋建筑,在蔚蓝的天空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1925年,根据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庭院被指定为史迹·名胜。1929年7月1日,金阁寺被指定为国宝。1956年,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被指定为特别史迹·特别名胜。




金阁寺内,绿漪堂前湖水绿,俯水枕石游鱼出听。



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1950年7月2日凌晨,金阁寺被学僧林承贤(当时21岁)放火点燃(金阁寺放火事件),国宝金阁(舍利殿)被完全烧毁,1955年依照原样重建,1987年又将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样子。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7 15:21:26 +0800 CST  
@浮生醉梦裳 2018-11-26 11:26:58
人老心不老,祝愿二老身体健康。我和我妈妈2015年跟团去的日本,去了东京,大阪,京都。
-----------------------------

多谢祝福!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7 17:34:56 +0800 CST  
@未来就来的是谁 2018-11-27 15:10:06
这是21楼吗,我一口气看下来,以为是一楼,怎么那么长。第一次看到天涯时尚旅游有老年人发帖,楼主妈妈棒棒哒!坐在日本地铁里的照片,安详柔和,心情舒畅,我乍一看以为就是一日本路人。非常好,果然,人生若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会一直关注。为您加油!祝您,一路愉快。。。
-----------------------------
谢谢祝福!我们会继续努力。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7 17:36:28 +0800 CST  


这时,遇到几位中国游客,其中一个上海人大声说道“该把这座金阁拆下来,赔给我们中国”。日本侵华,给我们造成深重灾难,按照国际法,因被侵略而受到损害的国家,有权要求侵略国给予战争赔偿。
但是,“国民政府”和“人民政府”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这是个一言难尽,错综复杂的政治题。





金灿灿的舍利殿,静谧安宁,像是一颗用金子包着的珍珠。



金阁屋檐下有一根长长的引水管,能让雨水直接落到池中,以防对屋顶的损坏。



屋顶的金凤凰装饰,扬尾展翅, 造型非常漂亮。



金阁使用了约20万张“五倍箔”,即它的厚度是普通金箔的5倍,以及约1.5吨日本国产的浄法寺漆。



金阁内珍藏的经书

金阁寺舍利殿不对外开放,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寺院张贴了三张内部照片。很可惜,由于玻璃反光,照片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层称为“法水院”, 里面设置了须弥坛,坛上中央是宝冠释迦如来坐像,对面左侧安放着足利义满的坐像。





二层被称为“潮音洞”,须弥坛上放置着观音菩萨坐像(岩屋观音),周围则立着四天王像 。墙与地面涂了黑漆,天花板画着飞天像。




三层被称作“究竟顶”, 内外都贴满了金箔,只有缘和内部的地板涂了黑漆 ,
放置着佛舍利。



方丈,相当于本堂。是单层的入母屋造结构的瓦房。1678年,由后水尾天皇的捐赠得以复兴。2005年进行解体修理,2007年完成修复。




游客绕着小径走一圈,寺庙与庭园的结合是金阁寺的一个特点。山间有许多造景:陆舟之松、银河泉、严下水、龙门之淹、登龙门、鲤鱼石、安民尺、白蛇之冢。




池水盈盈,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金阁寺连水中的倒影也是金色涟涟,透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



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处美景,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池中小小的土堆被称作“苇原岛”。



由于喂食,镜湖池中靠岸边的水有点浑浊,影响了观感。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也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龙门瀑;鲤鱼石”,龙门洞内流水潺潺,有块石头形似鲤鱼,正作跳跃之状。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寺庙里仍硬币成了游客的一种习俗,中国如此,日本也如此。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根据“金阁寺大火案”于1956创作了长篇小说《金阁寺》,讲述一个口吃青年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以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
《金阁寺》曾获日本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白蛇之冢,据传说,埋在这里的一条白蛇是弁天女神的使者。



这块有着靠背的岩石被称作“贵人榻”。



园中的夕佳亭,是个木构、典雅的亭子。江户时代,茶道家就在此喝茶赏景,可以感受一下日式的吟风弄月之情。



不动堂,是原有的金阁寺主殿。在天正年间由宇喜多秀家重新修建,它是金阁寺境内最古老的建筑。
另外,院中的不动堂旁边有中文和韩文的神签可供占卜。




日本的寺庙和神社常挂着注连縄 ,它表示神圣物品的界限。



像中国的景区一样,游客出去时要通过购物区,出售的都是京都的土特产品。



附近一家老字号号的酒厂摆放的摊位,品种很多,不过少人问津。



沿着平缓的石阶漫步下去,结束了金阁寺的游览,左面是残疾车通道。



山门外的“石灯”,古朴,敦实。按佛教教义,灯是智慧、光明的表征;慧灯可以破诸暗。



我们依然坐12路公交车回去。公交车站贴着行车时刻表,因此等候时不会产生焦虑感。



老伴想买一条薄一些的裤子,我们找到Mino商场的三楼,那里有“优衣库”专柜,她也如愿以偿。





中午又是面条加一些小菜。日本的面馆很多,竞争也激烈,迫使业主在口味,服务上下功夫。



回酒店的时,路过一家不大的旅行代理社,又卖车票,又能换汇。他们出售“京都到东京”新干线的车票,而且比车站便宜了三百日元,我立马买了二张下午的预售票。 车站出售的“京都到东京”新干线的车票为13910日元(约合847元人民币),耗时140分钟,比中国的高铁票贵多了。
从京都(大阪机场)到东京的飞机票是438元人民币,只有新干线的一半,问题是,游客先得赶到大阪关西机场,飞到东京机场后还得坐机场快线进市区,算下来时间长,费用也省不了多少。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8 17:01:45 +0800 CST  


路过“御池通”的一处露天市场,上面的玻璃天棚改善了顾客的购物环境,我们稍作停留,没有细看。



走到“御池通”大街,交通管制,两边人行道排满折椅,许多当地居民兴高采烈地坐在那里,我们则是一头雾水,不知发生何事。
回酒店后,大堂经理告诉我们,今天有“时代祭”的大游行。10 月22日是桓武天皇迁都日子。京都市民为了振兴城市,1895年想出了在10月22日组织一次游行,再现京都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末期的风俗风貌。这一纪念活动,后来被保持下来,成为“时代祭”。




庞大的游行队伍12点正从京都御所出发,50分钟后来到“御池通”大街,二个千年前的骑马官吏,充作头阵。



外国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下这个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
街道两侧的座席是收费的,由各个神社和团体所占据。



由十多位穿着和服的女孩举着“时代祭”的横幅,款款而来,纪念1300年前 的迁都日。



这个行走中的女孩回眸一看,大概是听到熟人的招呼声。



市长大人坐着马车跟随其后。
游行队伍12:00从京都御所出发,走到我们酒店门口 烏丸御池 是12:50,最终到 平安神宮 是14:30。





打着“总奉行”旗号的骑马者,大概是游行的“总指挥”。



时代祭是古城京都三大节日之一,共由20支代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游行队伍。



他们穿着与时代相符合的服饰和鞋子,不知这种草鞋是否也是从中国传入的。




五公里长的路两旁都站满了人群,等待游行队伍的路过。我注意到,除了脸上的表情变化,观众和游客都很克制,并没有喧哗和喝彩。



时代祭是在1895年(明治28年),为了纪念桓武天皇平安迁都1100年,而模仿延历到明治这一千余年的民族风俗,而举行的游行仪式,当地居民已经习以为常,而外国游客则十分新鲜。




游行队列从穿着明治时代服装的表演者开始,然后由此一个一个时代往前推移。




看到这位“仁兄”的模样,不觉想起“王老虎抢亲”的主角。





维新勤王队是游行的主题,百姓享受了三百年将军幕府时代的和平时期,同时大政奉还天皇的运动正变得声势浩大。



这二位骑马者让游客联想起Cosply,角色扮演在日本的兴盛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悠长的历史了,并已影响到全世界。



一支由长笛和圆鼓组成的乐队来了,他们重复着简单而内敛的曲调,营造出一种有力量的低沉肃穆的气氛。



由大约2,000人组成的队伍穿着各个时代的服装缓缓地行走在京都的大街,参与者各个年龄层的都有,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



这些手持木枪的全是十几岁的孩子,精神饱满,有模有样。



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正在清扫前面马匹留下的马粪。



每个人物都有先导旗,上面绣有名字。
中山忠能: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至明治时代前期的重臣、公卿、华族、外戚,孝明天皇的岳父。明治天皇的外祖父。




时代祭中表演者身着的服饰和佩戴的道具,融入了京都传统工艺的精粹,单是观赏这些,也好比去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



他们的服装和动作别具风格,这八位戴着红头巾的壮汉抬着二口“棺材“,也来一番表演。丧葬文化也是民俗之一,出现于此也不奇怪。



“棺木“是我的猜测,可能有误,请知情者告知。



游行队伍长达2公里,游行路程近5公里左右。这些游行队伍,再现了一千多年日本历史文化的变迁和服装沿革,引起外国游客浓厚的兴趣。



又一位历史人物走来了。巡游其实是纪念京都在这1100年里的各个时期所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代表性人物,也包括了当时民俗民风的展示。



整个游行队伍使用了12000多件道具,如服饰,兵器,用具等。看到这些仿佛回到了当时的历史年代,因而时代祭也被称为"行走的博物馆"。



时代祭是“活着的画卷”,身穿古代服饰的武官文官,商人农民,家丁仆人,妇女儿童
都出现在队列中,游客可以欣赏一幅幅浓缩的画卷,能够感受到上千年的历史长度。





安土桃山时代:时代特征是由战国时代的分裂走向丰臣、德川时代的统一,并伴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趋势。



巡游队伍以明治维新为先导,这个时期对日本的现代化影响最大,涌现出一大批推动日本向现代化迈进的的杰出人物,”他们“也出现在游行队伍中。



江户时代妇人列 里面有皇亲国戚,有贵族和富豪的女眷,也有女歌手,画家,名妓等。



安士桃山时代(1568-1600)的丰公参朝列。



左面出现一个高挑的西方女子,她在帮助牵马。我估计,这里的骏马由欧洲引进,因此欧洲的驯马师也随同一起来到日本。


由于下午要坐新干线去东京,我们没有看完整个“时代祭”的游行。
下面转载几张“时代祭”从京都御所“出发的情景。


游行队伍走出“京都御所“的画面。



千年前皇宫贵族乘用的的牛车在侍从的护卫下, 步步走来。



这些物品根据详尽的历史研究加以仿造,运用相同材料加以制作或着色,以重现其本来的面目。他们的总价值可达25-30亿日圆(2100-2500万美元)。



在短短的二个小时中,观众就能够观赏到日本一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各时代服装的沿革。



日本的“穆桂英“骑着高头大马来了。



时代祭的游行队伍到达终点----平安神宫。游客欣赏的不仅是一次服装游行展示,同时还可以真实领略到京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统。




鞠躬致意是日本人最常见的礼仪,有一次,我们坐电梯下楼,中途暂停,门一开,外面是大堂经理,他一鞠躬问道“可否进来“,我答道”没问题“,他才跨进电梯。

退房离开金门酒店时,大堂经理和二位服务员向我们鞠躬告别。

我们坐地铁到“京都站”,在自助售票机换票时遇到一点麻烦,经过视频与工作人员沟通后,换到最早一班车票。




去东京的高铁班次很多,1-5号车为“自由席”,表示车上座位不固定,上车后随意坐。
屏幕上红色为“希望号”,桔色为“光速号”,车速决定了票价。




我们乘坐的新干线列车准时到达京都站,上车的旅客不多,在自由席上能找到座位。列车风行电掣,以近300公里的时速离开历史文化名城—京都,短短三天的游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乘坐日本新干线的感受与坐中国“复兴号”基本相同,车窗外的景色与浙江很相似,远山青黛,水光潋滟,一幅恬静、悠闲、安然、富足的景象。



中国第一条通车的高铁——京津城际,开通于2008年,而日本的新干线开通于1964年,比我们足足早了44年。但是,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在运行里程上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车厢配有饮水器,供应热水,日本的新干线则无此设备。



140分钟后,列车进入东京都,根据友人事先提醒,我们在东京南面的品川站下车,不出站换乘JR“山手线”。



JR山手线是东京市的环线,我们在借宿旅馆附近的“新大久保站”下车。




这里被称作“东京都内的韩国天堂“,满条街是韩国的饭店,化妆品店,服装店,百货店,可谓琳琅满目。





我在booking上预定的是一家闹中取静的日式旅店“御宿心地酒店“,离地铁站仅5分钟路程。



房间里放置的不是桌椅,而是日式矮桌和垫子,老伴颇有微词,不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且老年人坐下后不易站起来。
的确,预定旅馆时忽视了这一点,以后会注意。

晚上,查看手机,今天步行了5.2公里。按计划,明天将去游览“富士山“,并已预定了车票,但是天气预报,明天东京阴有小雨。老天已经”眷顾“了我们一周,不知好运是否会结束。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1-29 15:54:01 +0800 CST  
@梦洁MJ2015 2018-11-30 21:38:32
游记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很是佩服。有幸欣赏美文,仿佛身临其境。
-----------------------------

多谢过誉之词,与大家共享异国风情。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1 09:30:12 +0800 CST  
二个七旬老人日本自由行(2018.10.23)

十月二十三日,东京阴有小雨

东京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也很复杂,对于自由行者,首选是轨道交通,它由JR山手线(东京市区环线),十三条地铁,和另外三条地方和私营线路共同构成。
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兼容,不能买通票。



参考别人的经验,我在出行前,就买妥“西瓜卡”和71小时的地铁卡(1500日元),前者在乘坐JR山手线时使用。
按计划,今天将去游览富士山,常说“ 没去过富士山就等于没去过日本”,作为日本第一高峰,又已优美山型闻名于世的富士山的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天气预报,今天阴有小雨。早上出门,天气似乎还算好,厚厚的云层中透出几许蓝天。我们从“新大久保”坐上JR山手线,仅一站路就到“新宿”。




左面是新宿长途汽车站,右面是新宿站(JR山手线,,中央本线,地铁),从新宿站南门走出,过街上二楼,就是长途汽车站的售票处。



从东京到富士山有多种交通工具,火车,电车,大巴都行。参考他人的攻略,我还是决定坐长途大巴。
出行前,我在东京长途汽车站的网站预定了去河口湖(富士山)早去晚归的来回票,并收到对方的“电子票据”。我们可以凭电子票据或者手机上的“车票编号”上车。
互联网真奇妙,坐在杭州家里的电脑前,就能购买外国的长途汽车票。这是过去的“天方夜谭”,如今成为了现实。

走进售票大厅,旅客熙熙攘攘。没想到,售票处雇用了中国职工,这就大大方便了自由行的中国游客。




一块大型屏幕滚动显示着从新宿发往富士山的时刻表。



我们的大巴准时驶出新宿汽车站,这里是东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新宿在江户时代是有名的红灯区。如今,它与涩谷、池袋并列为东京都的三大副都心之一,除了商业,这里还集中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和政府机关。




大巴驶上“首都4号高速公路”,并没有收费站。




富士山在东京的东面,相距8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公路两边郁郁葱葱,山上的植被保护得很好。



一个小时后,大巴已经接近目的地,大家一声赞叹,右侧车窗外突然出现富士山漂亮的身影—这是一座“信仰和艺术的山峰。”




对称倒锥的山体,白雪覆盖的山峰,云雾萦绕,时隐时现,真是名不虚传的一座美山。




大巴在“富士急乐园”站放下几个游客,然后继续向终点站—“河口湖”前行。



河口湖站—大巴的终点站,“富士急河口湖线”的终点站,也是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上面一张是下载图,实际上当天是阴天,看不到远处的富士山)。




在这里可以买到与富士山游览有关的所有的车票,船票,缆车票,门票。各种指示牌和布告都使用日语,英语,汉语,一目了然。而且,各种游览地图,说明书,广告随意取用。




缆车票+船票=1400日元,我选择了这种套票,以及环湖游览车票。



车站对面是“富士观光开发局”,由这个机构负责富士山的旅游规划,管理和建设。




站前广场陈列着一节老式火车车厢,它是富士山观光业百年历史的见证。
欣赏富士山,可以近看(上半山腰的五合目);可以远眺(从河口湖边,从游船上,从天上山),我们选择了后者。




游览图上显示了环绕河口湖的景点和游览车停靠点。一天时间当然无法全覆盖,只能择取几个景点。有几位台湾游客向我们交流游览的经验。




从起点站(河口湖站)到终点站(自然生活馆)共22站。上面第6站,有栋小楼,“Coin Lockers“(投币式置物柜),它是自由行者的好帮手。游客可以把行李寄放在这里,空身去游完。




环绕河口湖有许多度假村,酒店,汽车旅馆,如果有时间,游客可以住下来,舒舒服服地玩上几天。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1 13:53:54 +0800 CST  


我们坐的“红线巴士”到达第11站--游船码头。“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这里还有汽车,电瓶车,自行车出租业务。



河口湖”香草馆“是以香草为主题的观光馆,提供体验制作干燥花和贩卖香草产品,这里的香水之家有多达100种的各国香水。美味可口的薰衣草冰淇淋也令人赞不绝口,春天还可以体验采摘草莓。




山梨宝石博物馆,馆内陈列着500种、3000多件世界上的宝石和工艺美术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西产1270kg的硕大水晶石。这在水晶原石收藏中实为罕见。




湖边有个小公园,雕塑“源泉”吸引了游客驻足,二个造型优美的人体抱着水罐,似乎在守护这“罐中之泉“。




天上的云层渐渐厚重起来,天色也暗淡了。旁边的游客说,观赏富士山完全取决于天气,常常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我们去乘坐半小时一班的游览船,先从湖面上去欣赏富士山。不知这个愿望能否如愿以偿。




富士山在河口湖的南面,游船一开出码头,大家就急不可耐地拿出手机,等候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富士山的雪顶朦朦胧胧,出现在我们眼前,如同仙境,显得神圣而安宁。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民族的象征,国家的象征。




富士山高3775米,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日本的第17处世界遗产。
应该说,从船上观赏富士山,视野开阔,距离适中,只是今天的“天公”不太给力,浓厚的云层始终在山腰盘旋,迟迟不肯离去 。不过。预报中的小雨也未出现。




湖上还有长达1260m的跨湖大桥。如果遇到好天气,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富士山在云中时隐时现,从大家的表情看,兴奋之余好像并不满足。的确,富士山没有把最美的镜头留给我们。



船尾有个挂钟,实际上是留给游客拍照的道具,假如背景是蓝天下的富士山,那是一幅多么精彩的画面。



半小时后,大家带着一点兴奋,一点失望回到码头。有位第二次来的游客说,总算看到了,上次来天气更糟,什么也没见到。



接着,我们去坐缆车。“卡奇卡奇山缆车站”就在游船码头附近,几分钟的路程。



坐缆车的游客不少,每辆缆定员36人,共二辆车对开。我们排队等候了20分钟才上车。



随着缆车徐徐上升,群山环抱的河口湖展现在我们眼前。



山上有多个景点,当然,最吸引游客的是登上“展望台”,远眺富士山。



河口湖是位于富士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可以在小镇的各个角落看到富士山的全貌,它也是个温泉胜地,游客可以享受到边泡温泉边看富士山的惬意。



山上有多种花卉,7-8月是绣球花的世界,共种植了10万棵。



可惜啊,云深雾绕,富士山的俊美身影被浓云遮挡住了。大家都发出一声叹息!



本来,”天上钟“是拍摄富士山的最佳摄影点。虔诚敲钟就会”无病消灾“,”永远相爱“。但是远处的富士山不”配合“啊,躲在浓浓的白云之后。



山上发生的童话故事,贪婪的狸猫偷盗老爷爷,老奶奶的萝卜,兔子设计惩罚了狸猫。



山上有多座兔子与狸猫的模型,活泼可爱,给游客带来乐趣。。



这是个登山口,走十几分钟可以登临海拔1104米的“天上山“的山顶。



山上有个食品店,供应一种炭烤特产“狸子糯米团”,二楼是观景平台,可以眺望富士山。




尽管是反面角色,这只狸猫还是挺受欢迎的。一座普通的小山,把观景,童话故事,特色小吃,登山健行糅合在一起,就成了旅游业的“摇钱树“。



远处的富士山终于在灰黑的云层中露出一点雪白的山峰,有人说,远处仰视富士山,你会感受到这座山的优美;但是深入富士山的森林内部,你就会觉得大煞风景,因为这里垃圾成堆。



“卯兔神社“---这是供奉卡奇卡奇山卯兔的神社,抚摸兔子的脚,可获得强壮的双腿,抚摸兔子的头,可获得聪明智慧。



”投掷陶器“--投掷可以消灾,通过绳圈可结良缘。



在山顶逗留了一个小时,我们依旧坐缆车下山。河口湖处于五湖中心,是富士五湖观光中最主要的景点,这里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餐饮娱乐设施。



缆车顶部居然也摆放着可爱的狸子模型。
缆车站上下各有一位女员工,负责开关门,每一次她们都用深度鞠躬为客人送行,一天下来不知她们要鞠多少次躬。日本服务业的礼仪规矩之多,之全,大概在世界上也少有。



与中国的水上游乐项目一样,河口湖的游船码头也提供电瓶船,二,三个人租一条船,在湖中游荡也是件惬意的事。



绕湖的游览车十五分钟一班,车票有一日通票和二日通票,游客可以在自己中意的景点下车,游完后再去下一个点,方便了自由客的活动。

待续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2 09:10:16 +0800 CST  


我们坐上十五分钟一班的红线游览车,直到终点站—自然生活馆。



自然生活馆是一个可以亲近蓝莓的地方,有蓝莓类应有尽有的土特产商品,其中最具人气的当属手工制作的蓝莓果酱和蓝莓冰淇淋,香甜可口,颇受游客欢迎。





与自然生活馆相邻的是一个以花卉为主的大石公园,有着湖畔广阔的薰衣草田,还有壮丽的富士山雄姿,都能一览无余。



红红的火炬百合,一层层直往上窜。



大石公园是一个全天开放的免费公园,四季都装点着各式各样的美丽花朵。这里也是观赏富士山的绝佳位置,可惜今天的富士山又羞涩的躲进了云朵里,不愿意向我们展示她的真容。



这里长满了俄罗斯鼠尾草,黄波斯菊,紫菊,秋芍药等花卉。



十月下旬不是一个最佳的观花季节,大部分薰衣草已经退出观赏期。



富士山还是不肯露面,最漂亮的山顶始终被白云所笼罩。



游客在“花街道”漫步,观赏一些应时的花卉,背后几栋是供出租的度假别墅。



展板上介绍一年四季大石公园内可以欣赏到的的花卉品种,足有上百种。




一簇簇红色的“碱地肤”艳得叫人眼花,心醉。



挺拔的芦苇在微风中摇弋,宛如少女,风情万种。



自然生活馆也是富士山和河口湖的最佳外景拍摄点。这里每年六月会举办香草节,游客可一边眺望眼前的富士山,一边欣赏放眼望去满是蓝莓、薰衣草的美景。



如有蓝天衬托的富士山作背景,就是一张绝佳的风景照。



少年夫妻老来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浮云遮望眼,富士吝啬不见形。



耐心的游客在此等候,愿老天开眼,出现“玉扇倒悬东海天” 、“富士白雪映朝阳”的景象。



红色的“碱地肤”与绿色的草地映照出一幅绝佳的风景画。



秋芍药和红秋葵真值观赏期,只是背后的富士山不肯“赏脸”,为风景增光添彩。



这一片“碱地肤”更是娇艳,许多游客穿插其间,取景拍照,久久不忍离去。



盛开的萱草花露出饱满的花蕊,非常漂亮。



午后的富士山始终这样,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朦朦胧胧。山体呈圆锥状,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



虽不甘心,也只能如此。好天气促成好心情,坏天气也不能破坏旅游情。



离开“大石公园”,我们坐上游览车,去下一个景点。



音乐盒之森美术馆坐落在河口湖岸边,与雄伟的富士山隔湖相望。作为音乐博物馆,它汇集了各种古典八音盒、世界上最大的人偶自动演奏管风琴等。



再过几天就是“快乐的万圣节”了(11月1日),如今的万圣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了很多的变化,逐渐向亲子活动或狂欢节靠拢。

(待续)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3 14:04:02 +0800 CST  


走进这个花园,好比进入一个十八世纪的欧洲庭院。



玫瑰园里栽培着720种3500株玫瑰,一到花季整个园区都充满了玫瑰香。



根据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87年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塑造的女神像。



五颜六色的玫瑰盛开,与富士山争相辉映。



美轮美奂玫瑰园,除了玫瑰外,也有各自应季的花卉,可以说是四季如画。



周围有2座美术馆、2个花园、池塘以及餐厅,充满欧洲中世纪风情,非常适合悠闲散步。



行走在这座欧式花园,彷佛进入童话世界,老伴敲敲门,迎接她的是一位“小仙女”。



整座庭园如梦似幻,四季如画,散布其中的雕塑小品充满了异国情趣。



园内有着一个中世纪瑞士风格的小镇,五栋贵族宅邸般的建筑矗立在街道两侧,这里同样可以眺望风景如画的富士山。




出口处的海报上写着:二大新音乐会正在进行中。一下子,把游客从十八世纪的欧洲拉回到现实之中。



离开“音乐之森”,我们坐车到河口湖边的“八木崎公园”,这里的银杏已经开始变色了。



层林浸染,叠翠流金,好一幅秋天的美景。



遍地落叶,独立深秋。



雕像“湖上女神“矗立在这个冷冷清清的公园里。




眺望远处的跨湖大桥,与面前碧绿的湖水,只可惜不见富士山的踪影。



沿着湖边的便道,我们慢步走了半圈,吸上几口清馨的空气,洗洗肺,也是蛮舒服的。



树林里有一对石人,模样怪怪的,十分滑稽。游完““八木崎公园”,该对河口湖说再见了。




傍晚,在回东京的大巴上又一次看到了富士山,浓云慢慢退去,天色变好了,白雪覆盖的富士山再次露出它的真容。
富士山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



由于我们坐的位置不利于拍照,我便请一位坐在靠窗位的西班牙游客代为拍了几张照片。
富士山的山顶被白雪覆盖,远处看来就像散发着银色的光芒。因此,它被日本人称作“圣山”。
原先预报的小雨并未来临,我们遇到一个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的“旅游天”,见识了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山”,尽管不算完美。




一个半小时后回到新宿,我们在新宿JR山手线车站,正遇到下班高峰,对面站台上等候地铁的乘客很多,但是秩序井然,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站在规定的区域。



步出地铁车站,“大久保通”大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装扮着这条繁华的商业街。



我们在附近一家饭店用晚餐,咖喱牛肉饭,640日元一碗,那块牛肉又大又香,非常入味。



我们所投宿的大阪,京都,东京的酒店,房间内都配有空气净化器,整天开着,从显示屏看,空气指标都正常。
在东京的第二天过去了,睡前查看手机,今天步行4.59公里,算是较少的一天。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3 14:36:12 +0800 CST  
二个七旬老人日本自由行(2018.10.24)

东京的景点很多,其中属于宫内厅管理的有:皇居,赤坂离宫(国宾馆),和风别馆(日式国宾馆),都需要提前申请,预约,每天名额有限,获准后才能参观,一般团队游都不会安排。
在出行前,我通过日本宫内厅的网站,递交申请(填写一些个人信息,预约日期,时间等),次日就收到对方的电邮,确认我的申请,并提醒参观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我将确认信打印后,附带身上。)
1. 皇居—免费
2. 赤坂离宫(国宾馆)---1000日元/人
3. 和风别馆(日式国宾馆)---1000日元/人

气象预报今天阴天。按预约,今天上午9:00将去参观“皇居”。早上,我们先乘坐JR山手线,一站后到达“高田马场”,然后换地铁东西线(T线),到大手町下车。



宫内厅给参观者的回信非常详细,上有交通示意图,集合地点和时间,等等。



大手町站是东京圏内最大的地下铁车站,也是日本最大之地下车站,集结了5条地铁路线,好在标志清晰,不至于迷路。日本的地铁都建造于上个世纪,有些出口有电梯,有些则无,需要登楼梯。



一出站就看到林立的高层建筑,这里是首都的中心,云集了银行,酒店,以及大企业,大公司的总部。



过马路就是皇居东御所—--过去是天皇的居所和御花园,如今也对外开放了。



虽是十月下旬,东京的垂柳依旧绿茵茵的,尚未枯萎。沿着护城河行走一百多米,就看到东南角的角楼-- “巽橹”。



这里的路标都用中文,英文,韩文标注,非常方便于自由行的游客。



宽敞的皇居广场,一大早少有行人,只有几个跑步的晨练者。为了防止忍者夜袭皇居,与京都御所一样,广场是由碎石子铺成,走上去沙沙作响,可以提醒警卫。



广场前摆放着沉重的石墩,大概也是一种防恐的设施吧!据说石墩产于福建省,是中日复交之后,中国政府作为国礼送给日本皇室的。



日本在战国时代以后修建了大量城堡,城堡上的木建筑大多都叫“橹”,字面意思是“存放箭矢的仓库”。“橹”的名字有时采用八卦的方位名,上面的“巽橹”,即东南角楼。



趁着等候的时光,大家在宫门前拍照留念。游客来自世界各地,我们与几位台湾人聊了一会,同种同文,话题就多一些。


参观“皇居”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遇到周末,节假日,国事活动就不开放。



8;30,桔梗门前有宫内厅的工作人员拿着名单和游客手持的确认信进行核对,给每人发了通行证,然后整理队伍,开始放行。



“桔梗”门这个名字并非取自草本植物,而是根据“晴明桔梗印”来命名的。桔梗印是对付妖怪的图纹,在日本神道中经常使用。



首先,我们来到等候大厅(窗明馆),排队接受安检,基本上与机场安检相仿。

行李较多的游客可以使用自动存包柜,塞100日元,用完后会自动退回来。



一位宫内厅的官员先后用日语和英语介绍“皇居”的基本情况,参观线路,注意事项等,并向大家介绍日文,英文,中文三位向导。大屏幕上播放着“皇居”的纪录片。中文向导提醒,想要上厕所或购买纪念品的游客,必须在参观开始前完成。桌子上放着各种语言的“皇居”说明书,供游客使用,并且可以盖戳留念。

• 沿途禁止抽烟
• 参观途中(约70分钟)没有厕所,所以出发之前最好在大厅侧厅的厕所里事先解决好
• 参观途中注意路上的车辆
• 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编号,按自动讲解机上面的编号可以收听自动讲解




壁炉上放着“皇宫”使用的马车模型。前有向导,两侧和后面有骑兵护卫。



现在世界上只有英国,西班牙和日本,还向递交国书的外国大使提供马车进宫的待遇。这种马车由二匹马拖拉,都是明治时期建造的,已有 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说它是“古董”也不为过。



然后,游客分成日语,英语,汉语三个团,并有警卫维护秩序,开始参观。
这是我们的中文向导,来自宫内厅的一位女翻译官,中文说得很流利。



此时天气转好了。日本皇居的前身是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心—江户城,后来明治天皇将其改为宫殿。二战期间被美军炸毁,上世纪60年代重建。这是江户城的遗迹—辰巳橹。



建造江户城时,德川将军发动全国的大名(诸侯)提供石料,刻印在石头上的印记代表各自所分担的工程内容。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看清了这些标记,否则很容易就忽略了。这与中国的城砖刻有铭记,作用大致相同。




皇居如同一个大公园,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这是宫内厅的车库(管理部车马课)。在参观时,游客不能随意脱团,也不能拍团体照,四周以及队伍尾部都有宫内厅的工作人员跟着。



1659年重新修建的富士见橹 是皇居内非常突出的一处角楼, 当时,东京没有高层建筑,人们可以从楼上观望到富士山。富士见橹底座石墙高约15米,石墙上的建筑高约16米。



我们的中文向导手里拿着皇居宣传册,有时遇到中文难字,或冷僻字,会看上一眼手中的册子。
富士见橹墙体白色,屋檐青铜色,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形状都是完全一样的,标准的四方体。



现在我们来到宫内厅,它建于1935年。「皇居」内的明治宫在1945年的空袭中全部被烧毁,天皇只能搬到这座办公楼的三楼,一直使用到1968年新官邸竣工。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5 11:19:53 +0800 CST  


宫内厅是天皇的管家,“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处理日本皇室成员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控制皇室成员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紧握皇室历史的官方版本。



宫内厅受辖于内阁总理大臣,除了与皇室有关的国家事务外,还有协助天皇接见外国使节与举行仪式相关事务;保管御玺、国玺也是宫内厅的职责。





这就是1968年重建的皇宫,与我们想象中的宫殿完全不同,它共有7座宫殿,总面积为23000平方米。白色的墙壁、茶褐色的铜柱、绿色的瓦顶,极富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




现代日本宫殿的主要装饰风格是朴素、明快、大方,实用。
旁边的宫殿旁有座别致的雕塑叫“松之塔”, 象征伟岸、坚定、贞洁、长寿
内置灯光,晚上发出亮光,它是日本国民给皇室的供奉。




“松之塔”--长和殿前的一盏明灯,又与传统意义上的宫灯完全不同,以现代抽象艺术取代了古典写实风格。



重建的皇宫由“正殿”(皇室举行主要活动和礼仪活动),"丰明殿"(宴会厅)“长和殿"(接受群众祝贺的地方),“表御座所”( 天皇办理公务)等构成。



由于目前日本天皇及皇后本人目前仍在「皇居」内居住,加上「皇居」需要经常举行重要国务活动,所以「皇居」目前仅仅开放其中一小部分区域。



(下载图)日本普通民众也只有每年12月23日天皇寿诞日和1月2日新年朝贺日这两天可进入「皇居」。



(下载图)
在这两天,天皇和皇后以及各位皇室宗亲会多次出现在长和殿走廊的露台上,天皇会在正中间的位置发表致辞,并接受众人的祝贺。




2009.12.15,天皇在正殿 会见习副 。



2009.11,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天皇、皇后会面时来了一个几乎呈九十度角的深鞠躬 ,受到美国媒体的猛烈批评。



2017.11,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日时与天皇见面,居高临下,派头十足。



整座皇居典雅,幽静,许多建筑都隐没在郁郁葱葱的林荫之中。



跟随向导,我们走到重建的皇居正门,出去就是著名的“二重桥”。



我们站在二重桥上往下看正门石桥,桥洞似乎像一对大眼睛望着我们。二重桥下的护城河被公认为皇居最美之地。



大部分的游客只能在正门石桥外遥看“皇居”。



(下载图)这就是在正门石桥外遥望的皇居,背景是伏见橹。



二重桥上古老的铁栏杆迎送着二百多年来过桥的皇族和重臣,外国使节和元首,见证了日本的一部腥风血雨的近代史。



伏见橹,也是为数不多的江户城的残存遗址之一。这座望楼据说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从京都伏见城移过来的,故而得名伏见橹。



铁桥上的铁铸雕花宫灯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



有关伏见橹的一段历史:京都府曾有一个伏见城,在日本历史上曾一度作为军政中心和丰城秀吉晚年的居城。1625年伏见城遭遗弃,1626年德川家光下令废城,并将其材料用于其他城堡----即今天皇居中的“伏见橹”。




从二重桥上远望大手町—东京都的CBD。尽管日本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几乎停止,但是它的金融资本,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皇居的“巽橹”,与背后的大手町,是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东京一景。



现在我们走回头路,经过二重桥,越过内壕,进入皇宫的正门——二重门,迎面的仪见橹高约13.4米,白壁灰顶,既简朴又庄重。



现在,日语,英语,汉语三个团都集中到“长和殿”门前了,约有一百多人。



“长和殿”南北长163米,但是并不高大,设计时就考虑到日本多地震的国情。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昭和天皇指挥策划相继发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给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灾难。

依照《日本国宪法》,天皇如今主要职责为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被保留下来,并发表人间宣言,承认不再具有神性,但是有些日本人的心里还是认为天皇是神。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有石桥间、春秋间、松风间等宫殿建筑。



然后,我们绕到宫殿的侧面---“丰明殿”,也就是天皇举行国宴的地方。
该殿的名称取自古代朝廷的“丰明节会”,过去叫丰乐殿。
每逢新年、纪元节、天长节、明治节和有重要国宾时,一般都会在这里举行参拜天皇的朝仪式,由天皇举办盛大宴会招待国宾和内外大臣。




“丰明殿”设有大宴会厅,共900多平方米。正餐可设150席,可容纳600人。奏乐室设于该殿东侧,厨房则在地下室。该殿前庭古松苍翠,美丽的喷泉引人入胜。




下载一张“丰明殿”的内景图。



坡地下的这条路被称作山下通,有着高耸的苍松,翠柏,和宽敞洁净的大草坪。



松树被裁剪得姿态优美,赏心悦目。



皇居内有一支专业养护队伍,古树名木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县政府机关—莲池参集所,也是皇室成员活动的一个场所。



接着,我们来到一条护城河边,这里被称为莲池壕。可惜已过花期,只有一片枯萎的莲花叶。右边的白色建筑物被称为富士间多闻。多闻也是一种军事设施,平时当仓库,战时可以从窗口中向外发射铁炮。



我们又绕到建于1659年的角楼---富士见橹跟前,其基础是用自然的石头不经加工直接堆积起来的,历经多次大地震都纹丝不动,十分坚固。



「皇居」因为这里是曾是将军的居所,所以建有多处军事设施,包括护城河、城墙、箭楼等等,现在都成了风景照的主角。



1921年建造的旧枢密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国内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枢密院随之废除,改为皇宫警察总部。



目前对游客开放的皇居仅是一小部分,19世纪晚期明治天皇迁都至东京,共有四个天皇在此居住。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日本也扮演着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后霸占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面侵华,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从中可以看到,与这段侵华历史有关的天皇有三个:
明治天皇(1868年至1911年)
大正天皇(1912年—1926年)
昭和天皇,名裕仁,(1926年-1989年在位),

当今的明仁天皇干些什么呢? 据向导介绍,明仁有一小块田地,亲自种上一季水稻,并且自己收割。而皇后则是种植桑树,他们在皇居内过着深居简出、“男耕女织”的生活,还没有普通人自由。
明仁天皇将于为2019年4月30日退位,传位给下面这个儿子。



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皇太子德仁夫妻



整个参观用时75分钟,参观完后,向导向大家鞠躬致意,游客则鼓掌致谢,然后循原路出“桔梗门”。



出宫时,天朗气清,一扫早上的阴霾,心情也为之一振。



我们还是沿着护城河出去,此时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气温与杭州大致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皇居曾受到过美军的轰炸,至1968年日本经济恢复后,皇居依据原貌进行了重建。



再从这个角度审视皇宫,前,中,后的橹和门,尽收眼底,并在护城河上显示出它们的倒影。这个镜头与一百多年前的景象基本一致。



这里还是日本大企业云集,首屈一指的繁华办公区,高楼耸立,寸土寸金,而且商务和文化共存。




大手町有个精致,整洁的街心花园---和田仓喷泉公园,



日本的环境卫生搞得很好,街上看不到一个丢弃的烟头,首先是“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儿童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楼主 peiyunhao  发布于 2018-12-06 15:10:47 +0800 CST  

楼主:peiyunhao

字数:85388

发表时间:2018-11-09 19:26: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0-04 19:39:54 +0800 CST

评论数:2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