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音乐产业的从业人员来八一八歌手们的陈年往事

有人问谁是gay,这种问题我不会回答。除了某直男这种主动声明性向撒谎不脸红的。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15 17:21:39 +0800 CST  
李未成年他爹,色狼一只,见到女性胸部就忘了礼义仁智信。萨婆婆这样的货色都不放过,他放过的估计就是许飞这种天生飞机场的吧。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15 17:27:36 +0800 CST  
万晓利、周云蓬、扭机痛仰这些,都熟悉,但真没什么可八的,也不值一八。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15 19:01:13 +0800 CST  
怎么还有这么多回复啊?我以为这个帖子已经没有人看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其实我称不上什么爆料人,只是和大家闲聊几句,说完也就该忙忙去了。
微博上所有言论都不是我,我不上微博。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3:59:26 +0800 CST  
做画廊经济和策展人,包括艺术评论,和年龄学历关系不大,最主要是人脉、眼光、运气。国内第一批做的人,基本都是有海外背景。目前非常多的官二代介入其中,原因很简单,这一行流通巨额财产、和国外机构关系密切、入门需要有带领人、相对的被认为高雅上流、尚属被监控的空白地带。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4:05:38 +0800 CST  
有人问怎么看日本音乐。

日本音乐,从古典音乐的理论研究和演奏到流行音乐的制作,包括词曲创作、器乐演奏、编曲混音、后期合成、歌手演绎、产业规模,营销、甚至边缘产业,比如乐器制作、音乐动漫等等,全方面领先亚洲。
中国,包括港台,和日本音乐差距50年以上。我们现在开始琢磨的是日本人已经玩熟玩够的东西,比如爵士乐,在中国近年渐热,在日本已经是明日黄花了。目前这种差距没有缩小,而是逐渐拉大。中国音乐一度领跑亚洲,是三十年代。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在那个年代具有相当的高度。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摇滚,也曾经掀起了一次小高潮,然后就每况愈下。现在应是低谷期。我个人非常期待有一天低谷里能开出幽谷兰花,但这简直不能称作梦想,近乎痴人说梦。
日本音乐有个让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就是他们在全面学习欧美音乐的同时,并没有抛弃自己民族的东西,而是把欧美音乐和本土音乐融合为一体。或者说,欧美音乐是皮,内核是本土的,欧美音乐是手段,发扬本土音乐是目的。你听到一段日本音乐,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哦,这是日本的。音阶构成,节奏把握,那些微妙的音乐情绪,都流着那片土地上的血,虽然表面上看不到烙印。这一点印度音乐一度努力但最终不甚成功。而中国,有着那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积累,出来的确是凤凰传奇这样的垃圾。
曾经的三十年代的中国,在亚洲地位很高。三十年代的上海作为远东音乐中心,创造了大批的属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包括二胡、扬琴、筝这样的民族乐器演奏作品,也包括钢琴曲小提琴曲,以及流行音乐作品。现在玩爵士的,其实三十年代十里洋场的靡靡之音,那水平远远超出现在生搬硬造,矫揉模仿的作品一大截子。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4:53:28 +0800 CST  
其实我后来聊的一些已经和爆料无关了,我初衷也不是以爆料赚取眼球,就是和大家聊聊。毕竟在八卦潜水多年,算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八卦繁荣八卦吧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5:30:01 +0800 CST  
有人提到作词作曲创作圈子。目前还是熟人作案新人饿死阶段。认人不认作品。

一张专辑是怎样炼成的?似乎这个可以讲一讲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5:37:15 +0800 CST  
虽说唱片业式微,但每年仍然有那么多的歌手出那么多唱片。当然,现在已经极少有歌手出唱片是为了卖钱。95%的歌手,出唱片,目的有几下几种:在拼盘演出时有自己的歌可唱不必翻唱他人;各种颁奖礼上拿个奖证明歌坛地位;向歌迷交代我还在唱歌。还有就是都抱着中奖心态:这十首歌万一撞大运红了一首呢?这一两年卖唱片不倒赔钱的,国内加港台歌手不超过一巴掌。

一张专辑是怎样炼成的?从前期筹划,收歌,收小样,试听,进棚、后期,压碟,包装,从造型设计到MV拍摄再到宣传,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不管红歌黑歌,能烂大街的就是好歌。

首先,是一个歌手(这里面最多有一半可以 称得上我是歌手)因为上述种种原因,需要出新碟。于是,他的公司(有可能经纪约和唱片约签在一起,但大部份是分开的)开始前期筹划。开个策划会,歌手和相关人员坐一起聊吧聊吧,跟我们一样,一边聊工作一边八卦个董洁王大治的热点,很多时候策划会就在包间里喝着酒进行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一下新专辑的卖点,曲风,歌手个人形象定位。然后各自分工,收歌的给哥们打电话,直接也好,托人也好,找两个知名词曲作者答应给个作品,不管这作品是不是作者从废纸篓里捡出来的还是小学三年级写出来的,总之,只要愿意冠上该作者的名字就行。一半有点名气的也都爱惜羽毛,就算对付着还人情债也还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然后剩下的就从平时攒的破烂里面挑挑拣拣,破烂的来源,有新人投稿,更多的是熟人交作业。还有首歌的来源就是去国外买几首歌的中文版权,好东西人家肯定不给,出钱呢也不一定买到好货,但比国产的还是强点,此处可以参照中超联赛国外买球员。


就这么凑够一张专辑的歌,开始录音出小样。也有的是收歌的时候就是做的半成品小样。所谓的制作人,这时候负责了。负责的是整张专辑的风格把握,整体概念上的东西。但整体概念是通过细节完成的,制作人会对歌手的演绎细节、编曲的层次疏密、配器的互相衬托,甚至于提到某段solo的音色色彩某个鼓点进行指导,提出意见。就像导演负责一整个电影的叙述风格,但有时候也要具体指导某一段要怎么演台词怎么说。很多制作人也同时担任着编曲。这中间,歌手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不过实话说,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有指手画脚的欲望,也有因为意见不合和制作人闹意见的。但能提出来有效意见的歌手很少,大部分都是空想或者外行指挥内行。有个知名歌手,还被说唱功好的那种,不识谱,也不知道怎么把曲和词和一块。所以要先找其他人给唱唱,哪个字怎么吐,那一段情绪怎么走,要制作人一点一点掰碎了消化了,然后照着唱。也有歌手因为和制作人不和中途换人。大部分是歌手被制作人训得哭鼻子。这样经过了编曲,过带,和声,混音,基本就出来了。这中间,用心不用心,差别非常大。同是编曲,随便整整,我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首,你要用心做,那就费心了,细节抠,半宿不睡觉出不来一个。一段solo,找个哥们随便给你弹一段,琴上撸几把是那意思就行,不带打磕绊的半小时就能搞定。 用心了那就费事了,调音色,调感觉,和弦音,旋律走向,死几万个脑细胞等待最后那灵光一闪的灵感。

歌做出来,母带完成最后混缩,下面的就是商业包装。也有的是前期策划就顺带的同期进行。拍封套,拍mv,定主打歌,副主打,找宣传卖点。然后交给工厂生产。这时候宣传已经铺天盖地开始了,炒绯闻的也都出街了,新闻发布会也开了几次了,乐评人也给送上小红包了,媒体也都打好招呼了,和唱片工厂也商量好了自行回购数量和宣传口径。什么是回购?什么是宣传口径?就是自己买自己的唱片,从工厂运出来,转一圈还回去,就算卖出去多少多少万张碟了。反正没人信,就是个常规宣传手法而已,没有了总觉得少点什么。这两年内地加港台,唱片卖到十万张以上,还是不超过一巴掌。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6:40:12 +0800 CST  
作为这个圈子从业多年的人,经常问自己:

式微,式微,胡不归?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5 17:38:33 +0800 CST  
有人问现在中国的音乐如此之差,音乐从业人难道没有责任吗?我很无奈。音乐环境到了现在,不是某一类人的原因。

礼崩而后乐坏。

整个社会环境的道德水准低下,品味恶俗,急功近利,音乐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是一个极度不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国家。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不到尊重和回报,而在流通领域的转移倒卖社会财富的人攫取了高额利益,这些利益本该属于劳动创造者。各行各业莫不如此,音乐产业也不例外。比如作词作曲编曲这些幕后人员,他们创造了作品,却默默无闻,得不到社会尊重,版权也得不到保障,单靠写歌,根本不可能维持最起码生存。他们也有妻儿也要吃饭,长此以往,还有谁坚持认真的创作作品?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流水线歌曲快餐歌曲。而快餐歌曲正是依靠盗版行为烂大街的。
怎样让一首歌最快速的烂大街?答案会让很多人吃惊。这不是掌握在电台打歌dj手里,不掌握在乐评人手中,而在盗版商手里。在最上层的盗版商那里,制作一批盗版碟,曲目通常是三分之二的热门歌曲加上三分之一的新歌。会有很多小唱片公司主动找到盗版制作方,要求把自己公司的新歌放在盗版碟中。这表面上看来不可思议,想想就知道为什么:唱片公司并不依靠正版吃饭。正版碟销量收入可以忽略不计,版权收入也无法保障,就算你坚持正版,不出一个月,网上到处是免费下载。与其这样,倒不如主动让盗版商盗版。盗版商强大的批发网络,一个星期,盗版碟就会从工厂到唱片小店和沿街小贩手里,而大街小巷各种门店播放的碟,100%是这种碟。这样,很快盗版碟里的歌就会街听巷闻。只要歌红了,歌手就可以跑场挣钱了。虽然人不算红,歌被人骂低俗,但正好符合跑场要求,娱乐城、洗浴中心,要的就是这种,一场出场费五千一万,唱的歌下面观众都听过。所以会有那么多歌红人不红的网络歌手出现。这种垃圾歌的流行,使一部分听众(不可否认是大部分的听众)的口味也慢慢变得低下,这部分人的口味需求,又催生了新的一批垃圾歌。恶性循环。

真正沉下心做音乐的,在这个环境下,非常困难。要坚持自己的操守,还要吃饭,所以,要么选择了清贫的坚持,要么改行。

向所有还在坚持用良心做音乐的人,致敬。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0:03:43 +0800 CST  
说到歌手,也有日子过得不错的歌手。日子最好过的,莫过于晚会主旋律歌手。从音乐审美价值上来说,他们唱的歌,80%是垃圾,并不比盗版垃圾歌高到哪去。我对他们的鄙视多于网络歌手。网络歌手的歌虽然恶俗,最起码也反映了当下的中低层阶级的心态和社会现状,有一份真实在。也许千百年后,会有历史研究者专门研究这一时期的垃圾歌的歌词,来推断现在的社会状态,就如同我们看明清的俚俗小说和私人笔记,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状态一样。相比来讲,晚会歌就纯属虚假空话,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想起来一个流行歌手,往主流靠的比较近的,孙楠。因为离婚再婚,原配买红妹的两个孩子加上和潘蔚的孩子加上潘蔚带过来的孩子,早就超生了。该歌手收入不低,但为了逃避社会抚养费,节省那几十万块钱,给新出生的孩子改了国籍。这样一来,买红妹不乐意了,都是孩子,为什么别人的可以改国籍,自己的孩子不行?四个孩子之间摆不平的地方太多了,矛盾不断,着实让孙楠头疼。孙楠和对潘蔚原本没想过要离婚娶她,买红妹对孙楠事业的帮助是不小的,远非潘蔚可比。买红妹号称北京家属圈的妇女主任,抓小三联盟的老大姐,在圈子里颇受欢迎,她嘴比较严,虽然掌握了很多独家八卦,但从不向外界透露,深得家属信任。这次自己遭遇了小三,众多姐妹给她出主意,拖,就是不离,反正潘蔚年近四十拖不起了。她也执行了一段时间,一哭二闹刚用过,有点成效,不料潘蔚不哭不闹,直接就是上吊,给孙楠说如果不离婚就等着收尸吧。潘蔚的亲属都在政府,还有近亲是在任高官,惹出人命孙楠还真是怕,求买红妹放自己一马,于是离了。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0:34:48 +0800 CST  
楼上还有提窦唯的。他属于我上面说到的值得尊敬的那一类。放下名缰利锁,沉淀欲望渣滓,以思想清流,洗练内心,用音乐表达出来。他的内心,有欲望吗?有恶的东西吗?不可能没有。经历过繁华盛世,做过时代的弄潮儿,被万众膜拜欢呼过,红尘情爱打过几次滚,轰轰烈烈的爱过恨过,他丢不掉,忘不了。但是能放下,放在心底深处,如同一杯黄河水,泥沙沉淀于杯底,清浊已分。这,已经不容易了。他的新作品我也听过,看似如佛音纶语一般沉穆,内里还是有情。他还在努力试图把个人的心灵体验唱出来让别人去感受,他并不自闭也不孤独。那些轻扬的尾音,十分美妙。窦唯的低音,显示了深厚的功力。那些飙高音就以为是唱功的,在他面前就是杂耍。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0:49:58 +0800 CST  
如果以出专辑的时间代表出道时间,那袁惟仁、江建民、小虫这种,出道时间怎么算?还有众多的没出过个人演唱专辑的制作人,出道时间怎么算?我最厌恶的就是这种歌迷,丝毫不尊重幕后人员的劳动,你以为只有做歌手出专辑才是在做音乐?
陶喆的父亲是台湾音乐发展史的重要人物,把欧美音乐带到台湾,并结合台湾本土的特色,创作歌舞剧带起一代热潮,陶喆外祖母亲都是京剧名家。陶喆在美国十几岁就开始玩乐队玩r&b了,93年就开始做音乐制作人,论出道时间,王力宏就是后辈!至于拿着陶喆的官网内容,能证明什么?只能证明陶喆比你家偶像谦虚低调友善。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1:19:12 +0800 CST  
王力宏的歌迷,请离开我的帖子,我不欢迎你们。你们还是专心等待你们的偶像又一次炒作和女艺人的绯闻来洗白自己吧,估计不久就会出街。只不过这次的女艺人是心知肚明,臭味相投,双方一拍即合的。比起以往的欺骗手段,你家偶像经历了人品质疑后,果然收敛了一点。说起来最傻的还是阿妹,对方略略示好就脑子一热信以为真,被利用了还被说成是炒作,张惠妹当年如日中天,要靠你王力宏炒?等阿妹明白过来自己被耍了,发誓再不与王力宏有任何联系。结果王又在多个场合暗示自己和阿妹当年有一段情,让陈建州和成龙配合自己将话题扯到阿妹身上,拿出来做新闻,真是人至贱。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1:37:07 +0800 CST  
不是沙宝亮。怎么可能是他?沙宝亮是最会运用声气的歌手之一。
是个女歌手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3:48:41 +0800 CST  
三联的王小峰,深谙狮子不能动逮着苍蝇猛打这一中国媒体戒律,因此逮着花儿不放,生生把花儿整倒。不过花儿也是咎由自取,抄就抄吧,你抄点欧洲小国就行了,抄日本的不是等着被揭皮啊。抄袭的多了,不止花儿一个,只是有的人三表哥得罪不起。三表同志对许巍不错,许巍曾经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第一张专辑出来以后反响不如想象的那样,直接抑郁了,但有三表哥这样的乐评人力挺,终于红了起来。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4:09:49 +0800 CST  
王小峰算是摇滚铁杆。所以对许巍崔健厚爱,而对花儿毫不留情。

但是他对中国摇滚的解读不够深刻。西方摇滚到了中国水土不服?他说了这么几点: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的节奏过于死板、中国的摇滚音乐人停留在模仿阶段。

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在旋律上表现优秀,而几乎无节奏可言,和声的表现也相当弱。同样是五声音阶,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布鲁斯却为什么发展进而成为现代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的基础?我觉得不是王晓峰所说的中国音乐先天不足,而在于后天传承。在中国,音乐的传承靠什么?口口相传,师徒单线联系。中国音乐在理论性的归纳少得可怜,完全靠感性和经验的东西描述,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自然难以传承下去,更难以和西方的音乐精粹融合。那为什么中国音乐是这样的呢?很简单。因为音乐在中国地位低下,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匠人多而艺人少,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以提高到理论层次。历史上从业人员素质比较高的,也就是宋代,词的兴起,大量的文人诗人参与到词曲创作中,繁荣了当时的流行音乐文化。词,讲究韵律,平平仄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明清以后,思想桎梏愈严,音乐也就难以发展。

崔健给了中国摇滚一个非常完美的开场。他有很多作品以中国五声音阶结合西方布鲁斯的节奏,同时歌词把现实和诗意结合的非常完美。他的很多作品节奏上都体现了一种西方进行曲向前走的行进感,仔细琢磨旋律却又让人感受到北方民歌风味。

崔健之后,再无崔健。

很多人问我左小谢天笑为代表的地下摇滚,我只能说,摇滚是一种精神,精神在哪里?他们的作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核吗?靠音乐上单调的重口味来刺激感官,加上包装和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哗众取宠,他们的作品,配得上音乐这个词吗?他们以粗暴的形式,绕开对音乐内涵的诠释,选择了最简单的形式主义,因为他们的人本身就缺乏内涵。所以,他们只能抄袭、模仿,别无出路。

而中国摇滚乐迷本身的音乐素养不能算高,又对中国摇滚像对中国足球一样太过宽容,总觉得有人还在摇滚,就是好的,就值得支持。他们的宽容更加放纵了这些伪摇,让他们内心深处原谅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骄傲自大。是呀,既然这种形式主义的摇滚就足以让乐迷支持呐喊,那又何必费劲呢?就这样砸砸琴,吼吼黑嗓,蹦一串重金属音符就够了啊。

只有把这些人鄙视到底,扔进垃圾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就是垃圾,他们才能正视自己,否则,中国摇滚就被这些垃圾整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堆。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4:52:07 +0800 CST  
其实八卦这回事,咱们老百姓喜欢,所谓的上流社会更喜欢,他们的品味未必就比咱们高到哪里去。娱乐圈被人八卦的同时,自己也在传播着八卦。
那个唱爱情鸟的林依轮,就是个八卦爱好者,没事也上天涯泡着。他自己也混迹多个圈子,掌握的信息量的确很大。林依轮号称美食爱好者,就靠这个硬是打出一圈人脉。曾梵志,任小勇,张朝阳,赵珩这样的人物,美术圈大腕、it风云人物、财富新贵、前朝遗老,这么复杂的各式人等,都肯出席入座,只为了尝尝他亲手制作的卤大肠。就连公认的最难请的尹朝阳,轻易不出关,都能被他请到。我服气。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6:04:21 +0800 CST  
林依轮做菜,用的水都特别讲究,是专门从某地拉过来的你信不?林家房子五百平方,贵吧?不抵他家墙上挂的画贵。门厅里挂的是周春芽的,客厅挂的叶永清,楼上挂的他媳妇的肖像画,是刘野画的。曾梵志和岳敏君的画,在书房。周铁海的代表作,一度也挂在他家客厅,后来觉得招摇,收了起来。他太太原是选美出身,在家闲着说了句想学古琴,北京最好的古琴名家上门去教,他太太那架古琴,放名家也得供那舍不得弹。
楼主 清海樊  发布于 2013-03-27 16:35:59 +0800 CST  

楼主:清海樊

字数:38353

发表时间:2013-03-11 18: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7 05:19:20 +0800 CST

评论数:131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