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身边三十年未破的悬案

说说电影里的案子吧。之前很多层主也说了韩国的《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英国的《恶魔杰克》、美国的《黑色大丽花》、日本那个很出名的“黄片”等等吧。今天说说国产片。
如果从1895年的《定军山》算起来,国产电影反应案件的其实也不少:《火烧红莲寺》、《粉红骷髅》、还有解放前很有名的、据说吓死人的《夜半歌声》。49年建国以后,主要是反特题材,这些电影一般都是以案件为引子抓出后台老板:《国庆十点钟》、《徐秋影案件》、《秘密图纸》、《虎胆英雄》。文革直接跳过。从79年开始,虽然现在的电影票房突破百亿,但是,这些年电影在题材上是不能和80年代相比的,那时电影票房压力不大,主要还是考虑社会影响。现在在影院已经见不到的题材在当时还是很流行和受欢迎的。比如儿童题材《四个小伙伴》、《泉水叮咚》、《苗苗》、《红衣少女》;农村题材《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布谷催春》、《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工人题材《街上流行红裙子》、《快乐的单身汉》;城市题材的《黄山来的姑娘》、《锅碗瓢盆交响曲》、《小小得月楼》、《人到中年》;戏曲题材的《五女拜寿》;体育题材的《沙鸥》、《潜网》;还有盗墓题材的《东陵大盗》、《夜盗珍妃墓》;文革题材《巴山夜雨》、《泪痕》、《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军事题材《高上下的花环》;革命题材《刑场上的婚礼》、《七月流火》;历史题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武侠题材<少林寺》、《木棉袈裟》、《金钟铁布衫》、还有少林系列;当然还有就是要说的探案题材的。
探案题材在80-90年代主要分为几类,这些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应。
第一类是反应文革的,内容一般是一桩凶杀案牵出文革中的冤案《405谋杀案》、《戴手铐的旅客》、《R4之谜》;当时改革开放,沿海地区走私较多,所以反应文物走私的《港城追古扇》、《智截玉香笼》、《甲骨文之谜》、《古玩店的阴影》;另一类是反应社会问题《午夜两点》、《梅山奇案》。
先说《405谋杀案》,这电影开头就把人吓得不轻。影片开始:夜晚,女子一人骑车穿行在上海的里弄间。到了楼下锁车时抬头看见自己的未婚夫倚在窗前。女的上楼开门,男的没有动,女的就以为男的是因为自己晚归生气。一边道歉一边走过去,把手搭在未婚夫肩膀,这一搭不要紧,男的瞬间直挺挺的倒在地上,瞪着两只大眼睛,人已经死了。女的惊恐万分,双手放在耳边,长大嘴巴。瞪大眼睛,尖叫起来。那时的电影拍摄很喜欢给大特写,而且是没有一个延缓,直接镜头推上去,冷不丁没点思想准备心脏都要停了。
《午夜两点》是顶着恐怖片的头衔,但是电影的最大的梗我一直觉得是学习了好莱坞的影片《蝙蝠》。都是屋里的座钟藏着秘密,不同的是一个是午夜12点,一个是午夜两点而已。这部电影网上还能走到,1987年上映的,有兴趣,胆子大的可以看看。
《梅山奇案》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只不过做了改动。把犯罪分子改成了公安局长的儿子,影片的最后,公安局长亲手抓自己的儿子,两个人在片中对打,虽然精彩,但也被当时看电影的人吐槽了很久。
那些年的探案电影也是对社会的一种现实反应。改革浪潮袭来,很多人也渐渐迷失了自己。社会的变革带给小人物的不仅仅是机会,也是灾难。看自己如何把握了。但是,那时的电影也是有局限,反思有,但深度不够;而且当时的创作者还很少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类似于现在的《烈日灼心》,探讨的不仅仅是案件本身,也是对人性深刻的剖析,试图让人们理解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重点不是烈日,而是一个”灼“字。
其实,很多死刑犯去刑场的路上会有一个研究犯罪心理的人陪同。聊聊天。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有的人会说些真心话,再不说,就没机会了。也可以看清这些罪大恶极之人的内心。这对于以后的破案是有帮助的。虽然凶手你看不见,但其实你们一直在彼此较量。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在说上辈子的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总是让人平生了许多感慨,谢谢楼里大家的鼓励。楼主也是为了不辜负大家,每天都在努力一铲子一铲子的挖掘记忆深处的东西,有好的故事一定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4 11:52:12 +0800 CST  
看见层主说天津大学女研究生失踪的案子,想起来一件事情。
2000年左右吧,天津师范大学有个女研究生,新入校的。当时正好是十一放假。这个女的有个男朋友,两个人相约去爬华山还是黄山我记不住了。爬山的过程中,这个女的是换衣服还是嫌热要脱外套,结果不小心人就掉下山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了。
关键是,这个女的交男朋友、出去玩,完全没有告诉父母。她的父母一直以为她十一不回家是在学校学习呢。所以,得到消息完全不相信,后来相信了,开始怀疑那个男的,是不是他推下去的。事发突然,没有目击证人。
后来,男的单位人证明这个男的人品很好,不是那样的人,但女方父母还是不认可,坚持认为是男的干的,但是也没证据。最后好像男的还是赔偿了女方父母,不过这么优秀的女儿没了,钱有什么用呢?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4 14:59:37 +0800 CST  
楼主老家是北京的,后来辗转离开了。
之前那个亲戚的父亲是北平地下党。还有一个亲戚是稀里糊涂的卷入一桩北平情报案中。
那个亲戚小时候爬树,结果摔下来,把脚给摔坏了,家里也没钱治,结果成了瘸子。成年以后由于有残疾,工作一直不好找。
21岁那年,胡同里有个老板。大家都叫他张老板,在东四开了一家车行。解放前有钱人也喜欢玩车,不过这个车是自行车。汽车也有,但就当时北平城里的的路况,多好的车也没用。张老板的生意做得不错,他的客户里还包括梅兰芳的公子,顺便说一句,我外公当年看过一次梅兰芳的戏,就是人家张老板给的戏票,也不是白给的,帮了人家忙。但是我外公回来那叫一个激动,见人就说梅老板的戏有多好,还感叹自己家里是没有家谱,要不然一定得写到家谱上:某年某月看了梅兰芳的戏。
张老板后来又接手了一个生意,是做补习夜校的。缺个管理的人。工作内容类此于现在的前台。就是有人来咨询,给人介绍一个课程内容;有人报名,就收钱,然后给人写个听课证;晚上上课点个名;没事扫扫院子;冬天给教室炉子添煤;给上课的人烧水,亲戚也是小学毕业,这些工作干起来没问题。张老板也愿意找个可靠的人,毕竟涉及收钱的问题。大家街里街坊的住着,知根知底,所以也同意了。
亲戚就正式上班。这个补习学校是个安静的小四合院,有四位教师是长期聘用的,都是河北人,平时住在学校。其实,这几位都是地下党成员,这个补习学校就是他们的一个联络站,只不过接手生意的张老板和我这个亲戚都不知道。
工作也就半年多,某一天中午,亲戚正在院子里和一个老师聊天。门口忽然传来汽车声音,一会儿进来一群人,有警察、也有穿着中山装的人,把这个小院子里的人全抓走了。亲戚是个老实人,没见过这阵仗,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后来是他自己回忆,说进的也不是警察局,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他和那些老师分开,自己一个人在一间办公室里,陈设很简单。过了也不知道多久,进来一个男的。穿着中山装。这个男的自己拉过来一把椅子,坐在亲戚的对面。亲戚看清楚这个人的长相,是个圆脸,没什么显著的特征,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眼睛,虽然说话很和蔼,但眼神却很严厉,似乎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被他看穿真相。
其实也没问什么,更像是聊天。比如什么时间来的学校、做哪些工作、对这些老师印象如何、平时来上课的是些什么人等等吧。也不觉得这些问题能问出什么。也就谈了20分钟吧,那个人就走了,又过了一会,来了一个年轻人,给我亲戚做了一份口供,签字画押,然后,亲戚就回家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张老板,结果张老板也被带走了。过了有一个星期,张老板回来了。和亲戚迅速放出来不同,张老板是花了不少钱才出来的。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我亲戚就是找他要钱他也没有。
张老板跟我亲戚说,因为花了钱,也知道点小道消息。这个补习学校是个情报中转站。来上课的人中有情报员把情报送过来,然后再由他们把情报转送出去。一直以来很安全。后来是一个情报员出事了,只是供出这个补习学校,但具体是谁没说。国民党的情报系统就安排了一个情报人员假扮来补习的社会人员,跟这些人接触。
这个情报人员很精明。在和老师聊天的过程中,说自己在电话局工作。工作内容也是他含含糊糊的说,但对方可以猜测到他能接触到一些重要信息。表现出的不过是个不满于社会不公的小职员,有点才华但是没背景,备受上司的盘剥。对于目前国共谈判的一些小市民的想法,但总体还是偏向共产党的。这四位教师都是地下党,其中一个人想发展他,于是跟小组负责人汇报,组织上还调查了这个人的情况,和他说的一样。于是就向他透露了一些要求,希望这个人能好好表现。最初这个人给的信息也绝对是真的。赢得信任以后,陆续接到了一些其他任务,也完成了。当然,作为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这才有了补习学校所有人的被捕。
最后,那四位老师结果如何,亲戚也不知道。张老板退了学生学费,房子也就闲着了。也没心情再干了。至于抓他们的是军统还是中统就不得而知了。后来,这个亲戚解放以后进了工厂,还是很感谢共产党的。象他这样的残疾人是不好找到工作的。不过,想起那四位不知下落的教师,心里有些难过,但是,他也不敢去打听这件事。
亲戚后来看电视上那些国民党打人逼供,就说有些假。真正逼供是对方知道你是谁,你手里有东西,逼供不过是催你快点交出来。象我亲戚这样的,一看就知道你真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也不费力气。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彼此看一眼心里就有数了,你和路人还是不一样的。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5 15:35:57 +0800 CST  
说个悬案,是个政治悬案。一说到政治就有点心慌慌。不过是国民党那边的。
之前说过有个亲戚稀里糊涂卷进了一桩北平情报案中。他有个妹妹,名字很好听:平和。意思也是一生平安祥和之意吧。可惜,事与愿违。
这个妹妹书念得很好,家里不是没钱吗,当时北平有个师范学校,不要学费,还管吃,发一年四季的衣服,想要考进去竞争很激烈,大概80人里录取1个。结果这个妹妹就考上了。毕业以后在小学教书,业余时间还做一些辅导的工作。当时收入是不低的。不过,这个妹妹经济上很独立,在挑选男朋友方面也很挑剔,一来二去就到了27岁。这个年纪现在都勉强划为剩女了,更何况是在40年代的北平。
后来,给一个民主人士的孩子辅导功课,女主人给她介绍了一个人,当时那男的52岁了。妹妹一听就不同意,但是女主人还是很坚持双方见一面。见面以后,这个男的给平和的印象非常好。男的姓崔,年轻时在京师武备学堂上学,打过仗,打过日本人,北洋政府时期曾经在政府任职,不过现在还是赋闲在家。但是这个人家里很有钱,是内蒙的一个大地主,家里有1万倾地,3000棵树等等。老崔酷爱摄影,有很高级的一套摄影器材。带着平和在北平逛公园、拍照,而且人很浪漫,有时约会,还故意躲在树后面和平和玩”捉迷藏“。现在的话讲:把妹的技术一流。
一方面是年龄的压力、一方面也是老崔很吸引人、当然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最后嫁给老崔了。当时结婚典礼很隆重,但是有邻居去了以后,别人问如何呀,那人说:”金钱万能,金钱万恶。“
当时,这个老崔出钱在北平香山办了一所慈幼院,专门接收战争期间的孤儿。平和就辞去小学老师的职务,在慈幼院帮忙,也教大一点孩子识字。老崔虽然是赋闲在家,但是当时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是他的学生,偶尔还会来找他。据说当年傅作义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情况危急,是老崔骑着自行车带他跑出来,救了他一命。48年,傅作义突然找到老崔,给了他一份委任状,是蒋介石亲自签署的,任命老崔为察哈尔地区(就是现在内蒙)什么救国军总司令,让老崔去内蒙。
老崔到了内蒙确实拉起一支队伍,但是,乌合之众,没几天就全军覆没了。他这个总司令就被押到北京了。当时平和的哥哥去看他,他倒是很轻松,因为当时共产党有政策,好像营以上的军官都不杀。所以还让给他带点冬天的衣服来。当时是快秋天了。并且告诉家人去找一趟傅作义,家里人去了,但人没见着。只是秘书出来了解了一下情况而已。本来还是比较放心的,结果,某一天,平和的哥哥在茶楼和几个人闲话,忽然街上一阵沸腾,站起来一看,原来是枪毙反动派的囚车经过,因为在高处,哥哥一眼就看见老崔了。当时眼前一黑,人就晕过去了。旁边的人不知情,又是灌水、又是扇扇子,醒过来也不敢说原因,就随口说自己中暑了。
第二天,报纸头版枪毙反动派名单,老崔赫然在列。结果平和也算是反属,发配内蒙了。当时状况很艰难,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她占了四个。但是,这个女人很顽强,熬了过来,活到101岁才驾鹤西游。以前当小学老师是教英文的,所以英文说的不错,会弹钢琴、会跳舞,画画也很好,每每说起她,家里人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至于悬案,是那份蒋介石亲自签署的委任状,后来说是假的。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傅作义想和平解放北平,但是身为他的老师的老崔反对,所以他就伪造了一份总裁手谕,把老崔远远打发了。但是这个说法站不住脚,老崔是他的老师,但不过是一个富贵闲人,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阻挠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第二个说法是傅作义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不太甘心失败,于是伪造了手谕让老崔回内蒙召集人,内蒙是傅作义起家的地方,只能说,这两个人都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后来失败以后,傅作义即使想救自己的老师,但怕怀疑到自己,为了撇清干系,只能挥泪斩马谡了。据说,只是据说,毛泽东曾经拿着名单给他看,只要他圈上的人都不会杀,但他并没有圈老崔的名字。
至于那份手谕,老崔的后人去台湾旅游的时候还去了一趟国民党党部询问了一下,但是人家说战争期间很多文件遗失了,无法查到。手谕的真假也就湮没在如烟的往事中了。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6 15:07:28 +0800 CST  
明天就是除夕了,大家平安、健康、团聚。拜年,拜年。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6 15:10:01 +0800 CST  
说两个医案,我一直觉得医生和警察这两个职业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医生是从身体上救人,警察是从思想上救人;医生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病情,警察通过证据抽丝剥茧,抓到元凶。
清朝有个名医叶天士,看过他的医案,里面两个故事颇为典型。
第一个,一个新婚的男子突然浑身肿胀,连眼睛都无法睁开。家里人请了叶天士。把过脉发现脉象平稳,不像是有什么重病,但是因为肿胀,无法进食,很是痛苦。这时,家里的仆人端来一些点心招待叶天士。哪个病人用手扒开自己眼睛看着点心,叶天士想着这个人必定是饿了。人感觉到饿说明没什么大病,但是他的肿胀又很厉害,一时间找不出原因。于是便和一旁的仆人闲聊,得知为了结婚特意将房屋翻建,又重新装修一边。叶天士忽然明白了,让仆人把男子搬到别处,没几天男的病就好了。原来是对房屋里的油漆过敏。
第二个是个很让人唏嘘的医案。
有个寡妇,守寡快40年了。一直恪守妇道,当地为此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就在贞节牌坊落成几天前,这个女的忽然拿把剪刀,见人就说要杀人。请的大夫都说这个寡妇是失心疯,开的药也大多都是安神静心的。喝完药睡下还好,可以一旦醒了还是拿着剪刀要杀人。于是有又请来了叶天士。
把过脉,看过其他大夫的药方,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叶天士就让他的弟子继续把脉。自己在妇人居住的地方随意走走。这是一个安静的院落,看得出女主人非常勤快且爱干净。院子里有几株桃树,此时正是春天,桃花开的灿烂。从女主人卧室看过来,很是好看。
叶天士喊过人,说马上把这几株桃树的桃花全部摘下来,洗干净煮水给妇人喝了。说来奇怪,那妇人喝了桃花水,病立刻好了。
弟子不太明白,桃花虽有安神的作用,但药效远没有之前的大夫开的药有用。叶天士告诉弟子,其实妇人并没有病,那桃花水治的是心病。女子守寡40年,本来心已死,偏这时要给她立贞节牌坊,40年的辛苦也只有她自己知晓,春日,满树桃花开得灿烂,触景生情,难免不能自己,种种心境交织一起,才成了这个样子。所以,把桃花全部拔光,醒来看到枯枝败叶,原来还是和自己一样,心如枯井,这病也就好了。所以,看病不仅是病人的脉象、居住环境、个人经历、心情,影响医生判断的因素太多,必须要谨慎而为。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7 11:19:40 +0800 CST  
既然时光留不住,还是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家新年快乐。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7 16:36:56 +0800 CST  
楼主平时11点才睡的人,昨天看春晚,结果不到九点竟然睡着了。
春晚已经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过年,就不说案子了。说说日本的侦探文学吧
从江户川乱步,日本的推理小说一直有着大批的读者。其实,推理小说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各各阶层的状况,对于了解日本这个让我们很纠结的国家也有一定的作用。
看了这么多作品,有两个故事印象很深。
我们在探讨一个成年人的性格时,通常会追朔到他的童年时期。第一个故事,是个已婚男子,偶然遇到自己的小学同学。这个女同学丈夫去世了,带着一个7、8岁的男孩,日子过得很拮据。一开始是同情,男的偶尔会帮这个女同学,日子长了,两个人就发展成了情人关系。女的那个孩子似乎不太喜欢这个男的,对他冷冷的。即使他也会给他买些好吃的。慢慢的,这个男的就觉得这孩子对自己不仅仅是冷淡,甚至有仇意。某一天和女的亲热完毕正小睡片刻,突然被人掐住喉咙,睁开眼一看是那个男孩,但是毕竟一个孩子。力气终究不如成人,最后男子把孩子摁住,开始死命掐住孩子。这时,女的从外面进来,见此情景狠命把男的推开,救下自己孩子。
到了警察局,男的说是孩子要害死自己,但是他的脖子上没有任何伤痕,倒是孩子被他掐得进了医院,所幸无大碍。但是,这个男的坚持说男孩要杀死自己。警察就说:“他只有八岁,你想得多了。”男的突然失控了:“八岁怎么了,我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虽然我的大伯很疼爱我,但是,不能代替我的父亲。一天深夜,我醒来找母亲,结果看见我大伯在母亲房里,母亲就那样哭,大伯搂着母亲在安慰他。”第二天,大伯带着他去海边的散步,结果只有他自己回来了,大伯失足跌落海里了。人们都在安慰这个吓坏了的孩子,但没人知道,是这个不到8岁的男孩趁着大伯不注意,把他从悬崖边推下去了。最后,男的对警察说:“不要小瞧了8岁的男孩,他会杀死要抢走母亲的任何人。”
第二个故事:东京某家旅馆房间里发现了一具裸体女尸。根据身边证件,女尸已经52岁了,不是东京本地人。生前发生过性关系。女尸的床上和身上都有金色毛发。但是,女尸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尸检结论是自杀,本来可以结案了,但是那个警察出于好奇还是调查了,结果却让人很唏嘘。
这个女的17岁时,二战爆发。女的初恋情人19岁去了战场,结果再也没回来。女的曾经发誓不嫁人,但是最后还是敌不过父母,嫁给了一个不爱的人,一晃很多年过去了,丈夫和他离了婚,她自己独自一人生活,这次来东京是旅行。在她的遗物中有一张戏票,是反映战争期间恋人生离死别的话剧。根据旅馆目击证人的口供,最终找到了金色毛发的来源。
独自一人来东京旅行的女子,看完了戏,回想起了自己初恋情人,一直没能回来的爱人。于是,一个人在旅馆的酒吧喝了不少酒,就在坐着电梯回到所在楼层的时候,远远看见楼道的尽头有个穿着军装的男的身影出现了,是自己的爱人回来了吧,于是,带着醉意冲着那个人招手。两个人一同进了房间,酒醒了,女的看见地上的军装正在被一个金色头发的男人一件件穿上,女的看着男的穿好衣服开门出去了。她的包里有瓶安眠药,一直放在包里。似乎心愿已了,等到了与爱人的重聚,于是自杀了。
这个似乎是由“中老年妇女约炮事件”引发的自杀。但是,战争对于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普通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很多日本的推理小说也反映了战后的“战争后遗症”,很多人都知道的《人证》,大概是最出名的。我们对于战争的反思作品,好的作品并不多。那些抗日神剧都是深的阿Q真传。自己意淫很多遍,壮怀激烈的战争最后演变成了插科打诨。
10年前,央视海外剧场播过美国电视剧《兄弟连》,这部作品无论是制作、表演、配乐、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探讨,是绝对的精品。很奇怪这么好的作品当时收视率会那么低。
电影《人证》中关键的线索是注明诗人西条八十的《草帽》。影片结尾,那顶草帽在群山间飘荡,配上苍凉的音乐:
妈妈,我的那顶草帽怎么样了?
在那夏日从锥冰去雾积的路上,
落在溪谷里的那顶草帽!
妈妈,我爱那草帽!
可是,一阵清风将它吹走,
那世界,我是多么懊恼!
妈妈,那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卖药的,
藏青的绑腿加上手背套,
他花了多大的劲,想帮我捡,
可还是没捡到。
那可是个深谷,草又长得和我一样高。
妈妈,那顶帽子真的怎么样了?
那时盛开在路旁的野百合花,早就枯萎凋零了吧,
在那秋天灰雾朦胧的山岗上,
也许蟋蟀每晚都在那帽子底下歌唱吧。
妈妈,此刻的溪谷想必也像今晚这里一样,
在静静地下雪,越积越厚。
那有着光泽的意大利草帽背面,
积雪仿佛要将我写在上面的RS字母埋掉,
静静地、悄悄地埋掉。。。。。。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8 11:34:48 +0800 CST  
影视剧中的悬疑剧大部分会用到“精神病”这个梗。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小李子的《禁闭岛》,几乎想到的悬疑、恐怖都和精神病相关。精神类疾病成因比较复杂,作为影视剧在探讨人性和制造气氛上提供的创作空间也很大。有些电影最后告诉你真相,有些最后还是留个悬念给你,自己猜。
看过一部美国电影,不是很出名。据说是根据真事改编的。剧情在真是案件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
美国一个小镇上,妻子是全职太太,照顾刚刚几个月大的孩子。丈夫是镇上的巡警。这对夫妻家中的房子比较富裕,太太就贴了招租广告。过了几天,来了一个男的,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自称是一位画家,来此地创作绘画。男的和女主人谈好房租住了进来。
平时,丈夫工作很忙。女的除了照顾孩子似乎对新来的房客很感兴趣。偶尔做点点心或咖啡端过去。和画家的短暂聊天很享受。但是,自从画家来了以后,小镇上接连发生几起杀人案,被杀者都是年轻女性,被一种很锋利的锐器割喉。而那位画家时常晚上很神秘的出门,又悄无声息的回来。女子出于对画家的好奇很关注他,所以对自己做巡警的丈夫说,画家有些古怪,可以调查一下。但是,丈夫对她的话充耳不闻。
小镇上还是会发生年轻女子被杀的事情。警方也在一直尽力侦破。根据死亡现场的种种证据最后在一次凶手行凶的时候被逮个正着。凶手就是巡警的太太。
他的太太几年前在生孩子的时候遭遇难产,结果孩子死了,并且被摘除了子宫。女的接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失常了。所以,家里需要照顾的孩子、风度翩翩的画家都是女子自己想像出来的,由于嫉妒那些年轻的女性,女的会在丈夫值班不在家的夜里出门用一把锋利的尖刀杀死那些街上的年轻女性。
事情到这也就算水落石出了。但是影片的结尾:另一位女性打开门,那个帅气的画家又出现了,很礼貌的说:“夫人,我听说这有房子出租,可以看看吗?”画家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呢?
另外一部美国电影虽然顶着悬疑片,但是这部片子本身是个很温情的电影。过年之际,说来也颇合时宜。
男主人公是个妇产科医生,自己有个小诊所。某一天即将有暴风雪到来,他的妻子却要生产了,为了安全起见,大夫还是开车和妻子一同来了自己的那家诊所。诊所里面有一个值班的护士。妻子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先是很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儿子,过了没多久又生下一个女儿,就在女儿刚刚生出来,妻子听见孩子的哭声就累的晕了过去。
然而,生下的这两个孩子男孩很健康,女孩确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丈夫的妹妹就是个唐氏患者,活到十几岁时去世了。丈夫认为自己的妻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决定瞒着她。于是让护士把这个女儿送到福利机构,自己告诉妻子孩子生下来死了。
护士一直暗恋这位医生,对于他的这个决定惊讶不已,但还是开车去了。但是看待那家福利机构的环境,实在不忍心把刚出生的孩子放在那里,抱回自己家里。第二天,安慰了伤心欲绝的妻子,丈夫来到护士家里,看到并没有把女儿送走,对护士大怒,结果护士带着这个大夫的孩子搬走了,离开了诊所,离开了这座城市。
妻子还是很难过,尤其是看到儿子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个失去的女儿。她很想和丈夫再生个孩子,但是医生却害怕又会生出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对妻子刻意保持距离。在儿子上大学时,两个人终于离婚了。离婚不久,男的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妻子和儿子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酷爱摄影的父亲拍摄了很多女孩的照片。妻子就和儿子解释,他原来有个双胞胎的妹妹,可惜出生不久就去世了,虽然父亲不说,但看到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女孩就会拍下来,想着自己的女儿如果还在也会这样大了。
收拾到最后,有一个带锁的小箱子,母子俩个费了半天劲将箱子打开,里面还是照片。不过这些照片是一个女孩不同成长时期的样子,而且这个女孩一看就是个唐氏综合症患者。箱子的最底下是 ,信的内容很剪短,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女孩既然医生不愿意面对,她带着孩子生活,每一年会给医生寄一张女孩的照片。最后落款是护士的名字。
母亲是认识这个护士的,瞬间她明白了,自己当年生下的女儿并没有死。丈夫骗了自己20年。一下子她就愤怒了,把医生的拍的照片撕得粉粉碎。儿子安慰母亲说,这是父亲对她的保护。但是,这位母亲说:“你父亲认为我很脆弱,接受不了女儿是个残疾人的事实,那是他的想法。问过我吗?母亲是最勇敢的,20年,我不知道这个女儿的存在,和她分开了20年。”
母亲通过信件上的地址和护士联系上了,她的女儿虽然是个唐氏患者,但由于照顾得很好,也在学校上学,还交了男朋友。护士对女儿说,明天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夫人来看你,她也是位母亲。我希望到时你可以称呼她:妈妈。那天正好是母亲节,女儿手捧一束鲜花迎接母亲和哥哥的到来:“今天是母亲节,节日快乐,妈妈。”电影的名字《不存在的女儿》。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8 20:50:08 +0800 CST  
前几年,买过一本《清末民初侦探小说》,但是一直没看完,主要是这些文章都是文言文加白话文,看的很费劲。不过,每篇文章都不是很长,有些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说一个《钉尸案》。案件也是说明为官者的观察仔细且锲而不舍。
有位梁姓官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吧。微服出门去拜访上司。偶遇一名全身缟素的女子,一看就是丈夫去世的新寡。也没在意。偏巧此时起了一阵风,把那位女子的长裙吹起,露出里面红色的裤子。这位知县就有些讶异了,于是悄悄尾随了一段,看见妇人到一新坟前祭奠,但是虽然哭,但哭之不哀。
官员回府以后派人去打听,了解那女子丈夫无病而亡。所谓民不告官不究,但是,这位官员还是坚持要彻查此案。妇人说自己的丈夫暴病身亡,于是开棺验尸。消息一出,十里八乡的人全赶来看热闹,万人空巷,观者塞途。可是开棺以后,死者身上没有伤痕,书中的原话就是:“死者奕奕有生气,微特全身未腐,且亦体无伤。”一时舆论哗然。县长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他转变的调查方向,亲自乔装他服,四处侦访。
有天,投宿一户农家,见到了这家的儿子。那儿子也知道这桩公案,很为县官大人抱不平。两个人谈的很投机,县官见此人谈吐不俗,言语间似有隐情,转天出门之前提出要义结金兰,结拜过后说,昨天那件案子你似乎知情,却欲言又止?男子还是很犹豫,县官装作生气的样子转身要走,男的最后说:“此事关系甚巨,敢为一一剖之,然请守秘密。”
原来这个人是个贼,只偷富人(当然穷人也没的可偷)。某天,准备去偷一户人家,结果走错路进了邻居家,只得藏在角落,准备伺机而动。这时,看见这户人家一男一女一边饮酒一边亲热,没一会,门外有推门的声音,女的赶紧收拾酒具,再看男的已经没了踪影。进来一个有些喝醉的男子,女的口称相公,相公进房便倒在床上睡去,这时,刚才没影的奸夫进来,手里拿着一枚长钉,猛向睡去男子发际中插入,男子辗地大号,不久即声浪寂静。这个小偷本来在县官验尸的时候就想在现场揭发,但碍于自己做贼的身份,投鼠忌器。
县官得知此情况,二次开棺验尸。果然于死者发际之内,检出巨钉一枚,长可六寸许。至此,奸夫淫妇不得不认罪。县官因为此事,名声大震,获得提拔。他找到那个结拜的小偷,许以钱财作为酬谢。
这是发表在1915年9月《小说月报》第八期的文章。
用现在的角度看,这个案子始于被风吹乱的衣裙。进而发现疑点,有目击证人,有凶器,但是这个证人本身是个小偷,他的证词是否可信,其次,长钉上是否有指纹,如果有也是奸夫的指纹,与那女子无关。女子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撇干净。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09 10:02:03 +0800 CST  
说一个我同学单位的案件。
我同学大学毕业以后托关系进了一家大型国企。不过,总厂进不去,最后分到分厂的财务科,刚进去做出纳。
分厂财务科一共六个人,两个出纳在外屋,里屋是四个会计。保险柜是总厂淘汰下来给他们的,据说是前苏联生产的,快一人高。两个出纳两把钥匙,缺一把都打不开。不过,科长手里还有备用钥匙。
财务科有防盗门,但是没有防盗窗。他们这座办公楼年代很久远了,正准备全面装修。到时候自然也就捎带手的装上了。这些年没有防盗窗也没出过任何事,可是,就在准备装修的时候,出事了。
我同学是案发现场的第一个目击者。那天她到单位很早,打开防盗门、开了办公室的门,一推门突然发现办公室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好像少点什么东西。他们办公室一进门是一个和银行柜台一样的长桌子,她发愣的这工夫,同事也到了,一进门脱口而出一句话:“保险柜呢?”
我同学这才反映过来,保险柜不见了。两个人再往里走,发现那个快一人高的保险柜静静的躺在地上,已经大门敞开。里面的东西,除了钱没了,剩下的都在。再看办公桌,全都被撬了。只不过全都被前面的挡柜遮住,一进门没看见。里屋的情况更糟,四个同事的柜子也都给撬开了。这时,别的科室的人听到同学的惊呼声也都赶来了,一看情况让两个人出来别破坏现场,这边立刻报警。
警方还是挺重视,来的人里包括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那时是9月,天气还是有点热,那个副局长一直手里拿把折扇,一边扇扇子,一边唉声叹气的,好像丢钱的是他。
现场勘察初步结果是窃贼从窗户进来的,那个窗户还是过去的插销,一撬就开,很容易。现场应该是3-4人,保险柜不是技术开锁,纯粹是用撬棍撬开的。当时,我同学听现场勘察的警察聊天说,那保险柜两个警察想抬起一个角,愣是没抬动。现场办工卓上的台历上有个如何撬的示意图,估计是贼现场画的。
勘察完现场,让大家进屋统计损失。其实,单位的损失不大,也没发工资,也没报销,丢的就是一些备用金,都算在一起也就不到8000块。但是,这个保险柜里有分厂领导小金库的3万块现金,但是不敢说,因为总厂也来人了,所以,报损失就只能按8000报。个人损失最大的是他们一个会计,这女的把家里的金货全放单位,认为单位比家里安全,这下全让贼拿走了。
公安局好像不太相信这么大的单位才丢几千块,一直说:“损失这个钱数可想好了再说,一旦我们抓到窃贼和你们的数不一样,那就麻烦了啊!”但是,分厂小金库总厂虽然知道,但具体钱数是不知道的,一旦说了,那眼前的麻烦就更大了。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0 15:10:26 +0800 CST  
这件案子最倒霉的是那天晚上值班的人。值班室在一楼,值班的人当天晚上没在。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因为单位有巡逻的人,所以值班就是个形式,晚上和巡逻队打个招呼就可以回家了。不出事没事,这下出了事,公安局把这个人先拘留了。
警察都走了,财务的人进来收拾屋子。这一收拾不要紧,在屋子那个大挡柜里面扫出一个塑料兜,里面是2万块钱。之前单位小金库有三万块,这钱是分成了2份,一个大信封里是1万,塑料兜里是2万。怎么也没想到这2万块竟然没丢。
这件事情让人匪夷所思。保险柜是被放倒了以后撬开的,这2万块无论如何也不会跑到柜子底下。后来大家分析,可能是其中某个贼想独吞这2万块,趁人不注意,扔到柜子下面,但是后来某些原因没机会拿出来,抱憾而逃了。分厂的领导很高兴,从这小金库里给财务每个人发了500块钱作为压惊费。
这个案子大概1年以后破案。线索是那个会计丢的金货,被某个贼送给了他一个相好的,那个小姐觉得款式太老,就找到打首饰的金店想熔了,重新换个样子。警方已经打过招呼,人家举报了。
后来,警方抓到了主犯,带着他来单位指认现场。那天单位休息,办公室主任接待的。后来说那个主犯还有好多案子,基本上是死刑了。人长得又瘦又小,钻窗户什么很灵巧。听警察说,这个人是技术开锁的,手艺是祖传的,他后来又自己琢磨如何技术开保险柜,但是同学那个单位的保险柜是他遇到的最难的,实在不行,最后来硬的了。他后来被抓到在审讯时还说,那次作案后,他一直琢磨怎么开那个保险柜的法子,警方告诉他那个保险柜是苏联生产的,他居然说:“这么说我是输给克格勃了,倒是不丢人。”警察说,这个人聪明,就是文化程度低,没走正路。这个主犯在警车里还说,他也没结婚,也没孩子,他们家祖传的这点手艺,到他这算是到头了。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0 19:44:16 +0800 CST  
@老虎不是猫007 2016-02-10 19:44:16
这件案子最倒霉的是那天晚上值班的人。值班室在一楼,值班的人当天晚上没在。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因为单位有巡逻的人,所以值班就是个形式,晚上和巡逻队打个招呼就可以回家了。不出事没事,这下出了事,公安局把这个人先拘留了。
警察都走了,财务的人进来收拾屋子。这一收拾不要紧,在屋子那个大挡柜里面扫出一个塑料兜,里面是2万块钱。之前单位小金库有三万块,这钱是分成了2份,一个大信封里是1万,塑料兜里是2万......
-----------------------------
@jaewon100 2016-02-10 20:18:08
“小金库”是领导自己的私钱?还是什么不当得利?不能报?
-----------------------------
小金库一般都是单位接的私活,或者通过某种手段变通得来的钱。虽然叫小金库,但有的单位小金库比单位合法收入还要高。管理小金库金额的多少,表明领导对你的信任度有多高。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1 09:25:56 +0800 CST  
说到春晚,我记不清楚是哪一年了,朝廷台的春晚曾经搞过一次身份证抽奖。就是在晚会的进行过程中抽身份证号,抽中的就是幸运观众。
晚会也如期抽出了10个身份证号,也就是10位幸运观众。主持人还对着电视屏幕前的幸运观众说了很对拜年话。按理说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有个地方的纸媒看到这10位里有自己省份的人,就想找他采访一下。结果査身份证号才发现,这个号码是空号,再一查另外9个,也都是空号。这下,舆论哗然。这不是拿大伙耍着玩吗!
朝廷台也很紧张,禁止所有人接受采访。过了几天,才出来说,是工作人员的失误。春晚结束后,大家都休息了,没有和这些身份证的观众联系,所以没有发现问题。最后决定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再进行一次抽奖,那年的元宵晚会,还把抽中的10位观众请到了晚会现场。在节目进行中,还特意让主持人介绍了这10 位观众。算是中国比较早的危机公关吧。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1 14:28:27 +0800 CST  
《今日说法》说过一个“案中案”。
事发地在深圳。有个人家中被盗,丢了一把古琴。但是,这把古琴并不值钱。可户主在装古琴的盒子里放了几个家里的存折。于是,一边到银行挂失,一边报警。
警方调查这起盗窃案,还是从二手市场着手。但没有线索。事情就这样搁浅了。过了一阵,失窃的户主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想找一个会古琴演奏的人教自己孩子。并且在网上还发布了古琴的照片。这个户主怎么看这把古琴象自己丟的那把,于是就主动应聘,去了那户人家,发现的确是自己被窃的。
户主将这个情况通知警方。警方通过物业了解这户人家:住的是高档小区,女主人是公司的高级白领,男主人就是公安局的。一看是本系统的,就打算询问一下男主人,可是在公安系统查了一遍也没有这个名字的。于是警方就上门拜访,问男主人古琴的来历,男的说是二手市场买的,但具体在哪一家说不清。鉴于男主人身份存疑,还是带到警局仔细询问。而这一问,牵出了案中案。
这个男的也不是公安局的,就是个无业游民。他当初遇到女主人时骗她说自己是公安局的。但是,结婚以后,他是没有收入的,于是就以盗窃为生。每次偷来的高级烟酒、手表、电子设备全都拿回家,然后跟媳妇说这是有人求他办事送的。就这样结婚9年,他媳妇一点没怀疑过。
网络征婚催生了一批诈骗犯。征婚的人里除了那些约炮的,占便宜的,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是真心希望找到一个喜欢的人踏实过日子。但是,奇怪的是那些上当受骗的男女为什么总是在网上碰不到一起呢?他们也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为什么最后总是上了骗子的当呢?是他们一恋爱就智商为零,还是骗子们的心理学学得太好了?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1 19:31:54 +0800 CST  
@八月里的某一天 2016-02-12 09:38:28
@老虎不是猫007 2016-02-11 19:31:54.867
《今日说法》说过一个“案中案”。
事发地在深圳。有个人家中被盗,丢了一把古琴。但是,这把古琴并不值钱。可户主在装古琴的盒子里放了几个家里的存折。于是,一边到银行挂失,一边报警。
警方调查这起盗窃案,还是从二手市场着手。但没有线索。事情就这样搁浅了。过了一阵,失窃的户主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想找一个会古琴演奏的人教自己孩子。并且在网上还发布了古......
-----------------------------
入戏太深,自己也出不来了。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2 09:59:46 +0800 CST  
过年的时候,有以前的老邻居来串门,闲聊聊出一桩旧案。以前在我们这座城市小范围的引发一些波澜,但是真的不知道案件主人公是她的亲戚。整理了一下,隐去一些真实的、不重要的线索,主要是说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
邻居家的妹夫八十年代初在国营的早点部卖早点。媳妇跟他是一个单位的。后来早点部也都倒闭了。但是,这个妹夫人很聪明,就找亲戚借了钱,自己开始经营、做早点。
卖早点要说发大财,那是不太可能。但比起上班挣死工资还是多不少的。而且,他的早点部位置好,挨着两所中学,就那些学生给他带来很是稳定的客源。也是辛苦经营吧,到了90年代末,不仅把原来的早点部翻修扩建,自己也买了房子。一般人看来很羡慕了。
2000年初,这个妹夫又接了给电视台什么晚会送盒饭的工作,他那个位置离电视台不远。我们城市电视台现在是搬到新址了,过去旧址是电视台一座楼、广播电台一座楼,但是,是在一个大院子里办公。妹夫和电视台的人混熟了,结果就承包了电视台的食堂。
这个妹夫别看书念得不多,但是在管理上还是很有一套的。没多久,电视台的食堂办的让领导们都赞不绝口,而且,连电台那边的人都跑到这个食堂买饭。也就是这个时候,妹夫认识了一个电台的女主播。这个女主播是主持戏曲类的节目,这个妹夫是个戏迷。虽然女主播人不认识,但是听声音就知道是她。
日子久了,开始传出妹夫和女主播的绯闻。妹夫的老婆当然也听说了,但是她不太相信。为什么呢?妹夫当时不到40岁,那个女主播比他大快10岁,都奔50的人了,谁会相信。后来,媳妇还半开玩笑的问过丈夫,那个丈夫很认真的跟自己媳妇说,自己承包单位食堂挣钱了,别人看着眼红,所以开始造谣;另外是那个女主播正在竞争一个领导岗位,也是竞争对手给她造谣。当然,妹夫也承认和女主播有联系,那不过是正常关系,自己是个戏迷,所以女主播有什么活动的戏票都会给他。最后,妹夫还说:“人家怎么会瞧上我?一个卖早点的。”他媳妇想想觉得老公说的也有道理,也就不再追问了,事情就过去了。
过了半年左右,那个女主播突然遇害身亡了。被人杀死在自己车里。公安局把妹夫给带走了。妹夫是重点怀疑对象。原因有三个:一是在女主播的手机里发现两个人大量互动的短信,而且内容表明两个人的关系不一般;二是女主播的这辆车购车款是从妹夫的银行卡上划账出去的;三是案发时间是晚上11点,妹夫没有不再现场的证明。
妹夫在公安局承认自己和女主播有不正当关系。但不承认杀人。这个女主播的丈夫外面也有情人,也不回家。女主播的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不过是顾着面子没离婚。两个人是因为喜欢戏曲聊得来,结果出轨了。但是,彼此心里都明白,谁都不会离婚的,说的不好听点,叫彼此需要;说的好听点,叫彼此取暖。他们之间没有利益纠葛,没必要杀人。公安局调查一遍,也缺少足够的证据指认妹夫,结果把他放了。但是,还是有嫌疑。
虽然暂时洗脱了杀人嫌疑,但出轨还是坐实了,媳妇跟他坚决离婚,他是有过错一方,最后分到了一套房子,和一个底商。其他的产业全归了媳妇和孩子。经营权给了媳妇。不过他还是有股份的。
案子一直没破,妹夫的嫌疑还是有。也有一些小道消息,但毕竟死去的不是什么年轻靓丽的女主播,传了一阵也就没人再提了。过了6、7年吧,在另外一个城市抓住一个抢劫犯,他自己交代在某年抢劫杀了一个女的。当时,夜里11点多,他一个人在外面闲逛,也是找机会。结果看见不远处有辆车停在那,车里开着灯,一个女的坐在驾驶位置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关键是车门没关,就那么开着。这个贼觉得机会来了,本来是想抢包,但那个女的突然大声呼救,深夜声音似乎传的格外远,贼有些慌了,拔出随身带的刀,一刀割喉。案子最终是破获了,总算是为这个妹夫洗刷了嫌疑。
不过,那个女主播就一个孩子,后来出国了。老公有没有再娶不知道。但是,这个妹夫却一直单身,也没工作。有股份、还有那个底商租出去也足够他生活。每天和公园的几个戏迷一起吹拉弹唱,倒也自在。只是,每年清明,只有他还去给那个女主播上坟祭奠。原来,家里的孩子想让妹夫和媳妇复婚,他媳妇就说,复婚可以,条件就是不许他去给那个女主播上坟,妹夫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但是他说,并不是自己心里有多放不下那个女的,那就是一个故去多年的老朋友。连给自己老朋友上坟的权利都没有,还是一个人过更自在。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2 10:55:01 +0800 CST  
以前看过一个案子,也是一个硫酸毁容案。这个案子特殊地方在于,罪犯是零口供,最后判决的死刑。
中国司法办案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重口供,轻证据。”所以这个案件也算是中国司法进程一个很重要的点。
案件本身不复杂。事发地点是四川的一个小城市。一个男的交了女朋友,女的是小学老师。交往了一段,女的觉得双方不太合适,提出分手,但男的不同意。出事那天,女的学校因为有活动,需要很早到。男的就在路边等着,还是想要继续交往,见男的还是不同意,就把准备好的硫酸全都泼在女的脸上,然后自己跑了。因为案发时间很早,所以没有目击者。
女的毁容了,但无性命之虞。这件案子,有被害人的口供,现场有装硫酸的容器,上面有男的指纹,而且男的衣服和手上也有硫酸灼烧的痕迹。但是,这个男的就是不承认。说是女的栽赃陷害他。对于警方让他解释之前指向他的证据,他一句话不说。后来就问他案发时间在哪,他说和一个女的见面去了。但拒绝透露那个女的身份。公安局的就说:“如果那个女的给你做时间证人,你的嫌疑就洗清了。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男的就说:“我答应那女的不说出来,做人要讲信用。”最后,还是没说能够证明他没有作案时间的那个女的身份。
对于到底有没有那个女的,公安局表示怀疑。就以现有的证据上报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这个人被判处死刑。后来,在执行死刑之前又最后问他一遍,他还是说:“做人要讲信用,不能说出女的名字。”这是“零口供”被执行死刑的案件。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2 18:50:43 +0800 CST  
上面有个层主说个灵异事件。我以前有个男同事,特别相信这些。我们越是不以为然,他就越和我们说,生怕我们冲撞了神灵。
这个同事在26岁的时候,准备结婚。不过家里没有房,但是正好他们住的平房赶上拆迁。这样房子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还是挺高兴的。签了协议,他们就找了周转房走了。但是,他大伯一家做钉子户,只留下大伯一人在那死守。那时,拆迁还不像现在那么“文明”,你不走就给你停水停电,所以,大伯每天要走很远打水备用。
刚过十一,同事来给大伯送点厚衣服,当时天已经很晚了,街上也没有灯,黑乎乎的。同事就拿着手电帮大伯去打水。拎着满满一桶水往回走,因为路很熟,所以也没开着手电。走着走着,忽然觉得一只脚被什么东西拽住了,走路有些费劲。那感觉就象有双手从后面抱着你的脚,不让你走。我同事那时也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胆子也大。赶紧掏出手电筒一照,也是看了将近一分钟,才看明白脚上缠的是什么。
地上是一个死孩子,还连着脐带。那条脐带也不知怎么缠到他脚上了。这要是搁别人,早吓得一蹦三尺高了。也就是他胆子大,还用手把缠着的脐带拽开,拎上水走了。
他们拆迁那一片治安情况不是太好,也不知道这死孩子是怎么被扔在废墟里的。同事回去和大伯说了,大伯一听就执意要去找那个死孩子,说是一定要把那孩子埋了,不然会有报应的。我同事一听就急了:“又不是我把他扔了的,要报应也得找对人啊!”结果也没去,这事情就过去了。
后来,这个同事结婚以后,第一个孩子怀到9个月,死肚子里了;第二个孩子倒是生下来了,但浑身没一个器官是好的,最后放弃了;直到快36岁,才有了一个女儿。他就觉得是当年那个死孩子找来了。后来,他就跟我们说,你们年轻,不明白,到了我这个岁数就知道了。
我倒是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同事的遭遇只不过是巧合罢了,或者医学上也可以给出答案。但是,有句话我还是同意的。你年轻的时候有些事情的确想不明白,等到了一定年纪,就明白了。那是基于你经历的人、经历的事,让你能够更全面的判断再遇到的事情和遇到的人。不过,有些事情虽然想不明白了,已经晚了。所以,人生永远是遗憾的。你再活一次,同样的错误你依然会再犯一次。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3 09:52:21 +0800 CST  
前面有位层主提到《西部大案》,关于某些贫穷的地方毁三观的伦理道德吧。
最早说的那个年轻人掉烟囱里的事情也是听一位老人讲的。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那家兵工厂工作过,不过她是兵工厂附属医院的医生。
兵工厂建在大山里,最得益的就是附近村上的农民。特别是附属医院,那些农民看病就很方便了,而且为了搞好军民关系,收费也很低廉。医生们也愿意给农民看病,听诊器往身上一搁就问:“老乡,家里有鸡蛋吗?小米有吗?”当然,还是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不敢白要人家东西。那时计划经济,有钱想买也买不到,这样直接找老乡买,你得东西他的钱,双赢。不过都是私下的交易,毕竟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尾巴。
当时兵工厂最受村民欢迎的工种排行榜前三位排名:1、医生,治病救人;2、司机;3、炊事员。
大山深处,山高路远。出门一趟很不容易。司机就自然而然受欢迎。那时,常常有村民站在路边,满身满头都是黄土,就跟从土里刨出来的文物似得,等工厂的大卡车,搭车赶集或者办事。炊事员受欢迎一开始不仅我不理解,连这位当医生的老人当时也不理解。后来,还是一个来看病的村民偷偷告诉她原委的。
当时,兵工厂的职工全国哪里都有。虽然有探亲假,但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一群单身汉。久而久之,本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的原则。附近村民有的就开始悄悄做皮肉生意了。归根结底还是穷。做一套新的被褥,老婆在屋里接客,老公在外面放风。为什么炊事员受欢迎,因为他们不付现金,嫖资基本上就是两颗白菜,二两肉或者其他什么的,当然后来司机也加入进来,给点城里的旧衣服或者其他吧。
时间长了,工厂里的人都总结出附近村上的几位美女了。什么东村的“不能离”;西村的“万人迷”;南村的“一杆旗”。后来,那个“万人迷”来医院看病,家里的那位老人当时一听别人说,赶紧借口到诊室也一睹“万人迷”的风采,结果,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嘴的黄板牙,脑袋上的头发都数得过来,跟个大烟鬼似的,当时就想,这些男的怎么下的去嘴呢?
这个不是什么悬案,就当个往事回忆吧。
楼主 老虎不是猫007  发布于 2016-02-14 09:40:56 +0800 CST  

楼主:老虎不是猫007

字数:827942

发表时间:2015-12-22 18:57: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2-04-08 10:53:03 +0800 CST

评论数:429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