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秦汉林青霞的前世今生—图文深八秦林旧事,兼台港影人情侣轶事

(2)文艺片滥斛与台湾影业、国联

电影《窗外》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早在1965年,由陆建邺创办的建业公司就买下了琼瑶小说《窗外》的电影版权,并拍成了一部黑白电影,由崔小萍导演,吴海蒂主演,因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里面有很多情节比如父母虐待女儿,包办婚姻、师生恋等,是琼瑶父母极为抵触的,琼瑶家是书香门第,不愿意张扬。琼瑶的母亲更是认为女儿故意在小说里丑化她,母女关系由此恶化。因此,电影一上映,琼瑶家中掀起轩然大波,琼瑶父母以死威胁琼瑶必须让电影下片。琼瑶找到电影公司,愿意负担一切损失买回版权。电影公司拒绝了版权回收的要求,但电影还是下档了。

(吴海蒂,当时是李敖的女友,她也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是导演崔小萍偶然发现的。这部《窗外》遭到夭折的命运,吴海蒂也失去了一鸣惊人的机会。不过这位小姐本来就对做“明星”不感兴趣,所以也并无遗憾。)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24:12 +0800 CST  
时隔8年,《窗外》才又一次搬上了银幕,并且开启了影坛巨星林青霞的电影之路。
在这之前,琼瑶电影形成了一股风潮,以琼瑶电影为代表的文艺片将要形成70年代台湾电影史上的一个盛世,秦汉、林青霞、秦祥林、林凤娇、甄珍、柯俊雄、张艾嘉、恬妞等一批文艺片巨星便成名和辉煌于这一时期。(在秦汉与林青霞“一连串没有往来的日子”的时期,这里大概介绍一下台湾电影和文艺片的发展。)
49年,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中国电影制作中心从上海转移到香港,大批电影人包括那时候民国的许多明星们也都跟着到了香港,里面包括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王引、袁美云、李丽华、胡蝶等等。
而台湾电影则在50年代末期开始国语化,李行、白景瑞等优秀导演使台湾的国语电影渐有起色,但在质量和产量上与香港相比还是非常落后。
1963年,自小被誉为文学天才的琼瑶于发表了处女作《窗外》,其小说开始风靡台湾。1965年琼瑶作品开始搬上银幕,《窗外》虽然不能上映,但在这一年,王引拍了琼瑶的《烟雨蒙蒙》,李行拍摄了《婉君表妹》、《哑女情深》,带动了60年代第一波琼瑶小说彩色电影的风潮。还有李翰祥拍了《几度夕阳红》、《菟丝花》等等。包括《窗外》,在67年也有林福地导演的另一个版本。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26:50 +0800 CST  
《烟雨蒙蒙》由归亚蕾主演,倔强的气质令人难忘,她也由此获得金马奖影后。归亚蕾主演了早期多部琼瑶电影,包括《三朵花》改编的《花落谁家》,《归人记》改编的《深情比酒浓》,《寻梦园》等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42:53 +0800 CST  
《几度夕阳红》、《菟丝花》由李翰祥导演。
《几度夕阳红》,男主角杨群,女演员则包括了当时李翰祥培养的“国联五凤”江青、甄珍、汪玲、李登惠、钮方雨,还有年轻的秦沛。而后来文艺片的重要导演刘维斌则扮演了杨明远。江青因此片获金马影后,有趣的是,片中江青和甄珍是鬼才导演刘家昌的前后任妻子。江青66年嫁给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刘家昌,但在70年就离婚了。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44:01 +0800 CST  
《菟丝花》由杨群、汪玲主演。汪玲外型极美,被予以厚望,但可惜演技不尽人意,在电影事业上成就不大。后来嫁给香港富商,和甄珍、林青霞时常来往。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45:39 +0800 CST  
次序弄错(⊙﹏⊙)应该先发另外两部的。
——————————————————————
《婉君表妹》、《哑女情深》由李行导演,《婉君表妹》是第一部彩色琼瑶电影。
(李行,台湾著名电影导演,被誉为“台湾现代电影第一人”)

(《婉君表妹》,小婉君由谢玲玲饰演,获得1966年第4届金马奖最佳童星奖。大婉君由唐宝云饰演。)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49:13 +0800 CST  
(《哑女情深》,柯俊雄、王莫愁主演。王莫愁获得66年金马演技特别奖)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0:17 +0800 CST  
除了李行,李翰祥称得上是现代台湾电影的奠基人,更是台湾文艺电影的始作俑者。
李翰祥1923年生于辽宁,48年入港,先后为永华、长城、邵氏电影公司执导拍片,擅长宫闱片、历史片、风月片,多次获得亚洲影展、金马奖。参与创作上百部电影,代表作品有《西施》,《梁山伯与祝英台》,《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李翰祥的电影风格丰富多变,兼容并蓄,勇于尝试和创新各种类型,在电影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此处不做赘述,只着重介绍他的国联8年。
李翰祥本在香港立足,后在台湾办国联电影公司8年,这8年的电影活动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作用。他把先进的片场制度和电影理念带到了台湾,也为台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从而使台湾电影能够后来居上,与香港、大陆鼎足而立,成为华语电影的一大重镇。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2:29 +0800 CST  
当时台湾影业十分不景气,只有三个公营厂,不但产量极低,而且在内容上受控于当局,充满意识形态色彩。香港电影的发展远高过台湾,但其最大市场便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李翰祥本是香港邵氏的首席导演,以拍黄梅调、宫闱片见长,在邵氏呼风唤雨。63年李翰祥拍摄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及东南亚引起空前轰动。由于邵氏一贯的抠门,在分红上引起了李翰祥的不满,使李翰祥产生了独立高飞的念头,而此时国泰电懋与邵氏激战正酣,迅速联合了与邵氏破裂的台湾发行商联邦公司,对李翰祥进行“策反”。李翰祥拉了大队人马离开邵氏,组建了国联——由于支持他的是国泰和联邦公司,所以各取一字,取名国联。先是在香港活动,但是因为违约被邵氏告到只能去了台湾。
国联的基本演员有杨群、孙越、江青、汪玲和甄珍等,其中江青和汪玲是从邵氏带过去的,与台湾的甄珍、李登惠,钮方雨组成了著名的“国联五凤”。当时还叫做康凯的秦汉是国联培养的本地新演员。秦沛也是从国联成长起来的。
李翰祥还创办了《电影沙龙》杂志,专门介绍国联的演员和电影。“国联制片的建立完全依照好莱坞的大片厂模式,李翰祥在拍片的同时,试图建立起一个拥有基本演职员、摄制基地、冲印设备和演职员培养体系的电影王国。”

(最下排右二为秦汉)
(国联五凤)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5:09 +0800 CST  
但是,国联时运不济。李翰祥是个艺术家并非商人,经营方面并不擅长。先是国泰公司改变合同,把原来说的包底式的买断版权的发行方式改成完全代理。接着是64年支持李翰祥、也是邵氏最大对手的电懋老板陆运涛在台湾参加亚洲影展期间遇空难过世,跟随的行政人员全部遇难,“电懋”便从此一蹶不振。当时陆运涛财力更为雄厚,且对电影的热爱更甚于精打细算,对待员工极度抠门有如榨汁机的邵逸夫。
在这场空难之前,陆运涛已决定大力投资台湾的电影工业,而陆运涛等人的台中之行不仅是为了参观故宫国宝,也是为了勘查兴建大型片厂的预定地,准备投资扶持李翰祥当时在台湾刚刚成立的国联电影公司。
结果,64年的空难,“不但让当时光芒四射的陆运涛有如慧星般陨落,也从此根本地改写了台港两地的电影史。”否则,“邵氏和国泰/电懋之间持续多年的交战,最后究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更重要的是,港台电影的版图也可能会发生剧烈变化。”可惜天不从人愿,一场疑因劫机造成、但遭台湾官方否认的空难事故,彻底粉碎了台湾与香港争夺国语片霸主地位的历史机遇。
世人都知邵逸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陆运涛的英年早逝成全了邵逸夫的电影霸主地位。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6:42 +0800 CST  
自此,国泰、联邦、国联三方面的矛盾关系至此全面爆发,接手的联邦对国联的支持大不如前,国联一开始便陷入财务危机,5年运营背了一堆债。
但是国联入台,给当时凋敝的台湾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生机,国联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拍了很多好片,李翰祥初到台湾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希望由于我个人的努力,能纠正影界人才外流香港的弊病,换句话说,使国片的制作中心由香港移到台湾,拍一些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电影。”李翰祥抱着他的一腔艺术理想,为台湾电影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7:50 +0800 CST  
“68年左支右绌、四面楚歌声中,国联仍勉力维持,年前完成的《破晓时分》于二月公映,虽然卖座平平,但引起文艺界震撼,喻为中国影坛不可多得的杰作。1969年国联公司名存实亡,同时谣言四起、黑函满天,于此困境中,国联推出罗兰原著,李氏亲自执导的《冬暖》,为李氏毕生最佳作品之一。李氏为‘国防部’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谍报片《扬子江风云》,为台湾地区当年卖座冠军,又获金马奖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等大奖。”这些片子带动了台湾电影业的发展,“开启台湾国语电影的新时代”。
(《破晓时分》由李翰祥和宋存寿执导,著名演员杨群主演。此片也是宋存寿的导演处女作。)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8:35 +0800 CST  
《冬暖》描写小人物的温暖爱情,饱含浓郁而真实的中国人情风味,归亚蕾和田野的表演朴实细腻。这也是归亚蕾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1:59:31 +0800 CST  
《扬子江风云》根据邹郎原著的间谍小说《死桥》改编,剧情主要描述地下情报员“长江一号”和同志们在湖北省的监利县出生入死执行“死桥计划”,力阻日军扫除长江水雷障碍,力保“长江180里封锁线”的真实故事。该片汇集了众多优秀演员包括:李丽华、杨群、欧威、孙越、柯俊雄、张美瑶、葛香亭。获得了金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杨群)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最佳男配角(孙越)等荣誉。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2:00:31 +0800 CST  
另外,国联在台湾的几年,拍的琼瑶电影除了《几度夕阳红》和《菟丝花》,还有根据琼瑶小说《潮声》改编的电影《苔痕》《晨雾》,根据《回旋》改编的《窗里窗外》。《远山含笑》也是其中之一,改编自琼瑶的小说《深山里》,由甄珍、汪玲、秦汉主演。
但财务危机,加之“经营不善,用人不当”(李翰祥自己的总结),国联注定失败的命运。
所谓的用人不当,则是指被人挖墙脚之事。李翰祥自组“国联”去台湾时,带上了两个心腹红人外加两个女明星。心腹红人一个是朱牧,任“国联”副总经理,一个是郭清江,任部门经理。两个女明星便是江青和汪玲。据说,朱、郭二人给“国联”帮了不少倒忙,一到台湾两位副总就带着女主角去酒店,被报纸记者拍了照片。曾经传李翰祥和江青的绯闻,李翰祥便说他是替朱牧背了黑锅。而到“国联”后期李翰祥最困难的时候,朱牧带着江青加入了“国泰”,郭清江则拉走汪玲自组公司。
(李翰祥左右便是汪玲和江青。)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2:02:17 +0800 CST  
而且在70年时,国联虽由国民党政府出面组织“辅导小组”帮助重建,但是却逐步剥夺了李翰祥的主导地位,最终把国联制片变成了统一影业。李翰祥本人则遭人诬陷为“匪谍”,受到政治迫害。台湾当局刻意炮制“大盗演李翰祥专辑”,列举了李翰祥各种罪状。当时李翰祥与李敖有来往,李敖曾为李翰祥打抱不平,当李敖被捕时,李翰祥也遭到了监视。最终李翰祥于1971年到日本制作《缇萦》之时转道回香港,结束了八年的台湾电影生涯。
国联的结局令台湾电影界十分惋惜,追溯这段历史,如果没有64年的空难,“陆运涛绝对有可能激荡出比后来邵氏独霸格局下更璀璨的国语电影世界,李翰祥的国联可能从此发光发热,而台湾也可能不会长期只以港片的主要、甚至是最大市场的面目存在。”或许这种说法仍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忽略了台湾电影环境相对于香港缺少的自由度和及商业运营等因素,但由此也可见国联在台湾影史上的重要性。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2:04:17 +0800 CST  
没有雄厚财力支撑,光靠电影人的理想和一腔热情,终究是很难成事的,但李翰祥的8年国联实践不啻为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只可惜这次实践的失败也沉重打击了李翰祥的热情,导致他的电影风格大变。
71年李翰祥回到香港,重组新国联,但已欲振乏力,只得重投邵氏门下。但此时的李翰祥一改过去的风格,以尖涩犬儒的讽世口吻,运用三言二拍、今古奇观的集锦笔法抒写社会人情,自嘲嘲人。这一时期产量丰富,也最广为人知,《大军阀》《风流韵事》《金瓶双艳》《北地胭脂》等皆出于此时期。《大军阀》,发掘了电视红星许冠文的喜剧天分,并且迈出为香港粤语喜剧片做贡献的重要一步。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2:05:19 +0800 CST  
在60年代台湾那批文艺电影风潮中,李行和李翰祥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但李行本人并不喜欢琼瑶作品。电影公司买了好几部琼瑶小说版权,李行只拍了两部就停了,继续拍他的“健康写实”电影。
——关于健康写实主义路线。60年代,“中影”与日本合拍的《秦始皇》、《海湾风云》受到舆论的严厉批评,1963年“中影”大换血,提出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即应时代要求,弘扬传统美德的路线。这种路线掀起了国语片风潮,李行便是这个潮流中出现的的电影大师。70年代,与文艺电影潮流并行的便是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秦汉、林凤娇等人在此领域获得了远高过文艺片领域的成就。
琼瑶本人则于68年创办火鸟公司,拍摄了《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而香港的邵氏也在67、68年拍了一批琼瑶片,如 《船》《紫贝壳》《寒烟翠》等,主演的是当时的明星何莉莉,金汉、杨帆,凌云,还有后来成为武侠女星的丁佩、井莉、方盈等。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3:35:39 +0800 CST  
当时,自电懋公司老板陆运涛飞机失事后,邵氏于65年基本一统江湖,在这之前,香港电影以黄梅调、古装片为主,这些电影中,女演员都是片子的重心,男演员则往往是陪衬。但是60年代中期,黄梅调电影开始走下坡,邵氏所拍的琼瑶电影虽然也受到欢迎,但并未形成势头——可以说,文艺片在香港并没有什么市场。而且这些电影仍然延续了之前的“阴盛阳衰”格局。当时张彻以原名何观在报刊撰写影评,不断抨击这种电影缺乏阳刚之气,令人昏昏欲睡,并极力提畅男性雄风的电影,这一主张正好得到了邵逸夫的赏识,由此进入了邵氏。
66年邵氏的胡金铨拍摄了《大醉侠》,继而67年张彻的《独臂刀》票房超过百万,开创了“武侠电影世纪”,后来还有楚原,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
(郑佩佩主演《大醉侠》,王羽主演《独臂刀》,69年他们分别被报届评为“武侠皇后”和“武侠皇帝”,王羽在76年还和林青霞有过一段短暂恋情。)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3:38:07 +0800 CST  
从此阴盛阳衰局面被改变,男性角色成了真正的主角,大批武侠巨星走红,如王羽、罗列、狄龙、姜大卫、汪禹、傅声等,阳刚、生猛的武侠电影在香港一时火爆无限。
张彻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代宗师。早年在上海经营戏院,正好在49年去台湾拍《阿里山风云》,结果就回不了大陆了,而他的《阿里山风云》则成了台湾本土第一部电影,所以他也被载入了台湾电影史。也曾受蒋经国赏识,但在台湾拍片总不成功,后来去了香港,写影评很出名,为大老板看中,先投电懋,后投邵氏,终于找到英雄用武之地。
(张彻和他的弟子们)

楚原,1957年开始做导演,但之前他主要拍的都是文艺片,他拍了中国第一部女同片《爱奴》和73年香港票房冠军、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76年,楚原开始执导武侠电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营造了奇幻的古龙武侠世界。后期则急流勇退,成为TVB的绿叶。

楼主 vivienll  发布于 2016-10-29 13:40:49 +0800 CST  

楼主:vivienll

字数:870452

发表时间:2016-10-27 02:48:5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24 07:37:30 +0800 CST

评论数:490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