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座孤独的山——芜筝《山》赏析

《山》

在山脚下
有一片伤心的湖泊
一些玫瑰色的暗礁
常会让多情的人落难

坐在山顶
与历代星辰
痛饮一杯夏花绚烂
直到玫瑰色的天光亮起
一片秋叶
飘然落下

夜色降临后
山上的积雪
蒙蔽了天空清澈的眼睛
人间真干净啊

读芜筝的小诗《山》,感慨颇深。我之所以称这首诗为小诗,是因为这首诗在篇幅上的确只能归类到小诗之中,但往往小中可以见大。《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长篇小说,这里我提《红楼梦》并不是对比篇幅长短,这两者在篇幅长短上没有可比性,我是想让大家在读这首诗时,脑子里偶尔桥段一下《红楼梦》,这样更能精准把握作者这首诗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想要深刻地揭示什么。

先从题目入手,题目是《山》,我们先大概通读一二遍诗,就能把握出整首诗的大概基调“孤独、伤悲”。题目很符合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上一座孤独的山。这时映入我们心境的会是一座远离尘世、甚或无人登临过的孤山的影子,山是实物,但以山为题我认为作者是虚写,实际指代一个人深至绝望的孤独,如果拟题写成《孤》,那么就少了许多深刻的诗意。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有时会希望一方清净,但谁也不愿意真的喜欢去享受孤独,那么作者会怎样去写“山(孤独)”呢?让我们拭目去读这首诗吧!

本诗可以划分为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后四句为第三节,中间全部组成第二节。

第一节,这四句定下了这首诗的基调和意境:悲伤、孤独。这是一个伏笔,为整首诗的结局埋下了一个伏笔,反应敏锐的人读了第一节,也许心里就会隐隐不安:“常会让多情的人落难”,这里结合题目《山》,心里马上会产生立体画面,这个“落难”,应该是从山上掉落下来,发生灾难,那么是不是有意外会发生?这就促使读诗的人急切地想读下去。诗中先写到山脚下有一片伤心的湖泊,这是天然的湖泊吗?湖泊会伤心吗?伤心了我们会哭会流泪,所以这应该是一片由泪水汇成的湖泊,作者应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泪水流汇成一片湖,表达出这伤心已达到了至深。我们在许多古诗中能找到这样的表达手法:“白发三千丈”表达的是忧愁到至深,“桃花潭水深千尺”表达的是情谊的至深,作者真正融汇贯通了古诗的写作表达手法,但在这首诗里读者首先要能看到这片湖不是天然湖,而是泪,这样才能理解作者这样写的深意。接着读第三四句,“一些玫瑰色的暗礁,常会让多情的人落难”。第一感觉,从字面上这句似乎表达有矛盾,玫瑰常用来形容美好,而暗礁却恰恰相反,其实在这里作者是表达事物的“表面性、二面性”,往往让人看似美好、感觉美好的事物中却隐藏着完全相反的一面,让对美好充满希望、喜欢、不设防的人“触礁”,结果撞的伤痕累累,伤害至深,甚至失去生命。“多情的人”在这里是褒义,泛指真诚、善良、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人,还有这里的“玫瑰色”应不单指爱情,可能还包括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东西:理想、事业、友情、家庭……

第二节中,“坐在山顶,与历代星辰,痛饮一杯夏花绚烂”。首先我们看,作者为什么要用“历代”来修饰星辰,似乎多此一举,其实不然,作者想表达的是变与不变,是对人生的感慨,可能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启发,不变的是星辰,人是多么渺小,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敲黑板啦,为什么这时还能快乐地痛饮,痛饮什么?痛饮绚烂的夏花。这里,我们暂且忘掉第一节,那是伏笔,这里才是真正的开始,如果按常思维,第一、二节应该调换位置。正因为诗中的人正值人生如夏花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即使孤独一个人,也无忧无虑,可以一醉方休,傲笑红尘。(这里我还有另一种解读,诗中的人是不是独坐在山顶,孤单地邀星辰对饮,是不是是在对逝去美好青春的祭奠?)“直到玫瑰色的天光亮起”这里第二次出现“玫瑰色”,是照应第一节中的玫瑰色暗礁,我认为这一句其实应该是照应整个第一节,作者用这一句概括了第一节,即写了在美好的青春渐渐逝去后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以前从无想到过的磨难、痛苦、伤害,相形对比后,落差让诗中的人对人生在世产生望而却步(玫瑰色暗礁)、伤心至极(湖泊)、绝望(让多情的人落难),也许诗中的人经历了许多磨难,吃尽了世上常人没有吃过的苦,爱情受到打击,灰心失望。“一片秋叶 ,飘然落下”,看似轻盈,其实是重到无法再重,木然到绝望,心中忽然什么也没有了,或者什么都放下了。读这一句时,我的心也随这片孤单的秋叶坠落了,痛的无法呼吸。诗中的主人翁在人生的秋季,生命开始衰落之季,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勇气、动力,对人生在世失望至极,生无可求,于是毅然选择从山顶纵身跃下,跳到山下的湖泊中,坠落在那个曾充满美好,充满希望,充满磨难,充满伤痛,充满绝望的泪水汇成的湖泊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读到这里,我其实很不愿意这样去解析,我甚至不敢面对这个结局,可这个结局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每个人,每个经历过人生磨难甚至绝望过的人都可能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对人生失去希望,想昏昏睡去,不再醒来,不再去面对这个苦难的人世间。

第三节,时间流逝到冬季,夜色降临,主人翁已落幕,冬天山上下了雪,从天上看,人间很干净,好像人世间什么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雪掩盖了人间的表面的兴盛、争斗、苦难、灭亡,主人翁的死以及他生前经历的一切,更是渺小到像没有发生一样,有谁会在意她曾经青春、苦难、伤痛、消逝?没有人。读者此刻联想一下《红楼梦》的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观色悟空,人们在争夺完名利后,各不相干,一哄而散,只剩下一片干净的白茫茫大地。空不空?空掉了一切,空成寂静,空到可怕,空到不能再空。而这首诗的结尾和《红楼梦》的结尾异曲同工,既然天地(指人世间)不仁,还不如看破红尘,也照应了她从山上一跃坠入山下的湖中,选择死亡,空掉一切,落个一了百了,不再面对这个看似实而又空又虚的无情无义的假人间。

诗评析完了,有千般无奈,有万般不舍,当然诗是文学创作,是作者将人间许多苦难集聚到一个主人翁身上,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这并不指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如此悲观厌世,整首诗中没有一个人称代词,这样的创作虽然看似残忍,却能撞击到人的灵魂深处。作者写悲,其实是心底向往美好,特别是结局,也告诫了世人:选择厌世死去没有任何正面意义,没任何人在意,也不悲壮,并不是像烟花落幕一样优美,没人为之惊叹。其实苦难和美好才是我们真正的双翼,伴我们在人世间飞翔,开心了我们就放任地大笑,累了歇歇,伤了休憩养伤,然后继续飞翔。

芜筝的诗极具内在的张力,一个学理工科的女子,将偏向理工的逻辑思维应用在现代诗中,写出的大多数诗从诗的构架、内涵、外延上冲击力很强,让人震撼,就像一匹棱骨分明的健马,无论是奔驰,还是休憩都具有刚柔并济的美。这首诗达到了一定的创作高度,希望她坚持写下去,特别强调一下,要不骄不躁,写出更好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她本人人格魅力的不断升华,也算是对现代诗歌的发展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吧!如评析有不妥当之处,还望芜筝和诗友多多包涵,我一家之言,百家可争鸣,谢谢!

楼主 砥砺前行123ABC  发布于 2020-07-06 16:58:01 +0800 CST  
巜 一夜的雨》

文/简单

今夜,向往一场雨

下了一夜的雨

沙沙的雨声,抚慰着脑际

那来自夜空的雨,把心地湿润

/

走在雨中,一个人走在雨中

没有伞,雨湿我身

没有陪伴,我一人独行

没有方向,没有斗星

/

那个地方有一个草棚

走进草棚,躺在柔软的草堆中

雨没有停,听着雨声

一夜的雨 ,淅沥着梦的声音

一夜的雨,不问何时到天明
楼主 砥砺前行123ABC  发布于 2020-07-07 17:31:35 +0800 CST  

楼主:砥砺前行123ABC

字数:2926

发表时间:2020-07-07 00:58: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07 23:14:28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